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養教育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9 08:07:4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人文素養教育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人文素養對高中美術教育思考
【摘要】在素質教育及新課改的大背景下,高中美術教育也對教師授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文素質教學可以極大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因此人文素質教學正不可逆轉、更多地出現在高中美術教育中。人文素質教學引入高中美術教學需要教師們對學生更多的引導,需要教師不斷強化自身素質為學生樹立更好的榜樣,同時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也需要不斷革新以適應新時期的需要。
【關鍵詞】高中;美術教育;人物素質教育;素質教育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對于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術教育由于能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產生極大的影響,也逐漸被相關部門、學生家長所重視。為了能更好地培養高素質的學生,將人文素質教學引入高中美術教育成為了一股研究風潮。本文將首先將對人文素質教學在高中美術教育的現狀進行介紹,隨后對于具體的落實方式方法做一個簡單的概述。
一、新時期的人文素質教學
在素質教育及新課標教育理念的影響下,高中時期的教育主要以提升學生的基本素質為主。高中美術教育引入人文素養教學也是高中美術教育落實新課標教育理念的重要標志。人物素養可以大體分為三個方面,即人文知識、人文態度和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主要體現在一個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上。一般理解中的人文素養既包括個人的自我修養和人格塑造,也包括學習人類長期以來發展總結出的智慧,包括但不限于哲學、美學、倫理學等。高中學生的人文素養具體指的是做人應具備的基本品質和基本態度,包括與他人的交流合作、個人與集體之間的關系等等,因此人文素養教學對于高中生的成長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人文素質教學,在字面上看就是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對學生引入一些基本的人文關懷和人文知識教學,發展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相關品質,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并最終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這一教育理念的提出在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提升學生情操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目前,我國高中美術教育中引入人文素質教學主要分為兩種模式,一種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的合作學習模式,另一種是教師引導學生的探究學習為主的模式。這兩種方式都是以學生為主體,更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做主導,老師只是對學生的學習起一個引導作用,這和以往的老師灌輸式教學完全不同。
二、將人文素質教學引入到高中美術教育中的具體措施
學前教育專業人文素養的培養
[摘要]人文素養是一種個人內在的素質與修養,對于教師這個職業意義重大,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提高自身人文素養尤為迫切,在教學中,培養其人文素養更是十分必要。因此,我們在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應將培養她們的人文素養貫穿于教育教學始終,體現于教育教學的各環節之中。在學前教育聲樂專業課教學中,我們在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更應通過一定的方式培養她們的人文素養:在教學中利用情感體驗滲透來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運用探索學習來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在形成學生的職業能力中集中體現對學生人文素養教育。
[關鍵詞]學前教育聲樂教學;人文素養
