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豆的生長過程范文
時間:2023-04-07 02:41:5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綠豆的生長過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今天是綠豆生長的第13天,在這幾天里,教師桌子上的兩盆綠豆牙發生了截然不同的變化——
先說說泡在水里的這杯綠豆芽吧!這杯豆芽前幾天還是好好地,過了幾天,就像換了杯豆芽似的。它的葉子下垂,就像孩子犯了錯誤似的,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葉子卷縮成一團像一塊卷起來的小餅。隨著時間的推移,葉子也就像老人的頭發一樣,慢慢地脫落了。
再看它的莖,它的莖因為缺少水分,慢慢地偈人們的背一樣,越來越彎曲,也越來越枯黃了。
根部是最糟糕了,它會漸漸地發黑,然后就像垃圾一樣腐爛了。
而那盆種植在土里的綠豆芽,和枯萎的那盆比起來,顯得那么翠綠,恰似田野上那片綠油油的麥苗。它有著兩片圓形的葉子,但葉尖是尖尖的,就像一塊綠色的玉。
它的莖又細又長,差不多有15厘米那么高。它是那么的細,簡直要四根莖合在一起才有一根喝牛奶的吸管那么粗。一陣風吹過來,還真的擔心它會倒呢!它的莖很綠,充滿水分,如果你仔細看,會發現莖上有著細小的絨毛。
篇2
今天中午,我把王老師發給我的一小勺綠豆放進裝著清水的碟子里泡濕。過了一個多小時,我去看綠豆,發現綠豆比之前放在水里的時候,變得更圓更鼓了。綠豆圓鼓鼓的,像個胖娃娃,可是還沒長芽。
2007年9月18日 星期二 晴
今天,種子終于發出新芽了,像個頑皮的孩子,掙脫了綠色的外袍,長出了白嫩嫩的小芽。事不宜遲,我馬上把盆底有洞的花盆裝滿泥土,然后放綠豆在上面,再在綠豆的上面撒了點泥土。最后用花灑澆了水??粗?,盼它天天長大。
2007年9月20日 星期四 陰
我那五歲的表弟就要來了,我害怕表弟會把我的綠豆折斷,正準備把綠豆芽放到床底下,媽媽笑著對我說:“傻孩子,植物生長是不可以離開陽光、空氣、水分和養料的,要不你把它放在表弟拿不到的地方。”“嗯!”說做就做,我把綠豆芽放在陽臺上。我仔細觀察,發現小芽的兩片豆瓣上長出了兩片嫩綠的葉子,莖的頭部從淡紅色變成淡綠色,從淡綠色變成了深綠色。我還看到了一顆綠豆懶洋洋地躺在土壤里,好像還不愿意脫掉舊衣裳。這時,我的心非常著急。
2007年9月21日 星期五 晴
篇3
11月4日/星期四/陰轉多云
放學回家,我放下書包,做得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我的小綠豆,我迫不及待地打開杯子,發現小綠豆們還在睡覺,咦?小綠豆怎么還沒發芽?總不是小綠豆們還沒睡醒,不想從溫暖的“被窩“鉆出來呢?我帶著種種疑問去問媽媽,媽媽說:“你的小綠豆先把身體變大,把綠色的外套撐破,再把頭探出來的。”“哦,我明白了!小綠豆也有生長過程。”我興奮地叫了起來。
晚上,我興奮地睡不著覺,因為小綠豆明天就要發芽了,過了好久,我才慢慢地睡著……
浙江嘉興桐鄉市浙江省桐鄉市振興西路小學五年級:沈琪
篇4
1、可以,因為綠豆是持續開花的,不可能在開花期間一直不澆水的。
2、綠豆植完之后要澆一次水,如果一直沒有下雨,那就要一直澆水,直到移栽的幼苗長出新的根系或者是長出新的綠葉,這時就可以放心了。
3、在幼苗都成活之后就要進行除草工作,一般的話是要進行至少三次的除草,在成活之后進行一次,第二次是在它長到十到十五厘米的時候進行一次,最后是在它開花前除一次就好了,綠豆的生長過程中一般不需要施肥,因為肥力過多它就會長苗,然后就會錯過最佳的花期,從而導致減產。
(來源:文章屋網 )
篇5
關鍵詞:綠豆品種;高產栽培;綠豆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5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0)-09-0106-1
0 前言
