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的寫法范文
時間:2023-04-10 06:39:3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讀后感的寫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亨利·法約爾在本書中將企業內的活動分為六個大方面:技術職能、商業、金融、安全、財務、管理……主要討論了企業管理職能方面的問題。作者對于管理的定義是: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管理職能由領導來行使,但是管理職能不等同于領導職能。
不同的公司,其規模和體量不同,一個十幾人的小公司和一個幾千人的大公司,同樣的領導,所擁有的職能也絕對不同。小公司因為人少事多,所以每人所承擔的職能是多樣的。而隨著企業規模逐漸增大,領導階層的職能則變得專一化,領導階層的主要職能變成了管理,而技術、商業、安全等職能則下放給中高層管理人員。而生產,技術職能則是工人需要掌握的。
我們深知,對于一個企業,其人員的絕大多數是工人階層,對于一個企業,如何高效的發展,高效的管理。除了要使用高效的管理方式,還要使大家可以接納該方式,那么對于員工的培訓也尤為重要,所以管理者們不僅要自己擁有管理知識,更要讓員工們對管理知識略知一二,這樣可以大幅提高政策的執行能力。
社會組織的良好運行取決于某些條件,人們幾乎不加區別的把它們稱之為原理,規律或原則。作者所闡述的原則有十四條,我對其中最為感興趣的就是“統一指揮”原則和“人員報酬”原則。無論何時,下屬都應該只聽從一位領導的。我也深知,如果兩位領導對同一個人發號施令,而且兩位領導的意見并不相同,這對于員工可謂是極大的折磨,因為兩份工作是互相矛盾的,他無法同時完成。
我們再從領導的方面來思考一下這種現象:兩位領導擁有一樣的權力,或者在權力方面存在分歧,還有一種很奇怪的情況,就是兩位領導是很好的合伙人,他們認為可以共同指揮,但對于下屬來說卻是一種煎熬。
無論是任何人都無法接受雙重指揮,這也是企業發展壯大過程中需要注重的一點。
忽然想到一句很俗的話: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這也說明了一種現象:薪酬(可能)是決定人員積極性的重要因素。正確,高效的決定報酬的模式,可以提高企業的效率。將成本控制發揮到極致,有利于企業的發展。對于工人的付酬方式主要有三種:按勞動日付酬、按任務付酬、計件付酬。
對于大部分互聯網公司來說,例如BAT這些公司,其本質是按勞動日付酬,因為沒有辦法,也沒有精力去計算每一位員工的工作效率,所以使用統一的按勞動日付酬方式;對于一些房地產、保險企業,按任務計酬是其主要的方式,采用基本工資加績效的方式。完成的任務越多,報酬越高。但這種付酬方式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業績好的員工可以賺到比那些業績差的員工多好幾倍的錢,員工之間可能會因為爭搶業務而發生矛盾,這會加劇公司內部的不穩定性,計件付酬的方式大多被一些勞動力企業所采用,如富士康,能者多勞,勞者多得,但是這種方式雖然提高了產量,但是卻不可避免的降低了質量。對于工人來說,短時間內的計件付酬方式會提高積極性,但是時間一長,工人會變得缺乏動力,會開始“混日子”,由此看來,也不難理解為何這種付酬方式只適用于一些勞動力企業。
而實際上,大部分企業的付酬方式是混合型的,這取決于每一個企業的具體情況,即使是同一個車間的員工,有人是按件計酬,有人則是按勞動日付酬。
然后來探討一下企業本身的發展。當我們個人要干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需要做好計劃,對于企業來說也是一樣的,計劃的真實價值,就是它能給公司帶來的效用。對于企業來說,計劃不宜多,一次只能執行一個計劃,這個計劃應該是包含了很多的部分,例如商業計劃、財務計劃、技術計劃,計劃之間應該是存在著關聯的,用一句古話來描述,就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對于大企業來說,遇到的情況是不可預料的,所以企業的計劃不僅要包含計劃之內的情況,也要盡最大可能去預料計劃外的情況并作出及時的應對。我們甚至可以認為,大型企業的計劃的絕大部分都是在預測企業未來的發展走向。
正確的預測可以使得企業快速發展,而錯誤的預測會使企業陷入困境,例如當年如日中天的柯達,固執地認為數碼相機不會成為主流,而膠片相機會繼續占領市場,結果慘敗,很快淡出了市場。成為一個行業的佼佼者可能需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努力,而一次的決策錯誤會在一兩年內使得之前的努力化為泡影。
但是計劃的制訂也可能會給企業帶來風險,計劃無連貫性,指導方針不斷改變,這都是缺乏計劃性企業受到的主要威脅,在沒有做好準備的時候,即使是最小的影響也會使企業的發展偏離方向,而好的計劃則保護了企業。
我們也遇到無數的企業存在著結構冗雜,效率低下的問題。這種現象在大型混合型企業里尤為多見,在這種企業內部,股東大會,董事會以及國資委等多種利益集團匯聚,形成了巨大的管理層。一個企業有很多的領導,這些領導都想尋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他們的大部分時間都在不停的發現問題,而缺乏對于問題的解決方案。這時,對于企業結構的精簡和改革就變得尤為重要。
篇2
在地球另一端的美國,每到錄取季,考生們會焦急地等待著收到信封。所不同的是,他們除了會收到錄取信,還會收到大學的拒絕信。因為美國的大學是自主錄取新生,無論是否錄取,都會向每個提交了申請的考生發送回信。美國的錄取通知書和我國的大同小異,一個厚厚的信封里,是到該學校上學需要的資料和一封該校校長的歡迎信:“恭喜你加入?!倍獗砜瓷先ケ”〉囊环饩芙^信,里面的內容卻是各有千秋、大有看頭。因為從這些拒絕信的態度、措辭里可以看出該所大學或校長本人的風格。而且會給讀信的考生帶來正面或者負面的不同影響。
由于報考的學校多,美國的考生們收到的拒絕信也會相應增多,他們會半開玩笑半認真地把這些拒絕信,在校園里張貼出來或是在網上曬出來。下面,就讓我們一同來看看這些學校是如何對待申請者的。
最鐵面的回信
“申請我們學校的人很多,每個人都不錯,可你沒有排在前面。我們學校只能選擇那些適合的學生錄取。”
――貝茨學院
位于美國緬因州的美國貝茨學院,在全美學校中的排名不算很高,但是很有貴族氣質。而該學院負責新生錄取工作的領導威里?米切爾說話的口氣也很沖。
關于拒絕信,威里?米切爾說:“我們只是沒有通過某個人的申請,并沒有把誰踢出去。怎么回信,還不都是一樣?”他覺得錄取新生的工作就是說YES或者NO,沒有安慰申請者的必要。
讀后感:
貝茨學院的拒絕信在網上被曬時,經常會招來學生們的一片怒吼。加州一個17歲的高中生邁克說:“看了這封拒絕信后,讓人覺得自己沒有被錄取的原因,是自己太笨太糟糕。這就像是給心頭壓上了一塊冰?!弊罾淇岬幕匦?/p>
“你沒被錄取。不要打電話來詢問。所有的決定都是最終決定,不可能更改?!?/p>
――斯坦佛大學
斯坦佛大學今年的錄取率只有7.6%,該大學錄取辦公室主任理查德?邵說,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杜絕申請人對學校決定的懷疑或起訴。
理查德說:“我們可不想官司纏身。而且就這樣,還是會有人回頭來找,去年有近200人試圖尋求用法律解決,聲稱要告我們,真是麻煩透頂?!?/p>
讀后感:
一個非常想進入斯坦佛大學的女生接到回信后,痛哭了好幾個小時,她的母親也陪著她一起哭。考生家長說,這樣的寫法很容易被理解成:“我們不想再聽到你的任何消息了,你不行,不用費那個勁了?!?/p>
最烏龍的回信
“因為我們的電腦故障……所以你還是沒被錄取?!?/p>
――加州大學
加州大學圣地亞哥校區竟然向落選學生發了兩次拒絕信。第一次是正常的拒絕信,可是該校在向被錄取的新生發祝賀信時,一共發出了4.7萬份,其中錯誤地包括了2.9萬個未被錄取的學生。結果校方只好再次更正。
讀后感:
考生抱怨說:“讓我們白高興一場。但他們發拒絕信的時候,何以見得就不是電腦故障啊?”