“人文素養”其核心內容,主要是指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是對人自身生存意義和價值的一種關懷,它追求人生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強調以人為對象、以人為中心的精神世界,即主要表現為人的內在品質,對每個人的情感世界、價值取向和審美體驗都具有決定性作用。作為教師,關心學生生存、促進學生發展是我們最鮮明的職業特征和職業要求,擁有較高的人文素養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也是評價教師的核心之一。作為一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而言,自身素養對孩子的教育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正所謂“身教重于言教”,不僅她們的言行對孩子們影響巨大,她們自身的修養對孩子們更是意義非凡,只有不斷提升學生自身的人文素養、充實人文精神,才能勝任和無愧于幼兒教師這一神圣職業。所以,在學前教育學生的聲樂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專業課程特點,發揮專業課程教育功能,加強對學生音樂綜合素養的教育,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讓聲樂教學成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最佳途徑。
一、情感體驗,聲樂教學中滲透人文素養
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并不能通過說教實現,通過灌輸獲得,而是要讓學生置身于某種情景中,在自我體驗和相互影響中逐漸豐富起來。聲樂是情感的藝術,是用優美的歌聲傳遞音樂化的文學語言,生動地塑造樂曲中的人物形象,描繪其意境,表達其思想感情的音樂藝術。情感是歌唱的靈魂,富于真情實感的演唱才能引起人們心靈的共鳴,將豐富的情感體驗貫穿在整個音樂作品表現過程中,才能使歌唱具有生命力。意大利音樂家巴基尼說過:“藝術的目的不是驚人,而是動人”,說明歌唱的目的和使命是傳達音樂作品中豐富的精神內涵進而感動人。歌唱是一種生理和心理的共同活動,只有把歌唱技巧和情感相結合,才能達到演唱的完美與統一。在聲樂教學中,通過創設情景,啟發學生想象,引導學生用情歌唱;通過教師范唱、音樂欣賞和即興演奏,激發學生的歌唱興趣;通過教師繪聲繪色地講解與分析歌曲,讓學生了解歌曲真正的含義,理解歌曲所蘊含的情感。教師把滿腔的熱情融入課堂教學,用真情拉近和學生的距離,讓學生積極參與,互相交流自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體驗。在教與學的互動活動中,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歌唱欲望,調整演唱心境,引起情感共鳴。如在教唱《鼓浪嶼之波》時,先讓學生充分了解臺灣是祖國神圣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這首歌也真正體現了和祖國水乳交融的真實感情,體現了和祖國文化同根同源的最佳藝術表現。通過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催生學生盼望祖國早日實現統一的愿望,為演唱該歌曲積蓄足夠的情感。有了這樣的感情基礎,學生演唱時就會更加投入,并且學會用歌唱來表達情感,用歌聲來傳遞情感。通過歌唱中不斷的情感體驗,將人文素養滲透在教學中,讓學生深刻感受音樂的魅力與內涵,賦予歌唱以生命力,這樣才是最打動人的歌唱,最具感染力的歌唱,才能達到“以情帶聲,以聲傳情,聲情并茂,感人至深”的藝術效果。
二、探索學習,聲樂教學中提升人文素養
人文素養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
摘要:高職院校人文教育的主要意義在于引導學生追求高尚的精神。高等職業教育應該通過學生的專業技能來關注學生,還應該注重學生本著人文素養的精神,通過高尚的精神去吸引人,人文素養的學習和提高是獲得精神成人意識和知識追求的重要途徑,培養人文素養的手段可以通過教育實踐來實現。其次,開展人文素養教育通道,引導學生在學習技術技能的同時增加人生智慧,從而使其進入更高的生活層次和精神境界,這對于以技術和技能教育為重點的高職院校具有特殊意義。當教師傳授人文知識時,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有效思維能力,做出正確的判斷能力,從而幫助學生開啟智慧生活,提高生活質量,提高人生意義。
關鍵詞:高等職業院校;人文素養培養;時間途徑
人文素養是指個人的思想品位、道德標準、文化修養、理想追求、心理素質、人際交往等多方面的個人素養。人文教育在高職教育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人文素養現狀在現在的階段不容樂觀。在“現代高等教育人文素養教育”,“高職人文素養培養及缺乏學術論文對策”等方面詳細論述了職業技術學院人文素養的缺失情況,文章在闡述人文內涵與教育意義,結合高職院校的現狀以及出現的問題,給出了具體的實施措施。
1對高職院校人文教育現狀分析
(1)學校整體教育規劃對人文教育的缺失。學校整體規劃缺乏人文教育,在高職院校中部分領導沒有將人文素養教育放到學校發展的顯著位置,導致缺乏總體規劃中的人文教育。由于缺乏知識,人文素養教育始終處于教育的邊緣,沒有發揮其最初的影響力,所以導致人文素養教育影響力相對較弱。對高職學生的影響也沒有起到實質性的作用。(2)存在認識上的誤區。由于當前條件不夠成熟,對于人文素養的教育存在一些誤解,所以高職院校在開展人文教育活動時仍然存在著較大的困難。也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許多高職院校領導認為學校文化應該處于提高學生的各項能力上,并且將技能培訓作為主要內容,但是院校領導對現狀也是不放在心上,甚至有一些人認為高職院校的人文素養培育是強加在學生身上的,對于學生來說是多余的。因此,高職院校的人文素養教育并沒有達到實際的效果。
