文理科研究生跨文化交際能力探討

時間:2022-08-12 10:40:58

導語:文理科研究生跨文化交際能力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文理科研究生跨文化交際能力探討

【摘要】隨著研究生擴招政策的,研究生培養質量成為教育部門關注的重中之重。同時,研究生作為全球化背景下的高質量人才,對其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有利于我國對外釋放出更大的人才紅利。因此,探析文理科研究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差異及其影響因素,是奠定各高??缥幕浑H能力培養計劃合理性最為關鍵的一步。本文以訪談的方式探析文科研究生和理科研究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異同,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結果表明:文科研究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高于理科研究生。具體而言,文科研究生的認知能力和情感能力比理科研究生更為突出,且存在顯著性差異;但在行為能力層次并不會呈現顯著性差異。

【關鍵詞】文理科研究生差異;跨文化交際能力

一、引言

1.研究背景。隨著不同國家、民族和地區之間互動機會的增加,跨文化交流無疑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時,研究生肩負著與西方國家進行科學文化交流的重任,是重要的教育人才。因此,培養和發展研究生跨文化交際能力至關重要。然而,大多數研究者只重視對非英語專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實證研究,只有少數研究者關注文理科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現狀。從現有的研究成果中可以得出,高中文科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高于理科生,那么,隨著在專業領域的深入探索,文理科研究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是否也存在差異?這些差異如何產生?本文筆者將通過質性研究對以上問題得出結論。2.研究意義。首先,隨著跨文化交際需求的日益增長,跨文化交際能力和跨文化交際意識成為外語教學的最終目標之一,因為外語學習者的實踐可以反映外語教育的成敗程度。越來越多的英語教師意識到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性和文化教學的重要性。研究文理科研究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差異,可以為改進不同專業的外語教學提供一些思路。其次,研究生作為重要的培養對象,在經濟、科技和政治領域承擔著重要的國際交流責任。研究生對于跨文化交際能力掌握的需求與本科階段有所不同,除了要滿足日常交流的需要,研究生還需要掌握跨文化交際能力來滿足專業領域的跨文化溝通,以此開闊視野,提升專業水,成為高素質人才。基于此,因此對研究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現狀進行質性研究,具體分析文理科研究生跨文化能力的差異,具有一定的理論和實踐意義。且為研究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系統掌握和培養提供了一個可參考途徑。3.研究結構。本論文由五章組成。第一章介紹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研究背景和意義;第二章是關于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相關理論和實證研究的文獻綜述;第三章是質性研究中的被采訪者以及采訪提綱;第四章對研究結果進行分析和討論;第五章對文理科研究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作出總結。

二、文獻綜述

Kim將跨文化交際能力定義為“個體內部心理系統改變其現有屬性和結構以適應環境需求的能力”(Kim2001:268)。之后,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性質一直是研究的焦點,學者們分別強調了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不同方面。Rogers和Steinfatt認為,跨文化交際能力取決于個人和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適當和有效溝通的程度(Rogers1999:221-231)。Starosta對跨文化交際能力有了一個全面的認識,認為跨文化交際能力反映了“在特定的環境中,有效地、恰當地執行交際行為以獲得預期反應的能力”(Starosta2007:340)??缥幕浑H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文化知識輸入的影響。一些學者熱衷于討論文化和跨文化交際能力之間的關系,試圖探析出文化在跨文化互動中的重要性。Arasaratnam試圖通過面對面訪談和實證調查來建立一個跨文化交際的文化通用模型,證實移情、動機、互動參與、全球態度和跨文化體驗在構建跨文化交際模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Arasaratnam2003:226)。胡艷紅認為,中國學者非常重視跨文化語用學,而國外對跨文化交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跨文化適應和跨文化訓練上(胡艷紅2011:554)。趙浩宇指出,素質教育的提出使核心能力成為英語教學的突出重點,文化修養對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的要求更高(趙浩宇2019:31-39)。劉玉紅采用問卷調查和測試的方法,考察了文/理科本科生跨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差異(劉玉紅2011:35)。但缺乏探討文理科研究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差異的研究,因此,本文筆者采用訪談方法探尋文理科研究生跨文化交際差異及其原因。

