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樓經營管理方案范文

時間:2024-04-10 10:11:3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茶樓經營管理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茶樓經營管理方案

篇1

l圍繞一個中心

2009年,*風景區管委會(管理局)全年工作以風景區旅游工作的全面發展為中心,工作中以觀光型景區向休閑度假型景區轉型為抓手,加快休閑度假產品建設,適應大眾旅游由一般觀光到度假觀光的需求,以規劃建設休閑度假旅游產品為主旨,重點建設和完善觀光旅游產品體系,滿足多層次的旅游需求,以打造長三解核心區首席文化休閑勝地為目標,不斷突出文化休閑內涵,不斷增強品牌建設。

l明確兩個定位

(一)核心景區打造“中國一流鄉村旅游度假村”。*風景區有別于以純自然風光為特色的其它景區,呈現出集湖山勝景、人文內涵、村居人家于一體的鮮明特點,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形成了村莊、村居、村民與*旅游的發展密不可分的關系。作為核心景區旅游的發展,要充分挖掘江南水鄉鄉村文化的各種旅游元素和*特有的人文內涵,進一步整合水車、耕牛等農事元素,進一步結合村、景交互的獨特特點,進一步包裝展示館、展覽廳等旅游產品,將核心景區打造為“中國一流鄉村旅游度假村”。

目前,核心景區結合旅游發展與新農村建設的“中國一流鄉村旅游度假村”概念性規劃已經委托浙江大學建筑設計學院抓緊編制,完成后將盡快提請省旅游局對之開展評審,力爭列為省級旅游發展重點項目,取得政策與資金上的更大扶持。

另外,在作好規劃的同時,要充分研究分析*核心景區村民生活、收入來源、經濟作物等生產生活的產業布局,提出合理、有序、科學的發展方向,嘗試探索農房的征用,適時組建如農業管理公司、物業服務公司等,切實做好人員的分流和產業的調整,進一步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旅游農業的轉化。

(二)圍墾新區打造“濱海高端旅游度假區”。有別于核心景區,圍墾新區的發展,要全面考慮位處長三角城市圈中心的獨特區位,充分根據長三角都市圈土地資源稀缺的特點,緊密依托毗鄰4A級景區的天然優勢,高起點、高品味的作好現代旅游的綜合開發。

1、進一步加強規劃工作,力求規劃領先。在原有深圳規劃院規劃的基礎上,按照“層次高、功能全、產業布局合理”的要求,對設計單位的設計成果進行修改與完善,選定最優方案,落實規劃各項工作。

2、進一步加強管理工作,力求科學精細。擬成立專門機構——景區圍墾辦,由專人負責與黃金海岸公司的聯系與溝通。密切聯系目前圍墾區工程建設、耕地墾造工作等各項工作,調全圍墾工程招標、建設圖紙、施工協議等資料檔案,為工程驗收做準備。

3、進一步加強聯系協調,力求無縫銜接。在縣委、縣政府明確圍墾區投資主體后,迅速與凱東集團進行協調,解決與其在資金、產權等問題上的善后處理工作。

l破解三個難題

(一)用“兩分兩換”的方法,實行商住結合,破解村民建房要求日益強烈與景區保護之間的矛盾。

為保障景區自然景致不受人為破壞,近年來,核心景區內停止了村民建房審批,有效保存了風景區的原始風貌。近年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村民建房需求不斷強烈,呼聲不斷高漲,引起了管委會領導重視。經過調研,在充分領會市委、市政府“兩分兩換”政策的基礎上,形成了在景區湖閘至老東門之間建商住兩用房的工作思路,即核心景區需新建房屋的村民,遷址至湖閘至老東門間重建。新建房屋由管委會統一設計規劃,從而形成“上居下店”或“前店后居”的商住兩用房群,作為購物街、商業街統一開發。該方案的實行,既可滿足景區村民建房需求,也是景區村民外遷的有益嘗試,還可滿足景區商業街的開發創造條件。目前該方案尚在論證階段,相關政策問題還需進一步探討,方案的細節還需進一步的研究。

(二)用分塊招商的方法,豐富休閑內涵,破解景區進一步提升人氣、留住游客,開展多日游與景區夜游內涵不豐富、旅游產品較單一難以留住游客之間的矛盾。

數家星級飯店及若干準星級酒店,使*風景區具備了相當的住宿接待能力。然而在20*年景區接待的41.8萬人次的游客中,多為一日游群體,從景區賓館飯店的反饋情況來看,除周末與節假日外,住宿率并不理想,形成了游客引得來、留不住的局面。究其原因,還在于景區娛樂設施不豐富,尤其是夜游*的元素不夠豐富,旅游產品較為產一,對游客吸引力不大。

為破解此難題,20*年,我區投入大量精力開展了弈仙城的回租工作,希通過整體回租的方式進行整體開發。因部分業主固執己見,導致工作成果功虧一簣。為此,我區本著靈活多變的工作方式,科學發展、創新發展,創新發展思路、改變開發方式,2009年一方面擬在弈仙城區域通過分區塊開展招商的方式啟動招商引資工作,廣泛與意向投資商接觸,成熟一家,發展一家,啟動一家,以點帶片,豐富弈仙城區域娛樂活動內容,另一方面,綜合開發“湖山真義”景點,于該處建大型綜合性茶樓,將該區域建設成集大型茶樓、特色小餐飲、文娛活動等為一體的消費休閑區,豐富夜游*的內涵。

(三)建立約束機制,探索經理管理新思路,解決景區村民與景區爭利益之間的矛盾。

基于近年來景區在基礎設施建設、營銷宣傳上的不斷投入,景區旅游業呈現出蓬勃的發展的態勢,越來越多的村民產生了參與景區旅游發展的愿望,并自發開展了一些經營活動。一方面,景區限于人力物力,缺少對農家樂等村民自發的經營活動的管理,衛生、安全、消防、排污等條件難以保障,這種尚處于萌芽狀態的自發經營,與景區倡導的文明、現代、休閑的旅游發展思路大相徑庭,任其發展,只會讓游客產生景區凌亂、不規范的印象,與景區品牌建設不利;另一方面,作為企業性質經營的景區,最終的成績體現在票務上,體現在財政收入上,分散的小規模的經營景區管理機構在財政上并得不到實利,景區在基礎設施、在市場宣傳上的投入,并沒有在這些小規模經營戶上得到產出,更多的利益流向了村民本身,而且,分散經營在排污方面幾乎是不處理排放,極大的危害了景區生態。

為破解上述難題,景區擬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通過以下途徑開展工作:

1、有計劃的采用現房入股的方式,租用民房,逐步實行房、權分離,統一經營管理,由管委會下屬公司結合“中國鄉村一流度假村”的規劃,開展經營活動,增收創收。

2、進一步規范農家樂的發展,做好規劃,以南木山區域為試點,配齊排污等各項基礎設施,建立考核制度,定期開展食品衛生、消防安全、規范服務等方面的考核,提高經營質量。

3、為進一步保護農民的積極性,擬通過組建行業協會的辦法,由農民自訂行規,自主管理,管委會則做好相應的指導與監管工作,從而從根本上破解農民無序經營與旅游發展規范化之間的矛盾。

l抓好四項工作

(一)求效益抓好市場開發與宣傳:

由于大橋開通等客觀原因,20*年*旅游取得了的突進式的發展,2009年,面對“大橋游”降溫及金融海嘯的沖擊,在充分做好旅游市場發展降速甚至倒退的心理準備的同時,扎實開展好各項工作,保證旅游市場不大起大落,力爭實現全年游客35萬人次,實現票務收入1000萬元的工作目標。

在工作思路上繼續堅持“立足長三角、主攻大上海、挖掘蘇錫常、開發新市場”的營銷方針,把握*旅游節、金秋風情游等節慶活動及新改的*網站等平臺,注重宣傳、突出特色,進一步做大做強上海市場、進一步鞏固浙江、江蘇市場、努力開拓長三角周邊市場,全年力爭實現全年工作目標。

(二)多主體抓好在建及簽約的項目規劃建設

首先,抓好圍墾區高起點的規劃和配套工作的跟進。按照圍墾區“層次高、功能全、產業布局合理”的要求和“濱海高端旅游度假區”的定位,首先,需進一步加大調研,加快新區規劃規劃編制。管委會將會同相關部門,盡快修改完善原有規劃,力爭早日定稿,為后序開發提供參照。其次,需進一步加強保障,加強基礎設施工作。圍墾區田園西路延伸段已完成規劃,將加速項目啟動,為圍墾區基礎設施建設的開展做好裝備;圍墾區內按照建設協議,加速啟動相關配套工程,完成土地平整、河道分布、道路建設等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其中,3600畝耕地墾造項目要按照省級相關要求及標準農田改造要求開展建設,力爭于2009年年底完成。再次,需進一步加強宣傳,加強招商引資工作。2009年圍墾區的招商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擬通過分區塊開展招商,迅速啟動該項工作,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進度,為圍墾區的深度開發做好準備。

其次,抓好在建項目的進度跟蹤和質量保障。目前,核心景區有多個在建項目,其中以艷陽(中國)度假連鎖集團有限公司“頤養宮”鄉村度假項目與南山生態牧場即南山馬場最具規模與影響。目前項目正抓緊建設,將會同投資方,按照既定方案,高標準、嚴要求的開展建設,分別力爭于“三八節”與“五一節”前期完成一期工程,迎接新一年旅游高峰的到來。另外,“鷹窠項—日月并升”景點觀光平臺正抓緊

再次,抓好意向項目的跟進落實,抓緊簽約。20*年,*風景區招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相繼完成艷陽(中國)度假連鎖集團“頤養宮”項目,金牛山大酒店改裝與擴建項目、南山生態牧場等重大項目的招商引資工作,深入跟進了白塔山生態海島游建設項目、*生態旅游山莊項目等項目,并培養了一批有發展潛力的后備項目。2009年,將在此基礎上,盡快在縣政府及相關部門的指導與配合下,完成白塔山生態海島游項目、*生態旅游山莊項目協議細節的商榷,盡快完成簽約,爭取及早開展施工。同時,理清招商計劃,制定進度表,有序推進弈仙城、“三灣茶村”、鄉土特色旅游等項目的招商工作。

(三)多角度抓好特色旅游項目包裝

1、整合農耕元素,突出水鄉特色。近年來由于科技文化的進步,傳統的水車、耕牛等農耕元素逐漸被高科技的生產技術所取代,而因為都市的快節湊,農耕元素、鄉土特色卻日受追捧,成為重要的旅游賣點,*風景區位處江南水鄉,水系發達,具備了整合相關要素,發展鄉村特色旅游的條件。未來幾年在旅游項目設置上,將通過引入小型生態農莊、增設水車等參與性項目,進一步突出江南水鄉特色。

2、作好湖面文章,引入水上項目。*湖域寬廣,近年來先后引進水上自行車、手搖漁船等項目,游客反響較好。然而,由于項目多以劃船為主,缺乏新意,擬通考察同類景區,借鑒相關成功經驗,建設水上樂園,豐富水上活動項目,進一步提高參與性與趣味性,從而進一步凝聚*人氣。

3、利用茶園優勢,發展茶村文化。*風景區內,茶園廣布,尤其三灣區域,茶園連接成片、長勢良好,周邊又有天池、尚書墳等景點,當地百姓參與開發旅游的積極性也十分踴躍,綜合以上要素,具備了進一步開發的潛力。擬通過規范與引導當地村民,通過茶葉采摘、制作、品評等茶文化的集中展示,通過古舊景點的修葺和相關配套設施的跟進,建設“三灣茶村”,以茶興游。

4、挖掘現有資源,開辦各類展館。*人文積淀深厚,隨著金九紀念館整修一新、步鑫生改革開放事跡陳列館展覽館等的建立,*人文內涵又多了一條展示途徑,游客贊不絕口,在此基礎上,擬通過深度的挖掘,建立“鳥類標本館”、“百姓攝影藝術館”,將生態保護、攝影藝術與*自然景色融為一體,進一步豐富景區的人文內涵。

5、結合民居資源,規范農家樂發展。因景區村、景相融的特點,景區村民利用自家房舍開辦農家樂的熱情很高,在景區內的南木山將逐步開展有益嘗試,因為缺少必要的管理與指導,農家樂的發展尚處于萌芽階段,為此,擬組織村民外出考察學習,統一思想,組建農家樂行業協會,通過協會實現農家樂行業的規范與有序,管委會則在配套設施與相關政策上給予一定的扶持,力爭實現農家樂的發展壯大。

6、利用廟庵資源,開發佛學文化。

(1)啟動惠泉寺建設計劃。一方面,加快規劃設計工作;另一方面通過異地調研,借鑒新昌等地利用廢棄采石場建設寺廟發展旅游的成功經驗,形成開發思路。

(2)加快建設云岫庵。指導云岫庵做好山下九曲徑、山間游步道、山上庵廟區的規劃設計工作,協助其作好土地征用及相關政策處理工作,盡快啟動項目建設。同時,做好與縣民宗局及相關部門的溝通工作,做好文物的保護、開發工作。

