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忘的角落范文
時間:2023-03-30 19:57:0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遺忘的角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個角落,一處已經被我遺忘了的角落,它在我心中僅占那么一丁點位置,因為它是我心中的一個角落。
一處角落,一處充滿回憶的角落,一處讓我至今想起來有些遺憾的角落。
我在學校里不是個特別乖巧的學生,我喜歡在老師面前撒嬌,喜歡把他(她)們嚇一跳,喜歡成心氣老師,喜歡把老師的話當耳旁風。尤其是我們學校的胡校長。
那天在走廊上,我和同學正說笑著,突然,我感覺有一個高大的背影在我身后,我回過頭去,發現是他,便扭過頭繼續走。他大概有些生氣,硬是用手把我們分開,這不,他越推我,我就越不聽他的。無奈之下,他只好從旁邊走??伤笞?,我也往左走,他往右走,我也往右走??傊也辉缸屗叩轿仪懊嫒?。
再次下課后,我到他辦公室門口等他,他出來后,我遞給他一張紙條,上面寫了許多不可告人的問題讓他作答。令人生氣的是,他并沒有把這當回事。
這下無奈的該是我了。沒辦法,又下了一節課后,我拿著水瓶去上微機課,沒想到在操場上有看見他了。他喊我過去,我不過去,他只好過來,一邊走一邊問:“二班下節什么課?”說著,還動我的水瓶。
“不知道?!蔽夜麛嗟亟o了他一個答復,并想把水瓶搶回來。
“給我看一下撒!”他又拿著我的水瓶。
“不給!”我一把搶過水瓶,生氣地說。
他詫異地看著我,又問了一句:“二班下節什么課?”
大海遭受暴風雨后往往是平靜的,我冷冰冰地扔給他三個字:“不曉得?!闭f完,轉身就走,絲毫不顧及他的想法。
一會兒,他又打起籃球。我在跑道上看著,突然,有一球落在我身邊,他期待著我幫他撿,可餓卻轉身跑了。
這件事發生在一年前,所以,我已經淡忘了,可偶然的一次我看他打籃球時,又回憶起此事,這不起眼的事,發生在走廊的角落,行政樓的角落和操場一角。當然,也是心靈的角落。
篇2
一、改變教育教學觀念,走進中等生的心靈世界
班主任要重視對中等生的培養,加強與中等生的情感交流,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態。通過各種形式的教育,班主任要消除他們“安于現狀”的心理,努力發現和及時表揚、鼓勵他們的點滴進步,讓他們發揮自己的特長,大力培養他們的競爭意識,為他們創造良好的進步與發展的契機。作為班主任,還要努力找到每個中等生的個性差異。如果班主任能因材施教,嚴格要求,引導得當,他們能發展為上游學生;但如果放任自流,好則仍居中游,壞則落在最后。
二、激發中等生內在動力,讓他們領略成功的喜悅
中等生里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他們的智力與尖子生相差無幾,有的甚至還要高出尖子生,他們身上的潛力很大,但這類學生都有一個明顯的特征:怕吃苦、作風散漫、上進心不強,不想冒尖,也不甘落后。“不超人前,不落人后”是他們恪守的信條,他們甘居中游,心安理得,安于現狀。此時的班主任要想盡辦法,采取有效措施來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擺脫落后思想,要及時掌握他們的思想狀態和行為表現,抓住他們“不甘落后”的積極因素,因勢利導,對他們進行理想前途的教育,讓他們明確學習目標,為目標而努力。班主任要鼓勵他們,多參加課外活動,在課外活動中發揮特長,表現自己,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最大限度地激發他們奮發進取的內驅力,從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中等生在活動中實現自我教育。班主任所做的這些,既發揮了中等生的特長,還能顧及到學生個性潛能的差異,滿足了學生的興趣和特長,從而為中等生的成才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我班學生邵某頭腦聰明,思維極其敏捷,對物理有濃厚的興趣。但由于他父親是個不負責任的人,他出生沒多久,父親就離開了家,好多年不回家,音信全無,他母親只得和他相依為命。因為疏于管教,他的家又離街上的網吧、游戲機房很近,所以他一有時間就會去光顧那些地方,養成了貪玩任性的習慣。他上課不專心,想聽就聽,想開小差就開小差,課堂紀律根本約束不了他,課后打打鬧鬧,作業時有抄襲現象,毫無上進心,因此他學習成績平平,但他總覺得自己成績還可以,因為他覺得:“在我后面還有很多人呢!”后來我了解到他的理想是想成為物理學家,像愛因斯坦那樣,用自己的創造謀福于人類。