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銀行影響經濟學分析論文
時間:2022-04-16 05:56:00
導語:建設銀行影響經濟學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2006年8月24日,中國建設銀行收購了美洲銀行(亞洲),這對建行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收購活動對收購者的影響,在國內外的研究是匱乏的。鑒于此,從經濟學角度分析此次收購對建行的正反兩方面影響,進而為更多有實力的中國銀行的國際并購提供借鑒。
關鍵詞:中國建設銀行;跨國并購;重組整合
引言
在第五次世界性的國際銀行新一輪的并購浪潮中,有實力的中國銀行也積極的參與到此次并購浪潮中來。一定程度而言,中國建設銀行便是這條道路的先驅。中國建設銀行自2006年8月24日在香港以97.1億港幣收購美洲銀行?穴亞洲?雪以來,中國建設銀行的發展有了一定的歷史性突破。此次收購對建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文將從經濟學角度分析此次收購對建行正反兩方面的影響,從而為中國其他銀行的并購提供一些借鑒,鼓勵我國銀行走出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爭取一席之地。
中國建設銀行收購美洲銀行(亞洲)對建行產生的影響既有對其發展有利的一面也有對其發展不利的影響。本文將從成本收益、壟斷、規模經濟、范圍經濟、互補效應等經濟學的分析方法來分析此次并購給建設銀行帶來的正面的影響。從重組整合及制度健全的角度分析了此次并購給建設銀行帶來的負面的影響。
1正面影響
1.1成本收益角度分析
成本收益分析是一經濟決策分析方法。在一定的條件下,個人在進行決策的時候,并不是單獨考慮行動的成本或者收益的而是把成本和收益結合起來綜合的比較和分析。如果該行動的收益大于其成本,那么這件事情就是值得做的;反之,成本大于收益,則人們就不會去做這件事情。該處的成本不僅要考慮顯性成本,有時候還要考慮隱性成本。從理論上講,當經濟主體進行一項努力的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恰好相等時,它達到了自己的最優狀態,此時消費者達到了效用的最大化,而生產者達到了利潤的最大化。
對建行的跨國并購而言,是跨國并購不但可以提高其收益而且還可以降低其成本。因而建行并購的正面影響首先體現在并購帶來的財務方面效益,及其綜合成本的降低。并購帶來的效率的提高是由于稅法、會計處理慣例以及證券交易等內在規定的作用而產生的一種純貨幣上的收益。除此之外,銀行并購帶來的較低成本的內部融資和外部融資財務協同效應也是其收益提高的原因之一。
根據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26日2007年上半年經營業績,中國建設銀行2007年上半年的凈利潤為342.55億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了47.50%。以下圖1體現了中國建設銀行并購后的盈利能力及其成本控制能力的提高。
圖1顯示,建設銀行的2007上半年凈利息收益率比2006年增長0.32%,比去年同期增長0.41%。凈手續費用及傭金收入20071H同比新增63.86億元。2007年上半年的稅后利潤比2006年上半年的利潤增加了111億元人民幣,稅前利潤增加了177億元人民幣。
從圖2可知,建行并購后2007年上半年的成本收入比低于去年同期的4.3%,而費用的增長為26.3%這一合理的增長速度。
并購對建行的收益成本的影響情況在圖3中表現的更加明顯。圖3是建行2007年的中期業績的2007年上半年業績情況與2006年上半年的業績情況比較。2007年上半年,建設銀行的凈利息收入、經營收入、凈利潤、資產回報率都比去年同期有顯著的提高,而其不良貸款率、撥備覆蓋率、成本收入比等都比去年同期有了一定的下降。
1.2壟斷角度分析
壟斷一般指一個或多個市場在一個或多個階段上的唯一的購買者或生產者。當一個企業在市場上居于壟斷位置,那么他就可以指定有利于自己的價格與產量,并從中獲利。