2人文素養培養的措施
青少年藝術教育與人文素養的培養
摘要:藝術教育是培養青少年人文素養的重要途徑,有著其他學科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青少年人文素養培養的現狀令人擔憂。弱化人文素養的教育不僅影響個人的發展,更會影響民族的未來和希望。作為藝術教育工作者,我們應當意識到藝術教育的重要意義,并將藝術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工作抓緊、抓好。
關鍵詞:知識;人文素養;重視;藝術教育
一、概述
通常所理解的知識主要指自然科學知識和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知識是外在的東西,是材料、是工具、是可以量化的認知。只有讓知識進入人的認知體系,滲透到人的健康發展,才能稱之為素養。脫離了對人的關懷,人只擁有知識,卻不具有人文素養。如今的學生中有一部分人的心理狀態、審美境界、意志程度、人生態度與他們所具備的專業知識水平不相匹配,束縛和制約著他們向更高層次發展。在中學校園里,因為課業繁重,過多的考試和作業擠占了學生的業余時間,一些學生把很多時間投入文化課的學習,忽視了自身人文藝術知識的積累;陶醉于流行歌曲而對古今中外優秀的經典名曲不屑一顧;沉迷于肥皂劇的無聊劇情,卻對身邊的美術展覽視而不見。浮躁心理造成他們忽視了學習人文學科的課程,但人文素質往往決定著一個人的發展。在這個層面上講,學校、家長、教師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高考的指揮棒使中小學教育是以分數和考試為中心的,美育長期受到冷落,以至于各項評比都與成績掛鉤,“成績不行說什么都沒用”,往往一些學習成績不佳、出路成問題的學生才報考藝術專業。中學階段的這種教育狀況,造成了一些學生人格塑造的缺陷。部分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出現了一種畸形成長,他們好壞不分、真假不辨、美丑不識,一旦進入大學,這些缺陷就暴露出來,出現了諸多問題。
二、藝術教育與人文素養
人文素養以科學的人生觀指導個體的人生實踐,是人自覺地自我規范、自我塑造、自我完善的過程。這種修養不是脫離社會的、孤立的、自我封閉式的修身養性,而是在接受智育的同時伴隨美育進行的綜合素質教育。對于當代中學生心靈世界的塑造來說,藝術教育的地位顯得尤其重要。調研結果顯示,當代中學生在綜合素質修養和人格上存在很多滑坡,這和美育的缺失有著這樣或那樣的關系。優秀的藝術作品總是閃耀著思想的光輝,向人們昭示人生的意義,它對青少年的影響是巨大的。藝術課程具有人文性,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也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手段。優秀的藝術作品以心靈映射萬物,代山川萬物立言,而不單是具有視覺美感的藝術語言,更是一種寄情抒懷、言志寫意的心靈寄托,其精神層次更重于表達形式,許多優秀的美術作品能引導學生對幸福的渴望、對不幸的同情、對和平的追求、對正義的謳歌、對殘暴的憤慨、對邪惡的鞭撻,從而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使中學生充實和完善自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蘇聯衛國戰爭時期的著名宣傳畫《你加入了紅軍嗎》曾激勵過無數愛國志士血染疆場,為國捐軀;中國抗戰時期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與其他優秀抗戰文藝一道,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頭,在全民族的心中筑起一道堅不可摧的長城,鼓舞著人民與日本侵略者進行不屈不撓的斗爭;羅中立的油畫《父親》以強大的視覺沖擊力和震撼力,使面對它的每一位觀眾的心靈都受到強烈的沖擊,讓無數人熱淚盈眶,激動不已。在日新月異的新時代,社會競爭日趨激烈,快節奏的生活使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也發生著巨大的變化,這一切越來越迫切地要求每個人要適應社會所發生的這一系列改變。美國未來學家奈斯比特說:“每當一種新科技被引進社會,人類必然要產生一種需要加以平衡的反應,也就是說產生一種高情感,否則新技術就會遭到排斥,技術越高,情感反應也就越強烈?!彪m然智商對于追求成功是十分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決定人們走向成功的還有一個重要因素——人文素養。