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故事范文

時間:2023-04-11 00:38:5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名人的故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名人的故事

篇1

我讀過許多名人的故事,但有一個總讓我印象深刻。

那是一個關于孔子的故事。說的是,孔子30歲時,已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但他并不自滿,仍覺得自己的學問并不淵博,于是,便從家鄉曲阜趕到了洛陽,去拜訪老子。一路上風餐露宿,日夜兼程,但從未放棄,終于走到洛陽見到了期盼已久的老子,急忙拜他為師。老子見他很有誠意,便收他為徒,孔子也在老子身邊隨時請教。

讀了這篇故事,我感受很深,孔子為了拜師,不遠千里,不辭辛苦,可見他毫不驕做傲自滿、孜孜不倦的求學態度,而老子呢,也為孔子的一片至誠之心所打動,傾囊相授,毫無保留,也為后人所樂道。

是啊,我們應該象孔子那樣謙虛好學,為了學習更多的知識,寧愿受苦受累也不在惜,只有這樣,才能在學業上取得豐碩的成果。

三年級:可心榴

篇2

前段時間,我讀了一本名叫《世界名人的故事》的書,它講述的是世界各個國家在不同領域作出杰出貢獻的名人的故事。海明威、貝多芬、牛頓、愛因斯坦,這些人的不朽事跡,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里。而在這些名人中,使我印象最深的那要數牛頓的故事了。

牛頓小時候因為家境貧窮,父親因病去世他被迫退學回家,母親讓他每天以經營農產品為生,但他總是偷偷地看書而忘記了做買賣,結果感動了舅舅。在舅舅的幫助下,他重新走進了校園。后來,他成了科學家,經常忘我地工作。一次,牛頓邀請一位朋友到他家吃午飯,他研究科學入了迷,把這件事忘了。他的傭人照例只準備了牛頓一個人的午飯,臨近中午客人應邀而來,見牛頓正埋頭計算就沒有打攪牛頓而自顧自地吃起來,吃完后就悄悄地走了。當牛頓把題計算完了準備吃飯時,看見盤子里吃過的雞骨頭恍然大悟地說:“我以為我沒有吃飯呢,原來吃過了”。牛頓在發明了萬有引力后,卻不急于發表,在朋友的不斷勸說下仍反復驗算確認無誤后,才在1687年《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上發表于世,成為經典物理的奠基人。

通過讀了《世界名人的故事》這本書,我明白了學習和工作要有嚴謹的態度和忘我的精神,才能取得成功。正像那首歌里唱的那樣: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愿我們以牛頓為榜樣,在今后的學習中,更加努力,勤奮好學,成為祖國的棟梁。

五年級:昀珈

篇3

鮑叔牙與管仲的故事:春秋時期,鮑叔牙和管仲二人是好朋友,彼此相知很深。他們兩人曾經合伙做過生意,分利的時候,管仲總要多拿一些。別人都為鮑叔牙鳴不平,鮑叔牙卻說:“管仲不是貪財,而是他家里窮呀?!惫苤賻状螏王U叔牙辦事都沒辦好,而且他三次做官都被撤職,別人都說管仲沒有才干。

這時,鮑叔牙又出來替管仲說話:“這不是管仲沒有才干,只是他沒有碰上施展才能的機會而已。鮑叔牙當了齊國公子小白的謀士,管仲卻為齊國的公子糾效力。兩位公子在回國繼承王位的爭奪戰中,管仲曾驅車攔截小白,引弓射箭,正中小白的腰帶,小白彎腰裝死,騙過管仲,日夜驅車搶先趕回國內,繼承了王位,稱為齊桓公。

(來源:文章屋網 )

篇4

文明禮儀是什么?是路上相遇時的微笑;是同學有困難時的熱情幫助;是見到老師時禮貌的問好;是不小心撞到人時的一聲“對不起”;是人與人相處的親切……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感人的文明禮儀故事,供大家參考。

感人的文明禮儀故事1我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具有禮儀之邦的美稱,我國勞動人民歷來重視道德修養和文明禮貌,具有悠久的傳統美德,而一個素質高、有教養的現代文明人、必須有良好的文明禮儀。文明禮儀。文明禮儀處處可見,常常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小事中,但往往被我們所忽略,我們要做到,并善于發現——文明道德、禮儀。

