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效應的含義范文
時間:2023-12-13 17:09:4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溫室效應的含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 漢語中表達“吃”字實意的短語在英語中的表達方式:
因為在兩種語言中同是表達“吃”字的實際含義,我們在翻譯這一類短語的時候大可以用上文所提到的take、have、dine、feed、taste、like、love、prefer、enjoy、care for、 be fond of等來表達。例如:
吃飯――eat; have a meal;make a living
吃館子――eat at a restaurant
吃素――be a vegetarian
吃白飯,吃白食――eat without paying
吃不得――not good to eat;uneatable
吃不來――not be fond of certain food; find that the food doesn’t suit one’s taste
吃不了――cannot finish so much food
吃不服――not used to eating something
吃不上――have nothing to eat;miss a meal
吃得上――can afford to eat
吃得下――be able to eat
吃光――mop up with one’s meal;squander; use up
2. 漢語中表達“承受”等含義的短語在英語中的表達方式:
在此類短語中“吃”字所表達的意思一般為“承受”、“接受”、“遭受”、“遇到”等意,此時我們不能再生硬地用英語中的eat、have等詞來翻譯。應根據短語的意思適當切換到英語的對應短語或習語,在翻譯出短語內涵的同時適當兼顧“形”。例如:
吃閉門羹――be denied entrance; be left out in the cold
吃不了兜著走――be unable to bear; land oneself in serious trouble
吃不消――be unable to bear
吃耳光――set a box on the ear;be slapped in the face
吃官司――be sued; involve in a legal action
吃回扣――receive rebate
吃空額――more salaries by making a false report on the number of employees
吃槍子,吃槍子兒――be executed by shooting
吃請――accept an invitation to dinner
吃硬不吃軟――yielding to force but rejecting soft approach
吃鴨蛋,吃零蛋――score zero
吃啞巴虧――be cheated or suffer a loss but unable to talk about it for one reason or another
吃小灶――give special care
吃一塹,長一智――a fall into the pit, a gain in your wit
吃勁――be a strain; be able to bear or support(經得住)
吃苦――suffer for it;bear hardships
吃苦耐勞――be hardworking and able to endure hardships
吃虧――mischief; get the worse of it; in an unfavorable situation;unfortunately
吃老本――get meal by capital; live off one’s past achievements
吃軟不吃硬――be open to persuasion, but not to coercion
吃重――entail strenuous effort
吃罪――bear the burden; have on own’s shoulders
3. 漢語已失去“吃”字本身含義的短語在英語中的表達方式:
這一類的“吃”短語中的“吃”字跟“吃”一點關系也沒有,有些是多年的文化傳承習慣,包含了許多深沉的文化內涵,此時,僅憑簡單的短語切換也很難達到貼切的翻譯效果。對于這些短語,我們在翻譯的時候可以適當加以解釋,應重“意”多過于重“形”。例如:
吃白眼――be treated with disdain
吃不開――be unpopular; won’t work
吃不準――be not sure
吃醋――be jealous of a rival in love;wear yellow stockings
吃大鍋飯――get or supply pay at a fixed rate]
吃刀――penetration of a cutting tool
吃得開――be a favorite of; be much sought after;be popular
吃豆腐――take liberties with(female);joke; make fun of girls
吃肥丟瘦――gain extra advantage
吃干飯――unable(比喻無本事:你難道是吃干飯的?)
吃黑棗兒――be executed by shooting(比喻被用槍打死)
吃緊――be critical ;be hard pressed
吃勁――make difference關系重大,要緊
吃驚――amaze; astonish; surprise
吃里爬外――work for the interest of an opposing group at the expense of one’s own吃力――painful; be a strain
吃偏食――be specially treated
吃人不吐骨頭――ruthless and greedy
吃水――absorb water(吸收水分);draw ;draft; draught(船體浸入水中)
吃四方飯――smart
吃透――have a thorough grasp
吃閑飯――lead an idle life
吃現成飯――enjoy the fruit of somebody else’s labor
吃香――be very popular
吃齋――practise abstinence from meat
吃準――be sure
吃租――receive rent
篇2
一、 環境教育的含義及目標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70年“學校課程中的環境教育國際會議”上提出:“環境教育是一個認識價值和澄清觀念的過程,這些價值和觀念是為了培養、認識和評價人與生態環境、文化環境之間相互關系所必需的技能與態度。環境教育還促使人們對環境質量相關問題做出決策,并形成于環境質量相關的人類行為準則?!?1988年歐共體通過的環境教育決議指出,環境教育的指導原則即“環境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公眾對環境問題的意識,尋找可能的解決方案,并使公眾積極有效地參加環?;顒蛹昂侠碇斏鞯乩铆h境資源奠定基礎?!杯h境教育之目的,即重視和關心環境問題,培養個人或集體為解決現實問題和防止發生新的環境問題所需要的知識、技能、態度、意志和實踐能力等。
基礎環境教育的目標,具體包括:關心。深化對個人和社會總體環境問題的關心,并對其具有一定的感受。知識。對個人和社會總體環境及其存在的問題要有基本的理解。態度。明確個人對社會的價值,具有保護和改變環境的堅強意志。技能。掌握解決環境問題所必需的基本技能。評價。能測定個人和社會的環境狀況,并能從生態、政治、經濟、社會、美學和教育等方面進行評價。參與。能為解決任何社會環境問題而采取適當行動,以此增強對環境問題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地理教學滲透環境教育的優勢
1.地理教學是環境教育的主陣地
地理學科是開展環境教育的主陣地。首先,地理學科與環境學科有較多的相似性和交叉性。兩大學科都是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三大科學領域交接帶上的邊緣學科;兩大學科的研究對象都是以人類為中心的地理環境;兩大學科以人地關系為主線,以協調人地關系、尋求人類可持續發展為宗旨;兩大學科都涉及全球環境問題及其防治。諸多相似性和交叉性使地理課程有著豐富的環境教育素材,是中學滲透環境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其次,環境教育是中學地理新課程標準的重要內容?!兜乩碚n程標準》指出:地理學是研究人地關系及地域系統的科學,是解釋地區特征、人與環境在地球上出現、變化和分布規律以及協調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關系的科學。第三,地理教學是環境教育的主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薦的環境教育大綱,涉及地理、生物等多個學科的知識,但大部分內容均與地理有關。
2.環境教育為地理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機
國家《初中地理課程標準》重點突出“反映全球變化形式,突出人口、資源、環境以及區域差異、國土整治、全球變化、可持續發展”?!陡咧械乩碚n程標準》在描述高中地理課程總體目標時強調“樹立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和可持續發展觀念”,這些內容與環境教育思想相統一,將中學生環境素養形成與可持續發展的人文觀相結合,無疑是對個人、家鄉、國家乃至全球發展有益的工作,也為學習對生活和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注入新鮮內容。環境體驗、環境調查和實驗等實踐活動為地理開放式教學以及鄉土地理學習提供了富有活力的方法與內容,研究性學習、探究式學習等方式更適合在地理教學中從身邊環境入手,開展廣泛環境教育活動,有利于激發學習興趣,促進關注社區環境、國家環境和世界環境培養學生發現和創新的能力。
三、中學地理教學滲透環境教育的途徑
1.理論聯系實際,融入環境教育
地理科學與環境科學有較多相似性和交叉性,地理教學內容多涉及地理環境的內容,因此,在地理教學中,可理論聯系實際,自然融入環境教育。例如,“中國的水資源”教學,可滲透環境教育思想,培養惜水、節水美德,增強保護水資源的責任感、緊迫感;在 “人類面臨的全球性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教學中,通過課堂教學,理論聯系實際,使學生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和人類社會與環境協調發展等。地理課堂滲透環境教育的優勢之一:便于學生在學習中獲得相應的環境知識、技能和情感,無需專門的環境教育師資和教學時間。
2.優化教學過程,強化環境教育
教師應優化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指導學生學習活動,強化學生環境意識,幫助其樹立正確、科學的環境觀。例如,高中地理第八章講到全球環境問題之一 ———溫室效應。首先可提供閱讀材料“溫室效應淺析”,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會產生溫室效應?其次,請學生觀看有關“溫 室效應影響”的教學錄像片,并討論總結溫室效應的主要影響;最后,觀看“關于溫室效應發展”教學視頻,結合已有背景知識思考并討論:人為因素對溫室效應的影響有多大,各種溫室氣體的主要來源與目前的生產生活方式之間有何聯系。通過以上教學活動,使學生深刻意識到溫室效應對人類生存發展的不良影響,減輕和消除溫室效應是每個人的責任,并以實際行動為減輕溫室效應貢獻力量,即將觀念和意識轉化成實際行動,真正達到環境教育之目的。還可讓學生指出身邊的環境問題,讓學生收集各種信息或材料展開調查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或模式。
篇3
“環?!边@兩個字,看起來平平淡淡,沒什么含義。但實際上,要做到真正的“環保”,又有多少人能呢?
