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保險管理辦法范文

時間:2023-06-28 17:40:4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意外保險管理辦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2002年2月1日起施行。根據條例,設立外資保險公司,應當由中國保監會批準。外資保險公司按照中國保監會核定的業務范圍,可以全部或者部分依法經營下列種類的保險業務:財產保險業務,包括財產損失險、責任保險、信用保險等保險業務;人身保險業務,包括人壽保險、健康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等保險業務。

交強險出臺

2007年7月1日,《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簡稱交強險)實施,這是與現行《道路交通安全法》配套的條例,也是我國第一個通過立法予以強制實施的保險險種。交強險的強制性體現在它不僅要求所有上路行駛的機動車車主或管理人必須投保,也要求具有經營強制三者險合同。

《關于規范保險公司治理結構的指導意見》

2006年2月,中國保監會《關于規范保險公司治理結構的指導意見(試行)》這一指導意見的規范內容主要包括強化主要股東義務、加強董事會建設、發揮監事會作用、規范管理層運作、加強關聯交易和信息披露管理、治理結構監管等。

《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范》

2007年4月3日,我國針對重疾險建立的第一個行業規范性操作指南―――《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范》制定完成。《規范》對重疾險產品中最常見的25種疾病表述進行了統一和規范,并要求今后以“重大疾病保險”命名、保險期間主要為成年人(18周歲以上)階段的保險產品,其保障范圍須包括這25種疾病中發生率最高的惡性腫瘤、急性心肌梗塞等6種疾病。與此同時,原位癌等6種惡性腫瘤則不在《規范》的保障范圍。

《保險公司償付能力額度及監管指標管理規定》

2003年3月,中國保監會2003年第1號令,決定施行《保險公司償付能力額度及監管指標管理規定》。規定明確了有關概念和指標的含義及取值口徑,改變了資產和負債的分類標準,改變了資產認可的假設基礎、認可方式和計價屬性,參照國際慣例提高了對保險責任準備金的要求,完善了償付能力預警指標體系、償付能力報告制度,提出了對償付能力不足公司“分類指導”的監管原則和各種具體監管措施。

《保險公司股票資產托管指引(試行)》和

《關于保險資金股票投資有關問題的通知》

2005年1月17日 ,中國保監會聯合中國銀監會下發了《保險公司股票資產托管指引(試行)》和《關于保險資金股票投資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了保險資金直接投資股票市場涉及的資產托管、投資比例、風險監控等有關問題。成為保險資金直接投資股票市場的起始日。

《關于規范保險公司治理結構的指導意見》

2006年3月,保監會《關于規范保險公司治理結構的指導意見》正式出臺?!吨笇б庖姟返闹饕獌热莅◤娀蓶|義務、加強董事會建設、發揮監事會作用、規范管理層運作、加強關聯交易和信息披露管理、治理結構監管等七個部分?!吨笇б庖姟返闹攸c是加強董事會建設,強化董事會及董事的職責和作用,同時也兼顧公司內部相關各方的職能和作用。其目的就是通過嚴格的問責體系,使保險公司建立一套科學有效的決策和控制機制,切實防范經營風險,保護被保險人、投資者及其它利益相關者的合法權益。

《關于保險機構投資商業銀行股權的通知》

2006年9月21日,保監會出臺了《關于保險機構投資商業銀行股權的通知》,允許保險機構投資境內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等未上市銀行的股權,并且在投資比例、資金來源、投資資格、投資目標選擇等方面作了詳細的規定。

篇2

團險市場開閘在即,“洋”“土”保險誰主沉浮?

團險蛋糕有待做大

來自中國保監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03年全國團險業務的保險收入達到580.35億元。今年1-10月,團險業務實現保費約為500億元左右。全球知名咨詢公司波士頓咨詢公司預測:2006年中國的團體壽險將達到1000億元的規模。在眾多外資及合資保險公司看來,中國團險市場無疑是一塊放在嘴邊香噴噴的蛋糕。

事實上,我國保險業一開始就是從團體保險起步的。在過去的舊體制下,做保險靠的是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的“紅頭文件”。但近年來,隨著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和保險市場的培育完善,國內保險業由于多年使用行政手段的慣性,在體制轉變中出現一定程度的不適應,團體保險業務發展相對滯后的問題,一直以來困擾著保險業界和監管機構。有關統計表明,團險保費在人身險保費收入中的比重已從1996年的87%下降到2003年的不足20%,成為制約人身保險業快速發展的“瓶頸”。

目前,按照我國有關法律和政策規定,只有中資保險公司可以經營團體保險。從團險市場的現狀看,中資公司仍主要靠傳統的學生平安保險、旅游意外傷害保險等短期業務來維持保費規模和市場份額,產品結構單一,管理、技術、銷售、服務較為滯后。相對國內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而言,團體保險有效供給嚴重不足。保險業界及監管人士認為,一旦外資進入團險市場,必然會以其經驗和技術的優勢搶占這一潛在的巨大市場。

外資逐利而來忙熱身

在我國加入WTO保險業三年過渡期內,雖然外資保險公司只能銷售個人壽險保單,但外資保險已經在為進入團險市場提前熱身,并開始制定他們在2004年底進入團險市場的戰略計劃、評估業務模型等。由荷蘭國際集團與北京首創集團合資組建的首創安泰人壽總經理蔡康表示:“中國團險市場空間很大,未來發展潛力很大,我們正在考慮以最佳方式進入?!?/p>

