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中學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

時間:2022-09-01 11:12:00

導語:初級中學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級中學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

科學發展觀是我們工作中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也是解決當前和今后長期發展過程中各種矛盾、問題的基本原則。為了更好地踐行科學發展觀,更好地實現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不斷進步與持續發展,按照上級黨委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領導小組關于做好科學發展觀專題調研工作的指示和要求,我校認真開展了具體詳細的調研工作。

一、調研主題

如何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解決部分教師缺乏工作熱情,在情緒、認知、行為等多方面表現出的筋疲力盡、不思進取等狀態的職業倦怠問題。

二、開展情況

(一)調研范圍:全校教師、部分家長、學生。

(二)調研組織:成立了由學校黨支部焦書記為組長的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領導小組,并下設專題調研工作小組。認真研究調研內容,制定調研方案,安排調研活動日程并具體開展工作。

(三)調研方式:采取發放問卷調查表、召開座談會和個別探討交流的方式展開調研工作。

三、調研結果的匯總及分析

(一)問題產生的原因

教師是職業倦怠的高發人群。時代的進步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對小學教師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造成其壓力越來越大,教師群體中不同程度的職業疲憊感、倦怠感發展迅速。

我校調研工作小組通過調研,歸納整理出了造成教師身心疲憊甚至倦怠的如下幾個方面原因:

1、社會對教師過高的期望。

社會發展和教育改革對教師素質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給教師造成了很大的工作壓力和心理壓力。在急劇變化的當今社會,教師與其他社會成員一樣,不得不面臨著包括價值觀在內的各種沖突,承受很大的心理壓力。教師承擔著為國家培養下一代的歷史重任,這種對社會所承擔的責任和職業的要求又促使教師必須承受著比普通的社會成員更大的心理負擔、精神負擔。特別是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全面展開和不斷深化,新的課程標準相繼出臺,教材更新力度加大,速度加快;新的先進的教育、教學和課程理念廣泛傳播,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紛紛涌現。所有這一切都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不能適應學校的管理與競爭。

教師的職業疲憊很大程度上與能否適應學校的管理及競爭有關。這直接影響到教師的情感狀態。學校有自己的管理思想,有些教師不能完全適應,這就增加了自身的許多壓力,并同時感到自己得到的信任不夠,使得教師自身疲憊不堪,心理負擔沉重,缺乏職業成就感。再者,由于自身不能合理調節工作狀態,對教育管理當中的檢查、評比等產生急功近利或者疲于應對的現象,讓不少的教師在同事之間,乃至與領導、與學生、與家長的人際關系中不能順利交往與溝通,導致身心疲憊。

3、工作負荷的重壓。

教師的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他們在8小時之外還要工作,除備課、批改作業、家訪外,還要個人進修、繼續教育。使得教師可自由支配的時間所剩無幾,導致情感日漸衰竭,個性漫漫泯滅,最后淡化為消極對待,或習慣化動作。

4、學生問題的困撓。

如今的獨生子女,由于家庭教育所存在一定的問題,很多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心理素質差,問題行為很多,難于教育。這給教師帶來了難以排解的長期壓力。再加上班級人數較多,程度參差不齊,要進行正常化教學確實有困難,這給倦怠的發生,提供了長期的條件刺激。

5、家長的苛求。

教師的工作壓力很大一部分來自家長。有些家長一方面不能正確認識到孩子成才的目標,另一方面又過多地苛求學校、教師,對學校和教師做無謂的干擾、評價,甚至動轍用媒體輿論來譴責教師的行為,無限上綱,造成了教師長期不被理解,致使工作行為退化,工作士氣降低。

6、自我發展的困惑。

教師是一個多角色的職業,既要充當知識的傳授者、班集體的領導者及紀律維護者和家長人的角色。因此,角色需要不斷轉換。這就需要教師發展多種能力,如情緒調控能力、專業能力、管理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表達溝通能力等等。而理想與現實是有差距的,發展能力的要求與自身原有能力水平之間的矛盾,是教師重要的壓力源。另外,某些奮斗中不盡如人意的結果,又使某些教師產生極大的心理負擔,并殃及個體身心健康。

7、家庭經濟狀況的不良。

雖說教師目前的經濟待遇不斷提高,但作為一個有一定素質與修養的群體,他們也渴望體面的生活,渴望居有溫馨的場所,渴望在社會家庭中有堅實的主體地位,但家庭地位與教師神圣的光環有相當差距,于是從事教育的幸福感漸漸消退。有不少教師存在著或心理或生理的疾病如:心情捉摸不定、情緒低落、興趣減退、精力下降、失眠、疲勞、憤怒、緊張、焦慮、壓抑、健忘、莫名其妙的煩燥不安、經常性頭痛等。

(二)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與辦法

在解決上述職業倦怠問題上,我們牢牢把握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這一有利時機,明確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及時性與必要性。并不斷將其與學校及教師自身的發展相結合,做到統籌兼顧,全面分析,學會有意識地用科學發展觀的思想來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推動學校的和諧發展。我們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學校激勵性、導向性與教師自主性相結合的辦法,尊重個體差異、行有實效地開展了多項工作,化解教師的職業倦怠情緒。

