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范文
時間:2023-11-08 17:50:3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化學 本科教育 科研創新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The Cultiv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Ability i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of Chemistry
LANG Leiming
(Biochemic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llege, Nanjing Xiaozhuang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1171)
Abstract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s the basis of education for the cultivation of a person with innovation ability. The innovation ability cultivation of chemistry undergraduate can be achieved by means of interest cultivation and skill practice including the reformation of teaching modes and construction of good scientific research circumstance, which can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
Key words chemistry;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本科教育是關系到學生發展的重要階段,一個人的能力素質和發展后勁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本科階段的熏陶和訓練。本科生參與科研實踐是培養其創造力的重要途徑,國外眾多知名大學都將本科生的科研活動納入教學計劃中。但在我們國家很多高校仍存在如只重教師傳授、輕學生研究;重學習結果、輕學習過程;重書本知識、輕實踐操作;重考試成績、輕整體素質等弊端。這些都極大地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化學本科教育中應實施新的教學模式,增設研究型課程和講座,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學生學科視野、增強學習興趣與動力,并對其進行全面、系統、規范的科研思維訓練和科研方法的培養,使學生在掌握化學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能初步形成科學的思維方法、養成良好的治學和科研態度,培養創新意識和科研能力。
1 改革課程教學模式,努力培養科研意識
1.1 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科學研究是在不斷探索和嘗試之中尋找新的客觀規律,而科研興趣的培養不僅與每個學生息息相關,而且也與我們教師平時教學內容,理念,方法,手段密不可分,如何保證在正常講授基礎知識的同時努力培養學生科研興趣,這就需要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進行一定的改革。
(1)教學內容上,在講授基礎課程時,結合書本知識有針對性的穿插當前國家社會中與化學密切相關的熱點、前沿問題如綠色合成、食品添加劑、新型催化劑等,在較短的時間里,加大重點資料的信息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另外,開設相關的研究型課程和增加實驗教學中的研究型實驗,以無機化學實驗為例,傳統實驗教材只是讓學生照書做實驗,只是簡單的重復,少有真正的探索與創新,如此學生做完實驗課后,收效甚少,從而不能獨立設計實驗開展科研工作,不具備真正的創新力,也很難解決新的實際問題。因此,在實驗課的講授中,將以往的重復性實驗改為探索性實驗和綜合性實驗,如:三草酸合鐵(Ⅲ)酸鉀的制備。三草酸合鐵(Ⅲ)酸鉀的合成是無機化學中的一個基本實驗,通過實驗改進,使學生不但了解三草酸合鐵(Ⅲ)酸鉀的制備方法和性質,而且還可理解制備過程中化學平衡原理的應用,同時掌握水溶液制備無機物的一般方法并要求學生對產物不但用化學分析方法進行分析,還要用紅外光譜進行表征。該實驗是集無機合成、分析化學和儀器分析于一體的一個綜合實驗,實用性較強。此外,也可以結合教師自身的科研課題講解制備無機材料的一些新的方法和表征手段,雖然此時大部分同學可能一時還無法認知和接受這些新的東西,但只要有意識的灌輸科研的思想和理念,潛移默化中接受并且朝著該方向去努力,達到創新能力培養的目的。
(2)教學方法上,應視學生為學的主體,在課堂上不僅是老師傳授知識的過程,也有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尤其是在一些研究型課程中要更注重學生自主性、獨立性和創造性的培養,通過采取學生自學、教師輔導或組織小組討論、師生共同研究的方式學習,使學生經過質疑、判斷、比較以及相應的分析、綜合、概括等認識活動獲得結論,從而培養學生科研的思維方法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2 開設系列科研講座,激發學生科研興趣
本科生平時除了忙于各種課程的學習外,接觸科研工作的機會較少,尤其是在二本高校中開設科研方面的講座就更為不多,這就阻礙了學生創新能力和科研興趣的培養。因此,為了進一步調動學生的科研興趣,邀請本專業的教授,重大課題負責人等老師介紹當前化學領域所從事的各類科學研究工作如何為國家戰略與社會需求服務,如何在國民經濟的主戰場中發揮重要作用,拓展本科生視野,展望本學科發展的美好未來,并且還邀請年輕有為的教師和科研成果豐厚的碩博士學生代表講述自身的求學和科研之路,讓學生在羨慕之余也有了很好的學習榜樣,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科研興趣。此外,還可開設常規的科研知識講座,就科研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基本過程,科研工作者應具備的基本科學素養及科研風格,本專業的科研方法、研究手段等內容進行系統全面的闡述。
1.3 對學生進行科研崗前培訓
化學類的本科生尤其是剛入學的學生雖然進行過實驗基本操作的訓練,但接觸研究型的實驗較少,對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如何從事科研活動還知之甚少,因此,有必要對從事科研活動感興趣的同學進行科研崗前培訓,講解如何查閱文獻,如何選題和進行課題調研,如何分析現在的熱點問題,并在指導教師的帶領下參觀實驗室的各種儀器,了解和熟悉科研實驗室的規章制度以及主要儀器的使用方法,對科研活動的前期準備工作有個直觀和深刻的認識。
2 加強實踐活動,培養科研能力
2.1 開放實驗室,提供實踐平臺
為了能使學生得到全方位的科研素質和創新能力訓練,實驗室的開放為其提供了很好的途徑。作為基礎實驗課的有力補充,開放實驗室為廣大有興趣參與科研活動的同學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施展自己才華的平臺。相比較基礎實驗課,它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方面顯示出獨特的優勢,如實驗課上只是照著書本原有實驗機械操作,缺乏自主創新和思考,而且由于人數較多無法保證一對一的指導和討論,另外由于實驗課程的局限性不能保證部分失敗的實驗再次重做,這就進一步限制了學生創造力的發揮。因此,開放實驗室一方面可以對操作較差的同學進行補差,通過重復實驗達到實驗教學的要求。并且允許基礎好的同學自己任選實驗,進入實驗室完成整個過程,驗證自己的設想。另一方面,實行導師制,鼓勵低年級的同學盡早進入實驗室,跟隨高年級同學參與導師的研究項目,熟悉從文獻查閱、課題選擇、設計實驗方案、確定實驗步驟、優化實驗條件、選用實驗儀器設備、評價實驗結果及撰寫論文等全過程,培養了認真仔細,刻苦專研的科研精神,學會如何用所學知識解釋科研中出現的問題,并樹立牢固的團隊意識。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在導師的指導下自己撰寫課題申請書,參與學?;蚴〖夗椖康纳暾垼莆照n題申報的整個流程。通過這些創新與實踐活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潛能,激發了學生學習化學、探求真理的興趣,對科學研究有了較全面的了解,大大提高了實踐能力和探索創新精神,也深化了化學實驗教學的改革。
2.2 強化畢業論文工作,增強創新能力
畢業論文是化學類本科生在校期間最后的也是極為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是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實踐能力的重要手段。某種程度上,畢業論文工作也是對學生四年來基礎理論知識,綜合創新能力地綜合評價。因此,畢業論文在培養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方面顯得尤為重要。畢業論文工作是本科生在校期間從事的最長的一項科研創新活動,它在前期實驗課和開放課題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和強化的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但目前畢業論文工作存在著諸多問題,比如學生的重視程度不夠,認為畢業論文只是走個過場,最終老師還是會讓其通過;大四學生的考研壓力會嚴重影響其畢業論文的工作時間,學生的創新活動得不到時間上的保障;另外由于本科學生人數的眾多,師資力量的不足也會影響畢業論文最后的效果。因此,必須采取一定的措施以確保畢業論文工作順利有效的進行:(1)針對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有針對性的進行選題,指導教師必須盡心盡責的指導并對其嚴格要求,讓其知道畢業論文的重要性。(2)針對考研的學生可以提前讓其進入實驗室開展畢業論文工作,這就避免了考研階段時間上的沖突。(3)增加經費投入,保障畢業論文所需藥品和儀器的及時到位,打通各專業儀器的限制,使其能為全院師生服務。通過一系列的舉措,使全體師生感受到畢業論文工作的重要性,并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圍,只有這樣才能保障學生科研成果的不斷涌現和創新能力的不斷提高。
2.3 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提升科研創新能力
社會是個大舞臺,學生參與社會活動和工作能有效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此,應積極組織學生利用寒暑假時間參與社會調研和實踐,比如,與社會環保組織聯系定期組織學生到周邊湖泊、河流采集水樣,熟悉整個采樣過程,并將樣品帶回實驗室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分析處理,對出現的問題進行詳細的分析和總結并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法,最后形成水質報告供環保部門參考。通過這樣一個過程不僅增強了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的意識,而且從中也能使其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培養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在不斷地總結中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此外,還可通過與社會企事業單位合作,組織學生到質監部門和化工企業等單位實踐并將所學技術帶回實驗室進行進一步分析和改進,優化實驗條件,提出更好的技術方案,這就經歷了從理論到實踐,再由實踐上升到理論的創新過程。雖然這個過程對本科生來說并不是那么簡單,但只有在不斷的嘗試中才能提升其科研創新能力。
總之,只有通過多方面的努力,不斷調整教學模式和手段,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努力營造出良好的科研氛圍,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 王淑芳,趙洪,余立新.在本科生中開設“研究訓練基礎”課程的探索與實踐[J].理工高教研究,2009.1(28):113-115.