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我們當然也學了不少文明道德、禮儀。像隨手把垃圾丟進垃圾桶、愛護小草、走人行橫等,這些也都是文明道德的表現。養育我們的父母從小就教我們們要做一個有道德修養的人,上學了,老師也教導我們要做一個文明人,,有些人認為只是表面上談談————“紙上談兵”,實際也不用去做,但我認為,他們錯了,生活中你不一定就要做大事,而小事卻置之不理,但我確信,在生活中的一點一滴,也是文明的最好表現。

有記者訪問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里學到的的呢?”在幼兒園,在那里我學到了令我終生受益的東西,比如,有好東西要與朋友分享、謙讓‘吃前要洗手——我們完善自己的文明修養也樣,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舉措,而是要從身邊吃飯洗手這些小事做起,養成文明的習慣,使文明的觀念從意識層次進入無意識層次,使文明貫穿我們的一舉一動。

文明禮儀不僅僅是偉人名人才具備,應當每個人都具備。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可影響國家榮譽。

讓我們每一個人都用友好誠懇的態度待人,用熱情大方的舉止處事,給他人帶來愉快和諧,讓校園充滿愛的溫馨,讓文明禮貌之花在我們的校園競相綻放吧!

感人的文明禮儀故事2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講文明、懂禮儀是我們的基本根基。如果我們失去了今天,我們不算失敗,因為明天還會再來。如果我們失去金錢,我們不算失敗,因為生活的價值不在于金錢,如果我們失去了文明,那我們就是徹徹底底的失敗了,因為你失去了做人的真諦。同學們,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做一個講文明、講禮儀的好學生吧。

翻開五千年歷史的一頁頁,古人講文明、懂禮儀的故事舉不勝舉。下面我給大家幾個文明禮儀的真實故事吧。

六尺巷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聽過。清朝大學士張英桐城相府與姓吳鄰居之間有一空地,吳家修房砌墻越過了中界,張英桐的家人寫信報告,本想請在朝廷做大官的張英出來制止。誰知,張英批詩一首寄回:“一紙書來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凹胰说脮?,深感愧疚,立讓三尺,吳家被張家之舉所感動,也退讓三尺?!傲呦铩坝纱说妹?,成為一段千古佳話。現在還好好的保留著六尺巷,它已成為我們現代人學習講文明、講禮儀的典范。

還有孔融讓梨的故事也一直流傳著至今??兹谛r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四歲時,他已經能背誦許許多多的詩賦,并且懂得禮節,父母親非常喜愛他。

一日,父親買了一些梨子,特地撿了一個最大的梨給孔融,孔融搖搖頭,卻另撿了一個最小的梨子,說:“我年紀最小,應該吃小的梨,那個大梨還是給哥哥吧。”父親聽后十分驚喜。因此,孔融讓梨的故事,也很快傳遍了大江南北,并且一直流傳下來,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講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和生活的根基,是我們素質的前則。千真萬確學做人,說的就是學習應當先學做人。學做文明人,就從我們身邊做起,從一件件小事做起,讓文明禮儀伴我們成長吧。

感人的文明禮儀故事3綠化是城市的外衣,建筑是城市的骨架,環境是城市的容貌,市民是城市的靈魂。文明城市不僅是要看它的樓有多高,街道有多寬,種了多少樹,栽了多少花,有多少景點,更要看城市中人的素質,關注著不起眼的細節,不引人注意的小事。

是誰每天起早貪黑地為我們打掃著這個無邊無際的大城市?是誰每天冒著櫛風沐雨在工地上為這個城市點綴上一朵美麗的鮮花?....他們都是“馬路天使”,默默地為這個城市勞動,不求名利。

那是一個早晨,火辣辣的太陽照在大地上,讓花兒都躲在小草的背后,讓鳥兒都躲在自己的小家里,我也吹著清涼的風扇,舒服地躺在床上睡著懶覺。“刷,刷,刷”的聲音不絕于耳,把我從香甜的睡夢中叫了起來,我睜開朦朧的雙眼,伸了個懶腰,透過窗戶看見一位滿臉皺紋的老清潔工左手拿著掃帚右手拿著手帕正擦拭著玻璃上的灰塵。我一直目不轉睛地看著那位老清潔工,心想:年紀這么大了還要出來為這個城市獻出一份力,我們也就更沒有理由在這里睡懶覺了。不一會一片臟乎乎的玻璃就變成了一片嶄新的玻璃,當那位老清潔工要走的時候,我親切地叫了聲:“爺爺,等等喝杯水吧!”那位老清潔工停下了沉重的步伐,迫不及待地喝下了那杯水。“您辛苦了!”我溫暖地說道?!爸x謝你!”老清潔工滿懷笑意地說道。

