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路分析教學質量方法研究

時間:2022-04-28 04:41:29

導語:電路分析教學質量方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電路分析教學質量方法研究

摘要:文章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提出了更加適合西部高?;A較為薄弱學生的《電路分析》課程的教學方法,該方法可以有效解決學生對于分析電路時思路較為混亂的現象,也能更加高效的改變學生死記硬背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進而提高《電路分析》課程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電路分析;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電路分析》是高校電子專業學生的基礎課程,通過對西部部分高校調查發現除了青海師范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開設該課程以外,開設該課程的其他學校有:青海大學化工學院的自動化專業、水電學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青海民族大學的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通信工程專業;蘭州大學的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通信工程專業等??梢姟峨娐贩治觥氛n程在與電子相關專業學習中的重要地位。然而由于課時量少,很多學校都只安排一個學期的學習,一般為54個理論課時。這樣就會對該課程的教學質量的提高產生了很大的挑戰?!峨娐贩治觥氛n程的教材有很多種,但幾乎每一種教材所涵蓋的內容都很多,一般需要兩學期的課時完成教學,而且后續內容在理解起來較為困難,這樣不利于課時量少,學生基礎較為薄弱的西部學生使用。以胡翔駿老師編寫的《電路分析》(第3版)為例,在該書中所涵蓋的內容有:電路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用網絡等效簡化電路分析、網孔分析法和結點分析法、網絡定理、理想變壓器和運算放大器、雙口網絡、電容元件和電感元件、一階電路分析、二階電路分析、正弦穩態分析、正弦穩態的功率和三相功率、網絡函數和頻率特性、含耦合電感的電路分析、動態電路的頻域分析,共十四章內容[1]。而以青海師范大學為例,對于該課程的安排只有一學期,理論課時只有54個課時,大部分學生高中物理基礎很差,心里對于電路分析課程會有一定的排斥,再加上課時量少,很難將整本教材內容學習完畢,更不能做到讓學生理解整本教材的內容及電路思想。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在54課時的教學計劃中,最多只能講解其中的八章內容,而且在后期的有些章節中,很難融入擴展內容,甚至由于課時較少,對有些內容還需刪減。所以在教材的選取上選用章節較多的教材不太適合,容易使學生產生排斥的心理。自從1999年國家做出“高等教育擴大招生規?!钡臎Q定以來,高校教學質量的問題日益凸顯。不論高校教育的規模和格局怎么變化,教學質量始終是高等學校的生命線。然而一直以來,對擴招后高校教學質量的主流研究多集中于制度的建設,卻忽視了作為主體的教師能動性的發揮[2]。如果學生從一開始就對《電路分析》課程產生了厭煩情緒,那自然有悖于該課程的開設初衷。如果是因為老師的教學方法或內容選取的不恰當而遠遠不能達到預期目標,該課程就形同虛設。我們應該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適當的調整教學內容并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鑒于此,本論文在研究傳統《電路分析》教學過程利弊的基礎上,結合現在教學過程的利弊,提出了更適合整體基礎較為薄弱學生的教學方法。

一、《電路分析》課程傳統教學過程分析

(一)教師備課。傳統備課中,教師備課大多只能依靠書籍,所傳授的知識也較局限于課本或其他資料,教材內容更新進度滯后學科發展速度[3]。這樣不利于學生拓展知識。但授課教師只擔任教學工作,所以可以花大量時間研究教材及教學參考書目,這樣,教師就可以在掌握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擴充知識容量并結合授課對象設計出相應的教學設計。(二)課堂教學。傳統《電路分析》的課堂教學是在教師充分備課的基礎上,對所講內容非常熟悉,自然可以在精心設計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相關電路,也可以更多的傳授學生一些分析電路的方法,而不是死記硬背公式,學生可以更容易的聽懂老師所講授的內容,也有相對充分的思考時間。但正是因為以板書為主,使教師花大量的時間在課堂上畫電路圖,這樣就會占用課堂大部分時間,不利于對相關知識進行拓展。(三)課后監督。后續教學中,受制于交通工具和聊天工具的不便利,學生在課后只能依靠自己和同學或紙質資料來解決課程疑問,學生會更加珍惜和老師共處的時間,相應的自學能力會得到提高,但學習效率卻會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提高《電路分析》課程教學質量的方法

