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高考語文作文范文
時間:2023-03-26 13:02:5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湖北高考語文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過渡句
很多考生往往在寫完議論部分后就直接進入了舉例子部分。其實不然,如果這個時候能夠有一個自然的過渡,可以使文章顯得更加生動、流暢,提升整篇文章的檔次。常見的舉例子過渡句式有如下這些:for instance,… ; for example,… ; take...as an example等。但是這樣的一些例子許多考生用得太多、太爛,不能夠吸引改卷老師的眼球,當然也就無法為自己的文章增添色彩。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際,向廣大考生介紹一些可以讓人眼前一亮的舉例子過渡句。
1.The experience that ... remains fresh in my mind.
2.Never will I forget the day when…
3.The inspiring experience will never fade from my memory.
4.Memories always bring me back to the scenes where …
5.A wealth of examples can support my point of view.
……
在這里以考生們經常寫的在學校參加籃球比賽為例,比較一下這兩個過渡句,大家可以發現恰當地運用好的過渡句式的確可以提升考生的文章。一般的過渡句:For example, our class won the basketball championship of our school.運用好的過渡句:The experiencethat our class won the basketball championship of our school remains fresh in my mind.
二、舉例子
湖北省英語高考短文寫作題明確要求在寫作中要結合事例。這就要求考生能夠結合高考題目要求,通過敘事,來闡明一個觀點。筆者在教學實際中做了一個粗略的統計,考生們在考試的例子選擇上往往傾向于自己的實際生活,尤其是校園生活中發生的事情。這樣的話題,學生有話可說,有真情實感,往往能夠寫出出彩的文章。所以筆者認為,在考生們的日常備考中,可以準備幾個這樣的例子,在高考中靈活運用,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筆者就介紹幾個考生們經常選用的例子,以供大家借鑒。
1.考試失敗的例子
The experience that I failed in the maths exam remains fresh in my mind.I was stuck in regrets and low spirits, thus failing another one. The moment I was informed of the result, it suddenly occurred to me that it is no good crying over spilt milk. If I had done something instead of complaining day and night, things would have been different.Therefore, I determined to pick up my confidence again and worked my head off in maths. My hard work paid off when I ranked first in the final exam.
這篇是關于在考試當中失敗,但是不氣餒,不放棄,終于成功的例子。這樣的例子非常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為學生們所熟悉。在描述這個例子的過程中,文章使用了大量地道的英文慣用語,如:be stuck in,pick up one’ s confidence, work one’ head off,以及句型 It occurred to sb.that...。同時,作者熟練地運用了一些學到的語法現象,如...thus failing another one...分詞在句中狀語,以及虛擬語氣的表達:If I had done something instead of complaining day and night, things would have been different.
2.打籃球的例子
The experience that our class won the basketball championship of our school remains fresh in
my mind.At first, everyone only focused on showing off their personal skills,turning a blind eye to the common goal of the team. Inevitably, at half time, our team were lagging far behind. However, we didn’t lose heart. Instead, after thoroughly analyzing the cause of our failure, we made some adjustments. Eventually, we managed to beat our opponents. Cooperation worked.
這個例子往往是愛好運動的男生們喜歡選擇的例子。文章中出現了show off, turn a blind eye to ,lose heart, make some adjustments等這樣漂亮的習慣表達法,整篇例子非常流暢,生動。
3.提高英語水平例子
I still remember how my spoken English improved. For fear of making mistakes, I always kept silent in English class to avoid making mistakes. Having noticed my hard situation, my English teacher had a heart-to-heart talk with me, in which she told me mistakes are inevitable on the way to success,and I should regard a mistake as an opportunity to improve myself rather than a barrier. Inspired by her words, I became confident and active in the class. With time going by, I built up my confidence, and now I can speak fluently in English.
這個例子是在英語考試寫作當中經常出現的。同樣使用了很多很好的英文習語:for fear of, have a heart-to-heart talk with, rather than, build up one’s confidence等等。而且,文章很漂亮地運用了諸如分詞作狀語,定語從句等語法現象,值得考生們學習。
4.參加演講比賽例子
There was a time when I was too shy to speak in public. One day I was asked to deliver a speech in front of my classmates. Reluctant as I was, I accepted the challenge.I decided to seize the chance to conquer my shyness. Every day, I practiced time and time again in front of the mirror. The more I practiced, the more confident I became! Ultimately, when I stood in front of the whole school, I received thunderous applause!
篇2
2015年高考已經結束,這也是2014年9月,《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頒布之后的首次高考。今年的高考秉持怎樣的改革思路?
教育部考試中心主任姜鋼介紹:2014年9月,《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頒布,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最全面、最系統的一次改革大幕徐徐拉開。如果說2014年的改革主要是“拿圖紙,出方案”,那么2015年則是聚精會神、全力以赴,“抓施工,見成效”?!秾嵤┮庖姟分幸蟾呖伎茖W設計考試內容,增強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著重考查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2015年的高考語文通過試卷設計和能力架構,落實了改革要求;通過素材選擇和精心設題,引導學生認同社會主義價值觀,自覺繼承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對依法治國的認識,重視對創新能力的培養。
特點一:突出立德樹人導向
姜鋼介紹,語文是與社會現實聯系最為密切的學科,2015年高考語文進一步突出體現高考內容改革方向,弘揚時代精神,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核心,加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依法治國、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創新能力等四個方面的考查,形成“一點四面”在育人方面的合力,實現高考語文的教育功能。
