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阻病的護理診斷范文

時間:2023-11-02 17:38:0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慢性肺阻病的護理診斷,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慢性肺阻病的護理診斷

篇1

湖南省江永縣桃川中心衛生院 湖南省江永縣 425404

【摘 要】目的:通過研究護理干預在于臨床上如何正確解決評價肺結核并發COPD 患者問題做出探析。方法:本次分析對象為在我院接受診斷治療的肺結核臨床病例,在進行對比分析后,再對72 例所得資料所提供出的信息,做出具體分析。結論:根據護理干預理論,引起肺結核以及其康復依從性的根源就是虛癥,具體可以總結為肺虛和腎虛的綜合表現,采用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改善。

關鍵詞 肺結核;康復依從性;慢性阻塞性肺病;護理干預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文采用抽樣調查法和樣本分析法,選取了我院對72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進行分析研究,對護理干預的效果進行研究,并作出總結,為以后的相關研究治療作出理論依據。本次調研共抽取72 分樣本進行調查研究。其中I 期肺結核并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 例,Ⅱ期肺結核并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 例,Ⅲ期肺結核并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7 例,72 例肺結核并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病變部位主要分為肺實質、肺門及縱隔、胸膜3 大部分。以往文獻對肺結核并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T 征象的全面分析較少,本文回顧性分析總結確診的肺結核并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CT 表現,以提高對該病的認識。

1.2 方法

采用分層抽樣調研法和樣本分析法,將抽取的72 例研究對象的臨床病歷以及相關影像學資料進行整理。針對患者的職業、病史、影像資料,展開回顧性分析和總結。隨機抽取72 例矽肺并發COPD 患者作為調查對象,然后對這些病例進行樣本分析。分為實驗組和參照組,實驗組采用護理干預的方式,進行日常的治理,參照組不接受護理干預治理。實驗組的患者服用服根據由胡頹子根、紫石英、沉香木、山萸肉、桃仁、紅花、川芎、干地龍等藥材配合氣血調節配置的中藥,患者均連續服藥4 周,參照組未服用任何中藥產品。

進行研究的樣本:患者均為男性,年齡55~85 歲,平均年齡72 歲:并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17~36 年,平均并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25 年。

經檢驗數據表明,肺結核并發COPD組與正常老年人組營養狀況比較,有顯著性的差異性。二組療效比較觀察組較對照組比較臨床控制率和總有效率明顯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分析

單位時間內治療到人體內的毒素和微量顆粒的超標,當這個指標超過正常的閾值,最直接的反應就是會造成藥物制劑整體的刺激性增強。這種強烈的刺激對于年紀較大的、身體素質較差的、體質比較敏感的患者而言,都有可能引發惡心、頭暈等不良反應。對比分析中發現,需要根據不同人群的年齡組成、身體健康狀況、療風險大小等進行藥物濃度以及藥物種類的選擇。年紀相對較大的,身體較為虛弱的,需要盡力控制藥物輸入速度以及藥物配給,以保證其身體健康,年富力強和身體健康較為強壯的可以適當增加藥物輸入速度;在使用藥物的過程中還需要有效的結合藥效較長以及藥效較短的藥物,合理搭配使用技巧。

對慢阻肺患者護理采用三級護理監控網絡,運用Braden Scale 評分量表進行客觀的評估。護理工作人員需加強工作責任心,實施連續性觀察護理及記錄,護理組每周回訪,再評估,實施。具體分成三級進行,第一級為責任護士,主要負責下面的工作:對入院患者( 臥床或坐輪椅) 進行全面檢查,評估后填寫對慢阻肺患者報表,提出護理措施,并報告護士長復核,在患者入院后48 小時內報護理部,采取的護理措施;第二級為病區護士長,主要負責督查責任護士對慢阻肺患者措施的落實情況。參加每日早晚床頭交班,觀察對慢阻肺患者變化,并提出對慢阻肺患者護理措施的修正意見,討論研究下一步對慢阻肺患者護理的措施;第三級為指控檢查小組,由科護士長、護理部干事和相關的醫生組成,主要負責對對慢阻肺患者護理的監督,對疑難問題的討論。

3 結論

根據本文的研究,在護理干預的選擇上,可以以太子參和冬蟲夏草為君藥的復方太子參止咳益氣散,這些食材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將肺虛和腎虛的狀況進行良好的調整,能夠使得人體內臟之間達到陰陽平衡。護理干預療法上建議,發病時需要抗炎,抗過敏,止咳化痰,定喘等治療,如服復方甘草片。平時需要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如口服蛤蟆油膠囊等。

參考文獻

[1] 張慶團. 老年肺栓塞的診斷與治療研究進展. 亞太傳統醫藥[J].2013(02).

[2] 謝秉煦.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呼吸肌康復療法[J]. 中國內科專家經驗文集,2012(04):56-57.

篇2

[關鍵詞]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老年;護理;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3)03(a)-0123-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以慢性不可逆性或可逆性氣道阻塞、呼吸阻力增加、肺功能不全為特征的疾病。此病患者較多,病程長,病死率高,患者生活質量差,目前尚無根治方法,只能依靠臨床治療來緩解,是我國中老年人常見病之一。吸煙、職業以及環境如塵土、化學物質及空氣污染等均是可能誘發此病的原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已成為影響人們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為了減少患者的住院次數,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筆者對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進行了有效的護理以及適當的健康指導,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4~12月在本院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老年患者26例,其中,男性17,女性9例,年齡56~82歲,平均每年住院的次數為2~3次,住院天數為15~48 d,所有患者經診斷均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間均存在著低氧血癥和肺心病體征。其中有并發呼吸衰竭的患者8例、有自發性氣胸的患者5例、有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患者3例。

1.2 護理分析

1.2.1 治療護理 進行長期氧療對于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具有重要意義:(1)一般吸氧:定期查血氣,小幅度調節吸氧的流量。從1 L/min流量開始,24 h連續吸入,不得超過3 L/min,若進行高濃度給氧會使動脈血氧濃度迅速提高,從而導致呼吸抑制。(2)在給氧過程中,要加強巡視,避免發生不必要的危險。如家屬或患者自行調節吸氧量,在進行霧化吸入時還要嚴密觀察患者的呼吸,時刻注意有無痰阻、嗆咳等情況的發生。(3)通過監測血氣,觀察患者的心率、呼吸困難程度以及發紺等指標綜合判斷氧療效果,每天必須進行15 h的氧療(包括睡眠時)。(4)吸氧工具以鼻塞和雙腔鼻導管為最佳;(5)濕化瓶應每天更換并消毒。(6)對于痰多以及痰阻嚴重的患者不適宜進行霧化吸入治療[1]。

1.2.2 心理護理 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心理負擔一般比較重,生活上的依賴性也比較強。醫護人員在護理時要特別重視和患者及其家屬的溝通,語言上要做到誠摯,且態度和藹,從精神上鼓勵患者,激發其戰勝病魔的信心;還應讓患者明白焦慮和煩躁可加重病情,提高患者的心理素質以及應激能力[2]。使其感受到醫護人員的親切,信任醫護人員并主動積極地配合治療和護理。