最暈人的回信
一個厚厚的像裝著錄取信的信封里,卻有一封拒絕信在最上層。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
按照慣例,錄取信里由于有學校介紹等內容,通常都是厚厚的一封信,而裝拒絕信的是一封比較薄的信。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共有20個相對獨立的校園,而該大學主校園在大學花園城。大學里負責新生錄取的安?羅何巴克先生振振有詞地解釋說:“沒錯,我們的主校園沒有收她,她還可以試試申請分校啊,寄給她分校資料并沒有不對啊。”
讀后感:
一個叫安的女孩收到這個厚厚的信封時,以為自己被錄取了??墒谴蜷_一看,卻有一封拒絕信在最上面。她數分鐘內先是大喜過望,然后是冷水澆頭,當即難以承受,暈倒在地。
最泄氣的回信
“我們不得不遺憾地通知你,你的家族在我校就讀的傳統到你這里難以為繼。因為你不夠入學的資格。”
――波士頓大學
波士頓大學的傳統是很注重家族觀念,如果考生的家里曾有長輩在該校讀過書,那么這個年輕人將更受該學校的歡迎,被錄取的幾率相對更高。
讀后感:
家長也有“罩不住”的時候。麻州17歲的羅伯?富拉何笛的爸爸年輕時就曾在波士頓大學念化學系,但今年的羅伯?富拉何笛沒有上成該大學不算,學校給他的以上幾句話更讓他感覺無地自容,郁悶了很久。
最溫暖的回信
“我們從過去的經驗中得出結論:學生進入哪所大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未來4年中的成長。”
――哈佛大學
高等學府翹楚哈佛大學,估計今年的錄取率只有7%。但是該大學歷年來的拒絕信都被畢業生一致認為是最暖人心的拒絕。
讀后感:
18歲的伊福琳?安娜?克露頓說:“我被哈佛拒收了,卻沒有感到苦澀。信中謙和甚至帶著抱歉的口吻,不僅沒有刺激我,反而讓我覺得敢于向哈佛提出申請,本身就是非常值得自豪的一件事。”
最有人情味的回信
“我相信,你一定能夠找到你所喜歡的學校,在那里你套學習得很快樂,而該所學校會因為你的加盟而受益無窮。”
――杜克大學
該大學負責招生的克利斯多夫?古登塔格說:“我理解學生們的心情。4年前,我女兒上學前班被拒,我都很痛苦,更何況是經過各種努力的高中生和他們的家長呢。所以我想我會盡力做到多一些人情味?!?/p>
讀后感:
杜克大學贏得了學生和家長們充滿感激的贊揚。加利福尼亞州的丹尼爾?貝萊斯福特是收到杜克大學這樣一封拒絕信的1.8萬個學生之一。丹尼爾寄出了17份申請,收到了14封拒絕信。他說:“讀了杜克大學的拒絕信后,我認為我是一個很不錯的申請者,而不僅僅是一個未被錄取的學生?!?/p>
加拿大的拒絕信 很認真
“我們仔細看了你的成績,發現你的數學有待加強,希望今后你會學得更好?!?/p>
――加拿大蒙特愛立森大學
始建于1839年的加拿大蒙特愛立森大學,在今年向600位沒有被錄取的學生發出的信函里,都有手寫的答復。并認真逐一分析該考生的弱點和未被錄取的具體理由。
這樣的拒絕信讓人心服口服不說。單是學?;ㄔ谛派系臅r間和對每個申請者的關注,就足以令人起敬。
篇3
董凌霄
我有一名作文老師,她姓崔。她每個星期天都帶著笑容給我們上課。她矮矮的、胖胖的身材,她雖然有一點老,但是富有童心,講課很有趣,所以我喜歡這位老師,也愛上了她的作文課。
以前,我的作文總是寫不好,我對作文既害怕又反感,是她在我對作文徹底絕望的時候幫助了我。
她上課的時候,普通話雖說得不標準,但那幽默的談吐非常有趣,這可能就是我愛上作文的原因吧!從開學以來,她教了我們作文開頭、結尾的技巧,還系統地指導了讀后感的寫法。難怪有許多“老同學”的作文寫得那么好呢?從此,我又恢復了對作文的喜愛。
篇4
曹文軒已經習慣了那樣的濕潤的空間。現如今,他雖然生活在都市,但那個空間卻永恒地留存在了他的記憶中。于是曹文軒根據自己的親身感受和經歷,在1995年開始創作小說《草房子》。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草房子讀后感600字,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關于草房子讀后感600字1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童年的記憶。不管你的童年的記憶是快樂的,還是悲慘的。不管你以后飛得有多高,有多遠,你都無法忘記你的童年。因為童年生活是刻骨銘心,終身難忘的。也許,誰也無法走出自己的童年。
《草房子》這本書講述了男孩桑??坦倾懶?,終身難忘的小學六年生活。六年中,他親眼目睹或直接參與了一連串看似尋常,但又催人淚下,撼動人心的事情。六年里,他經歷過死亡的考驗;目睹了少男少女之間純真的友誼;感受到了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間閃爍著的人格光輝。這六年,是他接受人生啟蒙教育的六年!
