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范文
時間:2023-04-07 10:25:5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知識教學:了解課文中以小見大,以實寓虛的記敘方法。掌握灌、峭、嘲、納、翼、遙、攀等7個字。
(2)能力訓練:初步學會分析記敘文章中的情事論理及其評略安排,注意學習和運用描寫心理活動的詞語。
(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我”終于正確對待困難,在困難面前不餒不躁,一步一腳印來沉著應付的心理。
2、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學會分析論理及其詳略安排。
(2)教學難點:記敘文中如何以實寓虛,即文章如何借事論理,使學生感受到“我”正確對待困難,在困難面前不餒不躁,沉著應付的堅毅精神。
篇2
【關鍵詞】教學模式 學案設計 自主學習
導學案設計是在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之下的系統設計,與教學設計雖然在結構上有相同之處,但仍有著本質的不同。教學設計雖然也有以“學”為中心的設計形式,但它的使用對象都是教師,所設計的文本并不注重為學生所用。導學案則不同,它是為了更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所做的設計,集教師“導案”,學生“學案”、“練案”于一體的“教學合一”的文本。
如何“教”的教案要變成如何“學”的導學案,在這方面目前還沒有行業公認或權威出版的標準學案。現在很多教師的導學案設計都是根據以前的標準教案再改頭換面一下,或干脆把導學案理解成為出一些填空題和一些問答題。試問在這樣的學案指導下,我們的教學是不是就像是在打一場無“備”之戰?下面,我來談談一下我在教學中是如何進行導學案的設計的。
1.以學生為中心
以前的教案其著眼點在于教師講什么和如何講。而導學案的著眼點則在于學生學什么和如何學,體現“以學生為中心”。導學案既反映學習結果,又體現學習過程。說得通俗一點,導學案就是專門給學生用的教案。特別強調的是“學”。教師在認真閱讀教學大綱和教材后,再根據自己學生的基礎和特點,經過分析、加工、整理而寫出的有關學生學習的目標和內容、所需的學習方法、課堂教學中隨時出現問題的應對以及教學效果檢驗與追蹤等的方案。導學案就是把教學的重心從研究教師的教法上轉變到研究學生的學法上,促使教師進行角色轉換,這是導學案的精髓,也是課改的要求。
2.導學案設計的編寫原則
由教案到導學案是主體地位由教師向學生轉變的重要表征。語文導學案的設計,要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指導學法,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習慣,促使教師由施教者變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和促進者。
2.1 時間性
教師的講應盡量少而精,盡可能騰出時間讓學生按導學案規定的程序進行學習,以利于每個學生在同一時間內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動作用,達到全體提高的教學目的。
2.2 問題原則
將知識點轉變為探索性的問題點,通過對知識點的設疑、質疑、釋疑、激思,培養學生的能力品質和創新素質。
2.3 方法性
在引導學生形成基礎性學習方法的同時,重視學生的發展性學習,讓學生能夠用已學方法,去解決新問題。
2.4 梯度性
問題的設置盡可能考慮到學生的認識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淺入深,小臺階、低梯度,讓大多數學生“跳一跳”能夠摘到“桃子”,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2.5 參與性
在導學案設計中應考慮讓學生進行參與性學習。通過導學案創造人人參與的機會,激勵人人參與的熱情,提高人人參與的能力,激勵人人參與的意識,讓學生在參與中學習。
3.導學案設計
導學案,就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設計。我們在編制導學案時要力求做到適合我們的學生實際,導學案發到學生手中,大部分學生要很快就能明白這一課他要了解哪些內容,記住那些字詞,精讀哪些重點語段,學習什么寫作方法等等,對所學內容如何去思考,考慮知識點的思路是什么,都要給學生明確的指導。所以,導學案既不僅僅是知識點的羅列,也不是簡單的把教案上的問題羅列出來,更不是純粹的練習題。導學案應當實現"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我在設計導學案時主要從以下三方面進行研究實施。
3.1 導學案制定的學習目標要求做到明確具體
一是要用意義確定、易于觀察的行為動詞,比如用“了解……、記住……、理解……、掌握……、會運用××解決××問題”等語言給出學習目標。拋棄原來教案編寫時使用的:“培養……”的語言。二是具備明確的重點、難點,讓學生一目了然。我在設計導學案時常將目標分解到導學案的各個部分。例如我在設計七年級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導學案時,結合資料提示即可確定了兩個教學目標:A、提高朗讀能力,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能初步讀出語氣。B、理解作者從“脫險”經歷中感悟到的生活哲理。激勵戰勝艱難險阻的勇敢精神。而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蘊含的生活哲理。我就把這個教學重點變成:你在生活中曾經遇到過什么困難?當時你是怎么對待的?結果如何?如果現在碰到這種情況,你會怎么辦?