1.2.3 排痰護理 患者因體質虛弱,往往有痰卻無力咳出??刹捎眯夭窟祿舻认嚓P措施,助其將痰液有效排出。(1)胸部叩擊:對胸部進行叩擊,結合胸部有節律的震動,使附著于肺泡周圍以及支氣管壁的痰液松動和脫落,便于痰液咳出。叩背時患者需要深呼吸并用力咳嗽,護理人員需將五指并攏,掌指關節屈曲,成半握拳狀,用力均勻由外向內,自下而上地操作,叩背時要時刻注意力度的控制,還密切觀察患者的呼吸、臉色、心率等情況;(2)定時翻身:定時翻身能促使痰液的排出,從而防止肺泡萎縮以及肺不張,使得肺部炎癥好轉。在進行翻身時注意動作要輕柔緩慢,并進行擦背。定時翻身還可以防止壓瘡的發生??擅?小時翻1次身;(3)霧化吸入:使用地塞米松、氨溴索、糜蛋白酶以及氯化鈉溶液的混合物進行霧化吸入,每天2~3次。吸痰前要注意檢查設備是否完好以及連接是否正確,正確進行負壓調節,吸痰時動作要輕柔,自深部往上提拉并左右旋轉從而將痰液吸凈[3]。

1.2.4 抗感染護理 (1)時刻保持病區和病房的干凈整潔,室內每日最好通風2次,保持空氣清新。嚴格限制探視人員及探視時間。(2)鼓勵患者多攝入營養價值高的食物,做到少量多餐。必要時可通過靜脈輸入氨基酸、維生素等營養物質以增強患者的抵抗力和預防壓瘡及感染的發生。(3)進行痰培養和藥敏試驗,通過測定結果來選擇抗生素的使用。長期使用抗生素要注意防止真菌的感染并做好口腔護理控制口腔感染。(4)要積極采用相關藥物來控制呼吸道感染,因為它是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的常見誘因。(5)還應加強皮膚護理,定時進行翻身拍背及擦拭,保持床單整潔。(6)各感染得以控制后應及時停止相關用藥[4]。

1.2.5 并發癥預防護理 并發癥大多數發生在夜間。所以要做好交接班工作,及時查清患者的生命體征、意識狀況、吸氧濃度以及保證吸氧管道的通暢。要嚴密觀察患者病情,若出現面色蒼白、呼吸困難、意識恍惚、口唇發紺等現象,要及時報告醫生,進行相關治療措施。為防止因抑制呼吸而誘發肺性腦病,要慎用鎮靜劑及安眠藥;在使用呼吸興奮劑時,要嚴密觀察藥物的反應,若出現異常要立即停止用藥。

1.2.6 出院指導 (1)預防感冒,注意避免受涼、過度疲勞等感冒誘因,在流行性感冒肆虐期間盡量避免出入公共場所。(2)戒煙并避免吸入二手煙。(3)指導患者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多攝入營養價值高且容易消化的食物,多飲水,少攝入高脂食物。(4)加強肺功能的鍛煉以及體育鍛煉,可進行適當的運動,如散步、太極拳等,并教會患者做縮唇呼吸[5]或呼吸操。(5)指導患者及其家屬掌握觀察病情變化的訣竅,若出現咳嗽、體溫增高、鼻塞、痰液性狀的改變、夜間端坐呼吸等癥狀時應及時到醫院進行治療[6]。

2 結果

本組患者經過住院治療以及精心護理和指導后,均有所好轉并出院回家療養,出院時體重均增加l~2 kg,且無一例發生壓瘡。

3 討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復雜,病程較長且并發癥多,護理問題也較多,病情基本不可逆轉,對中老年患者來說更是一種折磨,患者生活質量低且痛苦。所以要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提高患者的心理素質和應激能力[7]。醫護人員必須認真做好相關的護理和指導,包括治療護理、心理護理指導、排痰護理、抗感染護理、并發癥護理以及出院指導。通過對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有效救治和正確的護理并給予患者正確、適當而且有效的健康指導,使患者的肺功能水平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減少住院次數以及時間,又能減少患者急性加重的次數和各種并發癥的發生。從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延長壽命,減輕其對家庭以及社會負擔[8-9]。因此要盡量做好相關護理,并不斷完善提高護理水平。

[參考文獻]

[1] 林水平,闊娜娜,李艷.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護理[J]. 臨床肺科雜志,2011,16(1):158-159.

[2] 吳少芳. 心理護理干預對老年肺氣腫的影響[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3):44.

[3] 張德梅,韓素霞,張樹杰. 慢阻肺患者氣道排痰護理[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1,5(2):212.

[4] 仝翠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復護理[J]. 內蒙古中醫藥,2011, 30(6):172-173.

[5] 楊玉蘭.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護理干預淺析[J]. 中國民康醫學,2012, 24(15):1904.

[6] 劉玉莉.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護理[J]. 北方藥學,2012,9(4):125.

[7] 吳少芳. 心理護理干預對老年肺氣腫的影響[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3):44.

[8] 楊金蓮,王志紅,王雪梅,等.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護理研究[J]. 中國健康月刊,2011,30(7):140.

篇3

關于慢阻肺的診治進展

慢阻肺被分為不同表型 慢阻肺全球防治創議(COLD)根據患者癥狀、肺功能、急性加重風險對患者進行綜合評估,將患者分為A-D組,國內外學者對此分組存在爭議。西班牙指南則從臨床實踐的角度,將慢阻肺患者分為:①肺氣腫或慢性支氣管炎,非頻繁急性加重型;②慢阻肺-哮喘重疊型;③頻繁急性加重肺氣腫型;④頻繁急性加重慢性支氣管炎型。這種分型更具有臨床意義,可以指導個體化治療。

肺氣腫表型 包括影像/臨床/功能診斷有肺氣腫的慢阻肺患者,其主要表現的癥狀為呼吸困難和運動不耐受。該表型的患者往往表現為體重指數較低。

慢性支氣管炎型 是指連續>2年,每年有>3個月的時間咳嗽或咳痰。慢性支氣管炎的鑒定是慢阻肺患者是否為慢性支氣管炎型的主要指征。

頻繁急性加重的定義 是指慢阻肺患者每年有2個或>2個的中度或重度急性加重,需要用全身性皮質類固醇和(或)抗生素治療。為了區分上一次的急性加重,接受治療的急性加重應隔開至少>4周,沒有治療的急性加重應間隔,6周。

慢阻肺-哮喘重疊綜合征 主要診斷標準:①支氣管舒張試驗強陽性(FEV1曾加:>15%,>400 mL);②痰嗜酸性粒細胞增多;③個人哮喘史。次要標準:①總IgE水平明顯升高;②個人過敏性疾病史;③至少2次支氣管舒張試驗陽性(FEV1增加>12%且>200 mu。