這本書語句優美,情節跌宕起伏。讀完全書的最后一個字時,就像看完一場精彩的電影一般,扣人心弦,讓讓人久久地回味無窮。讓我最難忘的一章就是第九章:《藥寮》?!端庡肌分v述了桑桑在他六年級時,得了一種叫鼠瘡的病。其他的醫生都不知道該怎么治療都說這病沒治了。后來,就在他們一家快要失去信心時,有一個郎中告訴了他們一個信息,在省外,有一個醫術高超的老醫生,或許可以治好桑桑的病。
于是,桑桑和他的父親日夜兼程,趕到了老醫生的住處。結果,桑桑服了七天,就好了。讓我最感動一部分,就是桑桑在生病時,在女教師溫幼菊的藥寮中,度過的一些日子。那段日子,是桑桑最痛苦的日子。但是,柔弱的女教師溫幼菊,給了桑桑強大的力量,讓他有生活下去的勇氣與力量。這一章,讓我感受到了,在死亡的面前,好好地活下去,才是最為珍貴的。
讀完這本書,我的心中有無限的感想。桑??鞓返耐?油麻地鎮人民的樸實,醇厚的風土人情;油麻地小學那幫純真的孩子;以及那綠油油的稻田和嘩嘩的流水。這些都是現代社會中,最珍貴的。在人與人的關系日益疏遠,情感日益冷漠的當今世界也是最珍貴的吧。就像曹文軒在最后所寫的那樣:美的力量絕不亞于思想的力量。一個再深刻的思想都有可能變為常識,只有一個東西是永不衰老的,那就是美。
關于草房子讀后感600字2《草房子》的作者是著名文學作家曹文軒寫的?!恫莘孔印肥且槐久鑼懲旯适碌臅?。書中的主人公桑桑是一個十足的搗蛋鬼,文章圍繞它發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個跌宕起伏的故事,也讓我們感受到了童真和友誼的美好。桑桑是油麻小學校長桑喬的兒子。
故事圍繞桑桑發生,這謝小故事使桑桑接受了人生的啟蒙的教育。書中有許多使人刻骨銘心,催人淚下的故事,也有能夠反映童真的趣事,其中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桑桑有一個同班同學叫陸鶴,因為他她是一個光頭,所以別人都習慣叫他禿鶴。
禿鶴的光頭光得透亮,白天總是閃閃發光的,所以他的同學懷疑這顆頭晚上也會亮。如果想摸禿鶴的頭,就得用東西來換摸的機會。漸漸的,禿鶴覺得自己的頭很寶貴,就戴上帽子,誰也不讓摸……
這本書里不僅有這樣的趣事,更有催人淚下的故事。
其中有一件事最讓我感動。在藥寮中桑?;剂私^癥,桑桑的爸爸桑喬為了治好桑桑的病四處尋醫,看到這里我被感動了,我默默地為他祈禱。過了一段時間,桑桑的老師帶著藥方來給桑桑治病,沒想到桑桑的病被老師治好了,桑喬非常感動,淚流滿面。這一刻我又被感動了。就這樣桑桑度過了六年,他已經不再是當年的搗蛋鬼了。
《草房子》這本書采用第三人稱的寫作方式,形象地描繪了“禿鶴、紙月,白雀、艾地、紅門、細馬等書中的人物形象”。這種寫作手法讓我們真實地感受到桑桑的童年,仿佛和桑桑一起度過了他的童年,這種寫法值得我們學習。
童年是我們記憶最深的地方,也是我們快樂最多的地方。讓我們好好珍惜我們的童年生活吧!讓童年永駐我們心間。
關于草房子讀后感600字3在假期,我讀了一本曹文軒先生的名著——草房子。這本書反映了中國五、六十年代的農村生活。我被生動的人物形象、感人的故事情節深深地打動了。故事里有一位主人公叫桑桑。他曾把碗櫥改成了鴿子窩,偷家里蚊帳做漁網捕魚。
他的生活如此的拮據,但他的童年卻充滿了樂趣、充滿著難忘的`回憶。記得他也曾三伏天穿起棉衣、棉褲、戴上棉帽,成為校園里的一道引人注目的風景線……這正與現在的我們成為了鮮明的對比:現在的我們漸漸失去了同去,假日里補習班排的滿滿。我們曾多么渴望桑桑那樣的生活
還有一個讓我記憶猶新的人物就是細馬。他是邱二爺和邱二媽從江南領養回來的孩子??墒撬麄兊姆孔颖粵_走了,養父也不幸地患癌去世了,他明明有逃避這個選擇,但他卻艱苦奮斗,努力賺錢,給養母蓋了一座房子。杜小康也是如此,他放棄讀書,去和父親放鴨子。我想,這都是因為這都是由于他們勇于擔當家庭的責任—用他們還稚嫩的肩膀扛起來家庭的重任。這讓現世紀嬌生慣養的我重新反省了一下我自己。
在陸鶴身上我懂得了,尊嚴的傷害并不是不成功的理由,只有自己尊重自己,才是最好的解藥;每個人身上都有閃光點,我們要善于發現別人的美,欣賞別人,別人才會尊重你。讀完了以后,我懂得了一些道理:其實每個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都充滿了酸甜苦辣,苦難和幸福猶如白晝和黑夜一樣。
永遠與我們相伴,當苦難來臨的時候,我們不能逃避,要滿懷希望,微笑著去面對。金色的草房子,苦苦的艾葉,靜靜的大河,一望無際的蘆葦蕩,生活著一群可愛的孩子:頑皮、聰明的桑桑,禿頂的陸鶴,不幸的杜小康以及柔弱、文靜的紙月,這些仍浮現在我的腦海中。
他們是那么純真、善良,每個人身上都散發出人性之美的光輝,不斷地沖擊著我的心靈。再次回味書中的人物,我越來越覺得羞愧。我想我應該像紙月一樣擁有純凈的美、像陸鶴一樣擁有執著、倔強的美、像杜小康一樣擁有勇于承擔,堅韌無比的美……在生活中,面對挫折不退縮、微笑著面對生活。
關于草房子讀后感600字4《草房子》一書中,有許多經典人物,有的調皮、有的可愛、有的活潑,有的勇敢,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孝順的——細馬。
細馬是被邱二爺買來的。在邱二爺家被洪水給沖垮時,邱二爺就得了病,細馬從此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樣:讓羊在學校里亂跑,去罵別人、打別人……,邱二媽挑不起負擔,細馬便幫起了邱二媽。一天,細馬又去砍樹根給邱二爺治病了,這天正下著大雪,許多人都沒出家門,都怕冷,唯獨細馬,他一個人去砍樹根。桑桑跟細馬是好朋友,桑桑見細馬去砍樹根,便也跟了過去。他倆剛到一顆樹旁,結果這棵樹下都結成了冰塊,細馬為了給邱二爺治病,便蹲在冰塊的面前。
雙手握住斧頭,咬著牙,鎖住雙眉,使勁向冰塊砍去,結果冰原封不動,細馬便越來越使勁,可冰卻只裂了一個小口,桑桑也去幫忙,但他使的力氣不大,沒有砸破,細馬越來越著急,一不小心把手給劃出了血,血好像在手里呆久了,便順著他的手,一直流到了雪地上,把雪白的冰染成了鮮紅鮮紅的!桑桑叫他不要干了,不然血會越流越多的!可細馬卻當成了耳邊風,繼續砍冰,我一愣,細馬怎么這么傻呢?非要去砍冰。
而且現在又是冬天,傷口碰到了冷空氣一定非常非常的疼,畢竟你是小孩嘛!挖到了一根樹根了后,細馬又對這一根樹根精挑細選,他把爛掉的削去,只要好又新鮮的,挖完了一大筐樹根,我好想看見他的手都凍成冰淇淋了,他不停地發抖,外面的世界雖冷,但他卻暖暖的。一回家,他便給邱二爺熬藥喝,我仿佛看見,細馬一手拿著藥湯一手拿著勺子,他先舀了一勺藥湯,小心翼翼地放在了自己的嘴邊,吹了一吹,再用嘴巴碰了一下,感覺不燙時,再給邱二爺喝,這樣反復地做,我感覺細馬好像成了一位大人一樣,正照顧著生病的晚輩,希望晚輩快快康復似的……
溫暖,讓他們一家人在寒冷的冬天不再畏寒……
關于草房子讀后感600字5金色的草房子,苦苦的艾葉,靜靜的大河,一望無際的蘆葦蕩。這就是油麻地。那里生活著一群可愛的孩子:頑皮、聰明的桑桑,禿頂的陸鶴,堅強的杜小康以及柔弱、文靜的紙月。這些都出自于曹伯伯的純美小說《草房子》。
《草房子》記錄了一個男孩桑??坦倾懶牡牧晷W生活。講述著一個又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每讀完一個故事,我都會感到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善良,尊嚴,頑強。這一切的一切都散發著人性之美的光輝,不斷地沖擊著我的心靈。
