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文化的基本精神范文

時間:2023-12-05 17:34:0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朱子文化的基本精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朱子文化的基本精神

篇1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以民生為本是我們黨一以貫之的執政理念??h委在富民強縣實踐中始終堅持把黨的執政理念和朱子的民本思想相結合,推動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一、在實施民主決策中體現為民利民??h委做出的決策關乎廣大群眾切身利益。多年來特別是去年以來,我們堅持把為民利民作為首要原則,在具體決策過程中注重把好三個環節。一是準確把握政策。這是民主決策的前提。我們黨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確立,到“三個有利于”觀點的提出,再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體現了以民為本的執政理念,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更是“三個代表”理論實踐的具體化。黨的十七大把“以人為本、關注民生”提高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為地方黨委科學執政、民主決策指明了方向。只有充分掌握上級精神、牢固樹立科學執政的理念,才能使縣委作出的各項決策更加自覺地關注民生、貼近民心。二是深入體察民情。這是民主決策的基礎。去年初,新一屆縣委班子到任伊始就深入城鄉調查研究,了解掌握群眾所思、所盼和所求,并篩選涉及面廣、群眾反映強烈的十件大事和十大困難與問題,作為縣委工作重點加以突破。解決了一批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使縣委的工作目的與人民群眾的企盼有機地結合與統一。三是切實順乎民意。這是縣委決策能否順利實施的關鍵。只有合乎民心、順乎民意,把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具體地溶入到本轄區的工作部署過程中,才能使縣委的決策真正發揮作用。例如將發展定位調整確定為“建設新型工業縣、打造朱子文化城、構建和諧新農村”,就是一個醞釀、討論、收集、反饋處理的運作過程。就象呼之欲出,體現廣大群眾的意愿,切合的縣情實際,成為全縣人民的共同目標,激發了全縣上下的創業熱情。

二、在推進科學發展中體現為民利民。加快發展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我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立足實際致力推進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是按照“效益、速度、環保、節能”理念,持續建設新型工業縣。在發展工業經濟中真正做到又好又快發展,既考慮綜合效益,又確保發展速度。去年來,我們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加快園區建設步伐,改善投資環境,吸引大量縣內外資金投資興業,不斷發展壯大紡織、林產、礦產三大產業集群。同時對影響環保和節能的工業企業進行全面整頓,關閉76家高耗能、高污染企業,全縣經濟運行質量逐步提高。二是圍繞“理念、商機、旅游、品位”要求,持續打造朱子文化城。通過深入挖掘朱子文化精髓,打造朱熹誕生地品牌,凝聚商機人氣,繁榮經濟。去年來,我們全面加強城市建設與管理,大舉推進城區東擴,完善城市基礎設施,提升城市品位,努力打造舒心、舒適的人居環境;以紀念朱熹誕辰877周年為契機,精心籌劃舉辦了朱熹公祭、朱子故里美食大賽、朱子文化攝影展等為主要內容的朱子文化周系列活動,拍攝、編撰了有關影片、書籍,提高了廣大市民文明素質,激發了全縣人民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熱情;啟動“朱子”系列商業開發計劃,全面注冊“朱子”商標,編制縣域旅游專項規劃,開發以朱熹故居為核心的朱子文化旅游區等五大板塊旅游項目,進一步做靚城市、做旺人氣,推動商貿繁榮,為人民創造發展良機。三是立足“真情、特色、增收、服務”定位,持續構建和諧新農村。認真貫徹中央1號文件精神,始終把“三農”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三情互動,服務農村?!罢媲橥度搿?,深入開展“部門做什么、農民怎么做”大討論活動,用我們實際行動將中央的惠農利民政策在工作實踐中得到解讀;“實情了解”,推動各級各部門深入了解掌握縣情、鄉情、村情,真正摸清農村發展現狀,把握農村發展趨勢,摸透農民思想動態,了解群眾愿望和要求,將其作為我們農村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傾情服務”,努力適應“三農”工作轉變,將一般化的工作指導調整為有針對性的有效服務。如去年林業部門在全縣開展“人人種下珍貴樹,家家走上致富路”活動,動員廣大農民在房前屋后種植珍貴樹種64.66萬株;農業部門通過“155服務中心”充分發揮技術優勢,開展技術服務,為農民群眾減支增效2457萬元;勞動保障部門抓好統籌城鄉勞動力就業培訓工作,全年新增城鎮就業1800多人,組織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6000人,深受廣大群眾好評。注重特色,推進增收。對全縣250個村因地制宜,推廣工業帶動、特色產業主導、城郊服務、生態效益、庫區開發、勞務經濟等“六種類型”經濟發展模式;重點培育“兩葉兩柑兩竹一油一稻”(茶葉、煙葉、金柑、蘆柑、毛竹、綠竹、茶籽油、優質稻)特色產業,先后獲得“中國金柑之鄉”、“中國綠竹之鄉”、“中國竹子之鄉”稱號,“金柑”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實現國家級品牌“零”的突破,帶動了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統籌發展,造福農民。積極實施新農村建設“3630”示范整治工程,開展“三清六改”和“家園清潔行動”,改善農村居民生產生活條件。深入開展農村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年活動,2007年共投入1.3億元,改造進村主干路138條、542.9公里,其中硬化458公里,建設里程再創全省第一,完成全縣10個客運站和190個候車亭建設。積極抓好土地整理、“六千水利”工程、農村飲水工程、農田基礎設施建設等,為加快農村發展夯實基礎。重視教科文衛事業協調發展,全縣基礎教育走在全市前列,廣播電視實現村村通,公共衛生體系逐步完善。