現在的世界,地震、洪水、氣溫上升……都是由我們人類造成的,這些都只有一個原因,就是——破壞生態、破壞環境。過去幾百年,甚至幾千年,南、北兩極的冰川都好好的。但現在,由于人類的破壞生態環境,造成大氣層增厚,地球的熱氣不能散發,熱氣碰到大氣層就反彈,形成了溫室效應,南、北兩極的冰川都開始融化了。如果南、北兩極的冰川都融化了,那么海平面至少會增高1米,這是一個多么驚人的數字??!再講到我們身邊:那些無良企業亂排放污水到河里,導致河水變得又黑又臭;那些砍伐者亂砍亂伐,導致地球上的森林面積逐日減少。還有很多人都不注意保護環境:他們經常使用一次性用品,用完的電池隨手扔掉……
為什么環境會變成這樣,這都是因為我們,所以,我們要拯救地球!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1.少用一次性物品。2.不亂扔廢舊電池。3.多植樹。4.不亂砍伐樹木。5.不亂排污水。6.買東西最好帶環保袋。
環保很重要,開始保護環境吧,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篇4
一、 考查能源分類
例1(2007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題)下列不屬于化石能源的是()
A. 水能 B. 煤 C. 石油 D. 天然氣
解析化石能源是由古代生物的遺骸埋在地層下,并在地殼中經過長期復雜的變化而形成的不可再生能源。生活中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氣屬于化石能源。水能是指水體的能量資源,是一種可再生的清河能源。
答案選A
點評本題從能源形成的角度對能源的種類進行劃分,難度不大,只要吃準命題意圖就可輕松作答。
二、 考查環保問題
例2(2007年福建省福州市中考題)煤、石油和天然氣是重要的、不可再生的能源,它們燃燒產生過多的二氧化碳等物質會對環境造成嚴重的影響。我國政府高度重視“節能減排”,確定我國今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和標識如圖甲。
(1)下列措施符合我國“世界環境日”主題的是
(填字母)
A. 限制發展高耗能的產業
B. 推廣使用“乙醇汽油”,減少有害氣體排放
C. 為了減少廢氣對本地區空氣的污染,化工廠加高煙囪
(2)圖乙中的信息告誡人類:二氧化碳等氣體過多的排放,使加劇,導致全球變暖。為減少二氣化碳過多排放對環境的影響,你能做的一件事:;科學家采取“組分轉化”技術,將二氧化碳和氫氣以一定比例混和,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 H )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解析 推廣使用“乙醇汽油”,限制發展鋼材、鋁材、鐵合金、氧化鋁等高能耗產業,一方面可以節約有限的化石資源,另一方面可以減少化石燃料燃燒排放的SO 、CO等染污物,從而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加高煙囪并沒有減少有害物質的排放。
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過高會導致氣溫升高,全球變暖,加劇溫室效應。采取以下措施可減緩溫室效應:一、減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更多地利用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二、大力植樹造林,嚴禁亂砍濫伐森林,利用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答案 (1)A、B(2)溫室效應植樹造林2CO +6H C H+4H O
點評本題考查了化石燃料燃燒給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以及應采取哪些措施減小影響,解答策略是運用發散思維從多角度進行分析。
三、 考查節約能源
例3(2007年濰坊市中考題)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能源的使用量在不斷增大。人們的節能意識也日趨增強。下圖中屬于中國節能標志的是( )
解析A圖標是回收標志,C圖標表示當心火災――易燃物質,D圖標是中國節水標志,B圖標才是中國節能產品標志,電視機、電冰箱等家電產品的外包裝上大多印有該標志。
答案選B
點評本題考查了常見圖標的含義,目的在于增強人們的節能意識,具有較好的教育功能。解答關鍵是要善于觀察身邊的各種標識,做生活的有心人。
四、 考查能源轉化
例4(2007年浙江省溫州市中考題)如何解決當前面臨的“能源危機”,實現可持續發展,已是當務之急。
(1)生物能源是一種可再生的新能源,其能量是綠色植物通過作用由太陽能轉化而來的;
(2)沼氣是農村推廣使用的一種新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 )。沼氣發電是把沼氣中的能轉化為電能。
解析生物能源是一種以生物質為載體的能量,它直接或間接地來源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由太陽能轉化而來。沼氣發電的原理是利用甲烷燃燒放出的大量熱量,使內燃機做功,推動發電機進行發電,化學能最終轉化為了電能。
答案光合化學
點評本題考查了不同能源之間的轉化方式,涉及到化學、生物、物理等方面的知識,體現了學科間融合的課程理念。
五、 考查新型能源
例5(2007年北京市中考題)化學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各個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北京奧運會對能量的需求很大。人類通過化學反應獲得的能量,大多來自于天然氣、和煤等化石燃料。北京市在開發和使用新能源上進行了很多嘗試,小芳在街頭發現一種不用外接電源的路燈(見右圖),只要每天有短時間的光照就能使用,這種路燈使用的新能源是。
解析人類目前所消耗的能量主要來自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而化石燃料資源是有限的,且煤和石油等燃燒時會對空氣造成嚴重污染。面對能源危機,人類開始尋找新型能源,太陽是巨大的天然能源,開發利用太陽能是解決人類能源危機的極具潛力的途徑之一。為了有效地利用太陽能,科學家們設計了多種裝置將太陽能集中起來,轉化為電能,小芳看到的路燈正是應用的太陽能。
答案石油太陽能
點評利用和開發新能源是生產和生活的需求,本題的命制有著明顯的時代性。除太陽能外,氫能、核能、風能、地熱能和潮汐能等都屬于新能源。
練習
1. 能源問題是目前世界各國共同關注的問題,請回答:
(1)燃氣代替燃煤是防止空氣污染的措施之一。
請寫出天然氣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
(2)2004年探明,我國天燃氣儲量為2.33×10 億立方米,年產量是408億立方米,試問:按目前的開采水平,我國天然氣能開采 年。(答案取整數)
2. “抓好資源節約,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是我國社會和經濟長期發展的重要保證。你認為下列做法與之不相符的是()
A. 研發燃煤除硫的新技術逐步
B. 將廢棄的秸桿就地焚燒
C. 合理開采、利用化石能源
D. 減少使用一次性木筷
3. 人類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轉化的例子中不是由化學變化產生的是()
A.燃起篝火烘烤食物
B. 太陽能熱水器燒水
C. 綠色植物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
D. 煤燃燒發電
4. 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在地球上的蘊藏量是有限的,開發和有效利用新能源迫在眉睫。下列能源中屬于新能源的是()
A.天然氣 B. 煤
C. 可燃冰 D. 石油
篇5
一、在日常教學中。做好表率作用.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式的影響