三、訪談設計

本文以兩名在讀研究生(文理科各一名)及一名準研究生作為訪談對象,受訪者專業涉及英語類、非英語類和工科,以探析不同專業研究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差異。在采訪之前,受訪者會被告知采訪的用途和目的,并保證在本研究中不會使用真名,將使用A、B、C命名,以確保采訪能夠在輕松的環境中進行,從而獲得真實答案。。1.受訪者信息。2.訪談內容。面試問題是根據Kim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模型而設計,該模型將跨文化交際能力分為認知能力、情感能力和行為能力來探討。其中,跨文化意識代表了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認知方面,跨文化意識是指對影響我們思考和行為的文化習俗的理解??缥幕庾R是一個態度化的過程,對一個群體支配成員行為的主導價值觀、態度和信仰的洞察力進行內化。關于認知能力的問題包括:(1)你知道什么是跨文化交際能力嗎?(2)你認為現階段自己具備跨文化交際能力嗎?(3)你了解英語國家的價值體系/英語國家的經濟體系/英語國家的政治狀況嗎?(4)你覺得研究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要高于本科生嗎?情感能力,指的是在跨文化交際中承認、尊重和欣賞文化差異的能力。換句話說,對跨文化敏感的人能夠在互動過程中投射和接收積極的情緒反應??缥幕舾卸鹊牧鶄€要素:自尊、自我監控、思想開放、同理心、互動參與和暫停判斷。關于情感能力的問題包括:(5)你能和所認識的外國學生自然相處嗎?為什么?(6)你覺得文理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一樣嗎?為什么?(7)我了解你不喜歡日本文化,為什么?行為能力,是指在跨文化交際中,培養交際技能,使人們能夠恰當有效地實現自己的目標。跨文化交際行為有效性的五個要素:信息技能、互動管理、行為靈活性、身份管理和關系培養。關于行為能力的問題包括:(8)如果你現在參與了一個外國項目,你將如何發展自己的跨文化交際能力?(9)你會選修跨文化交際的課程嗎?(10)你認為你現在接受的英語教育對你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有幫助嗎?3.訪談數據整理。本文采用自下而上的數據分析方法評估訪談結果,可分為四個階段:首先,對采訪記錄進行抄錄和整理,以方便數據的管理和參考。第二步是一級編碼。通過使用一種基于關鍵詞的搜索方法,從下到上對數據進行分類和編碼。例如“和外國人聊天兒”“討厭日本人”就是意義相對突出的關鍵詞。第三步是二級編碼,將意義相似的一級編碼重新分類,形成一個更大的類別。例如,將“缺乏接觸外國人的機會”和“缺乏學習動力”歸類為“缺乏文化輸入”。第四步是三級編碼,采用Kim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模型進行再編碼,例如,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間的交流”“與外國人聊天兒”歸為認知能力表現,將“民族仇恨”“仇視日本人”歸為情感能力表現,將“主動了解留學生的生活習慣”歸為行為能力表現。

四、結果分析

1.文科研究生的認知能力高于理科研究生?!翱缥幕浑H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間的交流?!边@是文科研究生B對于“你認為什么是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回答。并且B認為不同的文化背景包括不同籍貫和不同的家庭背景。受訪者B作為文科生長期接受文史哲類的文化教育,所以能夠通過字面意思對跨文化交際的含義做出相對正確的猜測?!翱缥幕涣骶褪呛屯鈬肆奶靸??!崩砜蒲芯可鶦對于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了解則較為表面。他覺得跨文化交際就是和外國人說話,同時他提到由于歷史戰亂原因他不喜歡日本。從受訪者C給出的答案可以看出,部分理科研究生由于接受的文化教育較少,無法客觀地看待民族問題,并且在討論中發現受訪者C難以克服種族中心主義。2.文科研究生的情感能力高于理科研究生?!皩W習馬克思主義,西方馬克思主義是它的一個必要分支?!碑斘目蒲芯可鶤被問及是否有必要掌握跨文化交際能力時,他回答了這句話。A同時補充到,“學習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展,其很大程度上就是學習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史。因此,掌握跨文化交際能力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外國文化,更好地豐富自己的知識框架”。A還提到,如果有機會學習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話,他可以做得很好。“我目前的專業不需要跨文化交流”受訪者C表示,他現在的生活不需要跨文化交際能力。C還談到了他在實驗室和一個摩洛哥同學的相處狀態,“和外國人相處太難了,我們的生活習慣完全不同?!辈⒀a充說,除非他有機會出國留學,否則他是不會主動了解一些關于英語國家的信息。3.文科研究生和理科研究生在行為能力上沒有顯著差異?!爸鲃訉W習英語國家的價值體系/經濟體系/政治狀況/社會規范和禁忌?!碑敱粏为殕柕健叭绻粋€重要的項目現在要求你出國進行跨文化交流,你會怎么做?”受訪者A、B、C給出了幾乎相同的答案,這表明在行為能力方面,文科研究生和理科研究生沒有顯著的差異,他們通過考研階段所培養的自主學習能力可以幫助他們在需要掌握一項技能時去主動學習。

五、結語

根據第三章的結果分析,得到初步結論:文科研究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整體偏高于理科研究生。其中,理科研究生的認知能力和情感能力低于文科研究生,而行為能力二者沒有差異。造成目前差異的主要原因可以概括為:1.理科研究生缺乏跨文化交際的相關知識。由于學生的個人興趣和缺乏歷史文化教育,他們傾向于形成民族中心主義,拒絕與外國人接觸。2.研究生教學中文化教學的投入不夠。許多英語教師并不重視學習者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3.缺乏跨文化交流經驗,文理研究生都提到沒有機會和外國人進行交流,僅限于英語課堂交流。4.缺乏交際策略,訪談顯示文理研究生采用的交際策略單一,無法實現跨文化交際的目標。

作者:白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