于是,我讓他擔任了班中的物理課代表,又教育他要想成為物理學家,必須具備較高的思想素質和科學文化知識,否則就不可能進入高等院校深造,成為物理學家的理想就會落空。和他談心后,他深有感觸。后來,學校要組織學生參加物理競賽,我極力推薦,讓他加入了學校的物理興趣小組,每次組織活動,他都積極參加,沒有一次缺席。在市物理競賽中,他獲得了市二等獎。從此以后,他對學習更加用心了,課堂上能做到專心聽講,作業也能按時按質按量完成,課余時間還會幫助其他同學解決學習上的難題,課間不再打鬧,更多時候他能靜下心來讀書了。他收獲到了成功的喜悅,我又抓住這個最佳時機對他進一步加強理想教育,幫助他分析過去成績平平的原因,對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引導他制定學期目標,從此以后,他嚴格要求自己,改掉了自己以前的那種散漫態度,明確了學習目標,他在德、智、體各方面都取得了進步,他身上的學習潛力得到了發揮。到期末,他成績名列年級二十名,被評為三好學生。
三、發揮中等生主體作用,提高和培養他們的能力
有很大一部分中等生智力并不差,在小學階段,他們學習成績較好,但在應試教育模式下,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學法指導,導致相當多的學生“學不得法”,學習帶有很大的盲目性,隨意性,有的甚至出現了嚴重的偏科現象,以致學生成績難以提高。因此,班主任在促使其轉化的過程中,一方面要會同其他任課老師在課堂上經常設置一些適合中等生回答的問題,不能讓中等生坐“冷板凳”,千方百計地調動他們的主體參與意識,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多動腦,多動手,使他們按照老師的要求走向深入,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使他們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培養和提高;另一方面,教師要有針對性,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施以不同的指導方式。比如:有的中等生,偏科現象嚴重,就要求他制定短期目標,逐步把弱勢科目補上;有的中等生,學習態度不端正,就要求他改變態度,糾正錯誤思想,再爭取家長配合,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的中等生,意志薄弱,成績不穩定,就要求他反省自己,學會自我約束,培養克服困難,迎難而上的意志;有的中等生,“學不得法”,就要加強學法的指導,比如預習、聽課、復習環節的指導,尤其要加強學法指導,鼓勵學生查漏補缺,大膽質疑,在整個過程中班主任要強調兩個字“自”與“查”?!白浴本褪亲杂喣繕耍杂啿秸{,自定計劃,啟發自我教育,從而保證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安椤笔侵妇唧w幫助,隨時指導工作并督促,檢查落實情況,不斷激勵,促使他們轉化,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能力。
四、嚴格要求,促使中等生力爭上游
因為意志薄弱,自控力差是中等生典型的心理特點,所以班主任在促使中等生轉化過程中,必須對他們嚴格要求,決不能姑息他們身上時而暴露出來的小毛病,尤其在他們取得進步的時候,更要防止他們出現自滿情緒,要對他們提出更高的要求。班主任要對每位中等生充滿希望,相信他們都能力爭上游,要善于體諒、同情和允許學生在某些方面暫時還沒有達到預定目標,要善于體察、寬慰并幫助學生消除在老師面前的緊張、不安和自責的心理,讓每位中等生從老師的關愛中汲取前進的動力,充滿信心地走向未來。
五、及時與家長聯系,形成合力
篇3
高校校園血案引起社會關注,再次反思復旦林某投毒案,筆者認為林某內心“缺愛”,也缺乏愛的滋潤,讓他有種被邊緣化的感覺,最后竟釀成投毒致死室友的慘劇。
首先,缺少家庭之愛。林某的家庭其實是相當普通的平民家庭,他的父親早年在一家服裝廠打工,母親則常年拉著一輛木板車,在鎮上的工廠里收購廢品。10年前一家人才從狹窄的土屋搬進了如今的小樓,以出售紙巾、飲料等為生,在復旦大學這樣的名校中,林某就是“雞窩里飛出的鳳凰”。出生于貧寒家庭,使林某不愿提及家庭,就連汕頭市潮陽區和平鎮的故鄉也被林某小心翼翼地隱藏起來,家和故鄉成為了他內心的傷疤。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即是說父母愛子女最好的做法是為他們的長久利益考慮,不僅要求孩子學會讀書,更要要求孩子學會做人。在日常生活中,林某父母除給予他金錢,要求孩子認真讀書之外,無法在學習、科研、工作上給予更多的幫助,更不可能為他作長遠的人生規劃,林某和父母兩代人之間缺少溝通。久而久之,林某的人格開始扭曲,出現了自卑傾向,同學一句“鳳凰男”的貶損,竟成了投毒事件的導火索。
