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實踐探析
時間:2022-09-08 09:03:02
導語: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實踐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課程思政是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念、新思維和新模式,是集教學與育人為一體的有機新形式,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重要舉措。大學英語課程蘊藏著豐富的思政元素和育人價值,深化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實踐水平是實現新時代高校思政工作的必要一環。本文將具體探析大學英語進行“課程思政”的有力措施,為高校開展思政工作提供參考。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這一講話為新時代高校課程思政工作指明了方向和建設路徑,也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指出了根本原則。新時代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改革應將課程思政精神融入其中,從教學計劃和實踐兩方面構建大學英語課程育人育才系統工程,深化大學英語課程改革,提高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實踐水平和質量,有力促進高校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關鍵詞]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改革;措施
一、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內涵
目前,關于高校課程思政的研究與實踐探究正在有序推進,新的理念與方法不斷涌現。上海、浙江等地高校紛紛推出了新型的思政課程教學的“中國系列”品牌課程,探索出將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融為一體的新模式,有效地實現了在知識傳授過程中實現價值觀引領的雙重目的。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其他各門課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教育部頒布的《大學英語教學指南》中提到“大學英語課程是高等學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其中“人文性”就是要求大學英語課程在教學中要注重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要“以人為本”,在教學過程中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導向,重視學生的品質培養。當下在大學英語的教學過程中,存在著重理論灌輸、重英語知識技能訓練而輕中華優秀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象。大學英語教學傾向灌輸國外的文化與思想和側重英語知識的傳授,但其教學內容常常脫離我國實際的話語實踐體系。高校學子們正處于價值觀養成的關鍵時期和迷茫時期,中國傳統文化和思想的缺位容易影響他們對事物的價值觀判斷。因此從大學英語課程的性質和存在的問題來看,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教學實踐是非常有必要的,這不僅是大學英語課程深化改革的自身需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建設的客觀要求。做好大學英語的課程思政教育可以實現大學英語課程和思政教育的有機融合,并滿足各專業學生自身成長發展的需求和期待,對發揮教師教書育人的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二、“課程思政”融入大學英語的必要性
大學英語課程作為我國高等教育中的一門基礎課程,在幫助學生增長國際化技能、完善綜合素質和終身學習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促進國際化人才養成的同時,如何培養學生的中國情懷和愛國之心也是大學英語教學的努力方向。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中提出:堅持思政課在課程體系中的政治引領和價值引領作用,統籌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推動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建設形成協同效應。因此在大學英語課程中融入“課程思政”是時代的要求,是我國思想政治理論建設的要求,是實現教育根本目標的要求。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是思政教育在新時代的改革與創新,大學英語跟隨時代要求和國家建設要求進行深化改革也是實現大學英語教學質的提升的有效策略?,F行的大學英語教材本身就擁有豐富的思政素材和德育資源,是實現”課程思政“的有效載體,有利于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學生腦海里的潛移默化。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變革期,雖然總體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但也處在矛盾的爆發期。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消費主義和享受主義、拜金主義盛行,對社會發展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傳統道德觀念逐漸被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被污名化,自私、自我的精致利己主義抬頭,德育工作迫在眉睫。大學英語課程作為豐富思政資源的載體,科學使用大學英語課程進行德育工作,開展思政理論和觀念的傳遞,彰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和卓越的思想政治理念,在教學中實現對學生的文化教育、思想引導和價值觀念的培養,是應對時展和文化建設要求的有力舉措。融入“課程思政”是大學英語教學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有力舉措。新時代的高校學生大多成長于較好的家庭生長環境,被保護得比較好,然而同時又受到家庭、社會極大的關注和期待,面對新時代迅速變化的挑戰容易遭受打擊,抗壓能力較弱,吃苦能力也較差。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如勇敢、吃苦耐勞、善良等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可以培養學生頑強的意志力和堅定的信心,提高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
三、大學英語進行“課程思政”的措施