綠豆在我國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綠豆是喜溫作物,抗逆性強,耐旱,耐瘠,適應性較強,生育期短,并有固氮養地的功效,在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和優質,高效、低耗農業中具有其他作物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隨著經濟的發展,綠豆的種植面積在吉林省西部地區逐年加大,是農民增加收入的主要作物之一,同時綠豆在工業、食品業和醫藥等方面用途很廣,也是對外貿易出口創匯的主要產品。
通榆縣位于吉林省西部,我縣土地面積大,土壤比較瘠薄,特別是沙性土壤面積比較大,降雨量偏少,而綠豆又是耐干旱、耐瘠薄,生育期短,適播期長,投入少,效益高的經濟作物。綠豆適合我縣大面積種植,現將綠豆的高產栽培技術要點歸納如下:
1 種子的選擇及處理
種子是決定產量和品質的內在因素,選用綠豆優良品種可使產量與品質極大提高,根據我縣的自然條件和市場需求,最好選擇生育期在85-100天,高產優質,抗逆性強的已推廣品種,目前適宜我省種植并值得推廣的品種有如下幾個:超級綠豐收、中綠2號、冀綠5號、白綠8、密莢王等。
超級綠豐收:生育期75天左右,株高30-45cm,莖桿粗壯,植株直立,不倒伏,分枝3-4個,爬蔓,頂端結莢密集,每串可結莢4-8個,最多可達12個。莢長9-12cm,每莢11-14粒,百粒重6.5g,粒圓柱型,鮮綠色,有光澤。抗根莖部病害和葉斑病,不炸莢,喜水肥,適合密植。公頃產量3000-4500kg。播種前要做到人工挑選,除去病粒、殘粒、蟲食粒、雜粒,凈度達到99%,純度達到98%,發芽率達到95%。此外,要曬種2-3天,播前一周用種衣劑拌種。待藥液均勻粘在種皮上,陰干后即可播種。
綠豆播種適期長,在我縣許多地方可早播,也可晚播,我縣春綠豆最佳播期在5月中下旬,晚播可選擇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過早播種氣溫較低,雨水過多,易造成爛苗現象,過遲播種氣溫升高,引起植株徒長。要根據當地的氣溫條件和耕作制度適時播種。
2 選地、整地與施肥
2.1 選地
選擇不跑風,有井灌條件的平川沙壤甸子地和坨崗沙壤地。鹽堿度過大的低洼易澇地不選。因為pH值在8以上不利于根系生長,抑制根瘤菌的活動。另外,要實行三年以上的輪作,做到不重茬,不迎茬,以減少病蟲草害的發生。前茬以玉米、打瓜、蓖麻為佳。
2.2 整地與施肥
綠豆雖然較耐貧瘠。為了使綠豆獲得穩產、高產,科學施肥是關鍵。施肥應掌握以有機肥為主,無機肥為輔,有機肥和無機肥混合使用,施足基肥、適當追肥的原則。因綠豆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所以一般不施氮肥。綠豆是對磷肥敏感的作物,增施磷肥能促進植株健壯生長,提高產量。具體來講可在5月上、中旬結合整地打壟每公頃施充分腐熟的農家肥15m3,化肥45%含量三元素(N、P2O5、K2O各15%)200kg做底肥一次性施入,以滿足綠豆生育期短,需要肥集中的特點。
3 適時播種,合理密植,確保全苗
綠豆生育期短,合理密植是增產的關鍵,種植過密易導致植株生長瘦弱,通風透氣差,結莢少,病蟲害增多,甚至造成倒伏現象。種植過稀,植株個體大,但個體和群體不協調,有效土地和陽光未能得到充分利用,達不到高產的目的。我縣在5月15日-25日采取壟上耠溝條播的方法比較適宜。播種要均勻,播種量要控制在每公頃20kg左右,播深3-5cm,過深子葉出地困難,過淺易風干,造成缺苗。如果土壤墑情較差,播種后要用木磙子鎮壓一遍。
在綠豆的產量構成因素當中,莢數的效應值應最大,成莢率又與密度緊密相關,所以要考慮個體與群體的關系,一般每米間保苗9-12株,公頃保苗15-18株。
4 加強田間管理及病蟲草害防治
4.1 及時間苗、定苗
在一片真葉時間苗,兩片真葉時人工定苗,間苗、定苗要去小留大,去弱留壯,結合間苗、定苗及時鏟趟,要做到三鏟三趟,鏟前趟一犁效果會更好,開花封壟前一定要結束鏟趟。
4.2 及時除草
禾本科雜草3-4葉齡時每畝用20%拿撲凈乳油或12.5拿撲凈機、油乳劑70ml兌水40kg在下午4點以后壟面噴霧。
4.3 排澇防旱,及時防治病蟲害