在課堂上,不抽煙、不隨地吐痰,不隨意亂拋粉筆頭;在做物理實驗的過程中,除了指導學生整理好實驗器材外,實驗廢棄物品的合理處理也相當重要。例如:廢舊電池不能丟進普通垃圾箱,應放在指定垃圾回收箱巾;水銀溫度計破損后,應立即將水銀回收等,這直接影響到學生在物理實驗過程中的環保意識;在課外活動中,教育學生不亂扔果皮、紙屑、礦泉水瓶之類生活垃圾,將它們放在隨身攜帶的垃圾袋中,教師若能從身邊小事做起。做好,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成為未來的環境使者。
二、充分利用教材相關章節,進行環保教育
初中物理教材給我們提供了許多與環保有關的素材。我們在教學時,除了要教會學生對相關物理知識理解和運用外,還要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提高他們的環保意識,成為未來的環保使者。例如:《噪聲的危害和控制》一節中先耍讓學生知道從環保角度講,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1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起者干擾的聲音,都屬于噪聲;在明確噪聲含義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噪聲來源:上廠、企業的機器設備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噪音;汽車等交通工具帶來的噪音;音箱、喇叭等社會生活噪音;混凝土攪拌機等建筑工地上的噪音;然后問學生;我們教室里令人心煩的噪聲有哪些?學生會回答到:有的隨意講話,有的隨便談天等等,都妨礙了老師和學生的正常工作和學習。教師總結:這不僅僅是紀律問題,也是噪聲污染問題。接著教師介噪聲危害:如果長期生活在噪聲環境,會嚴重影響聽力,引起神經衰弱、頭痛、血壓升高等疾病,嚴重時會導致聽力的喪失。
在充分認識噪聲危害基礎上,引導學生展開討論:為保護我們周圍環境,我們該怎樣做?學生們都認識到:在別人工作和學習時不應大聲說話、放聲大笑,或者開大收音機、錄音機、或電視機的音量,以免干擾他人的生活。不要讓自己成為令人討厭聲音的制造者,這也是一個有教養的人應自覺注意的。在講授《內能的利用與社會發展》一節時,教師不僅要讓學生知道人類社會前進的每一步都和能源利用息息相關,還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常規能源利用中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帶來的嚴重危害。比如:隨著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消耗量的不斷增大,它們燃燒后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氣體,又由于天災和人為亂砍濫伐,能吸收二氧化碳的大片森林卻在不斷減少,使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大,導致溫室效應,使全球變暖,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為了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防止溫室效應的進一步發展,我們應該大量植樹造林,禁止亂砍濫伐,減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氣等礦物燃料,更多地利用氫能源、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在講授《電磁波及其傳播》一節時,教師除了要讓學生知道電磁波在為人類的生活帶來日新月異變化的同時,也給人類生存的環境帶來了危害。它會使人出現頭痛、眠、健忘等“亞健康”狀態。還會使人體體溫調節機制失衡,導致心律加快,吸障礙,對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發展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所以,教育學生要合理地利用電磁波。
在光現象中,除了要讓學生知道光給我們帶來了五彩繽紛、絢麗多彩的世界,同時,也會給我們帶來污染??梢姽馕廴荆罕容^常見的眩光。例如:汽車夜間行駛時所用的前大燈,電焊時產生的強光,若沒有保護會傷害人的眼睛。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太陽光的反射造成污染日趨嚴重。如:高大建筑物的玻璃幕墻,會產生很強的鏡面反射,不僅影響人們的正常工作和學習,還會影響街道上行駛車輛行人的安全。過度受紅外線、紫外線照射會使人的皮膚,免疫系統受到損害當然,初中物理教材并非只能通過以上這些知識進行環保教育,只要善于發現,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三、通過與學生討論一些與課本和社會有關的環保問題。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l、迄今為止,仝球滅絕的物種已近百萬種,這與人類的那些活動有關(ABCD)A.人類無節制的發展造成了生物棲息地的破壞、割裂和變化B.生物資源的過度開采c.生態環境的變化D.外來物種的不適宜
2、人類在利用煤、石油、天然氣時,它們的燃燒將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越來越高,導致地球產生了“溫室效應”,其原因是(A)A.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形成了一道阻擋并吸收地球紅外線輻射和向宇宙間散發的屏障,使地球表面升溫B.風和海洋的滾動C.海平面升高D.地球火山不斷爆發這可以教育學生,要合理利用能源,認識到人與自然的密切關系,激發學生保護自然,掌握更多的知識,使人類去開發太陽能、風能、海洋能等這些取之不凈、用之不竭且又無污染的新能源。
3、臭氧層的破壞,將會有過度的紫外線直射到地球表面,導致人類易患皮膚癌,它主要使人體的(D)A.基因重組B.染色體變異C.基因互換D.脫氧核糖核酸變異這可使學生認識到人類在創造高度文明的同時,又在破壞自己的生存環境,使他們本身受到了危害,認識到電器一定要走向“綠色產品”的必然,保護我們地球這個‘大家園”的溫馨空f司。
4、大氣污染嚴重時,會使天空失去悅目的藍色,而呈現灰白色,這是因為(B)A.大氣中的污染顆粒是灰白色的B.大氣中的污染顆粒較大,這些顆粒對光有散射作用,且白光中的各種成分的光散射程度相同的結果C.大氣中污染顆粒對黃、橙色光散射較多的緣故D.大氣中灰色煙霧過多的緣故這可以讓學生認識到要使我們共同擁有一片藍天,生存的根基不受到動搖,治理大氣污染刻不容緩。
篇6
關鍵詞:漢英翻譯 詞匯 語義對應 轉換策略
Abstract:Vocabulary is a statement of the basic unit, the semantics is to translate words into action. the first part of a chinese-English glossary of translation of languages in common sense and the translation of the strategy. language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caused a chinese-English glossary in extremely complicated between the corresponding situation, generally, for its part, correspond entirely : and words correspond and a vacant four.Translator in the context accurate assessment of the exact meaning of words and adopt appropriate transition strategy to be translated into the language in the right to reproduce.
