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能力測試范文

時間:2023-06-08 17:39:3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科研能力測試,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工科大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方案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5)01002102現今工科大學生的實踐能力普遍偏低,難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目前,我國必須擁有數量眾多的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人才,才能在風云變幻的世界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為此,普通高等工科學校的責任就是培養并造就一批具有競爭性、高素質、高質量的工程技術人才,工科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是我國跨世紀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我國高等工程教育不斷改革發展的趨勢。 

[S2][10][SZ]1[SBZ]我國工科大學生實踐能力的現狀[5"SS] 

現代大學教育的根本目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隨著世界工業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知識經濟時代已經來臨,高等教育培養質量代表著一個國家經濟的發展潛力,如何培養工科大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是當代教育最大的核心所在。當前,我國工科大學生的實踐能力普遍較差,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1企業對工科大學生的實踐能力評價不高 

工科畢業生在校期學習了專業學科理論知識,但是不能把所學與具體工作實際相結合。同時,對企業生產模式熟悉較慢,甚至不熟悉,再加上不愿意深入去研究企業的生產實際,又不能虛心地與企業技術管理干部及工人進行溝通,有的畢業生已經工作兩三年還不能獨立承擔工作任務?;炯寄懿贿^硬,如做圖軟件的應用、技術文件的總結等基本功不扎實,也沒有養成用圖形、圖表進行交流和表達設計方案、技術思想的習慣,缺乏吃苦耐勞精神,不愿意到科研和生產一線去工作等等。 

企業希望大學生能深入了解社會,端正就業態度;了解社會目前的情況,及時調整就業心態,豐富自己的實踐經驗;提高自身素質,多參加社會實踐,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務實勤奮。 

12工科大學生就業困難 

隨著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的日益嚴峻,大學生就業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而開展大學生創新實踐教育是高等教育的迫切要求,也是破解當前就業難問題的重要途徑?,F在的大學畢業生中,只有能夠充分滿足并能盡快適應用人單位需求的人才才有競爭的優勢。現今企業招聘大學畢業生時,最看重的是畢業生的“綜合能力”,其次為“潛力”,再次為“品德”。 

每年應屆畢業生在就業時,都要參加各種各樣的招聘會,有的企業走進校園舉辦專場招聘會,各高校的學生通過網絡,了解到招聘信息后,紛紛到招聘地點去投簡歷,有的學生甚至把自己的簡歷做成像宣傳單一樣,向各企業投放,但是真正能夠收到企業面試信息的卻很少。這一方面說明學生不了解企業的基本情況,盲目地投簡歷,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不知道自己將來想要做什么,能否勝任企業的工作;另一方面,在就業之前,沒有充分對在校期間完成的各項學習任務進行歸納總結,其中包括:國家對學生要求的外語及計算機等級考核是否合格、在校期間參加的各項實踐活動、國家級或?。ㄐ#┘壐黝悇撔履芰惖取R陨蠋追矫嬖驅е庐厴I生被企業拒之門外。 

近幾年佳木斯大學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學生的就業情況如下:(1)格力空調公司首先要通過招聘網頁中的能力測試題(基本上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題目),對學生進行測試,通過后才能進入面試階段,學校今年有5名同學在網上答題,其中有3人不過關,沒有得到面試的機會;(2)長城汽車公司在筆試中,出一些行測題目,目的是要考核學生的綜合能力,通過筆試后才能進入面試。佳木斯大學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學生近三年共有25人簽約長城汽車公司,這些學生都是通過該公司層層面試選的,通過對這些學生走訪,學校了解到了現今企業需要什么人才,為下一步重新制定培養方案奠定了理論基礎。還有些企業在招聘學生時會出一些工程實踐的題目,目的是考核學生的動手能力。雖然大部分學生在校期間成績相當好,但在公司筆試及工程實踐能力測試中卻不能通過,說明當前我國工科大學生的實踐及綜合能力普遍偏低,而導致這種現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S2][10][SZ]2[SBZ]工科大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方案的確定[5"SS] 

我國現今工科大學生的知識結構如下圖所示,各工科院校都對培養方案進行了相關的修訂,但也存在著一些不足,課程設置不能與具體實踐相結合,專業工程實踐比較少,造成學生在就業后不能很快地適應所簽工作的需要,這主要是培養目標出現偏差造成的。 

由于人們大多狹義地理解實踐能力就是動手能力、操作能力,所以一些工科教師認為學生的實踐能力應該通過實踐教學活動來培養,而忽視了課堂教學活動也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所以制定好培養方案,是所有工科院校面臨的主要問題。佳木斯大學針對國家教育部專業骨干課程調整文件,對畢業生進行了走訪,與有關用人單位進行溝通,修訂了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的培養方案,主要加強了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增加了實踐環節的周次,在選修課中注重現今的企業對本專業的需求?;谝陨锨闆r, 2012—2014年,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連續三年對培養方案進行了修定。針對實踐能力培養,2014年制定的修定培養方案如表1所示。[6][J1][6SS]表1[JZ][5"]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實踐性教學環節[6SS][J2][BG(!][BDFG2,W4,13,4,4,4W]序號實 踐 名 稱學 期周 數備 注[BDG12,W4,13ZQ2,4,4,4W]1金工實習42周[B]2機械綜合課程設計52周[B]3駕駛實習71周[B]4專業測試實習72周[B]5專業課程設計73周[B]6生產實習82周[B]7畢業設計813周[B]8工程制圖測繪短Ⅰ1周[B]9專業認知實習短Ⅰ1周[B]10金工實習C短Ⅱ2周[B]11科技創新與科研訓練實習短Ⅱ2周[B]12專業綜合實訓短Ⅲ1周[B]13發動機拆裝與鍋爐運行實習短Ⅲ3周[BG)F][J0][5"SS][J5/9]設置實踐性教學環節時,在原有培養方案的基礎上,增加了帶“”的實踐環節,同時增加了實踐學時,如表2所示。[6][J1][6SS]表2[JZ][5"]學分要求及學時比例[6SS][J2][BG(!][BDFG2,W14,4,6,5W]課 程 模 塊學 分學 時學時比例[BDG12]通識教育課程497762915%[B]學科基礎課程5511184200%[BDG42,W6,23W]專業課程[ZB(][BDWG12,W8,4,6,5W]專業必修課3255582096%[BDG12]專業選修課105210[G2]789%[B]實踐性教學環節3838周[ZB)W][BDG12,W14,4,6,5W]合計1852662+38周[BG)F][J0][5"SS][J5/9]佳木斯大學通過對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培養方案的重新修定,使畢業生掌握了工程熱物理、機械學和電子控制技術的綜合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具有從事能源與動力工程領域的科學研究、設計開發、制造、運行和管理的基本能力,有良好的適應性和繼續深造的基礎,符合教育部對本科教學的基本要求。同時,能夠更好地滿足企業的需要,避免學生到企業中不能夠適應企業的工作,為國家培養出了具有創新實踐能力的人才。 

篇2

一、培養質疑能力是保護學生對自然現象的好奇心、探究熱情的體現

關于創新能力,關注的對象無論是人還是工作,一般都有兩方面的判斷標準:新穎性和恰當性。孩子眼中,對萬事萬物都充滿著好奇與興奮。就創造力的新穎性來說,孩子是天生的創造家。 實際上,大部分孩子創造力獲得老師和周圍成人的評價,往往僅與恰當性掛鉤。比如:孩子在最初看到一個蘋果時,會想到蘋果是圓的、像小紅帽、蘋果的種子藏在肚子里、蘋果把是種子伸出的手臂等等。

透過孩子的視角,我們可以領略到平常事物中的奇妙與美好。老師教育孩子認識蘋果時,則更偏重于實用性。蘋果、APPLE、水果類、富含豐富的維生素、對身體有好處。在經歷了教育的熏陶之后,孩子對蘋果會形成這樣的經驗:APPLE、水果類、對身體有好處。孩子在認識事物、感知世界時,體現創新能力的“新穎性”往往在 “是否恰當”的單一評價中,忽視甚至剔除了。

教師在科學實驗操作中關注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就是對學生進一步進行感知、探究科學知識興趣的保護。

