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美學興之手法的藝術創作論文
時間:2022-08-07 10:37:43
導語:傳統美學興之手法的藝術創作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興”在藝術中的表達
“興”是一種內心情感的發動,它最早是原始人游行儀式中興發感動的力量,胡經之把“興”的內涵概括為三個層次:感興起情、神思、興會。葉郎概括為三階段:準備、興發階段、延續階段。他們都注意到“興”是由淺而深、漸次升華的審美心理的過程。此過程完成了藝術意象的建構?!芭d”作為一種審美心理具有靈感性質,貫穿于心師造化和神思內涌中的共同因素,自然地從情緒啟發感動,“興”是藝術的意象欲出,以詩書畫為代表作為中國之藝術。這些藝術創造過程非常強調意象,藝術的審美創造的獨特性,即建構的過程。在藝術初期的構思中“興”為藝術創作的發動前提,而轉化為直接物象,即胸中有竹的意象過程。鄭板橋把畫竹過程分成:眼中有竹(物象)—胸中有竹(意象)—手中之竹(藝象)。“興”為藝術家審美心理內在的創造過程,自然天成也就是順應轉化藝術創造表現的過程,自然地發展到后面的藝象階段?!芭d”在審美心理層面上已成為一種融主客觀、理性與直觀、認識與體驗為一體的審美范疇,它能促進情感及藝象的統一。書法在“興”的創作藝術表達上最具有顯著特點,不僅單從創作表現上統一協調,更是書法家內心情感與外在創作表達的統一,即情感寓藝象,藝象表現情感,真正體現出作者的情感過程及創作過程的統一,“興”已成為創作的一部分,即藝術創作尊重情感自然天成。藝術正是由這種“興”呈現的自然純正及情志、韻意,即藝術閃爍著美。
二、“興”在藝象表達中的審美特性
“興”作為藝術家審美心理的意象,能促使藝術家心中創造表達激情,自然生成的自覺沖動,潛心于自己創作作品之中,創作出許多始料未及的神奇物象。《新唐書》張旭“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筆,或以頭濡墨而書,即醒自視,以為神,不可復得也”,即由于處于高度興奮,主題為興,以為是神之作品,某種意義上“興”本身是創作的主題表現,是內心抒發與某種形式上的“技法”,按照格式塔理論就是某種力在情感形式上的體現,也就是情感與藝象形式的結合體顯“興”的自主而自由的爆發特性,而真正達到藝術作品中的“心手合一”。長期以來,藝術作品所反映的都是客觀的現實,都涵蓋著藝術家的主觀思想。唐代畫家張就曾說:“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彼爬ǖ木褪菑目陀^現象、藝術意象到藝術形象的整個過程?!芭d”的藝象表達很好地展示了藝術家創作的全過程中審美心理的情感變化及藝術形式運動。
三、“興”的藝象表達在藝術創作中的意義
“興”作為一種藝象表達的方式,從創作表達的形式入手,通過不同的方式、方法體現在藝術的創作過程中,它的藝象表達過程是自主、自由的自我體驗及自我呈現的一個游戲般的過程。在藝象表達創作中能促成藝術創造的過程統一及形式、內容、技法情感上的和諧?!芭d”作為主體表現,是表現自己本質力量的一種自我呈現的審美活動,它獲得了藝術品質并最后為藝象的藝術品提供了保障。在藝術創作中藝象表達貫穿其間,把各個階段匯通合一,從傳統美學范疇中體現它的完整及獨特性。作為感悟興起的審美心理,從審美心理自然發展及延伸到藝象表達中的一種審美創作形式體現到藝術創作作品中。布顏圖說:“興,乃創作之必須。”可見興是藝術創作中非常重要的東西,張法在《直覺與興》中指出“興是藝術創作至關重要的東西,有興則有藝術,無興則無藝術”?!芭d”具有審美心理靈感的性質,它的藝象表達在藝術創作中極好地體現了藝術家本身的情感,體現出藝術的魅力及感染力。
作者:張濱李世義工作單位:大連理工大學建筑與藝術學院藝術系
- 上一篇:內在物性特征下的藝術創作論文
- 下一篇:主持意識下播音藝術創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