電子專業畢業生就業領域主要集中在信息、通信、電子與計算機應用等領域,從事工程設計、系統運行、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及管理等工作?;A實、知識寬、能力強、素質高,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學生深受企事業單位的歡迎[4]。而《電路分析》課程又是電子專業學生學習其他課程的基礎課程,學生對該課程的掌握情況,會影響其他與電路知識相關課程的學習效果,而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該有不同的教學方法。正因如此,本論文在對西部部分高校學習了《電路分析》課程的學生調查的基礎上,對提高《電路分析》課程教學質量(針對整體基礎較為薄弱學生)的教學方法進行了研究。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電腦已經很普及,在教室中也安裝了投影甚至更為數字化的“云平臺”。這樣在教師備課、講課和課后監督中都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有了很大的改進。理論上來講,教學資源和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可以提升教學質量,而現實卻不盡如人意,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學生主動性的影響。對于整體基礎較為薄弱的西部高校學生而言,初中、高中物理基礎較差的心理陰影會影響學生對于大學《電路分析》課程的學習態度。態度決定一切,如果開始學生就因為曾經對于物理學習的抵觸而放棄對于大學《電路分析》課程的信心,那無論老師多么用心去提高教學質量都是事倍功半。2.教師評價機制不合理。在高?,F行的教師評價機制中,存在著“重科研、輕教學”的現象,這直接影響了教師在提高教學質量方面花大量時間的積極性。高校首先應加大對教師教學的支持力度,營造教學科研并重的氛圍,使教師把教學作為本職工作,真正做到“傳道、授業、解惑”[2]。3.教師教學的投入不夠。有些教師因為身兼數職導致大量本應該是鉆研教學的時間被占用;有些教師因為本身對教學熱愛程度不夠,教學投入自然會減少;由于制作教學課件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所以導致很多教師用網上或其他途徑的現成的教學課件,這樣教學效果自然會差很多。4.教材選擇不合適。教材的選擇較為困難,目前存在的大部分教材所涵蓋的內容較多,不適合課時量少的學生。針對此,我們需在以下幾方面進行改進。(一)教師備課改進。我們應該利用網絡教學平臺的出現,將網絡教學和課堂教學兩種模式融合在一起,吸收傳統課堂教學之長,發揮網絡教學的優點,構建了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更方便學習者學習[5]。教師還可以通過Flash軟件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制作合適的動畫,也可以用電子專用的仿真軟件來繪制各種所需要的電路圖。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好的接受課上所講授的內容和學習方法,教師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上課前,教師需要仔細研讀教學大綱、教材和參考資料,抓住每一節的重點和難點,設計合適的課堂教學。2.研究不同教材內容的編寫順序和講解方法,針對所教授學生(西部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的具體情況,選取合適的講解順序和更容易理解的講解方法。在大腦里模擬上課情景,盡量找出學生易錯內容、易混淆內容和難以理解的內容,思考針對相應內容更有效的教學方法。3.制作合適的教學課件(PPT),通過分析授課對象,研究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將每部分內容細化,將教師的講解思路和學生的理解思路相結合,以動畫的方式體現在精心制作的教學課件PPT中。教學課件制作完畢,需要重新再瀏覽一次,再次模擬課上教學,對制作的PPT進行適當的修改,使其更加適合所教授的學生。4.針對所講解的內容,在不同的內容之后設置不同類型的練習題和作業題,以促進學生思考,以便學生掌握對應章節的內容。(二)課堂教學改進講課最忌諱的行為是太過于依賴。PPT,“讀”PPT,這樣教師的思維會受到很大的限制、很難針對課上學生的不同狀態做出適當的調整,課堂會顯得沒有活力、很枯燥,這樣會使大部分學生對該課程失去學習興趣。鑒于此,在《電路分析》課堂教學中需要做以下改進。1.走進學生心里,讓學生相信只要他們用心學習,《電路分析》并不難還很實用。提前研究學生,了解學生對初中、高中物理課程學習的整體情況。在第一次課開始時,與學生互動,再次了解學生對于“物理”的印象(對于西部高?;A較為薄弱的學生來說,大部分同學會表現出排斥、放棄、難以理解、學不好的思維定式)。通過各種方法克服學生對該課程的課前心理障礙,鼓勵學生積極思考,以簡單而容易接受的生活實例使學生能夠掌握《電路分析》課程的相關知識或思維方式,使學生相信以前的物理學習狀態并不能影響現在《電路分析》課程的學習效果。與學生討論生活中常見的實物、前沿科技,并與《電路分析》課程內容相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有意識的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和自學能力。2.化難為簡,由點成線,由線成面,由面成網。每個章節開始時,展示對應章節所要學習的各部分內容,讓學生討論各部分內容暗含的知識點,提出“初見”新知識的疑問。教師引導學生與之前所學內容相聯系并討論各部分內容之間聯系,進而提出各部分內容所含的新知識點,引導學生將各知識點連成線,再成面,最后使學生的腦海里形成一個網狀的知識,進而克服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恐懼。在每節課開始時,一定要以各種方式回顧上節課的內容,提出與本節課相銜接的問題,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的思考3.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在講解過程中,滲透知識遷移、舉一反三、注重方法等思想,讓學生從之前的題海戰術轉移到舉一反三的思維模式中,主動思考,從死記硬背的狀態中解放出來,再配合精心制作的課件和板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積極思考,提高學生分析理論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4.給學生練習的時間在每一種電路分析方法講解完畢之后,給學生留出一定的練習、思考、總結的時間,使學生更加清楚自己在學什么,如何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適當的提出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或單獨思考并隨機提問。5.總結在課程快結束時,總結本節的內容,強調重難點,布置恰當的思考題。在一些需要學生拓展知識的章節中,給學生布置查閱資料、課后討論的內容,督促學生自學,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意識。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各種原因,很多教師會忽略這一過程,這樣會使得課堂教學質量達不到預期效果。(三)課后監督改進隨著現在技術手段的不斷改進,對于課后監督,可做如下改進。1.不定期抽查,以督促學生思考和復習。2.借助微信、QQ等聊天平臺,及時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也可以隨時抽查學生作業完成情況。3.利用“雨課堂”的教學優點,在下一堂課的教學中適時的插入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檢查學生課后學習情況。4.成立課后學習小組,指定學習較好的學生為組長。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發現成立學習小組有利于學生對《電路分析》課程的學習;有利于課后及時為其他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困惑;有利于督促組長課上認真聽講、仔細思考、課后復習、培養自學能力;有利于讓每個組員有競爭意識,進而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思考。