(3)開發好禪悅寺、吳越王廟。擬通過老東門外移,將吳越王廟納入景區范圍,豐富核心景區游覽內容,禪悅寺則列為宗教場所,通過不同的方式加強兩座寺廟的保護與開發。

(四)促提升加強景區內部管理

1、加大秩序管理力度。一是加強隊伍建設,充實管理力量,配齊管理人員,開展相關培訓,提高管理能力。二是加強監管力度,針對黃牛逃票與非法營運,密切與路政、交警與公安等部門的聯系,通過聯合執法,打擊不良行為。三是完備相應制度,引入績效考核等機制,進一步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

篇2

沿著兩公里長的曲折山路盤旋而上,行至海拔1300多米的半山腰,一片有著傳統川西建筑風格的特色民居赫然入目。這就是四川省雅安市寶興h穆坪鎮雪山村。

村民李勇的家就是其中的2號房。

他所在的雪山村新江組共有38棟青瓦黃墻的4層小樓,全部依山勢分排而建,錯落有致。遠望過去,像群山環繞中凌空懸掛的“世外桃源”。誰又能想到,這里在3年多以前還是一片廢墟。

李勇曾親歷2013年“4?20”蘆山地震,而今,他不僅住進了政府統一規劃、村民自建的新房,還把自己建造的民宿出租給村里的合作社,留在家鄉做起了旅游接待生意。

在震后的斷瓦殘垣上重獲新生的雪山村村民有264人。

從“地薄桑麻瘦,村貧屋舍低”的窮鄉僻壤轉變為游客盈門的民宿,雪山村這樣的村子,僅在寶興縣就有19個。

“生態優勢是雅安最突出的優勢,要圍繞這個優勢大力發展生態文化旅游產業,把這一特色產業做大做強?!闭潜诌@樣的發展思路,雅安義無反顧地進行著積極探索。 俯瞰四川省雅安市寶興縣雪山村

在災后重建的過程中,雅安立足全市旅游資源,以“推動資源變資本、生態變業態,促進旅游與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加速讓生態資源向旅游經濟轉變”為基本思路,推動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社會共建共享。

“這樣的發展理念和模式讓雅安有了面目一新的改變?!彼拇ㄊ「笔¢L、雅安市委書記葉壯在接受《t望東方周刊》采訪時說。

單靠“老天爺”和前人賜予是不夠的

作為世界上第一只大熊貓的科學發現地、命名地和模式標本產地,以及最早有人工栽培茶樹的地區(在蒙頂山上種茶的雅安人吳理真被認為是有明確文字記載最早的種茶人),雅安的“熊貓家源,世界茶源”是其最為外界熟知,也最具國際吸引力的兩大名片。

“除此之外,雅安還是自然、人文資源的寶庫。”雅安市旅游發展委員會主任曹剛告訴《t望東方周刊》。

雅安地處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過渡帶,海拔垂直高差5000余米,旅游資源極為豐富,目前雅安境內擁有國家4A級旅游景區18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個、國家森林公園3個;而碧峰峽、蒙頂山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工作也在積極推進中。

此外,東靠成都、西連甘孜、南界涼山、北接阿壩的雅安還是名副其實的“川西咽喉,門戶,民族走廊”,城市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全市有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和名鎮 5 個,有國家級、省級、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處。

以牛背山、二郎山、青衣江、喇叭河等為代表的壯美大山秀水;歷史悠久的茶馬文化、少數民族風情;雨城區的碧峰峽、中國藏茶村、上里古鎮,蘆山的烏木根雕,滎經縣的黑砂,寶興的漢白玉,漢源的水果、蔬菜、中藥材等景區、工藝產業和特色農業,共同構成了雅安獨特的旅游、康養、休閑資源。

去名山采春茶,在山高林密、溪谷縱橫的碧峰峽風景區避暑,到大熊貓基地觀賞國寶吃竹子,去“花海果鄉”漢源品嘗紅透了的大櫻桃,或是盤旋兩公里山路入住峭壁上的雪山村民宿,看窗外云霧繚繞、山巒壯闊、山下的寶興河奔騰不息――雅安對游客來說有著豐富多彩的選擇可能。

“在大眾旅游興起的時代,生態人文資源條件得天獨厚的雅安迎來了絕好的發展時機。但我們很清楚,要持續地吸引游客,單靠‘老天爺’和前人賜予的先天資源稟賦還遠遠不夠?!毖虐彩形N?、常務副市長徐一心告訴《t望東方周刊》,“雅安要發展生態文化旅游,既要充分發揮已有優勢,結合本地特色挖掘產業發展潛力,更要繼續在基礎設施、服務提升等方面做好配套?!?/p>

賣鮮茶葉的“天花板”怎么破

雅安市名山區是全國區縣范圍內茶園種植面積排名第二、人均種茶面積和綠茶產量全國第一的產茶區。但在過去很長時間,這里的茶農主要靠賣最初級的鮮茶葉為生,產品附加值低,鮮葉價格下跌時,收入只能隨之縮水。

災后重建過程中,名山區開始了產業轉型升級之路。

“如果還是像原來一樣僅僅圍繞茶葉種植、銷售本身做文章,一眼就能看到‘天花板’,茶園面積、茶葉產量增加很困難。而在茶葉品牌格局幾乎已經確定的情況下,我們要是光沿著老路走,就很難再有所突破。”雅安市委常委、名山區委書記吳宏告訴《t望東方周刊》。

2013年之后,名山區依托豐富的茶業資源和淺丘地貌型茶園的獨特旅游景觀優勢,一改往日以種茶、賣鮮葉為主的傳統產業模式,探索出了“茶+旅游”“茶+科技”“茶+互聯網”的特色發展路徑。

依靠“1+6+N”的空間發展布局,名山區實現了“茶區變景區、茶園變公園、勞動變運動、產品變商品、茶山變金山”的轉變。

“這樣的輻射帶動了走廊沿線12個鄉鎮近15萬群眾共同致富。”吳宏說。

僅茶旅融合這一塊,2017年前4個月全區接待游客達140.5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實現12.0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了61%和71%。

