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實踐

時間:2022-06-10 16:14:49

導語:少數民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少數民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實踐

摘要: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高等職業院校少數民族學生是少數民族的重要人才,高等職業院校少數民族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質量對于國家發展意義重大。當下,如何著眼于高等職業院校少數民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現狀,在統戰工作大局下,怎樣堅持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道路、將“各民族團結攜手共同邁進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信念融入高等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為黨和國家教育新篇章。本文旨在高等職業院校少數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與途徑的基礎上提出新時期路徑與方法。

關鍵詞:高等職業院校;少數民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用黨的理想信念凝聚少數民族學生

(一)在“為廣大人民謀福利”中凝聚共同目標

黨的理想信念在不同歷史時期體現為不同的奮斗目標。從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一路走來,中國共產黨的根本目的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最廣大人民群眾謀福利。少數民族學生是人民群眾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過去還是現在與中國共產黨同心同向,都為實現人民群眾的利益而奮斗。

(二)在“愛國就要愛黨、愛社會主義”中凝聚共同情感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愛國就要愛黨、愛社會主義。社會主義事業是少數民族學生共同的事業,社會主義與少數民族學生的命運不可分離。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國人民今天的一切,更不會有青年和少數民族學生的未來。激勵少數民族學生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中國共產黨的周圍,厚植青年學生愛國情懷,不斷用黨的理想信念加深少數民族學生對社會主義的情感。

二、講好少數民族思政故事

(一)用好《跨越千年的民族》故事素材

在中國的歷史中,少數民族的發展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因此在少數民族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講好少數民族的歷史故事,可以引導少數民族學生更清楚自己與社會發展的關系。《國家記憶》系列跨越千年的民族紀錄片中,選取了獨龍族、布朗族、基諾族等5個少數民族隨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事實,用影像展示中國民族大融合過程中“直過民族”的歷史與現狀,講述70年間翻天覆地的變化。用好故事的素材就是要將事實、人物形象、情感、道理融合的過程。用事實說服人,用形象打動人,用情感感染人,講道理影響人。比如獨龍族的歷史故事中,要講清楚獨龍族作為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因居住地自然地理條件限制,與世隔絕,直到1952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才有了自己的族名和通往世界的道路。云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的《獨龍橋》故事,重點講述的就是工程學院師生參與設計、施工獨龍江大橋的經過,實為少數民族故事的典型案例與創新理論的踐行,他們善于用好素材講故事的經驗與真抓實干的作風值得所有高職院校借鑒與學習。又如在講布朗族的歷史故事中,一定要講云南芒景布朗族的代表人物蘇里亞。每位少數民族學生都是歷史征程的參與者和見證者。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如期實現了脫貧攻堅的莊嚴承諾[3],針對當下脫貧攻堅期間的先進典型和感人事例,應進一步挖掘少數民族脫貧攻堅的先進典型和感人事例。講好少數民族的故事使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為何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4]。

(二)講好思政故事要與校內外宣傳工作統籌協同

講好少數民族的思政故事,在校內除了課堂為載體,常常也通過各種活動呈現。少數民族學生活動的主題、過程、人物、效果、反饋各環節是值得思考、挖掘的,往往也是我們身邊的故事。為了故事效應,需要加強對內對外的宣傳,統籌好內宣外宣工作。對內報道要有外宣意識,考慮學校影響;對外報道要有內宣意識,兼顧學校學生的感受,形成協同效應,協調發展,著力提高思政故事傳播影響力、感召力、親和力、說服力。

三、以工匠精神激發少數民族學生奮斗精神

(一)從大國工匠形象中樹立積極向上的奮斗風貌

大國工匠擁有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他們愛崗敬業、追求卓越,體現了對國家、社會、責任感、使命感和主人翁精神。高職院校擁有一些規模的大國工匠工作室、技能大師工作室等平臺,對宣傳大國工匠事跡,“大國工匠進校園”活動較有優勢。這對于高職少數民族學生感受領悟工匠精神,在榜樣的引領感召下,培養他們的奮進精神,是育人效果的重要呈現。

(二)從大國工匠創造的社會價值中激發奮斗精神

近年來,為優化高職學院學生的成長環境、為塑造人生提供更豐富的機會,國家多措并舉,大力弘揚工匠精神。高職少數民族學生繼承了中華民族血脈中吃苦耐勞的民族精神,在感知工匠精神發展過程中,體悟“幸福不會從天而降,唯有奮斗才能創造幸?!保瑥拇髧そ乘鶆撛斓纳鐣r值中明白該為何奮斗、如何奮斗,進而成為時代的奮斗者。

四、加強高職院校少數民族學生工作室建設

(一)加強少數民族學生工作室思政教師的民族理論知識培訓

高校少數民族學生工作室作為學校少數民族工作的重要載體,肩負民族學生教育管理的特殊使命,工作對象更復雜,任務更艱巨,因此對工作室主持人的選備提出了更高要求[5]。重點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關于少數民族教育的內容,增進少數民族文化知識、研究少數民族語言、明確少數民族政策、加強民族團結相關理論研究、少數民族學生心理等。

