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管理在高校運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論文
時間:2022-12-14 11:55:00
導語:知識管理在高校運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知識管理在現代企業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我們發現將知識管理應用于提高高等學校核心競爭力的過程也很有必要。本文從探討知識管理的過程出發,分析了知識管理在高等學校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知識管理;核心競爭力;高等學校
隨著科技和經濟的發展,高等學校所處的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高等學校的發展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一方面,從世界范圍來看,科技飛速發展、生產日新月異、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國與國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的經濟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到底取決于人才的競爭和科技的競爭,這對高等教育在數量、質量、效益、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經濟和科技的全球化,將高等學校的發展置身于世界范圍內,要在這個資源全球配給的世界市場中獲得一定數量的優異資源,這對高等學校的發展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而高等學校發展的關鍵,就在于培養和提高能使高等學校在未來人才和科技市場中居于有利地位的核心競爭力。因此,增強高等學校的核心競爭力是促進我國高等學校發展的重要戰略。
一、提高高等學校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因素
美國學者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英國學者哈默爾(G.hmael)1990年在《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BusinessReview)上發表《公司核心能力》(TheCoreCompetenceoftheCorporation)一文,指出“核心競爭力是組織的積累性的學識,特別是關于如何協調不同的生產技能和集成的多種技術流派的學識。”從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出,核心競爭力是來源于知識的。而高等學校正是典型的知識密集型組織。作為知識密集型組織,其基本特征在于:知識是組織運作的核心資源;組織創造價值的核心資產是知識;而相應地,組織應將對知識的管理作為其管理活動的焦點。另一方面,衡量高等學校的產出是看其科學研究成果和所培養的人才;而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都是知識積累、應用、交流、創新的過程,所以,高等學校應將對知識的管理作為其提高產出的工作重點。因此,在知識日新月異、高等學??焖侔l展的今天,知識管理日益成為提高高等學校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因素。
所謂知識管理,就是組織的管理者對組織內部和外部環境的知識資源進行系統、有效的管理,以期實現知識的共享、創新和增值的過程。知識管理涉及四個運作過程,它們是知識集約過程、知識應用過程、知識交流過程和知識創新過程。知識集約過程是對現有的知識(包括組織內部和組織外部的知識)進行收集、整理、分類和管理的過程;知識集約過程通常包含了隱形知識顯性化和顯性知識綜合化這兩個模式的知識轉化。知識應用過程是利用集約而成的顯性知識去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顯性知識內部化的過程。知識交流過程指通過交流來擴展系統整體知識儲備的過程。知識創新過程指整體的知識儲備擴大并由此產生出新概念、新思想、新體系的過程;知識創新過程是前述三個過程相互作用的結果。
同其他組織一樣,高等學校中的知識集約過程是任何與知識有關活動的基礎。在當今社會快速推進的時代,如何盡快了解與把握世界上各個學科領域的發展趨勢和前沿成果,對于我國的科研與教學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高等學校通過對其所處的外部環境和其內部的知識進行收集、整理、分類和管理,盡快了解各個學科的發展趨勢和研究成果,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才能跟上學術發展的步伐,保證所培養的人才能更快地學到前沿知識;同時能有效地提高資源利用率,明確學術發展方向,避免重復研究。
