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與中學語文教學的銜接

時間:2022-05-02 10:39:33

導語:大學與中學語文教學的銜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與中學語文教學的銜接

當前大學語文與中學語文教學依然存在相脫節的現象,有效加強其銜接程度對促進語文教學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然而大學語文與中學語文在教學方法、內容、評價標準等方面存在著一定差異,在具體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定問題,因此,探究大學語文教學與中學語文教學的銜接程度,制定促進其有效銜接的措施勢在必行。

一、大學語文教學與中學語文教學的差異

在課程目標定位上,高中語文課程旨在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以及語文應用能力,使其能夠對語文進行恰當的審美和探究,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質;大學語文課程旨在使學生在語言訓練和文學鑒賞過程中逐漸擁有人文精神,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教學內容方面,中學語文的教學內容相對簡單,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廣度,例如文學鑒賞以及文言文在整冊書中所占的比重有限等。與之相比,大學語文課程的教學內容在深度以及廣度上都得到有效增強,包括文學鑒賞、應用文寫作、實用口語訓練等必修課程,有的院校選修課則設置在每個學期的課余時間,從不同的層次對語文相關知識進行有效研究。在教學方法方面,中學語文課程教學需要面對高考的壓力,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常會依照固有的形式進行教學,例如,通讀全文概括中心思想,逐一分析人物形象,對文章的藝術表現手法進行探討等。在大學語文教學中,會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十分重視對文章思想性、文學性等的探究,課堂氛圍也相對活躍,學生討論更加熱烈,課堂趣味性與學術性并存。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也會以學生的討論為主,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教學評價標準方面,中學語文課程教學往往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具體教學中把大量精力都花在高考范圍內的知識點上,并且把考試成績認定為教學評價的最重要標準。與之相比,大學語文的教學評價標準相對多元化和人性化,而且擁有較強的前瞻性。培養學生搜集、分析、組織、運用材料的能力是進行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因此,必須依照與大學語文教學要求相適應的評價標準,充分遵循過程與結果、學生與教師、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原則進行評價。

二、大學語文教學現狀

各個院校的大學語文課程教學現狀不盡相同,但大多都表現出以下幾點: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大學生的目標大多很明確,因此在進行學習時,會帶有不同程度的功利性。在這種環境中,學生把主要精力用于專業課學習以及四六級考試,往往忽視對大學語文的學習。很多大學語文必修課的到課率都不太高,學生在聽課過程中注意力不集中,選修課的到課率以及認真聽講的學生則更不如人意。開設課時相對較少。相關調查發現,很多理工科專業中根本沒有語文課程的容身之處,在文科專業中,大多數學生對語文課程的學習也少于65個課時。除此之外,在很多高校,語文課程的設置表現出一定的隨意性,對教學目標、大綱甚至教材都沒有統一的規定,教學質量更是缺乏嚴格的標準。大學語文教學與中學語文教學的銜接程度較低是致使當前大學語文課程存在問題的最主要原因。很多學生已經適應了中學語文緩慢的教學進度,在大學語文教學中常常會因為快節奏的教學,對大多知識點都無法消化吸收,最終出現厭學情緒。因此,加強大學語文教學與中學語文教學的銜接顯得十分迫切。

三、大學語文教學與中學語文教學的銜接措施

做好教學內容方面的銜接。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相關規定,在設計課程目標時,要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要求,通過必修課和選修課對教學目標進行有效實施。在如今的中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仍然以對字詞句的認知、中心思想的概括為主,課文所蘊含的人文價值常常無法被深刻地講授出來,對于應用寫作能力以及實用口語訓練都很少。因此,大學語文教學在處理與中學語文教學內容銜接方面,需要把握好深淺,秉承“由淺入深、深入淺出”的原則。大學語文中的文學鑒賞、應用寫作訓練等都屬于必修課程。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把握好這些內容的銜接,學生的知識就會得到豐富,視野會更加寬廣,文學修養、語言表達能力都會得到有效提高。做好教學方法方面的銜接。在中學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大多采用教授法,與之相比,大學語文教學對知識的理解應用更加重視。因此,在增強與中學語文教學有效銜接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了解大學生的心理特征,從而施行恰當靈活的教學方法。首先,大學語文的課時相對較少,而課程內容卻十分豐富,信息量很大,所以學生需要在課前進行閱讀積累,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增強教學效果。其次,大學生的探究能力相對較強,擁有的自由時間相對較多,所以教師可以采取從問題出發的研究型教學方式,注重發揮學生合作以及師生合作的重要作用。最后,大學語文對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更加深入,隨著多媒體教室、電子閱覽室等的創建,學生擁有了與教師在網上進行溝通交流的條件。學校要將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方式與授課教師的特長有效結合,教師上課的積極性會因而更加高漲,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會被調動起來,教學效果也更容易得到保證。做好教學評價方面的銜接。大量調查研究證明,大學生在語文課程學習的過程中,普遍希望加強對學習過程的評價,即在期末測評中增加平時成績所占的比重。在對語文課程進行評價時,要注重整體性以及綜合性,注重從多方面進行全面考察。要想做好教學評價方面的銜接,大學語文教師需要對語文課標進行有效研究,選擇其中適合大學語文教學評價的方式加以運用,例如評價主體多元化,教師、學生、家長等都要參與到交互活動中;把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與結果有機結合起來;重視對學生人文素養的考察等。大學語文課程教學評價更加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方法。例如,學生在演講、話劇等活動中的表現,發表的論文、文學作品等都可以成為評價的內容;學生無論是參加校內的語文活動還是校外的活動都可以記入學分;學生當前的表現以及未來的發展潛力都可以作為評價的有效依據。形成性與綜合性相結合、書面考試與觀察活動相結合是大學語文課程教學的重要方式。

作者:楊娟 舒暢 單位:成都文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