二、質疑能力是學生結合原有生活經驗向科學本質進一步探究的關鍵

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很多與科學本質有較大的差距,學生在參與科學學習、探究活動前已具備一定的前意識,如教師準備教學《磁鐵有磁性》一課,學生對磁鐵吸引鐵質物體這一司空見慣的生活現象早已知道,但是讓學生說出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什么,其中蘊含著怎樣的科學本質可以說是不清楚的。教師如果沒有重視學生的質疑能力的訓練,對實驗教學重視不夠或者直接演示、呈現結果的話,學生也只能當時記住同極磁鐵相互排斥、異極磁鐵相互吸引,知道了科學結論。至于磁現象的進一步研究就不會再關注了,自然,質疑能力的喪失,創新能力也就無從談起。甚至有的學生在上課之初,原有經驗就已經知道了磁鐵有磁性的這一結論,經過學習活動后,對科學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沒有更進一步的加強,學生失去了繼續研究的興趣,沒有質疑,創新能力也就無從談起。相反,如果教師注意引導學生主動質疑,激發學生參與實驗,重視學生的動手操過程的指導,學生對磁鐵有磁性這種現象就有了具體科學的認識,通過對不同物質在磁鐵影響下的不同表現,對原有生活經驗磁鐵對鐵質物質的吸引作用在實驗中有了驗證。在實驗中也會隨著操作的進行,產生新的質疑。比如:最初鐵釘相互之間是不會吸引的,當一根鐵釘被磁鐵吸引后,這根鐵釘又會吸引另一根鐵釘了。質疑:是不是磁鐵的磁性象接力棒,可以在鐵質物質之發生間傳遞?如果可以,磁鐵的磁性傳遞給鐵釘后,磁鐵本身的磁性會不會發生變化?如果有變化是增大還是減小,或者不變呢?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實驗中出現的各種疑問,適時地進行點撥,指導學生把主動發現的實驗現象,設計相應的實驗來進行驗證,通過取證,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實驗結果,通過發現問題——提出質疑——動手實驗操作——探究科學本質這一完整的過程,使得學生既了解到日常生活現象產生的原因,又有了實驗驗證的有趣過程,得出的科學實驗結論也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印象也更深刻。 可以說,多了一份質疑,便離科學本質更近了一步;多了一份質疑,創新思維的火花才會容易綻放。因此,質疑能力的牽引有助于學生從現象邁向科學本質,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科學思維習慣。

三、充分發揮“第二課堂”,持續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和創新能力

科學實驗教學有時不僅需要課內的實驗教學,有時更多需要課外實驗的輔助。缺少了課內實驗教學,學生缺少了交流,較難理解把握科學實驗的本質;同樣,缺少了課外實驗操作,部分實驗教學很難完整體現科學實驗的本質。可以說“第二課堂”的合理利用,使科學學習過程相輔相成,讓學生在課外實踐和課內實驗相結合的活動過程中,學生才會更全面更清晰地掌握科學實驗方法、培養科學質疑能力,鍛煉了科學創新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學素養。

如在教學《觀察幾種不知名的礦物》這一課時,一般情況下,老師會出示材料袋的巖石,學生小組進行觀察。經過前面《巖石和礦物》的學習,學生對已有的巖石,已經基本熟悉。沒有新的礦物料,學生失去興趣,探究也就沒有意義。在教學前,安排學生觀察、采集身邊的巖石和礦物,課前準備不知名的礦物。在課外的觀察和采集中,學生會利用所學的知識,在活動中對所采集的巖石主動辨認和分類,選擇自己辨認不清的巖石和礦物帶到課堂上,對進一步探究有極大的興趣。對巖石和礦物的分類研究,不僅在課堂上進行探究,在課后的生活中也會繼續進行觀察和質疑。學生在相互之間的交流中,也體會到不同的研究方法和不同的觀察體驗,在課堂匯報、交流中,又會提出新的質疑。

篇3

關鍵詞:提高;中職教師;職業教育科研能力;

一、中職學校教師與學生現狀

談到中職學校教育,外界社會對中職學校的教師和學生的接受度與認可度普遍偏低。因此,誰都可以對中職教育評頭論足,說三道四,似乎誰都有資格批評中職教育,這種狀況使得中職學校教師的專業形象和社會地位受到很大的影響。第一,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師因其面對的是被主流學校放棄、讓家長失望、開始自我放逐的學生,普遍學習習慣差,學業基礎差,學習意識差,對未來期望值很低。從家長層面來講,選擇中職學校的好處是不交學費,花錢少,學校還安排就業,省心;從學生層面來講,本來基礎就差,升學不成可以就業,沒有學習的源壓力,好玩。[1]因此在保障學生技術技能培養質量的基礎上,加強文化基礎教育,實現就業有能力、升學有基礎就極需要一批有較強職業教育科研能力的教師,這既是中職學校教育發展的需要,更是中職教師實現自我價值的需要。第二,當下的中職教師是既脫離了普教體系、又遠離了高職體系的一個特殊教師群體,缺乏科學研究的工作氛圍使他們很大程度上既不像普教體系淪為知識的簡單傳遞者,也無法成為高職體系的研究者。因此,中職教師和學生往往被社會邊緣化。[2]

二、中職教師開展職業教育科研的有利條件

第一,教育實踐經驗豐富。教育科研所需要的大量信息,只有在教學實踐中才能得到,這是工作在教學第一線的中職教師進行教育科研所具有的得天獨厚的條件。第二,最了解社會、家庭、學生的情況。教師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家長、企業三者之間的橋梁,企業的需求、家長的期望、學生的實情教師都了如指掌。第三,最熟悉教材情況。教材是教師聯系學生的中介,是教學的載體,廣大中職教師長期在教學一線工作,對教材最熟悉,對當前職業教育的現狀最了解,對課程設置的特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體會最深刻最有發言權。

三、中職教師開展職業教育科研的不利條件

第一,思想上不重視。認為教育科研是理論工作者和領導的事,導致教育科研動力不足,熱情不高,自覺性不強。第二,時間上不允許。許多教師因為跨專業跨學科太多,工作量大,工作內容繁雜也客觀上影響了教師從事教育科研的積極性。第三,能力上不支持。大多數教師缺乏基本的科研素養,申報、搜集、檢索、整理、寫作的能力都很欠缺。第四,環境上邊緣化。主管部門在分配學術資源時,有意無意輕視中職學校,申報渠道太過狹窄。加上學校內部本身對科研重視程度不夠,教師自身研究水平較低,導致教師不愿涉足教育科研。第五,方法上不得當。一線教師由于缺乏足夠的理論知識支撐,加之對科研方法的茫然無知,因此,很難把教育教學中比較好的方法提煉成科研成果。

四、為什么要提高中職教師職業教育科研能力

第一,政策引導?!秶鴦赵宏P于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第十七條明確指出“加強職業教育科研教研隊伍建設,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學研究水平”。第二,定位變化。新形勢下中職學生培養定位和課程內容已經實時變化,不再是單純就業,而是中高職貫通培養,打通了歷年來影響中職招生的通道。第三,科研轉化。中職科研技術可以與市場需求同步,條件成熟時科研項目可以轉化成專業課程,將最新技術引入課堂,提升學校辦學水平,拓寬學校就業、升學渠道。第四,領導重視。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教育主管部門認識到職業教育科研能力是教師與市場聯系的紐帶,在課題申報、資金申請上開始對職業學校一定比例的傾斜。學校領導對教師科研能力的培養也開始予以關注,并在考核評估辦法中加以細化和提升比例。第五,教師實惠。中職學校教師通過教育科研使個人的專業能力有了較大提升,同時,職稱評聘、績效考核也好處多多。第六,學生倒逼。中職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倒逼教師提高專業水平,特別是示范專業建設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考核評價模式的改革對教師的科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提高中職教師職業科研能力的途徑

第一,把教師的科研成果作為教師職稱職務評聘的重要依據,讓教師從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視。第二,設置專門機構。并由學術帶頭人和科研骨干引領學校教科研工作,讓教師科研工作有章可循。第三,經常做一些科研講座。普及和灌輸職業教育的科研理念,以及論文寫作方面的知識,讓教師科研工作有法可依。第四,校企深度合作,整體打造學校教學團隊,特別是專業課教師的職業教育科研能力,讓教師科研工作有人來幫。

六、如何提高中職教師職業教育科研能力

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在《職業教育法》修訂的大背景下,在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這一綱領性文件的指引下,中等職業學校在保障學生技術技能培養質量的基礎上,將進一步完善人才多樣化成長渠道。也必將給中職學校的教師一個更為廣闊的教育科研的空間。中職學校的教師根據中職教育的發展需要,要想提高職業教育科研能力,可從以下幾點入手:第一,平時注重積累,形成個人研究意向,鎖定研究方向。第二,科學選題。盡量選擇有前瞻性的選題,不斷提升選題能力。第三,敢寫,多寫,經常寫,提高寫作的頻密度。第四,大量閱讀職業教育理論著作,結合自己的職業教學實踐,增加思想的厚重度。第五,在準確、深刻的前提下,適度追求語言的美感度。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

[2]現代職業教育建設規劃(2014-2020年)(教發【2014】6號)

篇4

論文摘 要: 碩士研究生在校期間從事科研活動,是其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之一。本文以貴州師范大學地理與環境科學學院在校碩士研究生為例,對其從事科學研究現狀進行分析,分析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對策建議。

隨著碩士研究生教育和培養規模的迅速擴大,如何保證和提高培養質量,尤其是如何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研究生,已成為高校的一項重要課題。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是碩士研究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衡量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也是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的重要因素。筆者以貴州師范大學地理與環境科學學院在校碩士研究生參與導師相關科研課題或自主申請科研課題為切入點,分析以科學研究能力為核心的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對策建議。

一、調查對象、內容和方法。

本研究調查對象是貴州師范大學地理與環境科學學院的2009—2011級碩士研究生,共185人,其中男生100人,占54?;女生85人,占46%。調查內容是碩士研究生參與科學研究的情況,主要包括:研究課題選擇的科學性;參與課題的積極性;科學研究經費;導師對學生科研指導狀況。調查方法主要通過問卷調查形式進行,結合已有基本數據進行綜合分析。

