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指導——調研報告

時間:2022-02-24 06:12:00

導語:創業指導——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創業指導——調研報告

寒假調研,算上今次,也已開展三年了,我的經驗雖不豐富,但也并非全無,所以比起第一次做調研報告,這次心里已經有數多了。這次的調研主題是大學生就業或創業,對于一名大三學子,對于馬上就要步入大四,步入社會的我們,這個主題的研究正是時候。

我相信很多人都曾經考慮過創業的事情,或許有些人畢業后真的會去創業,不過多數人還是最終會選擇就業。對于一個人來說,事業與財富是衡量其成功的標準之一,甚至說是重要標準,而創業無疑是取得事業成功,獲得財富的最便捷的手段,那么為什么還是有那么多的人不愿去創業,或者有心而無行動,而是去選擇一份工作踏踏實實地干下去呢?問題就出現在“踏踏實實”這四個字上,就業很踏實,說俗點,就是雖然掙得永遠也比不上一個公司的老板,但是風險很小,一個人即使失業也不會導致他破產吧。相對的,創業就“不踏實”,自己經營的事業,一旦出了差錯,不光失業,還會失財,因為創業是自己當老板,你的事業與資產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這才是很多人不愿創業的原因。

讀到這里,可能很多人認為我要寫的是關于如何回避風險的創業調查研究,恰恰相反,正因為是調查研究,才應該按事實說話,我這次調研報告的觀點是大學生創業,乃至創業,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而且很難成功。

實不相瞞,我在高中的時候曾經想過創業問題,回想稍微年輕一點的自己時,我就會覺得那時的自己看待事物很理想化。我當初的想法是未來學業結束后,找一份相關工作,然后再自己開一個加盟店,這樣就可以有雙重收入了。廣義上說,我打算開的這個加盟店也算是創業,以我自己這個例子作為一個切入點,我來闡述創業的困難性:

創業首先必須具備一定的資源,這里說的是廣義的資源,比如資本、經驗(行業相關)、客戶、技術、運作能力、優勢(與對手相比)等等,很明顯我當初的想法很不靠譜,別說經驗和運作能力這一類的二級資源,就連最基本的資金我也沒考慮過,我是要多少年工作來積累資金呢,這我完全沒考慮過。

其次,創業需要認真思考,反復評估,考慮成熟才能開始。創業需要決心以及風險的承擔;一個人創業需要全面的素質,尤其是對于非自己專長的創業;有沒有考慮過自己的核心資源優勢,能否面對對手時隨機應變;創業還需要足夠的耐心,創業期和瓶頸期的消耗也是很大的問題。這些創業前很顯然要問自己的問題我也沒有考慮過,如果我就這樣創業很可能無法面對各種問題及壓力。

再次,業務要先于創業,不了解一個行業,不了解其盈利模式是無法創業的。很多創業的人是先注冊公司,再考慮業務范疇,這明顯是要失敗的。創業前一定要明確方向,行業經驗,相關資訊,這些都是重要前提,甚至說,為了積累經驗與資源,進入行業內為別人打工,這都是需要的。接著分析我,很明顯,我想要創業的愿望完全來自于一些加盟店的廣告,僅憑廣告完全不能稱得上是對其行業的了解,頭腦一熱,放手一搏,結果必定悲劇。

最后,創業的經營能力最重要,無論創業進行的多么順暢,一分錢也沒賺到也沒有意義,舉例說,假使一個人愿意投一筆錢給你幫助你創業,你能保證能把錢賺回來么,這很重要。有能力自然不缺投資與訂單了,如何磨練自己的經營能力關系到創業發展的成功。這我就不過多分析了,一樣的,這一點我也不具備。

當然這只是基于高中的我的一個分析,作為一個大學生創業自然考慮的比高中生要多,下面對創業失敗案例的調查研究:

成都“第一研究生面館”創業失敗事件,別看是研究生創業,我覺得其與我的例子也有不少相同之處。在成都一所高校食品科學系六名研究生自籌資金二十萬元,在成都著名景觀琴臺故徑邊上開起了“六味面館”,第一家店還未開穩,創業者已將目光鎖定在五年之后,他們打算在五年內在成都開二十家連鎖店。結果是由于面館長時間處于無人管理和經營欠佳的狀況,剛開四個月的面館不得不草草收場。簡單分析一下原因,就其自己分析的原因是如下幾點:生意不紅火,管理上也出現混亂;六位研討生稱功課忙碌,店堂內經常無人管理;“味道不好,分量不足,吃不飽”,面館所在街道非繁華商業市區;每月支出龐大,入不敷出。我用前邊提出的幾點來分析一下,首先創業人沒有舍棄既得利益,一邊上學一邊創業顯然不能把重心完全放在事業上,正所謂:魚和熊掌,不可得兼;創業者創業前肯定沒有認真考慮、反復評估、考慮成熟,決心可能是有,但風險肯定沒有考慮清楚;對這個行業不了解是一大弊病,沒有經驗就一股腦地投入進去怎么可以呢,連選地都沒有考慮清楚可見一斑,不過多分析了。

再舉一個更有說服性的例子。。。(本段涉及點兒隱私,略去了)

上述都是創業人的問題,自身的不足導致的創業困難,我下面就闡述環境的原因導致的創業困難。

眾所周知,大學生創業政府是有幫助的,但是對于環境的險惡,這點幫助是否能抵消呢,依我看,不能。還是先舉個例子,我父親同事以前準備開一家棋牌室,但是各種執照的辦理真是困難重重,“有關部門”的做法確實很過分,各式各樣的潛規則搞得人身心俱疲,最終結果我不得而知,不過就過程來看這也是創業的阻礙之一。當然這很可能只是個別現象,我們當然也可以訴諸于法律的武器,至于能不能解決就是另一回事了。

再談談大的方面,比如政府,比如國家,課上都講在整個經濟運作過程中,一直有兩只手在控制,一只有形的手,我們稱之為宏觀調控,一只無形的手,我們稱之為市場的經濟規律,書本上講宏觀調控只是輔助,但是事實情況真的是這樣么。作為我國這樣一個特殊的經濟體制,宏觀調控起著重大且有力的作用,首先是我們顯而易見的央行調息與稅收,這兩個的力量自然不用我多說,我主要想談談這宏觀調控具體的能力。

宏觀調控,如果說白一點,可以稱之為行政干預吧,這個力量有多強我不知道能不能說清楚,舉個例子,一個比賽,有自己的規矩,選手甲和乙在規矩內進行角逐,孰贏孰輸都是在與選手自身,但是裁判有著無上的權力(前提是無人能管裁判),裁判的權力凌駕于規矩至上,那么裁判如果突然說,我不按規矩來了,我讓甲贏,那么別人有什么辦法?同理,這規矩就是經濟規律,這裁判就是行政干預,若行政干預過分了它的力量想必是可以想象的吧。我們談談國有企業,其統治地位無可撼動,國企即使再怎么虧本也不會破產,比如中石油,是吧,任國際油價是漲是跌,我國只要漲上去就不會下來了,就像樓價一樣,因為中石油一直在喊“虧”,所以不漲不行啊是吧。誰讓有的選手是裁判兒子呢。

私營企業在有些情況下確實無能為力,這并不是我上述說的那些創業人主觀的問題,而是環境的問題。比如像谷歌、雅虎這樣的外企,根本無法與行政對抗,行政要扶持百度,那你別人說破大天去也沒用,你解釋再多道理,人家心中早有打算,裁判就是想讓甲贏,乙在那里跟裁判講規矩如何如何豈不可笑?當然這里涉及的政治問題與文章無關(保護本土企業什么的不想多說),就不多談了。很多貌似是很成功的私營企業也是和行政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比如聯想,聯想雖然不能說是狹義的私企,但它起碼不是國企,聯想是中科院投資的,自然也和政府的扶植有著很多的聯系,聯想做到如今的這種程度不能說與政府毫無關系吧。其他的小企業就不多說了。我個人認為,開個幾家店并不是什么創業的成功,真正的創業成功是能創造一個引領行業的公司,但是在環境下,能做到這一點很困難,而且關鍵是可能你自己毫無過錯也無法獲得這樣的成功。

綜上所述,小型的創業對于一個人來說,個人的很多因素阻礙了他;大型的創業對于一個人來說,環境的很多因素阻礙了他。所以本次調研報告的結論就是:創業道路上困難重重,是否創業定要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