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院校大學語文課程設置探究
時間:2022-12-18 02:38:25
導語:理工院校大學語文課程設置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理工院校需對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形成新的思考,并科學開展語文教學活動。教育工作者通過科學設置大學語文課程,確保培養出符合時代需求的人才。即理工院校需確立科學的課程設置原則、注重課程設置的開放性與實踐性。由此,真正發揮大學語文課程的優勢與育人作用,確保理工生在專業技能、學術研究、文化底蘊等方面獲得全面發展。
關鍵詞:理工院校;大學語文;課程設置
現階段,大多數理工院校都展現出“重理輕文”的教學問題。在具體開展人才培養活動過程中,往往呈現出教學的功利性傾向。過于注重專業教學、而對文化素質教育、德育教育缺乏足夠的重視。導致理工生人文教育嚴重缺失,致使出現漢語水平不高、文學素養過低的現象。而現代社會更需要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倘若理工院校無法對當下的社會人才需求標準建立正確的認識,會不利于教學效能的提升。因此,理工院校需能對大學語文教學給予重視,并能科學設置大學語文課程,并將其歸納到理工院校教學體系中。
一.做好課程定位理工院校
針對大學語文課程進行重新設置與完善的過程中,需能以職業能力為導向,客觀、全面思考當下的人才培養目標。由此,能夠精準進行大學語文課程的定位。即新時代背景下,基于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市場對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與標準。各企業不僅需要具備夯實理論基礎、超強專業技能的人才,更在乎崗位人才的創新能力、職業素養等綜合能力。因此,理工院校在注重提升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需重視培養他們的綜合文化素質。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優勢,對理工生的創造力、想象力、人文素養、文化底蘊等進行有效培養與提升。因此,理工院??蓮囊韵聝蓚€層面著實,對語文課程進行精準定位。(一)注重在大學語文課程中引入研討專題。理工院校在確保做到語文基礎知識的普及教育基礎上,需在課程中科學引入研討專業。使語文教學與理工院校的本身育人特色產生高度的一致性,不僅使理工生的語文能力獲得有效提升,還可強化其科研精神與探究能力。既不違背理工教育初衷,還可實現文化素質教育目標。即所設置的大學語文課程,既要使學生了解學科知識內容,還能確保他們建立新的學習思維與研究方式。(二)依托于大學語文學科深入研究學術課題。理工院校設置大學語文課程過程中,必須切實考慮到理工生的教育重點。結合理工生特征,融入具有一定研究性的學生課題。如可借助與人文學科,令理工生對不同側重的知識或文化進行研究。由此,確保理工院校能夠打造文理兼通的人才結構。如將生命科學相關的學術課題,巧妙的融入到大學語文課程中。使理工生與教師進行共同商討、相互切磋的過程中,全面提升他們的語文核心素養。
二.理工院校大學語文課程設置有效策略
(一)確立科學的課程設置原則。理工院校在實際開展教學活動過程中,需依托與大學語文學科,將文化素質教育課程的滲透到人才培養計劃中。將大學語文課程作為重要的課程組成之一,令其對學生的人文素養、語言表達能力等進行全面培養。教育工作者需結合理工院校的課程開設特點,確立科學的課程設置原則。第一、指向性原則。理工院校在設置大學語文課程時,需確保其具備一定的指向性。教育工作者需認識到提升理工生的綜合素質,使培養符合時代需求、市場需求的高素質、符合型人才的必然需求。應切實關注到理工生的全面發展,而不應產生重理輕文的現象。大學語文課程設置補習班緊抓重點、提煉文化精髓。無論從情感教育層面,還是理工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上,都需顯著突顯大學語文課程的指向性。確保理工生在學學語文課程的過程中,能夠夯實理論基礎、具備豐富的情感與人文精神等。第二、綜合性原則。在教育領域中一直廣為流傳一句俚語,即“文史哲不分家”。從這個層來說,理工院校設置大學語文課程過程中,需嚴格遵循綜合性原則。即教育工作者需認識到,長期針對理工生長期性考試語文學科是不現實的。從理工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上看,持續性的開設專業文科課程也是不必要的。因此,在設置大學語文課程時,需確保教學內容的綜合性。