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白細胞抗原基因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10 07:18:00

導語:人類白細胞抗原基因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類白細胞抗原基因管理論文

摘要:目的研究人類白細胞抗原(HLA)-DR3、DR7、DR13、DR53等位基因與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宮內感染的關系,探討HBV宮內感染的遺傳易感性,確定HBV宮內感染的易感基因和保護基因。方法采用聚合酶鏈反應/序列特異性引物(PCR-SSP)技術檢測HBsAg陽性孕婦及其新生兒各187例外周靜脈血血塊中HLA-DR3、DR7、DRl3、DR53等位基因型分布及頻率。結果(1)宮內感染組孕婦HLA-DR3基因頻率為2414%(7/29),顯著高于非宮內感染組孕婦的633%(10/158)(P=0007)。其余各表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宮內感染組新生兒HLA-DR3基因頻率為1724%(5/29),顯著高于非宮內感染組新生兒的506%(8/158)(P=0033)。其余各表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3)母嬰HLA-DR3同陽性在宮內感染組與宮內未感染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49);母嬰HLA-DR7、DR13、DR53同陽性在宮內感染組與宮內未感染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HBsAg陽性孕婦及其胎兒同時或任一攜帶HLA-DR3,易導致HBV宮內感染;HLA-DR3是HBV宮內感染的易感基因。

【關鍵詞】乙型肝炎病毒;宮內感染;人類白細胞抗原DR等位基因(HLA-DR)

肝炎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世界性傳染病,我國是乙肝高發區,乙肝病毒的母嬰傳播不僅造成人群中眾多的HBsAg攜帶者,而且是引起成人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肝癌的重要因素。迄今,多數學者認為,人類白細胞抗原DR等位基因(HLA-DR)與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密切相關,而HLA-DR等位基因與HBV宮內感染的關系爭議較多。本文通過研究HLA-DR3、DR7、DR13、DR53與HBV宮內感染的關系,探討HBV宮內感染的遺傳易感性,為防制HBV宮內感染提供理論依據。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以2003年6月~2004年11月太原市省各市級醫院篩檢,并在太原市傳染病院婦產科進行產前檢查及分娩的HBsAg陽性孕婦及其新生兒各187例作為研究對象。并根據新生兒有無宮內感染,分為宮內感染組(29例)和宮內未感染組(158例),2組在年齡分布、文化程度、職業構成等均衡可比。

12方法

121標本采集及處理收集孕婦肘靜脈血及新生兒出生24h內且未注射高效價免疫球蛋白(HBIG,hepatitisBimmuneglobulin)的股靜脈血各2ml,4℃冰箱保存,6h內以4000r/min4℃離心15min,分離血清與血塊,-20℃保存備檢。

122乙肝血清標志物檢測采用酶聯免疫吸附(ELISA)法,試劑盒(上??迫A實業總公司)。

123HBVDNA檢測(1)HBVDNA提?。簠⒖嘉墨I〔1〕,采用異硫氰酸胍一步法提取血清DNA;(2)HBVDNA的擴增:采用巢式聚合酶鏈反應(nPCR)。

124HLA-DR等位基因檢測(1)人類基因組DNA的提取十二烷基磺酸鈉(SDS)蛋自酶K法提取血塊基因組DNA。(2)HLA-DR等位基因擴增:參考文獻〔2〕的引物設計采用聚合酶鏈反應/序列特異性引物(PCR-SSP)技術檢測孕婦及其新生兒外周靜脈血血塊中HLA-DR3、DR7、DR13、R53基因型分布及頻率。(3)PCR產物的檢測:取擴增產物5~10μl,按5:1(V:V)與溴酚蘭混勻,加樣于15%瓊脂糖凝膠(含05μg/ml溴化乙錠)板,在60V/cm電壓下泳動50min,紫外燈下觀察結果。

125新生兒HBV宮內感染診斷標準新生兒外周血血清HBsAg和/或HBVDNA陽性,即診斷為HBV宮內感染。

13統計分析

資料輸入SPSS115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算各指標的陽性率,四格表χ2、Fisher確切概率、OR值及OR95%CI。

2結果

21HBsAg陽性孕婦及其新生兒HLA-DR擴增圖譜提取的血塊DNA經PCR擴增后呈現明顯條帶,與標準分子標記物(Marker)條帶比較,確定HLA-DR基因型(圖1,2,3,4)。中國論文聯盟

DR3+:HBsAg陽性孕婦或其新生兒DR3陽性擴增產物,擴增產物片斷長度為151bp;DR3-:HBsAg陽性孕婦或其新生兒DR3陰性擴增產物;M:標準分子標記物(Marker)

圖1HLA-DR3等位基因的PCR擴增產物電泳結果(略)

DR7+:HBsAg陽性孕婦或其新生兒DR7陽性擴增產物,擴增產物片斷長度為232bp;DRT-:HBsAg陽性孕婦或其新生兒DR7陰性擴增產物;M:標準分子標記物(Marker)

圖2HLA-DR7等位基因的PCR擴增產物電泳結果(略)

DR13+:HBsAg陽性孕婦或其新生兒DR13陽性擴增產物,擴增產物片斷長度為130bp;DR13-:HBsAg陽性孕婦或其新生兒DR13陰性擴增產物;M:標準分子標記物(Marker)

圖3HLA-DR13等位基因的PCR擴增產物電泳結果(略)