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著當今中國的時代精神,也是實現民族復興的力量源泉。為了選拔熱愛母語、學識扎實、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高考語文試題材料一向注重選取滲透核心價值觀的人物事跡、新聞事件和文學作品。今年是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無數中華兒女曾用血肉之軀譜寫了一曲曲氣壯山河的正氣歌。全國二卷傳記閱讀《將軍賦采薇》,以中國遠征軍第200師師長戴安瀾的傳記材料為閱讀文本,不僅適合考查考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利于弘揚愛國主義,傳承民族精神,樹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又如全國二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來護兒的重義輕財,全國一卷小說閱讀材料中馬蘭花的誠信友善,以及福建卷語用題材料中焦裕祿“縣委書記的好榜樣”形象等,無不彰顯著中華優秀傳統美德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蘊含依法治國理念 依法治國是確保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也是當今時代主題。語文雖然不同于政治,但在試題中蘊含依法治國,為將廣大青少年學生培養成為具有社會主義法治觀念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助力,不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全國一卷作文題“女兒舉報父親開車時接電話”,語用題涉及《食品安全法》,湖北卷文言文閱讀談“廉吏自古難之”的廉政話題,重慶卷語用題《家用汽車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等內容,都引導學生對社會生活中的法律問題進行思考和感悟,無疑有助于增強全民法治觀念,使遵法守法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
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作為語文重要組成部分的古詩文經典已融入我們每個中國人的血脈,成為我們的文化基因。高考語文加大了對傳統文化素養的考查力度。全國卷在古詩文閱讀中,既有分析概括、翻譯、古詩詞鑒賞等傳統題型,又有斷句、文化素養以及在具體情境中默寫名篇名句等新題型?,F代文閱讀也注意滲透傳統文化元素,如全國二卷小說閱讀材料《塾師老汪》中對“有朋自遠方來”的解釋,全國二卷傳記閱讀中戴安瀾借諸葛亮、秦始皇事跡表達壯志的兩首《遠征》詩等,不僅強調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知識傳承,更體現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現實意義,尤能啟人心智。同時,四川卷《兩漢經學》、安徽卷《中國經典》、湖北卷《秦漢時代的普遍知識與一般思想》、山東卷《四堡雕版》、重慶卷《傳統技藝》等試題,無不彰顯了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下的意義,激活了傳統文化的生命力。
凸顯創新能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也是炎黃子孫最深沉的民族稟賦,一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正在向我們走來。在高考命題中凸顯創新能力,不僅符合高校人才選拔的核心要求,也是語文時代性、工具性的重要體現。全國二卷作文中以施一公教授為原型的科學家大李、全國一卷傳記閱讀中朱東潤在傳記文學創作上不愿“穿新鞋走老路”、湖南卷屈原《離騷》和《九章算術》“割圓術”的教益和啟示、浙江卷汪曾祺刻畫“撿爛紙的老頭”的用意等,無不有助于引導考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考,鼓勵創業創新正能量。
特點二:體現考試內容改革方向
語文命題組專家介紹,語文學科的特點是基礎性、綜合性和應用性的高度統一,通過語文學習,學生可以掌握學習知識文化的工具,掌握認識世界、了解社會的工具,掌握理論聯系實際的方式方法。高考語文無疑應突出閱讀與表達核心素養,通過創設具體情境,考查學生借助語言與思維工具、運用所學語文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加強基礎性 語文既是思維工具,又是表達工具,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又體現了語文為其他學科提供支撐的基礎功能。在閱讀方面,試題設計積極反映時代要求,除了考查學生在文學類、實用類文本閱讀中理解文本、篩選信息、鑒賞評價等精讀能力外,也增加了對快速閱讀能力的考查。例如,北京卷以三段彼此關聯又相對獨立的閱讀材料開篇,內容是關于漢字照排技術的突破與創新的,每篇均千字左右,大幅度突破了以往社科類文章1100字左右的文字量,要求考生在快速瀏覽中篩選每段文字的主要信息并回答問題。這些設計,從內容到形式全面拓寬了對閱讀能力這一基本能力考查的視野。在表達方面,試題的設計使考生既有表達的欲望,又有要表達得準確、流暢、清晰的自覺追求。全國卷和分省卷的語言表達試題都既有傳統的對詞語使用準確與否、語句表達正確與否、語篇中上下文銜接恰當與否的考查,也有更高層次的要求,如上海卷要求為小說《雪天》續寫情節的補寫題、湖北卷“天鵝戲水”圖文轉換題以及作文等表達能力的考查,都不同程度地體現出表達能力的重要基礎性作用。
突出綜合性 高考語文試題選擇貼近時代、貼近社會現實、貼近考生實際的試題材料,如全國一卷“電商網購”“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一帶一路”、全國二卷“食品安全”“環境安全”、安徽卷“亞投行”、天津卷作文“范兒”等材料的內容,考查學生調動獲取文字信息、獨立思考材料內容、客觀評價作品特征、準確表達思考感悟的能力,有助于學生深入了解中國現實,領會理解試題背后的深層價值取向和人文精神,溝通書本、課堂和學校內外的聯系,結合自己學習生活的真實體驗進行觀察、思考和分析,能激發考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運用已有知識思考、解決身邊問題,體現出高考語文綜合性的特點。
著重考查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全國高考語文拓寬了命題視野,注重引導考生對自然、社會、人生問題進行獨立思考,深度探究。尤其是作文,如上海的“堅硬、柔軟與和諧”、江蘇的“智慧與經驗、能力、素養”、廣東的“人與自然”、浙江的“人品與文品”,都著眼于對思辨能力的考查,避免宿構套作,引導深度的觀察與思考。全國二卷論述類文本閱讀《藝術是什么》,就原文中“理解就是誤讀,創造也是誤讀”能否推演出“理解距離藝術作品的本義越遠,就越是具有創造性,正如《西廂記》之于《鶯鶯傳》”,江蘇卷閱讀題《羅丹的雕刻》引發羅丹創作對雕刻創新的根本性變革等試題內容,都需要考生有較高的獨立思考能力,是對考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綜合考查。
特點三:探索創新試題設計
語文命題組專家介紹:創新試題設計是實現考試內容改革的必要手段。為了更好地落實考試內容改革的要求,今年高考語文學科守正創新,積極調整,探索試題創新設計,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
語用題注重創新 已經進入大數據、多媒體和自媒體時代的今天,文字之外,從圖片、表格、數據中獲取信息并進行加工成了閱讀“新常態”。而圖表閱讀題、圖文轉換題為考查閱讀和表達能力開辟了一條新通道。全國二卷語用題“聯合我們的力量”展示了一只銜著橄欖枝的和平鴿,鴿子由多國旗幟巧妙構成,學生要根據圖形內容要素簡明流暢地寫出各國應齊心協力、維護和平的寓意。此外,還能在作答的過程中,感受到該圖暗合今年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背景。其他如全國一卷“保護水環境”、江蘇卷“中國文化遺產”等標志性圖形,重慶卷“兒童在不同場地的時間分配”示意圖、湖北卷“南水北調”路線圖、浙江卷本省與全國閱讀情況比較圖等,都在閱讀文本選擇的多樣化上作了積極探索。
篇3
2.詞語考查范圍擴大,加入俗語內容。
3.文言句式要隱性考查。
4.文言翻譯可能另選一段。
2004年語文高考命題趨勢以”新課程試卷“為主。語文古文鑒賞沒有標準答案。
話題作文的研究與開發遠沒有結束。不過作文評分要進一步改進,作文的培養目標要樸實,60分鐘內,不可能寫得很好,有根有據,文理通順,切中題意,就可以得滿分。作文主要考查考生“道德人格”“人情秉性”“文化品位”“科學品質”“認識能力”“生活閱歷”“表達技巧”等方面。
明年嘗試不給評分標準,只出評分參考,各地自擬評分標準,下放制定參考答案的權力(可能各科都會有這樣的變化),有些開放性極強的試題,如古詩文鑒賞可不提供答案,科技文的考查是會堅持的,純知識性的考試內容限在10分內。
明年試題有些調整和變化:變換多種訓練形式,變換多種閱讀鑒賞文本,變換多種題型,變換多種思維的角度和方法,讓考生活躍起來,視野開闊起來,情感豐富起來,個性發揮出來。
(消息來源湖北武漢)
! 最新信息
為期兩天的黃岡中學高三教學研討會結束,來自全國21個省市的1000余名教師、教育行政官員和有關專家到會。北京教育考試研究所所長陳才明博士作了《2004年高考備考思路與策略》的報告,對明年備考提出意見。
語文:抓住試卷的靈魂。總的來說,要會體味“語文味”,就是要學會抓住一張試卷的靈魂。今年的語文試卷有一個靈魂,就是“愛”:友情、愛環境、愛家鄉……明年語文命題,應該會堅持這個導向。
復習中注意既要貼近生活,活化語文知識,還要強調基礎知識;訓練在語文環境、生活環境中解題;擴大知識面、閱讀面。
今年的作文題限制較多,因此要特別注意理解題意;還要注意冷僻話題的訓練。
關于古詩文:2004年高考有21個省是新教材,而各地新教材不盡相同,所以命題者為考慮公平,會從各個版本中選擇名篇名句,因此備考就要熟悉不同版本教材中的名篇名句。
2004年高考將做重要調整!!
篇4
關鍵詞:語文教學;方法;學生;積極性
我們一直在追求并打造語文高效課堂的路上??刹恢獜暮螘r起,語文課堂高效的標準居然是用學生知道答案的多少來判斷的。我們日復一日辛苦付出,卻換不來學生成績質的飛躍。是該反思的時候了。我們是否還記得每每聽新高一的課,總會這樣感嘆:“看,人家高一的小孩思維多么活躍。如果咱們的學生有這一半就好了!”可我們忘了我們今日的學生也從那樣的高一走來。是什么讓他們有這樣大的變化?也許此時追究原因已經于事無補了,我們唯有想方設法去改變這樣的現實,讓語文教學回歸本真。
語文的本真是什么?它不是語文課本,更不是語文試卷,它應該涵蓋文和言,文應囊括文字、文章、文學、文化,言可以是言語、語言、語識、語感等。文和言源于生活,長于閱讀,養于思考,成于表達。學語文的真諦就是積蓄言和文的功力,讓學生學會思考,并善于表達。
如何才能讓學生享受本真的語文,與生命相融合的語文?
一、樹立“大語文觀”
