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村落保護工作實施方案

時間:2022-07-15 04:50:12

導語:傳統村落保護工作實施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傳統村落保護工作實施方案

為加強我市傳統村落保護工作,進一步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根據住建部等四部局《關于切實加強中國傳統村落保護的指導意見》(建村〔2014〕61號)和省住建廳等六廳局《關于加強傳統村落保護利用的指導意見》(冀建村〔2014〕17號)等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立足于繼承和弘揚我市優秀傳統文化,推動我市先進文化建設,立足于改善城鄉居民生活環境,結合美麗鄉村建設,以保護文化遺產、改善基礎設施和公共環境為重點,力爭通過3至5年時間,使我市傳統村落的基礎設施水平得到明顯改善,歷史環境和傳統建筑風貌得到有效保護,居民群眾的居住生活條件得到顯著提高,為全市悠久文化的傳承、地域文化特色的延續提供保障。

二、基本原則

(一)統一規劃,分級負責。統一制定全市傳統村落保護整體實施方案。

(二)突出重點,分步實施。重點做好受到破壞、基礎設施問題突出、存在安全隱患的保護項目建設。按照規劃安排,分年度逐步實施。

(三)齊抓共管,形成合力。有關鄉鎮和部門要做好協調工作,在建設實施過程中,依據保護規劃,制定資金詳細使用方案,明確規劃項目建設的具體內容、技術方法,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按時完成保護工作任務。

(四)協調發展,持續保護。在完善基礎設施和加強環境整治的同時,進一步建立健全傳統村落保護機制,處理好保護與發展的關系,統籌做好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面貌改造提升等工作,增強傳統村落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生機與活力,促進歷史文化遺產資源的有效保護與開發利用。

(五)科學指導,加強管理。進一步加強對傳統村落保護工作的指導和監督,整體推進全市傳統村落保護工作的健康發展。充實各級管理隊伍和技術人員,并與落實經費、完善裝備、加強管理等工作同步推進,動員全社會力量,積極倡導公眾參與,著力推進保護。

三、總體目標

進一步加大保護工程的實施力度,著力改善我市傳統村落人居環境,確保傳統村落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火災隱患和險情普遍得以控制,歷史風貌得到保護和延續,文化遺產得到有效保護和永續利用,培育出一批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完好、特色產業發展成熟、人居環境良好的傳統村落。

四、主要任務

(一)傳統建筑保護利用示范。在主要歷史建筑、傳統院落的出入口,盡量選擇當地材料,懸掛保護標識,實行掛牌保護。按照保護類建筑、保留類建筑、重建類建筑三種類型對歷史建筑和傳統院落進行室內改造和外立面修繕。

(二)防災安全保障。配置消防栓、滅火器,建設消防水池,提高街區、村莊的消防應急能力,保障歷史建筑的安全。

(三)歷史環境要素修復。對構成村落歷史風貌的圍墻、石階、樹木、山體、水系等要素進行修復。

(四)基礎設施和環境改善。

1.道路改造。在保護道路的歷史格局和空間尺度基礎上,采用傳統的路面材料及鋪砌方式進行整修。

2.給排水管道建設。對村內的供排水管道進行改造,保障村民日常用水需求,配套污水處理設施,減少對自然水體的污染。

3.電力電信線路維護。結合農村電網改造,對年久老化的電力電信線路進行維護改造,減少火災隱患,盡量采用隱蔽式埋設。同時,架設路燈。

4.垃圾污水的收集處理。建設適宜的污水處理設施,設置垃圾箱、轉運站,其設施外觀、色彩要與歷史建筑風貌相協調。

5.公共廁所建設。在主要街道、人流集中場所設置公共廁所,并建設相應的化糞池,做到無害化處理。

6.環境綠化美化。在街道、河流以及其它開放空間,要植樹綠化,美化街道、村莊。

(五)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國家級、省級、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修繕與陳列展示,主要包括:必要的看護用房或保護展示棚、監控設施、消防設施、核心保護范圍內重要部位的土地平整、排水供電系統、防洪工程、必要的護欄、界碑或界樁等。對于可移動文物,要建設標本庫房和保護展示用房,并配備必要安防、技防及環境控制設備。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主要包括:針對民間美術、傳統手工技藝、傳統醫藥藥物炮制等適合開展生產性保護的項目,結合當地相關的企業或個體生產者,根據項目具體需求,建設生產制作展示、傳習培訓等準公益性場所。針對植根鄉村的節慶活動、民俗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類型,結合鄉村文化大院、鄉村公共文化場地等,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表演場所。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職責分工。市政府成立市傳統村落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名單附后)。有關鄉鎮也要成立組織領導機構,統一協調督導,并明確相關責任和分工。

