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發展農村普惠金融分析

時間:2022-01-19 09:31:08

導語:商業銀行發展農村普惠金融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商業銀行發展農村普惠金融分析

摘要:金融作為重要的經濟資源配置,對國家的發展有著推動性作用。就我國經濟新常態下的發展來看,我國金融體系的建設也得到了明顯提升,不僅改善了傳統金融服務模式的弊端,同時扎根于各個群體中,其金融服務質量大大滿足了現代化的經濟發展需求。本文針對新常態下商業銀行發展農村普惠金融體系建設所面臨的問題進行簡要分析,并結合當下經濟與社會的發展形勢提供與之相關的幾點建議,以促進農村普惠金融體系更好地服務于大眾。

關鍵詞:新常態;商業銀行;農村金融;普惠金融;建議

新常態背景下,我國商業銀行也在不斷創新和改革自身的發展戰略,其目的是為了滿足時代的發展需求。時代的變化為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一定的機遇和挑戰,而大力發展農村普惠金融,則對更好地服務于實體經濟產生深遠影響,這也是窮人和富人都能受到平等待遇和服務的重要方針。但就目前來講,我國農村金融的發展還無法與普惠金融相適應,因此,創新我國農村普惠金融機構非常重要。

一、我國農村普惠金融發展現狀分析

1.發展速度較為緩慢。雖然我國已經在2005年就已經引入普惠金融的經營理念,但具體實施是在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因此,這一階段屬于普惠金融發展的初期階段,也是不斷進行探索的重要時期,可見,發展速度是較為緩慢的。據調查數據證明,我國小微企業的數量占全國的97%,納稅占50%,但獲得銀行信貸融資的支持卻不到50%,就整體來看,還需要很長的發展路程。2.普惠金融體系不夠完善?,F階段,我國針對普惠金融業務的監管機制還是明顯不夠完善的,由于互聯網普惠金融服務的發展速度過快,因此在缺少相應的配套管理情況下,會產生極大的風險,這對農村普惠金融建設來講是一項新的挑戰。3.普惠金融服務系統不健全。目前,金融機構數量仍不能滿足普惠金融的需求,據統計,2013年,我國金融機構網點總數有20.9萬個,而從業人員有356.7萬人,根據數字可以看出銀行金融機構地區分布是極其不均衡的,主要集中于中東地區,而東北地區卻較少。此外,金融機構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也存在很大弊端,涉農金融機構資金外流現象頗為嚴重,因此難以得到當地信貸支持,而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較低,無法滿足普惠金融的發展需求,這也是嚴重影響農村普惠金融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二、新常態下商業銀行發展農村普惠金融所面臨的挑戰

1.信息化挑戰。普惠金融的主要服務對象是針對小微企業和低收入人群,而銀行信貸業務呈現零售化趨勢,同時客戶分布較為廣泛,因此,形成單筆金融服務成本越來越高,收益卻越來越低的現象。而隨著現代化科技的發展,可以借助大數據與互聯網技術對相關信息進行分析,以打破普惠金融傳統方式中的不足,但這也是商業銀行發展普惠金融所面臨的新難題。2.風險挑戰。任何的金融體系都需要面臨一定的風險,發展農村普惠金融也不例外,就目前國內發展來講,發展農村普惠金融就存在著很大風險。金融產品創新會帶來新的收益增長點,因此會形成新的轉移風險和分散風險,而普惠金融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會產生更多的客戶群體,隨著客流量逐漸增多,業務種類也會多樣化,直接提高了普惠金融的風險。3.創新挑戰。新常態背景下,主要以創新為主,我國應大力發展以互聯網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雖然目前小微企業較多,但這些新型小微企業還處于萌芽階段,而小微型企業主要以技術和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為主,與銀行信貸標準模式還無法相適應,導致“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因此,銀行必須要加快創新力度,構建與小微企業相適應的信貸管理模式,只有這樣才能有效解決普惠金融供求不足的問題,進而為新興產業提供更好地金融服務。

三、新常態下商業銀行發展農村普惠金融的相關建議

1.創新普惠金融發展理念。首先,一定要創新自身的經營理念,堅持穩健運營,走商業可持續發展這一路徑。普惠金融并不是做慈善,它是以盈利為目的的特殊企業,而商業銀行只有盈利了,普惠金融業務才能堅持運行下去,因此,支持和鼓勵商業銀行與現代化經營理念有機結合非常重要,做好風險的識別和管理,實現穩健經營這一目標。其次,要進一步完善金融監管體系,適度提升小微企業的管理模式,以達到普惠金融服務的最佳狀態。2.完善普惠金融監管體系。只有完善普惠金融監管體系,才能調動商業銀行積極性。首先,對開展普惠金融服務的商業銀行要給予一定稅收優惠政策,并給予相應的財政補貼和差別稅率,同時要執行差別性準備基金的動態調整制度,以充分運用財稅政策來鼓勵商業銀行進一步發展普惠金融機構;其次,要大力改善普惠金融的風險環境,例如推進基層經濟合作擔保組織建設,并提升普惠金融的擔保力度等;最后,要深入探索普惠風險補償基金,引入社會資本力量提升普惠金融的風險能力,從而為各項業務提供安全的交易平臺。3.加強普惠金融政策保障。建立健全的銀行征信體系,是加強普惠金融政策保障的重要程序。首先,通過針對城鄉居民、“三農”以及小微企業領域展開信用等級評價工作,進一步加大金融知識的普及力度,營造較好的社會發展風氣,全面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其次,推進小微企業融資服務體系建設,通過創新信用模式來擴大貸款抵押的擔保范圍,建立小額信用貸款體系、抵押擔保貸款體系以及擔保機構保證貸款體系,以形成“三位一體”的普惠信貸產品機構,從而實現小微企業朝著專業化的擔保體系建設發展,并逐漸建立與之相匹配的保險機構,使其風險能夠分散,進而解決普惠金融風險問題。因此,新常態下商業銀行應積極適應市場環境的變化,抓住機遇,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從而為發展農村普惠金融體系建設打下扎實基礎。

四、結語

綜上所述,普惠金融體系建設對促進農村金融發展有很大的推動性作用,尤其在新常態背景下,商業銀行為農村金融體系建設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因此,商業銀行發展農村普惠金融不僅為農村金融市場利潤提供了有效的發展途徑,同時更好地服務于“三民”群體。

參考文獻:

[1]劉增彬.推進我國普惠金融發展的思考-基于國際經驗視角[J].華北金融,2014(10).

[2]婁飛鵬.普惠金融發展中的商業銀行產品創新問題分析[J].金融發展研究,2014(6).

[3]呂家進.發展普惠金融是大型商業銀行的責任[J].中國金融家,2014(8).

作者:陳黔江 單位:農行黔西南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