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骨質疏松的癥狀范文
時間:2023-11-06 17:22:0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更年期骨質疏松的癥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防精神病
女性進入更年期,由于激素水平下降,常會發生一系列神經精神癥狀,統稱為更年期精神病,其中以抑郁和妄想最為突出。早期發病時,患者多表現為頭痛、頭暈、心慌、胸痛、多汗、四肢麻木、失眠、食欲減退、便秘、月經紊亂和減退。還可伴有敏感、多疑、煩躁、易怒等不良情緒。
隨著病程的延長,病情逐漸加重,可表現為憂郁、焦慮、坐立不安、搓手頓足,對小事過于計較,對自身變化過于敏感,容易產生消極厭世觀念,可出現自傷行為。有些人有點心慌,就覺得自己患了非常嚴重的“冠心病”,晚上跑到醫院看急診。有的更年期婦女服用安眠藥后,明明熟睡了,醒來時仍堅持自己“從未入睡”。
患了更年期精神病的女性,必須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治療。
二防皮膚老化
女性進入更年期后,由于體內激素分泌的減少會出現面部潮紅、瘙癢等癥狀,皮膚變得干燥、松弛、粗糙、沒有彈性,臉上和手上還會出現深深淺淺的色素斑。
避免日積月累的日光照射,是延緩皮膚老化最具體有效的方法。外出活動時,應戴寬邊帽,打遮陽傘,每2小時涂1次防曬霜。
日常生活中,還要避免用太熱的水來洗臉或洗澡,不要用力搓揉皮膚。
此外,多食用豆類食品、減少動物性脂肪攝入、多吃蔬菜水果、適度運動、睡眠充足、避免煙酒刺激等,都有利于維持皮膚的年輕狀態。
三防骨質疏松
骨質疏松以女性居多,尤其是停經后的女性更易發生骨質疏松。這是因為在更年期階段,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急劇下降,甲狀旁腺素的促骨骼排鈣作用相對增強,人體骨骼鈣質大量分解入血,再從尿中排出,增加更年期女性發生骨質疏松的風險。
防治骨質疏松的關鍵是保證有足夠的鈣攝入。在日常生活中,女性要明確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鈣的補充相當重要。日常生活中,要盡量多吃高鈣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有意識地從中得到鈣的補充,并長期堅持。在食補的同時,還可以選擇補鈣制劑,其選擇要求是含鈣量高、價格適中、容易吸收,不含鈉、鉀、糖、膽固醇和防腐劑,對糖尿病、腎病、高血壓患者無影響,最好同時含有維生素D的鈣劑。如鈣爾奇D片,每片含鈣600毫克,還含有維生素D3,服后容易吸收,適合于中老年女性的需要。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補鈣時機也應注意。如睡前喝牛奶較為適宜,補鈣制劑應飯后服用,抗酸藥中的鋁也會顯著增加鈣的丟失。所以在補鈣時,應注意這些因素的影響,或錯開服藥時間。
預防保健方面,應注意去除可能引發骨質疏松的危險因素,如抽煙、酗酒、內分泌疾病等。
適量的有氧運動(以不感到疲憊為宜)也有助于骨質疏松的預防,散步、騎車、游泳都是不錯的選擇。一般說來,每周應堅持運動2~3次。
四防心理病
更年期女性在生理上不可避免地出現某些衰退跡象。與此同時,她們在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也在悄然發生變化。面對臨近的退休,面對忙于工作的兒女,面對不夠細心體貼的老伴,她們容易產生消極情緒,引發心理疾病。
篇2
誤區二:只喝骨頭湯就能防止骨質疏松。燉骨頭湯時加適量醋能溶解鈣質便于吸收,但骨頭湯里還溶解了大量骨肉的脂肪,經常食用還可能引起其他健康問題。骨質疏松的治療重要的是學會從飲食中攝取必要的鈣質。
誤區三:骨質疏松是老年人特有現象,與年輕人無關。如果年輕時期忽視運動,常常挑食或節食,飲食結構不均衡,達不到理想的骨骼峰值量和質量,就會使骨質疏松這個老年病有機會侵犯年輕人,尤其是年輕的女性。
誤區四:骨質疏松癥患者要臥床休息。其實,運動時全身和骨骼的血液循環可明顯恢復,肌肉的收縮和擴張對骨骼有刺激作用,可以促進骨形成、減少骨量流失、減慢骨質疏松的進展。因此,骨質疏松者最好選擇力所能及的戶外運動方式進行鍛煉。
誤區五:防治骨質疏松鈣越多越好。防治骨質疏松的原則目的是增加骨骼中骨基質和骨礦物質的含量、防止骨質的分解、促進其合成、緩解或減輕因骨質疏松引起的疼痛及不適感。針對骨質疏松骨鈣丟失的情況,患者可選擇對胃腸道刺激小的鈣制劑,在醫生指導下,按照不同年齡選擇合適的劑量。
