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記者怎樣報道“三農問題”
時間:2022-12-22 09:05:47
導語:新聞記者怎樣報道“三農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引言
我國是農業大國,三農問題一直以來就對中國經濟的發展,我們經常提出三農問題在中國的影響十分大。在中國,三農問題最直觀的表現為經濟收入比較高,產量比較低,成本耗費比較貴。在報道三農問題的時候,我們常常會發現一些三農問題的片面化與單一化。例如,一些媒體在報道農村新聞時僅僅是做表面功夫,對農業技術發展、農民經濟收入還有農業產量等方面做出不符合實際情況的報道,進而滿足了某一些部門機關的規定,作為一名新聞工作人員,要尤其注意掌控住新聞傳播的重心內容,尤其要開展好新聞的引導性工作。對中國目前存在的三農問題來說,新聞報道的數量相對較多,但是每一則新聞的側重點則并不相同。結合我國這幾年來農村農民收入的具體情況來說,雖然現在我國農民的收入呈現出不斷增長的情況,可是這樣的增長帶來了其他方面的問題,比如物價提升,生活成本提高等。在這種情況下,農民在面對這樣增幅較小的收入時,發現和現實生活中有較大的差距,而且仍然不可以給農村家庭帶來根本性的物質變化。因此,本文筆者提出新聞記者肩負重要的責任和義務,要學會履行自身的職責義務。始終堅持實事求是,做好新聞引導性作用。
二、新聞記者報道三農問題的策略
(1)要增強為農民服務思想意識。新聞記者要注意調整心態,要始終保持對農民的尊重,去采訪新聞。只有做到真正地關心農民,才能夠解決農民之間的矛盾,才能夠了解農民關心的問題,才能夠發現新聞,挖掘新聞背后的故事,擴展報道的范圍以及新聞報道的深度。將自己作為農民的發言人,就能夠真正地從農民的角度著手,采訪寫作的報道才能夠與農民生活相貼近,被農民所接受。過去,筆者在下鄉采訪的時候,了解到當地村民們的困難,傾聽了各方意見的訴求,深入到事件一線,去挖掘新聞事實,探求新聞的真假,走訪相關人員,進行新聞的采寫。(2)要始終懷著深厚的情感,為農民服務。新聞記者要始終保持深厚的情感,堅持為農民服務。農民自身經濟水平差,文化程度比較低以及表述能力不高,在交通以及信息通信方面對新聞報道帶來了比較大的難題。所以,到農村采訪的時候必然會吃苦、受累。可是,現在一些青年記者常常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踏實肯干的工作作風,在采訪新聞的過程中常常比較浮躁。新聞采訪流于形式化,很多時候去現場采訪變成了在車里拍幾張照片,去當地政府要一些材料,最后編纂一篇新聞稿。作為基層民生記者更應該具備為農民服務的意識,要深入農民的生活,放下架子,和農民以及農村干部交心,交朋友。詳細了解農業生產以及農民生活的基本情況,尤其是深入了解農民的思想情感,才能夠真正了解農民存在的問題,寫出具備真情實感的新聞稿件。(3)掌握好三農問題報道的趨勢與角度。從小層面來講,引導社會的輿論走向為引導社會公眾自身的觀點和看法向著一個特定的方向發展,這看上去好像是個體心理學的范疇??墒菑拇蟮姆矫鎭碇v,輿論并不單單是個人的意見,或者是比較簡單的意見的疊加,而是眾多個人意見的統一綜合體,輿論成為了很難做出科學合理分析的集體性情況,并且和個人的社會性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第一,站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角度對三農問題進行報道分析,不能夠戴著有色眼鏡看問題。在新聞報道的過程中,不可以把濃密界定成弱勢群體。雖然一些地區的農民文化水平不高,經濟實力比較弱,生活狀況也不是很樂觀,但是新聞記者在報道的環節中不可以一味地去闡述說明,要合理地規避歧視和不平等性。