通過收購香港的美洲銀行(亞洲)為實現建行在香港市場上的相對壟斷地位獲取定價權及提高其提供領先服務的競爭優勢奠定了基礎。美洲銀行(亞洲)在香港市場是一家典型的中小零售銀行,主要經營個人和中小企業業務,管理團隊富有經驗,財務表現良好,與建行現有香港業務重合度低。建行收購該行使建行在香港的業務規模擴大為原來的兩倍,客戶貸款從原來的第十六位升至第九位,這一點將在下文作詳述。
下圖顯示并購后的建行核心資本充足率及其資本充足率僅2007年上半年就接近2006年全年的資本充足率。
1.3規模經濟角度分析
規模經濟指在一定的產量范圍內,隨著產量的增加,平均成本不斷降低的情況。這是由于規模經濟認為在一定的產量下固定成本是不變的,那么新增的產品就可以更多地分擔固定成本,從而使總成本下降。成本的降低是企業追逐高利潤的途徑之一。因此實現規模經濟有利于企業實現其利潤最大化的目的。
中國建設銀行收購美洲銀行(亞洲)擴大了其規模,增強了其市場競爭力。據悉建行收購美洲銀行(亞洲)后,其在香港的業務規模迅速擴大為原來的兩倍,信貸能力提高了,其客戶貸款也從原來的第十六位增至第九位,實現了一定程度上的規模經濟。
由于建行及其美洲銀行(亞洲)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不盡相同,因此兩者特色產品和服務投向對方市場發揮了并購后銀行服務的交叉銷售的效應。這是由于并購后一方面可以減少重新開發新產品及拓展的成本,另一方面又可以同時擴大同一金融服務在不同目標市場的供應。例如,花旗銀行在商業銀行擁有廣大的客戶基礎,設有3000個分支機構,在居民和企業存貸、外匯交易、貿易融資、信用卡發行等方面占有巨大的市場份額。旅行集團與之合并之后,就可以利用這些客戶基礎,推銷共同基金、退休基金、人壽基金、資產管理、投資咨詢等金融服務①。
此外,并購后建行在香港的業務規模有了顯著的擴大,其在香港的客戶貸款總額排名也有所提高。如下圖所示:
1.4范圍經濟角度分析
范圍經濟是指由廠商的范圍而非規模帶來的經濟。只要把兩種或更多的產品合并在一起生產比分開來生產的成本要低,就會存在范圍經濟。范圍經濟效益是指企業在產品范圍、地理范圍、生產鏈活動范圍這三種領域中的擴張,為企業帶來成本降低的效益。銀行并購的范圍經濟則主要體現在管理的效率上??鐕①徱话闶枪芾硇实偷你y行并購效率低的銀行,并購后并購銀行豐富的管理經驗、先進的管理技術以及優秀的管理人才必定會通過范圍經濟而使被并購得銀行的管理水平有所提高達到優勢銀行的管理效率水平。管理效率的低水平很難在短期內通過內部的調整來提高效率,而通過外資的并購則可以更快地提高其管理效率。
建行收購美洲銀行(亞洲)后,通過雙方的財務和管理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建行通過美洲銀行(亞洲)所在的香港的有利地理位置優勢,積極拓展海外業務,增強其在海外的競爭實力。如下圖所示,建行2007年上半年的海外盈利水平相比2006年同期增長了252%。
1.1.5互補效應角度分析
并購銀行與被并購銀行之間會產生部分互補效應。并購后銀行所產生的效率或效能遠超過并購前各銀行單獨經營時所產生的效能之和,實現優勢互補從而實現兩者整體水平的提高。并購帶來互補效應的同時會帶來一定的協同效應。協同效應是指并購后兩個企業的價值比他們并購之前的單個價值之和要大,也就是人們常說的1+1>2的效應。它與規模經濟、縱向一體化或較好的技術有關。協同效應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管理一個是財務。①中國建設銀行收購美洲銀行(亞洲)不但可以優勢互補而且可以實現協同效應。
并購后,建行的國際和國內市場份額的疊加使其面臨的市場需求成倍放大,通過規模經濟的作用增加銀行效益,降低了企業的長期平均成本曲線,極大地增強了銀行在國內外的市場競爭力。圖7顯示美洲銀行的財務指標處于香港同業優秀水平。美洲銀行的2005年成本收入42.2低于香港銀行平均值43.5,核心資本充足率27.5高于香港銀行平均值12.5。凈利潤增長率為20,而香港銀行平均值僅為4.5。所有這些說明了美洲銀行財務指標處于同業優秀水平,建行收購該行可以提升自己的整體水平。并通過互補效應,提高兩者的劣勢,優勢互補,最終提高建行的整體實力。
2負面影響
2.1并購后建行的重組整合問題嚴重