誤區六:骨質疏松屬于退行性疾病,無法防范,一旦出現骨質疏松,就無法增加骨密度,只能延緩流失。一般而言,從年輕時就注重飲食補鈣并堅持運動、保持合適體重的人,患骨質疏松的可能性較低,或將最大限度地推遲骨質疏松的發病年齡,即便出現癥狀也較輕,且發展的速度較慢。根據臨床觀察,有相當一部分患者在合理治療一年后,復查顯示骨密度上升。說明治療并非只是延緩骨質的流失,而是使骨質流失停止,同時可以改善骨骼質量。
誤區七:靠自我感覺發現骨質疏松癥。大多數的骨質疏松癥病人在初期至中期都不出現異常感覺或感覺不明顯。當發覺自己腰背痛或骨折時再去診治已為時過晚。此病的早期診斷依靠雙光子骨密度儀及定量CT檢查;病程10年以上,可以通過X線拍片檢查確認。
篇3
關鍵詞:更年期 婦女 健康問題 保健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279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2-0197-02
更年期是女性卵巢功能從旺盛狀態逐漸衰退到完全消失的一個過度時期,包括絕經和絕經前后的一段時間。在更年期,婦女可出現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變化。多數婦女能夠平穩地度過更年期,但也有少數婦女由于更年期生理與心理變化較大,被一系列癥狀所困撓,影響身心健康。因此每個到了更年期的婦女都要注意加強自我保健,保證順利地渡過人生轉折的這一時期。
1 更年期婦女常見的健康問題
1.1 血管功能失調:陣發性潮紅及潮熱,即突然感到胸部、頸部及面部發熱,出汗、畏寒,有時伴心悸、胸悶、氣短、眩暈等癥狀,收縮壓升高,且波動較大。
1.2 月經紊亂:月經周期延長或縮短,經血量增多甚至發生功能性子宮出血。有些婦女經血量漸減少,淋漓不凈漸致閉經。
1.3 精神、神經癥狀:常有憂慮、抑郁,易激動、失眠、好哭,記憶力減退、思想不集中等,有時喜怒無常,類似精神病發作。
1.4 腫瘤:更年期為常見腫瘤的高發年齡,常見的有子宮內膜癌、子宮頸癌、卵巢腫瘤、乳腺癌等。如能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可提高治療效果及患者生存率。
1.5 骨質疏松:骨質疏松主要是指骨小梁減少,最后可能引起骨骼壓縮、體積變小,嚴重者導致骨折。婦女絕經后易發生骨質疏松,是由于骨質吸收速度快于骨質生成所致,使骨質丟失而變為疏松,其發生與雌激素下降有關。此外,飲食中缺乏蛋白質、鈣、磷和維生素D以及活動過少,也是導致發生骨質疏松的重要因素。
1.6 肥胖:婦女進入更年期后,其代謝機能降低,更年期婦女的基礎代謝率比青年人低15%~20%,體內脂肪組織隨年齡增加而增加,肌肉萎縮。如果更年期婦女沒有及時合理調整營養,不注意節制熱量的攝入,不重視適當運動和進行體格鍛煉,極易發生肥胖。而肥胖者發生多種病癥的機會大大增加。這些病癥包括高血壓、冠心病、缺血性腦卒中、糖尿病、乳腺癌、直腸癌、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痛風,血脂異常、下肢浮腫、腰腿關節疼痛及骨質疏松等。
1.7 減退:雌激素水平下降后,衰退,陰道分泌物減少,時出現疼痛感,繼而導致性生活次數的減少或厭惡性生活的情緒的發生。陰道炎、月經紊亂等影響性生活的質量,對性生活缺乏興趣和,有意識地壓抑性沖動,影響夫妻之間的感情溝通,容易產生婚姻危機。
1.8 慢性疲勞:更年期婦女正處于社會、家庭、工作、生活的多重壓力中,家務和職業的雙重負擔,是婦女們長期處于慢性疲勞的狀態之中,慢性疲勞是一種普遍存在卻被人忽略的社會病。
2 更年期婦女保健
2.1 健康教育:針對更年期保健服務對象數量多、年齡大、個體差異大和大部分已返回社區的特點,開展社區婦女更年期保健服務,通過健康講座、咨詢、指導和隨訪等,使進入更年期的婦女甚至其家屬了解此期的生理變化、心理特點及更年期常見病的早期癥狀和防治知識,以便順利度過這個特殊的生理時期。
2.2 飲食和運動:①均衡合理的飲食:養成良好的起居習慣。做到生活有規律,勞逸結合。同時合理安排飲食,保證蛋白質,維生素,碳水化合物的合理攝入,推薦食物常有豬肝,瘦肉,骨頭湯,豆制品,奶制品,紅棗,蓮子,新鮮水果,蔬菜等,以滿足和維持人體正常代謝的需要。②加強體育鍛煉:加強體育鍛煉及娛樂活動 提高自身素質及健康水平,減少更年期的并發癥,延緩組織器官功能的退化,減緩體力的下降。但鍛煉應循序漸進,持之以恒。
2.3 注意個人衛生:盡量穿寬松及容易加減的衣服,內衣以純棉為宜。因為更年期生殖器官發生萎縮和組織松弛,宮頸粘液及陰道上皮分泌減少,易發生陰道炎、子宮脫垂和尿失禁等,故應特別注意保持外陰清潔,勤換內褲,內衣內褲在陽光下晾曬。
