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下財政稅收體制改革思考

時間:2022-02-10 09:46:20

導語:新形勢下財政稅收體制改革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形勢下財政稅收體制改革思考

摘要:在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當中財政稅收是其重要來源之一,其在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最近幾年來,我國對財政稅收體制進行了不斷的完善及優化。為此,文章與實際案例相結合,對新形勢下財政稅收體制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說明,并以此為基礎提出了相應的改進建議,旨在為建立完善的稅收框架提供相應的參考建議。

關鍵詞:新形勢;財政稅收體制;改革

財政稅收能夠有效保證全國各級政府的物質需要。最近幾年來,國內的財政稅收在協調分配、資源分配及公正實行等諸多層面都進行了相關的調整與革新,該項工作的開展主要是為了平衡社會財富、保障社會的和諧。在新形勢的背景之下,財政稅收體制必須通過改革的手段,并在宏觀政策的扶持下,保證我國經濟水平的穩步提升,進而為實現社會共贏營造優良的氛圍。因此,文章結合實際案例,探討了新形勢下我國進行財政稅收改革的相關措施。在社會經濟的發展過程中,財政稅收所具有的地位是非常顯赫的,是為供給物質及處理民生問題的關鍵。目前中國正是轉型的重要階段,為了能夠有效保證國民經濟水平的穩步提升,為國民提供優質的服務,提升國民的生活質量,加素財政稅收改革及革新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文中,筆者對新形勢下財政稅收體制改革過程中所具有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給出了相關處理意見,旨在為今后的工作提供參考。

一、進行財政稅收體制改革的意義

第一,隨著國內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及改革工作不斷推進,財政稅收體制中出現了很多問題,而合理、科學的財稅體制能夠有效實現稅收工作的全方位發展,從而加速國內小康目標的完成。第二,大多數地方政府在社會管理及公共服務方面的職能出現了很大程度的淡化,無法將優質的服務提供給老百姓,這些都會對政府的收支及為老百姓提供的服務質量產生或多或少的消極影響。因而加速財政稅收體制的改革是非常必要的,而在此工作中必須與當前形勢相結合并進行創新,從而滿足時代的需要,有效解決現實當中所存在的問題。

二、新形勢下財政稅收體制改革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提升,國民的生活質量有著非常顯著的提升,與此同時我國的地方體制改革正在不斷地深化,對很多項稅收終止了停征,保證全國各地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同時很多地方也進行了“地方財政地方用”的管理方式,有效激起了政府的經濟發展熱情,進而加速了地方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在新形勢下,公眾的需求正處于不斷上升的狀態,而此時地方財政管理體制、服務職能等存在諸多的問題,例如財政稅收體制不健全、稅收財政體制依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財稅制度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轉移支付制度制定不規范,這些問題的存在對地方政府的職能發揮及建設工作形成了巨大的阻礙。在此情形之下,進行地方的財政體制革新,是處理這些問題的關鍵。地方政府是基層服務單位,其職能主要是為社會提供服務、監督管理及經濟發展等,從新形勢的情況分析可知,在地方改革的過程中必須在短時間內確定事權,從涵蓋全部事物的職能轉化成為人民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為主,將工作中心擺在了地方管理及服務上,從而為地方建設、治理等發揮相應的效應。曾提出,不可單單通過GDP論“英雄”,對于地方部門更是這樣,唯有保障地方服務質量,才可以被稱為是稱職的政府。從另個角度分析,不管政府經濟增速是多快、增長量是有多大、稅收長得多快,無法提供人民滿意的服務,未能夠有效提升民眾的生活質量,都會對地方政府發展造成非常大的消極影響,因此無法稱為是稱職的地方政府,在公眾面前也無法樹立優良的政府形象。以遼寧省目前所實行的財政體制內容中可知,其主要特點為“以收定支,超收分成”,這項體制的內容有效激發了地方政府抓項目、抓產值及提升人民收入的熱情,與此同時這項體制也促進了政府在經濟體系中的關鍵地位。然而其管理工作、為民眾所提供的服務職能卻慢慢淡化了,從而對地方發展造成了極大的阻礙,使得社會矛盾越發顯著起來,其主要表現在下列幾個層面:第一,地方財政正處在“保運轉”高效、而“保服務”方面存在缺陷的情況;第二,關注經濟方面的建設發展,忽視服務及管理工作;第三,各地方之間具有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且具有擴張的勢頭;第四,地方財政波動大,對政府的職能發揮有著很大影響;第五,財政的收支存在不規范等問題。而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地方政府經濟的發展,因而加速財政體制改革,強化管理職能是非常必要的。