“從群眾的收入結構來看,2016年旅游方面的收入占到了五成;而在2012年,這一比例僅為一成,90%的收入還是來源于鮮茶葉?!眳呛旮嬖V本刊記者。

類似的轉變還發生在雅安的其他區縣。

震前,距離名山區直線距離20公里的蘆山縣龍門鄉的多數老百姓,主要靠種植水稻、油菜等傳統農作物或家庭養殖為生,生活并不富裕。

而今,龍門鄉建成了白伙、王伙、河心等7個特色新村,打造出一條22公里旅游環線相串連的4A級龍門古鎮鄉村旅游線,沿線村民則把客房出租給新龍門客棧等民宿、酒店經營者,每年不僅有固定的租金收入和可觀的利潤分紅,自己還可以通過給民宿提供服務再賺一份錢。

上世紀90年代之后力推產業結構調整的漢源縣,如今已經從一個無法大規模種植農作物的盆周山區,轉變為名副其實的“花海果鄉”。時值6月,甜櫻桃、紅富士蘋果正是紅遍滿山遍野的季節,不過它的“豐收”季遠不止于新鮮果蔬的上市期。

漢源縣以“農業景觀化、景觀生態化、生態效益化”為引領,打造從河谷、山腰到山頂梯次展現的農田景觀,將鄉村、自然、歷史、田園、家園的“畫卷”融入新村和產業,一年四季可以觀賞“一步一景、一天一景、一片一景”。

“我們的目的是讓游客既能‘飽口?!⒂帜堋栄鄹!€可以‘享清?!??!睗h源縣縣長鄭朝彬對《t望東方周刊》說。

3個月旅游業分紅是種地年收入的10倍

力推鄉村旅游、生態產業發展,給老百姓的生活帶來了巨大變化。

2015年9月21日,雪山新村民宿正式開始運營。截至當年底,3個多月時間村里每戶人家就分到了幾千元,幾乎是原來一年種地收入的10倍。

“2016年全年我自己分了2萬元,今年肯定會超過3萬元?!崩钣聦Α秚望東方周刊》介紹,村民從民宿里獲得的收入由房租、房費分成和合作社收入結余的年底分紅三部分組成,在合作社打工的12個人除此之外還能拿到每月1000元~1800元不等的工資,而其余留在家鄉就業的鄉親要么開了超市、餐館,要么種地之余,在自家農地里運營游客采摘、體驗的項目。

2013年之前,名山區萬古鄉紅草村村民劉林還只是一個普通茶農,如今他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家茶樓的老板。

“靠給游客提供住宿、品茶、采茶體驗等服務,每年能比原來增加三四萬元的收入?!眲⒘謱Α秚望東方周刊》透露。

“其實剛開始我搞茶旅融合,很多人包括本地老百姓都會擔心游客不足,但現在我們最應該擔心的是接待能力不足?!眳呛旮嬖V本刊記者,“一到節假日,僅成都和重慶來的游客就已經把所有的停車場、酒店全部擠滿了。”

而2017年“五一”小長假期間,劉林家的茶樓僅出租騎游的自行車一項,一天的收入就超過了1000元;而賣小吃的鄰居,光是土豆串一天就賣了4000串。

“農旅結合”的發展路徑在增加百姓收入的同時,還對引導農民返鄉就業產生了巨大的促進作用,解決了農村“空心化”的問題。

“以前老百姓種花椒、玉米的年收入不足1000元,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產業結構調整之后,外出的人紛紛回來,因為他們看到了家鄉發展的新機遇。”鄭朝彬告訴本刊記者。

而今,依托總面積達66萬畝的十大特色產業基地,漢源縣建成了116公里的“百里果蔬走廊”精品鄉村旅游環線,現在農民僅賣水果的收入就能達到每畝2萬~3萬元,有些村民還做起了農家樂。

漢源縣大田鄉鄉長任雪玲對《t望東方周刊》介紹,如今大田鄉老百姓人均年收入達40萬元以上的占5%,30萬~40萬元的占10%,10萬~30萬的占到了80%。

把“女兒”先打扮起來,再嫁出去

“雅安在過去4年的災后重建過程中,生態旅游業之所以能夠形成規模,離不開企業的開拓?!毙煲恍母嬖V本刊記者。

以名山區為例,為落實“茶旅融合”的發展理念,區政府與雅安市有關單位共同出資組建了一家國有企業,它既是利用災后重建資金進行基礎設施投資建設的主體,也是名山 “1+6+N”旅游規劃的具體實施人。其中,其所建設經營的蒙頂山國家茶葉公園是國內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以茶產業為主題的公園。

“現在農業部所屬的中農茶促會以我們為樣板,把蒙頂山國家茶葉公園作為了未來制訂國家茶葉公園的標準。”吳宏介紹。

從整個雅安市的情況來看,2013~2016年,雅安旅游項目簽約金額超過了500億元,引進了東方園林、能投集團、中業集團、港航集團等一批集團企業共同做大旅游的“盤子”。

這背后,政府的引導作用不可或缺。

“這種引導不僅僅限于‘書記、市長親自帶隊推介雅安旅游項目’,關鍵是要利用好災后重建資金,做好本地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規劃、配套政策的制定,也就是通常說的‘筑巢引鳳’,否則一切都無從談起。”徐一心說。

政府做好規劃、服務、政策引導和基礎設施建設,由龍頭企業帶動,吸引更多的優質投資者進入,形成企業聯盟、基地聯盟和品牌聯盟共同推動雅安的生態旅游業發展。吳宏把這種政府與企業的分工合作比喻為“嫁女兒”,“相當于我有個女兒長得比較漂亮,但是缺乏美譽度,我們先把她打扮起來,讓她更有氣質和素養,然后再嫁出去。”

康源農產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源)董事長付德彬是位于蘆山縣的龍門鄉生態農業園的投資人,他對此感觸頗深。

“剛開始,龍門鄉連車都很難開進去。從成都拉種苗、物資過去,200多公里路程往往需要一整天的時間。直到蘆山縣政府把道路、水電等基礎設施修通,我們才打開了局面?!备兜卤蚋嬖V《t望東方周刊》。

為了吸引企業投資,龍門鄉在土地流轉方面還開創了一種嶄新的“農戶+合作社+企業”模式。

在這種模式下,農民把土地交給鄉里或村里成立的合作社,合作社則把土地流轉給企業。農民獲得固定的土地租金,在企業經營產生利潤之后再坐享一份分紅,同時還能在企業打工賺錢。