2.4 維持和諧的性生活:正確面對絕經后的性生活,消除社會心理因素對性生活的影響,并積極治療影響性生活的疾病。有規律、和諧的、適當的性生活可以刺激女性卵巢及腎上腺分泌雌激素,彌補因卵巢功能減退而引起的機體內雌激素不足,對更年期婦女不但可以預防陰道炎、子宮內膜炎等多種婦科疾病的發生,而且還可以減輕精神恐懼、神經衰弱、失眠及心理障礙等更年期中的不適癥狀。
2.5 心理干預:更年期婦女由于處于特殊的年齡階段,極易由于生理的改變引起心理的異常,而心理異常又會加劇軀體癥狀的表現。通過開展心理咨詢活動,讓婦女能及時得到心理疏導,避免或消除不利于健康的社會文化心理因素的影響,調節更年期婦女的心理狀態;并指導更年期婦女學會有意識控制自己的負性情緒,幫助其順利度過更年期。
2.6 定期檢查:敦促更年期婦女每年常規體檢,包括血糖,血脂,肝,腎功能以及和婦科檢查。
2.7 藥物治療:①激素替代。使用激素替代治療前,全科醫生應全面了解該婦女的病史和家族史。有下述情況者禁用激素替代治療:近期患乳腺癌,子宮內膜癌,急性肝病,現患栓塞性疾病,不明原因的陰道流血。對患有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癥,偏頭痛,靜脈曲張,膽囊。胰腺疾病,慢性肝病或有栓塞史,乳癌史,乳癌高危因素,子宮內膜癌史的更年期婦女,如確需使用,全科醫生應權衡利弊,慎重使用激素替代治療。②其他藥物治療。對于HRT有禁忌或不愿應用HRT者,可選用三合劑(維生素E100mg、維生素B210mg、谷維素10mg),每日2次,早晚飯后30min,可連續服4周,癥狀好轉可停藥。如有必要,建議部分更年期婦女加用中醫藥調理。
總之,更年期是一個特殊的時期,其生理心理變化大,易患各種疾病。我國更年期婦女數量多,問題多,更年期持續時間長,而且大部分更年期婦女已回歸社區,需要加強以社區為基礎、以家庭為單位的綜合性衛生服務。開展更年期婦女社區保健和康復服務,對婦女更年期癥狀的改善和預防更年期疾病,并提高老年生活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篇4
李阿姨這幾個月經常感到頭疼、心悸、渾身疼痛,同時還有潮熱、心煩、愛發脾氣。她知道,這是更年期的癥狀。到醫院做了檢查,雌激素水平明顯下降。服用了一段時間中藥調理沒有明顯效果,婦科醫生建議她服用一些雌激素。李阿姨對于用激素治療更年期癥狀有所耳聞,聽說這是一把“雙刃劍”,有利有弊。因此心懷疑慮,去找專家咨詢。
醫生解釋道,絕經后,女性體內雌激素水平下降,很多人會出現更年期癥狀。激素替代治療是緩解絕經期各種癥狀最有效的手段,也是防治絕經后骨質疏松的有效措施之一。激素替代治療能夠有效消除泌尿生殖道萎縮癥狀,提高絕經婦女的生活質量。但激素治療同樣也可能會增加血栓、乳腺癌、腦卒中的風險,它與所有的藥物治療一樣,是一把“雙刃劍”。如何恰當使用它,使人們既能從中獲益,又能最大限度地避免風險,這是婦科醫生進行激素替代治療時重點考慮的問題,也是圍絕經期和絕經后婦女最關心的問題。
清楚適應證與禁忌證
在決定是否采用激素替代治療之前,首先要清楚其適應證和禁忌證。
激素替代治療的適應證包括:①絕經相關癥狀:潮熱、盜汗、睡眠障礙、疲倦、情緒不振、易激動、煩躁、輕度抑郁等。②泌尿生殖道萎縮:陰道干澀、疼痛、排尿困難,反復性陰道炎、尿道炎和膀胱炎,夜尿次數多、尿頻和急迫性尿失禁。③有骨質疏松癥的危險因素,或有絕經后骨質疏松癥。
激素替代治療的禁忌證包括:①雌激素依賴性腫瘤:乳癌、子宮內膜癌、黑色素瘤。②原因不明的陰道出血。③嚴重肝腎疾病。④近6個月內患血栓栓塞性疾病。⑤系統性紅斑狼瘡、硬化癥、血卟啉癥。⑥腦膜瘤患者禁用孕激素。
應慎用激素替代治療的包括: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內膜增生、嚴重高血壓及糖尿病、血栓栓塞史、膽囊疾病、偏頭痛、癲癇、哮喘、垂體瘤、乳癌家族史。
由于更年期癥狀多種多樣,難以即刻辨明癥狀是否與更年期相關時,要去醫院,請醫生進行全面的檢查和評估,若檢查結果顯示沒有激素治療的禁忌證,但是病人又有所顧忌,可選擇短期應用激素治療,1個月后觀察癥狀緩解情況,如果癥狀得到明顯好轉,則可以繼續用藥。
早期應用利大于弊
醫生介紹,更年期激素替代治療的主要風險包括:①深靜脈血栓風險增加,但是亞洲人群中發生率很低。②腦卒中風險輕度增加。③乳腺癌風險輕度增加,只有用藥4年以上風險才增加,短期使用基本不增加風險。
醫生解釋說,聽到這些危險因素,也許會有很多女性不愿再嘗試激素替代治療。但是單純因為顧慮潛在的風險,而甘愿忍受疾病的折磨,就有些得不償失了。
李阿姨問,那么,該如何降低激素治療的不良影響呢?