據權威媒體報道,作為國內首家合資保險公司,中宏人壽的市場調研等準備工作則從2002年初便開始著手。目前該公司已設有專門的員工福利保險部門來負責團體保險和企業年金業務等各項工作。今年初中宏人壽啟動了團險銷售隊伍的培訓計劃。此外,美國友邦保險也已組建了專業團險事務部門,并派員赴美國總部參加培訓。

資本逐利而來。誠如保監會人士所言,洋保險商們的意圖不僅僅在于傳統的短期團體意外保險,而是更看重市場空間更大的中長期的團體員工福利計劃。在發達國家,企業為員工提供諸如退休金計劃、團體人壽保險、醫療費用保險已經非常普及。團體保險幾乎等同于員工福利計劃,商業保險公司則是員工福利計劃的主要提供者。比如在美國,員工福利支出占工資的比重達41.3%,參加員工福利計劃的被保險人占其總人口的33%。

“在我國,隨著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對團體員工福利的需求日趨成熟,以及社會保障制度在補充醫療保險和企業年金方面政策的支持日益明朗,以員工福利計劃為主要經營方向的團體保險,將成為保險業新的業務增長點?!痹诘诙弥袊鴪F體保險論壇上,保監會副主席魏迎寧如此表示。

目前我國企業年金規模接近500億元,加上以年金名義銷售的保險產品有430億元,企業年金成為我國養老保障制度的重要支柱之一。魏迎寧說,我國企業年金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每年1000億元左右。世界銀行更為樂觀地認為,到2030年中國企業年金總規模將高達1.8萬億美元。

洋保險重股東資源開掘

洋保險紛至沓來,羽翼漸豐。有關統計顯示,自中國保險業開放以來,外資保險公司業務發展迅速,保費收入從1999年的18.2億元增至2003年的67.3億元,外資保險總資產從44億元增至197.8億元,五年之內分別增長了2.7倍和3.5倍,在京滬穗等地外資市場份額步步攀升。目前,已有39家外資保險公司在我國設立了70個營業機構,外資包括合資保險公司的總數已超過中資。

“這兩年進入我國保險市場的合資壽險公司,大都十分重視資源互補,合作雙方在遠期戰略定位方面已逐漸成熟。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新公司的市場感覺會很好?!北1O會人身保險監管部主任陳文輝對記者說。

此間觀察家認為,盡管中資保險公司在團險市場上已經有著多年的開拓,在營銷網點的營建和客戶資源上都有著先行者的天然優勢。但是,今年年初發生在中美大都會人壽身上的首都機場“航意險壟斷事件”卻傳遞出一個信號,合資保險公司利用股東資源優勢強攻市場的力量不可小覷。合資保險公司在借助外方股東的國際經驗、成功的產品及技術系統之外,還會充分利用中方股東的資源打開新的銷售渠道。

一份有關企業年金市場的調查報告表明,目前對年金險有需求或潛在需求的企業團體主要有四大類:以電力、電信、石化、銀行等行業部門為代表的國有大型、特大型企業;股份制企業特別是上市企業;受國外母公司影響的跨國企業和三資企業;成熟的大中型民營企業。

而目前各家合資保險公司的中方股東,幾乎都有上述四類企業的背景,外資進入中國也可謂“攀龍附鳳”,這樣,今后光做股東業務就將有一塊規模不菲的保費來源。

中宏人壽是由加拿大最大壽險商-宏利金融集團與中國石化集團組建的合資保險公司,該公司負責員工福利保險項目的助理總經理張劍鋒表示,“團險市場放開以后,中宏會充分利用中方股東的資源,尋找一些潛在的業務,但不會單純為了保費規模而盲目展業。經過前期市場調研,我們將準確定位目標客戶,并通過產品創新、優質服務和完善的后臺支持等為客戶提供全面的保障。”

中意人壽則由意大利忠利集團與中國石油集團合資組建,其北京分公司一位高層向記者表示:“石油行業是高風險行業,為了維護職工的安全福利保障,其保險需求較大。中石油系統120多萬職工,加上家屬共有200多萬人,他們都將是中意的忠實客戶群?!睋1O會網站最新公布的數字,自今年2月開業以來這家公司保費收入已突破2億元。

中資保險積極備戰

“中資保險公司在團險業務方面的最大的優勢和弊端均在于,他們是通過很強的商務關系進行銷售的,許多保險公司都與企業機構客戶建立了一種既牢不可破又無需銷售技能的關系。這種關系對外資保險而言的確是個挑戰,但相形之下,中資公司面臨的挑戰更為嚴峻,因為他們需要提高產品創新能力、市場營銷能力和風險控制能力?!敝醒胴斀洿髮W保險系主任郝演蘇如此表示。

目前,一些中資保險公司已經意識到自身的問題,開始對團險業務進行調整。中國人壽一位高管表示:“以往對團險業務重視不夠,團險銷售隊伍建設較薄弱,現在這方面正在加強?!睋襟w公開報道,平安人壽已經有意識地通過費率調節手段壓縮一些利潤較小或虧損的團險業務。而早些時候,太平人壽與世界最大的跨國公司團體保險共保計劃(IGP)簽訂下述協議:太平人壽作為IGP在中國內地的惟一成員保險公司,可向跨國公司在中國內地的子公司或合資、合作企業提供國際標準的團體保險服務,向跨國公司客戶提供員工福利保障產品的一攬子團體保險計劃。此舉為保險公司拓展業務打開了一種新的思路。

隨著12月11日的臨近,中國團險市場即將開門迎賓。據悉,中國保監會正緊急召集中資保險公司商討國內團險業務出路、擬定對策,一個有關團體保險管理辦法或指導意見已數易其稿出臺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