二、碩士研究生從事科學研究的現狀

(一)碩士研究生參與科學研究積極性不高。

截止到2011年底,該學院僅有60%的碩士研究生參與導師科研課題研究,而且從整體看,參與的也大多是橫向課題,而參與縱向課題的機會較少,尤其是國家級、國際性的科研課題少之又少。碩士研究生在參與課題研究的過程中,基本上都是按導師預先設定的思路或者方案開展工作,獨立思考比較少,在有些橫向課題的研究中,甚至出現“成果范本,相互借鑒”的現象,導致較多碩士研究生形成一種依賴思想,創新意識也隨之被扼殺,也使參與科學研究的積極性逐漸下降。同時,隨著碩士研究生人數的增加,科研課題的增長率跟不上研究生人數的增長率,導致部分研究生沒有足夠的機會參與科學研究。另外,從該校情況看,在校級層面上設有碩士研究生創新管理基金、自然科學類和人文社科類學生科研課題。從該學院碩士研究生的科研課題申報情況看,2009年至2011年,僅有45位碩士研究生申請學生科研課題,僅占總碩士研究生人數的24%。

(二)科研課題選題不夠科學合理。

部分碩士研究生在確定科研課題題目的時候,或多或少會存在一種“急功近利”心理,大多會選擇一些風險小、時間短、易結題、易出成果的課題,而回避那些風險大、耗時久、創新性強的課題。如此選出來的課題難度較小,即使是科研經驗不足的碩士研究生也能獨立完成,從而影響科研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最終導致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力度不夠。此外,這種選題方法主要是圍繞一些常規研究點開展相應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復研究的現象。

(三)科研經費不多、分配不均。

隨著碩士研究生規模的不斷擴大,部分導師承擔的科研課題數量不多,分攤到所指導的每位碩士研究生身上的科研經費相對較少,導致部分碩士研究生無法在預設的研究方向上進行更多的深入研究和探索的機會,從而影響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的激發和培養。

(四)導師對碩士研究生的科研指導力度不夠。

導師是培養碩士研究生的主要責任人。導師吸收碩士研究生參與科學研究是培養其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創新能力的前提是有一支綜合素質高、科研能力強、學術前沿性強、科研經費充足的導師隊伍。碩士研究生規模的擴大,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導師數量相對不足,使每位導師指導的碩士研究生數量過多,加之一些導師的科研課題本身就比較有限,從而使一些碩士研究生參與科學研究的機會也比較少;也使導師指導碩士研究生參與科研課題的時間不多,不能使碩士研究生在科學研究中得到足夠的鍛煉機會,影響其創新能力的培養。

三、以科學研究為核心的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對策建議。

(一)加強對碩士研究生科研課題選題的指導和管理,為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拓寬思路。

碩士研究生在科研課題的選題中,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選擇常規的問題或研究點,這也是受碩士研究生普遍歡迎的。這類課題的特點就是先前已有人從事過類似研究,取得的研究成果也較多,在研究過程中就有更多的參考數據和資料。如要取得新研究成果,則必須在充分了解先前類似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通過新思路、新方法,綜合新數據、新材料,進行更加深入有效的研究,才能達到有所創新和突破,否則,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前人研究成果的重復。二是選題比較新穎,當前研究比較少,成果也很少,可參考的資料也比較匱乏,在這類選題的研究中,受其他人研究成果的影響也比較小,必須廣泛收集資料,易于提出新思路、新觀點,更能培養創新能力。因此,高校應加強對碩士研究生科研選題的指導和管理,特別是導師應注重引導其采取第二種選題方法。同時,在選題中還應把握好三個原則,即“重要性”、“可能性”和“實用性”。重要性就是指是選題在科學理論、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方面有一定創新;可能性就是指課題在研究過程中具有較強的可行性,以及能達到預期的研究效果;實用性就是指選題對于推動“產學研”、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搭建創新平臺,提高研究生參與科研的積極性。

碩士研究生教育培養和科學研究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沒有科學研究就沒有碩士研究生教育培養的質量。針對研究生參與課題積極性不高的現象,首先,高校內的碩士研究生相關管理部門(如研究生院)應設立碩士研究生創新基地,積極吸收他們參與基地活動,可以讓相近學科專業的碩士研究生通過相互合作科研、學術交流等激發創新思維;要大力支持碩士研究生開展跨學科科學研究,加強科學研究指導力度,為碩士研究生開展學術交流、自主開展科學研究提供寬闊的平臺,從而激發碩士研究生參與科研活動的積極性;通過設立創新基地,帶動高校優質教育、科研資源的共享。其次,高校應設立更多的碩士研究生創新課題,通過承擔或參與科研課題,激發他們的研究熱情,為提高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創造強有力的支撐。再次,要完善周期性學術報告制度,讓師生共同參與,共同組織,在學術報告活動發掘和拓展創新點,實現師生充分互動和彼此借鑒。最后,要大力開展與學科專業相關、與從事研究的內容有聯系的社會實踐活動,讓碩士研究生從理論研究到實踐驗證,逐步實現創新。

(三)創造良好的科研環境,為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營造氣氛。

創造良好的科研環境主要有兩方面:一是要加強對碩士研究生科學研究硬件建設,在盡可能地增加科研課題數量,并且加大科研課題的資助力度的同時,要注重加強計算機網絡、實驗室、圖書館等教學科研資源基礎設施的建設,為碩士研究生查找相關資料、開展相關研究奠定硬件基礎。二是要加強碩士研究生科學研究軟件建設:(1)積極淡化功利性因素和社會帶來的負面壓力影響,讓碩士研究生專注科學、潛心研究;(2)完善碩士研究生學術評價體系。從目前情況看,全國高校碩士研究生學術評價基本上都是以科學研究成果的數量來評價和衡量,但對其學術成果的理論水平和實踐價值等方面考慮得較少,對碩士研究生在科學研究中所表現出來的科研熱情、團隊精神、學術道德、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等因素考慮得更是少之又少,為此,高校必須建立完善研究生學術評價體系,制定全面完善的考核評價指標,進行全面考量、綜合評價,同時必須堅持定量和定性評價相結合,使評價更加科學有效,從而更好地激發碩士研究生的科研熱情和創新能力的發揮。

(四)加強碩士研究生導師管理,為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奠定基礎。

高校應當重視碩士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一是要制定完善符合實際的碩士研究生導師遴選、管理、考核等一系列制度,從制度層面上,明確遴選條件,強化日常管理,規范任期考核等,積極淡化導師身份,把招生名額與導師能提供的科研課題及經費等培養條件、現有學術成果、工作實績等結合起來,同時要將任期考核結果與招收碩士研究生數量結合起來,對于沒有條件繼續培養碩士研究生的,要堅決取消碩士研究生導師資格。二是要大力支持導師開展科學研究工作,要積極創造條件,鼓勵碩士研究生導師申請和承擔各類科學研究課題,逐步形成主要依靠科研課題經費支撐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的新機制,在科研中培養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三是要積極為碩士研究生導師提供參與學術交流和進修的機會,使其能站在學術發展前沿,不斷提高研究水平。

碩士研究生教育和培養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為經濟社會發展輸送高層次、高水平、高質量的研究型、創新型人才的重任。因此,在碩士研究生教育和培養過程中要廣泛地開展科學研究,讓更多的碩士研究生參與到科學研究活動當中,讓他們知曉科學研究的基本要求,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從而進一步提高碩士研究生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發現、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隨著碩士研究生科學研究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其創新能力也會隨之提高。

參考文獻:

[1]黃勇榮.論基于科研項目為核心的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VOL33,(3).

[2]鞭海東,章麗萍.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幾點思考[J].高等農業教育,2002,(10).

篇5

關鍵詞:獨立學院;青年教師;科研能力;策略

伴隨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獨立學院以其靈活自主的辦學機制、民營化的辦學模式呈現出快速發展趨勢。據統計,目前全國已有獨立學院318所,在校學生近200萬人,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1]華南師范大學增城學院創辦于1998年,依托華南師范大學優厚的教學資源和良好的社會聲譽,教育教學質量獲得社會廣泛的認可。在2010年中國獨立學院排行榜100強中,華南師范大學增城學院位列其中。隨著學院的快速發展,大批青年教師充實到教學和科研工作的第一線。但是,作為一種新興的辦學實體,獨立學院還存在著諸多亟待加強與完善的地方,青年教師科研能力滯后問題顯得尤為突出。如何正視當前青年教師科研能力滯后的現實,培養和提升其科研能力,成為學院可持續發展的不二選擇。本文通過分析影響青年教師科研能力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獨立學院培養與提升青年教師科研能力的措施。

一、獨立學院青年教師的特征

清華大學前校長梅貽琦曾說過:“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睂τ谝凰髮W來說,好的教師就像一座大廈有了支撐的柱子一樣;如果沒有大師,樓蓋得再多也沒有用。因此,建設一支學術功底深厚、實踐能力較強的師資隊伍,對于獨立學院同樣重要。獨立學院建校初期,引進的教師學歷、職稱層次較低,以本科學歷、初級職稱為主。隨著獨立學院的發展,人們更加關注其辦學設施、人才培養及綜合聲譽。在這種情況下,獨立學院除了引進部分具有高級職稱、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外,每年都會面向社會和高校引進一批青年教師,年齡一般在30歲至35歲之間,大多來源于高校優秀本科生或碩士研究生,其中應屆畢業生占據多數。此外,獨立學院還會引進部分企事業單位的青年人才,這部分教師具有較高學歷或職稱,工作經歷比較豐富。然而,大部分青年教師是非師范院校畢業的學生,缺乏教學基本理論知識及實踐經驗。另一方面,為了做好教學工作,完成教學任務,青年教師基本無暇顧及科研,造成科研工作停滯的局面,雖然有些青年教師意識到科研的重要性,但卻不知從何下手,導致科研情況欠佳[2]。

