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教學美育實施策略分析
時間:2022-06-10 04:11:09
導語:中學語文教學美育實施策略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新課程標準也指出:“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該把它們當作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庇纱丝梢姡Z文教學的實施過程中要把美育教學和知識教學相結合。作為教師要把語文教學目標的實現和美育教學相結合,讓他們二者協調發展。本文從語文教學中如何實施美育教學進行研究,讓語文課堂教學回歸美,以便為語文教學及美育教學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語文教學;美育;教學策略
美是一切事物追求的最終目標,當我們用美的眼光去看待周圍一切美好的事物,我們的心態也會變得積極起來。中學語文它不僅承擔對語言文字的掌握,更主要的是要擔負起對學生美育的培養。語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語文,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美,感受美。文章的文字語言美,文章的意境美,傳達思想的主題美結合起來。要充分的利用好這些資源,把它們作為承載美育的載體,利用好這些。語文教學資源。來提升學生的美的修養。美育,簡言之就是審美教育,就是用美的語言美的教學資源去激發學生心中美的種子,培育美的心理情感,培育符合社會發展的崇高理想,讓他們成為心中有愛,心中有美的社會主義合格的接班人。青少年的美育包括許多的方面,在他們的健康成長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中學語文為培養學生的美育提供了豐富的素材資料,相比其他學科實施起來更加的方便和有效。下面從日常語文教學的朗讀,解讀和訓練三個方面展開論述。
一、在“朗讀”中感受美
朗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形式。特別是含有豐富的情感朗誦,不僅能夠訓練學生的口語能力和語言思維邏輯,而且能夠培養學生對課文美感的感知。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帶學生的思維進入語文課文中去,讓學生感受作者所處的環境以及作者所要表達的喜,怒,哀,樂。展現作品的意境美和表達形式美。如學習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教師通過朗讀,通過語氣的緩和急促,聲音的高低抑揚頓挫把無聲的文字符號通過聲音傳遞給學生,讓學生感受到作者所表達的那種情景。從而使學生獲得一種妙不可言的美的享受。播放輕柔的背景音樂開始朗讀“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有羞澀的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通過朗讀感受到美的畫面,陶冶了學生的情操。
二、在“解讀”中體驗美
所謂“解讀”是指對課文及其相關聯的知識進行分析進行講解。通過教師的解讀來表達文章中的內在美。語文課本中有許多的包含著美的文章在里面,教師要通過分析結構美,語言美,意境美,教師要通過對文章的分析,喚醒學生對美的感悟,調動起學生的想象力。教師要引導學生,提升他們審美的能力和鑒賞美的能力。比如在學習朱自清散文《春》這樣的一段描寫“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ㄏ鲁汕С砂俚拿鄯湮宋说佤[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老師通過對這段話的分析,讓我們置身于萬物復蘇,百花爭艷的春景之中。仿佛看到一副流動的春意圖。在畫中有五彩繽紛的花朵,有勤勞采蜜的蜜蜂,有蝴蝶的翩翩飛舞,有野花爭奇斗艷的俏皮。通過老師的解析,一副靈動的立體畫面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來,學生真正的掌握了文章如詩的語言,感受到文章里如畫的意境。對于春天美好生活的向往活躍于紙面之上。中國古詩文是學生感受美的主要內容,教師在講解過程中讓他們去理解和感受中國文字所表達出來的美。比如:“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江南之美;“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北國之美;“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氣勢之美;“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憂郁之美;“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自信和擔當之美。通過對課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夠進一步的了解課文內容更主要的是培育學生對美的感知。通過對人物形象的分析達到對社會背景的了解。在魯迅先生的短片小說《孔乙己》中有這樣的描寫:“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他對人說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為他姓孔,別人便從描紅紙上的“上大人孔乙己”這半懂不懂的話里,替他取下一個綽號,叫作孔乙己?!蓖ㄟ^對孔乙己人物形象的分析,讓學生了解了孔乙己這個在封建社會思想毒害下的知識分子形象,在生活中無所事事,自命清高,在別人的挖苦和諷刺中生活。在教學中教師對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以讓學生去揣摩作者要表達的人物有什么樣的精神世界,通過這些現象的外在表現折射出當時的歷史背景,從而有效的激發學生的情感和審美評價,進一步培養他們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這也是在語文教學中培育學生美育的最基本途徑。
三、在“訓練”中實踐美
當一個學生具備了初步的欣賞美和鑒賞美的能力之后,要求他們通過一定的方式展現美,這也是語文教學美育培養的主要目標。寫作和說話是對外表達的主要途徑。作文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語言文字的表述,來描述一些事物,來表達作者的一些思想和看法。它是學生使用語言文字的主要方式,同時又是培養學生表達美的感受,培育美育的主要途徑。它又是學生智力和語文綜合能力主要體現的方式。比如在布置一篇《生活中的小事》作文時,教師要求要寫真情實感的文章,這就讓學生用美的眼睛去發現生活中的美。沒有美的意識,就不可能寫出觸動讀者心靈的文章。俗話說:“言為心聲?!闭Z言是表達情感的最為直接的方式。它在表達美和創造美的過程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說話表達清楚,文明舉止本來就是一種美的體現。因此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要刻意的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多組織一些故事分享會,辯論賽,朗讀賽等。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進行培養,在初級階段教師可以設置一些簡單的題目比如:“我最喜歡的…”“我的…”“難忘的一次…”這些話題使每一個學生都有話可說,但是在有話可說的同時要加強學生語言表達的音律美,節奏美。使學生的語言表達富有情感,說話具有親和力表達更為得體,在說話中體現語言之美。
總之,中學語文培養學生美育的方式和方法還有很多,教師要在日常的教學中去慢慢的挖掘和研究。美育的培養它的終極目標是培養“美的生活藝術家”,它是自我發展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是學生能夠體會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和社會生活的需要。這種能力的培養需要長期訓練,以便通過語文教學達到美育的目的,成為具有“全面美”的合格有用之才。
參考文獻:
[1]張雄.還語文教學的本來面目──中學語文教學的思考[J].零陵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1年01期
[2]陳田.新課程教學中如何培養中學生的語文素養[J].瓊州學院學報;2007年06期
[3]曾桂蓮.信息技術為語文教學添雙翼[J].知識窗(教師版);2010年05期
[4]徐金鑫.語文教學中如何正確引導中學生的人生態度[J].考試周刊;2014年29期
作者:盧昌彩 單位: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第六中學
- 上一篇:中學語文閱讀教學合作探究與創新
- 下一篇:中學語文閱讀教學問題意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