醫生說,首先要嚴格掌握激素替代治療的適應證和禁忌證。其次,絕經早期即開始使用,效果好而風險低。此外,還應在醫生指導下采取低劑量、個體化用藥,治療前、后及治療中需定期監測乳腺、子宮內膜的情況。
專家的共識
篇5
【關鍵詞】
更年期婦女;保健
婦女更年期是指婦女從成年進入老年期所必須經過的階段,是介于生育期和老年期之間的一段時期,亦是婦女從有生育能力到無生育能力的過渡階段。一般指45~55歲,也有指40~60歲這段時期[1]。大量的醫學研究和觀察證明,雌激素是維持婦女健康的重要激素,婦女進入更年期后,隨著卵巢功能的逐漸衰退,雌激素水平的逐漸下降,會導致生理和心理功能的失調,所引發的低雌激素水平的相關疾病,還會影響到更年期婦女的健康和生活質量。
1 更年期婦女保健的必要性
更年期綜合征是婦女常出現的問題。主要是由于卵巢產生雌激素的功能逐漸衰退。主要表現為:①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表現:如潮熱、潮紅和出汗,有些人在潮熱發作時還伴有頭昏、耳鳴、頭痛、頭部壓迫感或胸部緊迫感。血壓波動,以收縮壓升高為主。還可出現假性心絞痛;②神經精神癥狀:情緒易激動、急躁、易怒、緊張不安、抑郁多疑、焦慮、失眠、記憶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神經衰弱等;③泌尿、生殖方面:尿頻、夜尿增多,排尿困難、尿失禁、分泌物減少、月經紊亂、陰道萎縮、痛、降低、閉經等;④感覺異常,疲倦乏力,肌肉關節痛,皮膚干燥、瘙癢、彈性下降、蟻走感等;⑤與代謝有關的改變,如老年性陰道炎,骨質疏松等。多項研究采用Kupperman評分法進行更年期綜合征癥狀評分發現:單一癥狀發生率高達93.9%;抑郁癥狀的發生率為3.65%[2];骨質疏松的發生率為64.84%[3];心血管發生率明顯增高。上述癥狀發病率隨年齡的增長而增高,嚴重程度隨年齡的增長而明顯加重。多項研究表明更年期婦女保健知識知曉者在40%左右,婦科檢查率60%左右,檢查率僅為27.6%。因此迫切需要利用各種途徑,采用不同健康教育形式來提高更年期婦女的保健意識和能力。
2 更年期婦女保健的主要內容
2.1 雌激素補充療法 適量、合理地補充雌激素,以調整過渡時期女性性激素的減少,以改善更年期綜合征的表現,延緩骨質疏松癥的發生,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減少老年疾病的患病率是有益處的。
2.2 補充足夠鈣量 婦女在絕經前、后,每日需鈣量為1200~1500 mg。國內資料統計,我國婦女每日自飲食中攝入的鈣量僅為400~500 mg,遠未達到標準,故應多食用含鈣量多的食物并可適量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
2.3 合理營養和飲食 飲食上應選用低熱量、低脂肪的食物。少吃肥肉葷油食物,多吃牛奶、瘦肉、魚、禽、豆制品等蛋白質含量高類食物和蔬菜、水果,另外常吃些海帶、香菇、洋蔥等食物。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2.4 進行適度鍛煉 適度鍛煉在這一時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保證充分睡眠和正常體態。但不能過分,不能太劇烈和緊張,要量力而行。
2.5 維持心理平衡 WHO用“三良”來定義精神健康,及“良好的個性”、“良好的處事能力”、“良好的人際關系”。因此要注意勞逸結合,正確地對待各種矛盾沖突,以樂觀的態度對待身體上出現的暫時性不適,學會自我調節,自我疏導,必要時進行心理咨詢。
2.6 學會定期進行自我監測和記錄 自我監測內容包括:①健康的自我評定:WHO衡量健康的標準即五快(食、便、睡、說、走)和三良(良好的個性、良好的處事能力、良好的人際關系),要經常以“五快三良”的標準來對照衡量;②記錄月經卡:以及時發現異常;③定期測量體重和腰圍;④常見婦科疾病早期癥狀的識別和記錄:了解更年期綜合征的癥狀,及時就診;⑤定期進行婦科檢查和自查。
普及更年期保健知識,要使本人、家庭、社區、醫療保健部門都能認識到更年期保健的意義和內容,共同為更年期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使之順利渡過更年期。
參 考 文 獻
[1] 樂杰.婦產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49350.
