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藝術設計的藝術性
時間:2022-05-10 03:03:49
導語:環境藝術設計的藝術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環境藝術設計中美學的應用
環境藝術設計的美學意義。環境藝術設計關注人類的生存環境,體現的是人類對此環境美的感受,無論是內部環境藝術設計還是外部環境藝術設計都要遵循美的形式法則。美的形式法則是一項社會工程。在環境藝術設計中要充分理解審美主體,從不同空間功能的使用類型出發遵循美的形式法則,理解特定設計對象的多重體驗要求,是環境藝術設計的基礎。格式塔心理學派代表人物魯道夫•阿恩海姆認為,審美體驗是外在世界與人的內在世界的同型契和。環境藝術設計之美是藝術美、自然美、社會美、科學美、技術美的綜合。環境藝術設計應積極主動地結合美的形式法則,使物質主體滿足審美主體,精神主體必須超越物質主體,從而達到物質主體和精神主體統一于審美主體和藝術設計的成果上。環境藝術設計中的美學的應用。
(1)設計元素的和諧有序。要想使藝術作品達到和諧的狀態,其各設計元素并非一成不變并且也可以保持著差異性,但當差異性表現得強烈時,和諧的格局就會向對比的格局轉化。共性的強調,可以使設計作品形成一個穩定基調,從而產生完整統一的視覺效果。這就要求設計者在設計過程中把握細節變化,在各元素屬性相似的情況下運用漸變調和,使之逐漸變化;在各元素的差異明顯的情況下力求差異面和對立面的統一,對比不能離開統一。在環境藝術設計中存在著圖形形體對比、空間對比、質地和肌理的對比、色彩的對比(在鋪裝設計中多種顏色混雜會破壞設計作品的整體和諧)、方向對比、虛實對比,和諧與對比手法的交叉運用,可以取得多樣統一的設計效果。
(2)設計要素的對比變化。對比在藝術創作中即將藝術作品中的兩個反差很大的構成要素有機配列在一起,既鮮明強烈又平衡統一,就是各設計元素之間的差異體現出主題的鮮明,視覺效果的生動活潑。對比關系主要是通過各設計元素之間形狀、形態、色彩、色相、色調、方向、位置、排列、數量等多方面的對立因素來達到的。在環境藝術設計中可以通過不同種類植物色彩、色相、植物形態對比等,取得鮮明的視覺審美效果。
(3)設計元素比例協調。比例是設計元素之間及元素與整體之間的數量關系,是美的形式法則的重要內容,恰當的比例有一種協調的美感,。黃金比(1:0.618或1.618:1)被廣泛用于設計中,具有美學價值,最早是由古希臘人發現的,直到19世紀被歐洲人認為是最美、最協調的比例。如在室內起居室、書房等空間建造建筑小品,在其體量設計中進行比例控制,會使設計作品達到美的尺度。
(4)設計的整體布局對稱。阿恩海姆認為確定平衡的因素是重力和方向,重力體現了位置、大小、色彩、內在形狀的對稱、協調。在環境設計中會產生由于過分的絕對對稱而使設計作品給人感覺單調、呆板,有時在整體對稱的格局中加入適量的不對稱因素也是必要的,這樣能增加作品的生動性和美的感受。隨著時代的發展嚴格意義上的對稱逐漸地被均衡所代替,可以換句話說藝術一旦脫離了其原始期便會逐漸地消失。對稱可以產生一種極為輕松的心理反應,更容易讓欣賞者的神經處于放松狀態,從而滿足人的視覺和意識對平衡的要求。
(5)設計中節奏循環適當。節奏是一個音樂上的概念指節拍在一個中心點附近作來回往復的運動,是有規律的重復。在視覺藝術中,節奏是不可缺少的,趙殿澤在其書《構成藝術》中說道:讓色彩或造型“按照一定的比例,有規則地遞增或遞減,并具有一定階段性的變化,造成富有律動感的形象。這種構成作品,一般都表現為生氣盎然,有時還會給人呈現一種韻律感富含生命力,它能給人以活力和魅力?!?/p>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藝術性
專業概念的藝術性。在我國,這一專業由最初的“室內裝飾”到“建筑裝飾”,再到“室內設計”的過渡。1998年“環境藝術”在全國普通高校專業目錄調整中,調整為藝術設計專業下的一個專業方向。20世紀90年代末期環境藝術才有了其真正的稱謂———環境藝術設計。環境藝術設計的“內”“、外”要兼顧。環境藝術設計是以科學的方法為指導,以科學的成果為依據來創造適合人類賴以生存的理想的生活環境,這樣的環境體現在:生存空間的優化建設、資源的優化配置、物質精神領域的提高。所以說環境藝術設計這門學科是邊緣性的學科,體現了人的主導作用,強調了人的創造性。說到底環境藝術設計就是環境和設計,如何協調兩者使其發揮到最佳狀態的藝術。專業名稱的藝術性。環境藝術設計所闡釋的是對人本身生活的環境進行能動地藝術設計。因此,從字面上來理解這一概念是環境和藝術設計并非是對環境藝術的設計。這樣的界定包含著一種理想性,要求設計上要達到的一種更高的精神境界。所以,環境藝術設計中的環境蘊涵了一種人與外界的關系,關切人的主觀感受,其中的環境則蘊涵著一種客觀存在的事物。專業內容的藝術性。環境藝術設計的操作范圍是以建筑為主體,對區域環境進行美化,要達到在設計中不遺漏邊緣空間,就要在景觀設計過程中以城市規劃為主導,使美化環境達到更高的高度。作為環境藝術設計的重要的子系統:景觀設計學,則是一門建立在自然科學、人文與藝術學科基礎上的學科。它強調土地的設計,即:對人類活動的室外空間和一定活動范圍的土地進行科學理性的分析,解決設計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并監理設計從而達到預期目標。其中重點在于:景觀設計學用綜合的途徑解決問題,而不僅僅依賴設計師的靈感迸發和藝術創造,解決問題的途徑絕大多數是建立在科學理性的分析基礎上的,關注一個物質空間的整體設計。做到既掌握自然系統和社會系統雙方面知識又懂得協調人與自然關系,只有這樣才有可能設計出和諧的空間為人服務。
作者:陶瑞峰張艷姝單位:東北電力大學藝術學院東北電力大學研究生院綜研十班
- 上一篇:科技投入的比較及啟發論文
- 下一篇:道教在環境審美上表現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