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對精神家園建設的影響

時間:2022-04-15 10:41:25

導語:民族文化對精神家園建設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族文化對精神家園建設的影響

一、新疆少數民族文化的重要地位

文化是民族之根、民族之魂。正如十七大報告所指出的,中國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動力,因此要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眾所周知,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幾千年來,各民族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交流、相互促進,共同締造了我們中華民族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以我國56個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中華民族文化,是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基礎。新疆是我國面積最大、民族成分最多的民族聚居地區,同時又是我國獨具特色的文化區域之一,歷史上就是多民族生息繁衍和多種文化、多種語言、多種信仰并存之地。多民族聚居、各民族信仰、文化傳統和生活習俗差別很大等因素決定了新疆民族關系的相對復雜性。同時,新疆位于我國的西北邊陲和亞歐大陸的腹地,是我國的西北門戶,也是東西方各民族交往的重要陸上通道,在政治、經濟、軍事上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重要地位、特殊的區情和地緣決定了新疆的發展和穩定事關國家的核心利益,也事關新疆2131萬各族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也決定了在新疆構建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極端重要性。中華文化和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都是多元一體的,具有民族性、包容性的特點,在新疆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不是哪一個民族的事情,應是各民族共同的事業,繼承、發展、弘揚新疆各民族的優秀文化,也是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途徑之一。在新疆少數公民缺乏對中華文化的認同,仍有少數公民對中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輝煌燦爛的中華文化的觀念持否定或認識不清的態度。仍有部分群眾對其他民族文化持狹隘、封閉的文化觀。保護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是構建、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前提和基礎。

二、少數民族文化在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中的意義

“中華文化”是一個有機的文化共同體,但是怎樣才能讓這個共同體變得鮮活起來是我們現在面臨的問題。我們在強調這個文化共同體的時候應多關注一下少數民族的文化,各民族都有著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例如維吾爾族,民族宗教信仰從薩滿教、景教、佛教再到現在的伊斯蘭教,這個過程體現在我們的歷史遺跡、語言、建筑藝術、文學作品等多方面,這是我們的文化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其他民族,例如藏族、蒙古族、柯爾克孜族、納西族等等都有著不可替代的文化內涵,我們應該把這些民族的文化元素例如唐卡、江格爾、瑪納斯、納西古樂等等都納入這個共同體當中來。當然,筆者指的不是簡單理論上的吸納,這一點從這個概念提出的時候就已經做到了,在這里筆者想強調人們心里的認同和接納。新疆各少數民族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優秀文化資源。少數民族文化不斷豐富和發展著中華民族的整體文化。注重對少數民族先進文化的吸收是中華文化五千年來繁榮昌盛、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理應成為我們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要途徑之一。我們應該對少數民族文化進行合理的可持續的開發利用,大力提倡健康、文明的民族習俗,積極發掘和利用民族文化中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相符的精神要素,使其融入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范疇之中,提升各民族的精神境界。具體而言,少數民族文化在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中的意義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少數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要源泉。在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少數民族作出了巨大貢獻,促進中華文化形成了統一性和多樣性的鮮明特征。十七大報告提出,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要充分認識少數民族文化是祖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吸納和宏揚少數民族文化中的優秀部分,使其在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中發揮重要作用。在弘揚中華文化的過程中,必須給予少數民族文化必要的強調,尊重少數民族文化的應有地位。其次,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實質是一種文化認同,而少數民族文化正是少數民族產生文化認同的基礎。建設中華民族精神家園的首要目的是提升核心價值理念、核心道德,增強民族凝聚力、向心力、親和力,不斷增進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歸屬感、安全感。少數民族文化指的是一個少數民族群體所創造傳承的文化,不同的少數民族文化對不同的少數民族群體具有支配意義。少數民族文化不只是一個民族生存發展的外在手段和工具,少數民族文化本身就是內在的需要和目的。少數民族文化的起源與少數民族的形成同步,它是民族誕生時即同時并存和依賴著的精神世界的東西。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是各少數民族在千百年的生產生活實踐中經過不斷沉淀、積累起來的總和,它經不同的形式表現出來,具有不同的載體,是少數民族最持久的特征,同時也是中華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共同的文化是維系各少數民族存在的紐帶,也是各少數民族的精神寄托。少數民族文化是該民族得以獨立于其他民族的內在特征,是民族認同產生的根源。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必須具有凝聚力和認同感,而少數民族文化對于少數民族認同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再次,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離不開少數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建設和諧文化,培育文明風尚,也離不開少數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少數民族文化已經成為現代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其獨特的風格、以人為本的基本精神,為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提供一種重要形式。和諧是少數民族文化的內在精神和顯著特征,少數民族優秀的社會公德系統,優秀的社會倫理觀念,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筆難得的財富。在我國少數民族傳統文化中,關于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的思想十分豐富和深刻,重視優秀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與弘揚,不僅是新時期弘揚中華文化的需要,也是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加快構建和諧社會步伐的需要。最后,在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中充分發揮和弘揚少數民族文化,可以抵御外來文化對民族地區的沖擊,可以促進和加強中華民族民族精神的形成與鞏固,可以增加國家的文化安全。少數民族大多居住在邊疆地區,邊疆地區歷來是各種文化思潮和民族主義思潮交融、碰撞的敏感地區,是境外文化滲透的前沿地帶。由于少數民族在現代化進程中的轉型相對劇烈,同時各少數民族對國家主體文化認同程度參差不齊,因此少數民族文化往往最容易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維護國家文化安全首先要從民族地區和少數民族群眾開始。在經濟全球化和市場經濟功利思想的雙重夾擊下,我國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處境堪憂。在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衰退的同時,外來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開始逐步進入民族地區。在新疆西方的文化、宗教乃至價值觀念已經形成了相當的影響,而這無形會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形成一定的威脅。大力弘揚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有效抵御西方的不良文化和腐朽文化滲透,鞏固和擴大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陣地,維護文化安全和國家利益,成為愈來愈緊迫的重大任務。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建設過程中,注重少數民族文化的弘揚與保護,將其引導到對中華文化和中華民族的認同上來,對于振奮民族精神、維護國家文化安全有著積極的作用。