診斷應符合2條主要標準,或1條主要標準+2條次要標準。

根據不同表型的治療建議 基于臨床表型和嚴重度的慢阻肺藥物治療建議,見表1。

對非頻繁急性加重患者的主要治療方案是長效支氣管擴張劑,初始為單藥治療,重癥患者采用多種支氣管擴張劑治療。2種作用機制不同的長效支氣管擴張劑(LAMA+LABA)聯用推薦作為非頻繁急性加重患者二線治療使用。

慢阻肺―哮喘重疊患者治療推薦:針對嚴重程度Ⅰ和Ⅱ型患者第一選擇是采用長效支氣管擴張劑LABA+ICS,主要是為了提高肺功能,減輕癥狀和減少急性加重。

頻繁急性加重的肺氣腫患者治療推薦:針對嚴重程度Ⅰ~Ⅱ級的患者,使用長效支氣管擴張劑是第一步治療方案,可單用或聯用2種支氣管擴張劑,能有效減少急性加重。針對嚴重程度Ⅲ~Ⅳ級的患者,推薦三聯治療方案:LAMA+LABA+ICS。

頻繁急性加重的慢性支氣管炎治療推薦:對于嚴重程度。級的患者首選長效支氣管擴張劑以減少患者的急性加重頻率;對于嚴重程度Ⅱ級以上的患者推薦2種支氣管擴張劑,或者單種支氣管擴張劑加用抗生素或者ICS或羅氟司特。祛痰劑能顯著減少急性加重的發生頻率,且祛痰劑不增加死亡率和不良反應。

關于支氣管哮喘的診治進展

哮喘控制的評估 全球哮喘防治創議(CINA 2015更新版)指出,哮喘評估應該包括哮喘癥狀的控制、哮喘預后不良的風險因素,具體見表2。

階梯治療 在哮喘階梯治療中第4級和第5級增加了噻托溴銨作為有急性加重史的成人患者聯合用藥的選擇(B類證據)。

篇4

關鍵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健康教育價值分析研究

【中圖分類號】R-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8801(2013)11-0300-01

健康教育是現代醫院對護理的要求,是整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改善人們的健康行為,從而防治疾病,增進健康。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出現,許多慢性病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開展健康教育對提高生活質量縮短住院時間,減輕家庭經濟負擔有重要的社會意義。我科對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在住院期間及出院后進行健康教育,進行護理干預,從而降低患者患院次數及并發癥。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資料。2009年3月至2013年4月收住10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人,隨機分為照組50例,實驗組50例,其中男65例,女35例,年齡在38―70歲,篩選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議GOLD,《2013年最新版COPD診斷指南》的診斷標準[1]。

1.2方法。對照組住院期間給予常規護理及健康宣教,定期組織病人召開公休座談會,征求病人對醫院及工作人員的意見和要求。出院后保持聯系,在隨訪時對病人的問題給予解釋,但不制定健康教育方案。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對入院病人進行評估,根據患者的病情及文化程度制定健康教育方案,住院期間,由醫生護士病人及家屬共同完成方案內容,出院后2月隨訪一次,3月跟蹤隨訪教育一次,引導患者建立自我健康行為,提高長期的自我管理能力。

1.2.1健康教育方案的內容。

(1)一般知識,由責任護士對入院病人進行評估并填寫入院評估表,并向病人及家屬進行入院介紹,包括醫院環境及注意事項,作息制度,病人住院須知,探視制度,安全制度,建立護患互信關系。讓患者了解COPD是由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與有些危險因素有關,如吸煙,被動吸煙,先天易感基因和后天獲得的易感性及生活方式有關。然后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作出具體的指導方案,其中包括合理的膳食,少食多餐,低糖高蛋白高纖維素飲食。多食瘦肉新鮮蔬菜水果,以提高免疫力,對心肝腎功能正常的患者給予充足的能量和水分每天飲水量1500毫升以上,有利于呼吸道粘膜的濕潤,使痰的粘稠度降低,以利于排出,同時,少食產氣食物,如豆類薯類,以免腹脹和呼吸困難。

(2)心理指導,COPD患者長期患病影響工作和生活,容易出現焦慮、抑郁、緊張、悲觀等不良情緒。針對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特征及時給予疏導,并做好家屬工作,給患者精神安慰,使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3)責任護士對急性發作期,有發熱呼吸急促的患者取舒適或半臥位,保持室內空氣新鮮,病房內禁止吸煙,對有明顯咳嗽咳黃痰發紺的重癥患者給予心點監護,定時測量心率,心律,血氧飽和度呼吸頻率、血壓,并向病人及家屬說明測量及監護的意義,以取得配合。

(4)合理用藥,控制感染,住院期間指導病人積極配合治療,出院時教會病人學會自我監測病情變化,盡早治療呼吸道感染,可在家中配備常用藥物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5)避免接觸危險因素,即吸煙,被動吸煙,化學粉塵等有害物質,天氣變化時及時增減衣服,預防感冒,避免與呼吸道感染患者接觸。

(6)加強鍛煉,增強體質,如慢跑,打太極拳等,以提高呼吸道對外界的抵抗力。

(7)呼吸功能鍛煉,主要是腹式呼吸[2]如病人情況許可,可取站立位,一手放在腹部,一手放于胸部,吸氣時盡量挺腹,呼氣時腹部內陷,盡量將氣呼出,一般吸氣與呼氣時間比為1∶2,每天2次,每次10―15min,如環境允許也可以唱歌,唱戲,吹口哨,同時鍛煉了呼吸功能,也活躍了情趣。

(8)COPD緩解期主要運用中醫辯證施治的原則進行食療。本病以肺脾腎三臟功能虛為主要臨床表現,分為肺氣虛型,脾肺虛型,脾肺腎虛型。肺氣虛型用黃芪,白術,防風煎水當茶飲,可以長期應用,肺脾虛型運用西洋參,陳皮泡水喝,還可以用柚子燉雞喝湯吃肉,一周一次等。肺脾腎三臟均虛者用鵪鶉肉桂煲湯一周一次,羊肉泡饃一周三次等。肺腎陰虛者用百合燉魚,一周二次。

