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粉彩藝術符號特征解析
時間:2022-10-30 04:39:00
導語:景德鎮粉彩藝術符號特征解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從符號學角度研究景德鎮粉彩藝術,分析景德鎮粉彩藝術材料、工藝、技法及題材紋飾的符號特征,總結粉彩藝術符號的語言層次結構,解讀隱含于符號背后的美學內涵。
關鍵詞:粉彩藝術;符號;特征
粉彩,是景德鎮傳統四大名瓷之一,以“粉潤柔和、高雅絢麗”的藝術品質蜚聲古今中外。高檔粉彩瓷曾經是權勢、地位、身份的象征,歐洲貴族曾經對擁有粉彩瓷引以為豪,國外知名藝術博物館一度也以收藏景德鎮粉彩瓷器為榮。19世紀初,法國人認為只有象征富貴高雅的玫瑰才能與粉彩相提并論,并賦予粉彩“玫瑰族瓷器”的雅稱。美國符號學家查爾斯•莫里斯將符號學劃分為語構學、語義學和語用學,其中語構學是研究符號之間結構關系的學科。粉彩作為景德鎮的特色,在繪制材料、工藝、技法等方面具有典型性特征。應用符號學中語構學的方法,可將景德鎮粉彩藝術劃分為材料、工藝、色彩和題材紋飾四個符號結構。
1粉彩藝術的材料符號
1.1不透明顏料、透明顏料
不透明顏料顧名思義不透明,燒成后表面凸起,光澤度好,具有粉潤亮麗的效果,由琺瑯彩顏料演化而來。它多被用于粉彩錦地、圖案填色等,主要有:玻璃白、錫黃、粉黃、翡翠、淡翡翠、松翠綠和宮粉。其中,玻璃白為不透明的白色,由三氧化二砷、氧化鉛、二氧化硅等成分組成,是粉彩最常用的顏料之一。釉上彩裝飾中,只有琺瑯彩和粉彩使用玻璃白,大明五彩、古彩及后面出現的淺絳彩、新彩都不使用,因此是一種極具代表性的陶瓷粉彩用料,在一定意義上,玻璃白是粉彩藝術的一個突出屬性符號。透明顏料具備良好的透明性和玻璃質光澤,在康熙五彩顏料的基礎上發展而來。透明料主要有:雪白、粉大綠、粉苦綠、石頭綠、淡苦綠、淡水綠、淡赭石和深赭石。透明料的繪制,前期主要是平填,后慢慢發展為接填,使畫面呈現逐漸過渡、漸變、色相豐富的藝術效果。
1.2珠明料、油料
珠明料是粉彩繪制的主要畫料,其作用相當于中國畫中的墨,在畫面中主要起勾線稿、染層次、畫葉莖和山石布景中的點染皴擦作用,在750—850℃燒成后呈偏紫的灰黑色。因珠明料中不含低溫溶劑,畫面完成后還須用雪白或其他透明顏料填蓋線條,否則經低溫燒烤后無法附著會從瓷器釉面脫落。用于粉彩的油料有乳香油、樟腦油、煤油及用乳香油和煤油按一定比例調制成的嫩油。它們在粉彩工藝中所起的作用主要為調料、打料和渲染等。
1.3凈顏料
凈顏料由琺瑯彩顏料演變而來。凈顏料附著力強,但一般不單獨使用,用于玻璃白上渲染或者打底色。主要包括洋紅、凈大綠、凈苦綠、凈黃、麻黃、廣翠、茄色和胭脂紅。
2景德鎮粉彩藝術的工藝技法符號
2.1二次烤花燒成
粉彩屬于釉上彩藝術,需要在燒成的瓷胎釉面上進行繪制填彩,繪制好后還須入烤花爐于750—850℃二次燒烤而成。在燒制過程中溫度升高、下降的速度控制都有講究,而且決定了粉彩的成瓷率。
2.2油性及料性
因粉彩顏料需要油作為媒介進行調制及稀釋,所以油性與料性是緊密相連,密不可分的。顏料的油性和料性是繪制好粉彩的關鍵因素。其中包括搓料、打料時的用油及用量等。例如,搓料時畫料中乳香油含量過多,會導致勾勒的線條和塊面暈散,再燒烤易引起顏料皺色,還易沾染灰塵雜質,影響燒成后畫面效果。相應地,乳香油用量少會影響其粘附效果,同樣會影響畫面效果和導致工藝缺陷。因此,用油量正所謂“多一分則嫌多,少一分則嫌少”,必須適量與適度、謹慎、科學、合理地用量。油性及料性是粉彩工藝十分重要的符號特征。
2.3“作壩”、標水的把控與填料
填水料時透明料溶液濃度(標水硬度)要適宜,太薄太厚都會造成工藝瑕疵,熟練的粉彩創作者能憑一種特殊的技藝“作壩”控制好標水軟硬。填水料要求標水不能過硬,過硬易堆砌成團填不均勻、平整,燒成后畫面會開裂發驚,同樣太稀也會影響燒成效果。填透明料的方法分為平填和接填,平填只需要填平整、均勻,接填除此要求外還需要使接填的兩種顏色漸變、自然過渡。還要求填制過程胸有成竹、一氣呵成,方能填平整。由于粉彩透明顏料在燒成前后色相呈現很大的差異,且燒成后效果不確定,給填色帶來不少困難。
3景德鎮粉彩藝術的題材紋飾符號