二、獨立學院青年教師科研能力滯后的主要因素

1.青年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不利于開展科研

獨立學院的師資來自三個途徑:一是母體院校的教師,二是其他高校退居二線的老教師,三是高校應屆畢業生。中年專業骨干教師較少,出現“兩頭大、中間小”的畸形結構。就華南師范大學增城學院教師現狀來看,現有專任教師300多名。從年齡上看,35歲以下青年教師在全部專任教師中所占比例為72%;從學位上看,博士及碩士研究生所占比例為42%,學士所占比例為45%;從職稱結構來看,教授及副教授所占比例7%,講師所占比例14%,助教所占比例8%。相比建校初期,該院教師在年齡、學歷、職稱方面都有較大改善,整體師資隊伍質量大幅提升,但是青年教師隊伍在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學緣結構方面仍然不合理,不利于青年教師開展科研。

2.青年教師科研意識淡薄,缺乏科研積極性

一直以來,教學工作在獨立學院發展中占據絕對地位,科研處于劣勢。無論是科研經費的投入,還是科研工作的開展都是獨立學院的薄弱環節。有些領導和教師認為搞科研是普通大學的事情,獨立學院只要搞好教學,能夠培養學生就可以了,無須開展科研。近幾年,獨立學院正處于轉型階段,許多院校意識到科研的重要性,但是教學仍然處于首要工作,很多教師認為“科研是副業,科研高不可攀?!保?],還有相當一部分青年教師是為了評職稱或攻讀學位才被動地搞科研,當職稱評定或學位攻讀一旦結束,他們的科研行為也就終止,這種行為導致獨立學院科研成果質量參差不齊,降低了教師開展科研的積極性,不利于教師的自身發展。

3.青年教師教學任務繁重,科研精力不足

近年來,獨立學院發展迅速,主要以培養應用型、實用型人才為主,專業門類眾多、課程體系繁雜,師資力量嚴重不足。一名教師常擔任不同科目、不同專業的教學任務,周教學工作量普遍在16學時以上,有的甚至達到22學時,繁重的教學任務與科研之間出現了不可調和的矛盾。大部分青年教師剛從高校畢業,有的屬于非師范類院校畢業生,缺乏教學基本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整日忙于備課、上課、批改作業,窮于應付教學工作,無暇顧及科研工作。教學任務的繁重,科研時間的缺乏使得他們根本沒有精力去鉆研,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師參與科研的積極性,導致科研能力難以提高。

4.青年教師缺乏學術積累,科研成果質量較低

與公辦院校相比,獨立學院青年教師缺乏一定的學術積累,掌握的教育科研理論知識不夠深入,從事科研的基本技能不夠嫻熟,科研成果水平較低。從科研論文的數量和質量來看,有相當一部分在一般刊物上,而被EI、SCI收錄的文章幾乎是空白。大部分青年教師缺乏科技創新能力,難以找到適合的選題,且對問題研究的深度和廣度不夠,科研成果的影響力較小。盡管有部分青年教師申請到科研項目,但級別較低,高級別的科研項目難以取得,這就嚴重地挫傷了青年教師參與科研的積極性。

三、培養與提升獨立學院青年教師科研能力的策略

1.加大科研經費的投入,改善科研條件,為青年教師營造良好的科研環境

教學和科研是互相支撐,彼此關聯的。沒有高水平的科研,高質量的教學就無從談起。獨立學院應重視科研,以科研帶動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梢哉f,科研條件是支撐科研的重要基礎和可靠保障,獨立學院應加大了科研經費的投入,為青年教師提供最大限度的科研條件,在財力和物力方面給予支持。華南師范大學增城學院為鼓勵教師開展科研,加大了科研經費投的入,給予立項課題以相應的配套經費。同時,該院還積極爭取各級政府、有關部門的資金支持,組織教師積極申報縱向與橫向科研項目,爭取更多的項目經費。另外,該院還出臺了寬松的制度政策,鼓勵青年教師參與科研,提高科研水平,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為學院可持續發展夯實基礎。

2.構建科研管理機制,調動青年教師科研積極性

實踐證明,完善的管理機制是保證獨立學院科研工作順利開展和提高青年教師科研能力的基礎。因此,構建科研管理機制,避免科研管理的缺失或不當,提高獨立學院科研管理工作效率和效益是十分必要的。獨立學院應制定符合學院實際發展的科研目標,調動教師的積極性,發揮教師的非智力因素,從而激發教師的科研動機。[4]華南師范大學增城學院從實際出發,在科研激勵政策的制定上更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先后出臺了有關學術論文、著作、教材、科研項目等獎勵政策及激勵制度,采用以物質為主的激勵方式,極大地推動了青年教師開展科研的積極性。與此同時,華南師范大學增城學院非常重視青年教師的科研行為,倡導嚴謹的學術態度,引導教師樹立良好的學術職業道德。學院認真審核教師的科研成果,杜絕弄虛作假,維護了學院的良好聲譽。對于科研項目的立項、實施以及驗收過程,進行過程化管理,完善中期檢查及結項驗收工作,防止科研項目的流失。對于沒有按時結項的項目,采取必要的處罰措施。以上通過有效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為青年教師開展科研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極大地調動了青年教師的科研積極性。

3.改善教師結構,以校級科研項目為基礎,提高青年教師的科研水平

由于先天不足,獨立學院教師結構長期存在不合理狀態。針對這一問題,華南師范大學增城學院注重引進和培養學術帶頭人,通過有計劃、有意識地引進一批具有較強科研能力的教師,借助“傳、幫、帶”的方式,加強對青年教師的指導,從而帶動了一批青年教師開展科研,不斷充實學院科研力量。同時,學院以發展的眼光,確立了科研強校的意識,以校級科研項目為基礎,大幅度培育自身的科研成果,集聚科研實力。通過校級課題的研究,青年教師結合學院特點、專業特長,發掘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低層次、小項目做起,不斷積累經驗,逐步形成自身的科研特色和優勢,為后續申報高一級課題打下堅實的基礎。

4.合理分配教學與科研任務,減輕青年教師的教學負擔

教學負擔過重一直是影響教師科研的直接原因。獨立學院應通過合理安排青年教師教學任務,合理設置專業與課程,讓教師在承擔一定教學任務的同時,有時間完成科研任務。針對這一問題,華南師范大學增城學院將教師周教學工作量進行了重新分配,將原來每周16個學時更改為每周12個學時,給予教師充沛的時間開展科學研究?!昂侠矸峙潢犖?,針對不同教師的特長,讓適宜開展教學的教師承擔相應的教學任務,而讓適宜開展科研的教師承擔相應的科研任務”[5]。

5.加強科研業務學習,提高青年教師的科研素養

獨立學院建校時間短,科研積淀少。因此,有效地開展科研培訓,對于快速提升青年教師的科研能力是一種有效途徑。華南師范大學增城學院采取形式多樣的科研培訓,加強教師科研業務學習。通過舉辦科研講座、定期或不定期邀請校內外專家學者、企事業單位人員開展系列專題學術講座,針對青年教師如何申報科研項目、提高項目申報率,如何進行科研論文撰寫,如何開展科研工作等問題予以講解和指導。鼓勵青年教師攻讀高一級學位,并給予政策傾斜,切實提高青年教師的專業知識和能力結構。選派青年骨干教師參與各類學術會議、短期進修、社會實踐以及考察,讓他們深入到企業第一線,從而提高實踐技能,促進校企間的合作與交流,進而為開展深層次的科研提供契機。

參考文獻:

[1] 王勇.獨立學院應用型人才人文素質培養體系探析[J].河南社會科學,2010,(7):198-199.

[2] 龐海芍.高校教師職業特點及激勵機制研究[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3):108-111.

[3] 宋嶸嶸.高職院校青年教師科研能力培養與提升的策略探析[J].職教論壇,2009,(11):23-26.