篇6
大豆及其制品是我國人民喜愛的食物,不但營養豐富、美味可口,而且具有多種保健功效。近年,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大豆提取物――大豆異黃酮堪稱保健佳品,具有多種保健功效,包括防癌、減輕婦女更年期不適、防止骨質疏松、減輕子宮內膜異位癥癥狀、預防前列腺增生、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率等。正是這些作用的發現,使大豆異黃酮身價倍增。
細說功效 防癌 與亞洲國家居民相比,西方國家的乳腺癌、前列腺癌的發病率相對較高。學者研究后發現,亞洲國家居民的大豆消費量是西方國家的20~50倍,癌癥發生率較低與此有關。大豆防癌主要是大豆異黃酮在起作用。進一步研究又發現,大量食用豆制品和其他富含大豆異黃酮食物的婦女,子宮內膜癌發生危險性降低54%。未曾生育的女性,攝入豆制品特別重要,平均每日攝入豆制品很少或幾乎不攝入豆制品者,發生子宮內膜癌的危險性要增加4倍。 減輕婦女更年期不適 大豆異黃酮主要包括大豆苷原和染料木黃酮兩種成分,它們的分子結構與雌激素相似,具有弱雌激素樣作用,可彌補更年期婦女體內減少的雌激素,從而減輕或避免更年期不適癥狀。例如,定期攝入大豆可減少面色潮紅的發生率。在一項研究中,更年期婦女每天膳食中增加45克大豆粉后,面色潮紅的發生減少40%。 防止骨質疏松 婦女絕經期后,體內雌激素下降,骨質疏松發生增加,而大豆異黃酮能維持絕經期后婦女骨密度。研究發現,絕經期婦女每日攝入40克大豆蛋白,可使脊柱的骨密度顯著增加。另外,一種人工合成的異黃酮預防和治療骨質疏松的功效,已在多項研究中得到肯定。
減輕子宮內膜異位癥癥狀 大豆異黃酮還有一種作用,即抵消體內雌激素的活性。對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來說,補充大豆異黃酮可緩解痛經、大量出血等癥狀。 預防前列腺增生 研究證實,經常食用豆制品可預防男性前列腺增生,進而緩解隨年齡增大而出現的夜尿增多等癥狀。 降低心臟病發生危險 早在1999年,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就宣布,大豆食品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膽固醇),進而減少心臟病發生的危險,同時豆制品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好膽固醇),并抑制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氧化,影響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
該吃多少目前,學術界對大豆異黃酮用于預防和治療特定疾病的最佳劑量尚無定論。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建議,每日攝入25克大豆蛋白(即相當于1杯生大豆或 1/3杯熟大豆)可以降低膽固醇。婦女健康專家建議的攝入量較高――每日約 50克大豆蛋白。用于疾病輔助治療時,專家建議患者每天從食物及補充劑中攝取100毫克大豆異黃酮。健康人一般需要50毫克大豆異黃酮即可。 一般地說,大豆異黃酮主要有以下三種來源:食物 許多專家認為,增加大豆異黃酮攝入的最佳途徑是多吃大豆及其制品,包括豆腐、豆奶、熟大豆等。一方面,這些食物已食用了千百年,未發現有食用過量問題,而且大豆異黃酮性質穩定,在烹調過程中不易被破壞。另一方面,據一些最新的研究結果,大豆抗癌除了有異黃酮的作用外,還可能與大豆中的其他物質有關,在可能的情況下多吃大豆及其制品,是一個安全、有效而又經濟的選擇。值得一提的是,大豆品種和栽培環境對異黃酮含量和種類有很大影響。我國大豆異黃酮含量一般為0.12%~0.25%,其中東北大豆中的異黃酮含量略高,一般在0.18%~0.23%。大豆蛋白粉 用高品質的大豆加工而成的大豆蛋白粉,除了具有大豆及其制品的優點外,還可滿足不喜歡吃大豆者對大豆異黃酮的需要,食用起來也比較方便,只需將所需大豆蛋白粉加入飲料或湯等食物中,即可獲得大豆異黃酮。大豆異黃酮制劑(膠囊和片劑) 大豆異黃酮制劑一般是從大豆中提取、加工而成,部分產品中加入了消化酶等成分,幫助吸收和利用。近年來,大豆異黃酮已被廣泛應用于保健品,特別是一些預防慢性疾病、供老年人選用的保健品。例如,大豆異黃酮加入鈣制劑中,以改善人體對鈣的利用,解決中老年人缺鈣問題,減少骨質疏松的發生; 與抗氧化維生素一起加入保健品中,可以起到抗氧化、延緩衰老的作用。 選購含大豆異黃酮的保健品應到正規的商場、超市或藥店,最好選擇有一定規模、信譽良好的保健品企業生產的產品。產品的包裝或說明書上應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保健食品批準文號,并標明異黃酮的種類和含量(以選擇大豆苷原和染料木黃酮的混合物為好)。同時,應注意保健品的生產日期、保質期等,以保證食用安全。大豆異黃酮制劑服用方法一般是在飯前用大杯溫水送服。特別提醒1.對大豆過敏者應避免食用豆制品及其制劑。 2.孕婦和哺乳期婦女可食用豆制品和大豆蛋白粉,但不宜服用異黃酮制劑。 3.通過食用豆制品和大豆蛋白粉途徑獲取的大豆異黃酮,即使是大劑量也未發現有明顯的不良作用,因此是安全的。但是,使用大豆異黃酮制劑,最好能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篇7