三、在促進社會和諧中體現為民利民。一是盡力完善社保體系。積極籌措社保基金,不斷擴大基本養老、失業、醫療、工傷和生育保險覆蓋面。落實好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農村“五保戶”供養、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實行免交學雜費和經濟困難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庫區移民后期扶持等政策,大力發展慈善事業,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加大扶貧開發力度,用好用活扶貧專項資金和小額信貸、農戶聯保貸款等扶貧信貸政策,支持庫區、老區、貧困村加快發展。實施“造福工程”和地質災害點群眾搬遷安置。積極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縣參合農民31.4萬人,參合率91.53%。二是全力維護社會穩定。首先將維穩與經濟社會發展結合起來。經濟社會發展必須要有安定、穩定的社會環境,而發展的目的就是要促進社會的安定、穩定,兩者基本點是一致的。通過深入開展“平安”創建活動,有效預防和打擊違法犯罪活動,提高人民群眾安全感。其次,維穩必須與化解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相結合。認真排查紛爭,解決群眾普遍關心和企盼的實際問題,理順群眾情緒,緩沖群眾的怨氣等等,以有效的實際工作贏得廣大群眾的理解和信任,不斷地樹立黨委、政府的公信力。第三,維穩與健全完善機制相結合。建立每月由一位縣委常委、人大主任、政協主席負責接訪的接訪責任制。由接訪人負責協調落實可以接訪的案件,并在電視臺上公布,接受群眾和輿論監督;建立“公檢法”案件終結的釋案會,還群眾知情權和監督權。一年來,群眾上訪特別越級上訪的人數和件數大幅度下降。三是努力密切黨群關系??h委高度重視干部隊伍作風建設,進一步創新載體、完善機制,有力轉變干部隊伍作風,密切黨群干群關系。近兩年來在全縣各級各部門開展了以“講大局,講團結,講風格,抓學習”為主要內容的“三講一學”主題教育活動,帶動廣大干部重心下移,努力為民辦實事、解難事,把“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要求真正落實到行動中。

篇2

寄暢園位于無錫市錫山腳下,始建于明代萬歷年間,其名取自王羲之《答許椽》詩“取歡仁智樂,寄暢山水陰”句中“寄暢”兩字①。清代康熙皇帝南巡至此親題“竹凈梅芳”、“松風水月”、“溪光山色”,此園隨之大盛。整個園林以“清幽古樸”為主題,借依惠山東麓余脈引水構澗,匯聚入曲池“錦匯漪”并以之為中心四面造景。在曲池最南面有一小榭,名喚“先月榭”,取“近水樓臺先得月”之意趣。其榭名匾由中國紅樓夢學會會長馮其庸手書,并附跋:“斜陽墮西嶺,芳榭先得月;流連玩清景,忘言坐來夕。”

