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權制度改革會講話
時間:2022-11-03 02:39:00
導語:林權制度改革會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認真學習貫徹全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現場經驗交流會和全省林業產權制度改革工作會議精神,動員部署全市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剛才,金如同志宣讀了市委、市政府《關于進一步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意見》,**區就改革試點有關情況作了交流發言,志民同志就林改工作進行了具體安排。下面,我再講三點意見。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進一步增強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改革開放以來,全市各地為穩定、落實和完善林業產權制度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為加強林業建設、維護生態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進一步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對于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林業生產力,全面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生態大市建設,促進全市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意義極為深遠!
第一,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豐富和發展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促進生產關系、生態關系和社會關系和諧發展的一項重大任務。實行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制度,是黨在農村政策的基石。林地與耕地一樣,也是國家重要的土地資源、農民生活的重要保障。我們實施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在林地上的拓展和發展,是家庭承包責任制在林業上的豐富和完善。但從現實情況來看,林地經營制度上還明顯存在著權責不清、主體不明、利用不夠、經營粗放等問題,尤其是集體林業產權改革不徹底的問題還較為突出。可以說,林業“三定”工作,雖然讓廣大農民分到了自留山,承包了責任山,但農民仍然沒有得到真正的產權,沒有真正成為山林的主人。同時,由于產權不明晰,經營權不落實,集體山林也沒有得到有效經營管理和開發利用。為此,進一步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做到還權于民、還利于民,使林業生產關系更加適應生產力發展,不僅可以有效盤活林地資源,促進各種生產要素向林業聚集,促進生態建設和生產發展,對于進一步解決“三農”問題、構建和諧社會、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
第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破解當前林業發展難題,促進林業又好又快發展,加快林業大市向林業強市邁進的迫切需要。實現林業又好又快發展,促進**從林業大市向林業強市邁進,必須以豐富的、高質量的森林資源為基礎,緊緊抓住提高森林資源質量這個重點不放。而且,解決問題的關鍵就在于加快林業改革,通過改革來調整林業生產關系,合理配置林業生產要素,激活林業發展的內在活力。這是因為,從我市集體林業發展的現狀來看,由于產權沒有真正得到落實,集體林業用地的優勢、潛力和作用沒有得到有效發揮,普遍存在著造林難、護林難、防火難、經營管理難、科技興林難等一系列問題,全市林分每畝平均蓄積只有3.58立方米,不僅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森林資源的質量不高也十分突出。從林業發展的動力機制和模式看,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過去主要依靠國家增加投資、依靠行政手段推動的林業發展模式已經不能完全適應時代的要求,林業發展的動力機制必須由“投資推動”為主向“投資推動”與“改革拉動”并重轉變,林業發展的模式必須由“粗放經營型”向“集約經營型”轉變。對此,我們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
第三,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途徑。從福建、江西的經驗來看,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不僅能夠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的發展,改善村容村貌和村民生產生活條件;更重要的是能夠推動鄉風文明,促進民主管理,提高農村干部依法行政的水平,從而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我市80%的國土面積是山場,70%的人口在農村,林業用地是常用耕地面積的15倍。林業既是發展農村經濟的一筆寶貴資源,也是促進農民增收的一筆巨大資產。但由于存在林地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不明晰、經營主體不落實、利益分配不合理等問題,農民經營林業的積極性沒有充分調動起來,林地的巨大潛力沒有充分釋放出來,林業生產力沒有充分解放出來,林業對農民增收的貢獻水平較低,林農增收速度還趕不上田畈區和城郊農民,這與我市林業所擁有的資源、與林業所應有的產業地位很不相稱。進一步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真正做到“山有其主,主有其權,權有其責,責有其利”,必將有效地解放和發展林業生產力,調動廣大林農經營山場、發展林業的積極性,拓寬農民增收就業的渠道,走出一條符合**實際、符合林業發展規律、符合廣大農民意愿的興林富民之路。
