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程系藥學專業課程建設研究
時間:2022-04-23 10:41:41
導語:生物工程系藥學專業課程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探索建立生物工程學院藥學專業《科研方法學》課程的新模式。方法:依據我國現今存在的學士培養目標,需強化學士對其所在領域的專業發展理念的認知,鼓勵其對科研方面的進一步探知,同時結合我校實際情況提出新的建立該門課程的思路與舉措。結果:該門課程的設立以幫助我校青年科研人員樹立探索未來科學的精神、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及增加綜合性及開放性設計實驗為出發點,通過周密且系統化的措施,提升學生對科研的熱愛及加強本科生畢業論文設計,對培養全能型人才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科研方法學;新模式;教學
高等院校的辦學宗旨與核心價值理念是不斷且持續地為國家輸送德才兼備的優秀青年。我國高校的本科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本科生基本知識的儲備量及強化其所在領域的專業知識,同時學生還要掌握專業技能及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具有從事相關工作及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因此,輸送具有創新能力的優秀青年學者是加強我國創新能力的主要手段與方法之一。然而,我國高校通常采用傳統教育模式傳業授課,該模式是以教材、教案及教師為中心。此教育方式通常以犧牲學生的獵奇心及實踐能力為代價,阻礙了學生發散思維及創造性能力的發展。本校生物工程系下屬的藥學專業,通過開設《科研方法學》課程,正確且積極地引導學生參與科研項目,加強學生們發現、探討、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極大程度地彌補傳統教育的弊端及提升學生的科研水平[1]。通過實驗技能的訓練,可以加強學生的自律能力、動手能力,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已知的知識層面來發掘探索未知的事物,可激發學生探索真理的本領;在科研項目實施過程中,通過獨立思考、查閱文獻、團隊合作等方法可培養學生的意志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其他方面的優良品質,對21世紀全方位人才的培養具有深遠意義[2]。
1開設《科研方法學》的目的及意義
我國高等教育中,許多已畢業的本科生會抱怨其大學四年期間并未真正學到多少有用的東西,其不能夠很好地將學到的知識銜接到工作或科研中,因此會造成其困惑感,認為所學的知識“無用”。造成以上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原因是過多強調理論知識的重要性而忽略學生的動手能力,因此很大程度上影響其科研工作的進程及新知識的產出。知識的講解、加工對任教老師的知識深度與開拓性思維有一定要求,因此不僅要求任教老師的知識水平達到一定高度,同時還要經過一系列的系統化訓練及進修,方能傳道受業解惑。以我校部分課程為例,大部分專業課程均是以大班授課的方式進行,鮮有師生互動環節及就最前沿的科研問題進行深入探索,阻礙了學生闡述其各自所學到的東西及觀點[3]。最后亦是通過考試等方式對該門課程學生的吸收度進行考察,而非通過動手能力及學生對該門課程的深入探索后的知識消化與創造能力進行考察。因此,自2017年開始,學校通過開設《科研方法學》該門課程試圖增強學生對每門課程知識點的再吸收與創作的能力。課程通過淺入深出的模式,結合最前沿的知識與科研進程與方式方法分析與研究,真正體現研究性學習特征,同時鼓勵學生多接觸科研,多鍛煉其動手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促進知識的生產[4]。
2實施方案和舉措
2.1提高學生的科研興趣和增強創新意識
首階段:在該階段需要加強學生的基礎知識,例如闡述實驗中的空白組、陽性對照組、實驗組的定義等。第二階段:講授如何查找文獻,如何設計實驗等,為學生從事科研工作夯實基礎及理清思路。最終階段:通過前沿的科研動態讓學生熱愛科研及鼓勵學生發表自己對每篇文章的心得體會。實施小組探討,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設計實驗,進行操作,驗證結果。
2.2通過項目的順利實施,培養學生提出、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科學素養
通過開設開題報告等環節,闡述實驗設計方案思路、實驗結果的闡述和論文的撰寫等系統化的培養,使學生全程參與到科研環節。
2.3通過學術交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為保證《科研方法學》課程的順利實施,學校每月舉行本科生及其指導教師科研實踐活動經驗交流會,不斷總結實施經驗,改進指導方法,保證科研訓練質量的不斷提高。學生亦會獨立撰寫學術報告,并通過演講的方式進行學術交流,調動學生參與科研的積極性,達到獎勵先進、鼓勵后進的意義。
3結果