[2] 劉經南.研究型大學本科教育質量戰略與管理特色探討[J].中國高等教育,2007(Z1):18- 21.
[3] 裘立群,殷煥順,艾仕云,汪建民.建立開放實驗室,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0.3(8):119-120.
篇2
關鍵詞:文獻檢索;本科生;科研興趣與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11-0229-02
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教育是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高校作為人才培養基地,必須重視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目前,地方性師范類院校對本科生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認識不足,只注重學生在教學方面的培養,忽略對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如何通過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等途徑來培養和提高本科生的科研創新能力是高校教師面臨的一個巨大挑戰。文獻檢索課正是高等教育課程設置中一門直接關系到培養創新人才、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課程。
一、地方性本科院校大學生參與科研的現狀
新建地方性本科院??蒲辛α肯鄬Ρ∪?,科研項目偏少,導致本科生缺乏參與科學研究的平臺。隨著學校的發展和實驗室的建設,教師的科研項目在逐年增多,實驗用的儀器設備在不斷更新和補充,創建了較多的校級和省級實驗平臺和實驗基地,本科生接觸到科研的機會越來越多,也有投身于科研和參與科研的沖動和積極性,但是,其缺乏良好的科研素質啟蒙教育和訓練,即使學生興趣勃勃地參與到各種科研項目中,也會遇到諸多的科研難題,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不懂如何查找文獻,無法掌握其研究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文獻檢索課在很多地方性本科院校存在時間安排不合理、課時偏少以及理論課和實踐相脫離的現象,本科生一般在大一或者大二就被選拔進入教師的科研團隊,由于沒有經過系統的文獻檢索和科技論文寫作的培訓,查找資料的時候只能通過百度或者谷歌進行搜索,而不懂得通過中國知網、萬方、Springerlink、EBSCO等數據庫進行檢索和下載與研究課題相關的文獻資料,對所要研究的方向缺乏足夠的了解,導致在研究過程中處處碰壁,遇到重重困難,找不到科學研究的方向和樂趣,這嚴重地打擊了他們的積極性和興趣,使其對將來的科研充滿了恐懼,不利于對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和興趣的培養。
二、文獻檢索的作用和特點
文獻檢索是指以文獻為檢索對象的信息檢索,使用一定的方式與手段,在檢索系統或者數據庫中查找所需文獻的過程,文獻檢索課程闡述信息檢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研究信息的檢索和利用方法,工具書、國內外數據庫及文獻的檢索與利用,通過檢索實踐學習,使學生了解各類信息源,掌握信息檢索的方法、途徑和步驟,能通過計算機網絡和信息系統獲取所需要的特定信息。文獻檢索是本科生科研創新的重要保證,通過文獻檢索的學習,可以掌握常用的分類檢索法、主題檢索法、作者檢索法和代碼檢索法等文獻檢索方法,高效率地查找到文獻、數據、公式或圖表。再者,通過學習常用的Noteexpress,Notefirst,Endnote等文獻管理軟件,極大地方便了今后文獻資料的管理、閱讀和科技論文的寫作??茖W研究側重于創新,避免重復,如何檢驗課題的新穎性是擺在本科生面前的一道難題。因此,在本科生的研究內容和方向確定之前,就要通過文獻檢索了解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了解該領域權威的科研人員已經做了什么工作,正在進行什么工作,接下來將要開展什么工作等,只有這樣才能有效避免重復別人的研究工作,才會在自己的科學研究工作中培養良好的科研能力,才會有創新的可能。本科生在大學階段更傾向于學習基本的概念、理論等基礎知識,對于科研工作基本要求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創造能力和判斷推理能力的掌握還是非常缺乏的,對于理工科的本科生來說,大學階段側重于學習基本的實驗操作,對于科學研究的實驗方案的設計沒有系統的學習,因此,在參與到老師的科學研究過程中感到無法適從,找不到切入點和突破口。文獻檢索課則是系統有效地教會本科生如何查找到最新的國內外科研論文,包括學術期刊論文、博碩士論文、工具書、專利等,通過下載學習各種文獻,提高實驗方案設計、實驗數據分析和科技論文寫作的能力,才能順利地進行科學研究,并且在科研過程中進行創新。文獻檢索是科學研究人員必須掌握的工具,對剛剛接觸科學研究的本科生而言,文獻檢索有助于他們正確地選擇研究方向、確定研究方案和研究過程中問題的解決等都具有重要作用。通過學習并掌握最新的研究進展,才能保證本科生保持一種不斷創新的狀態和對科學研究的興趣,進一步激發他們的科研創新動力。
三、如何利用文獻檢索課來培養本科生的科研創新能力
1.改變教學模式。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學生信息意識普遍比較淡薄,認為文獻檢索與專業學習沒有太大的關系,導致對該門課程不夠重視;再者,相對于很多專業課而言,該課程在授課的過程中顯得非常的沉悶,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很多高校在文獻檢索的教學過程中,側重于理論教學,對于文獻檢索的技巧,各種數據庫的使用,只在課堂上給學生演示一遍,在演示的時候速度比較快,學生無法在很短的時間內記住全部的操作,加上課后缺乏實踐,整個的課程教學效果不明顯,學生獲取不到真正的技能,更談不上在今后的學習和科研中加以應用。文獻檢索課是一門側重于實踐的課程,教學過程中應該保證學生有足夠的上機操作時間來鞏固所學的知識。但是,很多高校都存在文獻檢索課的實際教學中存在理論教學過多的現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側重于按照教材的內容安排進行理論教學,考試僅局限于理論部分,缺乏機試部分,導致大部分學生在考試的時候死記硬背各種概念和理論知識獲得高分通過,但是在實際的學習和科研中卻不能熟練地進行文獻的檢索。因此,為了學生更好地掌握文獻檢索這門技巧,需要對教學模式和考核方式不斷進行摸索和改進,例如增加實踐操作的上機課時,考試的時候增加機試部分內容。
2.調整課程設置形式。目前,部分高校的文獻檢索課安排在大三或者大四,而有的高校則安排在大一或者大二。通過本人五年的文獻檢索教學經驗,結合本校學生的自身狀況,本人更傾向于在大一或者大二的時候開設文獻檢索課。對于大一新生,越早了解和掌握圖書館的館藏文獻分布、服務內容、大學學習方式、文獻檢索的基本方式,就會越早適應大學的學習與生活,找到學習的目標和動力,在專業課的學習和探索上才能更好地利用各種專業的數據庫和圖書館的館藏工具書和專業書籍,而不會過度依賴百度和谷歌等搜索引擎。掌握了文獻檢索的各種技巧后,在專業的學習和參與教師的科研中遇到各種難題的時候,才會更加主動地去查找各種文獻資料和解決難題,這不僅有利于促進專業學習和科研的參與度,還能不斷培養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在不同的本科階段學生對文獻檢索課的需求有所區別,在大一及大二時,本科生只要了解圖書館的館藏資料、分布和基本的文獻檢索常識。大三及大四時,由于開始參與到老師的科研課題,對研究進展、課題立項、數據分析和論文寫作等有針對性的需求。結合不同階段的需求差異,文獻檢索課與不定期的專題培訓和講座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更適應當今本科生的學習和科研需求。
3.文獻檢索課的師資要求。文獻檢索教學要求任課教師不僅要具有圖書館學情報學等知識背景,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應用能力,而且要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背景和基礎,目前高校普遍缺乏這種具有綜合能力的專業授課教師。本人結合多年的文獻檢索課教學總結和學生對文獻檢索課的反饋信息,擔任文獻檢索課的教師光具有以上的條件還不夠,還必須具有從事科研的良好背景。這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教會學生如何查找文獻、管理文獻、利用文獻,還能結合自己的研究課題,以生動的例子來講解文獻檢索在科學研究中的應用,包括科研項目的立項、科研實驗的設計、數據的分析、科技論文的寫作等。此外,任課教師應鼓勵學生參加學校圖書館組織的數據庫使用培訓講座,不斷加強文獻檢索能力的培養?!秶抑虚L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中明確提出:加強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的有機結合,支持研究生參與或承擔科研項目,鼓勵本科生投入科研工作,在創新實踐中培養他們的探索興趣和科學精神。對本科生的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已經被提升到了國家戰略規劃高度,隨著社會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對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和目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獻檢索課能夠讓學生掌握各種信息的檢索技術,接觸學科前沿,了解學科發展動態,提高獲取信息能力以及解決科研等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能力,同時使大學生盡早進入專業科研領域,培養大學生的獨立性、合作精神、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劉超,洪法水.生物科學本科生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31(2):106-108.
