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管理對圖書館管理的理論改革探索

時間:2022-12-03 05:25:00

導語:知識管理對圖書館管理的理論改革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知識管理對圖書館管理的理論改革探索

知識管理研究已開始拓展到圖書館管理領域,出現了許多新的動向和趨勢。當前知識管理研究大部分是介紹國外知識管理的理論進展或企業知識管理的,而對知識管理與圖書館管理互動的研究涉及不多。這方面的研究還有待加強,以促進圖書館學的創新和我國圖書館管理的全面發展[1]。圖書館知識管理是知識管理理論與圖書館實踐相結合的一種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將從基本理念、管理內容、管理職能、管理原則4個方面創新圖書館管理的基本理論。

1基本理念的創新

圖書館管理是指應用現代管理學的原理和方法,通過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等行動,合理配置和使用圖書館資源,發揮其最佳效率,達到預定目標和完成圖書館任務的過程。圖書館知識管理創新和發展了圖書館管理。什么是圖書館知識管理?筆者認為,圖書館知識管理,是指應用知識管理理論與方法,合理配置和使用圖書館各種資源,充分地滿足用戶不斷變化的信息與知識需求,并提升現代圖書館的各項職能和更好地發揮其作用的過程。由此看來,圖書館知識管理與圖書館管理有如下不同:①理論基礎不同。從上述兩個定義可以看出,圖書館管理是以傳統的管理學理論為基礎,圖書館知識管理則是以知識管理理論為基礎;②管理對象不同。圖書館管理對象是由人員、文獻信息、建筑、設備、經費、技術方法等要素構成的圖書館系統;圖書館知識管理對象是圖書館知識管理系統,它是由信息與知識資源、人力資源、物資資源、技術與圖書館文化等要素組成;③側重點不同。盡管圖書館管理的中心思想是以人為本,以讀者為中心,但是在實踐中,很少有圖書館貫徹了這一基本管理思想,而只是忙于一般的事務性管理;圖書館知識管理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人力資本管理成為圖書館知識管理的核心,知識服務與知識創新成為圖書館知識管理的直接目標。

2管理內容的創新

圖書館知識管理將實現圖書館管理中人事管理、業務管理和行政管理的整合和創新,突出如下主要內容:

2.1知識創新管理。它主要包括:圖書館學理論的創新研究,以“知識”為主要對象和核心概念,革新圖書館學的概念體系和理論基礎等;圖書館學方法的創新研究;圖書館工作業務流程的創新研究,以“知識流”為主線,進行業務流程的重組與創新,探討從文獻采訪過渡到知識采集、從文獻組織過渡到知識組織、從文獻服務過渡到知識服務的方法和途徑;圖書館管理的創新研究,特別是數字圖書館的知識管理研究。

2.2知識應用管理。圖書館需要為企業、政府、社會團體、科研機構建立虛擬圖書館或信息中心;為用戶開拓多樣化、深層次服務;構建復合型圖書館。

2.3知識傳播管理。主要是為了促進知識尋求者與知識源之間、知識尋求者與知識提供者之間的及時準確的匹配和傳送。

2.4知識服務管理。圖書館應幫助用戶開發知識和運用知識,使圖書館能在更高層次、更直接方式、更關鍵性活動和更全面過程中支持用戶的知識應用和知識創新。

2.5人力資本管理。圖書館知識管理十分重視人在知識管理過程中的核心作用,積極培養勝任知識管理的知識型館員。

2.6知識產權管理。圖書館要研究網絡環境下知識產權保護遇到的新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新策略和新辦法。

3管理職能的創新

一般說來,圖書館管理具有決策、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六種基本職能,而圖書館知識管理的主要職能體現為:

3.1外化,它是以外部貯藏庫的形式捕獲知識,并根據分類框架或標準來組織知識。

3.2內化,它是設法發現與特定需求相關的知識結構。在內化過程中,從外部數據庫里提取知識,并以最適合的方式重新布局或展示信息,通過信息過濾來發現與用戶相關的信息內容或知識。

3.3中介,它是指把與某一研究領域相關的人和知識聯系起來,通過軟件、內部網、工作流程和文件管理系統進行明確、固定的知識匹配和傳送。

3.4共享,即幫助員工從知識庫中發現有用的知識甚至從中獲得啟迪和智慧。

3.5學習,即幫助圖書館與個人解決學習問題,包括學習的目的、內容、程度與方法等,涉及知識的收集、整理、儲存、共享,從而激勵員工不斷學習與更新知識,使圖書館成為一個學習型組織。

3.6認知,它是在外化、內化和中介的基礎上創造知識的過程,即知識創新的過程。圖書館知識管理可以幫助用戶獲得相應的知識,并提供最新的信息;也可直接參與科學研究、知識生產等過程,成為國家知識創新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更關注知識在社會和用戶間的擴散和傳遞,促進知識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

4管理原則的創新

圖書館管理往往強調系統原則、集中統一原則、民主管理原則、動力原則、效益原則[2]。圖書館知識管理將突破圖書館傳統管理的一些條條框框,突出如下原則:

4.1開放性原則。要建立一個開放的圖書館知識管理平臺,讓所有成員能把自己的新知識添加到知識管理平臺去,同時也吸收和利用外部知識,豐富圖書館的知識庫。

4.2共享性原則。當圖書館成員間的知識得到共享時,圖書館的知識存量將成倍地增長,而轉讓知識并不損失成員任何東西。而且由于知識的共享是一個過程,需要轉讓者和接受者共同的參與,因此成員在轉讓知識的過程中能使自己的知識得以深化,或者獲得一些新的知識。

4.3激勵性原則。圖書館通過建立知識管理激勵系統,包括知識運行機制、知識明晰機制、知識績效機制和知識獎懲機制,就可以針對不同類型的知識型員工采取不同的激勵方式,或者針對職業生涯不同階段采取不同的激勵策略[3]。

4.4發掘性原則。圖書館應該認識到知識在圖書館產品及其服務的價值創造中所具有的關鍵作用,圖書館需要明確知識的價值,并將其挖掘出來。

4.5合作性原則?;谥R共享性,圖書館團隊間的協作活動變得非常重要。只有團隊活動才能真正將知識資本挖掘出來并加以形式化和資本化,因為只有在知識得到共享之后,知識才能與知識的擁有者——圖書館員的個人相對獨立,才能說明圖書館對知識有了更大的所有權。當某個圖書館員離開圖書館時,他們的知識才會留存在圖書館中。

4.6增值性原則。由于知識具有收益遞增的特性,圖書館員工通過知識共享,可以分享個人的知識和經驗,減少團隊的學習時間,實現知識價值的增值與功能放大。

4.7層次性原則。圖書館知識管理可分為三個層次:一是信息管理,是對信息的收集、整理、貯存、查找和利用的過程;二是對知識的管理,即包括對用戶、供應商和圖書館內部員工的知識加以識別、獲取、分解、儲存、傳遞、共享、創造、價值評判和保護,并使這些知識資本化和產品化的過程;三是對圖書館知識資本的管理,也就是對圖書館人力資本、市場資本、結構資本和知識產權資本的管理。

4.8創新性原則。圖書館應本著創新性原則來實施知識管理策略,也就是說要用知識創新的觀點來構建圖書館知識管理理論,并加強其組織建設、制度建設與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