Key words:C-e translation ;Words ;Semantic corresponding ;Transformation strategies
翻譯是將一種語言所承載的文本信息轉換到另一種語言的跨文化交際活動,漢英翻譯的首要環節是實現詞匯層面上的語義對應與轉換。漢英兩種語言屬于不同的語系,構詞方式、語義內涵以及表達習慣都不盡相同。不同的地域環境、宗教信仰以及風俗習慣又使兩種語言中各有其特有的詞匯。
1、漢英詞匯的語義對應情況
就詞匯的語義而言,漢語的詞義比較嚴謹、凝滯,英語的詞義相對比較靈活,詞的內涵比較豐富。漢英詞匯之間的語義對應情況,大致可以歸為以下四類:
1.1 完全對應(Full Correspondence)。完全對應是指漢英詞匯所表達的語義在任何上下文中都完全一致。這種完全對應的現象只限于有固定譯文的專有名詞、專業術語以及部分普通名詞,如:Asia(亞洲)、the Pacific Ocean(太平洋)、the UN(聯合國)、vitamin(維生素)、radar(雷達)、greenhouse effect(溫室效應)等。但要注意一些普通名詞在特定語境中語義的轉移和變化。例如:
The old farmer has two large rough hands. 那位老農有著一雙粗糙的大手。(語義對應)
Her grandma has a light hand with pastry. 她的祖母很會做糕點。 (語義轉移)
1.2 部分對應 (Partial Correspondence)。部分對應是指漢英兩種語言的某些詞匯在語義上只能部分或大部分重疊,這是兩種語言間詞匯語義對應的主要表現形式。不同的文化背景與思維方式不可避免地給語言的使用帶來影響。中國傳統社會注重家庭觀念,反映到親屬稱呼上就出現了一個比較復雜的系統,而英國相對簡單的家庭關系使親屬稱呼的詞匯相對簡單。整體觀使得漢民族偏重直接而全面觀察事物,用詞比較籠統含糊,而英美人注重對客觀世界的觀察與分析,用詞分類更加細微。例如:
cousin: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哥、表妹……
carry:搬、提、抬、舉、攜帶、運送、搬運、承載……
篇7
近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升。但一方面,地球環境問題也浮出水面,例如:酸雨、臭氧層破壞、溫室效應、水質污染、垃圾、生態破壞等種種問題。地球環境問題提到人們的日程。最迫切的是溫室效應問題。研究此問題的相關專家通過分析得出人類經過生產活動制造出二氧化碳,是近年來地球溫度上升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AR4預測到如果持續現狀2100年全球平均氣溫將上升6.4度,海水水位上升最大可能將達到59cm[1]。
1 CSR和環境管理的重要性
21世紀被稱為環境世紀,對于全球變暖的對策,全世界都在進行相對應的舉措。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企業的社會責任也就是CSR作為環境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被提出。傳統的企業都是把追求自身利益擺在首位,接著再來考慮環境問題。對于盈利的企業來說,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毋庸置疑的。但隨著CSR這個理念的首次登場,從廣義上來說企業也需同時認識到利益、環境、社會這三點(people社會、planet環境、profit經濟)3P的重要性[2]。換言之,企業不僅作為一個經濟存在體存續,同時不忘自己是社會的一員。為了整個生態環境必須考慮到環境管理,環境管理是企業和社會持續成長的載體,應盡可能地削減至最低程度。
2 IT的發展和綠色IT的想法
隨著IT的普及和環境意識的提高,社會對綠色IT的關注也提高了。因此各種推進綠色IT的業界團體相繼成立。例如:AMD、HP、TBM、SUN結成了削減數據中心電力成本的“The Green Grid”聯盟。2007年6月美國的Intel和google等也成立了共同應對環境舉措的業界團體。中國的綠色IT與美國和日本的相比略顯得稍晚但還是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綠色IT的想法在幾年前隨著CSR變得家喻戶曉,但真正進行綠色IT的企業還是不多,特別是中小企業。日本向來對環境持有積極的對策,混合動力汽車和太陽能電池等為代表的技術都屬于日本的先進領域。這也為綠色IT在日本企業中發展提供了一個潛在的市場。今后,中國也會繼續普及IT,特別中小企業,普及綠色IT只是時間問題。
2.1 綠色IT的概念
綠色IT(Green IT),也叫做Green Computing,是指有效地使用計算機和網絡資源的習慣,是能達到國際或某國確定的節能、環保標準的信息技術和產品。這些標準要求相關產品或技術必須具備節能、安全、低污染、低輻射、有利于分解和回收、符合人體工學等多種條件。Murugesan(2008)、Chen(2008)等認為,綠色IT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降低IT行業本身對環境的影響;第二應用IT降低對環境的破壞[3]。
2.2 日本小島沖壓工業公司
小島沖壓工業公司是豐田汽車公司的合作伙伴。該公司是以生產豐田汽車內部零部件的沖壓產品、塑料產品以及電子產品為中心的中小企業。該公司積極地在環境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舉措。
小島沖壓工業公司作為用戶企業通過綠色IT消減二氧化碳。特別要介紹的是小島沖壓工業公司的數據中心導入集中冷卻技術。使用冷媒式RDHX服務器冷卻方案,采取溫度高的機箱熱度局部冷卻,這種服務器集中冷卻技術作為世界首例導入。采用該技術后,數據中心降溫后,使用空調的整個室內溫度與之前相比下降了20%,小島公司把這項提案作為公司的中長期發展戰略積極地實施。
3 中國綠色IT的課題和展望
綠色IT的實施將為企業帶來幾個方面的好處。以削弱成本為首位,企業形象上升等都直接相關,企業今后也會更加重視這方面的需要。但綠色IT前景還不是非常樂觀,雖然綠色IT對環境對企業和社會都能帶來好處,為了得到這些好處,必須要花費更多的成本與時間。受到2009年經濟危機的影響,很多企業都想提高綠色IT的技術、商品以及項目等,在削減成本的同時,提高自身的競爭力。2009年末開展的全球氣候會議中也提及了綠色IT,不論現在還是將來,綠色IT是企業保持競爭地位的要點。從IDC的調查來看,綠色IT的解決方案還都處于初期階段。
中國的綠色IT導入情況大致分為以下幾種特征。
第一,雖然某些企業覺得促進綠色IT在經濟持續發展方面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但在全球經濟低迷的今天,很多企業對于實施綠色IT的方案還是保持觀望狀態。
第二,公司的CEO和CIO在企業“綠色”經營戰略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大部分CEO和CIO意識到“綠色”在運用適當的技術減少企業運營成本和能耗方面的重要性,并進行了與此測量相同的推廣和獎勵。CEO和CIO的不同之處在于,CEO作為公司的領導,強調的是制定“綠色”戰略來影響企業員工并聯合營銷行動,而CIO則是一個工作執行者,及時實施“綠色”計劃并評估內部IT環境。
第三,中國的最終用戶對于發展綠色IT事業持積極的支持態度。但最終用戶只是支持綠色IT的舉措,對于綠色IT的知識和經驗都還很不足。對“綠色”概念的誤解或多或少會影響企業的IT 支出和能源成本。大部分IT 能源卻是由后臺計算系統所使用,尤其是服務器和存儲產品。對于日常使用的臺式機和支持機器所持觀點的差異使得企業過去忽略了IT 支出的重點,因此也使得企業在研究降低能耗的方法上更加困惑[4]。
4 綠色IT的展望
篇8
關鍵詞:低碳節能;建筑;綠色建筑;生態
前言