“每畝土地的租金是2000元,他原來一畝地才收入幾百元錢。如果是打工,一個人一年掙2萬元沒問題?!备兜卤驅Ρ究浾呓榻B。

在雅安市委常委、蘆山縣委書記宋開慧看來,這樣的發展模式讓地方實現了產業轉型升級,更重要的是改變了當地老百姓的收入和觀念。

“人的改變是最顯著也是最要緊的?!?宋開慧告訴《t望東方周刊》。

“造福百姓”不只是安置生活

“政府‘搭臺’、企業‘唱戲’,說到底為的是造福一方百姓,這里說的‘造?!还馐前仓盟麄兊纳睿€要幫助他們安排好生產。而無論是生活還是生產,尊重老百姓意愿、調動群眾參與的積極性,都是我們嚴格遵循的準則。”徐一心對本刊記者介紹。

曾對雅安的震后重建作出了重要指示:“探索出一條中央統籌指導、地方作為主體、災區群眾廣泛參與的恢復重建新路子?!?/p>

這一指示精神為雅安的探索指明了道路。雪山村正是“群眾廣泛參與”的典型案例。

“所有的房屋建設、裝修,民宿的經營管理,收入的分配等,都由村民自己來作主?!睂毰d縣縣委書記石章健告訴《t望東方周刊》。

為了改變過去災區重建更為注重建“消費品”的做法,中國扶貧基金會對雪山村的重建一開始就確定了發展鄉村旅游的路子――房子既要老百姓自己住,還要能作為精品民宿來經營。

于是,來自70多個國家的900多位設計師為雪山村免費設計了128種方案。雪山村成立了村民的自建組拍板,從中選出了一種,并結合自己的居住需求作了戶型改動,最終實現了“一二層自住、三四層出租,入口不同,生產生活互不影響”的效果。

自建組完成房屋建設、裝修任務之后,接下來的民宿運營則由村民合作社統籌。

接待游客的前臺、打掃房屋的服務員均為村民應聘上崗,為游客提供標準化的服務;為避免拉客搶客的現象發生,游客的入住需求被隨機安排到有空余房間的家庭;宣傳推廣工作則由政府旅游主管部門承擔。

“房租是按照房屋面積而定,分紅則根據客房裝修時村民與合作社分擔的費用比例來分?!崩钣赂嬖V本刊記者,“在裝修家里客房時,我自己花了10萬元,合作社拿扶貧基金給我出了10萬元,這樣我能獲得的分紅是民宿經營收入的一半。到年底如果還有結余,全村人均分?!?/p>

這樣的村民自建自管模式,在戴維新村、蒙山新村等雅安其他鄉村旅游示范村,已經成為范例。而雪山村模式,如今已經成為國內很多地區學習的樣本。

篇3

同樣簡單的道理是,拿一個殘缺不全的產品去和一個完整的產品競爭,其結果也是注定的。遺憾的是,我們的許多企業,在許多時候,看不到自己產品的欠缺。一方面為產品上市的不利而大感不解,另一方面又找不出問題的癥結。還有些企業拿著自己視若珍寶的新產品來尋求營銷指導時,我們真不忍心又不得不給他潑盆冷水:“老板,你的產品不完整?!薄爱a品的完整性”——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至關產品的生命和企業的發展,尤其在諸多新興企業中帶有一定共性。那么,我們要回到起跑線上來探討,產品究竟是什么?什么是完整的產品? 一、 中國企業產品觀發展

中國工業化生產的歷史即使從建國初期算起,也不足50年的時間,而我們真正關注企業,研究產品卻在78年之后。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市場競爭的加劇,深刻理解企業運作,準確把握產品構成才成為可能。我們對產品的認識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 產品就是指某種有形的勞動生產物

這一對產品的傳統說法,如果站在企業立場則是無懈可擊的定義。在計劃經濟時代,企業就如國家的一個生產車間,其任務只是保質保量保時地組織生產。這一時期重視產品生產過程管理,制定了完整的質量管理體系的文本。在眾多企業墻上大書的“安全生產,質量第一”的口號中,反映了人們對后者的重視和理解。“向質量要效益”成為先進經驗,甚至企業經營的唯一法寶。那時候“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和“好酒不怕巷子深”的格言大行其道。

2、 產品除了基本使用價值,還需要有一個美觀的“外包裝”

這一認識的進步是被初步引入的市場經濟機制逼出來的,曾幾何時,國營企業老板面對國外企業或國內民營企業同類產品的暢銷大為光火,因為產品基本一樣,甚至國營企業產品更“實惠”,而他們的產品只不過是多了個花哩呼哨的包裝,不但賣得快還賣的貴!消費心理的微妙變化使消費者“傻”得不聽好言相勸而愿意“上一當”。企業認可這一變化后,對包裝空前重視,包裝要引人注目,包裝要顯檔次,包裝的大小也要適應消費者?!盎实鄣呐畠骸币惨瘖y,“好酒”也得“好瓶”裝,這些對產品的進一步的認識,在消費者角度來考察產品了。

3、 最贏得消費者青睞的竟是產品那似有似無的一種“概念”

八十年代,曾憲梓造訪大陸一個大城市,接待人員恭維他買賣做的大:“我們大街小巷都賣金利來領帶!”大陸的“消費層次”很讓曾先生震驚。但更令當時企業震驚的是金利來領帶竟比自己的領帶高出幾倍十幾倍的價格。任企業怎么游說:“從質量到款式都不比金利來差,價格卻低得很!”消費者愣是不買賬。消費者不僅在買領帶,更是在買“風度和身份”。只有金利來領帶里才有這種屬性,而這種屬性卻用任何先進儀器者測不出來,用任何先進設備也生產不出來。當眾多企業紛紛引入CI理論、形象策劃理論開始生產產品“概念”的時候,我們說,企業對產品的認識進入了一個更高的層面。

4、 產品的銷售體系成為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

企業對產品的“概念”的生產,使消費者置身于一個品牌的海洋。品牌產品小心翼翼地為自己的消費群體服務,消費者根據自己的喜好對品牌做出取舍。但有一天,人們在酒店指名選用某個品牌啤酒時,很可能因為這種啤酒的瓶蓋上印有可以兌現的100元錢。對實力相當的品牌空調,人們選擇這一種是因為這種保修期三年,而那一種僅一年。而又有一家實力品牌承諾以“三個月出現質量問題”保換新機并賠款時,購買又一次發生了變化?!@時候,我們發現,產品的內容又豐富了,產品售前、售中、售后服務及銷售模式、促銷技巧等包括在內了。

被“慣壞了”的消費者不僅要求產品具有最基本的使用價值,還要滿足視覺的享受,還要提供心理上的滿足感,更變本加厲地要求服務到位、購買便利、附加獎品……如果產品有哪一方面的不足,他都有權放棄。