故事中最撼動人心的莫過于秦大奶奶。她是書中最頑固的一個人,在油麻地生活了幾十年,房子龜縮在小學的西北角,是學校的一個污點,學?;ㄙM了十幾年也沒能將她趕出校園。在當地人的眼中,她是個可惡的老婆子,總在學校里搞破壞。然而在一個春季,她冒險救了落水的喬喬。在油麻地人悉心照顧下,半個多月后才勉強下地。從此,她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自動離開校園、用拐杖趕走闖進校園的鴨子,用拐杖關她夠不著的窗戶。最后,她竟為了學校的一個南瓜,不慎落水而永遠地離開了。
感動之余,我不禁想;是什么使她發生了如此巨大的變化?是什么使她為了一個區區南瓜不顧眼前白花花的河水吧?是什么使她在垂暮之年發出人性光彩?是愛!是油麻地人的淳樸,是油麻地人對她純真的愛。也是她那顆感恩的心。關愛、純樸、感恩書寫了秦奶奶完美的最后一筆。
書中最讓我佩服的是書中的杜小康。他曾是油麻地最富有的人家。生長在高大闊氣的紅門里。一夜之間,他家里變得一貧如洗,領悟名列前茅的他不得不輟學在家,和父親放鴨子,期望一次又一次破滅。但一向生活在蜜罐里的他,在苦難面前表現得分外勇敢和堅強,他沒有放下生活,毅然挑起了家庭的重擔,在學校門口擺起了小攤,讓每個人都看到了他堅韌之后的美麗與優雅。杜小康與厄運相拼時的悲愴與優雅告訴咱們:苦難來臨時,咱們不能逃避,而要滿懷期望,微笑應對。
《草房子》魔力般吸引著我,蕩漾與整部作品的悲憫情懷,閃耀在每個主人公身上的人性美,使我不禁贊嘆這極致的美。
篇5
一、設計多層次性作業,突現個體差異性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一樣的樹葉,正是如此世界才變得精彩,在現實生活中,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特殊的個體,在他們身上既有共性又有巨大差異性,認真對待個體差異,正是多元智能理論的核心所在。因此,在語文作業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差異,設計有層次性的作業。使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在適合自己的作業中取得成功,獲得輕松、愉快、滿足的心理體驗,從而培養語文能力。
例如,在學習《桂林山水》一課后,可給學生設計如下練習:1.抄寫或背誦課文中優美詞句;2.模仿課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寫法,描繪一處景點;3.模仿課文的寫法,描繪一處景點。這樣階梯似的作業由易到難,給了學生以選擇的空間,既給一部分基礎不扎實的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又使一部分學有余力的學生嘗到“跳起來摘果子”的快樂。
二、設計實踐性作業,突現體驗實效性
在傳統的課程與教學中,作業幾乎都是以文字和作業本的形式和以學生個人為對象來進行的。新課程環境下則要求改變這種單一的作業形式,陳至立部長指出:“要提倡布置活動性、實踐性的小學生家庭作業……”實踐型作業就是旨在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提高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的作業形式。比如可以是文字式的,也可以是操作式、實物式和口頭式的;可以是課堂內完成的,也可以是課外完成的;可以是教材和教師提供的,也可以是同學甚至學生本人擬訂的;可以是由個人獨立完成的,也可以是由學習小組合作來完成的,甚至可以是學生與教師、家長共同來完成的。作業可以以“練習”、“思考”、“觀察”、“調查”、“探究”、“小實驗”、“做一做”等不同的形式出現。
三、設計趣味性作業,適應個性心理特征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不竭動力,我們語文作業設計首先應從學生的興趣出發。設計一些將聽、說、讀、寫與演唱、游戲等融為一體的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的練習。
例如,學完《月光曲》,不同學生會對不同的側重點表現出興趣,愛好音樂的孩子會對《月光曲》這首曲子產生濃厚的興趣,急于聽一聽這首中外聞名的曲子,教師可讓他們自己去找貝多芬的《月光曲》來欣賞,甚至帶到課堂上。而一些家境貧寒的學生,會對盲姑娘的克服困難、向往音樂的精神產生共鳴,這些學生老師便可激發他們學習盲姑娘,寫寫讀后感,并從現在起利用課余時間,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滿足自己的興趣,發揮自己的特長。還有的學生喜歡《月光曲》中描寫的場景,覺得讀起來富有感情、韻味,教師便可讓他們配上《月光曲》,自己去朗讀,去體會這一奇特的景象。這樣的作業,各類型學生得到了滿足,而他們又互相交融,潛移默化,在不經意中既提高了語文水平,也培養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設計開放性作業,突現語文的人文性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課程目標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力爭使每一個學生的語文素養都得到發展。”因而我們的教學要堅持以學生為本,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把學生置于一個動態、開放的學習環境中,為學生提供多元、綜合性的學習機會,讓學生在無拘無束的環境中,學得主動,學得積極,使每位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人,體現自主開放的學習過程。根據教材和學生實際情況的需要,我設計了如下幾個類型的開放性作業。如教學《只有一個地球》時,我把《只有一個地球》與環保知識結合起來,讓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形式把主題活動表達出來,此活動激發了學生學習激情,拓展了學生的創造力,有的學生把自己最感觸的地方背誦下來;有的撰寫讀后感;有的走訪或上網查閱有關環保與地球知識,撰寫環保倡議書;有的進行環保與地球知識繪畫;有的制作宣傳標語進行宣傳。這樣既培養的學生自主創新的能力又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張揚了學生的個性。
五、設計研究性作業,突現能力拓展性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研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币虼?,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結合實際,多設計一些利于學生主動探究,挖掘自身創造潛能,開發自身的多元智能,并能讓他們在練習中體驗成功的研究性作業。如在學習《十里長街送總理》前,為使學生情文相通,課前我讓學生收集、閱讀大量有關總理生前的動人事跡,達到情感的共鳴。學了《意想不到的災害》后,讓學生去探究世界上還發生過哪些意想不到的災害,造成了什么嚴重的后果,使學生充分認識到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在這樣的語文學習過程中,教師充分相信學生,為孩子指明探究的方向,提供研究的時間和空間,把孩子們的眼光引向知識的海洋,啟迪了思維,激發了想象,這不正是學習語文的真諦所在嗎?