一、觀月自得

以觀月為主題,在園林中大致可以分為兩種構景思維:一種是觀月,一種是觀映月。一般來說在舫榭建筑中多是水月相映,“月影入池,可盡情觀賞水月天光?!比缣K州耦園受月池,正是“水池瀉滿月光”之意。而在“先月榭”這里,即可坐觀明月自錫山龍光塔旁緩緩升起,又可靜觀曲池映月影水漣漪之色。乃是二景共得,實是觀月佳處也。南宋詞人張孝祥在其《觀月》中講:“月極明于中秋,觀中秋之月,臨水勝。臨水之觀,宜獨往。獨往之地,去人遠者又勝也?!边h人之處所以近天,臨水觀月,水天一色。這既是古人為我們創造的一處觀景佳境,又是一處具有休閑意蘊的圣地。

觀月之妙,其實止于“觀”字?!墩f文》曰:“觀,諦視也?!薄豆攘簜鳌吩唬骸俺J略灰?,非常曰觀。”其義即指出賞月和觀月的不同。所謂賞月,是指賞凈空明月或水影月色,其首在視賞之好;而觀月,則是自觀而能有所妙得也。自古以來,佛家、道家和理學家都從觀月之中悟出不少精義。如唐代玄覺禪師《永嘉證道歌》云:“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敝v得正是華嚴宗“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多相攝”的道理。宋學家程頤將其總結為“理一分殊”的思想,即“終極的道理雖然只有一個,表現卻千變萬化。”對此朱熹就曾以“月映萬川”來做比喻,他講:“如月在天,只一而已,及散在江湖,則隨處而見,不可謂月已分。”(《語類》卷九四)同一個月亮,投射在江海湖泊卻各有不同的月影,是其千變萬化。理學家將其作為本體論的形而上,即“理”是同一個東西,表現出來就千差萬殊,然而追究其本卻又是同一的。如同月影千萬各有不同,而明月一輪并無其二。正如朱熹自己所說:“宇宙之間,一理而已,……化生萬物?!保ā吨熳游募?讀大紀》)劉述先先生認為這個“理一”正是儒家“通貫的精神”,是一種常道,甚至可以說這個“理一”是超越宗教的,是普遍存在于全人類的?!妒澜鐐惱硇浴返钠鸩菡呖诐h思也認為“貫穿世界一切精神傳統的甚至不是上帝的概念,……貫穿世界上各大精神傳統的恰好是humanum(人道、人性)?!倍@種人道、人性,其實就是休閑學所倡導人們去體悟、去感受的。閑時,靜坐于水榭之上,觀月于倒影之中。在虛實之間,思考映月萬殊的本質,體悟成為人的“理一”。于此,我們不得不感嘆古人的造園智慧。有窮與無窮,有盡與無盡,其實不皆是這一輪明月所化么?

二、小結

馬惠娣先生認為:“休閑的價值不在于實用,而在文化?!痹趫@林中,舫榭本身并不是具有實用功能的建筑,其建筑意義更多地就是體現在其文化構擬上的。并且因為臨水,所以舫榭建筑雖然體量不大,但是提供給人的空間感和天人相合的自然感又是其他園林建筑所不具備的?!靶蓍e如同其他任何活動一樣是在具體環境中構造出來的,需要不斷的重構以達到互動與交流的需要?!睆倪@個層面上來說,舫榭建筑既提供了這樣一個空間,又通過中國傳統文化有休閑主題,構擬出了一個具體的休閑環境。在“先月榭”這個舫榭建筑的主題案例中,凈空與池水、明月與映月,在遠與近、實與虛中兩相對照。羅素講:“能否聰明地休閑是對文明的最終考驗?!蔽蚁朐谥袊軐W的大背景下,我們的古人早就在思考休閑的智慧,并通過文學、建筑、園林等各種手段把他“聰明地”表現出來了。

篇3

關鍵詞:城市風貌規劃,世界雙遺產地,武夷新區

中圖分類號:TU98文獻標識碼: A

隨著中國城市化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以及全球化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中國城市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發展機遇。越來越多的中國城市正在被模式化的新城區所覆蓋,失去了原有的城市肌理和建筑特色。論文以武夷新區作為研究對象,從世界雙遺產地城市的角度出發,探討同時擁有優秀自然和文化資源的世界雙遺產地城市,在城市發展建設中的風貌保護與塑造問題。