人文素養不但關系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長,更重要的是它還能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緩解學習壓力,對將來走向社會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和培養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力等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藝術教育不僅對一位學生的人生發展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而且關系到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前途。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許多教育專家、社會學家認為,藝術教育同自然科學教育、人文社會科學教育共同構成牽動社會發展的“三駕馬車”。人的人文素養的培養離不開藝術教育,中學是培養和發展人文素養的關鍵階段,我們應該高度重視中學藝術教育工作。當今中國飛速發展,我們取得一個又一個輝煌的成績,然而,面對正在發生的一系列變化,我們不能只重視抽象的科學知識和能力,而忽視感性的藝術知識和能力,這向當前的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為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事業,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國家教育部已明確把美育納入社會主義教育方針,把藝術教育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審美教育是把古今中外藝術家的審美思想、文化素養、生活積累、藝術表現等,通過各種方式給予學生全方位的熏陶,讓學生走進藝術家的情感世界,從而潛移默化地形成健全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正確的審美標準。因此,中學藝術教育應以審美為核心,把審美貫穿于教學全過程,這樣既可以保證藝術教學很好地服務于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第一,審美教育可以使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得到提高。欣賞羅中立的《父親》,當這幅油畫的幻燈片出現在銀幕上時,學生被巨幅畫像強大的視覺沖擊力深深震撼了。特別是那些從農村來的學生,有的目瞪口呆,有的若有所思,有的感慨萬千,有的激動不已,大家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畫中的父親不就是自己在農村辛苦勞作著、節衣縮食供給自己學費的父親嗎?這幅畫所起到的作用要遠超過那些空洞的口號與標語,繪畫視覺藝術獨特的力量在德育方面發揮著強大的作用。第二,審美教育是現代中學生釋放過重的學習和生活壓力,調整心態、增強學習動力的一種重要途徑。中學生在求學的過程中,承受著來自學習、家庭、就業等方面的種種壓力,有時甚至還會承受他們這個年齡本不該承受的壓抑和煩惱,他們疲憊的心靈需要緩解,焦慮的心情需要撫慰。積極、健康的藝術作品存在于字里行間、墨海音流等藝術形式中,給人以愉快的精神享受,其對于提高自主意識、控制情緒低潮、保持樂觀心態具有積極的作用,有利于人與自然、社會的和諧統一。第三,審美教育在對中學生想象能力等方面的培養上,不但能促進智力發展,而且常常引發新的發現、發明和創造?!拔覀冎灾匾曀囆g作品,就是因為它們是激發新體驗的不竭之源,同時也因為它們經常能使我們回歸到我們的真我之中。”達•芬奇是文藝復興時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不僅僅在繪畫上聲名遠播,同時還是杰出的發明家和工程師。達•芬奇的很多科學設計和發明也使自然科學受到了啟發。有時,達•芬奇會憑空幻想出一些稀奇古怪的概念,而且思考問題的方式也與常人不同,這一切都與他的藝術修養分不開。
護士人文素養教育體系研究
摘要:闡述了人文素養、護士人文素養教育的定義與內涵,介紹了國內外護士人文素養教育體系,總結我國護士人文素養教育存在的不足,為構建護士人文素養教育教學體系提出建議。
關鍵詞:護士;人文素養;護理教育;護理教學;綜述
“新時代的健康中國建設戰略”的戰略性部署[1]強調實施健康中國戰略要求不斷提高人民健康和醫療衛生水平,而提高護士人文素養成為新時代“建立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必然要求[2]。醫療衛生服務行業應培養具有更強的創新性服務理念,綜合運用醫學知識、人文以及自然科學等知識的創新型人才[3]。Cheon[4]認為護理人文是以人為本,將對人的理解、護理與美學知識的整合,以及帶有批判性思維的發展,其范疇主要包括護士職業道德、護士的職業形象美、人際溝通技巧及護士禮儀等方面。護士人文素養可以概括為護士具備的人文精神、人文素質、人文關懷以及人文科學等方面的修養,由護士必須掌握的自然知識、社會知識等知識體系,以及與由政治觀、價值觀、道德觀等的精神體系所組成。護士人文素養在護士的價值抉擇、政治取向和行為能力培養中扮演重要的角色[5]。良好的人文素養可以使醫護人員自覺地關懷他人、關心社會,形成健全的人格,提升其綜合能力[6]。護士具備良好的人文精神有助于病人加速康復,營造良好的醫護患關系。人文素養教育是將人類優秀的文化成果通過知識傳授、環境熏陶以及自身實踐使其內化為人格、氣質、修養,成為個人相對穩定的內在品質。護士人文素養教育是使護士了解、習得其特有的職業品質并運用于臨床實踐的教育方式,在校學習對其在社會化過程中有至關重要的作用[7⁃9]。護士是否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取決于其在學校教育以及臨床實踐中接受人文素養教育的狀況。
