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組織工作思考

時間:2022-09-17 06:01:00

導語:基層組織工作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基層組織工作思考

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基層組織工作是復雜的也是重要的,基層黨組織是執政黨的工作基礎,是現代化的重要保證。我們黨歷來重視基層組織建設,重視發揮基層組織的作用。

圍繞實現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官山鎮黨委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按照市委組織部關于“三級聯創”工作的部署,深入開展了以建設“五好”村黨支部、“五好”鎮黨委為主要內容的“三級聯創”工作,努力做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提高了黨組織的戰斗力和凝聚力,促進了全鎮各項事業的和諧發展。同時在工作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若干很具代表性和普遍性的問題,希望能對以后基層黨建工作提供參考。

一、我鎮農村黨建工作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1、村級組織建設面臨三大難題。一是全鎮13個村的集體經濟都相對薄弱,導致村黨支部在為群眾辦實事上心有余而力不足。二是村干部待遇和報酬較低,基本沒有社會保障,影響了干部隊伍的工作熱情,難以調動積極性。三是部分村黨支部的活動陣地建設滯后,和日益發展的市場經濟現狀不相適應。

2、村班子建設出現三個不適應。一是黨支部書記平均年齡老化、文化程度偏低,在面對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新要求下,發揮農村黨支部的領導核心作用方面已存在一些不適應;二是個別村干部帶領群眾的致富能力與群眾快速致富的愿望不適應;三是村級后備干部的選拔培養與班子新老交替的迫切要求不適應。

3、部分農村黨員中存在“三多”的問題。即年齡大的多、文化低的多、缺少致富技能的多,這三多問題直接導致黨員幫扶能力差,黨的先進性在部分農村難以體現。

4、由于我鎮集體經濟發展相對緩慢,外出務工經濟成為重要經濟支柱。大部分年輕同志在學校畢業以后均外出打工,留守家里的人員多數為年老體弱的老人和兒童,導致從團組織的渠道向黨組織的推優工作無法正常進行。

二、如何加強我鎮農村黨建工作的思考

針對我鎮村級黨組織建設所面臨的具體困難和問題,提出三點對策和建議:

1、建立黨建工作辦公經費支出保障制度,確保農村黨建工作正常開展。首先,建議市委能將加大對貧困鄉鎮黨建工作經費財政支出預算,從而有效地保證鎮村兩級黨組織有足夠的經費開展黨建活動,發揮黨組織和黨員作用,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其次,鎮村兩級黨組織要切實做到有錢辦事、有人辦事、有章理事,把鄉鎮黨建工作抓出成效、抓出特色。

2、緊緊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增強農村黨組織執政的經濟基礎。加強農村黨組織建設的核心,是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執政能力建設,而加快發展,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經濟實力,對于提高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執政能力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因此,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必須把加快發展作為中心任務。各村黨支部除集中力量抓好符合我鎮總體規劃發展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外,還要充分分析和認識到我鎮經濟發展的優勢和劣勢,圍繞“旅游經濟”的總體發展思路,加大經濟結構的調整,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科技為依托,大力發展以促進流通、服務等為主的第三產業,鼓勵更多農民(尤其是庫區移民和建設移民)盡快向非農產業轉移,推動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同時各村支部還應堅持以機制創新做大集體經濟,通過多種形式盤活村集體資產,不斷增強村級集體經濟實力,不斷提高為民辦事的能力。

3、緊緊把握好加強村黨支部建設這個關鍵,發展壯大黨員隊伍,優化黨員結構,達到“五好”目標。一是發展壯大黨員隊伍,要認真貫徹“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展”的方針,圍繞加強在生產第一線發展黨員的工作,培養鍛煉有潛質的年輕黨員隊伍,充分發揮其助手和后備軍作用,注意總結和推廣做好壯大入黨積極分子隊伍和發展青年入黨工作的經驗。還要加強對共青團組織的領導,幫助共青團切實加強農村團的基層組織建設,為做好“推優”工作和加強在青年中發展黨員工作奠定基礎,使共青團員成為黨組織發展青年黨員的主要來源。二是繼續堅持“雙帶雙建”的要求,加強對致富帶頭人的培養力度,進而增強黨在群眾中的影響力;三是加強農民黨員的教育培訓。要繼續推進以基層黨校和黨員活動室為依托,以黨員活動日為基本形式的“校、室、日”黨員教育網絡,不斷擴大教育的輻射面。教育要突出重點,講求方法,注重實效。教育內容上,著力解決好部分農民黨員理想信念動搖、黨性觀念淡薄、愚味落后、信奉封建迷信等問題,用先進文化占領農村思想文化陣地,形成黨支部強大的號召力和凝聚力,使支部身邊有黨員,黨員身邊有群眾,說話有人聽,辦事有人跟,鞏固黨在農村的群眾基礎和執政基礎;另外還要著力解決好一些農民黨員政策法律水平低、應對市場經濟的基本功差、缺乏致富能力和本領問題。

4、大力推進基層組織工作機制創新,進一步激發農村黨支部的執政活力。要切實解決農村黨支部“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的問題,建立與新形勢相適的工作機制。首先要建立起富有活力的村級工作機制。鼓勵村“兩委”干部大膽闖、大膽試,大膽干,鎮黨委要充分保護和調動他們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要著力于放權給村“兩委”,努力解決對村級“統得過多、管得過死”的問題,做到責權利相結合,強化村“兩委”的職能;要著力于減負村“兩委”,堅決克服形式主義,為村干部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其次是建立科學決策和民主監督機制。高度重視建立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切實珍惜民力的決策機制,規范民主決策程序,健全議事規則,實行決策論證制和責任制,用制度確保決策的科學性,盡量避免和減少失誤,同時建立群眾對決策實施監督的機制,讓群眾依法行使自治權利。再次是建立村“兩委”分工負責制、“兩委”聯席會議,民主評議“兩委”干部等制度,明確村黨支部對村委會實行政治領導、工作指導、思想引導的職能,做到堅持領導不包辦、把握方向不旁觀、保障自治不違法、支持工作不拆臺,村委會在黨支部的領導下依法行使職權,工作到位而不越位,形成“兩委”協調一致,良性互動的運行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