那是一個冷嗖嗖的下午,狂風中夾雜著幾絲細雨,伴著幾聲雷聲,天空陰暗的讓人可怕,我躲在家里,突然一陣“噠噠噠噠”的聲音,我被吸引住了,打開陽臺一看,原來是建筑房子的工人們冒著雨在工地上工作,我心想:難道他們就不冷嗎?就一頂安全帽,一件單薄的衣服和一條褲子,一雙雨鞋,就能保暖嗎?我都抱著暖寶寶了??粗麄兠娉S土背朝天,心里真不是滋味,眼眶不禁紅了起來。有些路過的行人還給他們翻白眼,唾罵,但那些工人并沒有在意,還是繼續默默地工作著,我心想:怎么會有這種人,太不懂禮貌了,沒素質。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就是那些默默奉獻的環衛工人,他們用那雙勤勞的雙手正在為我們這個城市忙碌著。雖然他們收入微薄,可是卻有一顆金子般的心,有一個美好的品質,這個品質感化這任何一個人。我贊美他們,贊美這些默默奉獻的人!

感人的文明禮儀故事4什么是文明禮儀呢?簡單地說,文明禮儀就是一種敬人的行為規范,是表現一個人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也是鄉村、城市的臉面,更是國家的臉面,所以我們要講文明,懂禮儀。只有人人都講文明、講禮儀,我們的社會才能和諧相處;我們的生活才能更美好、更燦爛。

在一個國家中“人”是主體。那么對于個人來說,什么是最重要呢?我想首先應該具備的是文明、禮儀的素質提高,那么這個國家的整體素質才能提高。在我們身邊,在一部分同學身上,還存在著一些不文明的行為,比如:在我們的校園內,樓梯上總能見到與我們校園不和諧的紙屑;教室里,校園內,食品袋,方便面等隨處可見,甚至有的同學認為,反正有值日的同學和清潔工會打掃,扔了又何妨;還有的同學在教室走廊上追逐打鬧,走路推推擠擠;還有些同學講臟話,講方言,還隨意攀爬欄杠,甚至還有個別同學故意損壞學校公共財物。同學們,我們是祖國未來的花朵,我們是祖國未來的接班人。因此,我們一定要讓文明伴我行,養成良好的習慣,時時刻刻在與道德交談,時時刻刻地做到講文明、講禮儀,讓自己真正做一個有道德的好學生。

我們學校有很多同學把學習文化知識的學習任務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會公德的培養,文明習慣的養成,而這恰恰從本質上展現出一個人的思想品質。事實上,良好的習慣才是保證我們順利完成學習任務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在學校如果沒有良好的習慣,不講衛生,擾亂班級學習環境,就肯定不會是一個優秀的好學生。相反,如果我們養成了文明的習慣,學習就是一定的、良好的、有序的。因此,我們一定要讓文明伴我行。

不文明的事情時時刻刻都會發生,這些事情不僅害人害己,還損壞了中國文明、禮儀之邦的形象,所以我們要做一個文明禮儀的小公民。講文明、講禮儀,從我們身邊的小事做起,讓文明禮儀從我做起吧!