知識應用和交流的過程是知識管理中非常重要和較難實施的環節,但是這兩個過程又恰恰是迄今為止高校管理中最為忽略的方面。一方面,科學研究成果絕大多數都不可能是個人努力的結果,而是需要整個團隊的合作才能完成的,這就需要在研究的過程中不斷地進行知識的交流與應用。從另一個方面來看,現代學科都朝著交叉性和互補性的方向發展,這就對高等學校內部以及高等學校之間的知識交流與應用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學校在發展其核心競爭力的時候,應該認識到學科的多樣性和互補性的潛在優勢;而且這種潛在的優勢如果得不到很好的開發與利用,就不能成為真正的優勢,也就不能達到提高高等學校核心競爭力的目的??傊?,高等學校的目標就是提高知識價值的發掘和應用的能力,這種能力越強,高等學校就能培養出更多的高質量的畢業生,就能創造出更多高質量的科研成果,也能取得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知識創新對于提高高等學校的核心競爭力具有最直接的意義。在高等學校中,知識創新主要是指通過科學研究,獲取新的基礎科學和技術科學知識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追求新發展、探索新規律、創立新學說、積累新知識,并把它們運用到教學和社會服務中去,以促使高校獲得自身的競爭優勢和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認識到:知識創新是高校長期持續發展的動力源。因此,在知識經濟時代高等學校知識創新的廣度、深度和方向將最終決定著高等學校的前途和命運。
二、知識管理在高等學校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1.觀念落后。高等學校中大多數人對知識管理的概念認識不清,不了解知識與信息的本質區別,將知識管理與信息管理混淆在一起。雖然知識管理與信息管理密不可分,但是知識管理有自己的理論和方法,是信息管理所不能替代的。另一方面,對知識管理重視不夠;知識的主要載體是人,在知識組織中,人力資本居于主導地位。也就是說,在高等院校中,教師和研究人員應居于主導地位,但是,很多高等學校對待這一主體不如對待金融資本或實物資本那樣給予重視,這樣無疑不利于知識管理的推進。
2.管理水平低下。高等學校普遍缺乏有利于推行知識管理的組織、制度、文化等軟環境,并且,在學校層面缺乏能夠對整個學校的知識管理承擔責任的部門。目前高等學校院系之間各自為政的現象十分普遍,各個院系之間的聯系和優勢的整合缺乏統一考慮和安排;教職工之間缺乏交流,沒有相互學習的氛圍;學校主要依賴于少數人的工作,扼殺了廣大師生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大多數人只注重個人的奮斗與創新,缺乏師生團隊合作猜神。這些都導致知識很難共享,而這與知識管理的目的——促進知識共享是相違背的。
3.缺乏相應的知識管理平臺。當今世界,知識增長、創新的速度愈來愈快,致使知識的生命周期越來越短,高等學校作為知識密集型組織,必須具備對復雜多變的知識環境的快速反應能力和持續的知識創新能力,而這一切,都要求高等學校的知識管理體系要具備先進的IT系統,包括各種軟件、硬件和網絡基礎環境。但是,我國大多數高等學校缺乏健全的知識管理IT系統,導致高等學校對外界環境的變化反應遲鈍,適應性差,以至于造成高等學校工作的低效率和低效益。
4.知識管理在高等學校應用中流程混亂。知識管理在高等學校的應用過程應該是—個“知識集約——知識應用——知識交流——知識創新”四個環節反復良性循環的過程,但是,就目前的狀況來看,這個過程沒有連貫起來,而且,大多數時候,知識應用和知識交流這兩個過程都被忽略了。
三、提高知識管理在高等學校應用的對策分析
1.轉變觀念。高等學校應該加強有關知識管理的知識培訓,一方面讓大家認識到知識管理與信息管理的區別在于,知識管理強調的是如何設計一種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得信息與信息、信息與人、信息與過程聯系起來,在此基礎上進行大量的知識創新。另一方面要喚起大家對知識管理重要性的認識,增強實施知識管理工程的緊迫感。并且,我們要認識到這種培訓并不是一勞永逸的,最重要的是為教職員工提供一個隨時隨地的學習培訓機會——例如,登陸學校的內部網就可以獲取學習資源。
2.在高等學校內部營造—個有利于知識管理的良好環境。由于知識創造、應用、交流的過程是一種無形的活動,因此良好的文化氛圍對于知識管理是必不可少的。我們從下面兩個方面來說明這一點。
(1)建立一個對整個學校的知識管理的推廣與應用承擔責任的專門部門,這有利于整合優勢培養高等學校整體的創造能力和應變能力,以將高等學校學科多樣性和互補性的潛在優勢轉變成為高等學校真正的優勢。