1國外護士人文素養教育現狀
國外護理界最早重視人文科學教育是在20世紀60年代?!睹绹叩茸o理教育標準》中明確提出要求將人文科學教育作為護理職業教育的一部分[10]。韓國在20世紀90年代以來加大了倫理教育力度,但存在對護理倫理學教學重要性認識不足、護理課程缺乏有計劃的倫理學指導、教學時間相對偏少、教學方法受限及缺乏合格的專業倫理學教師等問題[11]。目前,護士人文素養教育研究中大多數為醫學人文素養的一個維度,較少對護士人文素養進行整體描述,且缺乏系統性的評價條目。
2國內護士人文素養教育現狀
高職院校人文素養和審美教育探討
在當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過程中,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審美教育成為教育發展的重要內容。但是部分高職院校的教育觀念落后,對院校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審美教育的重視力度低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因此,各高職院校應該正確認識培養院校學生人文素養和審美教育的重要性,及時轉變教育觀念,提高院校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審美觀念,從而進一步提高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
一、高職院校提升人文素養和審美教育的意義
人文素養是高職院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是院校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體現。高職院校的人文素養教育有利于豐富院校學生的文化底蘊,幫助院校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推進院校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院校學生通過對人文知識的學習,可以塑造自身良好的文化氣質,陶冶高尚的情操以及樹立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1]。同時,人文素養的高低直接影響著院校學生的行為素質。所以,高職院校應加強對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提升院校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培養他們高尚的道德品質,讓院校學生在學習專業文化知識的同時,也能提高他們人文理念和人文精神。高職院校的審美教育就是對院校學生進行藝術教育,通過對學生的藝術教育來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從而進一步的對院校學生的思想道德和內心情感進行教育。幫助院校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和審美觀念,使院校學生以良好的心態去提升審美,融入審美,從而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同時院校學生還可以在審美教育的過程中學習表演、美術、舞蹈等多種藝術,加強院校學生們的交流互動,提升他們的溝通能力,以及在訓練的過程中增加身體鍛煉,使院校學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升華。
二、高職院校在人文素養和審美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高職院校對人文素養和審美教育工作重視力度低下
高職院校在教學過程中,對院校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審美教育工作重視力度低下,導致當前高職院校學生在專業技能和道德素養方面存在失衡現象。高職院校在教學過程中過于重視對學生專業技術方面的教育,忽視了人文素質和審美教育對院校學生發展的作用。大部分高職院校都認為較高的就業率才是學校發展的重要目標,只要著重培養院校學生的專業技能就行了,而思想上的東西看不見、抓不到,對學生未來發展的作用不大,是可有可無的東西。
眼視光技術專業人文素養教育策略
摘要:眼視光技術專業學生在畢業之后,主要在眼鏡店、眼視光中心等單位從事眼保健基礎性工作,以便保障社會大眾的眼屈光健康。擁有較高人文素養的專業工作者職業水平會得到充分展現,促進專業工作者競爭能力的提高。為此,文章將基于職業特點,分析眼視光技術的專業定位與職業特征,總結眼視光技術專業人文素養教育的現狀,提出基于職業特點強化眼視光技術專業人文素養教育的策略,以期為眼視光技術專業教師提供人文素養教育的新思路。
關鍵詞:職業特點;眼視光技術專業;人文素養教育
根據相關的數據統計表明,2019年我國近視患病數量達到6億人。而在近視患者年齡分布中,青年人數占比較大,達到2.7億人。有關部門也強調“我國學生近視存在低齡段發展態勢,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帶來不利影響,這是關乎于國家發展的關鍵問題,需要引起重視,不能肆意發展?!爆F階段,青少年近視問題愈發嚴重,需要構建有效的眼保健機制,培育專業性水平高、能力強的眼保健工作人員,改善當下的困境。但是,和眼保健從業工作者需要恰恰相反,視光學專業人才沒有滿足國際化規范標準,加之從業工作者的職業素養較低,限制眼保健導向作用的發揮。為了提高眼視光從業工作者的專業化水平,需要重視教學環節,以此培育出符合國際化范圍標準的高素養眼視光專業優秀人才。