其次,缺少老師之愛?!皫熣?,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眰鞯罏槭?。道,可理解為對客觀世界發展規律的認識,也可理解為處世之道、為人之道等等。做事先做人,學會做人,比學問本身更重要。歌唱家廖昌永在回憶他的恩師周小燕教授時說:“老師不僅教我唱歌,更教我怎樣做人?!钡v觀我們所謂的象牙塔,教師行政、科研和教學任務繁重,輔導員一個人也要管好幾百個學生,他們沒有精力和耐心去教學生怎樣做人,怎樣做好人。同時,教師和輔導員也沒有時間關心學生的內心世界、情感生活,細致入微地關心體貼每一位學生。
學生希望得到老師的主動關心和關愛,而老師則希望學生主動反映心理問題,對癥下藥。師生雙方都坐等著,溝通越來越少,關系越來越淡,問題越積越多,也得不到很好的解決。這樣,學生心理的扭曲就越來越嚴重,為日后的悲劇埋下了種子。
再次,缺少同學之愛。冰心曾說,“友情是一種浩蕩宏大、可以隨時安然棲息的理想堤岸”。林某和同學之間友情淡漠,他沒有一塊隨時可以棲息之地,因此一旦“累”了就什么也不顧,于是就投毒致死室友。林某缺乏同學之愛,和同學之間沒有友情,究其原因,主觀因素是林某自私的性格。如“水票之爭”,室友黃洋和葛林(化名)提出三人平攤購買桶裝純凈水的費用,林某以自己喝得少為由拒絕了,他要“自己買水喝”。一桶水本就不貴,平攤下來就更少,而林某狹隘的自私心卻容不下丁點小事,并因此與室友斷交。從客觀環境上說,同學之間更多的是對強者的追逐,忽視了對弱者的關愛。正如同學都膜拜林某是科研上的強者,卻忽視了他是心靈上的弱者。
最后,缺少現實之愛。理想是美好的,而現實往往是殘酷的;越挫是否能越勇,“越勇”是否意味著成功?林某的案件告訴我們答案是否定的。在現實生活中,他受到了太多的歧視和挫折,現實沒能給予他愛,他從而產生了一種失敗感,最終被“逼”到中山大學的“博濟論壇”這座“梁山”上去取得自信,去尋找內心的一片樂土。但現實依舊是那么殘酷,在2013年的4月,他最終走上了不歸路。
平凡的家庭、樸素的穿著、無奈的自嘲、內向的性格、失落的愛情、迷茫的前途、無盡的“羞辱”造成了心靈的圍城。高中時“優等生”的光環,到大學不再耀眼。大二時林某在征友主題下跟帖,諸如“尋找射手座女孩”。平日里不講究穿著的林某會在論壇詢問:“暑假回家去找那個她約會,想打扮一下自己,怎么打扮好呢?”后來的一次聚會上,被一女生當眾羞辱,他隨即在論壇上表示:“以后眾多人物聚集的場合,我不會再和女生交流!――等待她們來和我交流?!彼谩俺竽械谝?,手無縛雞之力、木訥、迂腐、時代的落伍者”的自嘲抵抗挫??;用“阿甘的奔跑”激勵自己前進,追尋著屬于他的愛情;用“阿Q精神”寫下了新的狂人日記,“吾乃平常人,豈可有甚者,意圖結交美色”;用N-二甲基亞硝胺做實驗完成論文和毒殺室友黃洋;用“出來混,就不怕死”了結他一個人的戰爭。究其原因,是他對現實要求太高還是現實“逼”他太甚?或許二者都有吧。
愛,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然而,我們的社會、校園、家庭卻沒有把“愛”點亮,學生“缺”理解、寬容和友愛,缺愛造成林某向室友投毒的慘劇。反思這一慘劇,我們認識到愛對于人成長的重要性,愛就如涓涓細流源源不斷地滋潤學生的心靈,使學生在成長的道路上時刻感受到溫暖、溫情,也讓他們充滿理性。
篇4
關鍵詞:新教材 拓展視野 學習 能力 發展
新課程強調面向全體學生,促使他們都能具備適應現代生活及未來社會所必需的化學知識、技能、方法和態度,具備適應未來生存和發展所必備的科學素養,同時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良好的發展。新教材的編寫要體現作者的理念,要有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在此理念下滬教版九年級化學教材(2006.5)中每章節中都設置了“你已經知道什么”、“觀察與思考”、“聯想與啟示”、“交流與討論”、“活動與探究”、“練習與實踐”、“整理與歸納”、“本章作業”等欄目,而“拓展視野”欄目出現的比例是最少的,那么是否意味著最不重要,可有可無呢?我認為不能單一從課程標準或考試大綱決定是否使用,這樣會弱化該欄目中知識的功能,而應在深入分析其與核心知識關系的基礎上認識其功能,進而選擇恰當的使用方式。本文重拾滬教版九年級化學教材中“拓展視野”欄目的應用與實踐,進行探討,以引起重視。
一、對“拓展視野”欄目內容的分類統計與地位分析
1.“拓展視野”欄目的內容的分類統計
滬教版九年級化學新教材共有九章內容,其中有34處設置了“拓展視野”欄目。主要內容可概括為3個方面。
(1)體現化學與生活主題(包括化學與潔凈安全的生存環境、均衡的營養與人體健康、豐富多彩的生活材料。)