在教學過程中不僅教給學生語言文學知識,使“個個學生善于使用(語文)這個工具”(葉圣陶),還要立足于培養、熏陶美好的情感、情操,塑造完美的個性品質,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方式,發展可支持終身學習的能力等。生活處處皆語文,所以我們不妨將語文的學習由課堂延伸到生活。讓學生多讀、多寫、多想、多問,積累一切同語文有關――甚至看似無關的知識。比如寫作能力的培養,每個學生都應該有一個屬于自己的語言“儲錢罐”(可以是一本精致便攜的小本子),把平時看到、聽到、想到的所有美妙有趣或者自己喜歡的語言素材統統存將進去。隨著時間的推移,它日益豐富、充實,到時候“儲錢罐”飽了,學生寫作時自然胸有成竹、下筆千言了。還有至關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要引導學生多讀書。只有博覽群書,才會有自己的思想與語言。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p>
二、處理好非教學性備課與教學性備課二者之間的關系
要拋開一切教學因素(教師、學生、課標、教法等),而以一個普通鑒賞者和研究者的身份閱讀課文,研讀課文,圈點批注,查閱資料。唯有如此,教師才能在備課中得到豐厚的積累和靈性的啟迪。然后是“教學性備課”,即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考慮教什么,怎么教。避免從一開始就進行教學性備課。缺少非教學性備課的鋪墊,結果注定會限制約束教師的思維。長此以往,平庸的不僅是教師,還有學生。
三、教師與學生進行思想交流
我們的課堂應該是思想者的交流與碰撞,也只有在這碰撞中,學生的思維能力才能得以提升。例如:在講詩詞鑒賞專題時,就2012湖北卷詩歌鑒賞題賈島《送鄒明府游靈武》,分析完整首詩后,我拋出的問題是,“除了引用、化用,我們還可以以怎樣的方式引這首詩人作文,以作文素材的形式出現”。開始學生感覺不知怎樣切入,我就又拋出2014山東高考滿分作文《滿園春色收眼底》,瞬間學生的思維打開了。他們甚至總結出了“以情景再現的手法,挖掘出詩歌主人公內在的品質”的將古詩詞入作文的方法,并寫出了這樣的文段:“如果需要珍惜,就請珍惜那種清廉的品質。一首《送鄒明府游靈武》,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縣令至清至廉的形象,想象著他冒雪遠游朔方時的情景,體會他身著單薄的衣衫抵御透骨寒風時的表情,每一個善良的人都會為之動容?!敝链?,一座古典詩詞素材寶庫被我的學生打開了。就是這樣在一次又一次的思維碰撞中,學生帶給我一次又一次的驚喜。我也一次又一次被學生超強的悟性所感動,深刻感受到他們的思維潛力如此之大。
作為老師,我們不能習慣于空洞的說教,對未知要充滿興趣。我們不能被鋪天蓋地的資訊裹挾向前,要保持思維的活力。不迷信權威,不畏懼權威,永遠保持完整的自我。這需要我們永葆對未知的好奇,用思想呼吸,做思想的學者;這需要我們保持內心的安寧,不為外界所紛擾;需要我們了解國人的思維方式,不做“拿來主義者”,不斷超越自我,這樣才能真正體驗到思想者的快樂。唯有如此,我們才能以思考者的姿態行走在語文教學之路上。
四、堅守自己的教育初衷
篇5
2009年,我省高考模式保持穩定,繼續實行3+X,即語數外+文/理綜合。其中,語數外三科由我省自主命題,文/理科綜合使用教育部命制的全國卷。
專家預測,2009年高考,各科試卷難度總體不會有太大變化,局部學科略有調整。其中,數學卷將調控文科難度,英語卷閱讀速度可能會有所提高。命題依舊體現“重基礎、考能力”的命題思想,堅持考查學科主干知識。
推薦:湖北省2009年高職統考只分三個科類
展望命題趨勢縱談備考策略
編者按:昨日,武漢市教科院公布2008年高考試題分析及備考建議,該市語、數、外等9科教研員及部分高中骨干教師,評析了今年高考試題,展望了2009年我省高考命題趨勢,并提出高考備考建議。
語文:試卷趨于成熟著重考察能力
試卷回顧
今年高考語文試題(湖北卷),進一步彰顯了高考語文湖北卷“重視基礎,突出能力,注重人文性與審美性相融合”的命題風格,試卷趨于成熟。
第一大題語言知識和運用部分,選材限于常用的范圍,較好地引導教學注重基礎,題目難度不大,導向性好;第二大題緊扣時代關注環保,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關注時代與社會;第五大題閱讀主觀題的設置,表述到位,限制性好,極大地提高了命題的科學性,有利于學生答題和教師閱卷。第六大題在原有題目特點上適度創新,拓展了應用題的形式和范圍,使試卷呈現出不少新意,而該題也是將來高考最容易出新之處。
今年高考語文的理科平均分為98.84分(滿分為150分),難度系數為0.66;文科平均分為94.26分,難度系數為0.63。作文的平均分為43.01分。
備考建議
搞好語文高考備考,首先要明確幾個觀點。
1.搞好語文基礎備考
語文備考任務只分布在幾個板塊上:對常用字的音與形的精確識記,對常用詞、成語、熟語的準確辨析,對常規標點符號和病句類型的準確辨析,讀懂淺易文言文并完成相應的題型要求,讀懂常規的科學文并完成相應的題型要求,讀懂古典詩歌并完成相應的題型要求,讀懂文學作品并完成相應的題型要求,讀懂題目的要求并完成相應的寫作任務,這些構成了高考語文的主體內容。沒有龐雜的知識體系,也沒有復雜的變化形式。只有幾個核心的語文能力和素養,而這些能力與素養的形成又依賴教學和備考的幾個關鍵環節。
2.提升語文能力和素養
經過多年的改革,高考語文命題已經完全而徹底地轉移到對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的考查上。
高考語文體系中也有知識和方法,但這些知識和方法對提高備考效率所起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有些甚至還起副作用。單純的語言知識(語法知識、語用知識)、修辭知識、閱讀鑒賞知識、寫作知識都不可能成為高考語文的直接考查對象,同時,孤立地學習這些知識是無法形成語言運用能力、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
在高三語文極為有限的備考時間里,大量的知識體系、方法體系的講解充斥課堂,擠占了寶貴的備考時間,而真正需要時間形成的能力與素養無法落實。高考語文考查的直接目標是能力和素養,非知識、方法。提升語文能力和素養,必須有大量的時間和活動是直接針對能力的訓練,這如同體育項目,長期的訓練是第一位的,知識的學習和方法的講解要以訓練為前提。
數學:關注新增內容訓練規范答題
2008年高考數學理科卷難度與2006年、2007年相當,重考查“數學推理”和“理性思維”;文科卷難度有所下降,減輕了文科生的心理負荷。
專家預測,明年高考,除全面、綜合測試基礎知識外,將重點考查新增內容。其中,重點考查主干內容,如函數、不等式、數列、直線與平面、圓錐、曲線??疾樾略龅膬热荩浩矫嫦蛄?、概率與統計、極限與導數。此外,命題將調控文科難度,平衡文、理科試卷的難度差異。
失分分析
閱卷中發現,考生常見失分點即“拉分點”,恰恰是由于對基礎知識理解不透,掌握不牢,運用不當造成的,也有考生的心理控制能力與答題習慣等原因。主要有:
1.“三基”掌握不到位。常用公式記得不準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不熟練。
2.運算能力低,缺少必要過程。
3.綜合能力不強,運用能力較差。
4.時間分配不科學,前松后緊。
5.答題不規范,答題位置出錯。
6.應變能力較弱,心理素質不強。
備考建議
1.抓主干知識,加強知識網絡化和橫向聯系。
重視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技能。
2.平時多思考。
善于縱向探究思考,如知識點的延伸,題目結論的擴充等;逆向思考,如一題多變;多維思考,如一題多解等。在思考問題時,可以問一問:“是什么?為什么?還有什么?”
3.注重答題規范與細節。
①數學符號及語言表示、計算過程、邏輯推理要嚴謹,防止結果不化簡,語言表達不規范等現象;②數學推理及計算過程要完整,應用題建模與還原過程要清晰,概率題要有公式及必要文字敘述等;③減少不必要的筆誤,合理安排卷面結構。要記?。汉玫牧晳T有利于高考取得好成績。
4.備典型例題和錯題本。
5.重視非智力因素。
要注重意志品質、心理承受力的培養。注意答題策略:a.“六先六后”:先易后難、先熟后生、先同后異、先小后大、先點后面、先高后低。b.審題要慢,解答要快。c.難題可缺步解答,也可以跳步解答。(武漢市教科院孔峰洪山高中張愛軍)
英語:熟悉各種語境提高閱讀速度
命題趨勢
2008年高考英語試卷,武漢市理科生人均分為88.38分,比2007年上升6.98分,高于全省人均分2.80分;文科生人均分為77.13分,比2007年上升3.33分,高于全省人均分0.28分。武漢市文理科均分都有較大提高。全市最高得分文理科均為145分。分別出自武昌區和青山區。
2009年湖北省高考英語命題仍會遵循“穩定中求發展”的指導思想,即命題原則、題型結構不變,總體難度基本保持一致。其定性仍為“語言交際能力測試”,并將繼續加大對此能力的考查力度。何謂“交際”?Communication(交際):Knowledge(知識)+Situation(情景),也就是說要在特定語境中考查語言運用能力,整套英語試卷就是一個又一個的大小語境,此中考查我們的語言運用能力。
備考建議
1.練聽力要會選擇錄音材料
要提高英語聽力,平時的訓練中要注意選擇錄音材料。既要聽一些與考試要求接近的錄音材料,注意語速不宜太慢。同時注意擴大范圍,更好地利用資源,例如合適的英文歌曲乃至原版動畫片或其他電影光碟等,都可以作為聽力訓練的材料。
2.平時閱讀要注意速度
在平時訓練中一定要注意堅持閱讀速度要求。一般應保持在60wpm(每分鐘詞數)左右,按照“高中英語課程標準”要求,高中畢業時甚至應該達到70-80wpm(以參考給時35分鐘計,2009年“閱讀理解”大題的讀速要求達到69.3wpm)。
高考試卷的閱讀材料中,出現生詞完全正常,平時培養處理詞匯的能力,考試中才能應對所出現的各種情況,也正是真實語言運用中所需要的一種能力。
3.多聽多讀提高寫作能力“完成句子”和“書面表達”從不同層面涉及寫作水平的考查。學習中應該注意:語言的輸入決定語言輸出,想要寫出更為地道的英文,必須通過聽讀這類接受性的(receptive)語言活動來提高自己對于語言的感悟能力,即語言意識。只有通過與真實語言的充分接觸,才能讓自己獲得一定的鑒賞眼力,對于英語語篇材料中的篇章結構以及詞匯語句表達中的多樣性、連貫性、準確性和得體性,學會觀察品味而后模仿,進而獲得運用英語自如進行表達的能力。(武漢市教科院沈啟智肖啟)
物理:考綱不會大變培養多種能力
試卷回顧
2008年理綜物理試卷難度系數為0.437,難度略大,湖北省考生人均分為52.49分,武漢市人均分為53.29分??忌鷮芏嘣囶}感覺似曾相識,但是命題者對每道試題的編制都深思熟慮,以能力立意,推陳出新,在考生原來比較熟悉的模型中,進行知識點的的重組和變形,多角度全方位地考查學生。一些學得比較死的學生,就很容易失分。
備考建議
1.研習考試大綱,把握備考方向。
與2007年的考試大綱相比,物理學科2008年高考大綱沒有做任何實質性的修訂,預計2009年考試大綱物理部分不會有大的變化,目前可以根據2008年考試大綱進行復習。
2.全面夯實基礎,突出主干內容。
在物理復習中,夯實基礎至關重要??荚嚧缶V規定了物理試卷中易、中、難試題的占分比例控制在3:5:2左右,一般年份高考容易題和中等難度的試題占到80%,因此,考生在復習時應立足本學科,全面復習,重視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加強對“雙基”的理解與靈活應用,不要一味地去解難題、偏題、怪題。