DR53+:HBsAg陽性孕婦或其新生兒DR53陽性擴增產物,擴增產物片斷長度為213bp;DR53-:HBsAg陽性孕婦或其新生兒DR53陰性擴增產物;C:內對照

注:DR53引物與內對照引物可能發生了引物間的錯配等,故分管同時擴增

圖4HLA-DR53等位基因的PCR擴增產物電泳結果(略)

22HLA-DR與HBV宮內感染的關系

221孕婦HLA-DR等位基因分布及頻率比較(表1)宮內感染組孕婦HLA-DR3基因頻率明顯高于宮內未感染組,經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OR=4709,P=0007);HLA-DR7、DR13、DR53基因頻率在宮內感染組與宮內未感染組孕婦比較,經檢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1宮內感染組與宮內未感染組孕婦HLA-DR基因分布及頻率比較(略)

注:*為fisher確切概率法計算結果

222新生兒HLA-DR等位基因分布及頻率比較(表2)宮內感染組新生兒HLA-DR3基因頻率明顯高于宮內未感染組,經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OR=3906,P=0033);HLA-DR7、DR13、DR53基因頻率在宮內感染組與宮內未感染組新生兒比較,經檢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3母嬰HLA-DR等位基因同陽性分布及頻率比較(表3)母嬰HLA-DR3同陽性在宮內感染組與宮內未感染組間比較,經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OR=596,P=0049),母嬰HLA-DR7、DR13、DR53同陽性在宮內感染組與宮內未感染組間比較,經驗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2宮內感染組與宮內未感染組新生兒HLA-DR基因分布及頻率比較(略)

注:*為fisher確切概率法計算結果

表3宮內感染組與宮內未感染組母嬰HLA-DR同陽性分布及頻率比較(略)

注:*為fisher確切概率法計算結果

3討論

KilpatrickDC〔3〕的研究發現,HLA-A3是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宮內感染的保護基因,HLA-DR3是HIV宮內感染的易感基因。BosiL等〔4〕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HLA-DR13與發生HCV宮內感染呈負相關,即HLA-DR13是HCV宮內感染的保護因素。在母親同時感染HIV者中,HLA-DR13和HIV同時感染在HCV宮內感染的發生中具有獨立而相反的作用,即HLA-DR13是HCV宮內感染的保護因素;HLA-DR13表達在未發生HCV,宮內感染和發生了HCV宮內感染者的OR值為84(95%CI=11~608),且母乳喂養不影響該HCV宮內感染的危險度。王素萍等〔5〕以HBsAg陽性孕婦新生兒為研究對象,隨機選擇發生及未發生HBV宮內感染的新生兒各20例,應用試劑盒提供的序列特異性引物(sequencespecificprimers,SSP)采用PCR-SSP技術擴增HLA-DR基因區18對等位基因,判定HLA-DR抗原的型別,計算HLA-DR抗原各型別出現頻率并分析其在2組間的差別,發現DR3、DR51在宮內感染組的頻率較高,分別為45%,40%。在非宮內感染組分別為20%,15%,P值分別為018,016。DR53在非宮內感染組的頻率較高,為60%,在宮內感染組為35%。推測HLA-DR3、DR51可能是HBV宮內感染的易感型,而DR53有可能是具有保護作用型別。劉海英等〔6〕采用PCR-SSP法合成相應的特異性引物序列,對HLA-DR3、DR4、DR13、DR15進行研究。結果顯示,宮內感染組孕婦HLA-DR3的基因頻率為50%,顯著高于宮內未感染組的147%(RR=58,χ2=490,P<005),其余各基因表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宮內感染組新生兒HLA-DR3的基因頻率為30%,明顯高于宮內未感染組的74%,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孕婦或胎兒攜帶HLA-DR3,易導致HBV宮內感染,即孕婦或胎兒HLA-DR3陽性是HBV宮內感染的易感基因。本文同樣采用PCR-SSP技術研究HLA-DR特異性等位基因與HBV宮內感染的關系。結果表明,HBsAg陽性孕婦及其胎兒同時或任一攜帶HLA-DR3,易導致HBV宮內感染;HLA-DR3是HBV宮內感染的易感基因。提示在防制HBV宮內感染時不能忽視人類遺傳因素的作用,應采取綜合措施防制HBV宮內感染。

參考文獻

〔1〕向海平,郭雁賓,孟慶華,等.聚合酶鏈反應定量檢測乙型肝炎病毒DNA及其臨床意義分析[J].中華實驗和臨床病毒學雜志,1999,13(1):89-90.

〔2〕OlerupO,ZetterquistH.HLA-DRtypingbyPCRamplificationwithsequencespecificprimers(PCR-SSP)in2hours:analternativatoserologicalDRtypinginclinicalpracticeincludingdonor-recipientmatchingincadaverictransplantation[J].TissueAntigens,1992,39:225-229.

〔3〕KilpatrickDC,HagueRA,YapPL,etal.HLAantigenfrequenciesinchildrenborntoHIV-infectedmothers[J].DisMarkers,1991,9(1):21-26.

〔4〕BosiI,AncoraG,MantovaniW,etal.HLA-DR13andHCVverticalinfection〔J〕.PediatrRes,2002,51(6):746-749.

〔5〕王素萍,孔憲毅,薛淑蓮,等.HLA-DR抗原與HBV宮內感染關系研究[J].中國公共衛生,2003,19(7):772-774.

〔6〕劉海英,孔北華,羅霞,等.乙型肝炎病毒母嬰垂直傳播與人類白細胞抗原DR區域基因相關性的研究[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3,38(10):599-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