(2)體現化學與高度發達的科學技術的緊密關系(包括最新科技成果、最先進的生產工藝和一些重大的發明創造等內容)。
(3)體現化學學科核心內容
2.“拓展視野”欄目的地位分析
一本好的教材不僅應為學生的活動指明方向,而且應在學生活動遇到障礙時提供知識及方法的支持,而教材以欄目的形式提供對學生的這種支持。傳統教材所具有的文字介紹等單一方式不利于全面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新教材增設的“拓展視野”欄目另外還采取了彩色圖片、表格、實驗演示、工藝流程等多種方式,發揮了教材的導向功能、對話功能,多方面培養了學生在閱讀、觀察、對比、思考、交流和總結等方面的學習能力。
由上表中還可以看出初中新教材中“拓展視野”內容大多為化學基礎知識的核心內容的延伸與拓展。有助于教師在教學中把握教學的“度”。更重要的是新課程強調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全面發展。有些外延性內容雖然在核心知識的獲取方面并沒有明顯作用,但它能引發學生的思維、促進知識的獲取、能力的發展、情感的提升。所以“拓展視野”欄目起著獨特的素材及載體功能。
二、對“拓展視野”欄目內容的全面應用
1.化學與生活內容――激發學習興趣,滲透STS教育
“教育生活化”是美國教育實踐價值取向的具體表現形式之一,要求教師要突破教材的課程觀,從現實生活出發,從學生實際出發,選擇與學生已有或正在進行的生活密切聯系的教學內容,圍繞學生的自然環境、家庭環境、學校環境為背景開展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運用、獲取知識,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方式,體驗知識的價值,認識科學的本質。新教材欄目編排已經充分體現這一優勢。作為教師,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更應關注這些,并作出各種嘗試和應用,以下通過兩個教學片段探討:
(1)第二章第四節《水的凈化》教學設計的新課引入――俗話說:“人可三日無餐,不可一日無水”,取自自然界中各種各樣的“水”,我們都要根據生產、生活的需要進行相關的處理。例如進入我們千家萬戶的自來水就要經過如下處理:(視頻:自來水廠的水凈化過程)。
(設計意圖:把“拓展視野”欄目中“自來水是怎樣生產出來的?”創設情景教學引入,讓學生了解每天接觸的自來水,從而進入本課的學習重點:水的凈化,體現化學學習能為生活服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第九章第三節《化學與環境》創設情景引入――播報員(學生扮演):今天我市空氣質量優,空氣污染指數為46(昨日74),空氣質量級別為Ⅰ級,首要污染物為可吸入顆粒物。預計明日我市空氣質量良,全市空氣污染指數51~71,空氣質量級別為Ⅱ級,首要污染物為可吸入顆粒物。
(設計意圖:把“拓展視野”欄目P30中“空氣質量的檢測和日報”設計成情景引入,但要注意內容的實效性,因此可讓學生前一天采集近期某日本地的空氣質量日報,并在課堂上扮演播報員的角色。使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拓展了學習途徑、學習方法。同時強化了同學們對生活、對環境、對社會的責任心和積極的參與意識。)
2.化學與科學技術內容――閃亮學科思想,提高綜合能力
新教材所設置的數個內容不同的“拓展視野”,一方面給學生創造了客觀條件,為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供了素材,另一方面,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學設計時,教師要充分挖掘欄目內容的隱含功能,并根據學情和教學目標圍繞主題設計引導性問題。例如學習“如何從大豆中提取油脂”內容時,教師可提出大豆中提取油脂經過哪些步驟?將大豆研碎的目的是什么?己烷有毒,能用來提取大豆嗎?水浴加熱方式與用酒精燈直接加熱有何不同?哪一步操作得到了乳濁液?經過以上一些問題的交流討論,最后自然得出提取豆油所依據的原理,加深了對油脂性質的認識。此時,有的學生會很自然地追問“我們吃的豆油就是這樣榨出來的嗎?”如此一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經課外的進一步學習了解后,深刻體會到化學生產工藝的奇特魅力,對化學的崇尚之情油然而生。
3.化學核心內容――承前啟后,發展和張揚學生個性