并且不能夠使用一種先入為主的姿態,單純地將農民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上面,在農民與管理層人員出現矛盾問題的事件中,應該辯證地看待問題。新聞記者需要從道德素質還有法律方面客觀、合理地分析新聞事件,并且不可以使用一些敏感性比較強的詞語,要特別注意在報道的過程中不能夠激化矛盾沖突,要有效地避開矛盾以及解決矛盾。第二,在新聞報道的步驟中要尤其關注農民彼此間的矛盾沖突情況,以及農民與管理層人員的矛盾問題。在新聞報道三農問題的時候,主要分成兩種情況:其一,農民之間的矛盾沖突。其二,農民與管理層的矛盾沖突。其中農民之間的問題受到法律法規的限制。要在闡述農民內部矛盾的條件下深入地了解農民的真正訴求,發展中遇到的困難,比如技術問題、經濟問題、自然環境等具體的矛盾產生的原因。新聞工作從業者要對農民遇到的問題進行重點報道,讓政府機關通過媒體以及信訪等渠道了解農民的情況,以及政策落實的情況等。不能夠隨便地把其中的任意一方放置在法律的制高點上。大眾傳媒的重要作用不單單停留在反映問題或是上傳下達,其應該表現出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創造力以及深入挖掘的能力。(4)做好策劃,更好地報道三農問題。對于基層的新聞單位來說,在欄目設計、報道計劃中增強策劃,做好戰役性報道,能夠提高媒體在農民中的知名度以及好評度。最近幾年來,東海新聞在辦臺觀念上做出了大膽的創新,利用新聞欄目的舊版,巧妙地進行新聞宣傳,新增加“服務百姓,關注民生”的板塊,時事政治、經濟以及民生三大類型為報道的重點內容,堅持維護農民自身的禮儀,推動農民增收為立足點。牢固的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意識,運用編前會、宣傳例會、新聞評析會,發動采編播人員集思廣益。搜集選題、策劃每個時期的“三農”報道方案,在節目內容的安排中,要記者沉下去,到農家院中,才可以去發現、看見、問道、拍到跟多方面的問題。多多拍攝農民的鏡頭,傾聽民聲,真正地為百姓服務。去年夏收時,我們選擇幾個農業生產特色明顯的鄉鎮作一組報道,每個點選定一個主題,采制了“豐收美景不勝收”“千機大戰米糧倉”“科技豐產樂農民”“農機優勢顯威力”四篇報道。這些報道各有側重,基本上涵蓋了我縣夏收情況。每個單篇都有記者現場主持,都采訪農民或技術人員或鄉鎮分管農業領導,有的還拍到挑燈夜戰忙夏收的情景,形式活潑、內容豐富、畫面多樣,播出后引起領導和群眾的廣泛關注和好評。
三、結語
新聞記者在報道三農問題的時候,要遵照新聞報道的基本要求與主張,也就是體現新聞事件的真相,真正和當事人進行全方位地溝通,并且做出合理的意見引導社會輿論走向。作為一名經驗十分豐富的記者,筆者認為一名新聞工作人員最關鍵的是時時刻刻遵守新聞記者的職業操守。新聞報道不單單是把所采訪到的內容寫成稿子,而是要深挖事件的內在含義,科學、合理的思維方式,還需要具備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在報道的過程中保持平常心,始終堅持新聞報道的基本準則,堅持做好新聞報道工作。
參考文獻:
[1]邱駿.做好“三農”報道必須深入“走轉改”[J].中國地市報人,2018(Z1).
[2]鄭睦華.新聞援疆勤求索——淺談如何做一名援疆新聞工作者[J].中國地市報人,2013(09).
[3]閆光鋒.縣級電視臺如何做好“三農”新聞報道探析[J].未來英才,2016(21):98.
作者:張延慶 單位:吉林省延吉市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電視臺
- 上一篇:大數據與公共管理決策探析
- 下一篇:公共管理對跨部門協同治理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