六、設計靈活性作業,追求知識發展性
1.擴展閱讀。如學完《草船借箭》、《景陽岡》、《猴王出世》這組課文,我們可以讓學生充分閱讀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更可以開展一個小小的有關四大名著的讀書交流會或其它主題活動。我們在學習完巴金的《珍珠鳥》,可以讀讀他的其余作品,更可以讀讀其他作家的同名或同類作品,我想這其中讓學生充分閱讀的意義是遠大的。
篇6
【關鍵詞】小學語文;培養 ;良好;自覺習慣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students good habits of self
Wang Wen-ying
【Abstract】Self-study habits are formed through repeated training an almost automated process of mental activity. Good self-study habits, it refers to those scientific, standardized, consistent language learning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law and the law of self-study habits, to achieve this goal, we must strengthen the progressive training steps.
【Key words】Primary language; Culture; Good; Conscious habits
什么是自學習慣呢?它是經過反復訓練而形成的一種近乎自動化的心理活動過程。良好的自學習慣,則是指那些科學的、規范的、符合語文學習規律及學生認識規律的自學習慣,要達到這個目標,就必須強化循序漸進的訓練步驟。否則,就不能圓滿完成培養自學能力的改革任務。根據我的教學改革實踐,我認為,應主要培養學生以下六種自學習慣。
一、使用工具書、參考書的習慣
小學生的工具書主要是字典、詞典,它們是孩子無聲的老師。當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遇到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就要及時地查閱字典詞典,借助這些工具書,自己弄懂字詞的意思。養成查字典、詞典的好習慣,能避免讀錯字、寫錯字、望文生義等不良傾向,確保知識掌握的正確性。參考書為學生提示閱讀思路,提供閱讀的有關背景知識、常識性知識及其它小資料,能擴寬知識面,啟迪思維,是學生自學的好幫手。
二、認真閱讀的習慣
閱讀,一般指看(或者讀)作者用書面語言寫出來的文章,閱讀的核心是理解意義,即理解文章所反映的客觀事物,獲取作者傳遞的信息,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而這些都是以記錄語言的書面符號為載體的。因此,閱讀必須注意力高度集中,潛心思考,透過符號理解意義。那種有口無心式地閱讀是不能達到閱讀目的的。
認真閱讀必須做到“四到”,即心到、眼到、口到、手到。以心到為核心,四者協調,共同作用,促進對文章正確地理解,深入地領會。我們讀書,不僅要讀通、通懂,還要讀熟、讀活。
三、質疑問題的習慣
學貴存疑。一個學生,如果在他的學習過程中沒有提出問題,對知識的獲得沒有產生過疑問,那么,可以肯定地說,他不善于學習,也學不到什么東西。只有在學習中發現問題,開掘難點,不斷地產生疑難,又不斷地解決疑難,才能獲得知識,發展思維。
四、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完成作業是知識應用的一種形式。它對于學生學習有著重要意義:它能提高和檢驗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水平和鞏固程度,它能促使所獲得的知識通過形成技能而轉化為能力,即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認識到知識在學習和生活中的意義。
因此,我們強調學生必須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真正在作業過程中體驗知識應用的巨大作用和樂趣。培養這一習慣應該注意:1.教育學生樹立獨立完成作業光榮,抄襲作業可恥的觀點,在班級形成良好的作業風氣。2.建立嚴格的作業制度,如盡量在課內作業,以提供良好的思維環境,作業收繳要及時,作業不得雷同,反饋及時等。3.教師應增加富有創造性的作業,減少機械性作業。
五、及時復習的習慣
學習知識的目的是為了將知識長期保存在大腦里,而新知識識記過后,遺忘很快就會發生,為此,及時復習是鞏固知識的必然要求。
及時復習能夠阻止通常在識記后立即就會發生的急速遺忘,而多次復習,才能達到長期保持的目的。否則,恢復已經遺忘了的知識,就要花費很大力氣。如生字的識記,在每一課學完后及時地鞏固,一個單元學完后再次復習,期中期末測試時再進行集中復習,這樣一般能收到很好的識記效果。
六、閱讀后寫讀書筆記的習慣
篇7
2022精選關于《做最好的老師》讀后感范文 小時候我以為你很美麗,
領著一群小鳥飛來飛去。
小時候我以為你很神氣,
說上一句話也驚天動地。
長大后我就成了你,
才知道那間教室,
放飛的是希望,
守巢的總是你。
每當聽到這首歌時,總為自己身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而感到驕傲和自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承擔著傳授學生知識的重任,更是學生思想的引路人。
回想自己從教的十三個春秋,我經常自問:我對得起這份職業嗎?對得起這些孩子們嗎?聽過很多教育專家的講課,也拜讀過一些教育專著,李鎮西老師教育我們要做最好的老師。咋一聽,似乎有點矛盾了,當我再深入的讀下去的時候才明白“最好”是相對的,因為這是永遠沒有止境的追求——從這個意義上說,“最好”其實就是“更好”;但是,理直氣壯地提出“做最好的自己”,則表明了一種更高的人生和事業的標桿,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比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
讀到這里,(讀書筆記 )我想起了這兩年來,我參加了多次鎮上和教研片上的比賽活動,每次我都全力以赴,也自信的以為結果會很理想,可是偏偏別人的成績總在我之上,我埋怨過,迷茫過, 為什么成功總是與我擦肩而過?別人的課堂教學也存在一些缺點,為什么我的缺點就那么讓人不能接受呢?一次又一次的結果還是如此,我必須學會反思:別人不是只糾著你的缺點不放,而是你要讓你的優點成為一種強大的磁場吸引他人,當然也要盡量避免一些錯誤的發生?!皼]有別人的成績好就是自己還不夠優秀,應從自身多找原因,少埋怨他人”!我時刻這樣告戒自己。通過我自身的努力,在本學期的兩次比賽活動中,雖然沒有奪得冠軍,但我和最優秀選手的成績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小,甚至只差毫厘。我真實的看到了自己一次比一次有進步,這就是我的成功。雖然和那些名師比我也還有很大的差距,但我可以自信的對自己說,和昨天的我比,我在進步,我在超越,今后我要做得更好!