(9)嚴重缺氧發紺患者堅持長期家庭氧療,每天吸氧10-15h,吸氧流量1-2L/min,即持續低流量吸氧,并告訴患者及家屬氧療的目的及注意事項。

(10)叮囑患者不宜去高原地區。

1.2.2評價方法。所有病例隨訪4年,觀察COPD的住院次數與并發癥

1.3統計學方法。數據采用X2檢驗。

2結果

實驗組患者對COPD的相關知識及生活方式,呼吸功能鍛煉,體育鍛煉明顯高于對照組,其住院次數及并發癥明顯低于對照組(P

3結論

表明健康教育對COPD患者提高了認知水平,可減少COPD并發癥及住院次數。

4討論

4.1COPD是一種氣流受阻為特征的可以預防和治療的疾病,氣流受阻不完全可逆轉,成進行性發展。但是,是可以預防和控制發展的,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本病的主要病因,治療目的及康復過程,掌握了自我防治的知識和技能,重視了生活環境和細節對疾病的影響。由于病程長,反復發作,使患者常常失去治療的信心,因此,讓家屬知道心里安慰的重要性。上表顯示,通過護理人員有計劃,有目的,不間斷的健康教育,可減少急性發作,延緩病情發展,提高了生活質量。實驗組并發癥及住院次數顯著低于對照組。

4.2開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從入院至出院后的跟蹤隨訪,可以幫助認識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長期預防和治療同樣重要,患者通過健康教育,建立了長期良好的護患關系,提高了病人及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提高了醫院的社會效益。

4.3健康教育價值體現了護理工作的水平,體現了護理人員的溝通能力和技術含量,同時,體現了護理工作的知識科學價值,使護理人員的勞動價值相應得到體現。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健康教育;護理干預;慢性阻塞性肺??;生活質量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是一種具有不完全可逆氣流受限的肺部疾病,多發于有慢性肺部疾患的中老年人[1]。COPD的患者極易出現相關心理問題,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所以采用相關科學、合理的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十分必要,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治療和康復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選擇2013年9月~2015年6月在本院就診的慢性阻塞性肺病156例,應用健康教育的方式對其進行護理干預,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9月~2015年6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慢阻肺患者156例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相關臨床診斷標準[1]?;颊咧杏?05例患者為男性,51例患者為女性;年齡56~88歲,病程2~15年,平均病程(9.9±3.6)年。將患者隨機其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各78例,對照組中男53例,女25例,年齡58~87歲,平均年齡(70.3±6.7)歲。護理干預組中男52例,女26例,年齡56~88歲,平均年齡(70±7.2)歲。兩組患者的一般基本資料經統計學處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 入院后護士給予常規護理與健康教育,包括病區環境介紹、營養護理、排痰護理和氧療護理、營養調節、用藥指導以及出院指導等,對住院時間、心理指導等方面無統一要求。

1.2.2護理干預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統一健康教育干預,內容包括心理教育干預、日常護理干預、相關護理治療、家庭支持系統干預、出院指導干預等內容。具體如下。

1.2.2.1心理教育干預:護理人員首先要注意自身修養,服務中始終保持謙和的態度,給予患者關懷;告知患者COPD是一種慢性疾病,需長期甚至終身治療,對患者目前的狀況進行詳細的解釋,包括患者此時的病情、治療措施,消除患者的緊張焦慮情緒,積極配合治療[2];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使其對病情病程有充分的了解,針對個體患者采取個體辦法,使患者得到切實的幫助;可以對患者講述一些慢性阻塞性肺病成功治愈的案例,增強患者戰勝自身疾病的信心,讓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工作[3]。

1.2.2.2日常護理干預:護理人員向患者詳細介紹病情病況、責任醫師、治療進展和日常護理措施等,使患者充分認識自身病情,并在日常生活中加強自我護理;指導患者進行呼吸肌功能訓練,改善肺功能[4]。保持病房內適宜的溫度以及濕度,對病房進行定期消毒[5]。

1.2.2.3相關護理治療:吸氧護理,低流量、低濃度吸入(1~2L/min,15h/d)。在患者咳嗽咳痰時,拍背促進痰液的排出,當有患者痰液難以排出時,應協助患者排痰,包括吸痰以及進行霧化;經常變換患者,使深部痰液向上方向移動,有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引流。

1.2.2.4家庭支持系統干預:慢阻肺治療是一個系統工程,家庭支持系統因素也很重要,在為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的同時對家屬進行有效溝通與健康指導,可達到教育最佳效果。

1.2.2.5出院指導干預: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吸煙的危害,協助患者戒煙,同時對患者日常用藥、飲食、運動等進行指導。鼓勵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堅持鍛煉,可以進行慢跑、太極等活動,適當增加運動量和運動強度,量力而行;同時避免感冒,在流感流行季節,可以提前注射疫苗。注意營養攝入,配合藥物治療。

1.3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1.0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有效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見表1。

2.2比較兩組患者對護理干預的滿意度,見表2。

3 討論

COPD是一種反復發作,逐漸加重的疾病,呈進行性發展,其患病率高,病程長,患者經濟負擔較重,病死率高,嚴重影響患者的勞動能力和生活質量,有時甚至不能得到親人及朋友的理解。防止與延緩COPD患者病情惡化是長期治療的目的。因此,除了給予必須的藥物治療之外,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護理干預非常重要。本研究的結果顯示,通過健康教育的形式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對老年COPD患者的生活質量有著很大的影響,大多數患者在經過護理干預后,生活質量評分降低,生活質量提高,說明健康教育護理干預能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年修訂版)[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4,(2):67-79,80.

[2]符岸秋,葉學嫦.護理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質量及預后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刊,2012,14(4):706-707.

[3]盧曉琴.舒適護理對老年慢阻肺患者的影響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19(2):213-214.

篇6

關鍵詞:慢性阻塞性肺疾?。痪C合護理干預;生活質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由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引起的以呼吸道氣流阻塞為特征,并呈進行性加重的慢性肺部疾病,其臨床特點有慢性反復咳嗽、咳痰,進行性呼吸困難,常并發肺動脈高壓、肺源性心臟病和呼吸衰竭[1]。多數患者因肺功能進行性惡化,導致日常生活活動受限,消化功能減退,體重減退,免疫功能低下等生理改變。由于病情反復發作,治療效果不理想,患者對治療失去信心,產生較為嚴重的精神抑郁和焦慮情緒,生活質量下降,不僅對于患者個人的軀體和心理構成極大的影響還對社會醫療構成沉重的負 擔[2]。因此加強COPD患者的綜合護理干預,努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十分重要意義。我科自2013年10月~2014年3月收治的88例COPD患者采用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0月~2014年3月我科收治的老年COPD患者8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華醫學會呼吸分會制定的COPD診斷標準[3],排除肺癌,無嚴重的心力衰竭、全身感染、血液系統疾病,具有較好的理解與溝通能力,樂意接受各種問卷調查與科室組織的活動,其中慢性支氣管炎42例,肺氣腫12例,支氣管哮喘22例,肺心病10例,年齡在60~86歲,平均78歲。

1.2方法 將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所有患者治療、護理原則相同。予以抗感染、止咳、化痰、激素應用等。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綜合護理。

1.2.1心理情緒干預 COPD反復發病,易給患者造成極大的精神壓力,產生恐懼和焦慮等心理[4]。加之藥費昂貴,子女陪護誤工,以及進期治療效果不明顯,對治療缺乏信心,容易產生人格特征上的變化。住院首日,有責任護士負責接待,并把治療、護理、檢查及將要開展的呼吸訓練一一介紹,使患者精神放松,對醫院有家的感覺,把醫護人員當親人。并讓患者充分認識到COPD是可治可防的疾病,以增強生活勇氣和戰勝疾病的信心,并積極主動配合治療。