3.知識方法并重,逐步提升能力。
中學物理的知識內容雖然各不相同,但基本研究方法、物理模型、規律的表達有著許多共同的特征??忌趶土曔^程中要善于對比分析,區別不同點,掌握共同點,以期提高學生能力。
中學物理思維方法有隔離法與整體法、聯想與類比法、等效法、理想模型法、圖像法、合成與分解法、逆向思維法、假設法、微元法、極限法、對稱法、外推法、數學(函數、幾何、歸納、數列、極值)方法等。
高考命題以能力立意,重點考查能力和素質,除了考查五種學科能力以外,還考查語言表達能力、看圖識表能力、建模能力、獲取信息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能力等。在能力提升方面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突出主干知識,尋找提高能力的支撐點;強化思維訓練,尋找觸類旁通的鏈接點;精選能力型試題,尋找提高能力的切入點。
重視實驗復習,尋找培養科學態度和創新精神的關鍵點;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社會和科技,尋找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著眼點。(武漢市教科院陳繼明市49中陳鋒)
生物:卷面書寫減少聯系社會熱點
試卷回顧
今年全國理綜卷Ⅰ生物部分和2007年相比,難度有所下降。而卷Ⅱ生物部分和2007年全國卷相比,難度有所上升。
與去年相比,填空式問題增多。如全國卷I2007年有20個空,今年增加到25個空;今年全國卷Ⅱ也設計了16空。這減少了答案字數,又增加了考生思考的時間,同時,也并未降低對學科語言表述能力的考查。
此外,卷I、卷Ⅱ均設置了一些陳述理由或原因的簡答題,對邏輯推理、語言表達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摒棄以往答案冗長,考生難以把握的論述題模式。而將非選擇題的很多設問改為考生熟悉的填空題模式,采分點增多,每空的分值變小,降低考生錯答的風險,考生文字書寫量大大減少。
失分分析
1.教材外知識儲備不足
如高考卷30題第Ⅱ問,難度適中,是關于生態的熱點問題,與十七大精神以及綠色奧運理念相吻合。本題關于食物鏈的考查,對考生應該有一定的難度。答案具有一定的開放性。此外,本題還要求考生具備“水體富營養化”、“生物富集作用”等這些教材之外的知識儲備。
2.審題產生歧義
如高考第31題考查生物育種,這一內容歷來是生物高考的重頭戲,多次出現在高考試卷中。部分考生對題目的要求產生歧義,從而出現錯誤的回答,這是本題對考生來講較難的原因。(華師一附中魏威黎昌林武漢市教科院付燕)
地理:關注區域地理強化活學活用
今年高考,地理單科全省最高分為92分,武漢為90分;全省均分為39.14分,武漢均分為37.57分。試題整體難度明顯高于去年。
與去年相比,試卷的題型、分值不變,但題量減少,地理學科內綜合題由2題減少到1題,綜合題“踩”分點分值變大,選擇題部分“串題”突出。單題分值提高,對區域知識、自然地理規律、自然地理原理的運用考查有所上升。
失分分析
從閱卷情況來看,主要失分原因是答題中非智力因素影響過大,導致考試丟掉了很多不應該丟的分。
1.審題不嚴,答題不規范。
2.遷移能力差,逆向思維能力不足。
如第36題(3),若考三角洲形成的條件,考生能熟練地回答。但考沒有形成的原因,許多考生就不知從何說起,得分不高。
3.空間定位能力差。
4.答案要點殘缺。
備考建議
1.注重基礎整合主干知識
高考不回避已考知識,某些考點的重復率極高,如時間的計算、氣候類型判斷一直都在考。從近年高考試題來看,高考命題強調對主干知識的考查沒有變,不回避已考過的內容。
2.重區域地理強化讀圖能力
近年來,區域地理一直是高考文綜試題命題的重要內容。那么,如何復習呢?專家建議:首先,進行區域定位訓練。其次,進行區域地圖的訓練。第三,進行區域對比訓練。
3.提高地理思維能力
由于高考命題已從“以知識立意”轉向“以能力立意”,因此,復習內容也應以能力立意,學好多角度遷移和轉化知識,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4.關注地理熱點活用基礎知識
熱點問題發生地的相關地理問題,往往是高考命題的重點,如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問題、國家重點工程建設問題等。但對地理熱點問題的出發點和落角點都在課本。
在跨學科綜合上,高三復習不必做過多文章,而應以學科內綜合為主,因為文綜試題仍以“拼盤”為主,力戒過多、過早地灌輸所謂的綜合知識。
(武漢市教科院余克四)
歷史:關注社會熱點提高綜合能力
今年高考,文綜歷史全省最高分為77分,平均分為41.82分。選擇題12道共48分,學科內綜合題一道32分,學科間綜合題一道20分。
試題堅持學科內綜合為主,強調對主干知識的考查,強調學科能力和素質的考查,關注社會現實和熱點問題。
今年,歷史試題的選材主要有文字與表格、地圖、圖片等形式。命題不拘泥于教科書的具體表述、不依據教科書的重點,采取新材料、新情景的創設、運用。
值得注意的是,“脫離教材考”是在向新課程過渡期間,高考的一個重要策略。以材料呈現、創新考試情景、注重能力考查、重視考試本身的思想教育作用,是近年高考題的共同特點,這種命題形式日趨成熟,將會在未來的高考中反復出現。
失分分析
依考生的閱卷得分情況,反映備考中存在以下問題:
1.基礎知識掌握不牢。
2.學科基本能力培養有欠缺。一是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問題的能力差,找不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二是不能實現知識的遷移運用。高考試題設問的角度,大多是教材中沒有涉及的,但解答問題,依托的知識卻是教材中的。三是概括歸納、分析評價問題的思維能力差。四是審題不能有效地抓住問題中的關鍵內容詞、條件限制詞。
備考建議
1.近年來,“脫離教材考”的傾向越來越明顯,考查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好像讀了教科書、背了教科書對提高成績沒有多大幫助。這是片面的看法和想法。須知能力脫離知識是不存在的。只有準確記憶了重大史實、重要制度、歷史階段特征,才能正確回答這種傾向下的歷史試題。
2.重視閱讀提取信息能力、理解能力、遷移能力訓練,切忌漫無目的地搜尋材料進行所謂“適應性”訓練。歷史材料浩如煙海,指望“碰彩性”抓到與高考一樣的材料和命題立意是不可能的,會陷入更大的困境。
3.規范答題。平時練習時,要嚴格按答題紙的注意事項和要求作答,特別是不要超出答題區域;要對應好答案與設問的順序,以防顛倒錯位。形式上要要點化、段落化、序號化、整潔化。
(新洲區教研室劉汝明武漢市教科院曹松林)
化學:培養發散思維減少無謂失分
穩定是高考化學命題的一個特點。包括試題難度、內容要求、試題結構等估計都會保持相對穩定,可能不會有大的變化。尤其在今年理綜化學難度稍大的情況下,估計2009年的化學試題難度不大可能超過2008年。
命題將會逐步與課程改革接軌,要注意研究在新課程下的高考命題方向和模式。開放性試題是近幾年高考化學試題的一個重要特點,反響很好,雖然今年體現不充分,但估計會繼承和發揚。
學科內綜合是近幾年化學學科高考命題的一個重要特點,根據目前形勢估計會繼承和發揚。
實驗是化學學科的特點,也是化學試題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中應加強實驗方面的教學力度。
化學計算是化學命題的組成部分,但新課程中要求有所降低,因此高考主要以基本計算為主,要重視解題思維能力的訓練,教學不能盲目地要求過高。
失分分析
全卷均分為59.4分。難度系數約為0.55,比去年稍難??忌从吵龅闹饕獑栴}和典型錯誤主要有:(1)基礎知識有缺陷。如選擇題失分較高,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的書寫錯誤仍較多,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理解不透徹等等。(2)知識體系不夠完整。不少學生沒有形成完整的知識網絡,綜合能力(尤其是邏輯推理能力)較弱,思維的嚴密性、完整性有欠缺,考慮問題不夠全面,造成顧此失彼的現象經常出現。(3)語言表達能力問題較嚴重。(4)在規范答題方面失分較多。(5)不重視教材。
備考建議
1.夯實基礎抓主干,注重基礎性。
高考復習備考一定要降低重心,淡化“熱點”,立足基礎,回歸教材,抓主干知識,對考綱規定的每個知識點都要認真落實,把握相關知識的內涵和外延,形成堅實的知識體系。
2.剖析真題找規律,注重規律性。
高考年年考,試題年年新,但在考查學生知識和能力的宗旨是相同的。注意研究近幾年的高考新課程理綜試題化學部分的命題趨勢,尤其是要研究2004—2008年高考非課改理綜十套試題中的化學試題,歸納和總結其中的規律,對于把握命題規律是很有意義的。
3.精選考題強化練,注重代表性。
適當進行專項訓練和配套練習能有效提高學科能力。訓練中應注意二點:一是精心選題,高度重視高考題的研究。二是重視解題思路、解題方法的訓練。在訓練過程中,注重啟發學生分析過程,歸納方法,提倡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力求舉一反三和舉三歸一,以此培養學生思維的發散性,靈活性、深刻性和創造性,提高復習的效率和質量。
(武漢市教科院蔡璽祥省實驗中學韓高義武漢六中劉煒)
政治:整合基礎知識鍛煉審題解題
今年高考,全省政治最高分為84分,武漢最高分為82分。全省均分為52.26分,武漢為51.12分。試題關注社會,注重對基礎主干知識的考查,突出知識的整合、拓展與應用。非選擇題首次出現“舉例說明”類的開放性設問,要求學生具備較高的審題能力。
失分分析
從閱卷情況來看,主要失分點有:
1.基礎知識欠缺。這是最主要的問題,在大多數試題中都有體現。
2.審題能力欠缺。如第26題。
3.知識理解和綜合運用能力差。如第25、31題。
4.審題意識不強,答題方向錯誤,知識范圍把握不準,堆砌知識點,填充卷面,材料分析不夠或不知所云。
5.表述不規范,缺乏條理性、邏輯性,錯別字多、字跡潦草、卷面不整潔。
備考建議
1.第一輪復習時,要以基礎理論為主線,整合知識專題?;A主干知識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觀點、基本事實及其相互聯系?;A主干知識所占比重很小,卻構成了學科的骨骼,這部分知識必然成為高考重點。
2.第二輪復習時,以時政熱點為主線展開,整合課本知識與時政知識為目標。首先,對時政熱點的復習,要突出重點,反對漫天撒網,平均用力。其次,堅持“實際聯系理論”,重點培養知識運用能力。
3.提高審題技巧和解題能力。
審題時,首先要略覽全題,明確主題,把握命題思想。其次,審讀設問,明確范圍,把握答題方向。
提高解題能力,即提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描述和闡釋事物的能力、論證和探討問題的能力。
篇6
的確,語文,特別是占其中大頭分數的主觀題,絕對不是你多做題就能做出來的。我學語文主觀題,從初中到高中都未做過任何課外書籍,甚至連老師布置的那些閱讀作業都是瞎蒙亂寫,但每次考試語文一直都是我拉其他人分數的武器。我的經驗是:只要把握住其中的奧義,考試在這一塊拿高分,絕對不是夢想!
