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究

時間:2022-10-10 05:02:35

導語:持續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持續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究

2019年以來,許昌市委編辦深入學習貫徹《中國共產黨機構編制工作條例》,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大局,以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為突破口,精心謀劃,統籌推進,完善機構設置,優化職能配置,提高效率效能,聚焦發展所需,緊盯民生所盼,強力推進市縣黨政機構改革、鄉鎮和街道機構改革、權責清單梳理調整、承擔行政職能事業單位改革四項工作。通過改革,基本形成了體系完備、科學規范、運行高效的機構職能體系,為推動全市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運行通暢、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保障。

一、蹄疾步穩,高質量完成市縣黨政機構改革

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許昌市委編辦高度重視黨政機構改革工作,把完成改革任務作為檢驗“四個意識”強不強、“兩個維護”堅定不堅定的重要標尺,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和責任擔當,全力推動中央、省委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一是加強領導,健全組織。在市委常委會領導下,成立市機構改革領導小組,市領導分別負責歸口領域機構改革組織實施工作;市直部門成立機構改革工作小組,具體負責本部門改革實施工作。同時,明確各有關單位按職責分別負責協調解決機構改革涉及的有關問題。二是全面調研,摸清底數。在市黨政機構改革協調小組的直接領導下,按照中央、省委對改革的有關要求,對全市副處級以上行政機構的機構編制情況進行深入調研、摸底和梳理,做到核定編制數額明確、核定領導職數明晰、內設機構名稱明了,為有序推進機構改革工作提前做好了充足準備。三是因地制宜,搞好設置。赴省委編辦多次匯報有關情況,堅持市、縣兩級黨政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與上級保持基本對應,堅持把加強黨的領導貫穿始終,完善黨委對重大工作的領導的體制機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強化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生態保護等職能。在嚴格落實上級“規定動作”的同時,自主設置了市委、市政府督查局,組建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在政府辦公室掛“鄭許一體化發展工作辦公室”牌子,在工業和信息化局掛“民營經濟發展服務局”牌子,充分體現許昌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特色和實際需求。四是規范流程,穩妥推進。按照總體時間安排,倒排工期,集全辦之力,打破科室界限,統一編組,規范流程,有組織、有紀律、有步驟地穩步推進改革。全面貫徹“先立后破、不立不破”原則,加強請示匯報,制定“三定”規定模板,指導各部門科學制定“三定”規定,對新組建、職能調整較多的部門多次溝通對接,敲定“三定”規定初稿,經分管市領導審閱簽字后提交市黨政機構改革協調小組研究。五是緊盯節點,成效明顯。嚴格按省委改革時限要求,審核并制定印發了46個黨政機構“三定”規定,統籌調配行政編制1836名,優化調整部門職能職責,建立健全部門協調配合機制,科學核定內設機構、人員編制和領導職數,實現了黨政機構職能上下暢通協調、左右有序銜接。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得到有效落實,進一步提升了行政效能。六是加強督查,落實要求。全市“三定”規定印發實施后,為確保職能調整、機構整合、人員履職等改革任務落實到位,市委編辦組成3個督導組,重點對縣(市、區)和市直新組建部門機構運行情況進行督導。督導著重解決個別單位履職失位越位、人員未明確到位等突出問題,取得了明顯成效。

二、夯實基層,扎實推進鄉鎮和街道機構改革

許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鄉鎮和街道機構改革工作,嚴格執行省委、省政府文件精神,緊緊圍繞全市發展大局,堅持“三個結合”“兩個兼顧”和“一張藍圖”,確保改革任務落到實處,改革措施落地見效,改革成果惠及民生,改革創新富有特色。第一,堅持“三個結合”。市委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高度重視鄉鎮和街道機構改革工作,多次聽取專題匯報,并作出重要指示。市鄉鎮和街道機構改革小組各成員單位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加強統籌協作,注重協調配合,把握關鍵環節,在深入推進鄉鎮和街道機構改革工作中堅持做到“三個結合”:一是將鄉鎮和街道機構改革工作同貫徹落實視察指導河南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結合起來,增強政治意識;二是將鄉鎮和街道機構改革工作同落實中央關于構建簡約高效基層管理體制的要求結合起來,提升政治站位;三是將鄉鎮和街道機構改革工作同解決鄉鎮和街道自身迫切需要結合起來,堅定政治自覺。在整個改革期間,許昌市委編辦多次召開鄉鎮和街道機構改革座談會,傳達市委及市委編委領導指示精神,商討解決改革難題,有力推動了各縣(市、區)鄉鎮和街道機構改革進程。第二,堅持“兩個兼顧”。這次鄉鎮和街道機構改革工作,始終將“兩個兼顧”(既兼顧規定,又兼顧需要)作為推進改革的重要方法和有力抓手,取得了突出成效。在確保鄉鎮和街道規定限額不超、規定機構必設的前提下,同時兼顧鄉鎮和街道特殊需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在下沉編制上,既兼顧省委要求,又兼顧地方實際;在下沉編制過程中,既保證省委要求能夠不折不扣執行,又兼顧各縣(市、區)實際情況,不搞“平均數”。在擴權強鎮上,既兼顧放權能力,又兼顧承接能力,既要確保縣(市、區)直相關職能部門能夠依法下放、應放盡放,又要保證鄉鎮和街道能夠接得住、用得活、管得好、有監督。第三,堅持“一張藍圖”。許昌市始終堅持嚴格按照省委、省政府繪就的改革藍圖開展工作,堅持在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加快職能轉變、擴大管理權限、理順條塊關系、調整優化機構設置、合理配置資源、推動人員編制下沉和治理重心下移等方面下功夫,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堅持簡約高效、上下統籌的改革原則,督促指導各縣(市、區)緊緊圍繞改革的根本方向和主要任務,科學制訂改革方案,落實落細改革任務,穩步推進改革進程,確保改革目標不變、改革方向不偏、改革力度不減,確保省委、省政府確定的改革任務圓滿完成。許昌市105個鄉鎮和街道的“三定”規定、機構掛牌、職能調整、班子配備等改革任務按時保質完成。通過“減縣補鄉”,1800個事業編制均已調整到位,鄉鎮(街道)黨政機構及其職能得以整體重構。

