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工會組織在國企的問題及對策
時間:2022-11-17 03:33:41
導語:論工會組織在國企的問題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國有企業工會的工作內容
1.1參與企業的重大決策,企業的重大決策應當在廣泛聽取專家和群眾意見的基礎上也代表大會討論通過。
1.2參與決策改革過程中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問題,應當由職工代表大會通過,這是在現代企業制度下維護職工利益的重要手段。國有企業的改革必將進行經濟和勞動關系的調整,包括勞動用工,工資改革,保險福利,勞動保護,職工下崗分流等各個方面的改革,涉及到廣大干部職工切身利益的再分配,在這種條件下,企業出臺的改革措施不僅要有利于企業自身的發展,同時也要適當的照顧好職工群眾的利益,因此改革方案必須經過職工討論和職工代表大會表決通過,達到保護職工利益的目的。
1.3廠務公開制度和民主評議監督制度等制度的建立,將為職工群眾參與對企業領導人的監督,參與企業的民主管理,維護企業,職工和國家的利益提供更多的渠道和手段,是企業民主管理的重要措施。
2國有企業工會當前面臨的問題
2.1職工就業方式多樣化,對協調勞動關系的要求增高
近年來,隨著國有企業內部不斷重組改制,企業勞動、人事、分配制度發生了深刻變化,使得企業勞動關系出現復雜、多變的趨勢。企業群體性勞動爭議和突發性事件日漸增多,呈現出由個人勞動爭議向群體性勞動爭議轉變,由具體利益受侵犯造成的勞動爭議向因企業改革中利益調整引發的勞動爭議轉變的新特點,并且這種勞動爭議和突發事件的規模越來越大。比如,針對企業實行減員增效、有償解除勞動關系等改革措施引發的勞資矛盾和勞資沖突時有發生,作為國有企業工會此時感到束手無策,處于“不能不協調,又不知如何協調”的兩難境地。
2.2職工收入差距的不斷拉大,使工會維權工作難度加大
隨著企業分配制度的改革,企業內部分配方式和工資檔次呈現出多樣化。在當前競爭異常激烈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國有企業更加注重人才和知識,為了吸引和留住管理人才和科技人員,在分配制度上制定出一系列向管理、科技人員傾斜的政策,這使得企業內部不同職工群體之間的收入差距逐漸拉大,少部分從事一般工作的普通職工群體處于低收入狀態,而這個群體一旦遇到天災人禍,就會陷入困難之中。在現實面前,工會無論從經濟實力上,還是方法手段上,都沒有力量解決提高收入這個根本問題。工會關心和維護弱勢群體的具體利益,也只能是參與、協調和幫助,只能救助部分特困職工。維護的難度越來越大,經常出現“不能不維護,又不能多維護”的尷尬局面。
2.3企業持續重組和快速發展的新形勢與傳統的工會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不相適應
主要表現在:一是思想觀念滯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重組、改制的力度很大,步子很快,與之相比企業工會無論在理論政策研究上還是在思維方式上都顯得滯后,缺乏創新與活力。二是工作方法滯后。對新時期工會在企業中的地位、作用、任務的變化缺乏超前性研究,工作方式與基層實際和職工需求貼得不緊,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工作顯得被動;在工作方式上,仍偏重搞活動。三是工作內容滯后。企業工會的職能是“大而全”,導致職責交叉,戰線過長,內容過多。面對這樣的形勢,國有企業工會要想實踐好“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須清醒地認識和研究當前工會工作所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以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迎接挑戰,這樣才能探索出適應新形勢要求的企業工會新路子。
3國有企業工會面對當前問題的對策
3.1提高認識,明確工會組織在企業改革中的地位
認識和明確工會組織在企業改革中的地位是充分發揮工會組織作用的前提和基礎。列寧同志說:“工會作為無產階級范圍內的最廣泛的組織,正是在現在,特別是在無產階級通過政治斗爭取得政權之后,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應該在政治上占居最重要的地位”。這一論斷,明確了工會是社會主義政治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豆ā返膶嵤┖忘h的十六大的召開,使企業工會組織的地位在國家法律體系中得到了確立和給予了保障。從當前企業改革看,企業改革的步伐加快,力度加大,在實現轉軌方面從計劃經濟、產品經濟走向商品經濟、市場經濟的過程中,改革勞動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已隨之同步進行。這些都需要工會組織積極參與政策的研究、制定,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一方面要及時為行政提供依據,及時反映職工群眾的呼聲;另一方面,又要向職工群眾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從而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確保企業改革的順利進行。