[2]楊天怡,胡新平,嚴薇.創新教育與實踐教學創新[J].中國高等教育,2005,(23):28-30.
[3]謝友柏.高校的聚焦點是培養創新人才[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3(8):1-3
[4]陳傳鋒,闕云艷.大學生參與科研活動與創新人才培養[J].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09,29(5):1-3.
[5]曹新華,孫康,高愛萍.地方師范院校大學生科研創新能力培養探討[J].廣州化工,2014,25(4):161-162.
篇3
關鍵詞:公安大學生 科研創新能力 途徑方法
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攻堅時期。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依靠科技的力量,最關鍵的是大幅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創新需要人才,人才要靠教育,高等院校作為重要的育人基地,擔負著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的歷史使命。公安院校作為我國高等院校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必須肩負起培養創新人才這一重任。在公安大學生中,蘊含著巨大的創新潛能,科研活動是培養和發揮這種潛能的有效途徑,所以,就培養公安大學生科研創新能力問題進行探討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培養公安大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的重要意義
1.1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實現公安院校人才培養目標。
提高大學生的科研能力是培養公安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立足點、突破口和有效載體??蒲泄ぷ骶推鋵嵸|來說,就是一種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見解、擬定新對策的創造性活動。而發現、分析和解決新問題的過程,正是一個人創新精神、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及奉獻科學精神的全面展現過程。“創新”是公安院校實現實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內容,培養公安大學生科研創新能力是公安院校積極探索并不斷優化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大力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的重要舉措。
1.2有利于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良好的團隊精神,全面提高公安大學生的素質。
科學研究是一種嚴謹的探索真理的過程, 在科學研究中要實事求是, 切忌弄虛作假, 因而科學研究是培養大學生科學態度、科學道德和科學精神的重要手段??蒲谢顒哟蠖嗍且哉n題組為單位來進行的, 在課題組內, 大學生需要分工協作、互相配合, 因此大學生的科研活動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的團體精神??茖W研究是一項艱苦的復雜的勞動過程, 在探索過程中, 需要克服許多困難, 所以科學研究還有利于培養大學生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和良好的進取精神??傊? 在培養大學生科研能力的過程中, 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1.3有利于增強師生間的交流, 促進了教學與科研的有機結合, 營造濃郁的學術研究氛圍, 達到 教學相長的目的。
學生科研創新活動是教學活動的持續和深入。通過查閱資料,收集信息,可了解到本學科最前沿的科研進展情況,接收到最邊緣最新的高精尖科研信息,極大地豐富課外知識,開闊眼界;使教與學達到有機統一,充分調動教學雙方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效地解決教與學“兩張皮”的現象,達到 教學相長的目的。
2.培養公安大學生科研能力的途徑和方法
2.1培養培養公安大學生科研創新能力,須從教學改革人手
公安院校教師要轉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從單純的傳授知識傾向轉向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和從事專業工作的基本能力,傳授學習掌握知識的方法,即常說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結合學科特點,運用“啟發式”,“雙向式”等教學方法,鼓勵學生敢于發表不同見解,加強師生間、學生間雙向交流,打破“一言堂”,形成“群言堂”。培養公安大學生“發散性”、“求異性”思維習慣,促使公安大學生逐步形成自學和研究能力、創新能力。
2.2培養科研創新能力,必須注重科研實踐
2.2.1 建立激勵和評價機制,為學生科研創新活動提供政策和經費支持
進一步確立學生在科研中的主體地位, 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科研,建立學生科研獎勵機制。如公安大學設立了“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大學生科研創新成果獎”,對大學生優秀科研成果進行表彰獎勵。獎勵等級分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和優秀獎。對獲獎成果頒發獎金和證書。學校成立學生獎勵評審委員會,具體負責有關評審事宜。 學生所獲獎勵記入個人檔案,并在綜合素質測評中予以相應加分獎勵。
2.2.2組織科研立項、評審
為確保學生科研創新活動“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公安院??蒲泄ぷ髦鞴懿块T應認真做好學生科研課題立項和評審工作。如公安大學制定了《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生科研創新成果評獎辦法》,制定了嚴格的項目申報程序每年12月由各專業系部教師根據學生專業學習實際情況和教學進程提供申報指南,由學生工作處向學生公布并征集意見。學生工作處根據學生所提意見對指南進行修改,并將修改后的指南報科研處公布施行。次年三月初由科研處大學生科研創新能力培養項目的立項指南,學生工作處按照項目申報通知要求具體組織完成學生申報工作。學生根據立項指南在三月底月前完成申報事項。每個項目應成立課題組,由學生擔任課題組負責人,每個項目一般吸收3-6名學生參加結題驗收原則上在每年4月份進行。
2.3營造科研氛圍,激勵科技創新
學校應通過各種渠道和途徑廣泛宣傳學生科研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性。積極開展學術交流、學術報告活動,為大學生科研創新營造濃郁的校園氛圍。
營造濃郁的科研氛圍,學校應經常向學生介紹科研信息, 傳播先進的科研理論, 組織優秀學生參加各種學術研討會, 定期不定期請公安領域專家、學校教師開設講座, 介紹公安業務和公安研究的最新動態, 指導學生科研, 拓寬學生視野。在全校范圍內開展學生研究成果的宣傳和展覽、舉辦優秀學生科研成果報告會, 也可以在各大隊學生中成立學生科研小組, 定期在學生之間進行溝通、交流,籍此來營造科研氛圍,豐富學生第二課堂,不斷增強公安大學生的科研意識與創新意識。
2.4加強與公安實踐的結合
公安學科是應用性強、多學科交叉的綜合學科, 公安專業教學必須面向公安實踐, 學生科研也應圍繞公安實踐的需要尋找研究切入點。學生應把握公安見習的時機, 多了解、多學習、多分析, 關注公安實踐迫切需要解決的熱點和難點問題, 科研選題應緊貼公安實戰, 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
篇4
關鍵詞:本科生;導師制;科研創新;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33-0106-02
一、本科導師制簡介
本科生導師制是一種源于英國牛津大學的新型教育管理模式。與研究生導師制不同,本科生導師制是指教師通過言傳身教對本科生的學習、品德、思想、就業等方面進行個別指導的教育制度,以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科學文化水平及科研創新能力等綜合素質[1,2]。目前有多所高校將本科生導師制與科研團隊建設結合起來,充分挖掘本科生的科研潛力,重點發展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充分發揮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實際動手能力,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同時也有利于學??蒲袑嵙Φ奶嵘?。本文將以作者所在北京石油化工學院為例,淺談本科導師制對大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本科生導師制對大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