先談談我的高考語文,考完試一看答案就悲催地發現11個選擇題錯了5個,史無前例地讓我受到了重大打擊,但我仍舊很樂觀,久經沙場的經驗告訴我,語文這一門我不會差。結果分數一出來,125分,也就是說,拋開前面的選擇題不談,后邊的主觀題加作文我僅僅扣了10分。
現在我來跟各位為主觀題所困的學弟學妹們分享下我的經驗。
首先,語文主觀題也是有規律可循的。別看我們每次做的閱讀都不一樣,那些作者當時到底在想些什么,我們也沒法預測,但是出題的套路大多是一樣的。我每次做題時的第一件事,就是看題目后邊所標注的分值。我就拿4分來說吧,這個分值出卷老師肯定是有兩個或四個要點需要我們寫。而我答題都會標出第一、第二這樣的序號,盡量語言簡潔,閱卷老師改卷子就喜歡這種有條理又不廢話的孩子,看一點給一點的分。
我還想告訴大家,如果你能有多個想法,盡量把對這段話這個問題的理解都寫下去。我很多次做6分的題目,雖然不大可能是6個要點,但我常常一口氣發散到6種想法(有的時候,我湊不出來也硬是逼著自己憋出來。甚至,第六點要點其實就是第一點的另一種說法,說不定老師記性不好又多給一個要點的分,推薦?。?。對這個主觀題進行多角度的分析,總能瞎貓碰到死耗子,對上標準答案的。反正只要字跡工整,答錯答偏老師也不扣你分,看你這么辛苦,就算是半毛錢關系沒有的答案說不定也能撈到些分數。
做多了卷子,我們還會發現,其實標準答案也大同小異,文藝點說是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大家每次小考的語文卷子都不要只看個分數就扔了。我不大做語文習題,但我總利用自己僅有的這些認真做題的機會來總結。
我來舉個例子。在古詩文鑒賞或者現代文閱讀中常會遇到這種題:“請問這句詩(話)什么地方寫得好?它在詩(文章)中有什么作用?”或者是類似于這種的,都是很能找到規律的問題,大家基本上也就從這么幾個方面答:一從思想內容,二從對文章的結構作用,三從修辭手法點睛之字來說,然后大家再總結一下,一般的閱讀詩詞怎么答都是這些的套話,什么對比映襯、擬人、承上啟下、為后文鋪墊、正面側面之類云云。
總之呢,大家看看2012年的高考主觀題部分,就能發現我上面舉的這個例子是非常普遍的。在湖北卷中,古詩文鑒賞對“藏”、“透”二字分析;現代文閱讀《耳邊杜鵑啼》的17題:作者這樣寫的用意;在山東卷中,現代文閱讀19題:采用了什么敘述方式?什么好處?等等這些高考試題中,和我所說的差不多一樣,答題套路也差不多。所以大家只要勤思考勤總結,根本不用題海戰術,掌握了規律就打遍天下無敵手了。
閱讀主觀題是靠總結,像高考里的小作文,大作文就靠功底了。我相信大家不可能每天都做題不娛樂吧,我希望大家把日常的娛樂變成看書,有選擇性地看些文學方面的書籍,增加自己的寫作功底和文采。
小學時,我就看完了所有青少年看的世界名著了;初中時,我看完了市圖書館里所有的外國名作家的短篇小說;高中時,我開始看詩集看散文,刻意地看一些名人的事跡,增加自己寫作文時的例子。有一個好習慣推薦給大家,拿一個本子記錄下你覺得能在考場上用到的好句子,每天看一看讀一讀,在人家優美的文筆文風熏陶下,自己也嘗試著慢慢寫點這些東西。我曾經在高一、高二時進入一個怪圈,考試喜歡寫散文秀文筆,寫的東西那叫一個華麗,但是風險太大,常常劍走偏鋒離題萬里,后來高三就老老實實寫議論文。通過前兩年散文的積淀和練習,我的議論文都會比其他考生寫得更好更讓人心動。
篇7
高考語用題部分,是高考語文試題命制創新的試驗田,它是落實高中語文課標關于“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使學生掌握語言交際的規范和基本能力”,達成“在生活和其他學習領域中,正確、熟練、有效地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目標的載體?!罢Z用”即現代文語言運用。高考語文考試說明對“語用”方面的要求是這樣表述的:“正確、熟練、有效地運用語言文字”,“能寫論述類、實用類和文學類文章”??梢?,高考“語用題”在落實課標、考試說明的要求上具有重要意義。王元華在《語用學視野下的語文教學》中說:“語用教學理念反映了語文教學的本質”,“符合語文課程改革的理念”。因此,高考語用題考查普遍占12分左右(不含作文),正是其重要性的體現。命題者基于語用的豐富性,因而語用題命制不斷創新也就順理成章了。
二、題型研究
搜羅自1990年至2013年全國各地的高考語用題,可以發現:語用題的題型既有主觀題,也有客觀題,而且是主觀題占主導地位,這主要是體現語用題的應用性??陀^題的語用題,主要是考查連貫銜接,這是大部分省市命制語用題的選擇。下面主要就主觀題型的語用題作探討研究,試作分類以下:
1. 寫作方式類。這類包括仿寫、擴寫、補寫、續寫、析字、就某一情境寫話等等,如2005年廣東卷仿“智者的思索、庸者的奢談”寫另一組句子,2000年前后各地試題多采用這種形式;2006年江蘇卷“請用‘銀河’、‘樹影’、‘蛙聲’等詞語擴寫一段情景交融的不少于40字的話”;2008年山東卷關于一位詩人上臺階不小心摔倒,要求“根據語境在橫線上補寫恰當的語句”;2013年廣東卷為寓言“磨心對磨盤”續寫不少于50字的話;2010年浙江卷仿照示例拆拼漢字并用富有文采的語言描述它;2010年湖北卷根據王維的詩句“竹喧歸浣女”寫一個場景,等等。
2. 應用文種類。如:1991年的公函、1992年的廣播稿、1995年的便條、2003年全國卷改寫提示語、2004年廣東卷的對聯、2004年全國卷天氣播報過渡語、2004年全國卷I的廣告詞、2005年全國卷1的請柬、2005年福建卷人物介紹、2005年全國卷的提取關鍵詞、2005年福建卷擬新聞導語、2005年江西卷的節日或生日賀卡、2006年北京卷的新聞點評、2006年廣東卷的圖書推介、2006年安徽卷的手機短信、2006年北京卷的建言獻策、2006年福建卷的歡迎辭、2006年天津卷的解說詞、2006年安徽卷的歷史人物或文學形象比較、2006年重慶卷的邀請語、2007年安徽卷的人物評介、2008年安徽卷的擬寫一句話新聞、2008年北京卷的擬展板標題、2008年福建卷的晚會開場白、2008年湖北卷的文段點評和電影腳本、2008年福建卷和2013年重慶卷的宣傳標語、2009年廣東卷的致謝詞、2010年廣東卷的晚會串臺詞、2010年山東卷的稿約、2010年浙江卷的海報、2011年湖北卷頒獎詞、2012年廣東卷的招聘啟事和攝影作品展前言、2012年湖北卷的為《楚辭》和《史記》兩本書中任選一本寫一則閱讀宣傳語、2013年全國大綱卷和天津卷的書信,等等。
3. 圖文轉換類。這類包括圖表圖文轉換、漫畫圖文轉換、徽標圖文轉換、方位趨向圖圖文轉換等。如2004年廣東卷關于圖書狀況調查的表文轉換、2008福建卷“閱讀圖表,就我國糧食問題寫一條宜傳標語”、 2009年廣東卷“據圖表說明我國不同群體通過電視獲取科技信息情況”、 2010年廣東卷據圖表進行信息推斷、2013年廣東卷就調查統計表“對兩個年齡段的人對其志愿行為意義認識的同與異”進行概括、2012年天津卷就“第九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寫調查結果,2005浙江卷根據漫畫內容設計一條公益廣告語、2006遼寧卷“欣賞漫畫,給它擬一個恰當的標題”“并寫出你對這幅漫畫的感想”、 2006山東卷“說明下面漫畫的題面內容,并揭示其中的寓意”、 2012年江蘇卷就父子對“是非”之地的選擇寫合適的話、2013年湖北卷的根據豐子愷先生《巷口》這幅畫并圍繞“盼”描寫一個場景、2007年廣東卷的徽標聯想寫話、2008年北京卷就“北京2008年殘奧運會會徽‘天地人’的圖形概括說明畫面內容”、 2009年全國卷就“沈陽全民讀書月”活動的標識說明標識的創意、2013年全國新課標卷I的就“‘中國環境標志’,寫出該標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構圖要素及其寓意”和全國新課標卷Ⅱ的就“‘國家節水標志’,寫出該標志的構圖要素及其寓意”、 2006年和2010年廣東卷的科學知識增長模式與數學活動中心的變動,等等。
4. 表述變換類。這類包括轉述、句式變換、重組句子等。如1992年小李對小王說,小王對郭老師女兒、郭老師轉述,2005年江蘇卷就“現代著名散文家柯靈對微型小說的創作要領有如下形象的比喻‘關節處一著棋活,妙手成春;結穴處臨去秋波那一轉,令人低回不盡’用平易樸實的語言重新表述,2012年江蘇卷“請以平實的語言表述老園藝師一段話的深層含意”; 2003年全國卷“提取材料的要點,整合成一個單句,為‘遺傳’下定義”, 2006年湖北卷“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點,整合成一個單句,解釋‘端午節’”, 2009年江西卷將三個句子整合成一個單句,2005年廣東卷將長句改寫成四個短句;1999年全國卷用“儒、道、佛”作開頭重組句子,等等。