感人的文明禮儀故事5講文明,講禮儀,需要的是人人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我們是國家的小主人,我們有義務幫助那些沒有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去學習文明、實踐文明。因為我們今天有了豐富的物質生活,更需要建設高度的精神文明。這樣,我們的國家才能成為文明的國家,文明才能受到更多人的敬仰。

德國著名的文學家歌德說:“一個人的禮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鏡子?!钡拇_,人們總是根據你的言談舉止去評價你。我認為文明禮儀是一個人在社會上的文明修養。讓我們大家都提高自己的禮儀意識,重視禮儀。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逐步養成文明禮儀習慣,成為有氣質、有風度、有教養的現代文明人。

不管在學校,在家里,還是在路邊,文明禮儀每天伴隨著我們成長,他是我們的朋友。我們應該做到講文明,懂禮貌,見到老師要問好,看到垃圾要撿起來,尊敬父母、長輩和老師,不要追逐打鬧這樣的好習慣,蘇聯烏克蘭作家奧列西·岡察爾曾經說過:禮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情,也是最珍貴的東西。

篇5

1、華羅庚猜書。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讀書的方法與眾不同。他拿到一本書,不是翻開從頭至尾地讀,而是對著書思考一會,然后閉目靜思。他猜想書的謀篇布局,斟酌完畢再打開書,如果作者的思路與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讀了。華羅庚這種猜讀法不僅節省了讀書時間,而已培養了自己的思維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淪為書的奴隸。

2、聞一多醉書。聞一多讀書成癮,一看就“醉”,就在他結婚的那天,洞房里張燈結彩,熱鬧非凡。大清早親朋好友都來登門賀喜,直到迎親的花轎快到家時,人們還到處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東尋西找,結果在書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著舊袍,手里捧著一本書入了迷,怪不得人家說他不能看書,一看就要“醉”。

3、車胤囊螢映雪。車胤,年幼時好學不倦,勤奮刻苦。他白天幫大人干活,夜晚便捧書苦讀??墒怯捎诩揖池毢3]錢買油燈,書也讀不成了。他為此十分苦惱。一個夏夜的晚上,車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憶著讀過的書上的內容,忽然發現院子里有許多螢火蟲一閃一閃地在空中飛舞。他忽然心中一動,要是把這些螢火蟲聚集在一起,借它們的光不就可以讀書嗎,于是,他開始捉螢火蟲,捉了十幾只,把它們裝在白紗布縫制的口袋里,掛在案頭。從此,他每天借著螢光苦苦地讀書。

(來源:文章屋網 )

篇6

“去一次還不失為一個哲學家”

德高望重的伏爾泰很受人尊敬,可是有一次,他參加了一個格調不高的聚會。聚會組織者認為大學問家伏爾泰的趣味也不像人們想像的那么高,與自己正是一路人,于是第二天晚上,他又邀請伏爾泰再次參加聚會。結果伏爾泰說:“伙計,你知道嗎,我去一次,還不失為一個哲學家;去兩次,就跟你們同流合污啦?!甭犃诉@樣風趣而委婉的回答,邀請者只能識趣地走開了。

“陛下,您真是助人為樂”

1717年,伏爾泰因為譏諷攝政王奧爾良公爵,被囚禁監獄11個月之久。出獄后,吃夠了苦頭的哲學家知道此人冒犯不得,便去感謝他的寬宏大量。攝政王深知伏爾泰的影響,也急于同他化干戈為玉帛。于是兩人都講了許多恰到好處的抱歉之辭。伏爾泰說:“陛下,您真是助人為樂,為我解決了這么長時間的食宿問題,我衷心地再次向您表示感謝??墒墙窈螅筒槐卦贋檫@件事替心啦?!?/p>

“我想它一定是慢性的”

伏爾泰的咖啡癮很大,一生中喝了數量驚人的咖啡。有個好心人曾告誡他說:“別再喝這種飲料了,它是一種慢性毒藥,你是在慢性自殺!”“你說得很對,我想它一定是慢性的?!边@位年邁的哲學家說,“要不然,為什么我已經喝了65年還沒有死呢?!?/p>

“望眼欲穿,請您快來”

一個讀者給伏爾泰寫了一封洋洋灑灑的長信,表示其仰慕之情。伏爾泰回了信,感謝他的深情厚誼。誰知道,從那以后每隔十幾天,此人就給伏爾泰寫封信。禮貌的伏爾泰還是忍耐著給他回信,但回信越來越短。

終于有一天,這位哲學家再也忍耐不住了,回了一封僅一行字的信:“讀者閣下,我已經死了?!睕]想到幾天后,那人的信又到了,上面寫著:“謹呈在九泉之下的、偉大的伏爾泰先生。”伏爾泰這次的回信可不怎么客氣:“望眼欲穿,請您快來?!?/p>

“吃午飯與擦皮鞋”

伏爾泰有個仆人,為人忠實但很懶。一天,主人對他說:“把我的皮鞋拿來?!逼腿俗衩脕砹似ば?。伏爾泰問仆人:“你今天早晨忘記擦皮鞋了吧?”仆人答道:“沒有忘,先生。只是街上滿地泥土,兩小時后您的皮鞋又會跟現在一樣臟的?!狈鼱柼┬α诵?,穿上皮鞋,一言不發地走了。

沒過多久,仆人從背后追了上來?!跋壬?,”仆人說,“鑰匙呢?”伏爾泰聽了,明知故問:“什么鑰匙?”