近年來霧霾越來越嚴重,環境污染與資源短缺的問題引發了人們的關注,建筑行業是能源消耗的大戶,如何實現節能減排對能源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實行低碳節能建筑設計和綠色建筑生態節能設計可以有效減少能源消耗,為人們創造低碳生態健康的環境,讓經濟得以健康發展,是時展的必然趨勢。
1 低碳節能建筑設計與綠色建筑生態節能設計的含義及意義
1.1低碳節能建筑設計
低碳節能建筑是指在建筑的施工及使用的過程中減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的利用率,降低有害氣體排放,從而減少溫室效應。低碳節能建筑設計正是在低耗環保的理念下設計出來的建筑作品,這將對未來的建筑行業發展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
1.2綠色建筑生態節能設計
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使用壽命內,盡可能的節能、節水、節源,減少對環境的污染。綠色建筑設計是以節約能源為前提,為人們設計出高效,生態節能的使用空間。
2 低碳節能建筑設計和綠色建筑生態節能設計的意義
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溫室效應逐漸突顯,低碳節能和綠色環保的建筑設計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例如目前我國的建筑面積大約有430億平方米,但是采取安裝取暖節能設施的只有百分之四,單就我國每年冬天在采暖上的能耗就比發達國家多出三倍之多。由此可見,不對建筑進行節能設計將會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費,與我國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背道而馳。對建筑進行低碳節能,綠色生態的設計需要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著重考慮能源的消耗與環境的保護問題,加強可再生資源的利用,降低煤、氣、油等能源的消耗,從而減少環境污染,降低能源消耗。例如在現代建筑的設計中,不僅僅是滿足簡單的居住要求,還要為人們提供安全舒適的生活環境。要充分利用自然的光線與自然風,打造一個通風采光良好,自然宜人的舒適環境,從而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所以無論是對人們或是國家而言,建筑節能設計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3 低碳節能建筑設計和綠色建筑生態節能設計的原則
3.1和諧共處原則
和諧共處原則是低碳節能建筑設計和綠色建筑生態節能設計都必須遵循的原則,在保護環境的基礎上,有效利用自然資源。并與住戶的感受相結合來進行設計,在保證住戶舒適度的同時減少了能源的浪費,從而達到住戶與環境和諧相處的目的。
3.2因地制宜原則
綠色節能的建筑設計要因地制宜,充分考慮建筑選址的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和經濟等因素。避免因與原則違背而耽誤施工進程,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3.3節約資源原則。
建筑設計要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如太陽能、自然采光與通風、地熱等可再生資源,減少采暖與空調的使用,降低能源的消耗。
4 低碳節能建筑設計的策略與應用
4.1節約能源消耗,減少水資源浪費
在設計中要對建筑進行科學規劃,做好建筑的雨水儲蓄工作,并建立污水處理系統,將平時的污水或收集到的雨水進行凈化再應用到人們平時的生活或生產當中,對水資源進行循環利用從而減少水資源的浪費??茖W合理,回收循環使用水資源,是節約能源的重要步驟。
4.2合理應用節能材料
維護結構是建筑的重要部分,要想實現建筑低碳節能首先要設計好建筑的維護結構。維護結構即保溫層,氣溫越是寒冷,維護結構的傳熱系數要求越低,從而達到良好的保溫效果。例如建筑墻體,如果在墻體銜接處做好防水工作,則墻體的保暖性得到保障,就可以直接減少熱能的消耗。此外在我國的北方,冬天氣溫比較低,天氣較為干燥,這就要求建筑材料不易斷裂,保溫機能較高,確保建筑的保暖與使用安全。所以應用新型的環保節能材料是改善維護結構的前提。
在建筑設計中要考慮空心磚的運用,空心磚質量較輕但承重效果非常好。空心磚由于自身有空洞,不僅可以增加空氣流通,還保證了建筑的穩定。另在建筑設計上還可以科學的運用輕質隔墻板,節能玻璃幕墻,節能護材料等新型的節能環保材料,來達到節能的目的。如朝陽面,且陽光長時間照射的建筑,可以采用吸熱玻璃或者發射鍍膜玻璃,減少陽光的輻射,降低室內的溫度,降低空調的使用率。
4.3對建筑進行低碳節能改造
低碳節能的建筑設計包括了尚未施工的建筑設計與已經完工并使用的建筑設計。新建筑的設計在室內可以噴刷淺色系的油漆,或加設反射光板,增加室內的二次反射光線,來保持室內的通光與照明,降低燈光的使用率,從而達到節約電能的效果。另就建筑整體布局進行設計,將建筑朝向設置于與夏季風向垂直的方向,保持建筑的連通,也可以設置通風道,通過提高建筑間的通風來達到降低建筑溫度的效果。現有的建筑低碳節能改造如在我國的北方,可以通過加厚建筑的保溫層,減少暖氣流失,從而實現建筑的低碳環保。
5 綠色建筑生態節能設計策略與應用
5.1利用可再生資源
在建筑的建造及使用過程中均會造成大量的能源消耗,能源緊缺問題日漸引起人們的重視。減少不可再生資源的使用,科學利用可再生資源不僅可以緩解能源緊缺問題,還可以促進建筑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太陽能源天然的可循環利用的能源。在建筑設計中合理應用太陽能可以有效節能。在建筑樓頂安裝太陽能集熱裝置,通過對太陽能的采集與利用來轉換為電能,為建筑住戶提供供暖供熱,滿足住戶的日常生活所需。在我國北部地區的寒冬季節,應充分利用地熱進行集中供熱,并采用保溫機能較好的雙層玻璃,增強室內保溫能力,降低供暖過程中熱量的消耗,減少了煤炭資源的消耗,減少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的排放,對緩解溫室效應有著重要意義。
5.2 將綠化與建筑巧妙結合
綠化包含了室內綠化以及建筑外墻、樓頂的綠化。隨著現代生活步伐的不斷加快,人們回歸自然的愿望也愈加強烈,將建筑與綠化結合在一起,滿足人們親近大自然的愿望,讓人們心情得到愉悅。綠色植物經過光合作用,將室內空氣凈化,給人們提供新鮮健康的空氣。綠色植物在日照較強的時候不僅可以遮陽,還能增加室內空氣的濕度,降低室溫,從而減少降溫電氣的使用,達到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的目的。在建筑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建筑的綜合因素,準確計量設計出建筑的朝向,要保證建筑室內有充足的日照,為人們和植物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
在建筑的屋頂可以培養種植綠色植物,構建一個小型的生態花園,可以抵擋陽光輻射的同時也能美化環境,構建舒適宜人的生活環境。
結束語
綜上所述,低碳節能建筑設計和綠色建筑生態節能設計能給人們帶來舒適、健康、安全的生活環境,并通過綠色節能設計達到了節能減排,低碳環保的效果。低碳節能建筑設計和綠色建筑生態節能設計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我國經濟社會健康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應得到大力的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韓勝偉,周殿申.論可持續性策略在我國工業建筑設計的必要性和實施方法[J].裝備制造.2009(04).
