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司法行政工作總結
時間:2022-09-11 08:39:00
導語:全市司法行政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13年,全市司法行政機關在市委、市政府領導和省司法廳的指導下,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實施“爭當全國司法行政系統排頭兵”活動為載體,圍繞“兩快兩帶三先”主題,務實開拓,創新進取,各項工作取得了新的進展。
一、發揮職能優勢,維護社會穩定取得新成效
(一)矛盾糾紛調解社會化程度日益深化。按照《關于加強全市矛盾糾紛調解網格化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深化矛盾糾紛調解網格化建設,全市四級調解網格基本建成。完善12348熱線服務系統,制定《12348熱線工作流程及考核辦法》,建立“六必訪”制度,共接線、解答咨詢12100人次,12348官方微博被評為全國最具影響力的十大政法微博之一。拓展調解領域,拓寬網絡覆蓋,推進專業、行業調解組織建設,草擬《市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置辦法征求意見稿》(政府令),全市共建成調解組織3409個,行業調委會13個,專業調委會80個。開展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定《市矛盾糾紛預警信息動態管理辦法(試行)》,界定黃、橙、紅三級預警,市縣鎮三級每月編印1期《社情分析》。扎實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全年共調處矛盾糾紛54602件,防止“民轉刑”案件146起,化解群體性上訪372批次。(二)社區矯正質量逐步提升。扎實開展社區矯正“規范化建設提升年”、“百日強化監管安全”活動,著力規范監管體系,嚴格審前調查,積極組織聽證,全面落實監督管理和教育矯正措施,嚴防社區服刑人員脫管、漏管和重新違法犯罪。全年新接收服刑人員3766人,在冊5949人,開展審前調查461人次,組織聽證5次,實施假釋環境評估101人,重新犯罪1人,重新犯罪率遠低于省定標準。創新監管手段,落實管理措施,積極開展幫扶,452名重點人員全部納入移動定位監控平臺,實施獎懲216人,收監處理19人,提供就業指導728人次,組織技能培訓1573人次,落實低保47人。全市社區管理教育服務中心建成率100%,達標率70%以上。
(三)幫教安置工作穩步推進。制定出臺《關于加強地區服刑人員釋前就業培訓、推介工作的實施意見》、《市刑釋解教人員回歸社會銜接工作聯席會議工作制度》,強化刑釋解教人員銜接管控和教育幫扶。健全刑釋解教組織網絡,推動安置基地規范化建設,全市共建立幫教安置工作站156個、基地156個,幫教小組3621個,過渡安置刑釋解教人員53人。全年共接收刑釋解教人員4046人,幫教率、安置率有了新提升。
二、推進法治建設,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呈現新氣象
全面推進“六五”普法規劃,成立全市“六五”普法講師團,深入開展“法律八進”、“12.4”法制宣傳日等活動,出臺《關于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實施辦法》,精心組織“法治文化建設推進年”活動,適時召開全市法治文化建設現場推進會,在全省率先開展了“八大主題”特色法治文化建設、首屆市優秀群眾性法治文化文藝團隊暨文藝節目評選活動。積極推動法治文化陣地建設,全市共建成法治文化陣地1629個,法治文化廣場(公園)421個,市級法治文化建設示范點19個,縣(市)區級49個,市級法治文化廣場云龍山東坡廣場即將竣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不斷深化,全市已建成國家級民主法治村(社區)4個,省級420個(創建率15.3%),市級2399個(創建率87.3%),全社會法治化管理水平明顯提高。
三、拓展服務領域,法律服務提升新水平
(一)律師和公證的作用進一步發揮。圍繞市委“兩快兩帶三先”決策部署,深入實施法律服務“四萬”工程,認真開展“三優三比三先”活動,精心組織促萬企升級和助萬村和諧兩大計劃,全方位開展法律服務,全年案件33616件,走訪企業8348家,擔任企業法律顧問7880家,制定服務企業轉型升級辦法(措施)708條,開展特色業務或定制業務625件,辦理重大投資項目法律業務169件,避免和挽回經濟損失3.1億元。發揮公證協調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的積極作用,全年共辦理公證46133件,避免、挽回經濟損失20199萬元。