(二)切實夯實推優群眾基礎,拓寬少數民族學生黨員發展路徑

發展少數民族學生黨員,是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質量、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途徑,也是維護民族團結、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積蓄力量的需要。但是高職院校少數民族學生黨員發展過程中存在如成績達不到發展標準、推優群眾基礎薄弱等問題。首先,以少數民族學生工作室為載體進行黨建工作,可以更好地引導少數民族學生自覺增強“四個意識”,深化“五個認同”。其次,通過少數民族學生工作室進行黨員培養,能夠提升學生黨員質量。最后,工作室能夠提供實踐鍛煉,有助于少數民族學生黨員理論、社會實踐能力的提升,如發揮合力,做好學業幫扶、就業幫扶等。與此同時也能促進思想政治工作“提質增效”。

五、著重開發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為內容的思想政治理論實踐教學

2020年,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三農”工作重心正向鄉村振興發生轉移。在全面脫貧奔小康的進程中,少數民族同胞作出了突出貢獻?!笆奈濉币巹澗V要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未來的工作重點,更進一步明確了實施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路徑和措施,重點突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目傄蟆T诟叩嚷殬I院校中,特別是農業類高職院校,缺乏敬業精神、缺乏吃苦耐勞精神、缺乏團隊合作意識等問題是在對學生進行職業培養過程中的主要現狀。通過在農業類高職院校中著重開發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為內容的思想政治理論實踐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奮斗熱情,弘揚脫貧攻堅精神,為實現黨的第二個百年目標提供人才支持。

(一)通過科技志愿服務隊等社會實踐類教學,鼓勵少數民族學生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可指導不同專業少數民族學生自行分組、自行選題,利用假期自行到家鄉進行調研,也可由學校的三下鄉活動,組織學生到各鄉村振興合作村、鎮進行實踐。要求學生按規定時間完成活動后進行自我評價,以社會實踐報告的形式呈現過程、感受、收獲、成績等要素。通過調研與服務增進少數民族學生愛農意識、務農情懷,力求把少數民族學生個人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之中,在服務人民、奉獻社會中實現人生價值。

(二)開展“少數民族文化鄉村閱讀”活動

學校可以圍繞少數民族文化,組織推薦百種適農圖書、開展打卡閱讀、捐贈少數民族文學類讀物等活動,推選出本?!吧贁得褡鍖W生喜愛的讀物”“少數民族學生閱讀榜樣”。在閱讀活動中可重點推選土家族作家彭學明的《人間正是艷陽天——湖南湘西十八洞的故事》,它是如實展現脫貧攻堅事業報告文學的優秀代表作品;還有苗族作家龍寧英采寫十八洞村脫貧攻堅的故事——《逐夢——湘西扶貧紀事》,從歷史、現實對比的視角,按時間順序,以扶貧行動中的重大節點為線索,表現了扶貧人與幫扶對象之間的矛盾、協商及最后的團結一心、攻堅克難。

六、將思政教育與民族傳統文化傳承相結合

(一)加強同民族地區文化單位合作

為解決少數民族技藝專業師資力量薄弱的問題,應與本地區文化單位合作,尋求幫助的同時,將少數民族技藝傳承融入校園文化活動中。另外,積極主動和少數民族民間文化傳承人建立有效的聯系能避免走彎路,開展傳承教學與培訓,實現“師傅、學生、徒弟”三種角色的銜接與融合。將合作過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微視頻、微電影在抖音、微信平臺、校園網站等媒介推送,同時盡可能開展承接少數民族文化項目的科研活動,實現成果轉化,面向學校、社會開展民族技藝項目培訓等。汲取文化單位文化化人能量,促進高職少數民族學生向更高級文明邁進,從少數民族的思想精華與道德精髓中,不斷踐行核心價值觀。

(二)在校園各類文化活動與文藝作品中開設少數民族項目展演,挖掘民族團結思想政治元素

學生的校園文化活動是在相對放松的狀態下,以自然姿態參與其中的活動。在活動中通過潛移默化,使學生意識到傳承本民族文化的重大意義,學生才會積極投身于文化建設。可借鑒云南經濟管理職業技術學院實施的“每位師生學唱3首本省少數民族歌曲,學跳2支少數民族舞蹈和選學1項民族工藝”的“321工程”,確實提高少數民族學生素質,促進民族團結,讓學生在校園文化活動中感受民族大家庭的溫暖,增進各少數民族學生心靈契合,將心比心,互相尊重,共同進步。從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和燦爛文化的角度引導少數民族學生認識維護民族團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維護民族團結的意識。

七、結語

本文從高等職業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理想信念、愛國主義、奮斗精神、工匠精神、價值取向等教學要點,結合高等職業院校少數民族學生特點與新時期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要求,基于目前已有的關于高等職業院校少數民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與途徑的研究,主要是少數民族學生接受過程性研究、“中國夢”視域下的研究、少數民族價值觀研究、“認同感”研究、少數民族學生思政類實驗室研究、內生動力研究、“生活化”研究、管理辦法等,采用文獻分析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考察了所在學院與協作院校的少數民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與途徑現狀,闡明高等職業院校少數民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特點、規律,提出用黨的理想信念凝聚高職院校少數民族學生,講好少數民族思政故事,以工匠精神激發少數民族學生奮斗精神,加強少數民族學生工作室建設,開發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為內容的實踐教學,將思政教育與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傳承相結合六個方面的觀點。

作者:高藝瑗 胡朝飛 單位:玉溪農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