綠豆是旱土作物,過多的水分,易造成綠豆根系腐爛,要注意排澇。綠豆比較耐旱,但主要表現在苗期,3葉期需水量逐漸增加,現蕾期為綠豆需水臨界期,花莢期達到高峰期。如遇干旱天氣,有灌溉條件的地方可在開花前灌水1次,以提高單株莢數及莢粒數,結莢期再灌水1次,以增加粒重并延長開花時間。如水源緊張時,應集中在盛花期灌水1次。在沒有灌溉條件的地方,可適當調節播種期,使綠豆花莢期趕在雨季。
綠豆雖然抗性較強,但生長過程中也有病蟲害,病害多表現為立枯病、枯萎病和葉斑病。對此可根據情況進行防治。蟲害多表現為幼苗至開花結莢期有不同程度的蚜蟲、螟蟲危害,可在現蕾分枝期和盛花期用氧化樂果對水成1500倍液噴殺,能起到良好防治效果。
篇6
春天,牛毛般的細雨滋潤著大地,一棵棵草莓貪開婪地吮吸著春天的甘露,小草似的草莓爭先恐后地出一朵朵白色的小花。每一朵花中間都有一粒黃綠色、綠豆般大小的草莓。它們遍身長著極小的疙瘩,從疙瘩中鉆出一根根極短的毛刺兒。漸漸地花瓣落了,像綠豆一樣大小的草莓獨立成長起來,就像躺在媽媽懷里的孩子漸漸長大。
初夏,在陽光的照耀下,那綴在綠葉之中的草莓越長越大,顏色由綠變為淡紅又變為鮮紅色。成熟的草莓樣子很奇特,那扣著綠色小草帽的草莓,身穿紅外衣,上面鑲嵌著無數芝麻般大小的籽兒。在那紅外衣的里面是飽滿的果肉,真讓人垂涎欲滴。
草莓的果皮薄而柔軟,放在嘴里輕輕一咬,那甜潤的汁水便流了出來。它的果肉色紅細膩滑溜,酸甜可口。草莓的生長期很短,初夏時節是草莓的旺季。人們除了吃新鮮的草莓外,還將它制成草莓罐頭、草莓汁、草莓果漿、草莓酸奶……讓更多的人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營養豐富的草莓。
自從家鄉種植了草莓以來,我的家鄉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農民的收入一年年增加,那矮小簡陋的土房子蕩然無存,一幢幢新樓房拔地而起。鄉間的小路上“幸?!?、“嘉陵”隨處可見。家家都買了冰箱、電視機、洗衣機等。農場的生活就像蜜一樣甜美。大家笑在臉上,喜在心里。
我堅信再過幾年,我的家鄉一定會更加美麗富饒,我歡迎大家都來我的家鄉做客,那時一定讓你把酸甜可口的草莓吃個夠。
篇7
關鍵詞:芒果;反季節栽種;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667.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07013702
1 引言
芒果是一種很受大家歡迎的熱帶水果,尤其是在我國南方地區,芒果產業發展十分迅速。海南是我國芒果的主要產區,且條件適宜的地區都已開始發展芒果產業,并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在芒果種植過程中需要加強各種種植技術的應用,如加強水肥管理、注重對芒果樹進行整形修剪等,使得芒果樹能夠充分吸收到營養,提高芒果的產量以及質量。而除了正常的種植方式外,還可以加強反季節種植,反季節種植與傳統的種植技術之間存在一定的共性,也有區別。
2 影響反季節芒果產量的主要因素
我國南方很多地區的芒果正常收獲上市時間為5~6月份,通過反季節芒果生產技術,芒果可提早于2~4月份上市,品質優,收益高。但是反季節種植會使芒果遭受一些不良因素的影響。主要有3個方面:①不良氣候的影響。氣候是芒果生長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芒果的開花結果期處于低溫干旱的冬春季,其產量受冬春不良氣候影響較大。當出現低溫陰雨時,會造成落花、授粉不良、花穗變黑、坐果率低,如果長期的高溫時,會使得芒果難于抽穗。②果樹生理代謝失調。任何一種植物的生長都有自身的規律,反季節種植的時候很可能會遇到果樹自身生理代謝失調的現象,比如部分施用多效唑催花的果園,由于長期用藥,就會出現花穗較長、兩性花形成比例不合理等不良現象,使得果實產量較低,落果較多。③缺肥水。在反季節種植的時候,由于季節性降水的影響,使得果園有可能會出現缺水現象,土壤養分較少,使果樹營養不良,影響產量。尤其是一些山區種植的芒果缺肥嚴重,造成許多果園開花結果少。反季節芒果的開花結果期正好是冬末春初時節,對芒果的產量和質量都有影響。
3 芒果反季節種植的技術