建行盡管已經收夠了美洲銀行(亞洲),但此次收購活動也給建行帶來了一系列的負面的問題,而并購后的重組整合就是建行面臨的需要解決的問題,否則,這次并購不但不能給建行帶來一定的收益反而會造成很嚴重的后果。并購后的整合與重組主要包含債權債務整合、業務整合以及文化整合等。其中,對于跨國并購的建行來說文化整合顯得尤為重要。由于美洲銀行(亞洲)的管理層是美洲銀行,因此對建行而言,文化方面必會有一些沖突。如果文化整合處理不好有可能會導致收購的失敗。類似于此的例子有很多。德國德意志銀行(Deutsche)并購英國的投資銀行摩根·格林菲爾(MorganGrenfell)失敗就是文化整合失敗導致并購失敗的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對于業務整合方面,由于建行銀行缺乏跨國并購后的經營方面經驗和管理技術,使建行在收購后有一個完整順利的發展還需要一段時間。
2.2制度角度分析并購給建行帶來的制度風險
作為中國銀行并購國外銀行的先例,中國建設銀行的第一次收購給建行帶來了效益,但同時也給建行帶來了一定的風險。公司治理結構、股權結構等都會面臨一系列的挑戰,能否克服這些治理缺陷,制定有效的制約機制,對公司的發展都會有重要的影響。
此外,中資銀行穩健發展的另一重要缺陷是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比較薄弱。建行也不例外。不論從制度上還是從技術上都難以保證對各種風險的及時識別、評估和監控,難以對各種風險進行有效的規避和控制,難以對大量的內部關聯交易和重要業務領域的風險暴露進行有效的防范,難以對一些業務和新產品的風險進行科學的評估和控制。
總結
建行收購美洲銀行(亞洲)對建行產生的影響是辯證的,既有有利的影響又有不利的負面影響。有利的影響是,可以為我國其他試圖走跨國并購的道路、成為國際性大銀行的我國銀行提供信心與勇氣。負面影響是,一方面為建行克服改革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供借鑒,以完善其并購后的制度等方面的問題;另一方面,對其他銀行提供了借鑒作用,以使其在發展或走跨國并購道路時少走彎路。
盡管此次并購對建行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本文的分析可以給我國銀行業的發展提出有益的借鑒。但是本文對此次收購影響分析也有其不足之處。首先,此次建行收購對建行的影響只是短期的分析,要對此次收購對建行的影響有一個準確的認識與判斷,還需要長期追蹤的分析。其次,本文在分析并購對建行的影響中沒有將并購的影響因素與其他的因素分開,這使得收購對建行的影響沒有做出一個全面的透徹的分析,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何韌.花旗銀行在亞太地區的跨國經營戰略分析[J].國際金融研究,2002,(3).
[2]胡峰.跨國公司在華并購論[M].廣州:廣東經濟出版社,2003.
[3]Jayaratne,J.andP.Strahan.EntryRestrictions,IndustryEvolution,andDynamicEfficiency;EvidencefromCommercialBanking[J].JournalofLawandEconomics,1998,(41):2392273.
[4]蔣纓,強海濤.試論金融全球化背景下我國商業銀行營銷戰略的構建[J].甘肅社會科學,2004,(2).
[5]李楊,黃金老.金融全球化研究[M].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9.
[6]劉明梁.中國商業銀行跨國經營策略探討[J].國際經濟合作,2004,(0).
[7]劉小霞,崔訊.銀行3R策略——花旗銀行在日本的案例分析[J].現代日本經濟,2004,(12).
[8]桑秀國.跨國并購;發展趨勢及動因分析[J].宏觀經濟管理,2001.
[9]Sagari,S.B.UnitedStatesForeignDirectInvestmentintheBank2ingIndustry[M].TransnationalCorporations,19921932123.
[10]王莉.經營創新:花旗收費投石問路[N].國際金融報,2002-05-23.
[11]汪堯田.中國“入世”與金融、保險、證券業的發展及影響[J].新東方經濟,2000,(1).
[12]曾康霖.外資銀行的引進與管理[J].財經科學,1996.
[13]張暢,蘇玉峰.中國建設銀行的啟示[J].經濟導刊,2006,(12).
- 上一篇:民營銀行關聯貸款研究論文
- 下一篇:銀行資本金配置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