(二)法律援助惠民工程進一步夯實。繼續發揮法律援助服務和改善民生作用,深入開展“爭創群眾六滿意窗口服務單位”和“法律援助為民服務創先爭優年”等主題活動,著力實施便民惠民各項措施,開展特殊案件全援助,推行“點援制”,建立“法律援助優秀律師服務隊”,法律援助服務群眾滿意度進一步提高。成功組織了2013年大學生法律援助志愿服務活動,并榮獲省政府頒發的優秀組織獎,圓滿辦結省領導交辦案件并獲省廳通報表彰。進一步提升法律援助質量,全年共辦理援助案件10475件,位居全省第二,蘇北首位;解答咨詢96453件,位居全省第二,蘇北首位。我市開展法律援助工作的做法分別在2013年全省法律援助工作會議、長三角法律援助質量管理經驗交流會上介紹。
(三)法律服務行業規范化建設進一步加強。一是加強律師行業黨團建工作,成立共青團市律師協會工作委員會和市律師協會紀律監督委員會,在律師黨員中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我市律師黨建工作被新華日報焦點新聞部記者采訪。二是加強法律援助機構規范化建設,擴大法律援助覆蓋面,打造法律援助“半小時服務圈”,爭創省級法律援助“示范窗口”。全市鎮(辦)法律援助工作站156個,村居(社區)法律援助工作點1200余個,農民工集聚地法律援助工作(咨詢)點162個,社會法律援助組織49個,市、縣、鎮、村四級法律援助網絡基本形成。市法律援助中心、新沂市法律援助中心、邳州市法律援助中心達到省廳示范窗口標準。三是全面加強公證業務質量建設,開展公證質量月查、警示教育、業務研討交流等活動,適時召開全市公證機構信息化建設推進會,逐一監督落實各公證機構網上辦證硬件設施配置,全面落實網上辦證,公證規范化建設水平進一步提高。四是開展“司法鑒定規范質量推進年”活動,完善執業公開、投訴查處、錯鑒責任追究等制度,加強與衛生系統、法院系統聯動,簽訂《加強環微山湖周邊地區司法鑒定合作協議書》,進一步形成司法鑒定工作監管合力。全年共出具鑒定文書2172份,采信率達99.8%。五是加強司法考試工作組織領導,創優組織形式,強化工作措施,圓滿完成2013年國家司法考試組織實施。六是開展規范化基層法律服務所創建活動,認真做好基層法律服務工作改制遺留問題處理工作。全年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擔任法律顧問140家,案件5413件,調解糾紛8613件,解答咨詢3316余人次,避免、挽回損失3576萬元。
四、強化基層基礎建設,基層基礎工作邁上新臺階
繼續深化“強基行動”,全面加強縣(市、區)司法局及基層司法所規范化建設,制定下發《市創建市級六好司法局、六好司法局活動的意見》,強化創建措施,落實創建責任,進一步加強社會矛盾糾紛調處中心、社區服刑人員和刑釋解教人員管理教育服務中心、法律援助中心等機構和工作平臺建設,健全工作制度,完善運行機制,充實工作人員,創建工作不斷向縱深發展,基層司法行政機關履行職責能力顯著提高。全市司法所全年開展法制宣傳2459場,參與疑難、復雜糾紛調解1813件,代表基層政府處理糾紛2216件,為基層政府提出法律建議2541條,制定規范性文件1288件。全面加強信息化建設,促進科技與業務結合,建成了科學實用的內部綜合業務平臺(OA辦公系統),實現了系統內部公文、信息和辦公業務網上操作、控制、流轉,簡化了辦事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切實將網絡虛擬資源轉化為現實戰斗力。
五、強化隊伍建設,隊伍素質實現新提高
(一)強化思想政治建設。采取切實有效措施,深入推進政法干警核心價值觀教育活動,開展“我為排頭兵作貢獻”專題討論,開通“政法干警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專欄”及網絡在線訪談,推進創先爭優,編寫《馬傳亞同志故事集》,拍攝《馬傳亞同志先進事跡電視宣傳片》,全力選樹和培養馬傳亞式的先進典型,使全市司法行政干警學有榜樣、趕有目標,隊伍凝聚力和戰斗力進一步增強,司法行政工作影響力和滿意率進一步提升。
(二)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大力加強學習型領導班子建設,進一步完善黨組中心組學習制度,豐富學習形式,創新學習載體,提高學習成效。嚴格落實民主集中制,不斷深化民主作風建設,黨組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不斷增強。優化中層干部結構,健全干部輪崗交流機制,新提拔2名副科級中層干部,輪崗交流3名部門負責人。
(三)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建立健全各項廉政制度,出臺《市司法局行政責任問責制試行辦法》,下發《2013年市司法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責任分解意見》,簽定《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開展“兩個習慣”和“三學習、三堅持”主題教育活動,切實引導干部職工轉變工作作風,有效回應群眾期待。
- 上一篇:教育局依法行政情況報告
- 下一篇:市司法行政工作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