5. 情境對話類。這類包括對人說一段贊美的話,如2006年四川卷;向人提一個感興趣的問題,如2006年浙江卷;向人詢問的話,如2012年安徽卷安晴同學想參加學校青年志愿者協會向轉會組織委員李華同學詢問相關情況,補寫他們交談的部分內容;據特定語境補寫得體的話,如2010年重慶卷就負背囊老師婉拒、學生堅持的對話,2012年重慶卷“小張含蓄的批評說,小李幽默的回應說”;對不同的對象說勸阻、反駁的話,如2007年山東卷勸阻游客文物上刻字、2013年安徽卷扮演的志愿者對路萍扮演的違規行人進行耐心勸導,2007年四川卷反駁隨地吐痰和上公交不排隊的人;與陌生人交往的話,如2013年四川卷的向陌生人設計三個訪談問題,等等。
6. 觀點闡述類。這類包括對理趣的闡明、對事件現象的看法等。如2005年北京卷舉出兩個帶有“半”字的常用語并對其中蘊含的理趣作簡要說明、2006浙江卷“以一種標點符號(省略號除外)為描述對象,寫一個比喻句,形象地闡發某種生活道理”、 2008年福建卷續寫一個含“明”字的成語并解釋、2008年安徽卷的“言外之意”、 2008年江蘇卷對有些高中生上學和放學仍由家長接送的現象寫贊成者與質疑者的不同看法、2010年福建卷對國人過洋節日和洋人參與中國節日這種現象的看法、2010年湖南卷對《水中的倒影》一文中關于“在運動中能否清晰地辨認事物或認識自我,請結合原文,談談你的見解”、 2011年福建卷對國名翻譯的看法、2012年浙江卷對高中生“你覺得你離父母有多遠”為主題的調查結果有關“代溝”發表看法、2012年福建卷“對紙筆書寫與電腦輸入你有什么看法”、 2012年湖南卷對中國在英國倫敦開書展的消息擬寫標題及闡述理由和據此寫新聞短評、2013年福建卷的關于校門建筑的看法,等等。
以上分類,由于分類標準不同,或許會存在個別交叉的情形,但基本可概括這些年來高考語用題的考查情況。那么,語用題的考查呈現什么特點呢?
1. 關注人文熱點。從全國卷及各省市高考自主命題卷來看,語言運用題愈來愈趨向于生活化,十分注重引導學生關注社會上的熱點,關注國計民生,富有濃郁的時代氣息。當年省市內或國內發生的大事,基本上能進入命題者的視野,如“正能量”、“中國式過馬路”、“蛟龍入?!?、“廉租房”、“紙筆書寫與電腦輸入”、“低碳經濟”、“招聘”、“志愿者”、“環保”、“磁懸浮列車”、“南水北調”等素材的選用充分體現了“關注熱點”這個特色。這些內容直接聯系考生的學習生活實際,所有的實用文體擬寫都直接照應社會生活的具體內容,還有其他眾多的命題形式和材料或多或少地與現實生活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系。與此同時,命題人也非常關注歷史人文,如湖北卷2010年和2012年為漫畫補寫韻文或配詩文,2010年為“《紅樓夢》詩詞鑒賞讀書交流會”擬寫開場白,2012年為《楚辭》或《史記》寫閱讀宣傳語,都考到了考生的閱讀積累和人文底蘊;2006年廣東卷關于書法藝術、湖北卷的端午節日、全國卷的二胡介紹,2007年廣東卷的粵劇介紹、2009年湖北卷王羲之介紹、各省的對聯命題等等,都體現了關注人文歷史的特點。
2. 兼顧綜合考查。早年的語用題單項考查的居多,近年來趨向于綜合考查。如:仿寫兼顧修辭、句式選用的考查;應用文種的寫作,兼顧語病、別字、連貫、得體的考查;壓縮兼顧選用、仿用、變換等的考查;圖文轉換兼顧壓縮概括、簡要評述的考查;串臺詞兼顧連貫、生動、得體等的考查;情境對話兼顧簡明、連貫、得體、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等的考查。
3. 重視修辭運用。語言表達要求生動,積極修辭的選擇也就順理成章。修辭手法中的比喻、排比、對偶、反問、設問、反復、比擬、夸張等經??疾?。
4. 輪考傳統題型。書信、對聯、續寫、補寫、連貫、變換壓縮、圖文轉換等都是傳統題型,都是早年??嫉膬热?,但命題者并不回避,每隔一段時間,即重新考查。如對聯,2004、2005年各地普遍有考查,近來又再出現,比如2010年重慶卷、2012年四川卷;應用文體考查別字、病句是早年的題型,2013年的全國大綱卷、福建卷又重新出現;近幾年廣東卷的圖文轉換題、壓縮概括、句式變換等更是如此,甚至于連年出現。
5. 穩定中求創新。語用題板塊,被稱為高考改革的試驗田,一直保持著“在穩定中求創新,在創新中求發展”的特點,體現“邁小步,不停步”的命題思路。
6. 體現地域特色。各省市分別命題后,命題者都追求體現地域特色。如2004年廣東卷以嶺南佳果擬寫對聯、2010年重慶卷以“重慶”擬寫對聯;2012年湖北卷“湖北省‘書香荊楚?文化湖北’全民讀書月活動正式啟動。為配合這次讀書月活動,請從《楚辭》和《史記》兩本書中任選一本,寫一則閱讀宣傳語”;2007年廣東卷的粵劇介紹等。
三、備考策略
基于上述分類和特點的把握,考慮到語用題的異彩紛呈,對于語用題的備考,我們認為可采取以下策略。
1. 關注生活,強化素養。語文高考和社會生活密切聯系是當前的總體趨勢,而把社會生活中的事件、現象作為命題的材料,是實現這一聯系的基本手段。見多才能識廣,這就要全方位地拓展學習語文的空間,做生活的有心人,廣開視野,接收來自于生活中各個方面的信息,街頭巷尾的標語、廣告,店鋪的招牌,節日慶典的對聯,乃至商販的叫賣,都可引入課堂,學生占有了這些新近發生的生活事件、社會熱點的材料,相信會占很大的便宜。在此基礎上,強化素養,這些素養包括文學、藝術、心理學、宗教、歷史等多個領域。這是因為語用題的考查,歸根到底是對基本素養和寫作基本功的考查,努力提高學生的總體文化素養、鼓勵學生廣泛地閱讀,鍛煉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探究問題的能力,開闊學生眼界,提升思維的境界和層次,扎扎實實提高能力,才能做到以不變應萬變。
2. 分門別類,把握特征。語用題異彩紛呈,給人以眼花繚亂的感覺。但只要我們能分門別類,把握特征,就能聞一知十、舉一反三,提高備考效率。近幾年全國各省市高考題中,實用文體一直是個熱點,每年都有超過三分之一的試卷中有這類題目。如果學生對一些實用文體的基本格式、語體特征不清楚,考場上必定束手無策。因此分門別類、強化訓練、把握特征至關重要。如可把便條、留言、通知、啟事、請柬、自薦信等作一類,廣告詞、宣傳語、頒獎詞等作一類,歡迎詞、解說詞、串聯詞等作一類,下定義、新聞壓縮、寫總起總結句、提取關鍵詞等作一類,進行精細訓練,在異中求同,在訓練中把握其特點。
3. 溝通聯系,學會遷移。高考備考最忌學一得一,正確的方法是溝通聯系,學會遷移。如高考中考查新聞點評,這種能力,其實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經常訓練和運用,如小說教學中人物形象的評價。2013年湖北高考語用題中有結合文本解讀的題目,熟悉文本內容是解答這類題目的基礎,主要人物、基本情節、人物性格及評價、人物關系、各類描寫等可和平時的教學溝通聯系。再如上面說到分類把握特征,其實,如果清楚了書信的格式,其他的如便條、留言、通知、啟事、請柬、自薦信等格式問題即可實現遷移。
4. 科學訓練,掌握技巧。語用題命題,出新是常態,因此要訓練一些高考卷中未曾出現的創新題型,可找最近出現在各地模擬卷中比較新穎的語用題穿插訓練,在訓練中要掌握技巧。做語用題,掌握技巧,運用思維策略,就能找到做題的突破口。常用的思維策略主要有五條:一是抓關鍵詞,明確題目要求;二是抓結合點,激活知識儲備;三是抓信息點,連接社會生活;四是抓遷移點,獲取作答靈感;五是抓想象點,營造意境氛圍。
5. 活用修辭,美化語言。語用題考查承擔著落實考試說明提出的檢測考生“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準確、鮮明、生動”的任務。盡管有些語用題往往很少直接有修辭要求,但不用修辭,語言難以鮮明生動,表達無從形成個性。因此對考綱中要求掌握的八種修辭手法必須逐一過關,靈活運用。運用積極修辭(修辭手法)就可以有效地美化語言。
6. 強化審題,準確作答。
正確審題是正確作答的前提,而要按照命題者指令作答,首先就要弄清題目的指令和限制,把準其明示或暗示的各種信息,這樣所作的答案才有可能靠近命題者要求的答案。審題包括兩個基本方面:一是仔細審讀題干,明確答題方向;二是認真閱讀材料,把握作答內容。這兩個方面要兼顧,不能有所偏頗。在答題時,要有切題意識。切題應注意兩個方面的符合:一是形式上要符合句式特點、符合修辭手法、符合字數要求;二是內容上要符合特定的對象、事物、情境。
四、命題預測
要精確預測高考命題是一件吃力而不討好的事,但我們可做的是一個方向性的評估。根據上述的研究,似乎可以把握幾點:一是緊貼學生生活的事件、社會熱點,二是突出考查學生運用知識、思維能力、解決問題,三是扎實練好傳統題型,應對輪考題,遷移知識和能力,解決新題型。這樣,才能以不變應萬變,而押賭注式的猜題、押題是不可取的。
總之,語用題的備考,因為牽涉面廣、種類繁多、能力要求高,所以科學備考才是有效備考的必由之路。
篇8
[關鍵詞]考試命題;思考;能力測定;命題規范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712(2014)20-0049-04
[作者簡介]謝永旭,男,江西贛州人,本科,江西贛州市于都縣第二中學教師,中學高級。