什么是產品?什么是完整的產品?當我們感到過去對產品理解的片面和狹隘時,就需要重新審視產品了。在準備為其下定義的時候,我們先翻翻《資本論》。馬克思這么論述商品:“商品首先是一個外界的對象,一個靠自己的屬性來滿足人的某種需要的物。這種需要的性質如何,例如是有胃產生還是由幻想產生,是與問題無關的。這里的問題也不在于物怎樣來滿足人的需求……”行文至此,我們發現產品的定義是非常貼切的,這一論述也正好反映了產品的完整性。中國企業經過50年的探索發展,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深刻體會到產品的豐富內涵和本質,為偉人的論斷作了生動的闡述。 二、 整體產品的概念及其構成部分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把人的需要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會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作為滿足人的種種需要的物,產品必須具備滿足消費者不同需求的功能。在市場競爭激烈的今天,具備多種功能或獨特功能的產品勢必具有優勢競爭力了。而只有掌握了整體產品的每一個組成部分的特殊性,才能從宏觀角度考察自己的產品,彌補產品的缺陷,開發優勢功能,形成絕對競爭力。

1、 產品實體——具有基本使用價值的內在因素

產品實體部分是產品其他部分的載體,如果沒有這一部分,其他部分將無所依托而變得毫無意義。同時,這一部分也是形成購買的基本因素,滿足的是消費者的第一需求,因此產品實體是產品價值的核心,并使產品附加值成為可能。產品實體的眾多組成要素中大多是不可或缺卻可以組合增加的。比如沙發,如果失去了供人坐的這一功能,無論款式如何優美,質地如何優良,也將不會被人當作坐具來購買。沙發的用料將決定其最低的成本而影響價格。但沙發除了供人坐的基本功能外,設計者還可以為它安裝折疊的茶幾,為它附加一種新功能,共同構成產品實體。對于產品實體的生產,企業會注重如何讓它更完美地表現基本功能,并使這一功能具有持久性。彩電追求畫面逼真絢麗,飲料追求口味可人,衣服追求穿著舒適,并同時都要強調內在質量。經歷過計劃經濟時期的中國企業煉就了生產產品實體的本領,樹立了牢固的質量意識,具有良好的傳統。但如果跟不上科技的發展,產品實體的開發和生產勢必落伍于時代而被淘汰。我們的企業在產品實體的開發和生產上很下功夫,甚至是主要精力的投入,這一出發點是良好的,因為產品實體永遠是參與競爭的必要條件。

2、 產品形體——以視覺需要為主要出發點的外在因素

產品形體是依附于產品實體的部分,其功能主要是在保證產品實體基本使用價值的前提下,滿足人們視覺感受兼顧某些心理需求,集中表現為產品的款式、色彩、造型、包裝等。這一部分的改良單純對于使用價值而言是不必要的。企業對產品形體的生產是為了通過這一投入獲取更大的產出,否則將變得可笑。產品形體是可變的,并且具有設計上的廣闊天地。就服裝而言,在全國一片藍的時代,顯然企業和消費者僅僅注重產品實體。到如今,服裝產品形體的多姿多彩使生活變得萬紫千紅,并且特殊布料、特殊款式又使人們個性彰顯。對于靠外觀取勝的產品,其生產企業的產品形體部分的開發和生產將是企業任務的重中之重。

對于產品形體的重要性,企業的認識越來越充分,有些企業甚至把希望寄托在包裝上,認為產品好,包裝好,再賣不出去就沒辦法了。其實,即便兩方面都做得比較好(且不說“好”的標準),也僅僅是生產出了產品的兩部分,仍將被看作沒有眼睛或沒有尾巴的老虎。

3、產品概念——以心理需要為出發點的文化內涵

產品是無生命的,更談不上性格,但企業可以強加給它某些東西,通過廣告、公關等手段,讓消費者覺得它成了一種象征或一種文化的載體。當玉制品被戴在耳朵上可能僅能起裝飾或顯示身份的作用,但被掛在胸前則被人們認為它具有了避邪或更玄的功能。人們從夢特嬌穿出浪漫風情,從非常可樂喝出民族志氣,在鄭州亞細亞昌盛時期,那里的一個指甲刀都能給人帶來炫耀的資本……而這些實際上都是不存在的。產品概念使消費者獲得了產品基本使用價值之外的一種價值。產品的概念說到底是一種心理預期,而必須是消費者的心理預期而不是生產者或銷售者的。在產品競爭階段,這種心理預期構成了品牌的內涵,有了產品概念就有了品牌。如果市場上品牌產品失去了產品概念這一特殊部分,那么全部同類產品將共同站在同一平面上了。假如可口可樂沒有美國文化,非??蓸窙]有中國人的志氣,汾煌可樂沒有那種力量的體現,這三種可樂,實際上就成了同一種顏色黑乎乎、口味苦苦的“中藥水”,再沒有更多的區別了。

4、產品外延——以服務需求為出發點的產品延伸部分

產品外延是產品在生產者、中間商和消費者所有權轉換的過程,并包含這一過程的形式,方法和種種承諾。有的產品要上超市貨架,有的則依靠直銷,有的免費搬運安裝,有的三年保修,麥當勞則要贈給你小禮品,而這些都已成為該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不可分割。可以看出,產品外延包括價格、銷售渠道、銷售形式、廣告宣傳、公關促銷活動等諸多內容。有人認為,我的產品早就定好價格了,銷售模式也已設計好。其實,只要用來交換,這些就必須具備,這是商品的屬性。但如果產品外延成為競爭要素時,就成為產品外延的質量與豐富程度的較量了。我們認為,一個產品外延部分是否豐富,對消費者來說則是購買是否便利、使用是否安全、獎品是否豐厚、承諾是否誘人。產品外延部分由最初使消費者感到驚喜已成為一種理所當然。

綜上所述,一個完整的產品是由四個部分組成的,這四部分既是產品的有機組成部分,又是產品在競爭中逐漸充實的四個層次,其中既有有形的,又有無形的。 三、 整體產品論的產品范疇

一般意義上,我們只把產品理解為有形的物,比如冰箱彩電、大豆玉米等等。隨著經濟理論的發展,許多專家已將服務當成了一種特殊的產品,但由于傳統觀念的影響,大家在表述上采用“產品(服務)”這類字眼,以避免受眾片面理解。然而,即便如此表述也很難把產品的范疇界定出來。整體產品論的產品范疇相當廣泛,也唯此才能體現它廣泛的適用性。