三、打通“最后一公里”,實現市縣鄉權責清單全覆蓋

建立權責清單制度,規范政府權力,是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戰略性舉措,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更是公權力的一場深刻的自我革命。許昌市委編辦以優化完善權責清單制度為抓手,充分發揮權責清單在推進市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基礎性制度性作用,多措并舉將其打造成部門陽光履職清單、社會群眾監督清單。一是結合實際,做好市級權責清單梳理調整工作。黨政機構改革基本完成后,鑒于機構改革新組建部門職責調整幅度較大,許昌市組織各部門優化完善權責清單,依據機構調整情況,深入研究市政府各部門“三定”規定,注重理清“兩個關系”(理清政府的外部關系,包括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系,理清政府的內部關系,包括政府間縱向層級關系和橫向部門關系),大力推動權責清單與部門“三定”規定有機融合。在2018年權責清單的基礎上,依據機構改革和法律立改廢釋等情況,梳理和細化市政府各部門的主要職責,在橫向上明晰部門間職責邊界,在縱向上明晰層級職責邊界。通過全面系統梳理,分三批印發了31個部門共計3514項行政職權事項并在市政府網站、市委編辦網站公布,自覺接受群眾監督。二是規范標準,統籌做好縣(市、區)權責清單工作。省委要求制定鄉鎮(街道)權責清單,打通權責清單制度建設“最后一公里”。面對這一全新的工作課題,為確保工作質量,市委編辦赴禹州市、襄城縣分別與6個鄉鎮(街道)、20個政府部門進行座談,分別制定出鄉鎮(街道)權責清單基本事項目錄、放權賦權事項目錄和《鄉鎮(街道)職責準入制度》模板,提供給縣(市、區)參考,確保清單標準統一、格式統一、要素齊全、制度規范。鄉鎮(街道)權責清單的建立,依法明確了鄉鎮(街道)行政權力和責任范圍,形成對權力的制約和協調機制。23個經濟社會發展較好的鎮(街道)獲得部分縣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構建了“委托+交辦”的放權賦權模式,穩步推進放權賦權工作,確保權力下放工作放得下、接得好。

四、從嚴從緊,全面實施承擔行政職能事業單位改革

許昌市按照中央關于承擔行政職能事業單位改革納入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統籌推進、同步實施的要求,從嚴從緊把握政策,科學謀劃,統籌協調,全面完成行政類事業單位改革工作。一是從嚴梳理行政職能,做到應改盡改。對市屬事業單位進行全面梳理,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等認定依據,將市本級完全、主要和部分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列為改革范疇,將其承擔的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行政職能全部劃歸機關;對行政執法事業單位行政職能全面清理,在交通運輸、文化市場、農業、生態環境、市場監管等領域推進綜合執法改革。二是從嚴明確改革路徑,做到分類處置。按照只轉職能不轉機構的原則,采取“先期溝通、一案一策、集中審核”方式,從嚴選擇符合單位實際情況的改革路徑,在擬定機關“三定”中予以統籌考慮。市本級共有94家事業單位列入改革范疇,對18家處級事業單位名稱予以規范,對106家涉改事業單位進行劃轉調整。三是從嚴規范機構調整,做到名實一致。為杜絕行政職能回歸機關后“名歸實不歸”、違規再次“回流”至事業單位現象,專門下發通知,明確主管部門必須按照新的“三定”規定履職盡責,不得再將行政權力下放給事業單位,不再新設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對剝離行政職能后的事業單位,重新梳理職責任務,加大整合力度,減少副處級事業單位1家、正科級事業單位8家;規范機構名稱,明確33家事業單位不再保留“局、委、辦”等稱謂,徹底根除“事業局”等問題。四是從嚴把關縣區方案,做到步調一致。多次召開會議布置縣區改革任務,掌握改革推進情況,明確時間表、路線圖。針對縣區差異,采取一縣(區)一策、逐一對接,準確把握省改革口徑,從改革范疇、改革路徑等方面細致溝通,確保改革穩步壓茬推進。經市委編委會研究,按時限完成對6個縣(市、區)改革方案共計203個科級事業單位調整事項的批復工作。通過改革,許昌的事業單位從根本上解決了政事不分問題,實現了行政職能由行政機關承擔、執法職能由綜合執法機構承擔、公益職能由事業單位承擔的體制,破解了政府職能體外循環的難題。

作者:張業貴 單位:中共許昌市委編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