早在1986年,美國科學家已發現大豆異黃酮有抗癌作用,20世紀90年代初,科學家又證實其可以減輕更年期婦女的不適癥和預防骨質疏松癥?;瘜W研究表明,大豆異黃酮分子結構與人體分泌的雌激素非常相似,對人體可起到與雌激素相似的作用,但沒有藥物雌激素的副作用,故有“天然植物性雌激素”的美稱。由于結構上的差異,大豆異黃酮只有人體雌激素作用的2%。別小看這2%的作用,它足以成為婦女們再續健康美麗時光的福音!關于大豆異黃酮的研究,已成為目前國際上功能性食品成分研究中的一個熱點。醫學研究表明,其對心血管疾病、癌癥、骨質疏松癥、婦女更年期綜合征、糖尿病、腎病等均有防治作用。
一、大豆異黃酮與心血管疾病
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易被氧化,會引起動脈粥樣硬化,造成栓塞。大豆異黃酮――植物雌激素可以有效地降低膽固醇,抑制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氧化,并使血中的LDL保持較低水平,改善高脂所致體內過氧化狀態異常,緩解對機體的過氧化損傷,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
心臟病科學家觀察到,女性受雌激素的保護,心腦血管的發病率比男性低1/4~1/2,隨著雌激素的銳減,女性絕經后,動脈硬化迅速超過了男性。1979年,哈佛大學醫院研究所調查了48470位絕經10年以上的婦女,發現經常服用雌激素的婦女與不服用雌激素的相比,患心臟病的幾率小得多,前者只有后者的1/2。對于已經患冠心病的婦女,服用雌激素的只有3%的病人死去,而不服用雌激素的患者中,有40%的病人死去。因此,補充大豆異黃酮可以降低婦女的心臟病發病率和患者的死亡率。
二、大豆異黃酮與骨質疏松癥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與激素缺乏、飲食中鈣攝入量不足等因素相關的疾病。骨骼細胞和其他細胞一樣,不斷地在進行新陳代謝。當雌激素下降時,骨骼代謝失去平衡,破骨細胞對骨骼的損害力加強,導致骨量逐漸減少,骨骼變得易脆易碎,出現骨質疏松癥。雌激素低水平的時間越長,引起骨質疏松的幾率越大。對女性健康而言,骨質疏松是雌激素下降導致的最嚴重的并發癥,其最終的結果是無法消除的疼痛和骨折。大豆異黃酮能抑制破骨細胞,并對骨骼具有合成代謝的效果,能減少鈣質從尿液中流失。目前,最好的治療骨質疏松的方法是預防,除了補鈣以外,補充大豆異黃酮來減少鈣質流失、并促進骨骼合成代謝才是最關鍵的措施。
三、大豆異黃酮與婦女更年期綜合征
大豆異黃酮具有弱雌激素活性,具有雌激素的作用,婦女更年期由于卵巢退化,體內雌激素減少,婦女就會出現一系列的更年期綜合征癥狀,而在更年期攝入定量的大豆異黃酮可補充體內雌激素不足,起到預防和減女更年期綜合征的作用。
四、大豆異黃酮與免疫
大豆異黃酮能促進機體免疫器官發育,對巨噬細胞有誘導增生、增強活性的作用,它可促進巨噬細胞的吞噬機制,促進淋巴細胞的轉化。因此,大豆異黃酮具有加強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
五、大豆異黃酮的防癌、抗癌
大豆異黃酮的抗癌作用主要通過以下作用機制實現:一是大豆異黃酮的抗雌激素的作用,能抑制一些依賴于雌激素生長腫瘤的繁殖;二是其對腫瘤細胞合成過程中所需的酶,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三是大豆異黃酮有明顯的抑制腫瘤血管增生的作用,間接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四是大豆異黃酮的抗氧化作用能減輕活性氧、自由基對細胞的損傷,防止癌發生。大豆異黃酮的抗腫瘤作用突出表現在一些對激素有依賴的腫瘤上,如乳腺癌(雌激素依賴型腫瘤)。
六、預防女性陰道炎,讓中年女性家庭生活更幸福
大豆異黃酮的類雌激素作用,可增加中老年女性陰道分泌物,保持陰道的酸性環境,維持陰道內正常的菌群平衡,保持陰道潔凈。同時,還能夠增強陰道肌肉彈性,讓中老年女性重新體驗“性”福。
七、美容和抗衰老