篇6

關鍵詞:高職院校;教師;科研能力

高職教育的發展已從外延擴張階段轉變為內涵提升階段,建特色、創品牌,成為新時期高職教育發展的主要任務和目標,因而高職教師的能力發展也越來越受到各方面的關注。為此,筆者對影響高職教師科研能力發展的因素進行了調查分析,并提出了提高教師科研能力的具體設想,供大家參考。

影響高職教師科研能力發展的因素分析

通過對省內外一些高職院校的問卷調查,發現影響高職教師科研能力發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高職院校對科研的認識模糊教學、科研、社會服務是高校的三大功能,所以,科研應成為高職院校辦學的重要內容,成為學校自我發展的內在動力與建特色、創品牌的重要手段和途徑。當前,高職院校對科研的認識還較為模糊,主要表現在:(1)對科研的重要性、獨特性缺少足夠的認識。調查發現,一些院校認為高職院校主要是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的,沒有必要搞科研,科研是本科院校的事。(2)對于科研的定位模糊??蒲性诟呗氃盒H鄙賾械牡匚?,有22.5%的高職院校沒有獨立設置的科研部門,有36.3%的高職院校沒有專項科研經費。(3)對科研是教師能力發展的重要途徑認識不足。大多數高職院校在進行教師能力考評時,未將教師的科研成果列入考核范圍,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對教師科研能力的提高也沒有具體的要求。(4)對教學與科研的有機聯系缺少研究,一些高職院校認為教學與科研是兩項相對獨立的活動。

高職院校教師的科研素質較差我國的高職院校主要有三種類型:一是由優秀的中等學校升格,這是主體;二是民辦高職;三是??茖W校改辦高職。高職教育發展的時間短,決定了高職教師的科研素質較差,主要表現在:(1)學歷層次較低。在高職院校中,具有??茖W歷的教師占13.64%,本科學歷的占75.69%,博士、碩士學歷的占7.28%,其他學歷的占3.39。這是制約教師科研素質的關鍵因素之一。(2)科研意識淡薄。有72%的教師從事科研的目的是為了評職稱,希望通過科研提高教學能力與教學質量的僅占4%,具有高職稱、高學歷的教師開展科研工作的僅占24%。(3)科研精力不足。在高職院校教師的工作精力分配上,教學工作占50%左右,學生管理工作占40%左右,科研工作僅占10%左右,可見高職院校教師教學和學生管理工作的壓力較大。(4)科研能力低。教師的學歷影響了教師的科研能力,加上缺少科研方面的專門培訓,教師缺乏基本的科研能力就不足為奇了。

在提高教師科研能力方面缺少措施調查發現,教師普遍認為學校應關注教師科研能力的提高,但教師本身的科研積極性不高,這主要是因為高職院校在提高教師科研能力方面缺少有效的措施,主要表現在:(1)科研管理不到位。如科研評價體系不合理,考核與激勵機制缺乏導向作用。(2)學校缺少必要的經費支持,高職院校多將大量資金投入到基本建設和基礎設施上,教師和科研人員很少獲得科研經費的支持。(3)科研培訓的途徑與內容不能滿足能力提高的需要。高職教師能力的提高主要看學歷和“雙師”素質,對于科研能力的提高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教師培訓很少有科研方面的內容。(4)學術隊伍建設缺乏規劃和具體辦法。一些高職院校雖然有關于學科、專業帶頭人及骨干教師之類的學術隊伍建設制度,但真正落實到位的很少。(5)校企合作交流的渠道不暢通。高職科研主要以技術應用與技術開發為主,很少進行社會實踐、到企業一線參與解決實際問題。(6)教師缺少科研的時間和空間,教師參與科研工作的條件和機會不多。

提高高職教師科研能力的對策

鑒于對上述影響高職教師科研能力發展因素的分析,提出以下對策:

提高對高職院??蒲泄ぷ髦匾缘恼J識首先,科研工作是高職教育發展的需要。高職院校的內涵發展就是要處理好學校的發展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關系,培養高技能創新人才,形成學校特色,創出學校品牌。其次,科研工作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蒲惺歉咝5娜蠊δ苤?,教師不搞科研,就無法掌握本學科的最新動態與最新技術,就無法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再次,科研工作是教學創新的源泉,是培養創新人才的基礎。高職教師要將學生培養成能不斷攝取知識,自我更新,獨立鉆研,富有創新意識的高技能人才,必須在教學中對學生的科研能力與科研方法進行指導。

進一步明確高職院校的科研定位高職院校的科研定位應根據高職人才培養目標決定。因此,高職的科研工作要緊緊圍繞兩個方面:一方面,要實現“四個推動”,即推動教育教學改革,推動師資隊伍建設,推動高職教育研究,推動校企結合;另一方面,要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開展與區域經濟聯系密切的應用研究、技術開發與成果轉化工作。

健全科研管理體系,創新科研管理模式高職院校應設置獨立的科研管理部門,完善科研管理制度與科研評價體系,制定學校的科研規劃。在科研管理中,既要強調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又要注重管理的人性化,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個性差異,充分發揮科研骨干和科研團隊在科研中的作用,通過“外引內培”加快學??蒲嘘犖榻ㄔO。要建立激勵機制,使科研成為滿足教師專業發展需求的內在動力,使教師的科研行為從“他為”轉變為“自為”。

密切教學與科研的有機聯系,實現教學與科研的互動教學與科研是高職院校的兩個任務,具有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關系。高職院校要注重科研與教學相互促進的作用,教師不搞科研或不具備科研能力,就無法掌握本學科的最新動態,缺乏對本學科領域知識的深刻理解,就缺乏知識創新的源泉,就不可能成為高水平的教師。同樣,教師只搞科研而不搞教學,就不是一個真正的教師,其科研也會因缺乏后勁而難出成果。高職院校除了要認識教學與科研二者相輔相成的關系外,更重要的是通過教學、科研體制與內部分配制度的改革,實現教學與科研職能的互動。

教師的學歷提升與科研能力的提高并重高職院校對教師學歷的提升非常重視,但從實施的情況看,效果并不理想。教師學歷的提升大多采用的是在職讀研、讀博,或通過函授的方式完成所需的課程學分,而與學歷相應的科研能力沒有得到提高。因此,在教師讀研、讀博期間,學校應要求教師除在學習期間完成規定的研究課題外,還要完成一定質量和數量的論文,以此考核其學習效果。學校應重視訪問學者工作的落實,讓教師到本科學校鍛煉,感受科研氛圍,提高科研意識,學習科研方法。還要加強校際交流與國際交流,為教師創造更多的學習、考察機會,了解最新的學科動態。

加強科研團隊的建設高職院校由于種種原因,很難有名家、大師級的科研領軍人物,因此在科研隊伍建設中應發揮團隊的作用,要重視科研團隊的建設,要走“外引與內培”相結合之路,將重點放在對校內教師的培養上,依靠自身力量,走自主創新、特色發展之路。要大力營造良好的科研環境,只要大家齊心協力,高職教師的科研能力在團隊的帶動下一定會有所發展。

約束與激勵機制并舉,促進教師科研能力的提高高職院校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管理工作壓力較大,對科研工作往往無暇顧及。因此,學校必須建立教師科研約束與激勵機制,教師的職稱晉升、業務考評、學科評優、專業帶頭人的評定、科研成果的獎勵、進修培訓的機會、國際交流的參與等,都應與教師的科研能力掛鉤??蒲薪涃M是教師實施科研項目的基礎保障,高職院校要加大對科研經費的投入,同時爭取企業、行業的經費投入,不斷改善科研工作條件。要真正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還要激發其內動力,使教師認識到不僅要具備寬厚的學科知識,更要具備很強的實踐技能,具備很強的科研開發能力。

加強校企合作,全面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高職科研的主要內容是技術應用與技術開發,高職的教育目標是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需要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因此,必須面向社會實踐第一線,注重解決生產中的具體問題,注重在企業最需要的技術、工藝上找項目。加強校企合作,積極開展橫向課題研究,通過開展技術開發、技術推廣、技術咨詢、技術培訓等工作,全面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水平評估[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4.

[2]李卓梅.高職院校產學研模式探討[J].科技管理研究,2004,(2):120.

篇7

關鍵詞:化學;實驗;自主能力

一、興趣引導,親手實驗

興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基礎,對于學生來說是必不可少的,是引導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邁向發展的必由之路.因此,教師在化學實驗課堂中要善于通過興趣去引導學生,善于深入規劃和挖掘教學課本,試著通過興趣引導的原則來讓學生沉浸在愉快的氛圍中.

例如,可以在第一堂課在講桌上準備一個盛滿清澈石灰水的瓶子,學生直覺認為這是一瓶清水,此時教師可以引入魔術性語言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學生,你們相信我能將這瓶清水變成牛奶般渾濁嗎?”學生各抒己見、議論紛紛,“相信、不相信、不可能――”此時,教師說道:“下面就是見證奇跡的時刻”,通過試管向里面吹氣,瓶中立刻渾濁不堪,接下來再令學生在新的石灰水中滴入液體酚酞,學生又親眼看到清水變紅――經過這些奇妙的化學變化,學生的探究興趣不斷上升,試圖找尋實驗中的秘訣和奧秘,甚至親自去實驗來主動探究其中的知識和原理.

二、設置懸念、生活化引導

化學主要揭示了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現象與科學規律,可以說化學是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教師可以抓住這一點,通過設置一些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問題,引起學生的注意,以此來調動學生主動思考、借著問題主動去做實驗,最后進行集中討論與探究,自行總結科學規律,探索出實驗現象背后所蘊含的科學道理.

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向學生提出一些生活化問題,如,“你們知道為什么水壺中的污垢要用醋來清洗嗎?”學生一開始會對這一方法持懷疑態度,此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實驗任務,讓學生回家后親自輔助媽媽做家務,做生活中的小能手,親自實驗用醋來清理家中的壺污垢,學生親自經歷了實驗過程,目睹了污垢被清除的現象,學生定會靈機一動,進而會主動走向教學課本,利用其中的科學知識來獲得最終的結論.

通過生活化問題提問,引導學生主動實驗、親自動手,這樣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同時也達到寓教于樂的教學效果.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注重適時的指導與引導,為學生解決難題,營造和諧、生動的實驗課堂氣氛.