(一)本科生科研創新能力的重要性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句話充分闡釋了科學創新對一個國家的興旺發達和一個民族靈魂進步的重要性,而高校是培養科研精英人才的最大機構。但是從目前我國高校大學生培養模式來看,多數高校將教育重點放在課本知識的傳授上[3]。雖然這種模式培養下的高校畢業生具有良好的專業知識儲備,但實踐動手能力和科研創新能力明顯缺失。大四畢業設計環節,雖然能讓本科生一定程度地參與一定量的科研工作。但是大部分本科生只能參與基礎的實驗操作或者是簡單機械的數據錄入處理工作,不能深入分析實驗結果,更無法指出課題的創新性,這將嚴重影響本科生對科研工作的積極性和熱情。大學生作為未來國家發展的棟梁,大學教師需充分重視他們的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并積極投身大學生科研創新能力培養的實踐中。
(二)科研導師的重要作用
將導師制與大學生科研創新能力培養結合起來建立科研導師制,主要是指導師指導學生參與具體科研工作,使學生掌握基本科研方法,鍛煉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有利于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北京石油化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從2013級全日制本科生開始,全面實施全程導師制。即為每名學生配備導師,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學業指導為主,兼顧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和生活、心理等方面,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及人生觀,切實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其中導師制實施細則明確規定,導師具有如下職責:指導學生開展科技創新活動,包括指導課外課題研究選題和立項,組織科研課題討論會,吸收學生充當科研助手,動員和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各類課外科技競賽活動,從而促進學生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使學生構建成符合人才培養目標與規格的要求,突出個性發展并擁有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體系。其中針對具有繼續深造,有意從事科研工作的學生,對他們分配科研經驗豐富的教授、副教授或者是有科研項目的講師,建立起科研導師制。
作為一名科研導師,需充分發揮導師的職責,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工作和綜合運用已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尤其注重培養學生獨立獲取新知識的能力。為了激發學生對科研課題的興趣,導師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查閱國外內相關文獻,了解本課題的國內外研究現狀,提出實驗方案,制定詳細的實驗方法、操作步驟、實驗預期結果等。針對本科生的科研思路和實驗方案,導師需要積極給予審查意見,及時評價學生的實驗方案,并提出修改意見。待實驗方案確定后,整個實驗過程需要學生獨立完成。但是由于大多數本科生參與科研課題的時候,并不具備完整的專業理論知識,因此并不熟悉具體實驗儀器和實驗設備。這個時候需要充分發揮科研團隊的作用。我們針對本科生的課題類型,給他們建立實驗小組,并由研究生擔任實驗小組組長,充分發揮團隊合作效應。實驗完成后,需要及時整理分析實驗結果。這時導師需要幫助本科生歸納總結實驗數據,尋找實驗規律,發現實驗特殊現象,進行機理分析。最后及時引導本科生對所做的實驗進行總結,撰寫實驗報告、匯報實驗成果或者發表文章。從導師制實施以來,北京石油化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指導多名本科生榮獲各種科技競賽大獎,例如2013年第一屆全國大學生高分子材料創新創業大賽二等獎、2014年第三屆全國大學生金相技能大賽一等獎、2015年“挑戰杯”首都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2015年第四屆全國大學生金相技能大賽三等獎。
(三)學生在導師制中全面成長
學生參與導師科研課題對于培養學生的科研素養和綜合創新能力有很大幫助。首先,專業知識面得到充分擴充。通過查閱相關科技文獻,可以了解目前學科發展前沿和研究現狀,發現某領域的研究不足和缺點,提出創新性解決方法或思路,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的基礎理論、基本技能和專業知識的進一步鞏固。其次,實際動手能力達到充分提高。所有實驗操作過程均需要學生獨立完成,如果實驗失敗,還需分析失敗原因,尋找解決方案。系統地培養了學生的獨立工作、獨立思考和綜合運用已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尤其培養了學生獨立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最后,溝通交往能力得到增強。學生總結實驗結果時候,需要完成分析實驗數據,撰寫實驗報告,匯報實驗結果、發表文章等工作。這將充分提高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科技交流、論文撰寫能力[4]。
三、提高本科生科研創新能力的一些措施和對策
盡管我國許多高校建立了本科生科研導師制,但是存在機制不夠完善,科研創新能力重視不足等問題?,F結合北京石油化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本科導師制的實際情況,提出幾點關于提高本科生科研創新能力的建議。首先,激發本科生科研創新意識。為了充分激發本科生的科研創新意識,在日常教學和社團活動中,教師應充分宣講科技帶給日常生活的巨大改變,激發學生對科學研究的熱情,使學生明白科技能力對提升我國綜合國力的具有重要的決定性作用。同時學??梢蚤_展多種形式的課外科技學術活動,既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生活,也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其次,開設科研創新課程。為了快速提高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可以在本科生的課程中增開一些有關提高科研水平能力的課程,例如文獻檢索與管理、科技前沿學術講座、創造力開發、數據分析與整理、科技論文撰寫等課程。通過這些課程的學習,本科生一方面可以系統地學習有關科研的知識和技能,另一方面為將來繼續深造或者從事科研工作打下良好基礎。最后,完善評價體制。將本科生的科研能力納入綜合素質評價體制,與本科生的獎學金、保研等掛鉤,可以極大提高本科生的參與科研活動的積極性[5]。例如學科競賽獲獎、、申請專利等均可以計入學分或獎勵加分中。同時,學校也要積極鼓勵參與科研導師制的教師,例如將指導本科生科研活動的時間計入學時,給予科技競賽獲獎或的老師一定經濟獎勵等。
四、結語
科學技術創新對國家和民族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提高本科生的科技創新能力成為目前高校急需重視的一項工作。通過科研導師制,讓學生參與實際科研課題,可以顯著提高本科生的創新意識和自主動手能力。激發學生科研創新意識、開設科研相關課程、完善評價機制等,均有利于進一步完善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機制,從而促進我國經濟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沙靖全,周淑晶,張宇,鐘曉華,宋琳琳.本科生導師制在培養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中的實施[J].藥學教育,2014,(16).
[2]張菡,黃天寅.全程化科研導師制下的本科生科研創新能力培養研究.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J].2014,(154).
[3]茍建平.淺談本科生科研創新能力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5,(81).