“櫥柜的鑰匙,一會兒要吃午飯呀!”仆人說。伏爾泰露出了笑容:“我的朋友,還吃什么午飯呀?吃了飯兩小時后,你又會跟現在一樣餓的?!?/p>

“都說錯了”

篇7

聞一多讀書成癮,一看就“醉”,就在他結婚的那天,洞房里張燈結彩,熱鬧非凡。大清早親朋好友都來登門賀喜,直到迎親的花轎快到家時,人們還到處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東尋西找,結果在書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著舊袍,手里捧著一本書人了迷。怪不得人家說他不能看書,一看就要“醉”。

2、華羅庚猜書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讀書的方法與眾不同。他拿到一本書,不是翻開從頭至尾地讀,而是對著書思考一會,然后閉目靜思。他猜想書的謀篇布局,斟酌完畢再打開書,如果作者的思路與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讀了。華羅庚這種猜讀法不僅節省了讀書時間,而已培養了自己的思維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淪為書的奴隸。

3、侯寶林抄書

篇8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

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梁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2、鑿壁偷光。

西漢時有一個大學問家名叫匡衡。

他小時候就非常喜歡讀書,可是家里很窮,買不起蠟燭,一到晚上就沒有辦法看書,他常為此事發愁。

這天晚上,匡衡無意中發現自家的墻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來是墻壁裂了縫,鄰居家的燭火從裂縫處透了過來。

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找來一把鑿子,將墻壁裂縫處鑿出一個小孔。

立刻,一道燭光射了過來,匡衡就著這道燭光,認真地看起書來。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著墻壁,借著鄰居的燭光讀書。由于他從小勤奮好學,后來匡衡成了一名知識淵博的經學家。

3、囊螢映雪。

篇9

這是發生在唐文宗時代的一個故事。洛陽城內陽光普照,鶯歌燕語,一派歌舞升平的繁榮景象。此時,在繁華的市中心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喝彩聲、擊節聲不絕于耳,街頭巷尾的小商小販忘記了手中的活計忙著去趕場,身居雅齋的飽學之士也邁出斗室匆匆忙忙趕去觀看,就連身處異鄉旅行者也駐足欣賞。

是什么游戲雜耍如此熱鬧,原來是被世人稱作“張顛”祖籍為蘇州的張旭長史正在揮毫潑墨,你看他,臉色紅潤,額頭青筋突起,酩酊大醉,口中念念有詞,時而呼喊大叫,時而踉蹌奔走,如醉如癡,如顛如狂。驀然,他手操飽蘸水墨的毛錐,似醒似醉,搖搖晃晃地在鋪張開得宣紙上,神馳般地盡情揮灑開來。

剎那間,筆墨淋漓,滿紙氤氳,變幻多端,如駿馬奔馳,倏忽千里,如群龍戲海,躍然紙上。通觀此時的書作,斐然跌宕,動靜交錯,波瀾起伏而又井然有序。時而低昂回翔,翻轉奔逐,時而若狂風大作,萬馬奔騰。狀其聲瀟灑澎湃,抒其情深沉豁達。書者的情感在酒神的相助下,似明空的皓月,如澄澈的流水,像鏗鏘的玉聲。圍觀者翹首觀望,喝彩聲、頓足聲、擊節聲響切云霄。

一會兒,張旭將毛筆丟向一邊,東奔西走,嘴中大呼長嘯,濃濃的酒氣從口中散出,狂態顛逸之相,讓人忍俊不禁。正當圍觀的人們為之驚訝、贊嘆之時,可見醉意狂態中張旭將頭迅速的放到了盛滿墨水的硯池當中扭轉了幾下,然后神速地將濡墨的頭在紙上游走如飛,來往無矩,身體不斷的晃動,嘴中不時地狂喊,墨水不住地流淌。此時此刻頭變成了書寫的工具,身體成了粗壯的筆桿子,頸部似乎變為了執筆的靈巧有力的大手。