三、深入實踐,培養學生自主探究意識

教師要善于廣泛、深入地利用教材資源,可以靈活地應用課本中的“課外實驗”部分, 帶領學生走向課外,主動探究,通過這種方法可以極大地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在不知不覺間學生就會主動走向實際生活,讓學生掌握問題的探究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

例如,關于“自然界中的水”的知識,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生活,四周與水資源利用與處理密切相關的新聞或信息,為學生布置實踐任務,讓學生走入實際生活去實踐調查、探究,學生通過走入菜市場、居民區以及養殖場等生活區域就會切身掌握水的處理與利用情況,做下調查記錄,學生意識到了水資源利用中存在的嚴重問題,在強烈危機感下,學生便會產生自主探究潔凈水源的意愿,主動去做化學實驗,從而在整個課堂中營造一種自主探究的氛圍,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究,逐漸養成強烈的自主探究意識,具備合格的自主探究能力.

四、規范操作,打造學生自主能力

化學實驗教學一方面是對學生進行科學知識的傳授,使學生能夠應對教學考試,然而,另一方面則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思想品質,例如,熱愛自然科學、求真務實、主動探究的思想意識,為了達到這樣的教學目標,就要注意課堂實驗的規范化操作.

教師在化學實驗課堂上要注意為學生提供標準、規范的實驗操作,注重實驗操作過程、程序的詳細講解,形成嚴謹的實驗教學之風,培養學生良好的化學實驗品質,學生只有掌握了正確的實驗操作方法,才能更好地適應實驗教學課堂,通過觀察實驗,產生親自動手操作的欲望,采用正確的操作方法來實驗,這樣也就確保了實驗的安全進行,維護了實驗課堂教學的良好秩序.

五、布置家庭作業,培養自主能力

青春期的中學生對自然界的萬事萬物充滿了好奇心,特別是生活中的小現象更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師可以結合生活為學生布置家庭作業,讓學生做一些家庭小實驗,要求學生每天都做出一些具有新穎意義的家庭實驗,將化學學習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例如,清理鐵片上的斑斑銹跡;利用醋來清洗茶壺中的污垢等,家庭小實驗簡單、容易操作,讓學生從簡單的實驗中獲得更多的科學知識,這樣學生就能夠帶著興趣與好奇心主動探究、思考一些科學規律,從而獲得更多的知識.

總之,

初中化學實驗課堂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的課堂,教師要善于利用實驗素材,采用多元、靈活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用興趣教學法、引入生活元素,調動學生自主探究的熱情,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此來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 詞匯測試 可控制產出能力 測試研究

詞匯測試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和關注,因為通過對學生詞匯量的測試,教師可以作出正確的判斷并制定比較可行的詞匯教學方案。詞匯的測量方法也越來越多。不同的測試方法是服務于不同的測試目的的。由于一個單詞的掌握是多方面和多維度的,不同的測試方法可以測出不同方面和不同維度的詞匯掌握。就是說通過不同的測試方法可以診斷出學生哪方面的詞匯知識被忽視了,然后制定出有效的方案幫助學生掌握這方面的知識。目前,測試詞匯方法很多,包括接受性詞匯測試和產出性詞匯測試。接受性詞匯指的是當它們在語境中出現時,學習者能夠認識、理解,但卻不能正確產出和使用它們。產出性詞匯指學習者理解并能正確發音,而且能在口頭上和書面表達中正確運用的詞匯。是非題、搭配題和選擇題類型的詞匯測試就屬于接受性詞匯測試。產出性又可分為自由產出性和可控制產出性。翻譯及寫作就屬自由產出性測試。Batia Laufer和Paul Nation編制的一套詞匯量測試試題就屬于可控制產出性詞匯測試。

Batia Laufer和Paul Nation的這篇學術論文主要是研究測量受試者在五個詞頻族的可控制的產出性能力??刂飘a出性指的是學生在教師或者研究者的強迫下使用這個單詞。在這個測試卷中,作者提供了一個句子,在這個句子中目標單詞只提供了一個或幾個字母,讓學生根據句子的語境及所知的字母,填寫這個單詞。比如:The book covers a series of isolated epis-?搖?搖 from history.五個詞頻族指的是根據詞匯出現的頻率把英語單詞分為五個級別:2000詞級、3000詞級、大學詞匯、5000詞級和10000詞級。這五個詞頻族是以Laufer和Nation(1995)提出的“詞頻圖”為依據。所謂“詞頻圖”用來描述外語學習者作文中的詞匯使用情況。簡單來說,就是首先將學習者的作文輸入到電腦中,電腦自動計算詞數(屈折變化和派生詞不算),將所有單詞歸為四類:1000詞表,2000詞表,大學詞表及其它(這一類包含前三類不包含的單詞)。Laufer和Nation在實驗中發現同一作者其“詞頻圖”是一致的,還發現“詞頻圖”可以去區分不同水平的作者,此外,學習者的“詞頻圖”還與其詞匯量相關。這證明“詞頻圖”具有相當的信度和效度。在另一項研究中,Laufer(1994,quoted in Schmitt,2000)用這個“詞頻圖”記錄一批高級學生在一學年里的詞匯發展,她發現學生的詞頻圖有明顯的變化,而且將原來的四類詞頻折算成兩類:2000詞內和2000詞外,效果最為明顯。詞頻圖是一種很有潛力的測量二語學習者寫作產出性詞匯能力的手段。因此,作者就用了這詞頻圖設計了這個詞匯量測試試題。作者創立這個詞匯量測試的目的,在于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詞匯量掌握情況,因為對于高頻率單詞和低頻率單詞,在教法和學習的先后上是不同的。教師應該先教授2000詞級的詞匯,而對于其他低頻率詞匯,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只提供學習的方法和策略。

為了測量試題的信度和效度,以及四個平行試題是否等值,作者作了兩個研究。第一個研究的問題是:用其中一套試題,測試不同英語水平的學生,在總分及各個詞級的分數上是否有明顯的不同。一個人掌握詞匯的多少和牢固與否,直接影響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影響他們思想表達的豐富與準確程度,從這個意義上講,詞匯量的多少就代表著外語水平的高低。反過來說,不同英語水平學生的測試結果有明顯的不同,就證明這套試題有良好的可信度。作者選擇了四組不同英語水平的外語學生參加這個測試,分別是高中10年級,11年級,12年級和大學一年級的學生。作者用了Kuder-Richardson公式(KR21)對測試結果進行統計。結果表明,不同英語水平的受試者在總分和各詞級分數上有明顯的不同,顯示出英語水平越高的受試者,掌握低頻率詞匯越多,證明了這個試題的信度高。第二個研究的問題是:用四套平行試題測量同一受試者,看這四套試題是否都有很高的相關性。參加這個測試的受試者也是來自四個不同英語水平。但不同于第一個實驗的是,這次試驗中每個受試者必須完成四套平行試題中的某一詞級的試題。作者同樣用KR21來統計測試結果,顯示出這四套平行試題有比較高的相關性。這個測試屬于診斷性測試,因此還有另一個方法可以衡量這幾套試題是否等值。通過不同試題對同一受試者的診斷結果是否一致,可以看出它們的相關性。這種方法的測試結果也再次表明了這四份試題的高相關。作者最終又根據試題的信度和相關度,把這四套試題重組,選出了兩套信度更高的試題。

Laufer和Nation設計的這套試題是從Paul Nation 1983年設計的Vocabulary Levels Test發展而來的,他們把這個測試稱作Vocabulary Levels Test的產出性版本(productive version)。

Vocabulary Levels Test的格式如下所示:

The 2000-word level

1.Apply

2.hide ?搖?搖 choose by voting

3.jump ?搖?搖 become like water

4.manufacture ?搖?搖 make

5.melt

6.threaten

(an example from the Vocabulary Levels Test,taken from Nation,1990)

這個測試利用 Thorndilke和Lorge在1944年的詞頻表,依據詞頻(frequency count)的概念,以及West的GSL(General Service List),將測試所劃分的五個級別:2000詞水平、3000詞水平、5000詞水平、大學詞表水平和10000詞水平。每個水平考18個題(分成六組,每組試題由六個單詞和二組單詞釋義組成,這樣每個水平一共考了36個單詞),如果被測者能夠答對12道題以上就認為具有這個水平的詞匯量。這個測試的優點在于制作簡便,評分容易,不會給被測試者很多猜詞的機會,能在短時間內測試大量單詞,并且被測試者能夠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來答題。Vocabulary Levels Test自面世以來,就受到廣泛的關注,許多研究者和機構試用它,檢查它的信度和效度。新西蘭的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英語學院用它來做分班考試(Belgar & Hunt,1999),發現它的信度指數達到0.93,證明它具有良好的信度。研究者還將學生在Vocabulary Levels Test的成績與其在TOFEL考試的成績相比較,這兩門成績顯著相關,這從一個方面也可以說明Vocabulary Levels Test有良好的效度。

Laufer和Nation編制的這套產出性版本的試題,也是每個水平抽取18個單詞進行測試,每個級別被測試者如果答對12道題以上,都算掌握該級別的詞匯量。不同的是在18個句子中,這些單詞都是不完整的,測試者要補全殘缺的單詞。但就是這點體現了接受性和產出性詞匯測試的區別。Vocabulary Levels Test屬于接受性詞匯測試,是量的測試。而這套可控制產出性詞匯測試是屬于質的測試,不僅僅是對詞匯的辨認或理解,而是在一定語境中去應用這個詞匯,這體現了詞匯測試從廣度到深度的發展。