市住建局:負責組織有關鄉鎮對村莊傳統建筑、選址格局、非物質文化遺產等進行調查及傳統村落申報;組織、指導有關鄉鎮開展傳統村落建筑檔案制作、保護規劃編制、資金的申請和上報等工作;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審批有關項目,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專家對傳統村落進行認定,以及對傳統村落保護工作進行監督實施;指導項目實施、質量監督及驗收等工作等。

市文廣新體局:負責文物保護單位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做好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修繕;提供文物保護單位保存情況等相關資料;確定歷史建筑和優秀近現代建筑的提名,交領導小組審定;協助有關鄉鎮完成歷史建筑和近現代建筑的認定、公布、檔案建立和保護標志的設立。

市財政局:積極爭取上級保護專項資金,加大資金投入和整合力度,落實保護利用的相關扶持資金。負責傳統村落項目資金評審,配合相關單位監督傳統村落項目招投標工作;負責政府采購和資金使用的監督管理,及時撥付傳統村落保護工程專項資金。

市發改局:負責傳統村落修繕、修建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立項審批等工作;積極向上爭取傳統村落保護專項資金。

市國土資源局:負責多渠道籌措土地指標,為傳統村落保護利用提供用地服務和保障。

市環保局:結合水利局、各鄉鎮有關部門做好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工作,協調配合農牧局做好畜禽養殖污染源治理等環境保護工作。

市旅游局:積極制定相關政策,通過創建國家級傳統村落建設,加速景點開發,完善旅游配套設施,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將具備條件的傳統村落納入旅游線路。

市公安消防大隊:制定專業消防保護規劃,在傳統村落村建立完善消防安全責任體系,提請政府加大對傳統村落消防的資金投入,加強消防安全教育和消防安全管理,指導傳統村落村組建專職消防隊伍,做好培訓義務消防隊伍工作,提高傳統村落抗御火災的能力。

有關鄉鎮:傳統村落所在鄉鎮人民政府為項目責任主體單位,要成立組織領導機構,明確責任分工,確保保護工作順利開展;根據本方案要求,完成國家級傳統村落冶陶、伯延、安子嶺、固義、白府、朝陽溝等村莊的保護工作。

(二)嚴格落實規劃,確??茖W保護。保護發展規劃是傳統村落保護的重要依據。傳統村落所在鄉鎮政府負責聘請有資質的單位編制設計文件、項目工程量清單、施工圖預算。按照規劃設計方案,編制傳統村落修繕項目及修繕項目資金安排表,由市財政組織評審核準,并及時向有關單位備案。同時,在村委會、項目建設現場公示。

(三)嚴格建設管理,強化監督檢查。傳統村落所在村莊是傳統村落保護項目的直接責任單位,傳統村落保護項目要遵循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嚴禁有損傳統村落文化遺產、傳統風貌的建設行為。保護項目實施要嚴格遵循有關建設程序等有關要求,落實好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確保工程質量和項目按期完成。定期組織有關部門和專家對保護項目建設和資金使用情況進行檢查,確保資金專款專用,嚴禁擠占挪用。

(四)搞好宣傳造勢,營造保護氛圍。保護傳統村落歷史文化資源是每個公民的義務和責任。要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加大對保護工程的宣傳力度,普及歷史文化資源保護知識,增強全社會對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意識,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要充分征求群眾意見,爭取群眾認同支持,主動配合保護工程實施;要結合旅游發展規劃開展工作,實現文物保護和旅游的有機結合;要積聚社會各方力量做好保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