書中最震撼我的是李老師對教育工作無比赤誠,對學生無比熱愛的一顆教育者的心。有人說:“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藝術,都產生于教育對學生無比熱愛的熾熱心靈中?!边@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是多么難啊!記得我把這個班從學前班帶入一年級時,來了個叫吳雨珊的留級生,她并不是個因調皮搗蛋或者愚笨而讓我頭疼的學生,每次上課發言都很積極,可是她從不做作業,每次考試都考零分或者個位數,最讓我頭疼的是還經常偷東西。班級成班率很高,班內鎖事本來就很多,每次還要處理她的事,她還不改,剛開始確實有點心浮氣躁,后來她的媽媽來學??赐龓状?,每次母女倆見面都是眼淚汪汪的,問明情況之后,我才知道,她是個離異家庭的孩子,歸父親撫養,而爺爺奶奶對她又非??量?,非打即罵,也不給她零花錢。雨珊看見別的小朋友每天都有錢買各種各樣的零食吃,也特別想吃,她又不敢向家里要錢,于是就學會了偷。聽到了她的不幸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心想:不管她的學習成績如何,至少我不能讓這個如花一般年紀的女孩將來走上歧路,我要挽救她。于是,我每天投入了更多的關注,多找她談心,給予她慈母般的關懷,我還建議她的媽媽存了一些錢在我這兒,讓她有需要的時候計劃的來取,一年多來,再也沒聽過有人說她偷別人東西了,學習成績也提高了很多,從前走路喜歡低著頭的她,現在活像一只快樂的小鳥。愛的力量是如此的強大,正如李老師所說的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但這種情感,不是裝模作樣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師對學生居高臨下的“感情恩賜”,甚至不是為了達到某種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資”,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誠的感情。
讀李鎮西老師的文章,為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我會不斷地提醒自己,我是一名教師,我的生活在講臺,我的生命在學生。我要用愛心溫暖童心,做個富有愛心和童心的人,愛學生,愛生活,愛世界。
2022精選關于《做最好的老師》讀后感范文
作為一名教師,我一直覺得自己是一個幸運的人。因為我人生當中一直會遇到很好的老師,他們一直鼓勵著我,引領著我。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我想倘若我沒有遇見這些老師,我就一定不可能成為今天的我?;蛟S之于他們來說,這一輩子都不可能成為最富聲名的名師名家,但是在我心目中他們就是最好的老師!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讓我對我所從事的教師這個職業多了幾許浪漫的情懷,擁有了發自內心的熱愛。
曾經有一個長者告訴我:“如果一個教師他對于自己的職業只是擁有簡單的熱愛,那么他永遠成為不了真正優秀的教師。他應該懂得做教師的藝術,并且把教育當作一種藝術?!碑斘易x完《如何做最好的教師》這本書的時候,我突然對于長者的話豁然開朗。是的,任何一個出色的教師,他都應該不斷地提升自我,修煉教師之賢,做最好的自己,成為最好的,最生動的老師。
在我的記憶里,我特別喜歡我初一時候的英語老師,雖然她只是和我們相處了短短的一年。但是,我相信只要被她教過的學生就一定會對她永遠難忘。她很漂亮,朝氣蓬勃,應該屬于時尚的女子。她的英語課特別的活潑、輕松。在那個還依然比較保守的年代,她就經常讓我們在英語課堂上進行情境表演,帶我們一起學唱各種各樣的鄉村英文歌曲,教我們學邁克爾。杰克遜的太空舞步,甚至還瞞著學校悄悄地帶我們出去進行野炊這樣的戶外活動,將我們的英語課堂搬到了公園、野外。直到今天都讓我回味不已。我記得在她教我的時候對我說將來以后可以考北外。雖然,今天我沒有走進北外的大門,但是我卻一直非常喜歡英語學習,并且延續至今。
一個優秀的老師他一定是孩子學生年代最崇拜的偶像,他的一言一行都可以感染到他的學生,甚至可以影響這個學生一生的價值觀、人生觀。我就曾經遇到過這樣的老師。他是我的哲學老師,可以說是才華橫溢。直到今天,我已經見識過很多很多優秀的人,但是我依然以為他是我所見過最出色的才俊。
一個師范生能夠在師范學習當中被這樣的老師所眷顧并不能簡單地用幸運這樣的字眼來概括。那個時候他經常會推薦各種各樣的哲學書給我們閱讀,然后我們會像朋友一般輕松地交流自己的閱讀心得。他常常說如果將來你想成為真正優秀的教師,你就一定要懂得一點哲學。我今天之所以如此地喜愛上古典音樂也是他對我的深遠影響。
他的課堂的教學永遠是那么的生動和打動人心,讓人覺得那就是詩,那就是畫。我還記得我還是學生的時候開過一堂非常感人的公開課,他坐在下面淚流滿面。他告訴我一位好的教師的課堂不單要打動自己,更要打動你的學生,那才是精彩的課。
我們都知道教師的鼓勵會給予學生極大的力量。在我剛剛成為教師的時候,我就曾經被這樣的力量所鼓舞,并且迅速長大。他是我的第一任校長,但是對于我來說卻是一輩子感動的恩師。因為沒有他我一定不會對我的工作如此的自信并且熱愛。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我很自卑,總是上不好課,甚至有一段時間我都以為自己并不適合這個職業。但是,他總是在我很低落的時候鼓勵我,告訴我沒有人比我更適合這個職業。
當我內心徘徊的時候,他就會告訴我應該怎樣做才能成為一個真正優秀的老師,當我出去比賽的時候,他也總是對我說無論比賽成績如何,我都是他心目中最好的老師……就是這樣的鼓勵,讓我有了對做好這份職業的信心和勇氣。雖然,我早已離開了當初的學校,我們的校長也已經成為了另一個學校的校長,但是每當自己遇到困惑或者挫折的時候,我總是情不自禁地拿起電話問一問我的校長,我的兄長,我的朋友,然后我總能夠獲得堅持的力量。
最好的老師,其實離我們并不遙遠。他們不是完美的人,但是他們卻一定是生動的人,他們會用他們的激情、責任、魅力、追求……影響著我們,甚至一生,然后他們就成了我們心目中最好的老師。我想這就是我心中對最好的教師的理想!