將具有綜合屬性的人文社科內容,科學的融入到大學語文課程中。利用人文社科知識本身具備的觸類旁通特性,加強理工的文化素質教育。最大程度的實現“文”向“理”的合理化交融與滲透。既要有效實現理工院校實際的育人目標,還需確保理工語文核心素養的科學培養。第三、層次性原則。基于理工院校本身專業課程設置的獨特特點,以及我國高考制度中的文科、理科分班機制,導致理科上的文化素質展現出良莠不齊的現象。因此,理工院校在設置大學語文課程過程中,需注重秉承層次性原則。能夠認識到理工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參差不齊的問題,并制定具有高度合理性與適用性的特色大學語文課程。即注重大學語文課程基礎知識的普及教育,用以全面提升理工生的語文知識層次。另外,在基礎知識獲得有效普及的同時,需科學融入思想性、文學性、人文性較強的知識。促使理工生能夠在吸收文化精髓,令他們的文化底蘊獲得有效提升。(二)注重課程設置的開放性與實踐性。理工院校院校,針對大學語文課程進行創新優化與設置的過程中,需確保其具備一定的開放性與實踐性。即基于恰當的開發性語文課程,令理工生能夠充分感受到學科的魅力。理工院校需對新課標內涵簡析全面的了解,即能真正貫徹與落實“綜合性學習”理念。做到以學生綜合發展為本,從理工長遠發展角度出發,大膽創新課程設置模式。即教育工作者可充分突顯理工生的主體地位,利用他們強大的邏輯思維能力、思辨能力等,鼓勵其積極參與到大學語文課程設置工作中。理工院校組織理工生與教研組人員,共同展開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應用。教育工作者需聽取理工生的意見與建議,并融入具有高度可行性與教育價值的語文課程資源?;诰哂袆撛煨浴⒀杏懶缘恼Z文教學活動,既能深化理工生的科研意識與能力,還能全面提升他們的綜合文化素質。注重理工生語文能力的多維度提升,引導他們從文學角度學學語文課程。理工院校在設置大學語文課程過程中,可充分整理教育資源。即將理工院校、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等進行聯結,打造立體化、開發性、實踐性、網絡化的文化教育空間。并將大學語文教學與社會活動進行科學的結合,令理工生打破既定思維模式,能以開放性思維審視與學習語文知識。例如,理工院校可在語文課程中融入戲曲知識。通過引導理工生對戲曲文化的了解,令他們能與社會文明的發展、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與傳承建立更深入的思考。由此,經過長期的文化熏陶,可幫助理工提升文學素養,并進一步拓展其思維模式。當然,理工院校在開發與利用開發性與實踐性語文教學資源的過程中,需充分考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即家長的思想引導與日常生活的熏陶,對于學生的學習與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對理工教育給予高度重視或偏愛的家長,在潛意識中會形成重理輕文的思想。若家長對學校開展的語文教學,會對學生產生消極的影響。因此,理工院校在設置大學語文課程的過程中,需能帶領家長對文化素質教育建立正確的認識。由此,基于家校協同機制,為學生構建科學的語文教學氛圍。
總之,理工院校需注重在大學語文課程中引入研討專題、依托于大學語文學科深入研究學術課題。通過對大學語文課程的精準定位,構建更適合理工院校的語文教學課程體系。教育工作者在進行課程設置的過程中,既要考慮理工學生的特征,還需對大學語文課程的教育意義進行了解。由此,確保大學語文課程設置的科學性與合理性。使理工生基于大學語文學科的學習,成為文理皆通的全面型人才。
參考文獻
[1]伍丹,邱興躍.理工院校的大學語文教學改革[J].文學教育(下),2014(07):56-57.
[2]籍艷玲.呼喚大學語文教改[N].中國教育報,2013-08-26(005).
[3]劉延福.理工院校大學語文師資隊伍建設的策略[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1,13(05):61-64.
[4]周新鳳.理工院校大學語文教材建設論析[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11,28(02):85-87.
[5]陳慶艷.大學語文課程的現狀及思考[J].文教資料,2009(29):63-65.
作者:余文博 單位:南京工業大學大學科技園管理辦公室
- 上一篇:大學語文教學和諧氛圍探討
- 下一篇:陌生化思維下大學語文教學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