1.武夷新區概況

①城市性質:閩浙贛三省交界區域的重要中心城市,國際性旅游休閑城市,閩北區域的政治、經濟、交通、文化中心。

②城市職能:閩北新興經濟、文化中心、交通樞紐,和產業基地,世界級山水園林城市和文化休閑旅游城市。

③地理位置:地處江西省和福建省的交界處,武夷新區包括武夷山市全境和建陽市的部分區域,以及武夷山自然保護區。

2.武夷新區城市風貌存在的問題

①城市建筑密度過大武夷山市的城市用地中,除了中小學等校園用地外,其他各類用地包括居住用地、商業用地、公建用地等,城市大多數地塊內的建筑密度都處于偏高的狀態。建筑與建筑之間,地塊與地塊之間,除了保留最基本的道路通行空間外,其余土地均被各色建筑所占領。居住建筑不能滿足日照要求,商業建筑沒有供緊急情況下進行人流疏散的開放空間。

②城市建筑高度失控

武夷山市城市中心區的建筑高度,自民國以來磚混結構的建筑出現后,建筑的整體高度一直處于向上增長的狀態。特別是進入改革開放的后10年,伴隨著武夷山風景區的成長,武夷山市區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動力和契機,在山地城市用地不足的情況下,城市建筑的高度不斷突破控制極限。目前市區內已有不少建筑突破了由武夷山等山體所構成的城市天然天際線,打破了原有城市與自然和諧統一山水城市格局,導致了城市特色風貌逐漸暗淡直至消逝。

③城市公共空間普遍缺乏

武夷山市現狀的城市公共開放空間,存在著嚴重不足的情況,雖然城市周邊擁有大量的山坡空地,但多數屬于未經人工整理的雜地和碎地,既不能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戶外活動空間,也不能串聯起來形成完整的城市綠化景觀帶。武夷山風景區內,雖然擁有不少空間品質優良的大型開放空間,但遠離城市中心區,不便日常城市居民的使用。沿崇陽溪兩側擁有較寬的濱水綠化帶,但其中可進入便于市民日常活動的濱水公共空間很少,也沒有形成系統。

④城市特色不夠鮮明

中國城市正處于大發展大建設時期,武夷山城市的建設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國際化和現代化城市建設的影響。目前來看,城市建設越加趨于高強度化、高密度化,城市建筑風格中國際化、現代化的成分不斷增加,而傳統的閩北地域風情、歷史文化、自然山水格局等獨有的城市風貌要素卻得不到體現。城市過于快速的增長,導致了目前的城市建設片面地發展基礎設施,忽視了城市風貌特色的塑造,未能很好的形成武夷山城市應有的魅力和形象。

3.城市總體風貌規劃的定位

城市風貌規劃的總體定位,是在基于城市性質、城市歷史與文化、城市自然環境、城市總體規劃定位等方面內容的研究下,對城市總體景觀結構和風貌特色做出的高度詮釋。城市風貌的總體定位是對城市風貌形象的萃取和升華,是城市風貌規劃工作的一條主線,貫穿于整個城市風貌規劃的始終。本文中,從武夷山城市形態格局、歷史文化脈絡、建設發展前景出發,以突出展現武夷山的世界雙遺產資源特色為核心目標,將武夷新區城市總體風貌定位為:碧水丹山“古城”、閩邦鄒魯“王城”、生態世遺“新城”(???)。碧水丹山“古城”,即強化武夷山市的自然景觀特征,維育現狀城市山水格局,將山、水、綠、城融合為一個有機整體,將武夷新區塑造為一座名副其實的生態之城、文化之城。

閩邦鄒魯“王城”,即通對武夷山城市歷史文化遺跡的保護、現有特色街道風貌的整治以及民族特色景觀的恢復與修繕,以此展現武夷山人文景觀神韻,繼承和發展武夷山閩南民族與民俗特色文化。

生態世遺“新城”,即在保護和尊重現有城市自然生態格局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完善現代城市公共空間系統、綠地景觀系統的建設,加強城市與自然的融合與統一,實現當代城市“天人合一”的發展理念。

4.武夷新區城市總體風貌規劃

①尊重現有自然山水構成要素

武夷山具備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武夷新區的自然山水風貌可以概括為:明珠串玉帶、七溪皆歸流、群山相環繞、大王攜玉女、閩越存遺風。武夷山市的城市總體空間格局,具有典型山水城市的景觀風貌特色。武夷山市的總體山水景觀形態表達了山、水、城、人和諧共生的特點,反映出武夷山市城市區域內各景觀要素的融合。武夷山市“天人合一”的山水城市風貌結構,不僅代表了人與白然的共生共榮, 而且包含了自然山水與現代城市的和諧共生關系。