反季節種植違反了芒果生長過程中的自然規律,外部的很多條件都已改變,因此需要加強管理,滿足芒果生長過程中需要的各種環境條件,從而實現高效豐產。
(1)合理規劃區域,加強園區管理。在反季節芒果種植過程中,應該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合理地選擇栽種反季節芒果的地區。根據芒果的生長習性,芒果生長速度快,反季節芒果樹在生長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加強一些常規管理,比如反季節芒果喜歡比較深厚肥沃的土壤,保水能力要強,但是不能蓄水,在選擇種植園區的時候,最好是選擇向陽的地區,使得反季節芒果生長過程中的陽光需求能夠得到滿足。另一方面要對園地進行規劃,對反季節芒果種植的密度進行合理地分配。對于已經成齡的反季節芒果樹果,還應該要進行松土操作,松土的深度也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2)催花。催花是反季節芒果種植過程中的重要內容,當第二蓬梢穩定后,若雨水過多或天氣較熱,有可能再抽新梢,可在每15 kg水中加乙烯利8~10 mL,再加50 g多效唑(500×10-6),噴灑葉片正反面,實現催花目的。一般來講,每隔10 d或者15 d噴灑1次,一般噴2~3次后20~30 d就可抽穗。同時,為了吸引更多的昆蟲進行傳粉,針對反季節導致的昆蟲較少的問題,可以向果園中分點投放廢魚、雞糞等,吸引一些蜂、蠅來進行傳粉,另一方面可以少量地使用農藥防治病蟲,提高反季節芒果的坐果率。在選擇反季節芒果種植時期的時候,也應該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預測花期,從而使得反季節芒果種植能夠更加適合當地的自然環境。
(3)加強水肥管理和整形修枝。反季節芒果在生長的過程中由于季節性差異,更需要水和肥料,只有充足的水分和肥料,才能促進反季節芒果的快速生長。除了使用一些基肥之外,等到反季節芒果成活之后再追施速效性肥料。在施肥的過程中,一般都使用有機肥,同時可以配合一些化肥,另外還可以配合地使用催花肥、穩花肥、穩果肥和壯果肥。催花肥一般于9~10月中旬雨季結束前,施草木灰或硫酸鉀或硝酸鉀或復合肥0.5~1 kg,以促進花芽分化。穩果肥主要是為了提高產量的,一般是多元復合肥,在施用壯果肥的過程中可以配合多元復合肥和有機肥,使得芒果生長過程中的養料充足。在芒果生長的過程中還應該要適時適量地灌水。結果樹灌水應掌握在兩個時期:第一是剪枝施肥后土壤干旱時,第二是果實發育期。在花芽分化以及抽穗之前芒果喜歡比較干燥的環境,但在抽穗后和結果期時正遇上干旱的冬春季節,需要適量灌水,因此在反季節芒果種植的過程中,應該要根據園區的條件,定時進行灌水,最好是每隔10~15 d就灌水1次,可以提高芒果的產量。同時需要注意對芒果水分的控制,如果水分過多,也會導致落果。
在芒果生長過程中還應該要加強整形修枝,合理地修剪整形,也能使得修剪過程中的刺激變得更加強烈,結合外界陽光和高溫條件,使得修剪之后的芒果樹可以更好地發梢,讓營養持續,利于結果。在對其進行整形修枝的時候,應該要從幼樹就開始修剪,而且要對比較大的枝條進行修剪,用弱枝當頭,過密的枝條要進行疏除,以減弱頂端的優勢。對于那些生長速度比較適中的枝條以及多種長枝條,則可以放緩其生長,以保證可以形成結果良好的母枝。在修剪的時候也應該要及時控制好修剪的時間,及時地控制營養,抑制二次梢的生長。
(4)使用生長調節劑保果。反季節芒果種植過程中,應該要使用生長調節劑進行保果操作,當幼果如綠豆大以后,每隔7~10 d就要使用2~3次10~20×10-6赤霉素,可促進幼果生長,防止裂果。同時還可以噴施硼砂,也可以有效地防止裂果。
4 結語
芒果有較高的食用價值和經濟價值,其耐受性較強,在我國的很多地區都有種植。在芒果種植過程中為了要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則可以嘗試反季節種植,因為反季節種植過程中氣候和周圍的環境都不利于芒果生長,因此要加強管理,營造適合芒果生長的環境,從而提高芒果的產量和質量。
參考文獻:
[1]周文忠.反季節芒果高產栽培技術[J].中國熱帶農業,2006(12).
