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診斷學實驗帶教問題及應對措施

時間:2022-11-11 09:10:56

導語:實驗診斷學實驗帶教問題及應對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實驗診斷學實驗帶教問題及應對措施

摘要:實驗診斷學是診斷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向臨床相關專業開設。臨床醫學生由于缺乏醫學知識及尚未參加臨床見習,帶教老師在開展該課程的實驗課過程中需要避免理論與實踐相脫節、實驗操作過于簡單、實驗操作不規范等問題。同時應針對臨床醫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在實踐過程中側重于臨床診療思維的培養,加強課堂紀律教育及生物安全教育。帶教老師把握教學要求,針對常見問題提出應對措施,培養學生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實驗診斷學;實驗教學;教學改革

實驗診斷學是基礎醫學向臨床醫學過渡的一門橋梁學科[1]。該學科以患者的臨床檢驗結果為切入點,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臨床診療思維。實驗診斷學涉及的知識面非常廣,包括臨床基礎檢驗、臨床血液檢驗、臨床微生物檢驗等。這些知識又與臨床疾病密切相關。往往在開設這門課程時,臨床醫學生未學習臨床相關課程,不了解基本臨床知識,給講授該課程的教師提出了很大的挑戰。實驗診斷學的實驗課可以讓學生加深對課本理論知識的理解,培養其臨床實踐技能和動手能力,認識到實驗診斷學的重要性和實用性[2]。但由于學生缺乏臨床知識及尚未參加臨床見習,也讓實驗課在開展過程中遇到一些問題。筆者針對實驗課帶教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經過觀察不同教學方式下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及收集反饋意見等,提出了有效的應對措施,現總結如下。

1合理設置小講課,避免理論與實踐相脫節

實驗診斷學是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之間的銜接學科。該課程涉及的知識面非常廣,理論課在有限的課時內很難將每一個知識點都講解透徹。如果實驗課一開始就進入實驗操作階段,或者簡單的口頭介紹就開始實驗,學生很容易不知所措,很難完全理解具體實驗項目的臨床意義,造成理論與實踐相脫節。這時就需要針對實驗涉及的內容對實驗中的知識點進一步拓展,實驗前的理論小講課可以解決這一問題。為了避免理論小講課講成理論大課,同時又發揮其作為理論大課的知識補充及拓展的作用,理論小講課的時間安排及內容應做到以下幾點:①理論小講課時間應控制在30min以內,時間太長內容易與理論課知識重復,學生不感興趣,同時占用實驗操作時間;②理論小講課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錄制實驗教學視頻,豐富學生的感官體驗[3],并方便展現圖文并茂的知識點;③理論小講課內容應安排合理,注重理論知識的拓展與具體實驗操作相結合。理論授課教師因課時短,內容涉獵廣,一般只講解所在專業的基本知識點,講課內容不會橫向延伸[4]。實驗課帶教老師可結合本實驗知識點,引用國內外最新進展及臨床實際應用對理論大課的知識進行拓展,避免基本知識點的重復講解。比如漿膜腔積液檢查,理論大課已介紹一般性狀及化學和免疫學檢查,理論小講課可不再贅述該部分內容,而重點介紹最新發表的《漿膜腔積液細胞形態學檢驗中國專家共識》。針對標本留取、送檢時限、細胞學臨床診斷意義等臨床應用會涉及的內容加以介紹,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理論小講課的另一重要內容是講解實驗原理、實驗步驟、實驗注意事項及實驗報告結果解釋等。

2合理分配實驗標本,避免操作過于簡單

實驗診斷學實驗過程中,通常我們將學生進行分組,根據學生數量不同,每3-5個學生分成一個小組。在某些實驗過程中,發現有些組的學生很快就完成了實驗。經了解,多數情況下是因為實驗標本為正常標本,無需進行下一步的實驗操作。比如尿液分析和顯微鏡檢查,若某個組被分配的幾個標本均為正常標本,則無需進行下一步的有形成分顯微鏡檢查。此時若不進行標本間的調配,則有些學生就草草結束了實驗,這與臨床實際工作不相符。所以帶教老師應選擇足夠數量的正常標本和異常標本,并做好標記,合理分配至各小組。血細胞計數及分類計數、腦脊液檢測、紅細胞沉降率檢測、血栓與止血等實驗均存在以上問題。帶教老師同時提供異常標本患者的病歷信息,學生結合實驗結果,可將實際工作與理論知識相結合,培養了學生的臨床診斷思維,達到實驗診斷學課程的教學目的。

3規范實驗操作,增強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

在實驗的結果分析階段,通常發現不同學生之間對同一標本的結果差異很大。分析實驗過程可知,在實驗操作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不規范:①學生未經科研培訓,不知如何使用加樣槍,大量程加樣槍用于微量體積吸樣,造成吸樣不準確;②學生試劑或標本準備不充分,有些試劑未充分溶解,有些標本未充分混勻等;③實驗過程中標本污染、孵育時間不嚴格、試劑加錯等現象時有發生。實驗帶教中通過實驗前的操作示范及實驗過程中的監督指導充分改善了這一問題。具體實施為在實驗示范的過程中,仔細講解實驗細節,結合往屆學生容易出現的錯誤提醒現在的學生[5];實驗開始后,巡查各組學生實驗進度及操作情況,發現操作不規范,重新示范,及時糾正。通過以上兩點極大減少了因操作不規范而導致的結果誤差,同時也為學生將來進行科研實驗打下一定的基礎。