高考是指高等院校的招生考試,是區分學生能力和知識水平的全國性公開、公正的大規模選拔考試。高考一方面關系著國家教育的發展,指導著國家基礎教育的內容選擇和目標制定,另一方面關系著社會的穩定和諧,關系著千千萬萬民眾的利益。高考“一考定終身”的格局短期內是無法打破的,仍會在較長時間內繼續存在。為此,高考的公正性和規范性受到普遍的關注,也成為衡量高考成敗的主導因素。高考命題是高考的核心要素,通過對考試難度、考試重點、考試區分度和考試內容的考慮,實現高考對國家發展和個人成長的最大效用。
一、命題歷史與現狀
自1978年恢復高考以來,高等教育的入學考試都是由國家統一命題,統一考試,最大限度地保證了高考的公正性和規范性。但是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展,人們開始發現,由于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和教育水平呈現出層次性和地域性,全國統一的高考命題并不能準確地衡量每一個地區學生知識能力的水平。同時,在一些學者“關注地方文化”的觀點引導下,不少地區提出高考命題應該加大對本地區地方文化的關注。因此,從2004年起,我國開始逐步推行國家統一命題和自主命題相互結合的方式,截至2012年,自主命題的省市除之前上海、北京、天津外,新增重慶、遼寧、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湖北、湖南、廣東、四川、陜西等13個省市,使高考語文命題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繁榮景象。但問題也是存在的,自主命題往往出現強調區域特征和區域差異,沒有關注與全國的對接,沒有關注考試選拔與高校培養、社會需求的對接。當前,全國各地仍大都處在“以考導教”“以考定教”的局面。不言而喻,如此局面下,有什么樣的考試就會有什么樣的教育,有什么樣的教育就會有什么樣的人才。要真正轉移到“以需導教”“以教定考”“教考相成”的軌道上來,還需要一個較長的復雜過程。
二、考試命題研究
(一)兩個緊扣和兩個構建
1.兩個緊扣
高考命題的多元化發展一方面促進了地方文化的傳承,但另一方面也引發了人們對教育考試內容公平的關注。就目前而言,我國在解決這個問題時實行“一綱多卷”的形式,即無論是語文教材的多樣性還是高考試題的多樣性,都是圍繞國家統一制定的語文教學大綱和語文考試大綱展開的。語文教學大綱和語文考試大綱是高考命題的依據,大綱不僅對學生應該掌握的語文基礎知識進行了范圍設定,而且針對不同的語文知識提出了不同水平的要求,分為識記、理解、分析綜合、應用和鑒賞評價五個不同的層次,同時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對同一教學內容做出了不同層面的要求。大綱的要求適用于全國的高中生,不因地區、使用教材的差別而有所不同,這就保證了高考命題的公正性,也對高考命題的內容做出了指導和規定。因此,高考命題要緊扣語文教學大綱和語文考試大綱開展,以達到地區發展和文化的特殊性與全國考試的公正性相統一。
2.兩個構建
構建嚴格規范的命題人員選拔培訓機制。毋庸置疑,這是高考得以有序順利舉行并取得圓滿成功的保障。命題人員的選拔考察、組成比例、學歷資質、教育教學研究的學術水平,命題人員的定期培訓,命題的審核等一系列的問題都是必須慎重考慮和解決的。由于部分命題教師是領導們提拔推薦的,沒有進行相關的個人信息的審查公示,因而其中有相當一部分甚至連“應試”的要求都還沒有達到,他們的一些做法與近年來課程改革和高考改革貌合神離,這真正苦了學生,禍害了高考選拔。隨著各省自主命題趨勢的加強,命題人員的素質水平成為保證考試命題質量的關鍵所在。要真正做到“高考試卷零差錯”,這就需要自主命題省份和國家命題中心對命題人員進行嚴格規范的公開、公正和公平的選拔與培訓,堅決打破某些領導獨斷專橫的局面,提高命題教師在教育測量、評價和命題理論與技術培訓等方面的知識水平和能力。
構建公開完善的考試評價機制??荚嚤旧硪彩且环N評價教育教學的方式,它是對教與學的目的、方式和方法、過程和結果的評價,是對學生、教師和學校三者的綜合評價。以考評校、以考評學、以考評教的“分數說了算”的模式至今仍在延續,全國各地大多按照考試成績的優秀率、平均分、及格率、上線人數吻合率、一本和二本有效分等各項數據來對學校、教師和學生進行綜合評價。這種用考試對教學結果進行評價的方式雖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考試對教學過程的評價和其公正嚴明性卻似乎并未凸顯。而社會對考試的評價又怎樣呢?很顯然,當前命題考試專家對考試的評價、一線教師對考試的評價、全民網絡在線對考試的評價等還很貧乏,也不到位,起不到一個真正有效的指導和監督作用。毋庸置疑,構建公開完善的考試評價機制勢在必行。對考試的評價應包括對命題的評價、考試過程的評價、閱卷過程的評價、考試結果的評價。為何不以教、以學來定考、評考呢?命題質量、命題保密、考試過程、閱卷過程、考試結果究竟該由誰來評價?該怎樣去評價?有什么樣的制度來對此規范和導航?這些問題都是值得我們深思的。當前,考試的評價機制采用的是分數直接計算的方式,考慮到各地區的差異,所以采用的是不同省份、不同大學差別分數線的方式。從理論上說,現在的考試評價機制是相對客觀的,但是在實踐中,由于各省市的試卷多由該省市自主判卷,并且多半是由當地高校的在讀碩士研究生來進行判卷。這部分力量在判卷過程中未追求得分的一致性,大多采用關鍵詞踩點得分的方式,拘泥于參考答案,使得一部分文科學生由于表述與參考答案不同,沒有獲得應有的得分。這是考試評價機制中出現的閱卷過程事實的不公平。對此,展開對判卷教師的培訓,對每道題的關鍵點進行講解,或者成立評判閱卷過程的專家小組,可以進一步促進考試評價閱卷過程的公平合理。
(二)五大關注和三個并重
1.五大關注
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高考命題受到回歸教育、生活教育、建構主體等思想的影響,高考命題的目標要求從測定學生的知識積累向測定學生的語文能力轉變。語文教學的內容包羅萬象,既涵蓋歷史社會和文學藝術,也涵蓋人生生活和科學政治等。一言以蔽之,語文無所不包、無處不在、無時不在。語文教育的終極目的是培養和塑造有知識文化、會學習工作、會生活創造的德才兼備、情感豐富、人格健全的人。高考命題在知識基礎的測評上逐漸向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轉變,強調關注語文課本知識的學習和應用,引導教師從刁、鉆、難的題海訓練向知識的靈活應用轉變。高考命題的難度區分也由知識的難度記憶和解答向聯系社會生活的語文知識應用轉變,強調語文知識的工具性,通過設置問題情境考查學生使用語文知識的技能。而問題情境的考查一方面要聯系國家或者地方的歷史文化,另一方面則要通過設計問題情境考查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以2013年江西卷為例,前六個選擇題,字音、字形、詞語、標點、語病和名著題中詞語的選擇、選項的內容都是課本教材與課外生活的結合,體現了經典和時政的重要性??萍嘉男¢喿x《病毒》是社會生活中常常聽到的事物,現代文大閱讀《平常的沈從文》寫的是歷史文化名人,大作文“中學生有‘三怕’”涉及學生的人生生活和教育的改革發展,還有文言文閱讀翻譯、詩歌鑒賞、默寫、小作文等,都可以看出其中的關注取向??梢?,新課程背景下的高考命題應強調關注課文讀本、經典時政、歷史社會、人生生活,以及關注教育改革和學生的未來。
2.三個并重
高考命題的三個并重指的是,考查學生的知識積累與能力并重,考查學生的語文能力與語文素養并重,考查學生的價值取向與高考的教育導向并重。高考命題的主導思想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目前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高考命題也由知識考查向知識和能力同時考查發展。近些年語文高考在考查偏難的記憶知識方面的在不斷減少,逐漸變為考查偏難詞語和偏難成語的應用及學生結合語境靈活使用基礎詞語的能力。既考查學生語文應用能力,又考查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例如考查學生關于名著和優秀文章的解讀,在2013年江蘇卷關于《紅樓夢》中抄檢大觀園內容的理解及《邊城》選段的理解。這些知識雖與課本緊密聯系,但僅靠記憶是無法完全解答的,需要學生通過平時的語文積累不斷提高語文素養。同時,也注重對學生價值取向的引導,通過設置情境考查學生的集體主義和奉獻精神等。
(三)三個規范和兩個把握
1.三個規范
命題的規范是高考命題的基本要求,具體包括字體字號的規范、客觀題題型和選項設計的規范及主觀題題干概念術語的規范。字體字號的規范指的是高考試題在編排過程中要使用能夠供學生辨認的統一字體,在印刷的試卷上,要保證能讓學生看清每一個字;客觀題題型和選項設計的規范是指客觀題的題型要在基本題型范圍之內,包括詞語辨析、選詞填空、病句修改等,教師不能自創題型或者在題型的展示上隨意設計,在答案選項的設計上要求每一個選項的設計要與題目密切相關,不同選項要針對不同的知識點展開,避免選項的離題和層次不分明現象;主觀題題干概念術語的規范指的是主觀題要能夠準確使用語文術語進行提問,例如修辭手法、表達方式、主旨主題、題材、描寫方法、抒情手法、行文結構技巧等語文專業名詞的使用要規范,以免造成題意的多樣化理解而影響學生的作答。