[2]周文忠.反季節芒果低產主因分析[J].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06(15).
[3]馬應雪,蔡景山.芒果高產栽培技術[J].農技服務,2012(9).
篇8
又逢年末,這日子過得飛也似的,真有點來不及感嘆了。天氣越來越冷,我想大家陽臺上的綠色成果也收獲得差不多了吧?在這個空檔期,給大家介紹個“小家伙”――芽苗菜。芽苗菜是利用植物種子或者其他營養器官,在黑暗或弱光的環境下,培育成可食用的嫩芽、芽苗等的蔬菜。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籽芽菜”,即由種子萌發而來,如綠豆芽、黃豆芽;二是“體芽菜”,利用芽及枝條儲存的營養而長成,如香椿芽等。
這些芽菜的小身板看似嬌柔孱弱,但其中蘊含的營養卻并不少。芽菜在培育的過程中,其身體內部會進行一系列的物質轉換,發生劇烈的變化,長成后會具有較“原料”更為豐富的營養元素。
比如,黃豆在出芽后,其維生素B2的含量將在原有基礎上增加2~4倍;黃豆本來不含維生素C,而成為芽菜后每百克就多了20~30毫克維生素C;同時,氨基酸與礦物質含量也隨之增加。還有些芽菜在生長過程中會生長出某些獨特的微量元素,如香椿芽中的類性激素物質,枸杞芽中的蕓香苷都是人體維持正常生理活動的有益營養素。芽菜在形成過程中還會產生大量活性蛋白質,在水解酶的作用下,這些大分子蛋白質會轉化為可溶性、易于被人體吸收的物質。此外,研究發現芽菜中的葉綠素能分解人體消化道中的亞硝酸胺,可以一定程度降低腸道腫瘤的發病幾率。再加上芽菜所呈現出來的完美色澤和脆嫩口感,那絕對是為老人、小朋友量身定制的絕佳食材呢。
舉一反三發豆芽
關于“體芽菜”,在之前的文章里寫到過,是利用間苗間下來的幼苗進行培育的,這里就不復贅述了。這次主要選取在培育過程中極具代表性的綠豆芽來向各位讀者介紹一下“籽芽菜”。
準備工作: 一口鍋,一個尺寸相配合的瀝水籃,以及去除異物并洗凈的新綠豆。準備工作是要將綠豆在清水中浸泡一夜,然后我們就可以開始發豆芽了。將浸泡好的綠豆平鋪在瀝水籃里,把籃子架在鍋內蓋上鍋蓋,保證遮光且通風。每天將籃子取出,浸入清水中洗滌一次,或者采取均勻澆水的方法進行洗滌。注意兩點:清洗時間一般應選擇在清晨或傍晚; 動作要輕,不要傷到根。
3天后,綠豆會有一部分根長出,并開始脫皮,這時不用刻意去弄掉種皮。7天后豆芽基本長到與籃子齊高,這時就可以分次食用了。一般到10天左右,我們就可以將綠豆芽收獲完了。怎么樣?非常簡單吧!收獲的芽菜無論是用于涼拌還是清炒,口味都非常好呢。
種植技巧集結
本篇文章是2015年度“陽臺菜園”欄目的最后一期了,在這一年的時間里,相信大家都已經成為了陽臺種菜的高手了。今天,我就再和大家嗦一些利用自家陽臺種菜的小知識和小技巧,算是給大家做個歸納總結。
栽培土的選擇
總的原則是:肥沃、疏松、排水性好、保水保肥性好,并且偏微酸性。重點向大家推薦基質土,由草炭土、蛭石、珍珠巖按照3∶1∶1混合形成。用土前一定要消毒殺菌,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陽光暴曬3~4天,每天翻動,保證曬透,避免土壤成為傳播病蟲害的介質。如果要重復利用基質土,應先剔除雜物,進行暴曬,再裝進大塑料袋,加水密封,繼續暴曬3~4天,最后再按1∶1的比例摻些草炭土就可以了。
肥料的使用
肥料可以簡單分為化肥和有機肥。如是種菜新手,建議您主要選用有機肥,輔以緩釋復合肥。關于用量,給大家舉個例子:關于底肥,20厘米直徑的花盆容量配手抓一把有機肥就夠了;緩釋肥,每次加6~8粒,不超過10粒。
種子和菜苗的選擇
原則1:購買在有效期以內,最好是當年的種子。
原則2:最好選擇大廠家生產的,包裝上標注有發芽率的種子。
原則3:用不完的種子,要放到密閉的容器里,加上袋裝的干燥劑,放在陰涼背風的地方,或者是放在冰箱里保存,最好在保質期內盡快種植。
種苗選擇呢,一是帶完整的土坨;二是種苗形態飽滿挺拔,葉綠,鮮活,無病蟲害;三是菜苗根部有白色的根須。
種子的處理
一般咱們接觸到的就是浸種和催芽兩種。
浸種: 給大家介紹一個溫水浸種,能夠將水溫快速調整到50℃~55℃的方法,那就是“兩份開水加一份涼水”。
