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環境影響調研報告
時間:2022-11-19 02:43:00
導語:水環境影響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發展靠經濟,經濟靠工業,工業靠項目,項目靠招商,招商靠環境,環境靠作風”,這是市委審時度勢,根據**的發展基礎、發展方向和發展任務,提出的“六靠”工作思路。環境是“六靠”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環境的好壞決定著招商的成敗,招商成效決定著項目的引進,沒有項目,就談不上工業發展,也就沒有了經濟的增長,**的發展就會阻滯。萬物水為先,水環境是大環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和合理利用水資源,構建和諧的水環境,是**建設桂東南區域性中心城市、具有南國特色園林城市的基礎,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一、**城市水環境問題
水環境一般是指河流、湖泊、沼澤、水庫、地下水、海洋等地表貯水體中的水及水中懸浮物、溶解物質等。造成水環境問題的自然因素主要有洪、澇、旱災,土地鹽堿化、泥石流和沙漠化等。人為因素主要有水污染公害、湖泊富營養化、水土流失、河湖萎縮、功能衰退,水荒、地下水枯竭、水質惡化等。**城市水環境問題很突出,主要集中表現為水多、水少、水污染、水土流失四個方面:
(一)水多,就是洪澇災害頻發。**中心城區高程一般在44~48米之間(黃海高程),地貌開闊平坦,郁江穿越城區河段長17.6公里。解放后**水文站實測洪水位超過44.16米的就有11次,也就是說有11年洪水進入了城區。目前,**城區可以說是一座不完全設防的城市。首先是,堤防不完善,城南防洪區的江南大堤和城北防洪區的郁江北堤大部分堤段以及城東段還未興建,保護大型企業貴糖集團的鯉魚江右堤未全部完成。其次,現有堤防標準低,雖然近年來建設有少部分50年一遇標準的堤防,但未完全發揮應有的防洪效益。再次,城區排澇能力不足。每年汛期,郁江水漲,小河溝、排污口水位受郁江洪水頂托,排澇不暢,致使居發點、工礦企業受淹,特別是遭遇城區又降大雨,內澇更加嚴重,而現有的排澇設施還不完善,設備老化,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洪澇、災害造成損失十分嚴重。如1994年7月22日,郁江發生大洪水,**城區洪水位達46.78米,超警戒水位5米多,由于防洪堤決堤,加上洪水從排污口、小河溝倒灌入城,造成城區街道茫茫一片黃水,受災人口5萬多人,倒塌房屋1.2萬平方米,造成危房3.5萬平方米,**鋼鐵廠,西江化肥廠等一大批企業受災停產,商業網點大部分停業,南寧至梧州、南寧至玉林交通中斷。經估算,因災直接經濟損失近20億元。又如20**年7月10日,**城區又發生大洪水,水位高達46.93米。由于鯉魚江左堤西環路至三江口堤段防洪標準偏低,受郁江水頂托,部分堤段洪水漫頂,雖經萬余名軍民晝夜奮戰抗洪搶險,但因內澇抽排能力低,致使部分城區受淹,受淹房屋1800多間,受淹人口約8萬人,洪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5億多元。洪澇災害是目前制約**發展的一個很大的隱患。
(二)水少,就是旱情不斷。**屬于桂中旱片。一是水資源總量不足。**多年平均降雨量約1500毫米,全市多年平均水資源約為98億立方米,但由于人口眾多,人均占有量僅為2400立方米,占全區人均水平的50.7%,與全國平均水平基本持平,約為世界人均水資源的四分之一。二是年降雨時空分布不均衡。在時間上,約70%~80%的降雨量集中在每年的5~9月,極易導致洪澇災害。而10月至次年4月,雨量偏少。在空間上,郁江以北比郁江以南雨偏少。這種降雨時空不均衡的特點,導致了秋旱、春旱時有發生,解決以來,較大的旱災平均不到兩年就有一次,其中大旱災11次。**全境有5大旱區,其中西面為石卡、大嶺旱區,南面為新塘、八塘旱區、**城區位于這兩大旱區之間,旱情也是相當嚴重的。最旱的時候,郁江及城區內湖的水位下降,郁江幾條支流成為涓涓細流,有的甚至斷流。因旱情嚴重,給工農業生產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三是過境水量較充足。郁江多年平均徑流量為450多億立方米,可補充城市生產生活用水的不足。但大量利用過境水來補充,工農業生產成本過高,也是不利經濟發展的。所以,水少,旱災是制約**發展的嚴峻問題。