3.2確立主體,進一步樹立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指導思想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辦企業是我黨的一貫指導思想,黨的十六大,進一步闡明了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重要性。從一個企業的改革看,不是哪一個領導的改革,也不是哪一部分人的改革,而是以整個企業的全體職工群眾為主體的改革。因此,作為群眾性組織的工會,確立這一主體并充分發揮這一主體的作用,是檢驗企業工會組織是否真正落實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指導思想的標準,同時也是工會組織能否在企業改革中更好的發揮作用的重要手段。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按照黨的十六大精神,企業將更迅速轉換經營機制,從生產型轉向經營型,由產品經濟走向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在這一重大變革過程中,作為企業主人———職工群眾這一主體應起著巨大的決定作用,他們是企業轉換經營機制的內在動力。只有把職工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來,企業才有振興和發展的可能和騰飛的基礎。做到這一點,工會組織還應樹立三個觀點。一是樹立依靠主體的觀念。二是樹立組織職工群眾參與改革的觀點。三是樹立激勵職工群眾推進改革的觀點。
3.3轉變觀念,不斷強化“中心”意識
工會是黨領導下的工人階級的群眾組織,在當前改革的大潮中肩負著重要的責任。無論從客觀需要還是工會運動發展需要,工會工作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都是參與企業改革、支持企業改革的具體表現。所以,工會組織應以強烈的時代感和緊迫感,積極帶領職工群眾投入到經濟建設中去,發揮工會組織應有的作用,確保企業改革的順利實施。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具體在企業中就是以企業施工生產、經營管理、市場營銷、安全效益為中心。圍繞企業這一中心開展工作,各級工會干部應重點解決四個觀念問題。一是工會工作指導思想要轉變。二是要轉變工會工作節奏,增加諧振共鳴功能。三是工會工作的模式要轉變。四是對工會維護職能的認識要轉變。
3.4立足服務,強化工會工作的整體功能
要使工會工作更好地服從、服務于企業中心工作,以適應黨的十六大精神的要求,工會工作的整體水平必須要加強,這是工會組織在企業改革中更好地發揮作用的基礎。沒有這樣一個牢固的基礎,工會就不能按照《工會法》的要求,全面履行四項職能,就會在企業改革中處于十分被動的局面。因此,企業工會組織必須要有足夠的認識,在立足服從、服務于企業中心工作的同時,要著重抓好基礎建設,不斷強化工會工作的整體功能。從工會自身來講,要重點解決好五個問題。一是必須全面提高工會干部素質問題。二是要注意選拔和培訓好各級工會干部。三是要全面履行工會四項職能。四是要增強工會信息功能。在當前發展商品經濟、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信息工作對工會十分重要。工會組織要及時掌握職工的思想動態,掌握企業改革進程及所出現的問題。沒有可靠的信息做保證也就失去了科學的準確的及時的指導功能。所以,各級工會組織,必須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信息網絡體系,確保工會迅速及時地調查研究,準確地表達職工群眾的意愿和要求,從而抓住時機,更好地發揮工會組織作用。
4結語
國有企業改制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必然選擇,它對企業的經濟、政策、文化等各個領域將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但在這個過程中工會組織也必然會面臨一些問題,如:職工就業方式多樣化,對協調勞動關系的要求增高、職工收入差距的不斷拉大,使工會維權工作難度加大、企業持續重組和快速發展的新形勢與傳統的工會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不相適應等。但只要提高認識,明確工會組織在企業改革中的地位,確立主體,進一步樹立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指導思想,轉變觀念,不斷強化“中心”意識,立足服務,強化工會工作的整體功能,這些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本文作者:唐南嬌工作單位:海南省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 上一篇:簡述工會與企業的和諧發展
- 下一篇:體育健身操課堂教學路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