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教研室講話

時間:2022-08-23 10:38:00

導語:調研教研室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調研教研室講話

目前,**的基礎教育已經到了一個新的起點。經過多年的努力,讓孩子“有書讀”的問題基本解決了,但是在讓孩子“讀好書”這個問題上,我們的工作與人民群眾的要求,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人們對教育工作不滿意,主要集中在學生課業負擔重,推進素質教育不深入,各種名目繁多的擇校,以及教育收費等問題上?,F在的孩子學習負擔很重,學習沒有樂趣,學習興趣不濃,孩子考上了大學卻不想讀書了。這種情況不改變,還談什么建設學習型、創新型社會?因此,我們對待工作要有批判精神,要認真傾聽人民群眾的呼聲,真正辦出讓人民滿意的教育。教育系統學習和貫徹十七大精神,就是要努力推進素質教育,解決制約教育發展的關鍵問題,為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做出貢獻。

面對新的發展形勢,面對人民群眾的批評,我們不能習慣于老的工作方式,沉湎于做好具體事務、研究表面問題,要深入研究“為什么教”、“怎么教”、“教什么”的問題。教研室的主要職能是研究,要有解決問題的緊迫感,通過研究找出問題的結癥所在和解決辦法。我們要思考教育究竟是為了什么。為考試嗎?考試無非是檢驗教學質量的一種形式。為讀書嗎?讀書也不是學校教育追求的最終目的。教育說到底是為孩子培養未來,為家長培養希望,為社會培養人才。我們要認真審視“教什么”的問題,重新考慮中小學的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選擇是否合理,分清哪些內容不需要學,哪些內容學得還不夠,哪些內容對學生終生發展有用,哪些內容除了應付考試沒有多少價值。我們要解放思想,對中小學的課程設置進行梳理,不需要的內容就要堅決砍掉,真正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只要你們的改革對社會、對家長、對教師、對學生有利的,教育廳一定大力支持。

新一輪課程改革實施多年了,中小學教育方法看似變化很大,其實質的變化很少。目前學校教育仍舊是“建房子”的方法,而不是“種樹”的方法。我們的課程和教育改革還沒深化到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走向社會的生產和生活能力上來。課堂教學仍然以教師為中心,學生沒有多少發言權,這樣的教學方法只能窒息學生的興趣和愛好。

現在基礎教育的理念和制度不協調,許多制度仍是圍繞應試制度來設計,沒有朝課程改革倡導的理念進行改革。我們所有的制度,尤其是評價制度,要引導教師關注教學、培養人才,引導學生為社會多做貢獻。我們必須思考教育的本源問題,正本清源,只有這樣,才能在解決“讀好書”的問題上有所推進。

我們要緊緊抓住課程改革這個“牛鼻子”,以課改推動教研,以課改推動基礎教育發展。為了推進素質教育,加強體育、藝術、技術教育,這很必要,但更重要的是全面實施課程改革?!敖淌裁础边@個根本問題沒有解決,解決其他問題就缺乏基礎。

教研室一定要在課改本身問題上多做研究。譬如,中國的學生不想讀書,芬蘭的高中生不愿畢業,這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思嗎?我們要通過研究國外的先進經驗,認真反思和總結我們的課改,分析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分析課程開設的合理性。芬蘭的經驗**可以借鑒。

一要減輕學生負擔。教研室要認真做好教學用書的“瘦身”工作,需要開設的課程認真開好,不需要的課程堅決去掉。要真正把孩子從繁重的學業中解放出來,鼓勵孩子在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中學習知識和本領。

二要增加學生的選擇性。課程設置要給學生多種選擇。只有讓學生選擇,學生才有興趣,有了興趣才有責任。興趣和責任是學好的前提條件。選修課程不僅可以選內容,也可以選難易程度。不要被考試牽著走,考試應該主動適應課程改革的要求。

三要利用社會資源開設課程。學校要打開校門,充分挖掘社會資源,補充課改過程中的資源不足問題。我們要研究如何規范地使用校外資源,開設多樣化的課程,以保障學生的自主選擇權,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學校要研究社會和學生的需求,多開設孩子有興趣、家長能滿意的選修課程。

四要研究與課改相適應的評價制度。要研究和實施過程性評價和發展性評價,要認真做好“成長記錄”,用評價促進課改,推動素質教育,幫助孩子成才。所有教學評比要有利于促進教師實施素質教育,促進教師專業素質的整體提高。師德和執教能力是教師專業素質的核心內容,師德最重要的是愛心和奉獻精神,執教能力表現在課堂教學水平上。

總之,推進課程改革不僅要嚴格執行課程改革實施方案,還要抓住課改的關鍵問題,創出自身特色,只有這樣,才能走在全國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