篇9
目前地球溫室效應問題嚴重威脅著人類自身和其他生態環境的安全,為防范情況進一步惡化,唯一的出路就是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對于如何減少這類氣體向大氣中排放,我們采用了三種策略:首先是尋找新能源來代替舊的化石能源,例如核能與太陽能,但利用這些能源的技術由于其危險性或不成熟性,還無法大規模的使用,其次是提高現有化石能源的利用效率,從而降低 CO2的產生,但是這類技術相對于工業和生活能源的總需求來說,無疑是杯水車薪的;最后就是使用碳捕捉和碳封存技術,使 CO2不再向大氣中排放,從而緩解溫室效應。最后一項 CO2捕獲和封存技術(即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技術,縮寫為 CCS 技術),是將能源產業和其他相關工業所產生的 CO2先分離出來,再通過碳的儲存手段,將其輸送并永久封存到海底或內陸地下等與大氣隔絕的地方①。相比較前兩種減少 CO2排放的辦法,這是目前人類科學技術相對比較容易實現,也是效果非常顯著的技術。就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狀況來分析,作為新晉的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在鋼鐵、煤炭以及其他能源領域的消耗十分巨大,由此產生的 CO2排放也是驚人的。進一步分析,我國當前煤炭使用比例過高的這種不健康的能源結構,使用較多的劣質煤炭,以及在石油清潔技術方面缺乏進步動力等這些因素不僅是霧霾的主要構成因素,更讓我們受到國際社會對于我國 CO2排放過多的指責。盡管《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確立了“共同而有區別”的基本原則,隨后《京都議定書》明確表示發展中國家沒有減排責任,但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的超級大國,為了履行大國的責任,在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也表達了自己愿意履行減排責任的意愿。既然CCS 技術對于我國而言能更好的兼顧經濟發展和溫室氣體減排的兩個目標,所以我國便需要從技術和法律制度雙重層面為應用 CCS 技術鋪路,為了我國能更完善更廣泛地引入和應用 CCS 技術,其必備條件就是為該技術制定清晰而明確的法律框架,這便是本篇論文的選題緣由。
第二節 文獻綜述
本文在研究文獻搜尋方面,通過國內外的文章與報告的搜集平臺,研讀了許多關于 CCS 項目狀況與法律應用方面的最新文獻。在外文資料方面,國外的優秀研究學者,主要在分析了本國優秀的 CCS 項目之后,對該技術在節能減排的方面的意義進行了肯定,也進一步提出了關于更好地監管 CCS 項目而應做出的法律制度創新,這些都對本人進行本篇論文的構想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作用。在國內文獻方面,由于 CCS 技術在我國的發展時間并不漫長,這方面的研究僅僅是在近幾年才逐漸多了起來,我國的優秀學者闡述了如何講 CCS 技術更好的引入我國,并進行更大范圍地推廣,同時也久借鑒國外的先進法律,闡明了自己獨特的見解。同時,筆者也從專門論述市場主體的文獻中搜集相關資料,具體而言,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美國杰布森的《改變能源行業:CCS 技術系統在可再生能源技術的發展》(Transforming the Energy Sector: the Evolution of CCS Technological Systems in Renewable Energy Technology)[1]和英國德威爾的《有關 CCS 技術的法律創新理論》(Legal Innovation Theory about CCS)[2]等,在他們的研究報告中,證實了 CCS 技術可以捕獲大量的 CO2,同時在選址正確的情況下,可以進行安全的 CO2封存,在英國和美國正在運行的大型 CCS 項目,均為監測到在陸地底層或海洋底層發生 CO2泄漏情況,CCS 技術為英國和美國帶來了切實有效的溫室氣體減排手段,同時他們根據項目中出現的監管問題,就 CCS 技術的諸多環節,設計出相應的監管規則,將 CCS 技術的風險降至最低。同時,盡管沒有事故發生,這些學者也主張必須建立一套完善的責任制度,一旦損害發生,對于責任方會有著清晰的賠償責任,特別指出了針對項目運行主體和政府監管主體之間,需要構建不同責任承擔模式。
第一章 CCS 技術簡介及其相關風險
第一節 CCS 技術簡介
就 CCS 的技術而言,主要有以下幾類:第一類,即化學吸收法[9],上文中提到了它是在國際和國內都非常成熟方法,從原理上分析,這種方法是利用了 CO2的一些化學特性,與其他的物質進行特殊的反應。例如 CO2作為一種酸性氣體,將其與其他堿性物質進行化學反應,這樣工業生產排出的 CO2便通過這種途徑搜集了起來,進一步再利用其他化學反應,逆向地重新得到 CO2。隨著應用化學的不斷發展,已經找到許多更好的化學制劑來完成搜集 CO2這一工作。第二類,被稱為膜分離法[10],具體而言,在 CO2排出的通道中,設置多重過濾網,這些過濾網有著自己獨特的性質,可以保證在混雜著各種氣體的廢氣中,將 CO2攔截下來,剔除其他雜質,然后再將其封裝??茖W家有時為了得到純度更高的 CO2,在攔截過程中輔佐以高濃度的氧氣進行燃燒提純,這樣得到的高濃度 CO2也有自身的商業價值。第三類,即低溫變相分離法[11],這是利用 CO2在低溫冷凝狀態下的諸多特性,通過降低壓力對 CO2進行全面回收,這種辦法優點是吸收效率極高,缺陷是價格相對昂貴,還不能廣泛應用。就目前觀察挪威、美國等西方國家以及中國正在進行的一些碳捕捉試驗項目,可以看到無論采取何種方法,對于碳的捕捉率都是非常之高的。但捕獲碳不是最難的,技術的應用障礙依然在于如何將捕獲的碳封存起來。封存的主要辦法是將其封存到地質結構深處,不僅包括海洋底層地質結構也包括陸地底層地質結構。
第二節 CCS 技術的相關風險
CCS 技術的推廣阻力除了來自于成本之外,更多的也來自于政府中部分官員和社會民眾對于 CCS 技術的安全性擔憂,他們均認為,一旦 CO2在 CCS 的任一環節如運輸或者封存過程發生了泄露,結果令人十分擔憂。因為有類似的新聞向社會公眾報道過,在 1986 年發生在喀麥隆的事件,由于一座村莊旁邊的湖泊發生了地震,其中由于自然原因而儲存的 CO2便泄露了出來,直接造成了該村莊里將近 1800 的人死亡[21]。盡管這個真實事件的關鍵因素是自然原因而產生的CO2,但是這無疑也加深了人們對 CCS 技術的擔心。試想,如果這是人工封存的儲量更大的 CO2,如果附近有居民區,那會發生怎樣意想不到的后果,同時,也有部分科學家擔心 CO2的滲流問題,他們認為這種情況會造成更大的危害,具體是指,在封存 CO2一段時期之后,這些 CO2緩慢的向地表釋放,除了會使得封存變得毫無意義,因為 CO2又回到了大氣當中,同時也會再向上滲透的過程中,將地下水酸化,從此無法飲用,進一步使得土壤也酸化,而變得無法耕種,影響農業和工業的發展,甚至如果對正在飲用的地下水,或者