1.2.2飲食調節干預 老年人胃腸粘膜萎縮,消化酶分泌減少,胃腸功能運動減弱,常易發生消化不良,營養不良是常見并發癥。因此,鼓勵患者進食高熱量、高蛋白飲食,在秋冬季節要防止和避免干燥氣候對呼吸道和消化道的損 傷[5],多食用一些滋陰潤肺的食物如:百合、蓮藕等食物,少吃辛辣和產氣食物,適當增加富含纖維素和易消化食物,保持大便通暢。

1.2.3呼吸方式干預 慢阻肺患者常伴有進行性營養不良,加之肺部過度充氣,呼吸負荷加重,呼吸肌過度疲勞,因而進行性呼吸肌鍛煉,提高改善呼吸肌耐力十分重要:①腹式呼吸:訓練時首先使腹部肌肉放松,并將雙手交叉放于上腹部,吸氣時腹部隆起,雙手加壓做對抗練習。呼氣時腹部下陷雙手隨之下壓,并逐步減少呼吸頻率,增加最大吸氣與呼氣動作,通過腹肌主動舒張與收縮來加強膈肌運動,有效增加呼吸運動的力量和效率,提高通氣量減少耗氧量,2次/d,30 min/次為宜。②縮唇呼吸:患者上體保持直立,雙腳與肩同寬,雙手放于腰部,拇指在前,其余四指在后,雙眼平視,注意用鼻子吸氣,有1數到3,呼氣時如吹口哨,通過縮唇,閉口經鼻吸氣,慢慢向前吹氣,維持吐氣時間是呼氣時間的2~4倍,練習2次/d,30 min/次,能有效地降低呼吸頻率,增加潮氣量。

1.2.4霧化吸入及排痰干預 霧化吸入具有藥物作用直接,起效快,用藥量小,全身副作用小的特點,遵醫囑用霧化吸入:①吸入用布地奈德2 mL+硫酸特布他林霧化液2 mL霧化吸入6~8 L/min,2次/d。②注射用鹽酸氨溴索注射液4 mL+生理鹽水5 mL霧化吸入 6~8 L/min,2次/d,①與②交替使用,2次/d。每次吸入結束后輔助叩背,叩背時以弧形手掌叩擊患者背部,由下而上,由外向內,時間5~10 min,促使細小支氣管分泌物受震動液化流入中大支氣管而排出體外[6]。

1.2.5出院后干預 慢阻肺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不僅在住院期間,還需要出院后社會與家庭的支持配合。COPD患者在醫護人員精心治療護理之后,臨床癥狀消失,病情逐漸好轉,COPD出院患者隨時間推移或病情緩解,會逐漸淡忘,在飲食,用藥、生活習慣等方面采取不科學方式,加之二手煙及有害氣體的吸入也難以 避免。因此,護士長安排專職護士定期進行電話隨訪,全面了解患者出院后飲食、睡眠、活動量各種呼吸鍛煉運動的堅持情況,有針對性提供醫療服務,以幫助患者采取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增強機體免疫力,這對與減少病情復發住院次數具有重要意義。

1.3評估標準 采用呼吸系統疾病專用的生存質量調查表,圣喬治呼吸系統問卷調查(SGRQ):中的癥狀,活動能力、疾病對日常生活影響3個部分。

2結果

2.1觀察組與對照組護理干預后療效比較 觀察組生活質量同對照組相比有統計學意義(P

2.2采用綜合護理干預后觀察組癥狀改善明顯,胸悶、憋氣、呼吸困難,咳嗽次數減少,能有效的排痰。飲食量增加,大便順暢,睡眠質量好,無頭暈、疲勞感、睡眠時間基本保證5~7 h。日常生活完全自理,并能從事輕體力勞動如整理家務及個人衛生等日?;顒印3鲈汉?個月內無再次住院或感冒而復發比例。

3討論

慢阻肺是一種慢性進行復發作且難以治愈的呼吸系統疾病之一,其臨床癥狀和體征在短時間內難以控制,不僅對患者肺功能構成嚴重的影響,而對患者的情感、軀體和社會活動造成嚴重障礙,生活質量下降,給家庭和社會構成沉重負擔[7]。由于工業化進程的加快,環境空氣污染,抗生素的不合理應用,呼吸道致病菌耐藥性增加,加之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慢阻肺患者會日趨增加。因而,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進行干預,并對他們進行全程健康指導,使患者臨床癥狀、心理狀態、活動耐力逐漸增強,再次住院率降低,生活質量得到明顯改善,這是我們醫務工作者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和義務。

參考文獻:

[1]胡世玲,熊昊,郭燕妮.圣喬治呼吸問卷問卷在COPD患者療效評估中的應用[J].西南國防醫學.2012,22(2):231.

[2]Akinci,A.C.,Pinar,R.,Demir,T. et al.The relation of the subjective dyspnoea perception with objective dyspnoea indicators, quality of life and functional capacity in patients with COPD[J].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2013,22(7/8):969-976.

[3]高莉梅.護理干預對慢阻肺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J].2011,8(18):10.

[4]倪文梅.慢阻肺患者的護理體會[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3,7(6):138.

[5]李啟芬.社區康復護理對老年慢阻肺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24):85.

篇7

[關鍵詞] 慢性阻塞性肺疾??;護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 R473.5[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10)10(b)-086-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以慢性氣流受限為特征、肺功能呈現進行性下降的漸進性加重的肺部疾病,其嚴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無法治愈,且病程長易反復發作[1]。因此全面細致的綜合正確護理非常重要,對其治療也有積極作用,可延緩疾病的發展,預防并發癥。我院對2007年6月~2010年6月86例COPD穩定期患者予積極治療同時運用綜合護理,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07年6月~2010年6月86例COPD穩定期患者,其均符合2007版慢阻肺疾病全球倡議診斷標準[2]。其中男55例,女31例,年齡(65.2±9.8)歲,病程為(6.7±3.2)年,其中慢性支氣管型(BB型)57例,肺氣腫型(PP型)29例,除外合并有嚴重的心肝腎系統以及其他肺部疾病。

1.2方法

1.2.1 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均給予氧療、有效抗感染、平喘(靜點氨茶堿)、維持水電解質平衡、預防和控制心力衰竭等對癥治療。在此基礎上,給予舒利迭(沙美特羅50 μg和丙酸氟替卡松250 μg)吸入,2次/d(吸入完畢應用清水漱口)。治療 6個月后觀察效果。

1.2.2效果評估肺功能改善情況:測治療前和治療后肺功能參數,包括用力肺活量(FVC)、1 秒鐘用力呼氣容積(FEV1)及FEV1/FVC%。生活質量評估:采用蔡映云等[3]的生活質量評分表并將該量表各條目按1~4分正向賦值來計算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