根據化學課程標準,在課程編制上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著眼于學生未來的發展,兼顧學生志趣和潛能的差異及學生發展的需求,充分考慮到學生個性發展多元化的需求。新教材中“拓展視野”欄目的設置順應了課標的要求,特別是對于一些核心知識的延伸和拓展,為一些學有余力的同學進行自主學習提供了更大的空間,也為讀高中學生的學習創造了一個新的平臺。例如在學習“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P194頁)內容時,通過以下教學環節的展開:
(1)自學指導:請同學們結合前面我們學習過的酸堿鹽的化學性質,思考這些反應中都有哪幾類屬于復分解反應,并各舉一例說明。然后由學生回答,教師點撥,總結出酸+堿、酸+鹽、酸+金屬氧化物、鹽+堿、鹽+鹽都屬于復分解反應。
(2)自學指導:請同學們用認真觀察你舉例中的反應有什么共同特點(從離子變化和化合價角度考慮),然后由學生回答,教師點撥總結規律:雙交換,價不變。
(3)自學指導:請同學們認真自學課本“拓展視野”的內容,然后總結出復分解反應的條件和實質是什么?然后由學生回答,教師點撥,歸納出此類反應發生的條件是兩種化合物在溶液中相互交換離子,在生成物中有沉淀析出,或有氣體放出,或有水生成,進一步分析可以看出,生成的沉淀是難溶性物質,要從溶液中脫離出來,生成的氣體要從溶液中逸出,生成的水與溶液中原有的水合在一起。因此,可以認為復分解反應發生條件的實質是至少要有某一生成物脫離反應體系。
(4)師生共同總結初中化學常見復分解反應:(加強理解和記憶)
CO32-+H+H2O+CO2Ca2+CaCO3Ba2+BaCO3
OH+H+H2OCu2+Cu(OH)2Fe3+Fe(OH)3Mg2+Mg(OH)2NH4+NH3+H2O
通過這樣組織這部分拓展視野的內容,突破了教學的重難點,實現了教學目標,同時也為學生步入高中進一步學習離子反應的知識奠定了基礎。
另外,對于教材中的“拓展視野”根據教學需要可以在預習時布置學生閱讀,也可在課堂上設計教學環節中引用,還可以在課外布置學生自學探索。甚至教師還可以適當地補充額外的“拓展視野”也是對教學的豐富和拓展,無論采取怎樣的形式適時運用,目的是為了學生的發展和為了發展學生。
總之,初中化學滬教版教材欄目的設置對新課程的實施起到了促進和幫助作用,作為教師要立足于教材,充分利用好欄目的素材,挖掘它們的教學價值,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化學教學質量,最終使學生的能力和個性得到培養和發展。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上冊).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5)
2.童寶康.《談高中化學新教材中拓展形知識的運用策略》.《化學教育》.2005年第1-2期
篇5
插圖,其實是語文課本的有機組成部分。它也稱插畫,插在文字中間以注明文字內容的圖畫,對文字內容作形象的說明。教學時若能加以巧用,不僅拉近了學生與文本、與歷史的時空距離,激發閱讀的興趣,提高課堂效率,而且能深化文本內涵,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促進情感教育和美育。那么,我們究竟可以從哪些方面挖掘插圖資源并進行適合中學課堂的教學呢?
一、利用插圖,營造有利的教學氣氛。
現在的課堂,學生是主人。因此,如何調動學生,營造有利的課堂教學氛圍,是高效課堂不可或缺的。就像利用音樂渲染情境一樣,課文插圖的直觀形象性也就成為了營造課堂氣氛的好材料。我們可以通過這些圖片去觸動學生的興奮點,激起情感的共鳴,一下子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從課間吸引到課堂上來,這樣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教學《在烈日和暴雨下》,很多學生并沒有一日經歷夏冬之感,所以我先讓學生觀察插圖。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你會出去玩嗎?再順著學生的回答追問:祥子為什么還要出來干活呢?你能體會這樣的痛楚嗎?學生七嘴八舌的回答已經說明學生的心思回到了課堂,情感上也走近了祥子,感同身受。這時候再組織教學,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再看《最后一課》,我們可以利用韓麥爾先生痛苦地伏在黑板上,揮著手宣布散學的插圖,讓學生體會這個普通的法語教師在國土淪喪時所表現出的強烈愛國情。雖然學生年齡小、閱歷淺,對作者感情的理解和把握可能還會有一些差距,但是插圖的直觀形象性就巧妙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可謂畫龍點睛。
二、巧用插圖,切入文本,解決重點、難點。