就產品的目的而言,既有公益的一面,即滿足社會的需求;又有功利的一面,即滿足提供者的需求。而前者又是后者的基礎,因為如果產品不具備滿足社會需求的功能,那么提供者的任何目的也無從實現。同時,我們還發現,要想滿足社會需求,首先要得到社會認可。無論哪種“需求”的實現都必須以此為前提,基于上述認識,整體產品論將產品界定為通過這種努力,讓對象認可從而達到某種目的(公益的或功利的)的一切存在。這里的“對象”是產品的受眾,具體到某一產品,其對象可是全社會,也可以是某一組織或群體甚至某一個人。對象的認可是受多方面影響的,對象的需求是多層次的,這就要求產品必須不斷自我調整而求得適應,在這過程中逐步發展到完整性上來,這些調整和適應是可操作的,通過有效努力是可以實現的。在這樣一個大的范疇里,我們可以把產品分為四大類:

1、 實物產品,這是傳統意義上的產品,是最容易理解的一類。

2、 勞務產品,更為通俗地說即是人本身。

在生活中,我們不斷發現人本身具有明顯的產品色彩,而實際上,人的成長過程就是產品的生產、完善直到提供某種價值的過程。交友、戀愛,無非是要讓對方認可,從而達到吸引別人和受人尊重的目的。尤其求職過程更是把自己當成勞務產品在推銷了。我們分析一下,一個完整的勞務產品四個組成部分的對應關系。求職實際上是在為自己的工作能力尋求買主,也就是說勞務產品的實體部分即某方面的工作能力,這一點構成與其他求職者的基本競爭要素。當一個大學畢業生在為找不到工作而苦惱的時候,不妨想想自己是否具有過硬的“產品實體”;勞務產品的形體部分當然是他的外表、禮儀、談吐等外在因素;其概念部分即其對待工作、人生的態度,是愛崗敬業還是混天磨日,是甘于奉獻還是斤斤計較;其外延部分主要體現為崗位要求、待遇要求、供職形式等合作方式上。如果一個人有過硬的社會關系(如某高級官員的兒子)或廣泛的人際關系網等,那他的使用價值就可能發生變化,構成與出賣工作能力截然不同的產品實體了。

3、 服務產品,服務產品本身種類就很多,我們舉幾種有代表性的服務產品來說明其對應關系。首先,以理發服務為例,其服務產品的實體即以理發技能滿足人們美發的需要;產品形體是理發師的體貌、理發廳的裝飾等;產品概念則可能以傳統手藝、傳統發式專為滿足中老年人懷舊心理,也可能專為青少年提供時髦和前衛;如果理發師不僅有小店,還有預約上門服務,那產品的外延將贏得更多人的賞識。

餐飲業則具有雙重性。第一層它是提供飯菜酒水的。這是餐飲業的實物產品;第二層才是它的服務產品。服務產品的實體就是便于顧客就餐;其形體則是服務環境、服務規范、人員外觀禮儀等;其概念即此餐飲店的服務理念;外延部分在餐飲行業花樣很多,有的甚至成為另一個利潤點,當然不排除一些酒店搞一些不健康的產品外延。從本質上講,餐飲業是原料加工成成品而零售出去的一種行為,從這層意義上講,它實在是加工類企業;但由于其產品消費地點的特殊性,使其售后服務成為重頭戲,以致于人們將其歸為“服務業”。可以看出,餐飲業的服務產品本身是其實物產品外延部分的延伸和加強。包括餐飲店里一些看似主業的娛樂項目實際上仍是為餐飲的實物產品作促銷。

人們越來越把教育當成一種產業,我們用整體產品論來考察教育這一產業時會發現它實際上是一種特殊的服務產品,因此,一個完善的教育載體也同樣具有整體產品所要求的四部分。我們以最初級的教育載體幼兒園為例,再具體到最原始的“寄存式”幼兒園。它的產品實體就是要滿足家長安全寄存的需求;其形體是保障這一基本使用價值的一切硬件,即舒適、吃飽、玩好等的各種保障設施;其概念僅是對安全的承諾;外延則是服務的方式與態度。隨著幼兒園的發展,尤其私立幼兒園的興起,我們發現這一產品的四個組成部分都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

4、 公益產品,與上述產品不同。這類產品不以營利為目的或主要目的,比如勞動模范的塑造、機關形象的建設、城市管理的規范等等工作,實際上都具有明顯的產品生產色彩,只不過不是用來交換而盈利,這里面可能會有一些其他隱蔽的目的,但主要社會作用仍是公益性的,我們以城市這一特殊產品為例,來分析四個部分的對應關系。如果我們排除個別城市管理者把城市管理業績當成升遷的資本這層目的,那么城市的產品實體部分則是生活、生產的場所;其形體很明顯是其外在環境,包括樓宇、街道、綠化等等;其概念則是其發展定位,如歷史文化名城、現代化城市、高科技城市等;產品外延則是實現這一切的手段,如政府職能,經濟政策、民風民俗、形象推廣等。當我們把城市當成產品來經營的時候,城市管理工作的思路會豁然開朗起來。 四、整體產品論的應用誤區

整體產品論具有廣泛的應用范圍,其觀點對產品準確診斷、產品開發改進、產品營銷等方面均有操作性很強的應用價值,但在具體應用中,要充分研究企業、產品和市場現狀,以使這一理論在經營管理中發揮作用。在這一過程中,一定要避免以下幾個認識上的誤區。

1、 我的產品必須完整

我們考察某個產品,首先要看它是否完整,但在產品發展的不同階段,我們沒必要要求產品絕對完整或每部分都具有相對優勢。比如在人們對飲料品牌意識不強烈的時候,產品的形體部分可能是有力的賣點;處于賣方市場的產品,其外延部分過于厚倒顯得多余。也就是說,對于非競爭性產品而言,在某個階段,產品的某一部分不必豐滿甚至可以或缺——然而,這樣的產品越來越少見了。但引入整體產品理論,追求產品完整性,勢必使企業超前發展,充滿競爭后勁兒;即便競爭性產品,仍可回避完整產品的鋒芒,根據企業狀況與市場動態,在產品某一部分上追求發展,仍能形成相對優勢和獨特的競爭力。

