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豆品種選育及機械化生產技術研究
時間:2022-03-24 10:19:31
導語:綠豆品種選育及機械化生產技術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親本來源及選育過程
母本豫綠5號系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從博愛砦和變異株中選育而成,原品系代號鄭90-1(豫審證字20026號)。早熟品種,夏播生育期57d。植株直立,有限結莢習性,株型緊湊。結莢集中,粒大、飽滿,粒色碧綠美觀,光澤鮮亮。父本為國家食用豆類品種資源C1601,品種名稱樓上樓里藍籽,為農家品種,由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從太康縣收集并保存。株型半蔓生,有限結莢,生育期66d,莢黑色,籽粒青藍色,有光澤。2009年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以豫綠5號為母本、C1601為父本有性雜交,以高產、廣適、適應機械化收獲為育種目標,從雜交后代中歷經5年系統選育出鄭綠16號。其株型直立緊湊,莢果與地面有一定的高度,結莢集中,主莖粗壯,抗倒伏,滿足機械化種植要求。2015-2016年參加河南省綠豆區域試驗;2017年參加河南綠豆新品種鑒定試驗;2019年通過河南省鑒定,鑒定編號:豫品鑒2019001。
2特征特性
2.1農藝性狀生育期61d,株型直立,莖粗抗倒伏。株高59.1cm,主莖節數8.5個,主莖分枝數2.6個,花黃色。單株莢數24.7個,莢長9.3cm,莢粒數9.5粒,莢型直筒型、成熟莢皮黑色。結莢成熟非常集中,適宜機械化收獲,一次收獲產量可達70%以上,抗倒性、抗旱性強,抗根腐病,中抗葉斑病。該品種適應性廣,穩產、豐產性好,適合在河南、江西、江蘇、山東、河北、陜西等地種植。2.2籽粒品質籽粒圓柱型、明綠豆,百粒重5.92g。據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檢測,籽粒干基含蛋白質28.5%,脂肪0.7%,粗淀粉54.03%,粗纖維4.20%。
3產量表現
3.1區域試驗。鄭綠16號于2015-2016年參加河南省綠豆區域試驗,2015年每hm2平均產量1711.5kg,較對照豫綠4號增產5.84%,居第5位;2016年平均產量1666.5kg,較對照增產15.93%,居第2位;2年平均產量1689kg,較對照增產10.89%,比試驗平均值增產5.54%,75%的試點增產,居所有參試品種第2位。3.2鑒定試驗。該品種于2017年參加河南省綠豆新品種鑒定試驗,每hm2平均產量1767kg,比對照豫綠4號增產8.14%,居第2位。在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安陽市農科院和鄲城縣農科所3個試點表現都比較好,產量均高于對照。
4機械化生產技術
4.1播前準備。應選擇肥力較好、保水保肥、排灌良好、適合機械化操作地塊種植,應避免選用過堿性(pH值≥8)土壤和低洼易澇的地塊,應與小麥等禾谷類作物輪作。適宜與甘薯、馬鈴薯、棉花、煙草、玉米等作物間作套種或接茬間隙種植[7]。在播種前7d內精選種子,選留飽滿大粒種子備播。選擇晴好天氣,將種子鋪成5~6cm厚,要勤翻動,使之曬勻,曬種2~3d。4.2機械播種。該品種適播期長,從4月下旬至7月上旬均可播種。春播在無霜期后種植,夏播6月下旬之前為宜。根據土壤條件,選擇適宜播種機型號,可用豆類專用播種機精量貼茬直播,一次性完成開溝、排種、覆土、鎮壓等一系列作業,均勻地將豆種播入土壤。保證種肥隔離5~7cm,調整播種口和行間距,行距40~60cm,穴距30~35cm,每穴4~5粒,深度3~5cm。根據粒型大小每hm2播種量15~30kg,留苗密度不少于22.50萬株。施肥原則是農家肥為主,無機肥為輔。若地力差時,小麥收獲后及時隨播種施種肥,每hm2施三元復合肥(N、P、K=15∶15∶15)150~225kg。對播種時墑情較差、坷垃較多和砂性土壤地塊,播后應及時鎮壓,減少土壤空隙和水分蒸發。