正在 耕作的土地進行了酸化,由于酸化過程還會析出重金屬,這樣將直接威脅人體健康。上文也提到如果封存 CO2到海底深層中,在泄露方面也存在巨大隱患,一旦泄露不單單會使海洋酸化,這酸化的水質會威脅魚類的生存,同時對生物鏈造成進一步的影響,這種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會有難以預計的連鎖反應產生[22]。 第三章 CCS 市場準入的法律價值及其問題........22
第一節 市場準入的價值探尋......22
第二節 CCS 市場準入面臨的法律問題....25
第四章 構建我國的 CCS 市場準入法律制度.......27
第一節 構建 CCS 市場準入制度的法律價值取舍....27
第二節 CCS 市場準入制度構建........29
第四章 構建我國的 CCS 市場準入法律制度
第一節 構建 CCS 市場準入制度的法律價值取舍
法律有很多的價值,而無論哪個部門的法律都有自身的價值取舍,不斷在安全、秩序、公平和效率之間做著權衡,傳到到法律層面就顯現出了不同價值處于不同的位階層中,市場準入作為經濟法下的一個重要法域,也有自身的法律價值取舍,這些取舍直接決定著市場準入法律制度是否更好反映了我國政治、經濟現實,同時是否更好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具體而言,市場準入制度所設立的準入成本如果過高,市場主體進入市場時則非常困難,難以激發市場活力,如果成本太低則會威脅市場穩定與健康發展,最終損害市場各方利益,所以這里需要一個寬與嚴的最佳平衡點,筆者認為,這個平衡點便是安全價值的具體量化。西方發達國家在構建本國的市場準入制度時,最重視的法律價值便是法的安全價值,安全價值是法的秩序價值的一種具體形態,建立法律才能維護秩序,完備的法律是秩序的象征,而秩序的一個象征則是安全。法律制度較為先進的西方發達國家,在其自身的市場準入制度中,對市場主體違反既定的市場各項規定、侵害市場其他方利益的,都設置了嚴格的法律懲處后果,這也對其他潛在市場違法主體有著震懾作用,這樣便保障了社會與經濟的安全運轉。政府為了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市場規制的各種手段,對市場主體的經營活動進行監管,這種監管對于市場整體是必要的,但是對市場的經濟個體而言,更渴望完全自由市場,這樣的模式可以方便自己的自由進出,這也是市場經濟的主要含義所在,但個體的意志和政府的規制之間有了沖突,這種沖突的本質是私權益與國家權益的矛盾,根本原因是市場準入這一制度對市場經濟的自由與開放是一種限制,這也是公權力的職責所在,也體現了權利和權力這天生的矛盾體。法律價值有沖突的一面,自然也有整合的一面,如何處理好法律價值的整合,降低價值沖突帶來的強度,便是一場重要的議題,筆者認為,在處理這里的價值整合時,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謀求各種價值總量的效益最大。
篇10
一、發展低碳農業經濟的重要性
(一)發展低碳農業經濟是建設現代農業的現實要求
在發展農業的現實實踐中,農業中的碳排放量也是非常大的,農業在農用化肥的使用、農業機械的發展和使用、農業廢棄物的處理和利用、農產品的加工和流通等方面,都需要耗費能源。而目前的技術水平決定了農業生產過程中使用的能源也基本為化石能源,形成了高碳農業發展模式,與建設現代化農業的低碳發展有很大差距。很顯然,只有大力推廣先進的節能降耗的資源節約型、生態環保的環境友好型農業技術,創新能源技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潔能源,才能降低能源消耗;只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出、高收益的農業機械才有生命力;只有用先進的高效農業、清潔農業、安全農業的理念武裝管理者頭腦、制度指導工作,才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發展低碳農業順應了這樣的要求,并在現代農業建設有著巨大的作用:一是推廣節能技術,開發生物質能源,有利于優化能源結構,降低能源成本;二是提高投入品使用效率,減少污染物排放,有利于降低農業面源污染,降低環境治理成本;三是促進農業節本增效,有利于轉變農業發展方向,提高農業效益。由此可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低碳農業經濟模式,適應了現代農業建設的要求。
(二)發展低碳農業經濟是改善農村環境的迫切需要
農村環境建設是一項長期的任務。當前,在不少地方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如農藥、化肥過量施用嚴重污染了農產品、土地、水源,在多數耕地中還能檢出十多年前使用的農藥成分;農膜使用率大幅提高使耕地中留有大量不能自然降解的農膜殘片,造成土壤污染;鄉村農產品生產企業“三廢”排放給農村生態環境造成的污染;部分農機能耗高、廢氣排放多;一些農戶焚燒秸稈、污染大氣;畜禽糞便等畜牧業廢棄物難以處理,等等。這些問題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不僅影響了環境,而且降低了農民生活質量。要徹底解決這些問題,必須標本兼治。既要加大對農業生態環境和農村環境的監察和治理力度,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又要發展低碳農業經濟,用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益的農業經濟模式取代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農業經濟模式,讓農民群眾既發展了生產,又有良好的生活環境,真正全面提高農村環境的質量。
(三)低碳農業經濟是我國提升國際競爭力的客觀要求
我國農業資源豐富,特色優勢農產品品種多樣,品質優良,在國際上有很高的知名度。但隨著食品安全問題和環境污染問題的日益嚴重,國際市場對農產品質量、單位能耗指標、環保指標要求越來越高。綠色壁壘形成的倒逼機制,促使我國發展低碳農業,形成在農業生產、加工等過程減少碳排放和環境污染的農業發展模式,既要保證農產品質量,又要強調農業生產、加工等環節的節能減排,嚴格控制農業生產、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的環保指標,以提高農產品國際市場占有率,提升區域國際競爭力。
二、發展低碳農業經濟的措施
(一)轉變四個觀念
1.經濟觀要轉變。發展農業經濟要在生態的承載范圍進行,否則會對生態系統造成破壞。只有在資源承載能力之內的農業經濟活動,才能使生態系統的平衡發展。低碳農業經濟是以先進生產技術、替代技術、減量技術、共生鏈接技術、廢舊資源利用技術和“零排放”技術等為支撐的經濟,而不是低水平物質循環利用方式的經濟,這就要求發展低碳農業的經濟觀要轉變,應在建立循環經濟的支撐技術體系上,創新循環經濟發展方式。