三、新形勢下財政稅收體制改革中幾點思考

在新形勢下地方財政稅收體制必須明確政府的職能,落實實施,以民眾為核心,為民眾提供優質的服務,提升經濟發展水平。根據現階段地方需要及其所處的發展環境可知,遼寧省的財政體制在某些方面對政府的職能轉型形成了阻礙。對于對種現象,筆者給出以下幾點建議:工作重點轉化為社會管理及服務,與地方財政體制的需要進行結合,對市縣、鄉鎮的職能部門間的關系進行梳理,建立完善的地方財政保障機制,加速改革工作的開展,促進政府的轉型工作。(一)制定合理的財政支出,保證事財權的對等。在十八大報告的內容中,明確指出必須加速財政稅收的體制優化及創新,構建與支出責任相匹配的稅收機制。地方財政革新必須將工作重心擺到社會服務職能上,對市縣、鄉鎮的財政體制進行有效的梳理,從而實現權責明確,保證財政支出的標準化,實現地方事財權的對等。(二)采取財務分類分步法,逐漸加速體制改革。首先,分步進行,可將3年作為一個時期,分步實行改革工作,爭取在短時間內實現到地方服務職能之間的有效融合,并確定相應的地方財政監管機制;其次,分類實行,可全面參照地方的經濟情況、潛力及財政收支等,對地方進行區域的劃分,即經濟發達區及欠發達區。依據相應的情況,通過與之相適應的方法進行處理。對農業發展區,通過縣、鄉統籌執行機制,保證地方政府的正常管理。對經濟欠發達地區,可保留現行機制,同時對收入基數等內容展開有效的調節、規劃。(三)強化對財政涉農資金的監管,發揮地方政府的職能。財政部門作為基礎的政府門,承擔著“三農”的建設重任,因此地方政府必須保證國家的優惠政策、補貼及補助等能夠有效落實到民眾,并非“層層克扣”。從而讓民眾能夠深刻感受到政府所在,是真真正正為人民作主的,幫助民眾提升生活質量,在民眾心中建立優良的社會形象。為完成這項任務,政府需要加大對于地方財政的資金管理力度,并完成地方財政監管機制,為民眾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務保障,加強政府的監管、服務職能,保障資金的有效運用。(四)對財政支出結構進行優化,保證公共服務的均一化。首先,必須保證地方發展的均衡性,有效提高公共服務質量。各級政府之間的職能都具有很大的差異性,然而其本質上均為服務于民眾,省、市政府必須主要擔負轄區內的政府服務職能,減少人均財力距離里,對財政支出結構進行相應的優化,保證公共服務的均一性,確保地方服務不會因經濟水平差異而導致差距的出現。經濟水平高、有發展潛力的區域,需要確保其基本服務不變的基礎之上,培養經濟成長的主動性。同時,省級政府可提出指導性建議,加素城鄉服務均一化及財政體制的改革意見,并成立專項資金,保證地方的主動性,有效激發地方政府的工作熱情及積極性,加速財政轉型;其次,必須加強資金的預算管理,對財政支出結構進行深入的優化。市、縣級政府可通過結構的調整有效節約的財政支出,將主要資金放到招商引資、社會保保障及城市化建設工作中,加強地方財政保障能力,加速城鄉化建設水平的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財政稅收管理工作是一項極其復雜且涉及內容廣泛的工作,發展的時候需要根據我國經濟建設的實際情況進行不斷地調整,在不斷完善我國財政稅收管理體制的同時,也要實現我國經濟建設的成果。

參考文獻

[1]敖曉梅.深化財政稅收體制改革的思考[J].中國集體經濟,2016(21).

[2]郭娟娟.深化財政稅收體制改革的若干思考[J].現代經濟信息,2016(10).

[3]喬靜.我國財政稅收體制改革研究[J].財經界(學術版),2016(20).

[4]劉宇.淺析新形勢下財政稅收體制改革的創新[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8(10).

[5]劉海燕.新形勢下深化基層財稅體制改革的有效措施分析[J].中國集體經濟,2017(30).

[6]蒲建萍.新形勢下我國財政稅收管理體制的改革和思考[J].經貿實踐,2017(3).

作者:張文美 單位:建寧縣機關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