在教授《一面》時,我先讓學生仔細觀察魯迅病后的肖像,用自己的話說說人物的特點,如深邃的眼神,濃密的胡須,不屈的唇角,瘦得有精神,等等,在此基礎上請學生從文中找出相應的內容。這樣處理,既切入了文本,又抓住了文章的重點,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闭撬烁竦恼鎸崒懻?。也正是如此,才讓進步青年阿累激動萬分,愛戴無比。
《背影》一文的插圖是穿著長袍的父親正在鐵路邊努力攀爬站臺,為兒子買橘子的情節,這也是該文感人至深的地方。在帶領學生閱讀父親攀爬站臺情節后,我提出了這樣的疑問:為什么文章要選擇父親攀爬站臺這個情節作為插圖?說說看過之后的感想?我借助插圖引出了問題,真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思維空前活躍,在辯論、討論中解決了文章的重、難點,從而把握了文本的主題。學生也學會了辯證的看待問題,理解更有深度和廣度,使他們活化成一個個有獨特個性的學生。這樣,課堂也就真正靈動起來了。
你看,插圖的巧用,拉近了學生與文本距離,讓學生找到了生活的實感。既調動了學生探究的欲望,又為學生的深入討論搭建了舞臺,促使學生的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和諧發展。
三、活用插圖,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審美能力,進行美育。
插圖,是生活的一瞬間的寫照,是靜止的。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想象和聯想給“插圖”以原動力,圖文結合,讓它“動”起來。
如一次聽課《沁園春 雪》。教者并沒有直接分析詩詞,而是讓學生仔細觀察文中的插圖,再閉上眼睛遐想:在山之巔,面對皚皚白雪,俯瞰蒼茫大地,神思飛揚,指點江山,激揚文字。這份豪邁,釀成了北國的風光。學生的激情、思維一下子活躍起來,眼前似乎看到了長城、黃河、群山……以課文插圖作為關注點,獨辟蹊徑,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審美能力。
篇6
秋日的黃昏,純帶著一身的寂寞,走進了那片楓葉林中.踩著那些干枯,失去綠色的落葉,清脆的聲音在腳底響起.純蹲下去,慢慢拾起一枚,一顆淚珠竟無聲地滴落在葉子上.
純其實是喜歡上學的.記得第一次進學校,她就喜歡上了滿臉笑容的班主任,老師那句"我不會以成績來衡量你們"的話,讓純覺得有一種難言的幸福,有這樣一個公平的老師,她不擔心成績不好的自己會不被老師喜歡,可是就在那次考試后,純的座位卻一直定格在后三排.班主任說,按考試成績排座位,可以激勵同學們奮發學習.
于是,純開始認真了,她上課認真地聽,下課認真地練,但由于基礎太差,成績總是得不到提高.座位依舊保持在原來的位置.純發現,班主任眼睛的焦點總落在前排的尖子生身上,很少看后面.她嘗試著上課偷偷跟旁邊的同學講話,搞小動作,可老師往往只瞟一眼,目光又聚集到了前方.純的心開始有點冷了.一次,純試著解答較難的練習題.她想了很久還是想不出來,便去找班主任,不料班主任說:"這道題你暫時放著,它對你來說確實有一點的難度.''雖然老師的話語調極為平和,說話也極有分寸,可純的心開始顫抖了.當她默默地回到座位上的時候,她看到了老師又滿面笑容地給班上那些"重點中學苗子''講習題的身影.
純握著落葉的手攥得更緊了,她不知道老師為什么給了她希望,卻又讓她失望.純想,或許我根本就是一片葉子,飄落地上,還要受風吹雨淋,被腳踩,直到碾成碎片.一陣風拂過,又嘩嘩地落下一大片殘葉,純站起來,小心翼翼地避開那些枯黃的樹葉,她不愿再去踩踏它們殘破的身軀.
夜幕中,只剩下純那孤獨的身影在秋風中搖曳......
篇7
記不清是哪年了,拿回家一枚蟹爪蘭莖片,形狀如蝎子般大小,葉片極富水分,嫩嫩的、綠綠的,要輕拿輕放,稍不注意兩節葉片就可能從中間斷開。把這枚莖片的近根端用鋒利的手術刀片小心地削成倒置的薄薄的三角形,然后再在家中也不知什么時候存在著的細條狀鮮人掌的主干一側切出一個小口,大小剛好把三角形的蟹爪蘭莖端插入。二株不同的植物合二為一后,再取一根稍長些的鮮人掌刺,用這刺把兩種植物的接合面穿在一起,以免鮮人掌切口處收縮后把不屬于它自身的東西排擠出去。嫁接后,就放到陽臺的一個角落了。一天二天,一年二年漸漸把它遺忘了。
今年春節前,偶爾在陽臺最不起眼的角落發現那枚嫁接在鮮人掌莖片上的蟹爪蘭不知何時由一變二、由二變四、由四變八,成了一叢,宛如女孩的馬尾辮蓬松著掛在花盆邊沿,而且更令我驚喜的是一枚枚莖片前端鼓起了紅豆般的花蕾,星星點點,甚是好看。于是我發現了它的美,發現了它在被人遺忘的時光里依然耐干旱、耐貧瘠,僅僅通過陽臺的一角接受陽光的撫慰,從不大的空間里吮吸空氣中的水分,它沒有跟窗下花園里的花草攀比,它依然感到滿足,要不,它怎么會如此發展壯大呢?