(2)建立良好的制度環境。高等學校中急需建立一整套有利于知識交流、知識創新的激勵機制。知識管理的成功主要取決于人,而不是技術,創新必定是由人來完成的,知識創新也只能發生在人們相互交流的過程中。無論信息技術設備的功能有多強,也不過是人的一種工具,只有人才能在知識創新過程中扮演核心角色。因此,要在高等學校內部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勵機制,鼓勵大家相互交流,才能促進知識在高等學校中的順暢流動,形成一種相互學習的氛圍。
3.建立高質量的知識管理平臺。首先,要建立發達的網絡系統,鼓勵教職員工、學生充分利用Internet與外界交流、更新知識。而建立的學校內部網絡資源,也可以為學校內部提供一個暢通的知識共享和交流的途徑。在建立這個知識管理平臺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的是不能過分強調技術,而因此忽略了知識管理本身。目前市場上有許多文檔管理、數據庫之類的產品被他們的供應商稱之為“知識管理解決方案”,我們要認識到這是過分強調了信息工具的重要性。因此,我們應該以知識為中心,以人為本,以信息工具為輔。在建立高質量的知識管理平臺的同時,尤其要注意發揮人的活力。
4.理順知識管理在高等學校應用的流程。知識管理是“知識集約——知識應用——知識交流——知識創新”四個環節反復循環的過程。這四個環節相互依存、相輔相成。其中,知識集約是其它三個環節的基礎,知識集約為知識應用、知識交流提供應用、交流的對象;同時,知識應用、交流的過程又不斷檢驗知識集約的結果,為知識集約的繼續進行提供依據。知識集約是知識創新的來源,同時知識創新也為知識集約提供資源。在這四個環節中,最為重要的是知識創新這個環節,知識創新是這個循環動力的來源;其它幾個環節為知識創新提供依據,沒有前三個環節,知識創新如無源之水無從談起。
整個過程可以這樣表述:高等學校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各種手段對其所處外部環境和其內部的知識進行收集、整理、分類、管理,將所得到的知識資源整理為有序化的知識,這樣可以方便知識使用者很快地找到與自己需求相關的知識,并且從這些知識中,可以了解到世界上各個學科領域的發展趨勢以及前沿成果。之后,通過知識應用過程,運用得到的知識去解決問題——科學研究和教學,在科學研究和教學的過程中,檢驗知識,并從中發現問題,對于有異議的知識直接反饋到知識集約的過程,對于可行的知識,通過知識交流過程在全校范圍內交流。在前幾個過程的基礎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追求新的發展.創立新的學說,探索新的規律,產生出新的知識。新的知識、新的成果,再經過知識集約這個過程,又開始新一輪的循環。這四個過程不斷地循環往復,為高等學校不斷創造出高質量的科研成果和培養出高質量的人才提供了保障。通過知識管理引導并約束這四個環節,促進了知識的生產和流動,使知識在應用中實現了增值,從而達到了提高高等學校核心競爭力的目的。公務員之家
通過對知識管理在高等學校應用中出現的問題及其對策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在高等學校培養核心競爭力、維持核心競爭優勢的過程中,通過知識管理把人、知識、組織有機地協調起來,對于推動和促進高等學校的發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加內什·納塔拉詹,桑德婭·謝卡爾.知識管理[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2,(2).
[2]郁義鴻.知識管理與高校競爭力[J].研究與發展管理,2002,(4).
[3]米靖.論知識管理在學校管理中的應用與策略[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9).
[4]張亦學,張洪慧.論學校知識管理與智力資源的開發利用[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2,(7).
[5]張方華,陳勁.知識創造——企業知識管理的核心[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2,(10).
[6]張海霞,杜穩靈,許紅軍,徐斌.企業知識管理研究[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2,(4).
[7]K.Wiig.KnowledgeManagementFoundations.SchemaPress.Arlington.TX.1993.
- 上一篇:市場經濟時期圖書館革新研究論文
- 下一篇:民企人才流失管理策略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