②延續城市歷史文脈記憶

武夷新區范圍內,包含的歷史文化更加豐富多彩。武夷新區總體范圍內的歷史文化,以歷史節點的形式,串聯在崇陽溪兩岸,構成了珍珠項鏈般的一溪多點的城市歷史文化空間格局。如吳屯鄉的佛教文化、下梅村的武夷茶文化、五夫鎮的朱子理學文化、城村的閩越民族文化等等。如此之多的武夷文化,集中在了武夷新區的城市建設范圍內,既為城市風貌的塑造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精神文化素材,但同時也給武夷新區的城市風貌規劃帶來了挑戰。如何在城市風貌規劃中,結合武夷歷史文化傳統,塑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武夷新總體城市風貌,同時又滿足新區自身新的時展需求,是武夷新區城市風貌規劃的關鍵。

③呼應上位城市總體規劃

2010版武夷新區總體規劃大綱提出了“一城三片六組團”城市總體空間格局。

“一主兩輔”的城市中心等級結構:興田城區建設城市主中心;崇安、建陽城區形成城市副中心。

“一帶多楔”的城市開敞空間骨架:沿崇陽溪形成南北向的城市主要綠帶;結合現狀山水環境,構建山水入城,綠帶相楔的格局。

三片:北片的旅游度假專業城區;中片的綜合新興中心城區;南片的產業及配套服務區。

六組團:崇安、武夷山景區及度假區、興田、將口、童游、建陽城區。

在本次武夷新區城市總體風貌規劃中,應呼應2010版武夷山新區總體規劃所提出的的總體空間布局結構,同時結合對武夷山風貌資源的分析和提煉,構建出武夷新區城市風貌規劃的總體空間框架。

5. 武夷新區城市總體風貌框架構建

武夷新區城市總體風貌結構可以概況為:一帶、三軸、五片、七區、九街九點。城市風貌總體空間結構以崇陽溪城市風貌主線,七條支流形成次要景觀風貌帶,中景山體和背景山體構成通山達水、連接兩岸的綠廊,崇陽溪串聯的城市建設區形成五類風貌組團和七大風貌片區。

①一水

是指崇陽溪以及崇陽溪兩岸沿線景觀風貌控制。規劃通過“一”條崇陽溪串聯所有的水系,一條主要河道與九條支流,對不同河道兩岸沿線的岸線形式和景觀效果進行控制引導,將濱水岸線分為:城市濱水風貌區、田園濱水風貌區、山體濱水風貌區、古城濱水風貌區。

②三軸

是指云臺山為核心,向西北、東、東南三個象限的三條視覺軸線風貌控制軸線。包括:北游軸、入口軸和南城軸。通過“三”條重要走廊形成山體和城市的總體格局。城市組團分布在從云臺山向東北、東、西南三個方向的軸線上,體現了山谷地區城市對于重要標志山體的分布關系。

③五片

是指自北向南依次為崇安文化城市組團、武夷山風景旅游組團、興田度假休閑組團、將口城市門戶組團、南林活力新城組團五個片區。規劃對每個組團的景觀風貌結構進行控制引導。

④七策

是指七個特色風貌策略,包括:城市核心區景觀風貌區的“樂”、交通門戶景觀風貌區的“小”、旅游度假區景觀風貌區的“慢”、山體、公園景觀風貌區的“融”、濱河地區景觀風貌區的“澤”、產業景觀風貌區的“輕”、歷史文化保護區景觀風貌區的“真”。

⑤九街九點

是指當年最高標志特色的九個城市街道和若干個城市節點,分布在各個組團中。九個特色城市街道:歷史文化街巷――朱子文化街,特色商業街巷――大王峰路和崇安南門老街,現代商業街巷――興田養生街區、將口迎賓大道、南林立體街巷,濱水特色街巷――濱江東(西)路、九曲水之廊,以及林蔭大道――南林迎賓路。

參考文獻

1.[美]凱文•林奇 著,方益萍,何曉軍 譯 出版社 華夏出版社

2.城市設計面面觀 呂斌 城市規劃 2011-02-09 期刊

3.城市風貌規劃框架研究 劉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2011-05-01 碩士

4.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城市風貌研究綜述 王敏 華中建筑 2012-01-10 期刊