2022精選關于《做最好的老師》讀后感范文 把課堂還給學生,這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一是學生惰性強,提不出問題。二是老師惰性強,即使學生提問題,老師也不愿面對學生千奇百怪的問題,因為這樣備課難度大大增加,還不容易控制課堂,影響教學進度。所以長期以來,課改喊了很多年,課堂真正的自主學習并沒真正落實,大多沿用結合教學重點精心設計一些問題的層次,不敢正在放開。今天讀了李鎮西老師寫的《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看到了“逼問激疑:讓問題點燃學生的求知欲”這一章,很有啟發,好像找到了方向和方法。
在書中,李鎮西老師說真正有用的問題應從學生中來這樣教學才更有針對性。但長期被動學習的學生往往是提不出問題的,或者說即使有問題也不愿提出來。面對這種現狀,第一,這就需要老師“逼”,甚至達到“你不問,我就不講”的地步。老師別怕麻煩,也別嫌問題幼稚而雜亂,只有先逼,才能越好,越會提問。第二,要教會學生無中生有地發現問題。有些課文文字淺顯,內容易懂,許多學生會覺得沒什么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無中生有”地發現問題:在看似明白曉暢的地方發現其耐人尋味的底蘊,“于不疑處有疑”?!坝诓灰商幱幸伞?,最基本的方法是讓學生在“不疑處”多想想:“為什么會這樣寫?”“能不能不這樣寫?”“還有沒有更好的寫法?”學生如果具備了這樣深入探究的思維能力,即使再簡單的課文他們也會以挑剔的眼光提出許多問題。第三引導學生善于發現高質量的問題。語文教學中的所謂“高質量”的問題,其實就是盡可能地緊扣教材訓練內容的問題。除了讓學生找出有關字詞句障礙,我一般是讓學生根據不同文體的特點進行思考,進而發現問題。一般記敘文:記敘的要素是什么?繼續對結構是怎樣的?記敘的詳略是怎樣的?語言表達方式有哪些?所要表現的中心是什么?小說:人物、情節、環境、語言”。散文:形是怎樣散的?神是怎樣聚的?文章的構思如何?議論文:中心論點、論證結構、論證方法、語言特色。說明文:說明對象、說明特征、說明順序、說明語言。有時,李老師還提倡學生對所有課文養成“四問”的習慣。這四問是:寫了什么?怎樣寫的?為什么這樣寫?還能不能寫得更好些?
篇8
一、多讀。多讀有兩個方面的意思。首先要博覽群書。高爾基說:“讀書越多,書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對我也變得越加光明和有意義?!弊x的書越多收獲可能越大,所以要引導學生多讀書。在教學的過程中,我主張學生用長假時間看“長文”――名著,平時上學期間看“短文”――雜志。具體來說就是:要求學生每個星期至少讀一本雜志,我向學生推薦了多本雜志,學生自由選擇。同時我還要求學生利用寒假、暑假、五一、十一等幾個長假時間,多看世界名著,每個長假至少看一本名著,學生已經看過的名著有《復活》 《家》《春》《秋》等。學生看的書長短結合,深淺相融,開拓了視野,積累了知識。其次,要選好有益的書多讀。美文要精讀,精讀的第一步就是要反復讀幾遍甚至是幾十遍?!白x書百遍,其義自現”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在學生預習課文時,我要求學生至少讀三遍,有的文章甚至更多,我常給他們講不讀三遍不動筆。多讀是基礎,讀得愈多了解得可能更深。
二、多批。朱熹說:“讀書,始讀,未知有疑;其次,則漸漸有疑;中則節節是疑。過了這一番,疑漸漸釋,以至融會貫通,都無所疑,方始是學?!笨梢娮x書貴在有疑,有疑方是學。愛因斯坦說:“在所閱讀的書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處的東西,把其他一切統統拋掉,就是拋掉使頭腦負擔過重和會把自己誘離要點的一切?!庇幸苫缶鸵刑骄坑兴妓鳎兴妓鞑艜蝎@得。在指導學生閱讀時,我要求學生多思考多品味多做批注。如:從修辭上品味語言的精彩,從寫法上體會構思的精妙,從立意上揣摩思想的精髓。具體來說就是要求學生邊讀文章邊思考:你覺得文章哪些地方寫得好?為什么?哪些地方值得自己學習?在什么時候可以借用這種優點?哪些地方不太好?你覺得該怎樣改?這些思考要求學生寫旁批,想到多少寫多少,想不出來的存疑,再讀再解惑,直到弄懂弄透為止。我常說:讀書不動筆等于白讀,旁批越多收獲也就越多。學生剛讀書的時候我做了硬性規定:雜志上的每篇短文旁批不得少于8處,名著上的旁批不得少于100處,而且旁批要分散在名著不同的地方,這些要求既可以督促學生對整篇文章的閱讀,又可以檢查他們的讀書情況。
三、多議。古人云:與君一席談,勝讀十年書??梢娬液线m的人進行探討,能夠集思廣益,加深對事理的認識和理解。要提高閱讀的效果,就要多同教師和同學探討、交流。在探討之前,每個同學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具體要求是:除了做好上文的旁批之外,還要指導學生做好尾批,這種尾批要依據文章的內容和長短的不同提不同的要求,讀雜志上的短文,我要求學生至少寫100字以上的尾批,尾批的內容有共性要求也要有個性的解讀,共性的要求是: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內容、歸納文章的主旨。讀名著這一類的長文章我要求學生至少寫1000字以上的讀后感,讀后感可以任選一個角度進行個性化的賞析。在做好這些準備的基礎上給一個單位時間讓學生分組討論,然后讓每組派代表在全班展示,教師隨機參與。
四、多記。培根說,有些書可供一嘗,有些書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幾部書則應當咀嚼消化。這就是說,這不多的幾部書則應當全讀,精讀,細心地讀,對于精華的部分要多記。多記有兩個層面的要求,一是多摘抄,將好的段落好的文章抄在自己的摘抄本上,并進行簡短地賞析,說說自己喜歡的原因。二是多背誦。對于摘抄下來的內容都背誦下來,厚“記”才能薄發。記得越多吸收的營養也越多,效果也越好!