篇5
一、社會環境因素對農林高校工商管理學科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影響
(一)教育管理體制
1.現行的學位制度比較滯后,嚴重影響了農林高校工商管理研究生創新能力提高。國家教育部門只是規定了獲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的基本要求,其他的并沒有作明確的劃分,以至于高校在培養工商管理碩士的研究生時,采用培養其他學科研究生相同或相似的辦法,忽略了工商管理學科研究生培養的相關目標和工商管理學科的特點,這樣就導致了工商管理研究生畢業后,從事企業技術管理等工作能力不強,缺乏創新意識,無法最大限度的發揮其才能,嚴重影響工商管理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
2.高度集中的教育管理體制,嚴重影響了各高校自主權利的發揮。在現行的教育管理體制下,中央政府始終把握著對工商管理學科研究生教育的高度管理權,同時缺乏相關的法律、法規對地方教育部門及高校的地位、權利予以明確的界定,高校辦學的自主權仍然難以發揮。另外,由于長期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使得高等教育系統具有墨守成規、因循守舊、效率低下的特征,對人才需求反映遲鈍,這種情況下工商管理學科當然難以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的創新型人才。
(二)社會環境因素
培養創新能力,必須營造出一個崇尚創新的社會環境和氛圍,我國由于創新教育起步較晚,并且發展滯后,加之現代社會學術氛圍較為浮躁,學術研究缺少誠信,越來越多的學者無法冷靜地堅持科研,使得高校教育開始出現功利化現象,這對目前農林類高校工商管理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是極其不利的,整個社會尚未完全形成與創新相適應的外部環境。同時,社會為農林高校工商管理研究生創新培養所提供的實踐機會很少,當前社會就業壓力巨大,一些企業為了追求經濟效益,減少培訓成本,在招聘的時候往往優先選擇有工作經歷的人員,而忽略高校畢業生。企業更加傾向于在市場上研發新產品、改進服務質量,但為高校提供創新基地的熱情并不高,這樣一種社會環境阻礙了農林高校工商管理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學校內部因素對農林高校工商管理學科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影響
(一)招生制度
近年來,各農林高校研究生不斷擴招,影響生源質量,特別是工商管理類研究生,由于報名門檻較低以及在當今社會熱門度較高,吸引了大量的考生報考。研究生初試階段的考試難以反映考生的真實水平,初試內容主要靠死記硬背,主要考察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沒有考察學生對知識的運用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無法有效考驗出學生的學術和科研能力,入學考試過于強調英語成績,這樣很可能把一些具有創新思維但英語稍遜的學生拒之門外。復試環節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體現,多數高校復試內容和形式仍比較單一,不變的題型以及提問的偶然性難以考察學生的真實水平,并且復試過程缺乏對考生實踐能力的考察,因此難以達到選拔創新人才的目的。
(二)研究生導師
在我國農林類高校工商管理研究生培養上,許多高校工商管理研究生導師有這樣的觀點,認為工商管理研究生學習階段時間比較短,一般多為2年,最多為3年,并且上課時間占總時間比例比較大,并且很多工商管理研究生以前并沒有從事過科研工作,在讀研究生期間也做不了多少科研工作,更不用說高質量、創新型科研項目了,這樣就導致了工商管理研究生導師在研究生培養中對學生要求不是很嚴格,學生在潛意識上也存在松懈的消極態度,使一些工商管理研究生無法做到積極主動的進行創新型科研,這對于提高工商管理學科研究生整體質量,特別是對工商管理研究生開展具有較高質量和一定創新科學研究能力的培養是很不利的。另外,研究生導師數量嚴重不足影響研究生培養的質量,隨著研究生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研究生人數激增,但是研究生導師相對不足,這樣一個導師將會帶幾名學生,導師就不能很好的顧及到每一名學生,導致了工商管理學科研究生培養質量不高。
(三)課程與教學內容
國內部分農林類高校工商管理學科的課程與教學內容不盡合理,主要表現為:(1)目前國內工商管理研究生課程內容較為簡單,多以理論為主,缺乏實踐性課程,不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2)根據工商管理學科特點,其綜合性、交叉性較強,但在課程的設置上忽視了學科滲透以及文理交叉,跨學科、跨專業課程開設較少,使學生對本專業知識與相關專業知識的內在聯系了解不足。(3)許多高校開展工商管理學術交流嚴重不足,這樣使工商管理研究生無法更全面的了解到本學科的最新、最前沿的學術動態,不利于學生創新型學習。因此,工商管理學科研究生課程安排與教學內容缺少科學合理性,嚴重抑制了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不利于農林類高校整體水平的提升。
(四)科研實踐
工商管理學科研究生大量參與科研工作不僅是工商管理研究生培養的重要特色,更是工商管理研究生創新能力形成的重要途徑。改善工商管理研究生科學研究方法,鼓勵學生參與科研實踐,注重團隊協作,有利于培養工商管理研究生的創新能力。但是在國內許多高校忽略科研方法的重要作用,學生缺乏自主學習能力,忽視實驗室建設,沒有形成凝聚力強的科研團隊,缺少團隊協作精神,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科研鉆研能力以及實際工作能力都有待提高。許多高校與工業,農業,商業以及各類新興產業缺少聯系互動,不重視學校與企業的聯系,因此無法在實踐中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缺乏科研實踐,阻礙工商管理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順利進行。
(五)學校環境
1.教室、實驗室、教學儀器設備、圖書館藏書等設施對工商管理研究生的創新研究相當重要,良好的基礎設施建設更加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更加方便老師授課,是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的有力保障。
2.高校的學術氛圍也是影響工商管理研究生創新研究的因素之一,在良好的學術氛圍下,更加有利于學生及時地了解工商管理學科前沿動態,以此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有利于學生進行創新研究。但目前,我國部分農林高?;A教育設施有待完善,工商管理學科開展的學術活動及講座較少,以至于農林類高校工商管理研究生視野狹小,因此,難以實現學科創新研究。
(六)科研課題經費
目前,部分農林高??蒲姓n題經費不足,嚴重制約我國工商管理學科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學生參與科研課題,不僅能夠強化創新意識,還能提高創新能力。而科研課題的完成需要一定的經費支撐,但是目前我國工商管理學科研究生培養中科研課題經費不足是個普遍現象。許多學校更加傾向于把較多的科研經費投入到短期內能看見成果的、或者是收益巨大的項目上去,比如自然科學研究項目,而對見效慢,成果不顯著的工商管理類研究并不是那么感興趣。科研課題經費的缺乏,不利于學生的科學研究,打擊了學生科研的積極性,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工商管理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三、學生自身因素對農林高校工商管理學科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影響
(一)傳統思想的束縛
工商管理學科研究生的自身因素也是影響其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方面。我國工商管理研究生由于受傳統教育思想和陳舊觀念的束縛,在當今應試教育的體制下,他們在處理問題的時候往往是簡單的模仿、循規蹈矩、思維守舊、不敢打破常規來解決問題。這樣極大地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導致其在學習及從事科研工作時不懂變通,普遍缺乏創新意識,不利于其創新能力的提升。
(二)生源多樣化
隨著工商管理學科研究生規模的不斷擴招,使得工商管理研究生生源也漸漸開始出現多樣化傾向。工商管理學科研究生招生考試是面向全社會各階層,這樣學生來自社會不同領域,基礎不統一,層次不均勻,年齡跨度大,很難統一授課。很多工商管理研究生在學校外有工作,有的學生組建了自己的家庭,生活負擔比較沉重,這樣就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商管理學科科研創新研究中去了,使他們失去了很多鍛煉和培養自身創新能力的機會。
篇6
關鍵詞:網上社區;科技能力
創新是指人們以現有的知識和物質,在特定的環境中改進或創造新的事物,并能獲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為??萍紕撔乱彩潜姸鄤撔轮械囊环N形式。寧波職業技術學院一直以來積極響應寧波市、北侖區科學技術協會的號召,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寧波市科協技術協會《工作要點》,以提高學生科學與文化素養為目的,推進學生科技創新工作。電信學院團委結合本分院專業特色,以分院大學生科協為平臺,努力弘揚創新創業精神,積極設立活動項目、研究課題,活動形式新穎多樣,具有可延續性,以發明創新、科普、公益、知識技能傳播與交流等主題活動。本文將結合電信學院科協網上社區的建設,闡述高職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策略。
一、網上社區的建設
(一)學生團隊的基礎條件