二、明確目標,把握重點,全面貫徹落實進一步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各項政策措施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涉及面廣、政策性強、操作難度較大,關系到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和林業生態安全,各地、各部門一定要全面落實好市委、市政府《關于進一步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意見》和本次會議精神,深刻理解和把握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豐富內涵、基本要求,統籌安排,精心組織,積極穩妥地推進,努力促進全市林業又好又快發展。同時,在具體工作中,一定要重點把握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必須牢牢把握深化林權改革的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確保改革按照既定的方針扎實推進。根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用科學發展觀統領林業改革和發展全局,堅持農村土地基本經營制度,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圍繞“發展林業、振興林區、富裕林農”的目標,在確保林業“三定”等有關政策穩定的前提下,進一步明晰集體林地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放活經營權、落實處置權、確保收益權,建立和完善林業經營、林業服務、資源保護、資源流轉體系,創新林業體制機制,轉變林業增長方式,創造林業發展的良好環境,調動林農和社會各界的積極性,切實保護好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傮w目標是:在認真學習**區林改試點經驗的基礎上,用兩年的時間,基本完成全市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任務,建立“產權歸屬清晰、經營主體到位、責權劃分明確、利益保障嚴格、流轉順暢規范、監管服務有效”的現代林業產權制度和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多種經營形式并存、責權利相統一的經營管理新機制;建立適應林業產業發展需要的要素市場,形成社會化服務體系和有效的森林管護體系;建立起規范運行的林業行政管理體制,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實現森林資源增長、生態環境改善、農民收入增加、林區社會和諧的目標。
第二,必須牢牢把握深化林權改革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真正把農民得實惠、生態受保護貫穿于改革的全過程。全面實施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是中央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明確要求,是時代賦予林業發展的神圣使命。為此,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必須遵循兩個基本準則。一是確保農民得實惠,這是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林業直接關系到山區、林區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是廣大群眾維持生計的基本來源和增收致富的重要門路。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從開始的方案設計,到中間的組織實施,到事后的檢查評估,都要把農民是否得到實惠作為一條基本準則,對農民該給的利益要給足,該減的負擔要減夠,該搞好的服務要搞好,真正使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成為惠及千家萬戶的德政之舉和民心工程。二是確保生態受保護,這是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必須堅守的一條底線。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絕不能犧牲生態,更不能以破壞生態為代價。把管護森林資源與農民自身利益直接掛鉤,變少數人管理為多數人護林,從根本和長遠上看有利于生態保護和建設,有利于生態效益的發揮。但是如果考慮不周,把握不好,防范不力,也可能造成一些不利影響,這在歷史上是有過教訓的,必須引起高度重視。要妥善處理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中出現的矛盾和糾紛,堅決糾正借改革之機強行流轉山林、與民爭利的行為,嚴肅查處以發展為名破壞森林資源,甚至亂砍濫伐林木、亂占濫征林地的行為。
第三,必須牢牢把握深化林權制度改革的關鍵環節,認真做好林權界定和農民權益保障工作。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但關鍵是要把握好兩個關鍵環節。一個是林權的界定。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最重要、最核心的內容,就是要對林地和林木進行確權。對林地和林木進行確權既要考慮現實,又要考慮歷史;既要照顧國家、集體利益,又要照顧林場、林農的權益;既要注意制定好面上的基本政策規范,又要扎實做好有關技術性基礎工作。過去已經依法合理劃給農民經營的自留山和責任山,必須穩定不變,決不能推倒重來。對這部分自留山、責任山,關鍵是如何借改革東風,進一步調動管林、護林、造林、用林的積極性。再就是農民權益的保障。改革的主體是農民,必須堅持走群眾路線,把政策原原本本、不折不扣地交給群眾,保障農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和監督權,不能包辦代替。林改具體采用哪種模式,林權落實采取哪種形式,林地經營實行哪種方式,都要尊重農民的意愿,尊重農民的創造,切忌行政命令。唯有如此,才能做到改革方案、工作措施適地適林,符合民心民意。
第四,必須牢牢把握深化林權改革的協調性、綜合性和配套性特征,切實保障林權制度主體改革和配套改革落到實處。明晰產權和經營主體,是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主體內容、基礎和核心,必須集中力量抓緊抓好。同時,圍繞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因勢利導地推進各項配套改革,實現林業管理體制變革和運行機制創新,這是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改革能否取得成效的一個重要保證。為此,各地一定要圍繞主體改革,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地加大各項配套改革力度。要及時調整和完善財政稅收、金融保險、科研成果推廣等支持政策,為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和林業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充分發揮政府公共財政的導向作用,引導鼓勵多種經濟成分參與林業建設,努力形成政府引導、社會參與、業主自籌、金融支持、多元投入的林業投融資機制。進一步加強銀林合作,構建林業信貸平臺,積極探索開展以林權抵押貸款、林權抵押擔保等為主要形式的林業投融資體制改革,化解林業發展資金不足的矛盾。同時,要加快推進林業分類經營改革,改進林木采伐管理制度和辦法,強化林業綜合行政執法;加快林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培育專業合作組織和中介機構,搞好行業自律管理,有效開展市場信息、護林防火、防病治蟲、優良種苗培植等多方面的服務。林業系統自身也要按照“精簡、效能、依法”的原則,加快林業管理機構和事業單位的改革步伐,按照“依法行政、規范管理、強化服務、廉潔高效”的要求,建立以管理、執法、服務三大職能為主的新型林業管理體系。