1、促進師德建設,從思想上化解職業倦怠。

學校抓住“師德建設年”這個大好契機,從“樹師德”、“強師能”、“正師風”等多個方面各個角度深入開展工作,從思想的根部正位教師的職業道德,這此方面我校開展了如下工作:

(1)認真學習《中小學生職業道德規范》,提高認識,增強崗位責任感。此項活動分三個層次開展:一是以自學和學段研討為主,使教師人人熟知師德規范內容;二是安排學校在師德方面堪稱楷模的骨干教師面向全校教師解讀師德規范,使教師對師德規范內容深入理解;三是開展論壇活動,使教師對規范內容真正內化理解,重拾職業自豪感。

(2)學習《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從而增強教師的法律意識。

(3)學習師德典型事例。樹立學典型、爭先進的勁頭。充分發揮網絡優勢,通過校園網展開論壇,使之成為師德建設學習的平臺。

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所以我們發展的目的是造福于人,發展的動力和最大資源也是人。對學校來說,不僅是促進教師的發展,而且是讓教師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通過以上一系列活動,教師們對師德有了更深的、更新的認識,極大增強了教師的責任心與敬業精神。這種正面引導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職業倦怠。

2、運用“雙親心育”特色辦學理念,從情感上化解教師的職業倦怠。

在科學發展觀理念的引領下,我校充分發揮“雙親心育”特色辦學理念的優長,更深入地促進教師與學生、教師與家長、教師與教師、教師與領導之間的和諧親近相互支持,從情感上化解教師的職業倦怠情緒。并針對解決教師職業倦怠的問題,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如,面向教師開展多期心理健康講座,并且開辟時間組織全體教師做心理游戲,讓教師在充滿人文關懷的活動中,藉集體的力量化解職業倦怠。

此外,我們在工會活動上用心做文章,力求用豐富多彩行有實效的活動從多方面緩解教師的心理壓力。例如請專業的聲樂教師來教老師們如何在講課時科學發聲,既利于緩解壓力,又可以保護嗓子。這體現了校領導的人文關懷,讓教師們在活動中振奮了自己的精神。

3、全面提升教師素質,增強教師的職業自信心。

一是科學研究。形式有:課型研究;小主題研究;集體備課;網絡教研。二是提升師能。提升的方面有:基本功;常態課;媒體技能等。三是引領培訓。內容有:專家引領;骨干引領;樹立典型;心理調解。四是對青年教師進行梯隊式培養。這既是對教師的培養也是對教師的關心。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教師自身素質提高了,職業自信心也得到了提升,自然也破解了自身的職業倦怠。

科學發展以宏觀的指導思想引領著我們的工作,指引我們前行的方向。將科學發展的重要思想轉化為科學的教育理念,內化為學校教學工作的實際行為,是學校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有力措施和途徑。從而使科學發展觀的宏觀思想引領教育改革和指導學校的工作,我校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領會其精神內涵的基礎上,解決教師的職業倦怠問題,切實將科學發展觀的先進思想落到了實處。

(三)針對此問題的一些建議

1、對社會的建議。

(1)建立合理的期望。全社會、家庭要與學校教育形成合力,共同擔負起培育下一代的職責和使命。

(2)客觀公正地評價教師。教師不是全能選手,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圣人,要多尊重教師的創造性勞動,多換位思考,對教師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育人工作,多一份理解和支持。

2、對教師的建議

(1)正確對待壓力,及時調整認知心態。作為教師,應正確對待工作壓力和境遇,及時調節認知心態。只有對自己認識越深刻,越能幫助自己有效地調適工作、生活、內心中的困境。

(2)放松情緒,減輕心理壓力感。心理壓力一旦產生,必然隨著情緒上的焦慮和高度的緊張,而高度緊張的情緒又作為一種刺激反饋到人身上,使人產生更強的壓力感。情緒緊張和心理壓力就是這樣相互影響,逐漸升級增強的。因此,放松情緒對于緩解壓力非常有用。情緒的放松可以采用諸如放松訓練、轉移注意、與人交流等方法。公務員之家:

(3)磨練意志,增強個人抗壓性。外界刺激到底給人造成多大的心理壓力,實際上是由每個人自身的抗壓性所決定的。而人的抗壓性是可以靠后天煉就的,教師們要加強人格方面的修養,加強意志獨立性、果斷性、自制性等品質的培養,增強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壓力面前不屈服,在困難面前不退縮,學會自覺、靈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克服不良情緒的干擾。

(4)是學會交往,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具有良好的人際關系的個人性格開朗,對挫折的承受力強。成功的教師往往是樂于和學生及他人交往的,尤其是善于與學生打交道的教師,教師應從心理期待中真正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5)積極進取,努力提高自身素質。隨著社會的變遷,教師只有了解自己所處的角色情境,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職業適應能力,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具備先進教育理念,努力鉆研教法,探究學法的教師,才能放松自如地揮灑教壇,減少倦怠,以自身的高素質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