每年春節前后,是蟹爪蘭花開最旺盛的時節。我想在春節時讓全部花蕾綻放,于是就把花盆移到了室內,以為有了室內的暖氣,花兒就會早期開放。一天二天、十天八天,春節過去了好久,花蕾依然還是花蕾,全然沒有讀懂我把它移入室內的意思。室內是溫暖了,可沒有陽光啊,我認定花蕾是因為缺少陽光才不開放的。所以又把它端回陽臺,不再是角落,而是把它放在了跟玻璃窗臺同高的玻璃后面,這樣接受陽光就更多了更直接了,我是這樣想的,總認為花兒會因為我的好意而開放。
一天二天,三天五天,一二個星期后又想起了陽臺的這盆蟹爪蘭,以為它一定花開滿枝了,或者已過了花期了。孰料,到陽臺一看,大失所望。花兒不但沒開,整盆蟹爪蘭幾近死亡??拷ㄅ璧牟AТ鞍胙谥?,春節后一連幾天零下七八度的寒風狠狠地折磨了一下這盆最不能耐寒的花兒。是誰開窗曬鞋或曬衣沒有關好玻璃窗呢?不得而知。唯一能做的就是,立即把玻璃窗推拉到位不留一點空隙。不再鮮綠、不再水靈、干癟得沒有一點生機而又滿含著花蕾的蟹爪蘭,就這樣又被我放在了陽臺的一個角落。
三天前,還要再早點,我到陽臺,發現我的蟹爪蘭、這叢寄人籬下的蟹子蘭不但起死回生而且怒放了!所有花點、花蕾、花苞都開放了,一瓣瓣、一朵朵、倒垂著、張揚著、燃燒著,正月十五的紅燈籠為之遜色,帶刺的鮮人掌因為養育了蟹爪蘭也變得嫵媚,我端來端去,全然忘了鮮人剌扎入手指的過去。我要給它照相,我要給它立傳,讓花兒永開心間。
篇8
有的人悲也,匆匆從這枚硬幣上踩過:有些人雖然是看見了,可還是裝作視而不見,給它一片腳?。涣硪恍┤藙t撿起來,卻往上一拋,隨后便走了,留下的只是硬幣的一聲悲哀的嘆息。
我望著人群發呆,難道這小小的一角錢真的引不起人們的重視嗎?難道就因為它渺小而拋棄了嗎?雖然只是一角錢,雖然只是平凡的腳印被踩過,可是,要知道,他們踩的并不只是這小小的一角錢,他們把莊嚴的國徽踩在了腳下,真的很可悲。
不一會兒,一群小孩子經過,他們捧起一角錢,向半空一甩,硬幣重重地倒在地上,我仿佛感覺到硬幣在此的傷心,憂郁著,暗自流著淚。它在想些什么呢?或許它只是一個小角色,根本不用去憐憫它,有誰會去在意呢?
看著川流不息的人,我絕望了,沒有人來注意這一角錢,甚至于把它踩在腳底。我彎下腰,拿起硬幣仔細觀察著,你們看見了嗎?它黯然淚下……
遺棄了……
它哭了……
篇9
已經不記得剛為人師的第一個教師節了。不過我倒清楚地記得那三個學生陪我度過的教師節。
那天教師節的晚上,我聽到樓下家人喊話說有學生找我。我很驚訝:我的學生都住在金鄉一帶,錢庫沒有學生呀!肯定是那些熱情的女生跑到錢庫來了……等我下去迎時,更驚訝了:竟然是她們!三個被遺忘在記憶盲區里的女生!