1.2.3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2.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所得數據采用t檢驗,以P

1.3 護理及系統健康教育干預

1.3.1 系統健康教育干預COPD健康教育需因人而異,方法多樣化,內容應有重點和針對性,尤其要強調健康行為的形成,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對COPD患者及家屬實施系統化的健康教育干預可促進患者和家屬對該疾病的認識[4],患者對于自身價值和對疾病治療信心的正向認同得以提高,從而在行為方面的依從性得到改善。

主管護士對患者全面評估后針對患者具體情況,明確不同階段需要接受的健康教育內容,采取面對面一對一的交流方式進行指導。對一些技術性操作應講解與示范相結合,先示教,然后請患者演示并直至掌握。定期向患者及家屬開展COPD知識講座,以授課為主進行培訓,并組織病友進行討論,互相交流,將常規內容打印成冊、制成CD或U盤發放給患者,病房內布置彩色宣傳展板或繪制成黑板報,以供隨時閱讀。對患者建立電話回訪錄,定期電話回訪,對不遵醫行為督促整改并分析調整教育方案。

1.3.2 心理護理COPD患者由于疾病反復發作, 生活自理能力差,社會活動減少,患者多產生消極情緒,從而影響機體免疫力,應主動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對新入院患者熱情周到,耐心解答所提出的問題,使之盡快熟悉醫院環境,了解COPD病因、誘因、預后及轉歸、大體治療等,介紹類似疾病治療成功的病例,使患者保持樂觀平靜的積極心態,積極配合,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5]。同時做好家屬工作,給予患者精神安慰。

1.3.3基礎護理做好基礎護理工作,使患者在生活、飲食等方面感覺舒適方便,但其日常生活盡量自理,發揮患者在病程治療中的積極能動性。①病室要空氣流通,溫度濕度適宜,合理安排患者休息,避免不良刺激,定期消毒,防止交叉感染。②COPD患者應給予高蛋白、高熱量、富含多種維生素并易消化、產氣少的食物,少量多餐,不宜過分強調低鈉飲食。鼓勵多飲水,使痰液稀釋易于咳出,同時有利于內環境的穩定。③合理氧療,糾正低氧血癥。可采用鼻導管或鼻塞法給氧,其簡單可靠,患者易耐受。根據患者病情及時調整流量及方法。④口腔護理和皮膚護理。囑患者每日用生理鹽水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潔濕潤,協助患者翻身及經常變換,經常進行四肢活動,必要時按摩長期受壓部位。⑤保持呼吸道通暢。保持合適以利于痰液排出,多采取側臥位或頭高足低位,防止枕頭過高使呼吸道壓窄;在使用止咳化痰藥時,應經常鼓勵其咳嗽,定時翻身叩背以協助有效排痰。對于痰多、痰阻嚴重的患者, 應備好吸痰器,必要時立即吸痰。

1.3.4 控制感染COPD反復發作,患者多年老體弱,免疫力低下,頻繁住院又長期使用抗生素,因此極易導致機體菌群失調。因此必須提高醫護人員對醫院感染的重視, 用微生態學的方法預防內源性醫院感染,應根據疾病嚴重程度,藥敏試驗結果,確定聯合用藥的指征,合理使用抗生素,保護宿主的厭氧菌群[6]。

2結果

2.1 治療前后肺功能變化

治療后肺功能變化見表1。

2.2治療前后患者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比較

治療前后患者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比較見表2。

3討論

結果顯示,護理干預后患者肺功能、生活質量維度評分明顯提高(P

綜上所述,通過我院86例COPD患者的康復境況來看,在積極治療同時,采取相應的綜合護理措施能對治療起積極作用,可取得較理想的效果,促進疾病恢復,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梁彩霞,羅海濤,陳振華,等.沙美特羅/替卡松粉吸入劑治療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臨床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09,47(2):10-11,13.

[2]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7,30(1):8-17.

[3]蔡映云,李倬哲,方宗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質量評估[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04,3(4):225-227.

[4]李曉燕,王吉榮.健康教育對老年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09,16(13):18-20.

[5]甘元瓊.心理護理在當代護理工作中的運用和作用[J].中國當代醫藥,2009,16(15):117-118.

篇8

關鍵詞:大黃臍貼; COPD; 老年,便秘,療效觀察與護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OPD) 是呼吸系統疾病中的常見病、多發病,多發于老年人,其臨床表現除呼吸系統癥狀外,多伴發腹脹、便秘、厭食等胃腸道癥狀,尤其便秘與COPD的急性發作以及其呼吸困難等癥狀的嚴重程度呈正相關[1-2],因此臨床工作中,對于COPD患者,我們通過大黃貼臍通利大腸之法配合護理干預,發現不僅可以改善患者便秘等胃腸道癥狀,同時也可以緩解其呼吸困難等癥狀,并且能縮短病程,改善患者生活質量,臨床療效滿意,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0.3 - 2012 .12年住院COPD患者60 例,均伴有便秘癥狀,最長者半月行便1次,最短者3 d 行便1 次。將60例用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成兩組,觀察組36 例,男性32 例,女性4例;年齡60 - 86 歲,平均年齡71歲。對照組24 例,男性21 例,女性3例,年齡63 - 86 歲,平均年齡67歲。兩組間性別、年齡、病程等無統計學意義( P > 0.05) ,具有可比性。

1.2診斷依據: 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病癥診斷標準中便秘診斷標準: ①排便時間延長, 3 d以上一次, 糞便干燥堅硬; ②重者大便艱難, 干燥如粟, 可伴少腹脹急, 身倦乏力,胃納減退等癥; ③排除腸道器質性病變[3] 。

1.3排除標準:排除哮喘、心悸、肺癆、咳嗽及腸道器質性病變所致便秘,

1.4治療方法:觀察組在常規治療COPD的基礎上,針對COPD合并便秘癥狀施以大黃粉貼臍及護理干預。方藥組成:大黃研磨成粉, 用開塞露調成糊狀, 取無菌紗布一塊, 將調好的中藥取少許( 約拇指指甲蓋大?。┲糜诩啿嫉闹醒?, 平貼于臍部, 1次/d, 2周為1個療程,對照組針對COPD給予常規治療及護理干預。

1.5護理方法:

1.5.1中藥貼臍的注意事項: ①按中華中醫學會的《中醫護理常規技術操作規程》中藥貼敷法操作程序操作;②操作前應評估患者當前的排便情況、既往史、藥物過敏史、心理狀況以及臍部皮膚有無破損、紅腫等。皮膚過敏、破損、感染者禁用;③告知患者可能出現皮膚過敏或丘疹、水泡、瘙癢等, 遇到這種情況應及時停用, 嚴禁搔抓, 可涂敷爐甘石洗劑, 防止發生感染;④防止臍部皮膚感染: 操作前先清潔臍部皮膚, 再用75%乙醇消毒。