播種后出苗前,使用小型噴藥機每hm2噴施33%二甲•戊樂靈乳油2625mL進行土壤封閉處理。由于田間小麥秸稈較多,用水量可適當增加。4.3田間管理。查苗定苗應在出苗后第1片復葉展開前進行查苗補種,對于缺苗斷壟嚴重的地方要及時點水補種或毀種。第1片復葉展開后間苗,第2片復葉展開后定苗。按既定密度要求,去除弱、病、小苗及雜草,留大苗、壯苗。雜草防治中耕除草不僅能消滅雜草,還可破除土壤板結、疏松土壤、減少蒸發、提高地溫、促進根瘤活動和綠豆增產??捎眯⌒椭懈麢C在封壟前進行中耕,深度5~7cm,結合中耕進行培土和除草。使用除草劑精喹禾靈(殺針葉雜草)和苯達松(殺闊葉雜草)防治雜草,要選擇雜草70%萌發以后,到5葉期之前進行噴施效果比較好。水肥管理苗期至分枝期土壤含水量低于65%時,及時灌水;當開花期、結莢期天氣干旱,土壤墑情差,土壤含水量低于75%時,可在開花期灌水1次,結莢期再灌水1次。一般田塊苗期不宜追施氮素化肥;明顯缺肥或水浸田塊應根據苗情追施少量速效氮肥或復合肥。分枝期每hm2應追施尿素75kg;花莢期葉面噴施0.2%磷酸二氫鉀或磷酸二氫鉀和尿素的混合液300~450kg。4.4病蟲害防治。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優先采用農業防治,合理使用化學防治。麥收后清除田間根茬、落葉、四周雜草和農作物病殘體,及時拔除田間病株,將拔除的病株拿離綠豆地深埋或燒毀。綠豆主要病害有根腐病、葉斑病、白粉病等。播種前用75%百菌清、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按種子0.3%的比例拌種防治根腐病。在現蕾和盛花期,或發病初期選用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600倍液噴霧防治葉斑病,7~10d噴1次,連續防治2~3次。在發病初期選用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噴霧防治白粉病。主要蟲害有豆野螟、蚜蟲等。綠豆機械化栽培應主要防治豆野螟(抹花蟲)為害,可在現蕾期和盛花期每hm2用20%氯蟲苯甲酰胺150g,兌水450kg噴施。蚜蟲的防治可用2.5%氰戊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50%馬拉硫磷1000倍液噴霧。4.5機械收獲與貯藏??蛇x用改進的聯合收割機進行收獲。在全田豆莢有80%以上莢果變黑時,用敵草快、草甘膦或乙烯利殺青,待豆葉全部落盡、籽粒含水量15%左右時及時機械收獲。因為機械收獲的綠豆干濕度差異較大,且雜質較多,有破粒和碎粒,收獲后應選擇通風陰涼處及時晾曬,清選后貯藏于冷涼干燥處,防止霉變和豆象。
參考文獻
[1]鄭卓杰.中國食用豆類學.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7:141-163
[2]林汝法,柴巖,廖琴,孫世賢.中國小雜糧.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2002:8
[3]林汝法,王景月,韓國彪.綠豆.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5
[4]王蘭芬,武晶,景蕊蓮,程須珍,王述民.綠豆種質資源芽期抗旱性鑒定.植物遺傳資源學報,2014,15(3):498-503
[5]趙龍飛,徐亞軍,徐珂,梁峰.我國綠豆根瘤菌多樣性的研究進展.廣東農業科學,2012,39(8):31-34
[6]王蘭芬,武晶,景蕊蓮,程須珍,王述民.綠豆種質資源成株期抗旱性鑒定.作物學報,2015,41(8):1287-1294
[7]楊育峰,李君霞,代小冬,秦娜,王雁楠,朱燦燦,徐心志,王春義,楊曉平,楊國紅.綠豆品種鄭綠11號高產栽培技術.中國種業,2018(11):95-96
作者:王春義 朱燦燦 秦娜 宋迎輝 代書桃 陳宇翔 李君 霞單位: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
- 上一篇:對分課堂在社區護理學的應用研究
- 下一篇:陰坡耕地當歸育苗技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