5.我國城市色彩規劃初探 郝永剛; 賈安強; 郭宏朝; 閆帥 四川建筑科學研究 2009-10-25 期刊

6.對山水城市風貌設計的引導和管理 游宇 山西建筑 2008-11-01 期刊

篇4

4月初,記者走進____,猶如來到傳說中的世外桃源,一股帶著芳香泥土氣息的清新撲面而來,但見藍天、青山、碧水,小橋、流水、人家,粉墻、青磚、黛瓦,天人合一,相映成趣,可謂一幅“古樹高低屋,斜陽遠近山,林梢煙似帶,村外水如環”的美麗畫卷。在這里,游客回歸鄉間,放歌田野;居民生活富足,安居樂業;村容干凈整潔,連徽派明清古村落的狗兒都慵懶地自在悠閑。有誰想到,20__年以前,這里還是“皖浙贛三省交界邊窮縣”,道路難行,信息閉塞,住在山溝溝里的老百姓常年都是守著一點點田地、茶樹過著清貧的日子。而自20__年發展旅游業后,苦日子一去不返,蓬勃發展的旅游業把老百姓的生活渲染得紅紅火火,__成為人人稱羨的“中國最美鄉村”。

__縣委書記陳德壽說:“__按照把生態、文化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思路,發展旅游主體產業,使老百姓短短幾年間富了起來,村容村貌也變得干凈衛生,老百姓的思想觀念也有了很大改變。目前,__正在探索從做強旅游產業、加快經濟發展入手,與建設中國最美鄉村結合起來,因地制宜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路子?!?/p>

依靠生態文化發展鄉村游全縣成了大景區

與成都“農家樂”不同的是,__發展鄉村旅游依托的是生態環境和積淀深厚的徽文化,整個__縣就是一個大景區。居住在景區內的百姓在農耕之余,經營茶樓、農舍旅店和賣土特產等生意,接待慕名而來的游客。

__位于贛東北,總面積2947平方公里,人口33萬,轄18個鄉鎮。全縣林地面積370萬畝,其中生態公益林15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82。境內高峰聳立,河流縱橫,奇峰、怪石、古木、飛瀑、驛道等,構成一幅幅或雄偉豁達或纖巧秀美的山水畫卷。20世紀80年代,香港著名攝影大師陳復禮在__采風時提出了“中國最美鄉村”的說法,20__年1月8日,他又為__題詞“__———中國最美鄉村”。

20__年,同志視察__,為__打出了知名度,也帶來了川流不斷的游客。此后,__依托生態和文化資源,著力發展旅游業,按照“大品牌、大產業、大市場、大發展”的發展思路,先后開發了江灣、大鄣山、李坑、思口、彩虹橋等十幾個旅游景區,其中江灣、大鄣山景區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為滿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又先后開辟了山水田園風光一日游,民俗古建、名人文化二日游及攝影繪畫、徽派建筑考察、古洞名樹探奇、朱子文化尋考等專項旅游。20__年,全縣接待游客由20__年的12.52萬人次飚升至243.7萬人次,綜合收入攀升至3.4億,人均收入增至3362元,得益于旅游發展的景區農民人均增收逾千元,旅游直接產值占全縣GDP的16,旅游業成為__縣域經濟新興的支柱產業。

旅游帶來的人流讓農民富了起來

“__的旅游企業幾乎全是民營的,這是因為企業家們看好了山青水美的__一定可以給他們帶來巨大的商機?!盻_縣旅游局副局長葛健告訴記者,生態環境是自然對__的饋贈,文化底蘊是祖宗對__的恩賜,堅持實施生態與文化保護并重的原則,更是__現在的福氣,不僅為當地維護了用千金難買的生態環境和明清古建,而且營造了極佳的投資環境。近幾年,__縣進一步創新旅游開發經營模式,通過引進外資、民營股份合作、集體經營、集體與民間閑散資金相結合四類方式加快了旅游業的開發。據統計,目前外資、民資投入__旅游業的資金累計將近4億元。

現在__全縣有大小賓館145家。從3月份起,8000個床位每到周末均爆滿。2元錢起步價的出租車每天盈利四五百元。巨大的客流量使農民自己做起了生意,農村“農家樂”達232家,全縣旅游及相關產業從業人員近3萬人,旅游及相關稅收由20__年的2373萬元增加到20__年的8889萬元。