1.5.2飲食護理: 做好患者飲食宣教,幫助患者制定食譜。選擇食物要注意營養平衡,適度增加進水量,以保持胃腸道適量的水分,促進腸蠕動,軟化糞便。根據癥狀改善情況,及時調整飲食結構,增加含纖維素多的食物,以刺激腸壁加強蠕動。

1.5.3心理護理: 積極做好宣教,護理時分析引起此次便秘的原因, 樹立信心, 安慰患者不必緊張,及時解除患者思想顧慮和心理負擔。

1.5.4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生活起居有規律。如病情允許適當進行能耐受的體育鍛煉, 對長期臥床或坐輪椅者, 可經常做主動收腹運動和提肛肌運動, 經常更換, 每天堅持順腸蠕動方向按摩數次, 指導患者養成定時排便習慣, 避免有意識的抑制便意。

1.6觀察指標及時間:排便周期,大便性狀及排便難易;治療前后觀察血常規及肝腎功能及電解質,觀測時間為治療前和治療后3d內。

1.7療效判定標準: 參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4]和《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進行臨床療效評定。治愈: 2 d以內排便一次, 便質轉潤, 解時通暢, 短期無復發。好轉: 3 d以內排便, 便質轉潤, 排便欠暢。無效: 癥狀無改善。

1.8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采用t檢驗及卡方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慢阻肺伴便秘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1。

3.討論

COPD患者常易并發便秘,是由于心肺功能失代償、缺氧、高碳酸血癥及右心衰竭導致體循環淤血,出現胃腸道黏膜充血水腫,腸管分泌液減少,加之患者經常食欲不振,食纖維素及含渣食物少,腸壁平滑肌肌力減退,腸管蠕動減少,糞便的傳輸減慢,故易發生便秘[5],而COPD患者長期使用氨茶堿及激素等藥物,更易加重便秘。中醫學認為,肺與大腸相表里,腑氣不通則肺失宣降,兩者在功能上密切相關,病理上相互影響; 便秘可導致大腸傳導失司,肺失清肅而上逆,出現或加重咳嗽、咳痰、氣喘、胸悶、呼吸困難等呼吸道癥狀,并使諸癥蜂起,病情惡化。所以,積極治療和有效保持大便通暢對緩解病情非常重要。

人體的臍部為神闕穴, 屬任脈。神闕穴總理人體諸經百脈, 聯系五臟六腑, 四肢百骸、五官九竅、皮肉筋膜。臍部表皮角質層最薄, 屏障功能最弱, 藥物易穿透擴散, 且臍下無脂肪組織, 故滲透力強。另外, 肚臍血管結構特殊, 有利于藥物被迅速吸收。中藥貼臍能夠使藥物通過經絡的循行作用于五臟, 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6]。而大黃具有活血通絡、通便導滯,利用開塞露調和, 可以使藥物保持濕潤,充分發揮藥物的功效, 從而達到長期刺激人體腧穴的作用。

通過臨床觀察,大黃貼臍一方面能緩解COPD的便秘癥狀,同時,有效遏制了誘發或加重COPD的病因,避免了治療過程中病情反復或加重,而且也大大縮短了COPD患者的住院時間,提高了治療顯效率。體現了祖國醫學的“外治之法,即有內治之理;外治之藥, 亦為內治之藥, 所異者法而”的學術思想;而且它能免除患者口服藥物的痛苦, 減少藥物在體內的代謝以及藥物的不良反應, 減輕了患者的精神負擔, 使便秘者可以恢復正常的通便功能, 且操作簡單易行, 無不良反應, 患者可長期使用,值得推廣。

文獻摘要:

[1] 鄭豐杰,李宇航,鐘相根,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醫病機特點及“從腸論治”的理論探討[J]. 中華中醫藥雜志,2010,25( 12) : 1934 - 1937.

[2] 王至婉,李建生,李素云,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基礎證及特征的臨床調查研究[J]. 遼寧中醫雜志,2010,37( 6) :961 - 964.

[3]國家中醫藥管理局1 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 S] 1 南京: 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4: 6,271

[4]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 年修訂版[J]. 中華內科雜志, 2007,3: 8.

篇9

關鍵詞:慢性阻塞性肺病 心理干預 護理

中圖分類號:R256.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1)03-0206-02

慢性阻塞性肺?。–OPD)是由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引起的氣流阻塞,并伴有氣道壁的破壞,形成不可逆轉的氣道阻塞造成氣體排出受阻,呈進行性加重的一組肺部疾病。其特點是慢性反復咳嗽、咯痰、呼吸困難呈進行性加重,嚴重痰阻常危及患者生命。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間我科對COPD患者加強心理護理,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80例,男53例,女27例,年齡為45~79歲。其中單純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55例,合并肺心病心功能不全25例,病程最短者為10d,最長達30多年。全部為急性發作入院,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痰多、痰阻現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病診治規范(草案)”中COPD診斷標準[1]。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發病時間、合并癥等方面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呼吸系統疾病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強心理干預,應用呼吸困難評分、焦慮評分對比療效。

1.2.1常規護理 給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療環境,控制吸煙,持續低流量吸氧,給予正確的飲食指導,指導患者排痰、呼吸肌功能鍛煉和全身運動的耐力鍛煉以及用藥指導、健康指導等。

1.2.2心理護理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多數為反復發病的患者,由于長期反復發病,肺功能減退,活動受阻,生活質量下降,心理壓力較大,普遍對治療及康復缺乏信心。加之COPD反復發作,遷延不愈,患病時間較長,醫療經費大,家庭負擔重,使患者產生焦慮、煩惱、緊張、恐懼、悲傷、抑郁悲觀等心理反應。針對以上問題,護士要用通俗、溫和的語言主動與患者溝通,多給患者心理上鼓勵和幫助,使患者感到關懷,減輕心理壓力,增強信心,保持最佳的心理狀態配合治療。首先向患者和家屬耐心講解COPD的定義、病因、機理、臨床表現、主要治療原則以及患者的心理與COPD的關系等,以取得患者和家屬的信任,告知保持良好心態的重要性,使其相信通過長期、規范的治療能夠有效控制其癥狀,不同程度地減緩病情進展速度。在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要隨時發現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以提高服務質量,使患者對服務感到滿意。

1.3 療效評價標準

分別于入院時、治療兩周后進行評分。患者按0~4分5級法自主進行呼吸困難程度的評分。呼吸困難量表評價[2]:0級:除非劇烈活動,無明顯呼吸困難;1級:當快走或上緩坡時有氣短;2級:由于呼吸困難比同齡人步行慢,或者以自己的速度在平地上行走時需要停下來呼吸;3級:在平地上步行100m或數分鐘后需要停下來呼吸;4級:明顯的呼吸困難而不能離開房屋或者當穿脫衣服時氣短。應用焦慮自評量表對患者進行焦慮評分,分數為2O~80分,分數越高,焦慮癥狀越重。