3.2 導學案的設計要根據學案特點,結合學情合理運用
問題設計有層次性、梯度性,應根據學生對問題的認識逐漸加深。做到循序漸進,使學生意識到,要解決教師設計的問題不看書不行,看書不看詳細也不行,光看書不思考不行,這樣學生就能真正從教師的設計的問題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看書,學會自學。還要有啟發性,對教材中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有的應作適當的提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一個個問題的解決中培養學生的能力。例如我在八年級的《馬說》介紹了背景:韓愈25歲中進士后,長期得不到任用,他曾三次上書宰相,都沒有得到賞識,加上當時政治黑暗,有才之士不受重用,這些都讓他感到明主難遇,在這種悲憤心情下,寫下了《馬說》。然后讓學生朗讀并理解三句話①故雖有名馬,衹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②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③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這樣一來,學生不但能理解這三句話的意思了,還明白了作者寫本文時的心情。
3.3 導學案的設計過程要注重加強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指導
“樂學教育”的核心是促進學生“學”,教會學生“學”,因而要把教學重心從“教”轉到“學”上來。加強學法指導,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通過最優途徑,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并能選擇和運用恰當的方法進行有效的學習。學生是否具有這種能力,是衡量他們主體地位是否凸顯的一個重要體現。使用“導學案”進行語文教學活動時還要重視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識。要改變過去教師唱主角、學生當配角的局面,要讓學生唱主角,變講堂為學堂,把讀書思考的時間還給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應把自己的理解強加給學生,也就是說不能簡單地上成核對問題答案的課。對于“導學案”上設計的問題,教師放手讓學生去獨立思考,獨立自學,教師及時巡視了解其思維發展方向,及時回收學生思維反饋信息,以便有針對性的指導,并以參與者的身份和學生進行討論和探究。引導學生互相解答,有些問題學生解答不了,教師再適當點拔,引導學生進一步研討。學生的主動性和探索性一旦被激活,創新的火花被點燃,這樣的課堂教學何嘗不會成為有效教學呢?
4.導學案的課后反思
如果說課前備課是課堂的前奏,那么課后的批判性反思則可視為課堂的延續和沉淀,是課后備課,是教師課堂教學結束后,對課前準備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藝術和對學生原有知識技能水平的估計以及課堂教學過程的優劣得失等逐項進行反思、檢視、分析、評價、總結,以補救本次教學所失和改進后續課堂教學的一項課堂教學后活動。一節課,不論備課時考慮得如何嚴密細致,也不可能把學生在課堂中的反應都設想得周全,課堂上隨時會有不確定因素出現,促使我們及時調整教學方案。這樣,一節課下來,進行反思就顯得十分必要。教學效果怎么樣,教學目標是否完成,重點、難點弄清楚沒有,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情緒是否積極而飽滿,對于這些問題,教師心里最明白。因為教師在做課前準備工作時,已經對課堂教學效果有一個預先的期待和估計了,課堂教學之后自然可以把預期結果與實際效果作一個全面的對比,這一對比實際上是對課堂教學過程的自我檢查。只有這樣,教師才能經常保持對自己教學工作的自知。美國著名學者波斯納提出:教師成長 = 經驗 + 反思??梢姡n后反思是教師提高自我的有效措施,其實許多名師就自覺地進行著這一行動,且收到顯著的成效。課后反思實際上是一次避免教學重復的失誤,是一個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完成由實踐到認識的飛躍過程,對于教師的備課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應成為教師一種自覺的教學行為。
學案教學是以導學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進行訓能達標的教學活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突出學生的自學行為,效果非常明顯,學生反映良好,使學生由聽眾向主動參與者轉變,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由沉重學習向輕松學習轉變,由學會向會學轉變,促進全體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提高所有學生的整體水平和素質,提高教學的整體成績和質量。當然,需要強調說明的是導學案設計的質量如何會直接影響到使用效果,會影響到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如何把導學案設計得更好、更完善,更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還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進一步探索。
參考文獻
[1] 許衛民 《新課程教學方略》 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
[2] 馬建華 新課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學行為研究 陜西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