三、結束語

根據以上分析可以知道,要想提高《電路分析》課程的教學質量,首先,需要授課教師熱愛教學,愿意在教學上投入更多,愿意把注意力放在學生身上,站在學生的角度上思考問題,針對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方法和課程性質,用適當的方法結合精心制作的教學課件(關鍵是要自己針對授課對象、授課內容精心制作教學課件以適應課堂需求和學生需求)引導學生主動思考進而掌握所學教學內容。其次,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先進技術、前沿科學知識以及相應的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根據學生的反饋、各方面調查,不斷調整教學方法以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最后,教師要針對不同教學對象的整體情況設計合理的教學環節,使學生能夠克服各種心理陰影,激發學生的自信心,鼓勵學生勤思考、多練習、提高自學能力。

參考文獻:

[1]胡翔駿.電路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劉孟文.擴招背景下提高高校教學質量的對策———基于教師主體性視域下的研究[J].新課程研究,2014(3).

[3]孟寧生,任琴,姚嶺柏.提高《生物化學》課程教學質量的探索與研究[J].集寧師范學院學報,2015(4).

[4]蔡利梅.提高信息電子專業教學質量的研究[J].高師理科學刊,2016(2).

[5]江春然,張玲玲,甄增榮.網絡教學平臺建設對提升教學質量的研究[J].才智,2012(10).

作者:郭建敏 單位:青海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