4因材施教,重點培養學生的臨床診療思維

實驗診斷學實驗開展的過程中,有學生反映有些實驗太難,比如白細胞分類計數,尿液有形成分的識別,牛鮑計數板對腦脊液單個核細胞和多個核細胞的分類,免疫熒光觀察自身抗體等。學生在有限的課時內很難將這些內容全部掌握,因此常常在顯微鏡觀察時不耐煩,普遍不認識或認錯。教師雖及時指導,但學生仍不能完全領會。部分學生下課拖延時間,影響下一堂課的上課時間。遇到這一問題,我們首先要明確臨床類的學生與醫學檢驗或其他專業的學生不同[6],其今后工作的重點在于懂得實驗診斷學中檢驗項目的選擇及結果分析、應用等[7]。其次,針對臨床專業學生,因材施教,將帶教的側重點放在實驗流程及結合檢驗結果進行病例分析上。各小組學生就真實的病例進行研究討論,結合實驗結果課后查閱相關知識與文獻等,作為課后討論題寫在實驗報告上,真正實現了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的教學目的[8],顯微鏡下的有形成分不要求做到準確識別。最后,我們還需要帶領學生觀摩實驗室自動化儀器及手工項目的操作過程,讓學生了解實驗室的工作流程[9],真切地體會將來他們為患者開出的醫囑是怎樣從一個標本到最后得出的檢驗報告。

5加強課堂紀律教育及生物安全教育

經多年的教學觀察,學生實驗課上的課堂紀律及生物安全意識存在以下問題:①上課遲到及曠課現象時有發生。問其原因,多數學生回答忘記了時間,看錯了時間或者熬夜起床晚了,甚至有些學生忘記了有課。該現象反映出部分學生課堂紀律松散,無嚴格的時間觀念。針對這一問題,我們建立科學的考核評價系統[10],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日常表現等記入平時成績,對于遲到曠課的學生做好標記和備注,同時要告知學生這一處罰方式及解釋這一習慣的不良后果。大學階段是從學生時代進入社會實踐的過渡階段,養成良好的習慣也是培養學生良好職業道德的一部分[11]。經實踐,學生遲到曠課的現象極大減少。②學生實驗課上花大量的時間玩手機的現象也屢見不鮮。有些學生草草結束了實驗,迫不及待地要空出時間來玩手機,甚至打游戲。遇到這種情況,帶教老師應及時提醒學生,認真檢查學生的實驗結果,更換病理標本讓學生重新實驗。③學生生物安全意識薄弱。少數學生進入實驗室不穿白大褂,或者穿了不扣紐扣;學生隨身的書包、課本、水杯等日常用品隨意放在實驗操作臺上;學生實驗過程中不戴手套,或者戴手套拿手機;學生實驗過程中出現標本溢灑或濺到白大褂上未及時進行消毒處理;學生實驗操作結束后,未進行臺面消毒;學生在污染的實驗臺面上撰寫實驗報告等現象。為模擬真正的臨床工作,學生實驗過程中的標本多數為臨床標本,存在潛在的生物安全危害,學生在實驗室應做好生物安全防范。主要從以下方面解決問題:①開展生物安全培訓。在實驗診斷學實驗開課前對學生開展一堂生物安全培訓課,從生物危險、生物安全實施等方面對學生進行詳細講解[12]。②帶教老師做好表率,進入實驗室著工作服,實驗過程中嚴格戴手套,若有標本溢灑按照標本溢灑程序嚴格消毒處理。③實驗室進行分區。污染區、半污染區及清潔區貼好明顯的標識,明確各分區的功能,自進入實驗室開始即按照分區擺放物品及進行實驗操作。筆者在實驗診斷學實驗帶教的過程中發現了以上問題,不斷思考解決辦法,并將解決辦法應用于實踐,應用形成性評價體系動態評估實踐效果[13],最后進行總結分析,目的在于讓學生多動腦,多動手,提高實驗操作過程中的操作技能及培養學生的臨床診療思維,更好地應用于臨床實踐;讓學生最大限度地感受自身的成就感,激起學習的興趣,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增加其對臨床、對醫學的濃厚興趣,也為今后臨床學生進一步進入臨床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萬學紅,盧雪峰.診斷學[M].: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237.

[2]鄭紅云,王海博,申復進,等.實驗診斷學理論教學質量評價調查分析[J].衛生職業教育,2019,37(5):25-26.

[3]郭姝怡,薛賡.新型教學模式在醫學遺傳學中的應用[J].基礎醫學教育,2021,23(2):73-75.

[4]張世昌,蔣葉,徐建,等.留學生實驗診斷學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思考[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20,41(23):2931-2933.

[5]秦陽華,陳巖,黃曉春,等.實驗診斷學實驗帶教體會[J].基礎醫學教育,2013,15(8):780-781.

[6]葛亮,王曉麗,李興華.實驗診斷學教改實踐中的若干問題與思考[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8,22(8):1487-1488.

[7]董軻,林芳,王希,等.標準化病例庫在實驗診斷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實驗診斷學,2020,24(7):1221-1223.

[8]李詩.PBL聯合PCMC教學法在內分泌科護理帶教中的應用[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9,17(5):19-21.

[9]張佳俐,戚紅,劉郁瑩,等.臨床醫學生實驗診斷學教學的問題與思考[J].基礎醫學教育,2017,19(10):758-761.

[10]李巖,董素芳,侯乃旭,等.以“臨床思維能力培養”為核心的實驗診斷學教學改革的探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20,(4):67-68.

[11]徐傳財,朱健潔,雷偉.診斷學臨床技能教學改革探索[J].現代醫藥衛生,2021,37(2):309-311.

[12]李運書,徐健,姜霞,等.醫學生對實驗室生物安全認知情況調查[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7,16(1):73-77.

[13]張進,楊立斌,郭慶峰,等.形成性評價在本科臨床醫學教育中的應用研究綜述[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20,40(9):731-735.

作者:張霞 林勇平 單位: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檢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