篇9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9B-0005-02
由于條件所限,農村學生的語文閱讀、寫作這兩項能力還較差,成為當前農村語文教學的一個薄弱環節。針對農村學生閱讀量小、面窄,寫作缺乏真情實感的現狀,我平時注重學生的合作閱讀、自主練筆,并進行了如下實踐。
一、狠抓閱讀,加強積累,為學生學習好語文鋪平道路
1.從培養興趣入手,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了改變“老師要求我讀我就讀,老師不要求我讀我就不讀”的被動狀況,實現由“要我讀”向“我要讀”的巨大改變,我利用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如向他們講述歷史名人、文學家、詩人學習語文的動人故事,講述當代作家們的寫作歷程……通過一個個鮮活的例子,從心靈深處喚起學生的閱讀興趣。
2.師生齊動手,最大限度地搜集閱讀材料。學生有閱讀的興趣,積極性高漲,但是農村學生的閱讀材料缺乏,教材遠遠滿足不了學生對閱讀的要求。為此,我給班級訂閱了《寫作導報》、《語文周報》、《創新作文》等報刊,同時要求學生每人訂一份閱讀材料,并在班內輪流閱讀,力爭最大限度地擴展學生的閱讀面,加大閱讀量。
3.扎實有效地開展閱讀教學,為學生展示文學才華搭建平臺。我對閱讀課進行精心的設計,舉辦了多種形式的比賽。如“朗讀大賽”“成語背誦賽”“成語接龍賽”“古詩詞背誦賽”等等,通過比賽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閱讀課真正發揮其積累、展示、交流的作用,達到以閱讀促進寫作的目的。
4.及時檢查、審閱材料庫。學生的自覺性是有限的,老師的檢查督促必不可少。我一直倡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積極摘錄、積累,但如果教師不檢查,這項工作就會很難落實。于是筆者讓小組長每月批閱一次學生的記錄本,并且在評價表中填寫評語。教師再進行抽查批閱,這樣促進學生由被動積累向主動積累轉變。此舉使大部分學生積累了精美詞語、精彩片段、名人名言、唐詩宋詞,材料積累的質量較高。
5.以課本為媒介,強化課堂閱讀。語文教學離不開閱讀,閱讀是貫穿語文教學的一條主線。由于教材課文的典范性,課堂上我將精讀、速讀、品讀、朗讀、默讀、齊讀、小組讀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達到熟讀或熟讀成誦的目的。
6.課前五分鐘材料識記常抓不懈。語文日常積累包括摘錄和背誦,將摘錄的材料轉化為自己的材料,就需要識記材料。如果教師的要求和鼓勵引導到位,那么學生課前的材料識記肯定會形成習慣。
7.指導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閱讀。語文閱讀還包括電影、廣播、網絡、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圖書館、布告欄、報廊、各種標牌廣告等。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留心,在聽廣播、看電影的過程中注意一些生動的語言表達方式;平時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有益的語言實踐活動,然后再交流,以擴大閱讀面,增長見識。
8.拓展遷移,創立新知。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這就要求學生在閱讀中學會對知識進行擴展和創新。擴展是在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把握作者創作思路前提下的一種創作活動,一般含有延伸原文內容、談心得體會、寫讀后感等;遷移,主要指閱讀中掌握的知識技能的遷移,包括仿句、仿段和創造性寫作等訓練項目,也包括比較同類內容在不同文章中的寫法的異同,鑒賞吸收更高明的寫法;創新要求學生不是有意識或有目的地進行模仿,而是把一切知識性的東西、技能性的東西融化在自己的“血液”中,寫出真正屬于自己的東西。
二、常練筆,把材料識記同寫作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
1.勤觀察、常記錄,掌握第一手的素材。一個人的語文能力包括諸多方面,我鼓勵學生多留心生活中的人、事、物、景,記錄新聞信息,并用平實的語言及時記在練筆本上,為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打下堅實的基礎。
2.重視批閱,充分發揮練筆的作用。練筆是將生活素材與語言材料巧妙結合的一種手段,其目的是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學生寫出形式優美、內容真實感人的文章。練筆本的批閱主要以教師批閱為主、小組長批改為輔的方式。通過批閱,篩選出優秀練筆,在班內宣讀,鼓勵寫作能力強的學生,并讓其他學生產生寫作欲望。對于練筆質量較差的學生,可先讓其模仿優秀范文練習,慢慢向自主練筆過渡。
3.練筆突出個性特征。俗話說:“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人不同,思維方式也不同,因而文章的特色也就不同。但學生在平時的寫作中,出現了相似之處過多的情況,對此,我大力倡導在寫作中力求突出個性。我把重點放在作文指導課上,挖掘學生寫作中的每一個閃光點給予鼓勵。這樣,寫作較好的學生更有信心,寫作有困難的學生也有了寫作的積極性,學生寫作的狀況有所改善。
4.指導寫讀后感。在大量的閱讀中,學生增長了見識,開闊了眼界,他們非??释约号Φ慕Y果得到別人的肯定,所以我盡量給學生提供機會來展示“才華”,如課前讓學生開展“演講”“美文欣賞會”等,如此一來,學生的練筆得到了展示,心理上產生了極大的滿足感,從而提高了練筆的熱情。
5.課后布置練筆內容,并定時交流。給學生一個話題,讓其練筆寫作;給學生幾個詞語,讓其在練筆中運用;給學生一首詩、一首歌詞,讓其在文中運用;給學生一句名言,讓其合理運用;給學生提供一種新穎的寫作形式,讓其模仿練
筆……然后,在下節課前抽樣擇優宣讀,這樣既加大了學生練筆次數,也增強了學生寫作的能力。
篇10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
黃韞彥浙江浦江縣浦陽一小五(6)班
上帝賜予了我們耳朵,傾聽世界的一切;上帝賜予了我們嘴巴,說出細細動聽的話語;上帝賜予了我們心靈的窗戶——眼睛,觀望著所有的美景……
可是,海倫·凱勒,在她出生只有19個月時,病魔奪去了她的視力和聽力,讓她的童年不同于正常人,她的世界是黑暗的世界,寂靜無聲的世界。
于是她的父母請來了莎莉文老師幫忙教養這個特殊的孩子。莎莉文老師用手勢傳達信息,不斷啟發海倫學認字母,她終于明白了一些字的意義。接著,她開始憑觸覺讀盲文書,她把手放在凹進去的字上,細細品味著每一個字母的奧妙。她感覺到世間萬物都是要靠自己感受的。
莎莉文老師教她發音,她努力扭動嘴唇卻發不出一個音。經過不斷地努力,她終于會說話了。雖然經常有發音不準的情況,但她還是認真地盡力發準每一個音。
就這樣,在她六歲的時候,開始了漫長又艱難的學習之途。這個過程非常地艱難,但海倫·凱勒并沒有放棄,堅持著學習。這些都讓我感受到了海倫生命的頑強。
之后海倫學會寫作了,家人常常為此興奮不已。不久她創作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書,從此便聞名于世。
是啊,連一個又聾又啞的人都能那么頑強,那么我們又怎能懶惰,連一個殘疾人都比不過?要是只給我們三天的光明,把每一天都看作是光明的最后一天,那我們是不是應該更加努力?海倫·凱勒那種頑強的上進心,值得我們學習!
指導老師王月芳
家長評語:
開頭一段以排比引入,感受真切,寫法新穎。一、二兩段形成對比,把正常人的擁有與海輪的殘缺放在一起,突出了海倫的遭遇與不幸,引出了小讀者對海輪的同情,對海輪的苦難的理解。中間部分,用簡潔的文字回顧了海倫的成長事跡,具體感受到了海倫的頑強,寫得細致,有條理。結尾部分以反問形式強調,又以對比的方式,突出了自己的閱讀感受,表達了向海倫·凱勒學習的決心。文章緊緊扣牢感受“海倫·凱勒頑強的生命力”這個中心,結構嚴謹,主旨鮮明。本文最突出的特點還是小讀者閱讀感受的真切,將正常人和殘疾人的對比,就奠定了閱讀者的閱讀的情感基調,也使小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受到了海倫·凱勒頑強精神的洗禮。
能讀懂海倫·凱勒的頑強,作為孩子的家長,已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