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范大學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計劃

時間:2022-03-03 03:47:00

導語:師范大學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師范大學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計劃

1.抓好理論學習,增強搶抓機遇意識和全面發展能力。

要結合學校深化改革和加快發展的實際,堅持不懈地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武裝廣大師生的頭腦,繼續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大及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重點抓好中層領導干部和黨員教師的理論學習,抓好《黨章》的專題學習活動。按照“學理論、想大事、轉觀念、出思路”的總體要求,把集中學習與分散自學結合起來,把理論學習與指導實踐結合起來,注重結合江蘇發展實際和我校工作實際開展理論研究,每學期舉辦由校領導主講的2-3場校、院(系)中心組學習專題報告,在力求實效方面下功夫,切實提高分析形勢、把握大局、凝聚人心、科學決策的能力,更新發展觀念,拓寬發展思路,破解發展難題,積極營造“人人謀發展,個個促發展”的工作氛圍,始終把發展作為興校強校的第一要務,努力增強搶抓機遇和全面發展的意識,積極推進學校事業又快又好地發展。

2.以鞏固黨員先進性教育成果為抓手,以建立保持黨員先進性長效機制為重點,切實加強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積極落實先進性教育整改方案,鞏固先進性教育取得的階段性成果。要不折不扣地落實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的整改方案,確保先進性教育活動的成效。要抓緊建立長效機制,把先進性教育活動中的有效辦法堅持下去。進一步健全領導班子建設工作機制、作風建設機制、能力建設機制,健全基層黨組織建設機制和黨員隊伍建設工作機制,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3.大力實施“固本強基”工程,全面做好迎接省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考核的各項工作。迎接考核是促進學?;鶎狱h組織建設的重要契機。要堅持“以考促建、以考促改、重在建設、服務中心”的方針,統一思想,高度重視,加強領導,周密安排,按照我校迎接高校基層黨建考核工作方案的要求,對照標準,總結經驗,查找差距,認真整改,促進建設,扎扎實實做好“迎考”的各項準備工作。要通過“迎考”進一步鞏固先進性教育成果,進一步加強各級黨組織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建立促進學?;鶎狱h組織工作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推進學?;鶎狱h組織建設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和制度化,不斷提高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和創造力,力爭以優異的成績通過省委教育工委的檢查考核。

4.大力加強師德建設。結合《公民道德實施綱要》和教育部《關于加強學術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把公民基本道德規范與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宣傳相結合,認真開展以“樹師表形象,樹師德典型”為主題的第七個“師德建設月”活動,通過宣傳師德先進典型,舉辦師德報告會、組織師德演講活動、征文活動等各種生動活潑的形式,使教師在各種活動中得到熏陶和教育,形成人人重師德,個個講師德的良好氛圍,形成教師爭當“崇教厚德,為人師表”的楷模。

5.進一步貫徹落實十六號文件精神,全面提高大學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務水平。進一步建立健全專兼職相結合的學生工作隊伍,抓緊落實人員配備,召開全校輔導員工作會議,全面實施輔導員制。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與貸款銀行密切合作,著力提高國家助學貸款的還貸率,探索和建立完善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高度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成立“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指導委員會”;舉行第五屆“心理文化月”活動;按照省教育廳要求,做好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選址和規劃建設工作。加大就業工作力度,進一步落實院系就業工作責任制,加快就業基地建設,加強就業服務體系建設,有針對性地加強經濟困難學生的就業工作,大力倡導并鼓勵支持畢業生到基層到西部建功立業,為畢業生成才立業創造良好環境,不斷提高畢業生就業率及畢業生考研錄取率。推進學生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建設。做好20*級學生軍訓工作。深入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和青年志愿者活動,不斷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參與做好朱敬文先生誕辰百年紀念活動。

6.大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結合“紀念長征勝利七十周年”等重大紀念日開展主題教育活動,深入進行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實踐中,培養愛國情懷、改革精神和創新能力。圍繞50周年校慶和校長杯乒乓球賽,營造喜慶、和諧、健康的校園文化氛圍;積極做好參加江蘇省第五屆大學生文化藝術節組織和參賽工作,精心準備,刻苦訓練,發揮優勢,爭取再創佳績。重視提升校園文化活動品位,弘揚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促進校風和學風建設。舉辦徐州師范大學第七屆校園文化藝術節。通過新生才藝大賽、長征組歌演唱會、主題攝影比賽和第校園十佳歌手大賽等系列活動,為廣大同學營造健康高雅的校園文化氛圍;

7.加強新聞宣傳輿論陣地的建設和管理工作,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弘揚社會主義主旋律。強化校園意識形態管理,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堅持實事求是、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的原則,做到“貼近學校、貼近教師、貼近學生”的三貼近,與黨中央保持一致。緊緊圍繞學校中心工作,強化輿論引導,統一思想,鼓舞士氣,外塑形象,內聚人心。黨委宣傳部要進一步深入細致地做好校內自辦刊物的管理,強化宣傳紀律教育,使自辦刊物向繁榮校園文化、鞭撻庸俗文化現象、弘揚正氣的健康方向發展。加強校園學術報告、講座、論壇的管理,制定《校內學術報告、講座管理條例》,繁榮校內學術氣氛。進一步完善外宣報道的“出口”管理,不斷提高外宣報道的力度和深度,堅持正面宣傳,杜絕虛假和負面報道,全面提升學校的形象。加強對外宣傳,提升我校的社會影響力。在辦好現有的校報、學報、校園網、廣播臺、宣傳櫥窗、閱報欄等基礎上,不斷加大管理力度,提高使用效率,擴大影響面,增強輻射力。不斷完善校園網、新紀元、五省通衢等思想政治工作網站建設,不斷推進部門、院系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更好地發揮網絡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積極作用。做好校園網和BBS內容的管理和監督。宣傳輿論陣地建設要體現與校園格調相一致、相互輝映、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