通過對粉彩藝術題材紋飾符號的歷時性和共時性分析可知,早期粉彩藝術,特別是御窯粉彩藝術的題材紋飾主要體現了封建統治者的思想意識。由于封建社會統治階級的思想意識、審美觀念、藝術品位占主導地位,受官窯粉彩藝術的影響,民窯粉彩藝術紋飾題材多效仿官窯粉彩藝術。明國后期,大批能書善畫且具高水平藝術修養的文人畫家參與粉彩藝術創作,淺絳彩藝術的盛行,繪畫題材紋飾在粉彩藝術中開始占主導地位。例如汪曉棠的淺絳彩秋雀圖瓷板,潘匋宇的漁家圖等。20世紀20年代,淺絳彩被”新粉彩”所替代。這時期的“珠山八友”,主要以中國畫作為粉彩藝術題材,以瓷代紙,以料代墨,形成了巨大的社會影響力。建國后,涌現了一大批歌頌祖國秀麗景色、勞動豐收喜悅等的現實主義題材。當代粉彩藝術摒棄了以往歌頌才子佳人、神話人物題材,受西方表現主義、抽象主義及極簡主義等藝術思維的影響,創作者對傳統進行反思與審視,自由發揮,關注的重心轉向自我個性、觀念、情感,是于全球化的語境下展開的一種自發式的、帶有文化自覺意義上的語言重構和再造過程。
4景德鎮粉彩藝術的美學解析
粉彩技藝具備非常典型的符號屬性。景德鎮粉彩藝術是粉彩匠師們孜孜不怠追求的材質美、工藝技法美、紋飾題材美、色彩光澤美的結晶。粉彩藝術獨特的材料、工藝、技法、色彩光澤的符號特征,不但構成了粉彩外在的藝術形式美,而且使其具備豐富的內涵意蘊,其獨特的精神氣質是中華民族精神氣質、社會意識和審美心理的外在體現,折射出中華民族生活環境、思想意識、審美觀念、制度習俗、風土人情等社會屬性,是中華民族區分于其他民族的標志。應用語構學的方法對景德鎮粉彩藝術材料、工藝技法及題材紋飾符號特征進行分析,發現其與其他陶瓷裝飾方法雖有共同屬性,但更多的是其突出的個性特征,可總結為粉彩藝術符號的語言層次結構。
4.1材質美
材質美是粉彩藝術符號非常典型的美學特征。如果說古彩藝術是“氣量膽識非凡、鐵骨錚錚的漢子”,粉彩藝術則是“極具修養品位、溫潤如玉的謙謙君子”。粉彩透明顏料燒成后呈現玻璃質般光澤,溫潤如玉般高雅美麗。粉彩潔白的瓷胎,渲染于玻璃白上的凈顏料和不透明顏料燒成后粉潤柔和、高雅絢麗的藝術效果,與透明顏料的溫潤如玉般的光澤質感、質地共同鑄就粉彩藝術魅力非凡的材質美。
4.2工藝美
縱然工藝的復雜性,燒成效果不可預見性及不確定性增加了粉彩藝術制作的困難,傳世的粉彩藝術依然映射出粉彩創作者精湛的技藝、匠心獨運和對工藝極致追求的工匠精神。粉彩精品的誕生是天時、地利、人和多元因素達到最佳狀態共同促成的結果。粉彩獨特的工藝技巧要求對油、料性的把握,標水的控制,填色時平填、接色的技巧掌握,渲染時洗染、點染、分染的熟稔,各種工藝(如水點桃花、落地彩等)的處理,二次燒烤時溫度等,都對粉彩的藝術效果有影響。特殊的材料、工藝蘊涵了時代技術的發展,例如在康熙五彩技術的基礎上結合琺瑯彩技術,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終于在清代康熙晚期粉彩被成功創燒,從此,粉彩藝術享譽海內外。又如,當代對新型無毒環保陶瓷粉彩顏料及呈色機理的研究,這些成功實踐不但是中華民族非凡的智慧和創造力的結晶,而且體現了中華兒女對工藝技術的不懈追求。
4.3色澤美
粉彩藝術對物象的刻畫主要是通過線描來實現的,粉彩線描色調淡雅,運筆流暢、均勻、線條細膩,注重對細部的刻畫,風格柔和。粉彩淡雅柔和的線條與于玻璃白上渲染的凈顏料和透明顏料燒成后玉質般光澤及與潔白的釉面交相輝映、相得益彰形成整體粉潤柔和、玉質般瑩潤、高雅清麗的色澤美。再則,手觸粉彩瓷有明顯凸起感,使其具有層次分明的三維空間感,立體感強感官豐富,具有視覺、觸覺的雙重體驗,易使觀者形成豐富的想象。
5結論
(1)景德鎮粉彩藝術“粉潤柔和、高雅絢麗”的藝術風格,具有典型符號特征,總結為材料、工藝技法及題材紋飾符號特征;(2)根據景德鎮粉彩藝術符號特征總結了粉彩藝術符號結構;(3)景德鎮粉彩技藝是粉彩匠師們孜孜不怠追求的材質美、工藝技法美、紋飾題材美、色彩光澤美的結晶。粉彩藝術不但具有外在的藝術形式美,而且具備豐富的內涵意蘊,其獨特的精神氣質是中華民族精神氣質、社會意識和審美心理的外在體現,折射出中華民族生活環境、思想意識、審美觀念、制度習俗、風土人情等社會屬性,是中華民族區分于其他民族的標志。
參考文獻:
[1]徐恒醇.設計美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2]何科丁.當代青花創新表現形態的符號學分析[J].新美術,2015:9.
[3]肖絢,陳致敏.試論陶藝符號學體系的構建[J].江西社會科學,2013:2.
作者:柯蔚芳 鄒曉松 單位:景德鎮陶瓷大學 陶瓷美術學院
- 上一篇:中國現代民族聲樂藝術特征與演唱風格
- 下一篇:數學智慧課堂導入藝術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