催芽:將浸種后的種子包在濕的紗布里,選擇遮光環境。在溫度上,耐寒蔬菜保持20℃左右,喜溫蔬菜保持在25℃~30℃左右。催芽應保持紗布一直濕潤但是不能有水淹過種子,直到種子發芽露白為止。
嗦嗦的日常管理
澆水: 深層土壤干了的時候就要一次性將水澆透。判斷深層土壤干燥情況的最好方法是用手指伸入盆土兩個指節的深度,如果手上幾乎不會帶有泥土就可以澆水了。
光照: 將移栽成活的小菜苗移至陽光下生長,應注意逐步增加陽光照射時間,第一天曬兩小時,第二天曬半天,第三天才是完整的日照。
施肥: 總的原則是寧少勿多,液態肥就是寧稀勿濃,按需施用,少量多次,注意位置。
寫了這么多期,感覺還是有好多內容沒向大家講清楚、說明白,有點對不住讀者們的熱情了。這一年中,專欄的欠缺、遺漏、不足之處還望大家多多擔待。小菜在這里鞠躬致謝了!
篇9
【關鍵詞】優化科學教學 教學方法 教學目標
我在教學《動物的繁殖》一課時,提問:魚是用什么繁殖的,雞是用什么繁殖的?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后,學生確定了魚是用胎生來繁殖的,因為雖然魚肚子里有魚卵,但它是先在肚子里生成小魚后從魚肚子里出來的,而雞是用卵來繁殖的,因為小雞是用雞蛋孵化出來的。那么魚真的是胎生動物嗎?顯然是錯誤的,那么,學生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錯誤認識呢?現在的科學教學,不管是學生還是教師,都是在教室內想當然地把科學知識傳給學生,我們的科學教學沒有帶領學生走進社會,造成學生存在頭腦里的知識和現實生活相脫離的現象。課堂教學單純地傳授知識,確切地講只傳授課本上的知識。課堂教學與學生生活嚴重脫離,長期下來,學生形成了只記住課本知識、讀“死書”的習慣,不能把課本知識與生活、大自然相聯系,更不能把課本知識應用于生活,學生沒有真實的實踐經驗,當然談不上什么科學探究了。所以才會造成這種錯誤的認識。反觀我們小學《科學》教材中所選用的教學內容都要讓學生通過實踐才能獲得真實的知識,只有學生真實的體驗,才能習得真實的科學知識與技能。那么,我們小學《科學》教學如何才能讓學生真實體驗,來優化科學教學呢?經過實踐,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走進校園是優化科學教學的基礎
學生的學部分時間是在學校里完成的,學校的科學實驗室或電腦室或花草樹木都給我們的科學教學帶來了很多的便利。而《科學》教材中的許多內容都是要求我們學生在校園中完成的。
1.1 帶領學生走進校園。校園的各種生物、各種設備都給我們的科學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比如:教科版三年級上冊《科學》中的《校園的樹木》《大樹和小樹》、六年級上冊的《校園生物大搜索》《校園生物分布圖》等等課的教學,都要我們科學教師利用學校的現有資源來完成教學,要帶領學生走進校園的每一個角落,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活動。而不是把學生禁錮在教室內進行知識的說教。
1.2 帶領學生走進實驗室。小學科學教學很多內容不是單憑我們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解就可以讓學生獲得學習經驗的,而是要帶領學生走進實驗室,讓學生在實驗室內進行操作實驗才能獲得真正的知識與技能。比如:教科版六年級上冊的《工具和機械》單元、《能量》單元、下冊的《微小世界》單元,五年級下冊的《沉與浮》單元、《熱》單元、《時間的測量》單元等等,還有很多單元的科學內容傳授要在我們的實驗室內才能完成,而這時,我們就要帶領學生走進實驗室,讓學生自己來進行實驗,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形成科學品質,掌握科學技能。如果學生在課堂上還沒有完成實驗任務,那么我們要讓學生在課后繼續實驗,讓我們的實驗室永遠向學生敞開,這樣,學生在沒有壓力的環境里,也許會設計出不同凡響的實驗來,可以發現許多書上沒有的科學現象,領會書上學不到的知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與科學素養,讓學生的科學探究真正落到實處。
