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婦產科臨床治療分析
時間:2022-06-29 03:42:10
導語:慢性盆腔炎婦產科臨床治療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探討中藥內服外洗的方式治療慢性盆腔炎婦產科臨床治療效果以及安全可靠性。方法方便選取曾經就職的附屬醫院2015年3月—2016年6月期間收治的98例慢性盆腔炎婦產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據隨機平均原則劃分為參照組與研究組各49例。參照組49例患者給予西藥抗生素治療,研究組49例患者行中藥內服外洗的方式治療。對研究組患者與參照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以及不良反應進行記錄與分析。結果經治療后發現研究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達到95.92%,顯著高于參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69.3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2.0276,P=0.0004P<0.05);經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16%,顯著低于參照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34.6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0.2424,P=0.0013<0.05)。結論對慢性盆腔炎婦產科患者采取中藥內服外洗的方式治療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不僅能夠幫助患者改善病情,且不良反應少,安全性能高,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關鍵詞]慢性盆腔炎;婦產科;臨床療效;安全性;可靠性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生殖器、盆腔腹膜以及周邊結締組織產生的炎性病癥[1]。慢性盆腔炎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月經失調以及白帶異常等,其誘發因子主要是婦科炎癥沒有得到根治,在反復發作之后逐漸形成的[2]。伴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慢性盆腔炎的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儼然成為威脅女性生命健康的重要病癥,因而需要加強臨床上的治療[3]。為了進一步強化研究,該文方便選擇該院在2015年3月—2016年6月期間收治的49例慢性盆腔炎婦產科患者采取中藥內服外洗的方式治療,發現效果良好,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來該醫院接受治療的慢性盆腔炎婦產科患者98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盆腔炎的臨床診斷標準[3],并經B超檢查確診。所有患者均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及患者家屬簽字同意后納入研究,排除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妊娠期以及哺乳期患者以及嚴重肝、腎、心等合并癥患者。依據隨機法劃分為參照組與研究組各49例,其中參照組49例患者中,年齡21~55歲,平均年齡(36.25±4.05)歲;病程0.5~8年,平均病程(3.05±2.45)年;臨床癥狀:腰痛15例,腹痛20例,月經紊亂4例,白帶異常10例;研究組49例患者中,年齡22~59歲,平均年齡(37.05±5.15)歲;病程1~9年,平均病程(3.05±3.55)年;臨床癥狀:腰痛以及腹痛各18例,月經紊亂7例,白帶異常16例;兩組患者的年齡、病程以及臨床癥狀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參照組49例患者給予西藥抗生素治療,林霉素(1.2g)(國藥準字H10930155)注入生理鹽水(250mL)行靜脈滴注,2次/d;0.8g替硝唑(國藥準字H10970376)行靜脈滴注,1次/d[4]。1周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3個療程。研究組49例患者給予中藥內服外洗的方式治療。內服治療:香附6g,厚樸、元胡、枳殼以及蒲公英各10g,當歸、桑寄生、赤芍、川斷以及川楝子各12g,丹參、銀花以及敗醬草各30g,溫水煎服,1劑/d,分別于早餐前0.5h與晚餐1.5h后服用[5]。中藥外治:向患者的盆腔內灌注紅藤湯,紅藤湯的藥物成分為:紅藤、紫花地丁、蒲公英以及鴨跖草各30g,患者盆腔內如果有包塊需要加入桃仁、莪術以及三棱各10g,腹痛者需加入延胡索以及香附各10g,如果患者出現冷腹痛需要加入附子10g,所有藥物加水煎熬濃湯100mL,便后向盆腔內灌注,1次/d,連續治療1周[6]。
1.3療效判定標準
①患者的臨床癥狀不僅沒有得到明顯的改善甚至出現嚴重的惡化,即為無效;②患者的月經以及白帶恢復正常,且下腹墜痛癥狀有所緩解,患者的生活質量有所改善,即為有效;③患者的月經以及白帶恢復正常,且免疫功能得到明顯的改善,生活質量提升,即為顯效。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1.4統計方法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經治療后發現研究組的總有效率達到95.92%,顯著高于參照組的治療總有效率69.3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2.0276,P=0.0004<0.05)。見表1。
2.1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經治療后發現研究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16%,顯著低于參照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34.6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0.2424,P=0.0013<0.05)。見表2。
3討論
慢性盆腔炎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婦科疾病,是女性內生殖器及周圍結締組織以及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癥[7]。通常是急性盆腔炎沒有得到根治而造成的,如果患者的體質比較差,急性盆腔炎就會反復的發作進而形成慢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的病情比較頑固,與其他婦科病存在一定的共同點,主要表現為月經不調、白帶異常以及下腹疼痛等[8]。相關的研究資料表明,慢性盆腔炎的病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免疫因素、病情遷移因素、性生活與年齡因素、性衛生不良因素等[9]。免疫因素主要是指患者的自然防御功能遭到破壞或者是內分泌失調進而導致外源病菌的入侵,從而導致炎癥的發生。病情遷移因素主要是指急性盆腔炎沒有得到根治,患者的病情逐漸的遷移進而形成慢性盆腔炎,亦或是腹膜炎以及闌尾炎等蔓延至患者的盆腔進而形成慢性盆腔炎[10]。經期衛生以及不潔的性生活等都是慢性盆腔炎在近些年持續增長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過度勞累以及辛辣的食物都會誘發慢性盆腔炎[11]。慢性盆腔炎的復發率比較高,已經成為威脅女性患者的重要病癥,臨床上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視。治療慢性盆腔炎的治療方法有很多,比如鍛煉身體提高患者機體抵抗力的一般性治療;激光、微波以及離子透入的物理療法;抗衣原體以及抗支原體的抗菌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12]。該文主要探究的是西藥抗生素以及中藥內外治療慢性盆腔炎的方式與方法。丹參以及當歸、赤芍等具備清熱解毒的功效,能夠幫助患者改善炎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西藥雖然也起到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是畢竟不能根治,且治療的費用比較高,一般家庭很難擔負得起。中草藥來源比較廣泛,成本較低,且比較適合慢性疾病的治療,能夠起到一定的根治作用。因而在臨床上采用中藥內外治療比較可行。李秀霞等[13]在研究中對慢性盆腔炎婦科患者行中藥組方治療,發現治療有效率高達96.00%;麥鳳珍等[14]在研究中也對慢性盆腔炎婦科患者采取中藥治療,發現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7.00%,并發癥的發生率為5.00%。就該組治療的效果來看,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5.92%,顯著高于參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的69.39%,研究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16%,顯著低于參照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34.69%(P<0.05)。由此可見,對慢性盆腔炎婦產科患者采取中藥內服外洗的方式治療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且不良反應少,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作者:楊林娜 單位:菏澤家政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李春香,王春燕,武淑霞.桂枝茯苓丸輔助抗生素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臨床療效觀察[J].世界中醫藥,2016(7):1257-1260,1264.
[2]彭偉,王濤濤,宋冬冬.克林霉素聯合丁胺卡那霉素治療慢性盆腔炎臨床觀察[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13):75-76.
- 上一篇:生物化學無紙化考試設計與實踐
- 下一篇:中西醫結合對陰道出血患者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