1.4 統計學處理

用SPSS11.5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各數據均用均數±標準差( )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

2 結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兩周治療與護理,無病例缺失。

2.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經過治療護理,兩組患者呼吸困難均較治療前有所改善,呼吸困難評分均明顯低于治療前(P

2.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焦慮評分變化

兩組患者焦慮評分治療前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治療后評分均明顯下降,比較差異顯著 (P

3 討論

COPD是一種內科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具有氣體受限的特征,氣體受限不完全可逆,呈進行性加重,由于遷延不愈,反復發作,給患者身心造成極大痛苦。目前對COPD沒有很好的治療方法,無法治愈,所以通過加強心理護理讓患者學會合理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顯得尤為重要。在我們的研究中對40例COPD患者加強心理護理措施,結果顯示可以有效減少焦慮等負面心境,增強患者自信心,這對配合藥物療法有較大的幫助。因此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對患者積極實施綜合護理,提高病人對COPD的認知水平,有利于COPD病人盡快康復,延長病人壽命,明顯改善病人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 沙美特羅替卡松粉吸入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臨床療效;效果分析

[中圖分類號] R97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2)09(c)—0058—02

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COPD)為呼吸科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癥狀多為慢性的氣流阻塞,同時呈進行性的發展趨勢[1]。COPD病死率較高,影響患者的勞動能力及其生活的質量[1]。因此臨床上對COPD患者進行有效的治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著重探討分析沙美特羅替卡松粉吸入劑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療效。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3月~2011年3月到本院治療的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男64例,其年齡最大64歲,最小42歲,平均(51.0±3.6)歲;女56例,其年齡最大68歲,最小41歲,平均(53.0±3.2)歲。此120例患者應用沙美特羅替卡松粉吸入劑予以治療的為觀察組60例,應用異丙托溴銨的霧化液予以治療的為對照組6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

1.2 治療方法

1.2.1 診斷標準 (1)患者出現咳痰、咯血的現象,或者反復性的咳嗽,部分患者出現乏力或低熱、盜汗等癥狀。(2)在使用支氣管的舒張藥物之后,肺功能指標檢測,FEV1小于80%或者FEV1/FVC小于70%[2]。

1.2.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的祛痰、解痙治療(口服鹽酸氨溴索,每日3次,每次30 mg)。對照組患者定量吸入異丙托溴銨的氣霧劑進行治療,具體的劑量一般是每天給患者用藥3、4次,每次用藥40~80 μg;觀察組患者給予沙美特羅替卡松粉吸入劑進行治療,具體劑量為:沙美特羅替卡松粉吸入劑(丙酸氟替松200 μg/沙美特羅50 μg),每日2次。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3個月[3]。

1.3 臨床療效評價

顯效:治療后,患者FEV1/FVC恢復正常水平,其他一些臨床癥狀出現明顯好轉;有效:治療后,其臨床癥狀僅有所好轉,FEV1/FVC基本能夠恢復至正常水平;無效:治療后,其臨床表現同治療前相比未見好轉,甚至發生病情加重,FEV1/FVC仍為不完全可逆的氣流受限。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利用SPSS 17.0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數據采用x±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兩組相互對比采用q檢驗,以P < 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經過治療,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觀察組中顯效15例,有效39例,無效6例,臨床總有效率為90.00%;對照組中顯效19例,有效25例,無效16例,臨床總有效率為73.33%;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兩組治療結果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穩定期治療效果比較(n)

注:與對照組比較,*P < 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FEV1/FVC比較

兩組治療后FEV1/FVC較治療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 0.05),且兩組間治療后差異亦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3。

3 討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臨床上呼吸科的常見病和多發病,一般情況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一些明顯的肺外反應特征,可使部分患者的病情加重,通常該病以不完全可逆的肺部氣流受限為特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對患者的影響不僅取決于患者肺部氣流交換的受限程度,還取決于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全身效應和有無并發癥等因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雖然會對患者的日常學習、工作、生活帶來很多的不便,但是在進行有效的治療和護理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可以得到好轉的。近些年來,由于COPD在全球范圍內患者人數眾多,且死亡率較高,COPD越來越引起國內外醫療工作者的重視。目前,WHO倡導的COPD的治療方法是采用吸入型的β2受體激動劑和糖皮質激素進行聯合治療[4]。沙美特羅替卡松粉吸入劑為吸入型β2受體激動劑——沙美特羅和吸入型糖皮質激素——丙酸氟替卡松的混合裝置。藥物在被患者吸入后,可以在患者的氣道黏膜上均勻地沉積分布,從而同時發揮兩藥的藥效,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同時沙美特羅還具有一定的抗感染活性,沙美特羅可以減少患者氣道內膜的水腫,對患者的炎癥細胞、感覺神經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從而減少炎性介質及神經肽的釋放,進而抑制患者炎癥區域形成新的血管,有利于復制和轉錄對糖皮質激素表現敏感的基因,達到增加抗感染的活性這一目的[5]。丙酸氟替卡松具有極強的脂溶性,可以與糖皮質激素高度親和,因此丙酸氟替卡松可以作用于炎癥反應的多個環節,調控炎癥細胞的轉錄、翻譯過程,抑制炎癥細胞活化因子的生成,同時還可以使β2受體激動性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進行藥物治療的同時還應開展有效的臨床護理治療[6]。通常在對患者進行霧化治療前,護理人員應耐心地對患者及患者親屬講明接受霧化治療的目的,以及霧化治療的方法和對患者病情的幫助作用,這樣可以使患者及其親屬積極地配合治療,并消除患者在治療前產生的緊張和恐懼心理,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在患者接受治療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病情的變化,叮囑患者如在治療過程中出現任何不適狀況,立刻報告,對于第一次接受吸入治療的患者,每10分鐘進行床邊巡視,如發現問題,及早進行解決。在患者進行霧化治療后幫助患者進行漱口,保持患者的舒適清潔。

筆者通過臨床研究發現,觀察組的臨床總有效率為90.00%,對照組的臨床總有效率為73.33%,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 < 0.05),同時,觀察組的患者在治療的前、后,FEV1/FVC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綜上所述,使用沙美特羅替卡松粉吸入劑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臨床上值得推廣和使用。

[參考文獻]

[1] 盛美玲,王紅崗. 舒利迭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臨床分析[J]. 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34(5):737—738.

[2] 曾晶晶. 舒利迭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療效觀察[J]. 中外醫療,2010,28(6):101.

[3] 張飛華. 舒利迭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療效及對肺功能的影響[J]. 中國現代醫生,2010,48(27):31—32.

[4] 李,孫潔玉,呂凌. 舒利迭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穩定期62 例[J]. 中國實用醫藥,2010,5 (22):144—145.

[5] 李英梅,南雪峰.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護理體會[J]. 吉林醫藥,2011,32(11):2265—2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