一、眼視光技術的專業定位與職業特征
(一)專業定位
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末,世界視光學會曾提出“眼視光學”的基本定義,將眼作為工作的主體,以改善視覺功能、優化視覺質量為工作目標,把光學作為專業特長,利用聯合藥物、手術干預等方式的醫學學科。現階段,我國眼視光學教學主要以中專教育、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為主,教育跨度比較大,畢業學生主要分布于不同等級的綜合性醫院眼科、眼科醫院、眼睛店、眼視光學儀器設備生產企業等。然而,對于3年制??蒲垡暪饧夹g專業學生而言,一般分布于眼科醫院的視光中心、眼鏡店,進行驗光、處方、接觸鏡驗配、視功能檢驗、教育宣教等工作。由此可見,眼視光技術專業對口工作范圍比較多元,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
人文素養教育與閱讀學分設計探討
摘要:本文以學分制背景下閱讀學分作為研究視角,將學分和閱讀相關聯,力求以閱讀學分為途徑,提高高職院校學生閱讀積極性,從而培養大學生閱讀習慣和自主學習理念,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水平。
關鍵詞:高職院校;人文素養;學分制
高等職業院校主要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等一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長期以來,部分高職院校教學片面強調以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為目標,有著強烈的重技術、輕人文特征。人文素養教育的缺失已成為影響高職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的重要因素。當前,社會競爭日趨激烈,企業招聘人才除了重視個人的專業水平和動手能力之外,還非??粗厝说木C合品質。加強人文素養教育已成為高職院校面臨的重要任務,也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閱讀能夠提升學生的知識儲備,促進學生的情感發展,進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1]。黨的十八大之后,“全民閱讀”正式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高校也在不斷加強書香校園建設,不斷嘗試增加學生閱讀量的各種方法。但高職院校學生閱讀現狀從總體上看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高職院校經過多輪擴招后,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學習動力普遍不強,閱讀興趣不高。高校圖書館有著豐富的館藏圖書資源,但學生到館率和資源利用率卻連年急劇下降,嚴重影響圖書館人文素養培養陣地作用的發揮。因此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動力,提升大學生人文素養水平,提高圖書館館藏圖書利用率,是高職院校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文以學分制背景下閱讀學分作為研究視角,將學分和閱讀相關聯,力求以閱讀學分為途徑,提高高職院校學生閱讀積極性,從而培養大學生閱讀習慣和自主學習理念,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水平。
1國內外研究現狀
學分制產生于19世紀下半葉的哈佛大學,是與選課制相結合的對學校教學和學生學習量進行計算和管理的辦法。目前世界各國都在施行。我國高校在“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開始引入學分制,推行素質教育,改善教學質量。閱讀學分制是指依據高校學分制規定和相關創新學分認定辦法,由特定機構制定學生閱讀學分的具體實施方案,指導學生通過閱讀等形式獲取相應學分的制度[2]。在國外,韓國江原大學于2001年推出了本科入校新生讀書認證制度。這是與閱讀學分制相類似的措施,要求學生在大學期間需要閱讀一定量的圖書或者參加讀書活動,達到規定的積分數才能發放畢業證。在國內,部分高校也建立了各具特色的閱讀學分制度。武漢工商學院規定學生大學期間至少讀80本書才能獲得2個閱讀學分,北京郵電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和浙江大學等高校也相繼出臺閱讀學分制實施辦法??傮w而言,閱讀學分制在我國高校的實踐仍處于起步階段,實施閱讀學分制的學校主要集中在本科院校,高職院校實施閱讀學分的很少。
2閱讀學分制的實施
文明禮儀教育提高人文素養
摘要:“不學禮,無以立”,強化文明禮儀教育是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的基礎,為了學生能夠全面發展,學校應當扎實開展文明禮儀教育。文明禮儀教育有著自身特點,學校應當聯系學生生活、學習的實際,開展各項禮儀教育活動,同時,學校、家長、社會等各個主體協同合作,共同構建學生的人文素養,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關鍵詞:文明禮儀教育;禮儀教育活動;多方協作