這套可控制產出性詞匯能力測試試題有個很大的優點,就是可操作性很強。首先,考這套試題所需時間很短,每個詞級只有18道題。其次,改卷也很方便,只有正確和錯誤兩種可能。最后,在分析試卷的時候也很容易,每個詞級是1000個單詞。如果18道題中有9道是正確的,按照比例,就應該是1000詞中掌握了500個單詞。但如果想讓這套試題更為普及,學生也能自行操作的話,應該用計算機來執行這個考試,建立一個詞題庫,每個詞級有1000道試題,學生開始做題時,計算機系統自動隨機生成18道題,假設答對12道題為合格,當學生的測試結果≥12道題時,計算機將會自動升級到下一詞級的測試。這樣的話,測試就更為方便簡單,測試結果也更有時效性,學生隨時都可以對自己的詞匯水平有個大致的了解。這也是詞匯測試發展的趨勢,目前已出現了很多詞匯測試軟件。詞匯測試方法的多樣化及簡便化,能更好地實現測試目的,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詞匯掌握情況,也便于教師制定有效的詞匯教學方案。

參考文獻:

[1]Laufer,B.and Nation,P.A vocabulary-size test of controlled productive ability.Language testing,1999.

篇9

關鍵詞 英語教師 科研能力 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x.2015.12.030

Local Engineering College Young English Teachers'

Research Capabilities Promotion Strategy

YE Xiaoni

(Hubei University of Automotive Technology, Shiyan, Hubei 442002)

Abstract For the majority of English teachers, English research difficult almost become an accepted fact, but in a relatively remote location, liberal arts relatively weak local engineering colleges, English research more difficult. English teachers, especially what kind of problems faced by young English teachers in research work? How to improve? In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above problems, Hubei Automotive Industries Institute, which is the case of the local engineering colleges to young English teachers teaching and research capability for the study, based on its attempt Survey on a realistic promotion strategies, training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for teachers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Key words English teachers; research capacity; improvement strategy

地方高??茖W研究作為全國高??蒲畜w系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地方科研發展的重要力量,但高校的科研離不開教師,青年教師作為高校教師隊伍中最重要的力量,是學校的未來和希望,肩負教學任務的同時也擔負著科學研究的任務。英語作為人文學科,在基礎相對薄弱的的工科院校這樣的現實環境中,青年英語教師的科研能力堪憂。

1 地方工科院校青年英語教師科研能力現狀分析

1.1 青年英語教師科研意識不強,積極性不高

以湖北汽車工業學院外國語學院為例,該院現有專職英語教師50人,其中40歲以下的青年教師41人,30歲以下青年教師儼然是該院教學科研的主力軍。但通過調查發現,在這一部分青年教師中,積極參與參與科研的多位30歲以上或已取得講師職稱的教師,而30歲以下,助教職稱的青年教師或新進教師的科研積極性相對較差。筆者通過對2013和2014年該院公開的數量進行統計后,發現31~40歲青年教師數占全院論文總數的33%,而30歲以下青年教師的這一比例數僅為16%,助教及以卜職稱教師此比例數不及5%,與學校教師隊伍實際分布比例嚴重不符。筆者通過對以上兩個人群的青年教師的問卷調查后發現:(1)30歲以上的青年多已取得講師職稱,迫于副高職稱的巨大而不得不投入科研,而只有極少數的人會出于對于科研的熱愛和提升自我業務素質考慮而從事科研。(2)而對于30歲以下的青年教師來說,做科研只是為了應晉升職稱之需,沒有自己的專業研究方向,甚至對科研有畏懼心理。

1.2 青年英語教師教學任務重,科研時間不足

英語作為工科院校的基礎課程,英語教師大多承擔了繁重的授課任務。以湖北汽車工業學院為例,英語教師和學生的比例達到了20:1以上,青年教師除了承擔大學英語的授課任務外,還有專業課程,人均周課時普遍在16課時以上,每學期承擔的教學任何也在3門以上。繁重的教學工作使得青年教師整日忙于備課上課,幾乎無暇顧及科研。一方面,剛參加工作的年輕教師由于教學經驗缺乏,要付出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完成教學任務,對科研工作明顯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另一方面,除教學工作外,部分青年教師由于學歷層次較低,仍需進一步提升學歷和學位,工作和深造的雙重壓力使他們在從事科研的精力極其有限,無暇或無法勝任科研工作。

1.3 青年英語教師學科研素質不高,科研能力弱,科研質量不高

以湖北被汽車工業學院為例,在學院政策的激勵下,近來引進的青年教師整理素質有大幅度提高,在外國語學院41位青年教師中,參加工作時已取得碩士學位的有21人,另 13人參加工作后以在職或脫產的方式取得碩士學位,其中副高人數3人,取得博士學位的教師為零。青年教師在科研方面往往缺少長期的規劃,科研目的不明確,因此,科研成果的數量和質量均不盡如人意,發表在高水平雜志如核心期刊上的文章少之又少。根據2014年的統計結果,外國語學院共計發表在國內期刊上的文章為23篇,其中青年教師發表19篇,以第一作者發表在全國核心期刊的青年教師為零。

1.4 英語類科研難度大,渠道少

據統計,每年全國各大高校外語教師發表的論文數,僅占年度各學科總數的1.43%, 且論文級別明顯低于其他學科,這表明外語教師投身科研工作的積極性仍有待提高,而另一方面英語類科研難度大,渠道少已成為不爭的事實。2014年南大核心期刊共包括533種來源期刊,其中外語類(包括翻譯)只有11種,而外國文學類僅有6種。同樣,在地理位置相對偏遠,文科相對弱勢的地方工科院校,英語類科研很難得到足夠的重視,學校在資源分配上多向理工可傾斜。以湖北汽車工業學院為例,2014年全院各項目經費合計投入1347.36萬元,而作為10大學院之一的外國語學院,到賬經費僅為46.52萬元,僅占總數的3%。

又如,以湖北汽車工業學院學報為例,該學報只刊登理工科學術論文,沒有外語???,也從不刊登英語科研論文。

2 提升青年英語教師科研能力的途徑

2.1 改善科研環境,提高青年英語教師的科研積極性

良好的科研環境可以使青年教師保持科研工作的熱情和信心。學??蓮囊韵路矫孀銎穑海?)首先可改革考核政策,減輕青年英語教師教學負擔。對于剛參加工作的青年教師要適當減少額定教學工作量以鼓勵他們開展科研工作,對于那些那些積極參與科研的青年教師可用科研工作量抵去部分教學工作量。(2)學校應努力為教師創造一個從上到下形成一個尊重科研、鼓勵科研的氛圍和環境,為青年教師搭建科研平臺,建立青年教師科研基金,以增加青年教師的科研熱情。(3)學校關心青年英語教師的成長和生活待遇,幫助他們解決工作和學習中遇到的困難,給他們工作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以提高青年英語教師的科研積極性。

2.2 建立健全科研激勵機制,激發青年英語教師科研熱情

科研激勵機制是指高校管理者為了能夠激發科研人員潛力,采取一定的方法,以制度為保障,來滿足他們在生活、工作方面的各種需求,最后為達到科研預期目標建立的一種系統。地方院校由于經濟相對落后,科研方面存在信息閉塞、經費緊張等種種問題,在科研激勵方面仍存在很多問題。

以湖北汽車工業學院為例,雖然學校從2014年開始實施科研獎勵機制,但多以論文數量來衡量,實行物質獎勵,且獎勵的力度太小,激勵效果不佳。除此之外,個人的科研成果幾乎得不到學院級的任何精神激勵。因此,地方高校應進一步建立健全科研激勵機制,將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相結合,建立以知識和能力為主的績效激勵機制,以發展性評價代替終結性評價,對在基本專業知識能力、科研能力、創新能力等方面表現出色的教師實施獎勵。

2.3 成立科研團隊,開展學術交流,為青年英語教師提供學習的機會

針對英語類科研整體較弱的情況,地方工科院校應鼓勵英語學科積極組建實力與特色兼具的科研團隊,并適當給予一定的經費支持和政策激勵。團隊建設成熟后,要保證后續工作的有序開展,并不斷吸納青年教師加入團隊,以團隊為單位,“以先富帶后富”,使青年英語教師在合作科研中實現知識和科研經驗的積累,并進一步提升自身的科研積極性和科研水平。另外,地方工科院校應關注各地的學術動向,并鼓勵青年英語教師“走出地方”,到高水平大學和其它學術機構進行學習深造,并在青年教學習進修期間并適當減輕或免除其教學工作量,并予以物質和精神鼓勵。

最后,在自身層面,青年教師要正視英語科研的難度,不畏艱險,加強個人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了解國內外最新的學術動態,刻苦鉆研,全面提升個人科研素養,最后,青年教師要在平時的教學中積累經驗,以教學促進科研,以科研帶動教學,以飽滿的熱情投入科研工作,必能體會到科研帶來的豐碩成果。

參考文獻

[1] 葉瀾.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2] 龐麗娟.教師與兒童發展[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 徐錦芬,李斑斑.中國高校英語教師教學反思現狀調查與研究[J].外語界,2012(4).