頃刻間,接連不斷的喝彩聲喧嘩聲頓時戛然而止,整個場面空氣似乎一下子凝固了,山色為之沮喪,天地為之低昂,人們面面相覷,無不嘆為觀止。詩仙李白有詩贊道:“楚人盡道張某奇,心藏風云世莫知。三吳郡伯皆顧盼,四海熊俠爭追隨”。

張旭精彩的書法表演,很快不脛而走,傳為佳話,大江南北,朝野上下,無不為張旭的書法藝術所感染。

篇10

康熙帝即位時,年僅8歲。按照順治帝的遺詔,由四個滿族大臣幫助他處理國家大事,叫做輔政大臣。四個輔政大臣中,有一個叫鰲拜,倚仗自己掌握兵權欺負康熙帝年幼,獨斷專橫。別的大臣和他意見不合,就遭到排擠打擊。

康熙14歲開始親政后,兩人的矛盾愈來愈深,于是康熙帝決心除掉鰲拜。他派人物色了一批十幾歲的貴族子弟擔任侍衛,這些少年個個長得健壯有力??滴醯郯阉麄兞粼谏磉?,天天練摔跤。

鰲拜進宮去,常??吹竭@些少年吵吵嚷嚷在御花園里摔跤,只當是孩子們鬧著玩,并沒在意。

有一天,鰲拜接到康熙帝命令,要他單獨進宮商量國事。鰲拜像平常一樣大模大樣走進宮。剛跨進內宮的門檻,忽然一群少年擁了上來,圍住了鰲拜,有的擰胳膊,有的拖大腿。鰲拜雖然是武將出身,力氣也大,可是這些少年人多,又都是練過摔跤的,鰲拜招架不住,一下子就被打翻在地。任憑他大聲叫喊,也沒有人搭救他。

鰲拜被抓進大牢,康熙帝馬上要大臣調查鰲拜的罪行。大臣們認為,鰲拜專橫跋扈,罪行累累,應該處死??滴醯蹚膶挵l落,把鰲拜的官爵革了。

康熙帝用計除掉了鰲拜,朝廷上下都很高興。一些原來比較驕橫的大臣知道這個年輕皇帝的厲害,也不敢在他面前放肆。

喜讀書愛英才

康熙帝自幼就發憤苦讀,青年時代讀書過勞,甚至咳血;三藩亂起,京師震恐,他日理萬機,讀書不停;南巡時,每每讀書到三更;暮年,仍手不釋卷。他通曉多種民族語言、數種外語;精通詩詞歌賦,喜歡琴棋書畫;他是最早向西方學習的開明君主,曾對數學、天文、地理、醫學、生物學、解剖學、農藝學、工程技術有濃厚的興趣。

康熙不僅喜讀書,而且愛英才。有一次,康熙南巡私訪,路過杭嘉湖旁的梅會里,看到池塘邊草亭里坐著一個50多歲的老漢。天氣寒冷,池塘結冰,老漢卻敞開衣襟曬太陽??滴醺械狡婀?,問他為何要這么做,老漢幽默地說道:“肚里裝的書太多了,時間一長都發霉了,只得敞開來曬曬太陽!”

康熙知道他有學問而不得志,回京后便立即召見他。他果然帶來自己的81卷著作??滴鯙g覽一番,發現這是一部字跡秀雅頗有價值的巨著,對他說:“你以后不用再曬肚皮了,就留在京城吧?!辈痪?,封他為翰林院編修,賜匾額寫有四個大字“研經博物”。這個老人就是文學大家朱彝尊。他擅長詩文,詩與王士禎齊名。他是清初浙西詞派的代表,和以陳維崧為代表的陽羨派在詞壇并峙稱雄。

被困煤窯

康熙親政后不久,臣下向他稟報門頭溝一帶“關門窯”的情況,他聽了以后半信半疑,想親自去查個究竟。

有一天,他裝扮成平民只身前往門頭溝私訪,走到過街塔附近,看見一伙像罪犯一樣的窯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