旅游的逐步發展壯大,為廣大農民提供了保安、司機、清潔、導游、服務員、導購員等10余類120__余個就業崗位。一大批農民老板、農民總經理應運而生。賦春鎮農民祝學文,從承包鴛鴦湖景區起步,到目前投資建設天馬超市、天馬食府、三星級天馬大酒店、婺之星旅行社等旅游企業,成為__有名的“農民老總”。

李坑村民邱五權在家門口辦起了“農家樂”餐館,去年收入百余萬元,年納稅十多萬元。賦春鎮農民金林生抓住機遇,把生態農業與旅游產業“嫁接”起來,個人資產由10年前的1000元增長至現在的1700萬元,去年被評為全國

勞動模范。旅游使農民思想、生產“轉型”

思溪延村和“小橋、流水、人家”的李坑都是以徽派古建筑為特色的古村落,__三清旅游集團投資開發后,村民們不離家就能從景區門票的收益中每年按人頭分得幾百元的收入,而且還改掉了不講衛生、隨便把垃圾倒入河里的陋習,家家主動把自家門前的衛生搞得干干凈凈。一位七八十歲的農婦告訴記者,沒搞旅游前,她閑得沒事就打麻將,現在每天一睜眼就要擺小攤做生意,根本就沒工夫打麻將。城里人到她這個年齡哪里還想著要賺錢?

李坑的葉老漢一家五口以前除了種4畝多地,還靠勤勞的雙手做著磨豆腐、榨油的小生意以求生活富足,而今他早把這些機器扔到雜物間了?,F在經營著一家雅致的“閑茗居”茶樓的葉老漢每天忙著給游客做飯、沏茶,他說:“干那些活計又累又辛苦賺錢也不多,現在經營茶樓活兒輕,賺錢又多,還可以跟客人開心地聊天,真得感謝旅游公司,讓我順利轉產了!”如今在李坑200多戶村民中,有80的村民都直接或間接從事旅游業,他們從沒有跟游客發生過爭執口角。連村里的狗兒對陌生的游客也司空見慣了,臥在路上的狗兒抬眼看看走過身邊的游客悠閑地繼續睡覺。農民們做小生意不繳稅、不繳管理費,旅游公司還要給錢,生活得樂哉、悠哉。旅游公司忙時,人手不夠,臨時雇傭小工,每天還要付30元錢,比城里的工錢都貴!

__縣旅游局副局長葛健說,旅游業不僅使農民們富裕了,素質提高了,而且思想觀念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據他介紹,現在農民們都認識到,僅僅依靠原來的“一畝八分地”難以脫貧致富,必須抓住旅游發展帶來的機遇。原來風行的賭博、打__、斗毆等陋習沒了市場,旅社、飯館、茶莊、旅行社、旅游娛樂場所等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農民當起了老板,自己印制名片、設計廣告用語。曉起村的“老屋飯店”、慶源村的“__人家”還建立了個人網站,實現網上訂房、訂餐、賣土特產。

拉動相關產業的效果令人驚嘆

大障山景區現在每年需要30萬元以上的蔬菜,附近的農民就主動種時令蔬菜,喂雞鴨,還做些風味小吃供應給景區。以前農民們到處跑著賣的山里茶葉,3元、5元一斤也無人問津,現在竟然賣到了40元一斤,還不愁賣不掉。土蜂蜜也由原來的5元一斤賣到了30元一斤,野生獼猴桃更是成了游客爭買的俏貨。

沒有被開發為景點的村莊看到旅游消費的拉動效應,紛紛利用當地資源做起了特色產業。甲路村村民打著“甲路紙傘甲天下”的品牌做起了工藝傘,家家戶戶都進行傘骨、傘頭、傘柄等工藝制作,有的還辦起了公司。該村先后開發旅游傘、絲綢傘等40余種新產品,年產達50余萬把,深受游客喜愛。他們還利用網絡銷售,在江浙滬等地設立代辦點,產品遠銷美國、新加坡等國家。古坦村也開發了山茶油產業,排前村做起了販銷業。以生產硯石著稱的江灣鎮大畈村,目前已形成硯石產品一條街,硯石廠及店鋪達238戶,帶動農民就業1800余人,農民年均收入1.208萬元……

__旅游經濟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王暉介紹,旅游還拉動了電信業,而今__100的行政村開通了有線電視,移動電話普及率達9.87人/部,移動漫游業務位居全省各縣之首。所有鄉鎮、主要景區全都實現了寬帶上網。

旅游發展了,最美鄉村更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