1.3 帶領學生走進圖書網絡。學生在進行科學學習的時候,有很多東西是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難以完成的。學生有一些疑問有時我們教師也解釋不清楚,而這些內容卻又是學生非常渴望了解的內容。比如:在教學教科版六年級下冊《太陽系》一課時,有些學生提出了“有沒有外星人?在宇宙中還有其他生物嗎?”在教學蘇科版五年級下冊《人類認識地球及其運動的歷史》時,就有學生提出“地球是如何形成的?”等等問題,象這些問題單憑教材中的內容是沒有辦法解決的,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帶領學生走進圖書網絡,讓學生在相關書籍中尋找答案,可以讓學生在網絡中收集相關信息。這樣,既解決了我們課堂上不能解決的難題,而且激發了學生科學探究興趣,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
2.走進大自然是優化科學教學的關鍵
大自然不僅是我們人類生存的環境,而且也是我們小學科學教學的大沃土。大自然中的各種植物或動物,天氣變化,土壤分析等都是讓我們在小學《科學》教學中要探索的知識。況且教科版小學《科學》教材中的許多內容也都是讓學生在大自然中才能掌握的。比如:教科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中的《新的生命》,三年級上冊《動物》等單元都要求學生要走進大自然,讓學生在大自然中學習新知識,如果我們把學生局限在教室里,僅憑我們自己制作的標本、搜集的信息永遠滿足不了學生的求知欲望,也不能讓學生形成全面的知識體系,而且會束縛學生的思維空間,削弱學生對科學探究的樂趣。因此,要帶學生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
如在教學教科版三年級上冊《科學》中的《螞蟻》、《蝸牛》、《蚯蚓》、《金魚》等課時,由于這些動物與學生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是學生在大自然中經常遇到的動物,學生完全可以自己在大自然中去研究,如果我們只是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照本宣科式的教學,那么,就會很容易把科學教學與大自然隔開來了。而這時,學生對這些動物的生活習性與生活習慣也不會有更深的認識,而如果我們把這些課置身在大自然中,放手讓學生研究,那么,學生得來的知識由于是自己探究得來的,那么一定會比在課堂上來得更深刻,更透徹。再比如,如果我們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也就不會造成文章開頭“魚是胎生”的錯誤知識。
3.走進家庭是優化科學教學的延續
家庭生活是學生最熟悉不過的了。而在家庭生活中也蘊含著非常豐富的科學知識,是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延續。學生在家庭生活中可以學習到很多科學知識,比如:做飯時為什么鍋蓋上有水珠,東西為什么會發霉,食用油為什么會漂在水的上面,鐵為什么會生銹、熱水瓶塞為什么是木頭的等等問題,我們都可以在科學學習中尋找答案,在家庭生活中驗證科學知識。
篇10
關鍵詞:食用豆類;豆類作物;豆類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5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092
食用豆類作為一種物質資源,栽培遍布世界各地,在我國,豆類的種植面積更是不容小覷。雖然我國的豆類種植面積和產量在世界都居于領先水平,但我國現行的栽培技術仍然很落后,與西方發達國家有很大的差距,要想保持領先,就必須對食用豆類作物的栽培技術進行革新。