2.價值觀要轉變。在利用自然資源時,不僅要把它看做造福人類的資源,而且還需從可持續的角度,讓它在維護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的發揮作用;在選擇科學技術時,不僅要考慮其對自然的開發能力,而且要充分考慮其對生態系統的維護和修復能力,使之成為有益于生態環境平衡的技術;在考慮人自身發展時,不僅要考慮人對自然的改造能力,而且更要尊重自然規律,重視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3.生產觀要轉變。低碳農業的含義就是要從循環意義上發展農業經濟,以清潔生產、環保要求從事農業生產。它的生產觀念是盡可能地節約自然資源,不斷提高自然資源的利用效率。而且,還要從生產的源頭和全過程充分利用廢棄資源,使每個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少投入、少排放、高利用,從而達到廢物最小化、資源化、無害化。與此同時,要用若干生態鏈條把工業與農業、生產與消費、城區與郊區、行業與行業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可持續生產和消費,逐步構建低碳型社會。
4.消費觀要轉變。低碳農業的區域主要在廣大鄉村,而從事低碳農業的人員的消費觀的轉變也是一個重要問題,因為他們既是生產者,又是消費者。因此,要提倡綠色消費,也就是提倡物質的適度消費、層次消費。這種消費模式的特點是:自然生態相平衡、節約型的低消耗物質資料以及注重保健、環保。在日常生活中,應鼓勵多次性、耐用性消費,減少一次性消費,創立一種對環境不構成破壞或威脅的持續消費方式和消費習慣,在消費的同時還應考慮到廢棄物的資源化,建立循環生產和適度消費的觀念。
(二)營造發展低碳農業經濟的良好氛圍
目前,絕大多數人對低碳經濟和低碳農業經濟還了解不多,甚至不了解。對于許多人,特別是農民,可能是聞所未聞。因此,要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報刊、雜志、廣播、電視、培訓、講座等形式,轉變公眾和社會的觀念,提高全面對低碳農業的認識。重點從以下三個方面著力:一是通過各種渠道和媒介,大力宣傳發展低碳農業經濟在改善農村生活環境方面的重要性:不僅影響到當代人的生活,還涉及到子子孫孫的生活方式。二是加強教育,讓廣大村民意識到生活環境惡化的現狀和嚴重的危害性,改變傳統的生產方式。我國農村傳統的思維模式是“資源—產品—污染排放”,即在生產過程中,輸入物質和能源,經過人力和自然力的共同作用輸出產品,沒有利用的物質被丟棄,污染環境。這種生產方式對資源的利用是粗放型和一次性的,而且利用率低下;末端的“廢棄物”沒有加以合理有效的利用,直接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和生活環境的污染與惡化。三是讓民眾了解低碳生活方式在改善農業生態環境中的重要作用。低碳生活方式是一種能夠維系生態永不破壞、環境永不惡化,人與自然能夠和諧共處的生活方式。它要求人們反思在其日常生活中的各個細節,自覺查找那些習以為常、司空見慣的生活行為中存在的高浪費、高能耗的巨大漏洞,自覺改變那些看似細微卻是浪費能源、高碳排放的不良生活習慣。這樣,就可以大大促進生態平衡,提高消費質量,促進消費和諧、社會和諧,改善農業生態環境。總之,通過宣傳,讓低碳經濟和低碳農業經濟的概念家喻戶曉,讓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發展低碳經濟和低碳農業經濟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深入人心,讓低碳農業經濟的各類形態大家清楚,讓促進低碳經濟和低碳農業經濟發展的措施人人明白,并自覺行動。促使農業生產同資源和環境的協調發展結合起來,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同步增長。
(三)提高農業發展的科技含量,充分發揮節能減排技術的示范作用
一是大力推進低碳高效農業規?;屴r民群眾在低碳農業經濟的發展中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為此,要突出抓好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發展,繼續在鞏固發展“三品”基地,在提高“三品”品質上下工夫;繼續抓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二是下大力氣抓好農業節能減排,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作出實實在在的貢獻。為此,要積極推進農村綠色能源的發展,因地制宜發展風能、太陽能和秸稈氣化集中供氣,大力發展農村戶用沼氣和大中型畜禽養殖場沼氣工程,加快淘汰和更新高耗能落后農業機械和漁船裝備,加快農業提水排灌機電設施更新改造,盡可能減少有害投入品的使用,做好農業廢棄物和農產品加工廢棄物的資源化、無害化處理。這兩個方面缺一不可,無論哪一方面,都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應用推廣。因此,在低碳農業經濟發展中,要重點抓好低碳高效農業技術、資源綜合利用技術、施肥技術、綠肥飼用技術、沼氣工程、秸稈綜合利用技術、提升土地利用技術、新型農作物育種技術、優良反芻動物品種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低碳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和加工技術、節水灌溉技術、水產生態健康養殖技術、農業機械節能減排技術等多項技術的研究應用,并在此基礎上,選擇模式,建立低碳農業實踐園區、示范企業、示范農戶,建立健全低碳農業經濟生產技術指導推廣體系,讓農民群眾及時得到必需的技術指導;充分發揮典型的傳、幫、帶作用,為減排技術的推廣提供實踐和技術理論支持。
(四)改善農村能源消費結構
當前,由于農村大部分地方缺乏基本的污水垃圾處理設備,農村產業結構不合理、農村工業規劃布局不合理、產品附加值低的產業模式占有很大的比重,農業生產方式落后,農藥、化肥使用不科學,資源浪費大量存在。目前,農村能源消費結構不合理,能源消費以煤為主,石油、天然氣等優質能源的比例很?。患彝ビ媚苤饕切讲?、秸稈等對環境威脅很大的非商品能源,這與世界能源結構發展趨勢是相悖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能夠依靠以煤為主的低效能源結構實現全面的現代化。因此,要加快清潔、先進的煤炭轉換應用技術的開發研究,尤其是發電轉化技術的研究開發,掌握新技術手段,并在一定范圍和地區進行試點;把天然氣開發作為農村一次能源開發的重點,同時將全國性天然氣輸配管網系統的建設作為國家支持的一項重要基礎設施內容;大力加快一次電力(核電、水電、風電)的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