2、 我的產品完整了,就能坐等贏利了

當一個產品完整地具備了四個組成部分,我們還要看這四部分是否相輔相成。比如我們研究這一產品的形體部分,是否保證了產品實體基本使用價值,是否體現了產品概念的內容,是否適應產品的外延。如果產品的四個部分不能形成合力,而是相互影響,比如一個沙發造型怪異卻無法讓人落座,不僅其競爭力已無從談起,還可能成為笑料。所以,我們說,一個優勢產品的競爭力是產品實體、形體、概念和外延四個部分競爭力的綜合。其中概念是產品核心,在其他部分的表現中逐漸彰顯,反過來又對其他部分產生絕對影響,這樣的有機組合才能形成競爭合力。

另外,產品的競爭優勢是相對的,是可變的,在競爭全過程中,作為競爭要素的任何一部分都不可能永遠占競爭主導地位。這既為優勢產品敲響警鐘,又為弱勢產品注射了強心劑。因此,一個完整的產品仍要根據市場的變化,不斷調速和豐滿必要的組成部分,以適應競爭的需要。

3、 我們沒錢,生產產品實體已很吃力了,其他部分沒有資金投入

這一認識誤區的基礎是對整體產品個部分的生產過程缺乏正確的了解。有許多人認為自己企業的問題出在錢上,說假如有了100萬元將會如何如何,其實真給他100萬,其他借口又出來了。

我們不妨分析一下產品四部分生產過程的資金需求。產品實體是主要成本,如果進行改進,大多要追加資金投入;產品形體的生產有些也是主要成本,如內外包裝、服務環境等,但有些則不會因改進而增加成本,反而有可能降低,如款式變化等;產品概念不是用先進設備、高新技術生產出來的,它完全是智力投入,這一部分追加投資最少,而增加效益最快也最大;產品外延的改進往往要追加投入,但仍有一些是原有投入的重新組合,因而未必有新的成本。由此看來,生產完整產品并不會增加過多成本,而是低投入高效益的解決方案。

4、 我沒有競爭威脅,不需要完善產品

確實有些行業處于少數企業壟斷狀態,或者有的產品在市場上占穩固的領先地位,但仍有完整產品的必要,我們已從長遠競爭的角度分析過這一問題。 另一方面,追求產品完整性的最大意義是實現高額利潤。用整體產品論來看,產品的利潤來源有兩個渠道,一是來自“實際值”,即高于成本的某個有限的百分點;二是來自“附加值”,即實際值之外得到市場認可的利潤。“附加值”與實際成本幾乎沒有直接聯系,其額度大小完全由市場決定,并且產品四個部分均有賺取附加值的可能。比如用一項專利技術改進產品實體,則有可能較長時期賺取高額技術附加值;膨化食品由大包裝改為精致的小包裝,附加利潤可呈倍數增加;可金利來服飾比不知名的同質服務相比要貴出十倍以上,這是產品概念帶來的附加值。因此,產品附加值是投入少、利潤高的東西,而生產完整產品實際上就是生產附加值。產品完整性是企業獲取高額利潤的有效途徑,在產品同質化日趨嚴重的今天,甚至成為唯一途徑。 五、整體產品論引發的觀念革新

中國企業產品觀的發展并不是全部以本文第一部分所述的認識過程逐步完善起來的,而是有相當一部分企業仍停留在第一或第二階段,由于沒有產品概念的涵蓋,產品的實體和形體優勢必不具備相對優勢。在學術界,有些市場營銷專家已關注到產品的諸多構成要素,但在表述和劃分上并不能適應市場競爭的發展。對產品構成部分的研究,樹立整體產品意識,不僅是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理論基礎和思想武器,也是學術界一個研究新領域,勢必帶來企業經營中一系列觀念的轉變和革新。

1、 顧客至上觀念的真諦

在產品四個組成部分當中,我們看到,產品實體、產品形體、產品概念、產品外延這四部分都很明顯地帶有消費者意志的烙印,都是以消費者的各種需求為中心開發和生產的。產品的款式、包裝等形體因素必須是消費者認為悅目的、便于認識的。假如企業老板的審美觀與此發生沖突也不得不保留意見;我們講過產品概念實際上是消費者的心理預期。企業的一些美好愿望只能在消費者的心理預期得到滿足的過程中實現;至于產品外延部分的設計更是取悅消費者的舉措。而看似相對穩定的產品實體部分其實也受消費者左右。比如飲料生產企業,其產品的配料、口味得到專家的認可未必萬事大吉,關鍵看是否迎合消費者口味??傊?,在產品每個部分的開發生產過程中,消費者是最權威的檢驗員,“顧客是上帝”的理念左右著生產者和經營者的基本行為。而沒有整體產品意識則很難對此有一個全面深刻的認識。可以說,整體產品論使“顧客至上”等類似的標語從墻上走進了企業經營者心中而變成實際行動。

2、 產品開發觀念的變革

以一個飲料公司新產品開發為例,這家公司的技術人員研制了一種新配方,且不說其口味是否能被消費者認可,但從整體產品論角度來看,僅僅是開發了產品實體部分,即產品的四分之一。假如企業認為給它設計一種高檔的包裝就可以上市的話,那無疑是拿著半個產品去和別人完整的產品競爭。我們認為,新產品的開發是新產品四個部分的開發,由于這四部分是相互關聯的,所以又必須是同步進行的。也就是說,在整體產品論指導下的產品開發必須是一種“并行開發模式”,這一模式既保證了產品的完整性,又保證了開發的速度。比如我們要開發一種專供現代茶樓使用的茶具,我們首先要確定適應茶樓文化和主題消費者心理預期的一種概念,然后根據產品概念進行用料和工藝的選擇,即開發產品實體;茶具的造型和花飾即產品的形體設計也必須符合既定的產品概念;由于這種專用茶具適合人員回過頭來又要設計便于銷售人員攜帶和戰士的特殊包裝組合(產品形體)。由此可見,一個簡單的茶具開發也將由多個部門互相聯動。同步完成。

3、 產品競爭觀念的突破

產品四個組成部分的準確劃分使我們明確了產品所處的競爭層次,便于考察自己產品的競爭相對優勢和劣勢。從市場發展來看,產品的競爭必須是整體產品的競爭,但在競爭中,每種競爭產品總是產品的某一部分占有相對優勢。并且,在產品成長過程和市場競爭過程中的某一階段,產品競爭集中條理化分析,制定出自己的開發戰略,如果此產品尚未上升到整體競爭階段,則不必將產品四個部分同時推向市場,可以保留一至兩個“殺手锏”,伺機待發,使之有效地處于競爭優勢。如果產品市場銷售不利,則要將整體產品分解,檢查哪一部分存在問題,及時進行彌補。整體產品論能夠提高產品診斷速度和準確率,從而使之在市場上占有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