(一)創新教師教育教學方法。一方面,在直接教授英語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教師可以適時融入思政元素,將顯性教育和隱形教育聯結起來。如在課堂上采取演講、小品、辯論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關于祖國文化、發展建設成就、社會責任等內容的探討;教師還可以利用新媒體技術、公眾號、微博等自媒體,號召學生進行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習,并根據其中的熱點、精選、矛盾點在線上與學生展開討論;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在課上播放一些宣揚正向道德品質、價值觀等主題的電影或視頻片段,讓學生在觀看中不知不覺接受隱性思政教育的熏陶,潛移默化地形成正確的思想認識。教師還可以借助網易公開課、中國大學生慕課網等線上學習平臺,挑選出關于中國政治、文化修養等模塊化的思政內容,將思政工作貫徹到教學中,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導向,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另一方面,教師應深度挖掘大學英語教材里的思政元素,根據教學單元主題潤物細無聲地開展思政教育。比如,在引入《新一代大學英語基礎篇綜合教程2》第八單元文化與傳統這一主題時,教師可以先通過圖片回顧“鑿壁偷光”的典故和我國改革開放的歷程,引導學生得出如下事實:勤奮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長盛不衰的秘訣之一。然后,老師帶著學生翻譯幾組常用的有關勤奮的諺語,如“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和“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等,這樣既練習了翻譯技能又進行了思政熏陶。接下來,引導學生思考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原因和中國國家女子排球隊成功的原因,通過實例引導學生認識到勤奮的重要性。最后自然而然地過渡到課文的學習。(二)提高教師思政水平和文化素養。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在于教師,教師自身思政水平的程度和傳授思政的教學設計能力關乎著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改革的成敗。如何提高教師的思政水平,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是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學??赏ㄟ^組織崗前培訓、專業培訓、思政培訓等可以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政治領悟;或打造模范教師并進行公開課教學,鼓勵和引導教師們互相交流學習和總結經驗。另一方面,教師自身的文化素養和思政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英語課程展開思政教育的質量,也會在耳濡目染中影響學生。比如,在進行《全新版大學英語綜合教程》(第二版)第二冊中的文章:Learning,ChineseStyle《中國式的學習風格》教學時,英語教師要從思政教育的角度去思考該文章可以從什么角度去給學生傳輸價值觀,而不是單純地講解中國盛行的學習風格與外國風格的對比??梢酝ㄟ^這個主題提升至我國的“四個自信”上去,將學習風格提煉出“四個自信”的主題,讓學生深度理解并增強四個“自信”。教師可在教學環節中加入中國各個時代的學習風格對比,讓學生去分析原因,然后再與國外的對比,從中感受祖國經濟迅速發展帶來的巨大變化,從中感受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理論自信;課后再給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根據中國的家庭教育進行英語作文寫作。倘若教師無法從思政角度入手,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就很難實現知識與育人價值的統一了。(三)構建大學英語課程思政體系。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是一項涉及多要素、多環節的、復雜的系統工程,推進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實踐的水平,單打獨斗和各自為政都是不可取的,依靠一些模范高校和榜樣教師也只是杯水車薪,無法形成大學英語課程和思政課程完美融合的整體效果。因此,頂層設計工作是最為關鍵的。在科學的整體規劃下,明確課程建設各方的責任,整合校內外、課程內外各部門、各主體責任,構建清晰的組織體系架構,才能有效建設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發揮協同育人的雙重目標。比如,建立健全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教師評價機制。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目標制定教師考核的評分機制和質量評價體系。學校應安排負責人每個月一次進入大學英語課程教堂進行實地監測,進行教師考核的打分,將課上教師思政元素的使用頻率和使用質量、學生接受度和反應度、課后采訪學生的真實感受為考核指標,由此來衡量教師融入思政教育的水平。
四、結束語
二十一世紀以來,伴隨我國改革開放和國際交流的不斷深入,在各級各類跨文化交流中增強政治定力顯得尤為重要。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肩負著國家培養下一代的重要職能,尤其在全球化交流越來越頻繁、世界局勢愈發復雜的當下,各方思潮在國內涌現,對我國人民尤其是青年的思想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大學英語是高校外語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關系著高校各類別各層次教育人才的培養,也關系著國家新生建設力量的培養。大學英語課程有其特殊性,不僅是傳授外國文化和語言的課程,更是為國家培養國際化人才的課程。大學英語教師應做好大學英語課程的思政教育工作,培養學生高度的政治自覺和高尚的道德,為國家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夏元芬.論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內在機理與實踐路徑[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17(4):154-157.
[2]陳雪貞.反思性教學在《大學英語》課程思政中的應用———基于教學案例分析[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0,33(3):141-143.
[3]李亞玲.新時代思政課程在大學英語課程體系中融入路徑研究[J].海外英語,2020(5):15-16.
[4]陳雪貞.最優化理論視角下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教學實現[J].中國大學教學,2019(10):45-48.
[5]馬力怡.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師資隊伍建設研究[J].智庫時代,2019,178(10):298-299.
[6]陳順利.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育教學的探索與實踐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43):121-122.
[7]許超.“人的全面發展理論”與“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J].文教資料,2019,811(1):235-236.
[8]李平,王聿良,吳美玉.“大學英語”課程向“課程思政”拓展的可行性研究[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16(10):142-145.
作者:張小艷 李曉芳 趙元元 單位:信息工程大學外語教研室
- 上一篇:云平臺下的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模式
- 下一篇:高中英語教學分層指導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