(三)水污染嚴重。據水資源管理部門采用《地面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88)進行監測,郁江**航運樞紐上游100米監測點,常年水質基本保持為Ⅲ類。郁江**城區下游**水文站監測點,水質為Ⅵ—Ⅴ類??梢姡菂^水污染是十分嚴重的。水污染主要是高錳酸鹽指數、氨氮、亞硝酸鹽氮等污染物嚴重超標。水污染的特點:
一是工業廢水、生活污水無序排放。目前,**城區絕大部分的工業廢水、生活污水都是不經處理或處理不達標而排放入江的。水資源管理部門利用GPS對全市主要河流入河排污口進行了定位、拍攝,經統計郁江干流入河排污口有67個,其中**城區范圍內有48個;按排污類別劃分,企業排污口有50個,城市居民生活廢水排污口16個,其它1個。郁江干流入河廢污水排放量為10498萬噸/年,占全市入河廢污水排放量12636萬噸的84.2%,其中工業廢污水排放量為9867萬噸/年,占全市廢污水排放量的78.1%。如分布在鯉魚江中、下游兩岸的貴糖集團糖廠、紙廠,廣西農墾集團糖廠、紙廠,甘化集團糖廠、紙廠等企業,有些工業廢污水處理未達標就排入江中,致使鯉魚江水體變為黑褐色,流入郁江后,就像一條黑龍游蕩于郁江北岸邊,導致了**水廠紫泉取水口遭受嚴重污染而被迫關閉。
二是城區湖塘水庫水體富營養化問題日趨嚴重。城區內水域面積除了江、河之外,還有眾多的湖、塘,比較大的有東湖、南湖、圣湖、汕塘、石牛水庫等。這些水域就像是城市的“肺”,在調蓄洪水、調節氣候等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來,這些湖塘已成城區生活污水的匯集點,有的還是魚類養殖基地,是藏污納垢、水生動植物孳生和繁殖的地方。水質惡臭難聞。
三是江河湖岸邊成為垃圾堆積場。江河湖岸邊是城區居民密集聚居地,多年來,由于市政基礎設施建設跟不上城市發展的要求,加上居民生活習慣使然,往江河湖邊倒垃圾的現象屢禁不止。江河沿岸就成了垃圾場。垃圾問題成為水污染的又一大源點。在實施城鄉清潔工程中,有關部門對城區范圍內的郁江、鯉魚江、馬草江、沙江等江河兩岸和水域中的垃圾進行了清理,僅郁江兩岸就清理垃圾堆100多堆,清理垃圾390多車270多噸。垃圾污染水源的問題仍然沒得到徹底的解決。水污染嚴重,已成為制約**發展的一個突出問題。
(四)水土流失問題不容忽視。目前,我市水土流失面積為8.79萬公頃,占全市總面積的8.3%。郁江多年平均輸沙量達904萬噸,水土流失呈上升趨勢。水土流失不僅造成土壤中養分流失,化肥、農藥等污染物對水質的污染,導致水體富營養化,而且大量的侵蝕泥沙淤積湖泊,抬高河床,降低了調泄洪水的能力,洪澇災害頻繁發生。此外,表土大量流失,土層變薄,土壤性狀惡化,導致土壤生態系統的抗災功能減低。**市水土流失問題主要有:
(1)礦山開采造成水土流失。**城區北面、西北面,除龍頭山金礦外,還有多家鉛鋅礦、礦泉水廠等小型礦山正在開采,這些小型礦山大都沒有水土保持措施。龍頭山金礦由于過去群眾亂采濫挖造成十分嚴重的水土流失還沒有得到有效治理,新的流失仍在繼續。大量的廢渣排入旱河,使旱河一些河段已成為地上河,其中南梧二級公路旱河橋以下200米處,平龍水庫輸水干渠已從旱河河床底下通過。在根竹民權河黎湛鐵路橋涵處,過去正常水位水面與鐵路之間高差大約有3米,現在距離不到1米。一旦發生山洪暴發,必將危及交通大動脈的安全。
(2)毀林開墾,造成生態失衡,水土流失嚴重。城市周邊大量開墾種植速豐桉,特別是城市北面高山陡坡地林種改造,發展速豐桉,由于保護措施不到位,受暴雨沖刷,水土流失嚴重。林業生態失衡,正不斷地造成水生態環境惡化。