該門課程的考核方式主要針對學生的科研綜合能力進行考核。其中小組同學的項目選題、設計、匯報、占總分的60%。項目匯報工作組成委員是由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和相關專業教師組成的5人小組,按對每組項目進行評分,該項成績占總分的40%。此外,我們亦通過問卷方式對97名2018級學生進行調查,其中91.75%的同學認為該門課程可加強團隊精神;97.91%的同學認為通過該門課程可明顯提升其專業知識的應用能力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另有95.87%的同學認為該門課程激發創新能力,詳見表1。此外,我們亦通過回訪的方式調查了2019年及2020年讀研的學生,共計20位。統計過程中,學生均表示該門課程的開設能夠幫助其提升實驗動手能力及大幅度提升學生知識的運用能力,使其能夠很好地銜接研究生的科研工作。
4討論
該門課程的教學模式主要是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從被動學習轉變成為主動學習,因此要求本門課程的授課教師具有超強的教學能力和認真積極負責的態度,同時要兼備樂于奉獻的精神。隨著現代教育和科技的快速發展,人們的認知能力逐漸提升,傳統的教育模式不再滿足于當前大學生求知的需要。教師是改變傳統教育方式的先行者。因此,當代教育鼓勵教育工作者多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幫助其開拓視野。該門課程主要采取的是項目任務組織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用已知的知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通過交流學習的方式結束。在該項目任務實施進程中,可增強團隊合作能力、溝通能力,亦可改善學生間的關系。學生通過做報告的方式,可聆聽彼此的觀點,學習到一些為人處世的技巧。通過一系列系統且全面的學習,學生從被動接受者,轉變為學習活動的主體,進而鼓勵其成為參與者、探究者。學習方式也從聽講―記憶―考試的模式向探索―消化―創新的模式轉變,讓學生真正享受到學以致用的快樂。本科生的科研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對其日后融入社會崗位的適應性與繼續深造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提高本科生科研水平的同時,亦對本校師生的整體素質及辦學地位有著深刻影響。為此,我校生物工程系藥學專業通過開設《科研方法學》,擬將提升學生及教師的科研素質和創新能力納入整個教學體系中,完善科研平臺,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及綜合素質[5]。
5需要進一步探討和解決的問題
近幾年《科研方法學》在生物工程系的實施過程中,也面臨著新問題與挑戰。主要是以下幾點:第一,教學過程管理亟需加強,從而可提升教學質量。從傳統教育教學模式向任務組織教學模式轉化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有些同學認為無法提前充分準備,加上該教育方式對學生的綜合能力有一定要求,因此跟不上步伐,會在前期教學過程中產生一定的困惑。因此要求教師要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平臺,致力于培養學生使用第二網絡課堂,搭建項目學習網絡平臺,更好的方便師生的交流與探討。同時要求教育工作者及時注意調整教學內容,加強課堂教學的組織和引導。第二,該門課程的授課學時相對較少,在有限的時間內對授課教師的學術水平、教育教學能力和責任心等方面都提出了更大的要求,要求教師要全方位跟蹤每個項目的實施。同時,為了更好的推廣該種教學模式,培養出更多符合當代社會所需的高綜合素質人才,學院乃至于全校在制定制度時應多給予政策上的傾斜,鼓勵教育工作者開展該種教育教學模式。第三,由于該教學模式具有融合性、多元性等特點,需要建立一支交叉學科專業背景的教師作為項目指導工作者,積極參與到學生項目團隊建設中,為順利實施該項目提供建設性意見及寶貴的建議。
參考文獻
[1]劉芬,彭曉霞,閆宇翔,等.研究生《醫學科研方法學》網絡課程建設與探索[J].北醫學教育,2014,22(4):680-681.
[2]王虹,張玲,閆宇翔.醫學科研方法學實驗項目一體化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基礎醫學教育,2018,20(7):555-557.
[3]趙京霞,李萍,王燕.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中醫藥科研方法學教學中的應用[J].繼續醫學教育,2016,30(11):38-40.
[4]張偉,賀冰,雷磊,等.中醫藥院校本科開設醫學科研方法學課程的實踐與探討[J].中醫教育,2012,31(1):56-58.
[5]吳巖,閆曉紅,張振濤,等.《醫學科研方法學》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內蒙古醫學院學報,2005(3):263-264.
作者:宮幗唯 單位:遵義醫科大學珠海校區
- 上一篇:興趣班鄙視鏈對小學德育的影響
- 下一篇:賞識教育對圍術期康復效果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