電信學院大學生科學技術協會,簡稱“科協”。是一個在分院團委領導下的以“堅信科學、力求創新、學以致用、誠信服務”宗旨的學術性的部門。科協為學校廣大師生提供的全方位科技服務,組織與社會公益事業相關的各項科技活動??茀f牢記 “勤信實”的校訓,始終以培養人為目標,以服務同學為理念。電信學院科協自2013年6月成立以來,一直以發揚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大力開展一系列有利于科技產生、科技交流、科技應用的活動,建立大學生自主創新教育機制,竭力營造校園科技創新氛圍,全心全意為師生服務,使分院人才和科技優勢得以更充分的發揮。
2016年,學校全面開展了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作為一直以創新創造為主旨的科協,為給廣大師生搭建一個穩定的交流學習的平臺,積極響應學校創新項目活動,申報關于“電信學院社區”的創新項目。在平臺上,師生可進行學術交流,經驗分享,拓寬學生視野,更有校內外最新的新聞資訊分享。
(二)研究方法和內容
1、網上社區實現的功能
基本功能:電信學院社區是一個在線的論壇BBS,使用者可以在平臺上暢所欲言,信息,二手交易等等功能,同時也會一些官方新聞、教程、專業信息等等,用戶可以在帖子下,進行跟帖和回復,搶沙發,搶板凳,討論交流樓主的帖子。QQ一鍵登錄:為方便師生使用,本網站接入了QQ一鍵登錄,使用戶不必記住復雜的賬號密碼。首頁左下方則顯示一些熱門活動、友情鏈接、微信公眾號的二維碼。右下方則顯示精華導讀、精彩推薦、會員排行、熱點報道。
愛心維修實時推送:以電信學院特色志愿服務項目“愛心維修站”為依托。愛心維修站一直免費幫助師生解決一些如電腦、手機、家用小電器等等的維修與優化。維修進度一直是大家擔心的問題,師生在收取物品的時候,同學們都會問一句:“什么時候能修好?”由于資源有限,管理員只能維修好后通過預留的電話進行聯系。現在,可以通過APP進行報修,會在帖子下方實時更新維修進度,并通過APP進行推送,管理員會將取貨密碼私信給用戶,手機通知欄就會提示。
2、版務組招募
論壇需要大家共同來維護,開發時科協工作人員開放了版務M的申請,如果大家有意向,可以在“版務申請”版塊進行發帖,管理員會對大家的賬號權限進行修改,分配相應的版塊權限。
3、社區APP下載
目前已經將APP提交到:安卓版―騰訊應用寶、百度手機助手、91手機助手、360手機助手、安卓市場,更多應用市場正在提交中。
蘋果版:官方APP Store―進入相應的市場,搜索關鍵字:電信學院社區 ,即可下載安裝,推薦從我們的論壇首頁,點擊網站左上方的“APP下載”進行安裝。
4、模塊介紹。將展示管理員、分區版主通過提升帖子,包括精華、推送到首頁等操作,將各分區較為優秀的文章直接推送到首頁。將最常用的分版塊加入到網站導航欄,包括網站首頁、所有版塊、IT學院、電子學院、新聞資訊、愛心維修、校園隨手拍。
二、基于電信學院科協網上社區的高職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
(一)組織開展各類主題的科普活動。作為一個學術性的協會,科協為培養同學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發掘優秀的分院專業技術型人才,舉辦各式各樣的技能比賽。2013年至今,每年的三月份是電信學院的技能月,在技能月時,各種激烈的比賽不僅讓身懷技能的學子有展示自我的平臺,也能讓學子在比賽中學習、提高。平時,科協不僅協助電信學院各工作室各種活動的開展,而且在電信學院電子競技大賽、元旦晚會等活動中提供安全保障的技術支持。
(二)網上功能完善推廣。在電信學院科協的共同努力下,電信學院網上互動平臺所有功能已經實現?!癐T學院”、“愛心維修站”、“電子學院”以及各操作系統的分版塊,“最新資訊”欄目作為校內外新聞資訊,“校園隨手拍”、“電信后院”用于校園文化宣傳以及活動預熱等用。
(三)電信學院社區app功能。在手機APP中加入“直播”功能,網絡直播吸取和延續了互聯網的優勢,利用視訊方式進行網上現場直播,可將產品展示、相關會議、培訓等內容到互聯網上,利用互聯網的直觀、快速,表現形式好、內容豐富、交互性強、地域不受限制、受可劃分等特點,加強活動現場的推廣效果?,F場直播完成后,可隨時為讀者繼續提供重播、點播,有效延長了直播的時間和空間,發揮直播內容的最大價值。
(四)實施資源共享?!皭坌木S修,e路護航”為主題的公益活動,該活動依托于電信學院網上論壇這個平臺,由電信學院大學生科技協會提供技術支持,旨在解決師生和群眾的手機、電腦和小家電等的故障,并同時宣傳電信學院“愛心維修,E路護航”公益活動。
(五)學生科技能力提升測試
1、總體評價標準
2、考核參數評價標準
3、教師對活動中五位學生的科技能力測試評價
三、結論
寧波職業技術學院電信學院科協一直在為激發學生對科學技術的興趣、鼓勵學生培養科學探索精神、為學生普及科學文化知識而努力??蒲惺翘岣邔W子科研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高等院校發展和傳播科學文化的重要辦法,因此科協在一定程度上擔任了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營造積極、趣味的科學學術氛圍的職責。通過這個平臺,提升了學生專業知識、社交能力,也為平時學習提供一個交流平臺,并通過組織線下活動交流經驗,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
在建設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培養了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協作的社會活動能力,并且為我校提供更多培養科技人才的途徑,挖掘出一批科技創新人才,進一步擴大我校學生科學技術創新能力,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力。
[參考文獻]
[1]王琦.高職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途徑的探索[J].無線互聯科技.2015(21).
[2]邵長劍.淺析高職院校學生科技素養培育[J].高教論壇. 2016(06).
篇7
【關鍵詞】科技創新工作 人才培養模式
1 學生科技創新專業教師指導隊伍的建設
1.1 倡導學生科研,開展學術活動
對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要把教學和研究相結合,讓學生早日參與科學研究活動,培養學生不斷追求新知識的精神,養成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提高學生勇于實踐、勇于創新能力,積極開展多層次的科技創新活動,建立富有活力的科技社團,營造良好的校園科技創新氛圍,提高學生開展科技創新活動的水平。
1.2 實施課堂改革,加強社會實踐,培養學生實際能力
教師應該積極實行創新型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獨立思考,培養其創新意識,不僅要讓學生“知其然”,更要讓學生“知其所以然”。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教學中應該以學生的主體,讓學生形成對知識主動探索的能力,理論聯系實際,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
1.3 尊重學生個性,注重創新情感,發揮學生創新潛能
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的職責不僅僅在于“傳道、授業、解惑”,更應該重視個體差異,從而實現因材施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創造一種寬松的環境,充分開發學生的潛力。
2 學生科技創新管理隊伍的建設
2.1 專業訓練
將專業教學改良、將專業教育強化、將專業知識深化。通過課程改革,將教學平臺改良,將基礎理論加強,培養基本知識和基礎技能,開發學生的潛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強化學生專業技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其養成科學的思維模式。
2.2 實踐拓展
社會實踐能讓學生自覺地服務社會和奉獻社會,是深入實踐的良好途徑,對于提高同學的綜合素質能力具有著重要的作用。該平臺在日常教學和畢業設計中,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把投身實踐活動當作提高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方法。
2.3 能力提升
大力支持學生提升科技創新能力,讓學生的科技創新行為有效地轉變為科技創新能力。所以分三個層次打造大學生科技創新團隊:一是以氛圍營造和常規技能訓練為基礎面向全院學生建立科技創新的“基礎團隊”;二是通過科技社團的組建、實驗室的開放和教師科研助理的招聘組建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的“正規團隊”;三是通過精心選拔并配備高水平的師資隊伍進行培訓的以備戰競賽項目的“精英團隊”。
3 學生科技創新團隊的建設
3.1 積極參與高質量競賽項目
高校應當重視國家級、省級等發起的專業科技創新競賽,并且積極投身于前期的準備工作中,積極備戰和應戰,為大學生創造更多的鍛煉機會,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為培養頂尖創新人才作貢獻。
3.2 系統規劃培訓體系
積極了解科技競賽的最新辦賽方針與政策,培養大學生創新意識,提高大學生創造能力。定期為學生開設高水平講座,邀請校內外知名專家學者,邀請取得過優異成績的參賽選手等為學生傳授新知識和介紹參賽經驗;編寫參賽指導手冊,向學生闡明各類注意事項。也要放眼未來,不斷儲備、更新資源。
3.3 成立專項工作支持機構
為保證保障有力、分工明確和支持到位,應針對各類科技競賽的特點,成立專門的專業技術指導機構和組織實施機構,為參賽學生、指導教師、作品推報單位及個人制定獎勵制度,樹立科技創新工作的先進典型,用榜樣的力量,加強對科技創新工作的宣傳力度,讓科技創新精神深入到每一位師生心中。
4 三個平臺的作用
4.1專業教師的科研課題