(3)城市發展和工程建設,地表擾動,植被破壞,產生了新的水土流失源。近年來,我市每年都有大量的建設工程,如西環路、南環路、北環路建設,鯉魚江、郁江堤建設以及大規模的民用建筑施工等,一些工程缺乏水土保持措施,原有少量植被又遭破壞,棄土、棄碴隨處可見,加重了水土流失。
(4)填河、圍湖開發,加劇了水土流失進程。近年來,隨著城市的發展,圍堰填湖、填塘開發房產,種植作物的問題越來越嚴重,東湖水域面積正在逐年縮減。馬草江市財政局以上河段已不見江,成為了一個生活小區的下水道。填河、圍湖開發加劇了,河道湖塘泥少淤積。
此外,無序開采地下水,造成地面塌陷現象時有發生。據水政水資源管理部門初步調查,**城區范圍內,開采使用地下水每年達335萬噸,年開采量在10噸以上的有10多家,過量抽取地下水,破壞地下水的平衡支撐力,造成了局部地區地陷現象發生,這是水土流失問題的一個新動向。水土流失問題已成為影響**發展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二、構建**城市和諧水環境的思考
構建和諧的城市水環境,是確保城市社會經濟發展與人居環境安全,水環境質量的明顯改善和水資源持續利用,水體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協調和美觀,歷史文化的展現和城市品位的提升,并最終實現環境優美、舒適宜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水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的城市水圈。**城市水環境建設,必須要遵循這一原則,從大處著想,從具體事項上抓落實。
(一)構建堅固的洪澇防御體系
根據**市城區防洪工程建設總體規劃,城區防洪排澇分為城北、城南兩個獨立的防洪區域。按50年一遇洪水標準規劃建設防洪堤7條共68.59公里,泵站9座共裝機12785千瓦,防洪閘門16座,交通閘門5座,規劃總投資5.81億元(98年物價指數)。**市已被列為廣西五座重點防洪城市之一。目前,城北、城南防洪區都未有完整的堤防封閉圈。50年一遇標準的防洪堤僅有郁江北堤城區(0+000~0+620)段、鯉魚江左堤和沙江堤共6.9公里;達到20年一遇防洪標準的防洪堤有13.94公里。排澇泵站已建了3座,在建2座,城區仍處于半設防狀態,防洪工程建設任重而道遠。
一是要加大工程建設資金的籌措。實施城區防洪工程建設,需投入資金5.8億多元。目前已建成或正在建設的工程已投入和到位資金2.08億元(其中中央國債資金12610萬元,自治區配套資金7200萬元,本市配套資金1109萬元,以地抵資931萬元)。隨著物價的上漲,要完成整個工程,資金缺口還相當大。資金的籌措,必須采取爭取中央專項資金,自治區配套資金和地方籌集三管齊下的辦法,尤其是地方配套資金,要確保按時足額到位,這樣才能使工程按時啟動、順利實施。
二是加快工程建設進度。工程建設中最難的是征地拆遷問題,而征地拆遷又受資金不能及時到位的制約,影響了正在建設的郁江北堤大東碼頭至鐵塔段以及東湖泵站和沙江泵站的建設進展。因此,全市上下必須統一思想,集中民智、民力,部門緊密配合,形成合力,攻克難關,努力推進已開工項目的工程按期完成,并迅速啟動未開工堤段的建設。要抓緊項目前期工作,加快完成郁江南堤、郁江北堤鐵路橋至貓兒山港段的規劃設計工作,爭取盡快列入國家投資計劃。
(二)實施節能減排工程,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
一是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公民對水資源保護的意識。廣泛宣傳《水法》、《水污染防治法》,讓廣大市民認識水污染造成的危害,了解水資源保護對工業、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意義,積極關心和支持水資源管理工作,形成人人愛惜水、節約水、保護水資源的良好風氣。因此,各級政府應加大投入,通過各種宣傳媒體,搞好每年的“3•22~3•28”世界水周和中國水日、“6•5”世界環境日的宣傳,鼓勵市民積極參與水資源保護事業。