1 食用豆類作物概述
食用豆類作物的籽粒中一般都含有較高的淀粉和蛋白質,是以收獲籽粒供食用的豆類作物的統稱。常見的食用豆類作物有綠豆、小豆、豇豆、蠶豆等。從這些作物的生長習性上可以將它們大致劃分為4類:直立、半蔓生、蔓生和攀緣。這類植物莖葉中蛋白質含量一般比禾本科作物高,籽粒蛋白質含量一般可以達到20%~30%,但它們的生育期短,不能作為主要的農作物,只能作為輔種作物。
2 食用豆類作物的營養價值
食用豆類作物中的蛋白質含量一般比較高,而且質量都比較好,營養價值甚至可以與動物性蛋白質媲美,是植物蛋白中最好的。我國人民膳食中的蛋白質有很大一部分來源于食用豆類作物,因為豆類作物的氨基酸的組成最接近人體所需氨基酸的結構。不僅如此,豆類中還富含鈣、磷、鐵、鉀、鎂等無機鹽,對人體的健康有很大的幫助,是難得的高鉀、高鎂、低鈉食品。
2.1 較高的營養價值
食用豆類作物的營養價值是毋庸置疑的,既然它能夠如此頻繁的出現在人類的餐桌上,就已經證明了它自身的營養價值。只要合理食用,對人的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幫助。
2.2 廣泛的用途
該類作物不僅能夠直接使用,而且能夠加工成各類食品,如赤小豆可以做成豆沙餡、小豆羹等食物。作物的豆莢和籽粒經過加工還可以做成罐頭,出口到別的國家,成為我國一項重要的經濟收入。而加工后剩下的副產品還可以利用,豆渣等可以用來喂養牲畜,真正實現了對材料的充分利用。
2.3 良好的適應性
在貧瘠的土地上,豆類植物也能長得很好,具有很強的土地適應能力。而且豆類植物還有固定土壤中氮元素的作用,因此對改良土壤和提高土壤肥力上有良好的作用。該類作物的生長期比較短,可以作為補種作物,不僅實現了土地的合理利用,提高了經濟效益,還可以增加農民的收入,改善農民的生活。
3 食用豆類的誤區
煮飯隨便放豆。不少家庭認為豆是好東西,所以在煮飯時把所有的豆子一股腦兒全扔進鍋里煮,但所有的東西都有一個適宜的量,一旦過了那個度,就會物極必反。如果豆子過多,就必須相應的減少主食的攝入量,否則淀粉攝入量就會超過人體所需的營養量,使人體的健康天平產生傾斜。
混合食用各種豆類。每種豆類都有自己的功能,有些功能可以互補,但有些卻是互斥的,如果在使用前不搞清楚,可能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的影響。紅小豆屬于溫性去濕,綠豆則偏涼清熱解毒,不同的豆類可以用于不同體質的人,如果能夠正確食用,對人體健康有很大的作用。
食用豆類雖然很普遍,但也有屬于自己的栽培技術,如果不能正確栽培,會對產量和質量造成一定的影響。食用類豆物不宜連作,一旦連作,發生病蟲害的幾率就會增加,田間雜草的數量會猛增,造成根系的發育不良,最終導致產量的降低。肥料問題上,需要注意3點:因為該類作物本身就具有固定土壤中氮元素的能力,因此在生長過程中不宜施過多的氮肥,否則會造成成熟的延緩;適量增加磷、鉀肥的施用,對作物的生長發育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開花結果后要噴一定的微量元素來提高籽粒的產量。
4 結束語
雖然食用豆類作物在的生活很常見,但這并不能作為我們忽視它們的理由。豆類作物的生長仍需要傾注一定的心血,有了付出才會有回報,要想在收獲的季節有所豐收,就必須對其栽培技術有比較透徹的研究,搞清楚不同的豆類各自有什么生長特點,然后有針對性的進行培植。在收獲了豆類進行使用時,又要搞清楚每一種豆子的營養價值和應用價值,不能盲目使用,避免適得其反的影響現在的生活。
參考文獻
[1]馬振.中國東西部地區豆類作物種植模式差異分析研究――以江蘇省和四川省為例[D].南京農業大學,2014.
[2]朱文,房裕東,李育軍,等.廣東省食用豆類種質資源的創新利用與前瞻[J].長江蔬菜,2015(12).
[3]馬召林,侯雪琪,高占民.食用豆類作物及其栽培技術[J].現代化農業,1995.
[4]吾爾古麗?艾麥提,新疆鷹嘴豆產量和品質關鍵栽培技術調控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