專業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足夠的獨立思考、自由發揮的時間和空間,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勇于創新的科學及人文精神。在校內鼓勵“三小”科技創新的大背景下,專業老師更應主動幫助學生挑選課題,給予相關的專業指導,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為學生提供科技創新的平臺,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科技創新團隊。
4.2專業實驗室和學生創新工作室
4.2.1專業實驗室和學生創新工作室建設思路
專業實驗室和學生創新工作室的建設應體現以人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為核心的廣義的創新教育和以具體的操作技能為主目標的狹義的創新教育,通過創新工作室合理配置使廣義的和狹義的創新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既要包含技能培訓和實踐創新,也要包括個性、才能、綜合文化素質的培養和提升。專業實驗室和學生創新工作室要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及資源,使之成為傳授知識、開發智力、訓練實踐技能、培養創新及創造能力的場所。
4.2.2專業實驗室和學生創新工作室建設的方法
專業實驗室及學生創新工作室都應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支柱,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因材施教,組成各具特色的學習實踐小組,積極地組織開展學習、創新實踐活動,讓學生的理論基礎、創新實踐能力和專業技能得以提高。
篇8
[關鍵詞]學科競賽;創新能力;培養模式
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質人才越來越受到社會和高校的重視。而大學生學科競賽活動是提高大學生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載體,是高校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有效手段。如何以學科競賽為契機推動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建立基于學科競賽的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是當前急需研究的課題。
一、學科競賽與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之間的關系
2007年教育部的“質量工程文件”中充分肯定了學科競賽對推進素質教育和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性,明確提出了把學科競賽納入實踐教學與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內容之中。學科競賽在緊密結合課堂教學或專業知識綜合應用的基礎上,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完成競賽任務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潛能,增強學生學習及研究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和創新能力。同時,開展學科競賽活動,有利于優化師資隊伍,也有利于課程體系建設和教學改革。
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與學科競賽的關系如下圖所示:
二、學科競賽現狀及問題
(一)競賽項目眾多難以選擇
目前,國家、省、市級及其他非官方機構組織的各類學科競賽項目繁多,如何選擇適合本校實際,符合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競賽,是各高校普遍面臨的問題。通過建立完善的學科競賽管理制度,可以幫助學生有效選擇和參與學科競賽,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在競賽中得到提升。
(二)競賽管理過于粗放
學科競賽的過程管理,尤其是非官方的學科競賽管理,基本是粗放式的。學生自己組隊,自己找教師指導;教師則運用自己的個人能力來協調資源的配給。教師和學生都僅僅憑借自我管理來完成競賽活動,而學校和學院的過程管理形同虛設。長此以往,過于粗放的競賽管理必然會影響學科競賽活動的可持續發展。
(三)競賽成果閑置
學生參加學科競賽,在教師指導下耗時耗力設計的方案或產品,比賽完成后幾乎就扔在一邊了。如果建立起完善的學科競賽成果轉化機制,就能使學生的競賽成果得到進一步開發和利用。
三、基于學科競賽的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構建
基于學科競賽的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構建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建立高效的組織管理機構
學校應高度重視學科競賽,并建立相應的組織管理機構,組織與協調各類學科競賽工作。往往一項比賽不同系院、不同專業的學生均可參加,而且往往多學科的學生組成一個隊后,設計出的方案創新點更多、比賽成績更好。因此,為了更好地開展競賽的組織管理工作,應該建立和完善校、院、競賽項目負責人三級組織管理機構,保證信息流和資金流的順暢。只有學校參與的組織管理機構才能更好地對資源進行組織協調,使不同學科的學生之間產生學科交叉和知識碰撞的火花。
(二)建立完善的學科競賽管理制度
高效的競賽管理除了需要有健全的組織機構,還需要有完善的管理機制。因為學科競賽往往不屬于教學計劃中的內容,教師在學科競賽中指導的工作量難以記入工作任務量中。同時現在國家、省、市級及其他非官方機構組織的各類學科競賽項目繁多,學生難以全部參加。因此,建立完善的高校學科競賽管理制度,對學科競賽進行篩選和過程管理,是學科競賽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三)建立師生雙方的激勵機制
參與學科競賽對于教師和學生來說都意味著犧牲大量業余時間來鉆研學科知識、參加培訓學習、設計方案等。如果對學科競賽敷衍了事,非但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反而會影響學校在社會上的聲譽。因此,必須建立師生雙方的激勵機制,以此調動師生參與競賽的積極性。
(四)建立學科競賽成果轉化機制
建立完善的學科競賽成果轉化機制是促進學科競賽發展,更好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長效機制。例如:學科競賽中產生的優秀方案可以轉化為實踐教學案例進入到學?;驅W院案例庫中;學科競賽中產生的優秀產品,可以通過學校與企業、社會的多渠道的交流,將其轉化為具有應用價值的項目。這樣就會使學生的競賽成果得到二次開發利用,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創新能力一定會得到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王永生等.構建本科生科研訓練與創新實踐的長效機制[J].中國高等教育,2010,(6).
[2]董方旭,況曉慢.高校學科競賽運行體系的構建[J].中國成人教育,2010年第14期,2010.6.
篇9
關鍵詞:高校科研實驗室;創新能力;本科生;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5-0051-02
創新教育一直是世界各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熱點,中國也不例外,同志曾經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薄叭绻荒軇撔?,不去創新,一個民族就難以發展起來,難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睘榇?,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加強本科生素質教育和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因此,高??蒲袑嶒炇页俗⒅乜蒲谐晒酝?,還應在培養創新型人才上加大投資力度。
高??蒲袑嶒炇易鳛閼眯蛣撔氯瞬排囵B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提供儀器設備和實驗場所以外,更是促進理論知識與實踐之間的轉化,培養具有動手能力強與創新思維高超于一身的綜合性應用創新人才的重要教育基地。目前,高??蒲袑嶒炇业恼嬲齼r值發揮得并不是都盡如人意,好多高??蒲袑嶒炇抑皇且粋€擺設,是一個為了應付檢查和評估的犧牲品,實驗室的投入很大,由于缺少高水平、高學歷的實驗教師使其真正的價值沒有發揮出來。本文就如何推進科研實驗室管理現代化,如何形成具有特色的實驗室創新思路和高素質的實驗教師隊伍以及如何發揮高??蒲袑嶒炇易饔?,加強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方面進行一些探討。
一、實現實驗室資源整合與共享,推進實驗室管理的現代化
傳統的實驗課模式幾乎都是:用實驗來驗證理論,這樣就使實驗課的內容受到了局限。而且,每個實驗室開設的實驗也很單一,不同課程開設的實驗課重復率很高,這樣一來,實驗項目就變得少了,而且學生自主創新的實驗幾乎沒有幾個,嚴重影響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的動力。那么,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創新的意識和動手的能力呢?我們把目光投向了高??蒲袑嶒炇?,由于每個院系都有一個科研實驗室,那么,我們采取各個院系的高精端儀器實現校內共享,這樣一來,不僅提高了儀器的利用率,同時,在儀器共享的同時,實驗教師之間可以互相探討,學生們也會增加實際動手創新的機會。
高??蒲袑嶒炇覂x器實現共享之后,連帶的問題也會出現,比如說,實驗室儀器設備的管理以及設備的維修費用等。那么,實驗室儀器設備管理方面我們主要采取以下解決方案:首先,學生進出入實驗室都要實行登記制度(包括:進出時間,使用的哪臺儀器等),離開實驗室時由實驗教師檢查儀器是否完好,在本子上簽字,方可允許學生開。其次,編寫儀器操作手冊,在每個儀器上標注警示標記或者安全操作注意事項,避免錯誤操作造成儀器的損壞。同樣,設備的維修費用我們主要是從實驗室設備維修費用支出。如果做實驗的學生是某個課題組的費用由課題主持人承擔一部分。