二是加強對廢污水處理的監控。要加快城西污水處理廠建設,以解決城北目前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直排的問題。做好城東、城南污水處理廠建設的規劃工作,力爭3—5年內絕大部分的城區廢污水經處理達標后排放江河。工業企業是用水大戶,也是排污大戶。按照國家節能減排的要求,各級政府和職能部門要督促企業落實環保措施,加大治污的投入,建設廢污水處理設施并投入使用,努力實現水循環利用和廢污水“0”排放目標。決不允許繼續直接往江河排放廢水的現象發生。各級政府和有關職能部門要制定水資源使用定額,并列入企業考核指標,通過對企業進行水平衡測試,對超計劃用水實行累進收費,以減少水資源消耗和廢污水的排放。環保部門應做到依法、全面、足額征收排污費,進一步完善排污費的收管用辦法,建立污染治理專項資金有償使用制度,確保返還企業的環保補助資金集中使用,保證排污收費大部分用于重點污染源的治理。
三是建設生態農業,減少農藥化肥對水資源的污染。目前城區范圍內仍有不少耕作地,城區周邊均是農田、甘蔗地。要使城區減少水污染源,病蟲害防治要從以藥物防治為主轉變為以生物防治技術為主,并在市郊、南梧公路和324國道沿線大力發展無公害糧食、蔬菜,重點在覃塘、根竹、大圩等鄉鎮建設無公害糧食、蔬菜生產基地,配合現代農業示范園建設,逐步推廣、擴大我市生態農業園區。
四是加強對城市飲用水源地的建設和保護。目前**城區主要飲用水源地取水點是仙衣灘樞紐上游約100米,經多年監控測試,水質基本穩定在Ⅲ類,仍屬安全飲用水源。但是隨著石卡工業園區的建設,大量的工業企業進駐,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必然增多,長此以往,難保這一取水點不受污染。因此,必須加快**城區備用水源建設。今后要把達開水庫作為城區市民飲用水的主要供給地。并逐步取代郁江水作為城區生活用水。達開水庫水質良好,常年水質達到《地面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88)Ⅱ類水標準以上,水量充足,水質穩定。建設達開水庫供水工程是形勢所迫,市民所盼,必須盡快啟動這一民心工程。
五是要加強對城區河、湖水域面積的保護。將郁江和鯉魚江、馬草江、沙江、渡沖河等郁江支流,東湖、南湖、圣湖等湖泊的治理列入城市發展規劃,加快實施,加強管理。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制止侵占河湖,圍堰開發、種植作物和堆積垃圾行為。開展湖泊清淤、河道疏浚行動,還原水生態環境,恢復湖塘調節氣候、凈化環境的功能。
(三)合理配置和利用水資源
合理配置和利用水資源是解決城市水資源不足,確保工農業生產和居民生活用水正常的有效途徑,也是水資源永續利用的保障措施,要常抓不懈。
1、適度調水。調水就是從水資源相對豐富的地區調水,補充城區水資源的不足,以緩解春秋冬旱季節,工業農業生產和居民生活用水緊張的問題。**城區東有達開水庫,庫容3.98億立方米,有效庫容1.98億立方米;西北面有平龍水庫,庫容1.23億立方米,有效庫容7242立方米。這兩座大型水庫距離城區都是30多公里。平龍水庫已有輸水干渠直通城區,達開水庫也可結合城市水源建設,適度向城區補充水源。要盡快實施大型灌區節水改造工程,硬化渠道建設高速水道、水網,使兩大水庫純凈水迅速通達城區,每年可向城區調水近5000萬立方米。此外,郁江上游西津水庫之水補充**城區用水之不是。
2、節約用水。節約用水是不斷促進水資源的合理分配的優先對策和必要條件,是保證和推動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城市要發展,節水勢在必行。一是要節約生活用水。首先,運用經濟杠桿節約用水。利用水價對用水需求的彈性影響,合理調整水價,有效控制以至減少生活需水量的無謂增長。其次,通過宣傳教育強化節水觀念,以此提高全社會節水意識。再次,推廣應用節水器具,減少水的浪費。第四,處理污水和中水回用,提高水的利用率。二是節約工業用水。一要提高工業用水效率,改直流用水為循環用水,提高水的復用率。二要推行清潔生產,改變工藝節水或不用水。三要加強節水用水管理,以杜絕水的浪費。