第五,必須牢牢把握衡量林權改革成效的具體標準,確保圓滿完成既定的改革目標和任務。中央和省、市對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指導思想、改革范圍、基本原則等都作了明確規定,各地必須堅決遵照執行。在改革的方式和集體林權經營管理的具體形式上,各地可以根據當地森林資源狀況、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以及農民的要求等實際情況來決定。改革的方式方法可以多種多樣,但必須用以下六條具體標準來檢驗、判斷改革的實際成效,確保林權改革的平穩健康發展。一是激活林業機制。建立產權明晰的現代林業制度,調動林業經營主體的積極性,使林業經營者享有充分的自主權,實現“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真正把集體山林管理好、經營好、發展好。二是盤活林業資源。建立規范的林權流轉體系,使林農按照“依法、自愿、有償、規范”的原則,在森林資源流轉市場進行林木所有權和林地使用權的流轉,促進林業從資源經營向資本經營轉變,推動林業生產要素和森林資源的優化配置。三是增加林農收入。讓林農敢于投入、舍得投入,“把山當田耕,把林當糧種”,提高林業生產效益。引導村集體經濟組織通過搞好社會化服務、多渠道盤活各種林產資源,分享林業發展的收益,壯大集體經濟實力。四是推動產業發展。在確保生態安全的前提下,鼓勵發展苗木花卉、森林旅游、森林食品、生物制藥、野生動植物繁育與利用、生物能源等林業新興產業,加大林業科技投入,逐步淘汰生產工藝落后、污染環境、浪費資源的木材加工企業,促進林業規?;?、集約化經營。五是提高服務水平。建立健全林業服務體系和森林資源“三防”體系,培育新型林業合作經濟組織、社會化服務組織和農民自律組織,使林業部門和基層組織把工作職能轉到更好地為林農提供法律、政策、科技服務上來,轉到指導和引導林業生態建設上來,轉到扶持林業產業發展和營造良好市場環境上來。六是促進和諧社會建設。探索建立農民決策為主的農村集體森林資源管理體系,采取政府積極引導、農民民主參與的方式,讓農民參與林業管理和建設的各個環節,杜絕“暗箱操作”亂賣山、亂花錢的現象,改善干群關系。同時,有條件的地方還可通過改革后的收益二次分配,探索建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促進農村社會的和諧發展。
三、加強領導,精心組織,確保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的順利推進
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切實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周密部署,穩妥推進。
一要加強領導,落實好工作責任。市委、市政府對林改工作高度重視,已經成立了林改工作領導組。各級黨委、政府一定要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把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提上議事日程,實行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要建立起“區縣直接領導、鄉鎮組織落實、村組具體操作、部門搞好服務”的工作機制,層層落實領導責任,確保改革取得成功。各地的林業產權制度改革領導小組要切實做好組織協調工作,認真制定指導改革的意見和方案,加強對改革的督查指導,處理和解決改革中出現的重大問題。具體辦事機構一定要抽調業務熟、能力強、素質高的人員組成,擔負好政策指導、技術培訓等方面的任務。
二要齊抓共管,形成改革合力。各級林業部門要切實負起責任,積極當好黨委、政府的參謀,牽頭抓好改革工作的落實。財稅部門要負責改革中各項稅費政策的落實、監督和檢查,同時積極籌措改革資金。紀檢監察部門要加強對改革中違規違紀案件的查處,嚴肅改革紀律。信訪部門要認真處理好事關林權改革的信訪問題,切實維護好廣大群眾的利益。各級農業、國土以及政法等部門要加強對有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和改革政策的規范和引導,及時發現和處置改革中出現的矛盾和糾紛,尤其要防止亂砍濫伐、糾紛械斗,切實維護森林資源管理秩序。其他部門也要按照職責分工,各司其職,通力合作,確保改革順利推進。
三要加大宣傳,營造濃厚氛圍。能否把農民群眾廣泛發動起來并引導他們踴躍參與,能否使社會各界充分認識并積極支持,是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能否順利進行并取得成功的關鍵。各地各有關部門一定要按照市委、市政府《關于進一步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意見》的要求,組織區縣、鄉鎮、村組各級干部和林改工作人員加強學習,吃透政策精神,領會改革原則,熟悉有關規定,掌握方法步驟,扎扎實實把林業產權改革工作引向深入。同時,要制定宣傳方案,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站等媒體,采取進村入戶講解和設立宣傳欄、印發宣傳冊等形式,大力宣傳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目的、意義、做法以及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使林改的各項政策家喻戶曉、深入人心,消除群眾疑慮,增強改革信心,讓全社會都來關心改革、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和參與改革。
四要強化督查,確保取得實效。深化林業產權制度改革,關鍵是要確保政策落實到位。市和區縣、鄉鎮都要注意加強工作指導,及時解答有關政策,檢查工作質量,督促工作進度,發現和處理改革中遇到的情況和問題。同時,要維護政策的統一性和整體性。對群眾提出的和改革實踐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一時無法解答和處理的,要及時向上級部門報告,各有關部門要及時研究答復。改革工作結束后,要組織檢查驗收,對工作走過場、群眾有意見的地方,要重點督促,抓好整改,確保改革取信于民、造福于民。
同志們,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今后兩年我市林業改革中的一件大事,也是農村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各級黨委、政府一定要發揚“落實、聚焦、突破”的精神,統一思想,深化認識,明確目標,狠抓落實,努力完成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各項任務,全面促進我市林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地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 上一篇:刑事自訴案件審理思考
- 下一篇:林權制度改革會講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