二、形成具有特色的實驗室創新思路和高素質的實驗教師隊伍
高??蒲袑嶒炇以诟叩冉逃娜蝿张c責任中擔任著主要的角色,即是培養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那么,如何才能讓這個角色發揮得更好,擺在大家面前的首要任務就是引進和提升現有實驗教師隊伍的素質和學歷。首先,實現全校實驗教師隊伍專業技術職稱評聘標準,提高實驗教師待遇,真正調動實驗教師的積極性。其次,定期為實驗教師人員提供進行培訓以及外出學習的機會。
實驗隊伍建設是多方面的,必須從體制建設、政策制訂、人員培訓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并不斷總結和交流管理經驗,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地使實驗室的教師隊伍在能力方面不斷壯大,才能保證高校科研實驗室的角色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三、發揮高??蒲袑嶒炇业淖饔茫訌姳究粕鷦撔履芰ε囵B
真正發揮高校科研實驗室的作用,首要條件就是向本科生開放。因為只有實現開放,讓學生自主設計,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養成一種積極、主動的探索過程。
高??蒲袑嶒炇以诔袚鷩液褪〔考壵n題的同時,課題主持人可以積極吸收本科生參與進來,在參與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綜合把握和運用學科群知識的能力,本科生通過親身體驗這種科研以及學科發展的過程,進而逐漸養成一種科研的思路,為將來走向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科研實驗室可以把近幾年沒結題的項目與課題公示出來,讓本科生根據自己的愛好、興趣自主選擇,積極參與進來。這樣不僅可以增加實驗室的人力資源,同時也可以形成一種濃厚的科研氛圍。有利于提高本科生的認知能力,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四、結束語
高校科研實驗室最顯著的地位主要體現在培養大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兩個方面,在這兩個方面高??蒲袑嶒炇揖哂胁豢商娲淖饔谩S捎诟咝?蒲袑嶒炇覟楸究粕哟罅碎_放力度,承擔了本科生的科研創新能力培養的責任,所以,它為落實本科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提供了重要的保證。因此,只要進一步地實現實驗室的資源整合、完善實驗室的現代化管理、形成具有特色的實驗室創新思路以及提升實驗教師隊伍的高素質水平,高??蒲袑嶒炇以诒究粕鷦撔履芰ε囵B方面一定會發揮出它應用的效果,最終實現科研發展與教學建設的良性互動。
參考文獻:
[1]沈益民,倪吾鐘.加強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2,19(2).
[2]白忠喜,胡卓君.基于資源整合共享的實驗室重構及其管理[J].實驗室研究與探,2007,(8).
[3]李范珠,包強,等.發揮高校科研實驗室作用,加強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9).
[4]李傲雪,李文英,岳紅.高校教學中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1,(03).
[5]向學杰.關于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思考[J].銅仁學院學報,2009,(04).
[6]王猛.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湖南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1).
[7]李海,王美云,杜永清,等.大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及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索[J].雁北師范學院學報,2006,(06).
[8]劉麗霞.加強創新能力的培養拓展大學生的發展空間[J].科技創新導報,2010,(01).
[9]溫武,黃立勝,郭旭鳴,等.以能力培養為主線?搖建設實驗教學示范中心[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03).
[10]王靜明,劉秀紅.關于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思考[J].滄州師范??茖W校學報,2008,(03).
基金項目:校內教改課題(發揮高校科研實驗室作用加強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研究)。
篇10
關鍵詞:創新意識 創新基礎 創新思維能力 合作創新
《中學物理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教學應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及創新能力為目標,以科學探究為主線,形成一種“探究認識自然現象――形成科學概念和規律――運用科學概念和規律”的學習過程。那么如何才能快速地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呢?通過對新教材的使用和研究,我發現上好“實驗探究課”很重要。下面是筆者通過上“實驗探究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幾點體會:
一、“實驗探究課”能夠迅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產生創新的意識
在探究“單擺的能量問題與振幅的關系”時,我演示了這樣一個實驗:把一個用細線懸掛的鋼球拉開一個角度放在我的鼻尖前,然后松手,讓學生觀察鋼球的擺動。當鋼球擺回來時,學生著急地喊“快躲開”,但我沒動,球恰好擺到我的鼻尖前又擺回去了。這樣“驚心動魄”的場面使學生很震撼,但“有驚無險”的結局也使學生很吃驚,“為什么”的念頭會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增強探究新知識的欲望。
二、“實驗探究課”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增強創新的基礎
有一次講“長度測量”時,我說游標卡尺讀數沒有估讀位,但螺旋測微器有估讀位,可是同學們不理解。我就拿了游標卡尺和螺旋測微器,讓他們親自測一下講桌的厚度,并記錄下來。他們先用游標卡尺測量,5個同學測量的結果完全相同,都是35.2毫米(十分度);但用螺旋測微器測量的結果不完全相同,有兩個35.23毫米、兩個35.24毫米和一個35.22毫米。這時我就問:為什么用游標卡尺測量的結果完全相同,而用螺旋測微器測量的結果卻不一樣?同學們立刻笑著說:“這是因為游標卡尺讀數時,主尺刻度線和游標尺必須對齊;而螺旋測微器不需要對齊,它們讀數的原理不一樣?!庇纱丝梢钥闯鰟邮植僮髂芰υ谔剿餍轮R的過程中多么重要,可增強學生創新能力的基礎。
三、“實驗探究課”能開啟學生思維,增強他們的創新能力,擴大教學的自由度,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學習“電表的改裝”這個知識點時,教材只給了簡單的兩句話:“電流表的滿偏電流一般都比較小,測量較大電壓時要串聯分壓電阻把電流表改裝成電壓表,測量較大電流時要并聯分流電阻把小量程的電流表改裝成大量程的電流表?!钡o學生留下了很大的探究學習的思維空間,比如:改裝的原理是什么?以前的科學家怎么就能想到呢?如果給我一個小量程的電流計,我能不能改裝成電壓表或者電流表?……為此,我把全體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進行了小組探究。
很快,有些同學根據教材成功地改裝成了電壓表和電流表。于是我又提問:根據這節課的內容,我們猜想還能改裝成什么東西?這下,各個小組立刻活躍起來了,都積極討論起來。
有一組同學從閉合歐姆定律的表達式I=E/(R+r)得到啟示,提出了能不能改裝成一個測電阻的儀器的想法(歐姆表的改裝)。另一組同學從生活中應用的電子稱得到啟示,提出能不能把電流計改裝成一個能測質量的儀器的想法(力傳感器的應用)。
聽了同學們的發言,我對他們的猜想給與了肯定,引導他們課后把本章的《專題――多用電表的原理和使用》和下一章的《傳感器的原理和使用》預習后,再進行實驗。
通過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發現,只要選準合適的研究問題,抓住機會,勇于啟發學生,學生在積極的思維活動中一定能摩擦出“創新”思維的火花,這將有助于打消學生對創新的神秘感,對開啟學生心靈深處的創新意識是十分重要的。
四、“實驗探究課”能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彌補個人的不足之處,提高小組成員的合作創新能力
新課程理念中提出要提高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這是因為它可以使傳統的師生之間的雙邊教學活動變為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多邊教學活動,從而更好地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效果。而“實驗探究課”則恰好給他們提供了這樣一個鍛煉合作學習的平臺,能夠提高小組成員的合作創新能力,提升每個人的學習水平。有一次實驗課,要求學生自己設計實驗,來測量木板和小車之間的摩擦系數。其中某小組的一個成員指出:“我們可以利用F=μN來研究。我們可以用彈簧秤測力F,用物體的重力來代替正壓力N,就可以測出系數μ了。另一個同學立刻指出:那小車必須在水平面運動,怎樣才能知道是水平呢?又有一個同學提出可以用水平儀驗證。就這樣,通過小組成員你一言、我一語的合伙討論、共同合作,不一會兒這個試驗就順利完成了。
參考文獻
相關文章
6
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