3、提高蓄水能力。一是提高水庫的貯水能力。通過水庫除險加固等工程措施使城市周邊的達開水庫、平龍水庫。九凌水庫、嶺蒙水庫和石牛水庫等大中小型水庫達到有效庫容蓄水,增加貯水量。二是建設“森林水庫”。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在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維護陸地生態平衡、促進生態良性循環中起著主導作用。森林生態系統在防洪抗旱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其主要是通過其蓄水保水的功能來實現的,因此,城市周邊山地要保護天然林、成熟林,發展水涵林,提高森林源養水源的功能使森林水庫常年貯水源源不斷地向城區輸水。此外,城中綠化也要喬、灌木、草相結合,提高綠化率使之充分發揮生態貯水、保水效益。
(四)加強水土保持工作力度,修復水生態環境
一是開展小流域治理,認真治理龍頭山金礦等礦區水土流失問題。龍頭山礦區水土流失問題已成歷史遺留問題。要修復水生態環境,必須采取綜合治理的措施,企業要與政府密切配合,統一思想,齊抓共管,制訂切實可行的辦法,生物措施、技術措施和工程措施并重,封山育林、造林、退耕還林、蓄壩攔沙并舉,分段清理,清除舊堆積,減少新流失,逐步修復河道功能。
二是加強對河道采砂管理力度,防治亂采濫挖,毀壞河岸的違法行為。
三是加強對自抽地下水的管理和監督。目前**城區自抽地下水的問題比較突出,管理也跟不上,要制訂地下水資源管理規定,控制對地下水源的開發,以保護地下水位的平衡穩定。
四是要加強封山育林,以涵養水源,減少水土流失。**城區北面為蓮花山脈,是城區的屏障,也是**城區的“風景山”。蓮花山東起大圩西至覃塘段面向城區的坡面,應實施嚴厲的封育措施,對需改造的,應以發展水源林、風景林為主,盡可能減少速豐桉種植。力爭用5—10年時間,將這一林區建設成為山青水秀、風景優雅的生態旅游區、市民休閑觀光區。
五是要把達開水庫周邊環境列入保護范圍。達開水庫水面面積28平方公里,周邊主要是林區,是今后城區供水水源地,為了保護水資源和水質,必須對水環境加以保護。近年來,由于林種樹種結構調整,水庫周邊發展速豐桉已成為一種趨勢。速豐桉是一種吸水性強、涵養水源和水土保持較差的樹種,對水庫的貯水、保水、水質都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從長遠發展的戰略著想,水庫周邊2000米以內應劃分保護區,發展水源林,以涵養水源,強化封山育林措施減少開發利用,確保城區市民用上安全干凈的飲用水。
構建**和諧水環境,必須以法制為保障,要加大執法力度,堅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水污染防治法》、《取水制度實施辦法》、《河道管理條例》、《廣西實施<水法>辦法》、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加強環境保護工作的決定》等法律法規及規章,重點抓好水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以及**城區各河流內主要污染源的水污染防治監督管理工作,加強監測與檢查,掌握污染動態,水利部門和環保部門要密切配合,依法管理好入河排污口。盡快制訂《**市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辦法》和《**市水功能區管理辦法》,對水源保護區的環境質量、污染防治、環境法規執行情況進行全面監督。努力推進生態水利建設。
- 上一篇:基礎教育調研報告
- 下一篇:農機應用發展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