三、如何弘揚少數民族文化,構建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1.重視和加強少數民族群眾的主體精神世界建設,注重中華民族民族意識的培養。首先,應著眼于少數民族群眾的精神文化需要、著眼于實現少數民族群眾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開展教育,充分關注每一個少數民族自身成長,引導他們把個人的發展與國家的獨立和強盛、人民的團結和幸福、民族的振興和發展統一起來;其次,注重文化教育的大眾性、普及性,在各民族中不斷加強祖國統一和馬克思主義“五觀”教育、“三個離不開”教育和“四個認同”教育,倡導各族人民共同的倫理道德、行為規范,堅定祖國統一、民族團結的理想信念,加深各民族的國家責任感和民族義務感;最后,國家應不失時機地利用所掌握的文化發展的支配權,通過政策導向、法律法規制定和財政投入等手段,推動愛國主義和民族團結精神的培育和弘揚,使各族人民的價值觀念同國家意識形態保持相對的一致性。2.把握文化認同的差異性與層次性,最大限度地凝聚各民族力量。中華56個民族不僅存在生活地域、民族風俗、生存狀況和發展程度的差異,而且也存在文化傳統、宗教信仰、政治立場乃至意識形態的區別。新疆恰是這樣一個具有獨特文化形態與文化特征的典型區域。新疆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語言文字以及社會結構是在特殊的地理環境和長期歷史進程中逐漸形成的,它們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紐帶,這就決定了新疆各民族在價值追求及其價值觀念上具有特殊性和復雜性。多民族地區構建共有精神家園,必須面對和解決不同主體及其價值追求間的矛盾和沖突。我們應尊重多民族地區已經存在的、有深刻社會經濟基礎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觀念多元化的現實,正確認識和把握各民族個體與群體價值追求及其價值觀念上的客觀差異,尊重差異、包容多樣。需要指出的是,承認和尊重差異并不等同于實行相對主義而固化、甚至無限擴大差異;包容多樣,也不意味著遷就、放縱錯誤和腐朽思想觀念,應做到既承認差異、包容多樣,又有力抵制和克服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的影響,要堅持先進性與廣泛性的統一,堅持多樣性與整體性的統一,積極鼓勵一切有利于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思想道德,引導各族人民崇尚先進、學習先進,使追求科學、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成為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3.加快新疆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步伐,夯實新疆共有精神家園建設的物質基礎。精神家園的建設,與一個民族經濟實力的興衰息息相關。少數民族生活富裕、安康,就會增強其國家認同與民族認同,不會輕易被敵對勢力影響、煽動。在新疆,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地區差距、民族差距和文化差異重疊在一起,成為民族分裂分子挑動民族矛盾、制造民族糾紛的口實和工具,對民族團結和政治穩定產生了消極影響。歷史上的新疆是古絲綢之路的要沖,是連接歐亞大陸商貿的樞紐。三千多年來,新疆一直是各種文化相互交流的平臺,有著不同宗教信仰的多民族在這里繁衍發展,各種文化相互交融、共存以及彼此促進。今日新疆,政局穩定、經濟發展步入快車道、人民安居樂業,古老的中華文明正以嶄新的姿態吸引著世界各民族的目光。推動新疆多民族地區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必將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為中亞乃至整個世界的和平發展作出積極的貢獻。

本文作者:迪麗娜爾·阿不力孜工作單位:新疆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