來不及問她們怎樣得知我家地址,怎樣在晚上找來的。我急忙招呼她們坐下。她們靦腆地遞上她們的禮物:一個大月餅,還有一盞小臺燈。我記得她們三個家境都是很不好的。真是很惶恐也很慚愧地接受了。她們說自己三個人都在某職技校上學,今天可以回家,所以來看看老師了。然后談起高中里的生活。離別一年,我驚訝地發現她們的表達能力很不錯,完全不同于以往在教室里默默無聞的形象。平時課堂上我一提問,她們就低頭。當我努力想讓她們在課堂說起來,可她們一站起來就會臉紅,窘迫不安。當我請她們坐下去,她們會如釋重負地長吁一口氣。久而久之,我就不想“為難”她們了。看來,她們的舞臺不在課堂上?;蛘?,是我的不堅持忽略了她們。
她們三人,我不知道稱她們為“中等生”是否恰當,因為她們的平時表現可以說是“中等”,平時默默無聞,既不積極主動,也不調皮搗蛋??伤齻兊膶W習成績確實不太好,連寫篇作文都難以成文,更別說流暢了。在班上的總體成績也是倒數的。小芳,經常忘記交作業,問她原因,她就紅眼圈。后來,我也就不再問,睜只眼閉只眼算了。小萍,顯得過于文靜,神情中總帶有與她年齡不相符合的落寞。她常常獨來獨往,偶爾才和一個較要好的同學在一起,且很少露出笑容。跟她交流十句,她也說不上兩句。小佳更是沉默。就這樣,她們在我的忙碌中進入盲點。中考成績也是預料中的不如意。迎來新學生后,也就慢慢淡忘了這些學生。
那天晚上她們走后,我一直輾轉反側,未能入眠。當我們翻開自己送出去的一屆屆畢業學生的照片時,總還能記起那些優秀學生上課時積極主動的身影,總也能記起那些調皮學生搗蛋的身姿,可是這些“中間層學生”呢?印象總是很模糊。
又想起聽說過的故事:一個平時很讓老師省心的學生,突然做了一件很出格的事兒,被老師批評了之后,竟然眉開眼笑得跳著走開了。很多老師不解,甚至會認為這個學生有些不正常。其實,他高興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得到了老師的關注。是啊,作為教師,最容易記住的學生不外乎兩類:一是出類拔萃的;二是調皮搗蛋的。而這些中間層學生,既不能憑借優秀的成績引起老師的關注,也不會違反校紀校規招致老師的“特殊照顧”,所以我們教師很難關注到他們。這些平時不善于表現自己的學生,因為被忽視,因為被遺忘,所以他們就可能由默默無言走向默默無聞。其實,他們的感情更脆弱,也更需要教師的幫助。這些學生同樣也渴望教師的關心和理解,教師的贊揚?!叭诵宰钌羁痰脑瓌t,就是懇求別人對自己的關懷”。也許在他們的眼里,受批評的后進生,都是幸福的。
再換位思考:假如我們的孩子在班級中是被遺忘在愛的角落里的學生,我們又會是什么心情?我們把所有學生都當自己的孩子來愛了嗎?想到這三個女生如此感恩地對待老師,真讓我慚愧。
“愛自己的孩子的,是人;愛別人孩子的,是神。”關注全體學生,不是喊口號的事情,要真正的做到這點的確很難。它需要老師付出比平時多出十倍、甚至百倍的勞動。只有對學生有愛心、要細心、有耐心、有責任心的老師才能做到這一點。
篇10
瓊入學時成績排名倒數第一,順理成章地被安排在這里。朱性格有點欠扁,人際關系奇差,加之老師對她也不感冒,經過幾次微妙的座位調整,瓊和朱便成為同桌了。瓊的爸媽是外地來杭州務工的,朱是本地人,現在“同是天涯淪落人”,相處反倒很默契。瓊喜歡看書,時常把從老家帶來的地瓜干送給朱分享,公認吝嗇的朱竟然會把復讀機借給瓊聽英語,還把自己珍藏的《哈利波特》借給瓊閱讀。
春草綠了又黃,燕子來了又走,轉眼到了初二。學習的氣氛驟然緊張起來。教室后面右邊的角落似乎更加冷清、暗淡了。
某天,語文老師興沖沖地公布喜訊:在本屆浙江省“文學之星”征文比賽中,我們班有同學獲得了一等獎!這是全校唯一的一等獎!
教室里炸開了鍋,紛紛猜測獲獎者的名字:“一定是張靜涵,她是校文學社社長嘛!”“我覺得應該是肖戰波,他是公認的筆桿子呀!”“我猜是于潔,她媽媽是作協會員,將門虎子?。?rdquo;眾說紛紜之際,老師揭開了謎底—獲獎者是瓊。一瞬間,教室無比安靜。大家的目光投向了教室后面右邊的角落。四十五雙眼睛的亮度似乎照亮了那個終日不見陽光的角落。瓊被這探照燈一樣的目光晃得局促不安,她垂下頭,用手絞著衣角。朱站了起來,拼命鼓掌。教室很快被掌聲淹沒。
按照慣例,班主任要調整瓊的座位。瓊拒絕了,她說:“謝謝老師,這兒挺好。這兒安靜,這兒還有我的朋友,她對我的幫助很大。”朱的臉紅了。像一朵害羞的春花。班主任宣布:從本周起,座位自由調配,每個月輪換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