女性的健康和美麗就是靠雌激素來維持的,雌激素水平越平衡,健康美麗保持的時間就越長。服用大豆異黃酮可以補充體內雌激素,有效地抗氧化,可使皮膚細膩柔滑而富有彈性。并能推遲更年期的到來,延緩衰老的進程。所以,聰明的女人就應該知道將雌激素調節到平衡狀態,來延續自己健康美麗的風采,保持青春狀態,聽聽專家建議:女性最好從30歲開始堅持補充大豆異黃酮。在歐美國家,服用大豆異黃酮,就像服用維生素等營養品一樣重要。
篇8
陳玉芳
傳統醫學認為“腎藏精”(這里所說的精氣是人體生長發育及各種生理活動的基礎),是“先天之本”,影響人體的生長發育、生殖、水鹽代謝、免疫力強弱、大腦發育、血液循環等各項生理活動,也就是說,你外在的顏色枯榮、內在的生命活力都受控于腎臟的虛實,而“腎虛”正是導致人們衰老的主要原因。女性在特有的經期、孕期、哺乳期容易因“腎中精氣”不足而導致“腎虛”。
女性腎虛的原因是什么
免疫力差 首先,女性的免疫力比男性要低,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紅斑狼瘡、皮肌炎等,在中青年女性中發病最多。隨著現代社會環境的變化。這種免疫類疾病日漸高發。當免疫系統受到損害后,腎臟也不可避免地會受到損害。其次,由于女性尿道比較寬、直。并直接通向膀胱,容易引起感染,發生膀胱炎、尿道炎等,這些病癥如果在慢性發病期得不到控制,就會逆向導致腎炎。因此,女性是腎臟類疾病的高發群體。
多愁善感 現代女性承受著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而女性的特點之一就是多愁善感,長期處在郁悶的心情下,機體的免疫力也會受影響,腎臟可能因此而逐步出現虧損。因此,女性要防止過度勞累,同時加強內心修養,防止情緒變化激烈。
生活習慣 現代女性長期處在不通風的空調環境中,空氣中有害物質(如二氧化碳、有毒粉塵等)含量過高。容易使腎臟等臟腑器官的免疫功能下降?,F代人享用快餐食品較多,營養結構不太合理、熱量過高,使腎臟過熱,這也會導致抵抗力下降。
過量服保健品 許多腎病,是由于個人不明確自己的體質、未經專業醫生診斷,濫服、過量服用保健品,破壞人體內部平衡而引起的。
女性腎虛的臨床表現
腎臟虛弱的臨床表現是口干舌燥、面色灰暗、尿頻、尿急、腰膝酸軟等,嚴重者會出現耳鳴、尿血、視力模糊等癥狀。如果發現身體出現以下變化,就要警惕腎虛:
脫發增多 如果你曾擁有一頭烏黑長發,可是最近漸漸干枯稀疏、失去光澤,最好的洗發護發用品、一星期一次的專業護理都挽救不了你脫發的尷尬局面,那么你就要考慮一下是不是與腎功能減退有關了。
眼瞼浮腫 早晨起床時,眼睛干澀,仔細觀察一下,你的下眼瞼是否浮腫得厲害?小心,這些都是腎虛的信號,說明腎臟不能夠借助尿液的生成及時排出身體內的毒素,功能正在減退中。
更年期提前 面色潮紅,盜汗,月經周期拖后,情緒波動……這些更年期癥狀如果找上了30歲的你,就該去檢查一下你的腎是否有問題了。
變胖 食量并沒有增大,生活一切如常,可體重卻在不停上升。即使你每天運動個把小時,效果也不盡理想。盡管很少人會把肥胖和腎虛聯系到一起,但事實上你發胖的罪魁禍首之一就是腎虛。
怕冷 辦公室里別人覺得合適的溫度總讓你直打哆嗦,使得你與同事在空調溫度問題上難以達成一致?還有你穿的衣服是否總是比別人多?你是否一受涼就拉肚子?中醫認為這些都是腎陽虛造成的。
為什么女性易發生骨質疏松
王秀芳
我國婦女骨質疏松的發生率隨著其年齡的增長而增高,絕經20年以上的女性骨質疏松的比例更是高達57.89%。女性骨質疏松的發生率是男性的6~10倍,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易發生骨質疏松呢?
骨架和骨質量不同 與女性絕經后骨質量快速丟失相比,男性骨質量丟失過程緩慢。另外,男性的骨架比女性的大,橫截面積也比女性的大25%~30%,男性骨質疏松癥的發病率及骨折的發生幾率低于女性。但是,男性骨質疏松的危害性一點也不比女性低。
內分泌因素 隨著年齡的增長,女性的內分泌功能開始減退,其體內激素水平下降的幅度遠遠大于男性,這就會使女性骨骼的合成代謝刺激減少,骨密度降低,從而導致骨質疏松癥、大量科學研究證明,雌激素水平降低會造成骨的大量丟失,這是女性絕經后發生骨質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
瘦弱和節食 不少女性為求得“骨感美”,常常采取各種手段減去體內的脂肪,而脂肪缺乏會間接地造成雌激素的缺乏,繼而引起骨質疏松,所以以瘦為美的現代女性發生骨質疏松的機會更大。
不合理的飲食習慣 不少女性喜歡吃零食,生活中常偏食,這樣往往導致營養的攝取不均衡,尤其是當攝入的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達不到需求量時,會直接影響體內鈣質的吸收,使骨密度降低。
篇9
終于輪到她就診了,她那姣好的面容、勻稱的身段,令護士也感到意外。我示意女士慢慢敘述。
原來她一直很規律的月經已經有一年多不再來潮?,F在,她每天被一陣陣莫名其妙的熱感和臉紅弄得窘迫萬分,脾氣也比以前急躁,性生活時陰道干澀疼痛,常常令夫妻生活不歡而散。多年來一直溫柔體貼的丈夫有時埋怨她:“你究竟怎么啦?”