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而文明禮儀教育是人文素養的基礎,其在學生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扎實開展文明禮儀教育,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文明社會的構建。學校要在開展學生文明禮儀教育中不斷總結經驗,開拓出切實可行的教育路徑,助力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
一、重視人文素養教育,培養學生禮儀觀念
良好的人文素養是促進人發展的動力源泉。人文素養的缺乏同整個社會人文教育的弱化存在一定的關系。今天的教育不能僅僅著眼于知識素養的提高,更要把握人的全面發展,為人的“終身發展”打好“精神的底子”。同時人文素養教育是以人為本教育的重要內容,大部分青少年正處在成長的關鍵時期,其人格、品德尚未完全定型,而中學階段是對學生開展各項教育的重要時期,因此,在中學教育中開展人文素養教育,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岸Y”是指在社會生活中,由于道德觀念和風俗習慣而形成的為大家共同遵守的儀式;“儀”是指人的容貌、舉止。所以“禮儀”就是指人類在社會交往中共同認可的行為規范。禮儀是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文化修養和道德修養的外在表現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崇尚禮儀,號稱“禮儀之邦”,孔子曾說過:“不學禮,無以立?!笨梢?,禮儀教育對培養文明有禮、道德高尚的高素質人才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F如今,部分青少年學生對應有的禮儀不重視,禮儀觀念淡薄,思想品德滑坡。因此,在青少年學生中深入開展禮儀教育,培養文明有禮的新一代,有利于學生個人的成長成才,有利于重塑中華民族文明禮儀的新形象。
二、文明禮儀教育的路徑
小議文學教育內容與中專生人文素養培育
新修訂的《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边@對中等職業學校的語文教師來說,既指明了語文教學的方向,又突出了語文教材當中的文學教學內容在培養學生人文素養上的重要作用。
一、文學教學內容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
文學教學內容,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來說,它等同于語文教學內容,既包括語言、文學、文化等方面的知識內容,又包括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等學習活動內容。而從狹義來說,文學教學內容,指的就是教材中的一篇篇文章,體現在文體上,就是指小說、詩歌、散文、戲劇這四大類文學作品。本文所要論述的文學教學內容,是取其狹義概念而言。
文學最根本的性質是審美。對中國而言,文學的審美與教化是密不可分的。這兩者的結合,從中國文學誕生的那一刻起就存在著。我們看看孔子與他兒子的一段對話,就能明白文學的教化作用在中國第一位大教育家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墩撜Z?季氏》中記載,有一天孔子在庭院中遇到兒子孔鯉,問他:“學《詩》乎?”孔鯉老實回答:“未也?!笨鬃玉R上說:“不學《詩》,無以言?!苯Y果怎樣呢,孔鯉馬上乖乖地退回去學《詩》。中國歷代不管是文論家,還是作家、詩人,都非常注重文學的教化作用?!段男牡颀垺分鲝垺暗姥厥ヒ悦鞯?圣因道而垂文”,白居易宣揚“可諷放佚君、可誨貪暴臣、可感悍婦仁、可勸薄夫敦”,魯迅主張“為人生”做小說,都對文學的教化作用足夠重視。
新中國成立后,語文教材中的文學作品也都占據著重要地位。即使是在一切由政治掛帥的時期,文學作品在語文教材中也并沒有銷聲匿跡。2000年秋季開始在全國推廣使用的中學語文新教材,依據新大綱的基本精神,大大增加了文學作品在課文中的比例。同樣,在中職語文教材中,文學作品的分量也越來越重。2009年1月,國家教育部印發新修訂的《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育大綱》,在語文教學時數的安排上,文學作品的閱讀與欣賞占了相當大的比例。從中可以看出,文學作品的教學越來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視。有識之士已經認識到,文學作品的教學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途徑,是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
但遺憾的是,一些語文教師卻忽視了文學教學內容在培養學生人文素養方面的重要作用,個別中職學校甚至把語文課當作選修課來對待。在中職教育越來越受重視,生源狀況卻更為復雜的當下,我們有必要認真審視文學教學內容在培養中專生人文素養方面的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