[4] 武書連,呂嘉,郭石林.2003 中國大學評價[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3.

[5] 張巖.高校教師要以科研促教學、努力提高教學質量[J].中華現代教育,2007.

[6] 錢偉長.大學必須拆除教學與科研之間的高墻[J].群言,2003.

[7] 吳秋生.高校教師要樹立正確科研觀[N].光明日報,2009-08-13.

[8] 吳越.高校英語教師繼續教育現狀及改革構想[J].中國成人教育,2010(1).

[8] 楊明全.教師形象的新演變[J].外國教育研究,2002.

篇10

“吸引教育”理念認為:人的潛能能夠因特別設計的教育場所、教育政策、教育程序以及有目的的吸引而得到最佳的實現。

“吸引教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理論,把其對接到初中科學的課堂教學,就是強調:初中科學課堂教育的民主化定向、人際交往的情緒吸引、自我意識的積極建構,以使教育過程能為人的發展展示一個充滿希望的前景,為人的潛能的實現提供一套激勵機制。在初中科學教學中,“對照實驗”不僅是實驗的一種基本形式,還是進行科學研究的重要手段?!皩φ諏嶒灐苯虒W中,教師如果把“吸引教育”理念引入,激發學生對興趣,就能使學生不知不覺地接受知識,培養動手分析、歸納綜合等能力。

二、“吸引教育”理念下的對照實驗設計能力的培養策略

1.欣賞科學史上的“經典對照實驗”,明確實驗意圖,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在平時教學過程中,我有意識地介紹一些科學家的生平事跡和一些重要的生命科學發展史,讓學生追尋先人艱難曲折的足跡,培養學生不屈不撓的科學精神。

例如,《植物光合作用》教學中,導入光合作用發現的歷程。

師:以我們具有的知識來看,植物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物質除了來自土壤外,還有水及空氣中,你能嘗試設計實驗加以驗證嗎?比利時醫生范?海爾蒙特設計了一個巧妙的實驗。(投影)

師:范?海爾蒙特種了一棵小柳樹,把它放在了一個鐵制的盆子里,對盆里的土壤高溫加熱稱重。五年里,只對柳樹澆灌雨水,結果發現,土壤只減少了0.06千克。那么,范?海爾蒙特的結論是什呢?

生:植物生長所需要的養料主要來自于水,而不是土壤。

師:同學們,范?海爾蒙特的實驗結論完全正確嗎?

生:不完全正確。

師:那么他忽略了什么因素?

生:空氣、陽光。

師:對,范?海爾蒙特的實驗忽略了空氣和陽光,看來他的實驗還有很大的局限性。一個實驗結論的正確與否,需要后人不斷地探索和補充完善。那么,后來的科學家有沒有做過相關的實驗呢?下面就讓我們看看普利斯特萊的實驗。(投影)

師:普利斯特萊的實驗過程如何?

學生:在密閉的玻璃罩內,蠟燭熄滅,小白鼠死亡;而與綠色植物放在一起,蠟燭不熄滅,小白鼠不死亡。

師:請大家討論一下,你們認為他的實驗結論是什么?

生:植物生長需要吸收二氧化碳,同時釋放出氧氣。

師:很好。事實上,普利斯特萊并不知道植物吸收的是二氧化碳,釋放的是氧氣。因為那時人們還不知道空氣的成份,所以他的實驗結論是植物可以更新空氣。我們現在知道它吸收的是二氧化碳,放出的是氧氣。

師:我們知道在密閉的環境里蠟燭會熄滅,小白鼠會死亡,能否因此去掉第一組的實驗?

生:不可以。

師:那么這樣做的好處是什么?

生:為了對照。

師:后人重復實驗,發現有時成功,有時失???有時得到相反的結論,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生:忽略了光照的影響。

……

從對照實驗的欣賞中,學生不僅感受到了幾代科學家探索光合作用這一生理過程的曲折,同時也領悟到在這個實驗的完善和發展過程中“對照”所起的作用。教師在展示實驗過程中并沒有刻意地去追求該實驗的完整性和準確性,而是追尋科學家們足跡,逐步通過“對照”實驗的滲透,使一切都在潛移默化中進行。

2.辨析教材中的難點實驗,給出既定內容,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在初中科學教學中,教學難點的形成往往有三個原因:一是學生固有的生活經驗與科學事實相悖,給教學帶來一定程度上的負作用;二是教學內容比較抽象,部分學生難以掌握;三是教材里部分內容較為生硬難懂。

如何突破教學難點呢?筆者設計了一些輔的對照實驗引導學生進行對比,突破教學難點。通過對照實驗,給學生提出問題,激發起他們探究問題的興趣,而解決問題的過程也就是學習新內容的過程,從而有效的突破了難點。

例如,在教學凸透鏡成像時,凸透鏡上半部被不透光的紙遮擋將如何成像?大部分學生會認為所成的像少了一半。學生對該問題缺乏感性認識,具體分析比較困難,可以設計對照實驗。在兩倍焦距處點燃一支蠟燭,在透鏡的另一側兩倍焦距處的光屏上可以看到清晰的等大的倒立的實像。然后用不透光紙檔住透鏡的上半部,將發現光屏上依然呈現出完整的等大倒立的實像,只不過像暗了一些。然后用不透光的紙檔住透鏡的下半部,仍然發現光屏上呈現完整的等大的倒立的實像,也只不過像暗了一些。學生通過對照,有了這些感性認識,然后用作圖法來分析,理解這個問題就不困難了。

運用對照的方法激發學生思維,首先要引導學生找到兩者之間的共同點或差異??梢允菣M向的,也可以是縱向的。然后,教師利用學生找到的兩者差異分別從利弊、目的、原因、功能等方面提問。這樣學生才會信服于實驗的結論,贊嘆于實驗設計的精妙。

3.設置不同實驗條件進行探索,掌握規律

根據“吸引教育”理論,不同的學習環境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初中科學教材中的力學這一塊知識對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在教學新知中利用對照實驗來講解知識能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如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時,學生往往會忽略“壓力相同時”或“受力面積一定時”這兩個條件。教師可以設計對照實驗,通過直觀的實驗現象,減少了學生分析問題的片面性。通過對照實驗學生得出接觸面積的粗糙程度與摩擦力的大小關系,使學生輕松的掌握了科學知識,使課堂教學效果達到最佳水平。

必須要指出的是,課堂對照實驗中,要嚴格控制實驗的對照條件。對照實驗中,兩種(或兩種以上)對照條件的不同是產生實驗組與對照組不同現象或結果的根本原因,而實驗現象的差異對比又是形成科學結論的重要依據,是人們透過自然運動現象的表面探索把握自然內在規律的基礎。因此,對照條件的控制便成為實驗成敗的關鍵所在。

4.改進實驗器材或通過對教材的處理等,提高效果

初中教材中有些實驗,教師盡可能地創造條件將之變為對照實驗,以提高教學效果。如初中演示實驗“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按通常的教學進度已至深秋或初冬,實驗材料――天竺葵葉片的葉綠素已基本破壞,部分葉片已枯黃。在此情況下實驗,即使甲裝置放入氫氧化鈉溶液,乙裝置放入清水,不管對照條件多么嚴格,都會出現二者均無淀粉產生的結果,導致教學陷入教師“有口難辯”的尷尬境地。面對這種情況本人常通過其他材料或調整教學進度避免這一狀況的發生。

對照實驗中要確保實驗效果和結論的可靠性。一是師生要共同樹立尊重事實,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二要明確實驗目的,規范操作步驟,保證實驗有條不紊的進行;三要盡可能排除各種干擾因素對實驗結果的不良影響,最大限度地消除實驗誤差。

5.在課外探究活動中強化對照,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驗能力

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主渠道,課外科技活動指導學生設計對照實驗是課堂教學的繼續和延伸,也是實驗型研究學習的典型代表。教師作為研究性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要指導學生遵循實驗課題的選擇原則,設置對照實驗原則、實驗過程控制原則和實驗材料遴選原則等進行課題研究,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驗能力。

實驗課題的選擇:一是結合科學教材內容;二是結合與人們生活生產實際緊密相連的內容,并應遵循由簡單到復雜的原則,這樣就有利于學生的實驗思維能力的培養。

例如,課外探究“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時,引導學生設計這樣的對照實驗:

①此次探究活動,主要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探究的一般過程,并且體會控制實驗變量和設置對照實驗的重要性。探究的每一個步驟,教師不直接告訴學生,而是引導學生積極地思考。例如,教師要求學生根據捕捉鼠婦時所觀察到的鼠婦的生活環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建立假設、制定計劃。在實驗法中,控制變量和設置對照實驗是設計實驗方案必須處理好的兩個關鍵問題,教師多舉些例子幫助學生理解這兩個關鍵步驟。

②在實驗中可以研究的因素有很多,考慮到初一學生的認知水平,在引導學生設計實驗方案時,本節課只對光照這一因素進行研究。其他如溫度、濕度、水分等將于下節課進行探究。

③表達和交流是學生總結和反思探究過程,展示探究成果的重要環節,教師應鼓勵學生正確表達其探究結果,并與其他同學充分交流。

三、培養學生對照實驗能力的實踐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