她苦惱極了。一天,她無意中翻看報紙,“潮熱、煩躁、性生活障礙……是更年期的典型癥狀”這段話吸引了她的目光?!昂喼笔窃谡f我!”她心里咯噔一下?!澳俏乙训搅烁昶??”她帶著疑問來到了診室。
體檢、化驗結果證實她患上了卵巢早衰,體內雌激素少得可憐。
“聽說50歲左右才應該絕經,我怎么早了十幾年?”她的話語里充滿了焦慮。的確,婦女絕經年齡一般在40~55歲,而早于40歲以前絕經,就稱為卵巢早衰。目前,引起卵巢早衰的原因還不十分清楚,有人說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一些患惡性腫瘤的育齡婦女在接受盆腔放射治療后,也可能出現卵巢早衰。
卵巢早衰最早的表現是停經,這也是走向絕經的開始??墒?,一些有了孩子的病人以為絕經并非壞事,至少絕經后每個月少了許多麻煩,性生活時也不再擔心懷孕。這是無知和有害的想法,因為卵巢不僅僅是為女性提供生殖功能的器官,它所分泌的雌、孕激素還直接或間接地支持全身多系統的生理功能。當人體雌、孕激素缺乏時,新陳代謝發生紊亂,尤其是骨代謝失衡,造成鈣流失加速,不僅使女性面臨骨質疏松的危險,還增加了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雌、孕激素缺乏影響到自主神經系統功能時,女性還可出現全身潮熱、出汗、情緒不穩定(更年期綜合征的表現),嚴重的可發展成抑郁癥。有的女性也可以出現皮膚黏膜缺乏彈性、乳腺萎縮等女性特征提前退化的癥狀。所以,卵巢早衰病人要及時就醫,一旦確診要積極配合醫生堅持正規治療,即使不能恢復卵巢的正常功能,也要把上述種種不利影響降到最低的程度。
篇10
2、多進行戶外活動。室外空氣比較好,盡量做腳著地的活動,這樣可以預防骨質疏松。
3、保證充分的睡眠。最好有6~8小時的睡眠,且在晚上10點鐘開始就進入睡眠狀態。研究表明,晚上10點到凌晨2點,是新陳代謝比較活躍的時候,錯過這個睡眠時段不利于保持青春和活力。
4、要保持心理平衡。更年期的婦女心理比較脆弱。但是,每個女性都要經歷這個特殊的時期,一定要客觀地正視這個現實。還要注意人際關系。
5、保持外生殖器的清潔,預防感染。更年期泌尿生殖道處于萎縮狀態,抗感染能力弱,所以更要注意保持外生殖器的清潔,預防泌尿道的感染和陰道炎的發生。如果出現了生殖系統方面的不適感,及時就醫。
6、重視絕經前的月經失調和絕經后的陰道流血。出現這類情況,應及時到醫院檢查,排除器質性病變。
7、注意避孕。停經12個月以上,是明確絕經的標準,這種情況下才可以不避孕。如果沒有明確絕經,可能偶爾出現卵巢排卵,萬一懷孕,不僅會增加做人流的危險,還可以引發其他一些疾病,如葡萄胎。
8、醫生指導下接受必要治療。如果絕經期癥狀嚴重,如潮熱,出汗等嚴重,脾氣很暴躁,生殖道萎縮嚴重,經常出現尿路感染,有骨質疏松的表現,可以考慮激素替代療法。但這一療法一定要在醫生的嚴密監護和隨訪的情況下進行,不是每個病人都適合,因為這種療法有禁忌證,有引起其他疾病的危險。
9、多做些收縮提肛肌的鍛煉。更年期女性雌激素減少,體內支撐組織比較松弛,容易出現子宮脫垂,尿失禁等情況。做提肛肌的鍛煉對這種情況有一定的效果,可以每天做3次提肛練習,每次1 5分鐘。
10、吃點中藥。很多更年期婦女會出現腎陰虛的癥狀,如腰膝酸軟、口干、便秘等,可以吃點知柏地黃丸,如果是腎陽虛的話,會有怕冷、人懶散,大便稀薄,可以吃點右歸丸。應該在中醫醫生的指導下服藥。平時泡點枸杞子當茶喝,湯里放點黃芪、人參等,多吃點山藥,都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