2.兩個把握
高考試題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做完試題,這就要求高考命題要結合高中生整體的知識水平和思維發展特征設計符合學生語文作答能力的試卷題量,以保證95%以上的學生能夠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試題,而又不會使學生剩下太多的時間。當然,高考試題不僅是要使學生能夠做完試題,更為重要的是要通過試題區分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和語文素養,這就要求高考要能夠準確保證試卷的難易度,測定出所有學生的語文水平,包括基礎知識的掌握水平、語文知識的應用水平及語文素養的水平,也就是說要控制基礎知識考查、能力測定試題及素養考查試題,以合理的比例構成高考試題。綜上所述,高考命題要注重對試卷難易度的準確把握及試卷題量和作答時間的把握,準確客觀地考查學生的語文知識能力,區分學生的語文知識水平。
(四)四“一”、三“少”、兩“不出”
1.四“一”
高考命題的四個“一”包括:準確、明確、矯正、該有。準確,指小題賦分的準確。高考評價最后是以考試分數來衡量學生的語文能力的,這就要求題目的分數設計要準確,準確反映知識點在整個試題知識點考查中的比例。明確,指題干文字表達要明確,問題要問得不模糊,不至于誤解、曲解,這是學生利用語文知識解答問題的前提,要避免因為病句、詞語或者標點使用錯誤導致的句意不明確而造成的理解多樣性。矯正,是指矯正教與學的缺憾。高考對高中語文的教育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因此應通過高考命題矯正教與學的缺憾,促進高中語文教學的優化。該有,指閱讀材料的出處和注解文字該有的必須有,不能因為缺少解釋文字而影響考生的閱讀理解或審題立意,如一些典故、生僻詞語等。
2.三少
高考命題的“三少”規則,指的是少放題(放題是一個形容詞,來自日本語“任食”的漢字寫法,也指在考試中教師故意給考生簡單的題目或者給考生都會做的考題)、少設怪題、少設陷阱。高考試題是對學生語文基礎知識和能力的測定和區分,是對學生思維靈活性或者說變式思維的一種考查,而不是腦筋急轉彎或趣味答題,因此高考試題要避免設置題目理解的陷阱和對怪題理解的考查。亦不能走向另一個極端,即出學生都會做的語文題目,那樣就會使考試失去選拔和區分的意義。
3.兩不出
高考命題的“兩不出”指的是不出偏題、不出有爭議題。語文知識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語文知識學習的目的是促進學生運用語文知識進行交流和表達,這也是高考命題的重要目標。偏題指的是試題偏離語文基礎知識及學生的基本生活,這類試題考查的大多是學生的語文記憶能力,而這是與語文素養的培養目標相背離的。爭議題是指題目有爭議的試題,一般有兩種類型:一是因教材工具書版本和專家學術觀點分歧產生的知識點;二是對題目的不同理解會有不同的答案,而且答案呈現非規律性。這樣的試題不僅不能考查學生的語文能力,還會影響學生正常做題。
(五)三個尊重和六個講究
1.三個尊重
三個尊重指的是:第一,高考命題要尊重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教育的基本規律包括教育與社會的發展相互制約,教育與人的發展相互制約。也就是說,高考命題要考慮到教育教學的規律,注重高考命題的內容與社會發展緊密聯系,命題要注重對學生語文素養和價值觀的培養。同時,新時代背景下應更加注重對學生知識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和考查。第二,尊重區域的文化和經濟差異。隨著素質教育的開展和對地方文化的關注,各省份紛紛開始自主命題,這就需要在高考命題的過程中結合當地的文化和經濟發展進行題目的設計,真正促進學生對地方文化的了解和地方文化的傳承。同時,應根據不同地區學生的知識掌握水平把握題目的設計難度,不同的知識經濟和教育水平使得不同地區的學生在語文知識的掌握上顯著不同,要根據不同地區的學生設計不同的考試內容。第三,尊重師生的個性發展。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國家越來越注重對教師和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創新是一個民族的能力,是一個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眾所周知,高考是根指揮棒,高考命題直接影響著教師的教學過程、日??荚嚭途毩暶},需要通過更多開放性的試題、更多聯系生活的案例,促進教師教學風格的形成和學生個性思維的發展,進一步促進師生的個性成長和全面進步。
2.六個講究
六個講究是針對高考命題過程中的材料選定而提出的建議。除了語言基礎題中詞語、句子等材料的選擇,高考命題中的材料選擇還包括閱讀材料的選擇和大小作文材料的選擇。首先,在命題材料的選擇過程中要講究經典、典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積淀,對當今世界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具體到學生來說,經典名著語言靈動精妙,思想豐富深刻,包含著典型的文學創作方法、素材主題等,這些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和語文知識的提高起著重要的作用。其次,要講究時新、深刻。語文知識是用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因此語文材料的選定要與當前的現實密切聯系,選擇當前新的熱點、新的技術發現和新的成就,以促進學生聯系現實加強對語文知識的應用。再次,語文知識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高考命題不僅考查學生語文知識的應用能力,而且考查在語文知識中所培養的語文素養,因此高考命題在材料的選擇過程中,要重視材料的思想引導性、文學的藝術性和情感的熏陶性,促進對學生語文情感的考查和熏陶。最后,在選擇材料的過程中要做到雅俗兼顧,情感文本、科普文本和通俗文本相結合,促進學生對不同文本的感知和體會。綜上所述,閱讀材料和大小作文材料的選擇要講究經典典型、講究時新深刻、講究思想哲理性、講究文學藝術性、講究情感人文性、講究雅俗兼顧。
三、結語
高考一方面關系著國家教育的發展,另一方面關系著社會、關系著千千萬萬民眾的利益。當前高考實行國家統一命題和各省自主命題相結合的方式,但這個過程使高考命題的公正性增加了難度。因此,保證高考命題的公正性要以兩綱為中心并與時俱進展開命題。本文對高考命題的指導思想、命題的內容、考查內容的側重點、命題的規范性及考查標準的準確性等方面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總結出一些高考命題的基本原則和基本要求,以促進高考命題的科學性、規范性和公正性,加強對教育教學的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 王后雄.高考命題公正的現實困境與兩難選擇[J].教育研究,2008(8).
篇9
從下面三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超過150字。
①畢業前,語文老師請同學們把自己學習語文的體會寫下來,與下一屆同學分享,要求所寫的體會具體,切實,易記憶。
②今天早晨是家長送你來考場的嗎?請對“家長送考”現象予以評論,要求觀點明確,有理有據。
③寫一段抒情文字(可寫詩歌),紀念自己的18歲,要求感情真摯,富有文采。
顯然,這種微寫作題具備與傳統高考的800字左右作文所不同的獨特優勢,它篇幅短小、針對性強、方式靈活,北京的這次語文高考改革,引起了全國專家和一線教師的廣泛關注。筆者以為如果能夠將其靈活運用到日常教學之中,那么對于打破學生無法當堂成篇,教師無法現場講評指導的困局,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會有很大的幫助。同時,新穎靈活的內容,不拘一格的形式,字數不多的篇幅,費時較短的寫作,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一、微作文的概念
微作文顧名思義就是微小的作文,字數在200字左右,可以是描述性、議論性、抒情性的文段,也可以是應用文,主要考查學生應用精煉的語言描述場景、事物,表達觀點,抒感的能力。
二、微作文的類型及運用
筆者把微作文分為描述事物、表達觀點和抒感等三大類,在實際教學中,針對不同的類型,給出不同的教學提示,以教師示例、學生創作、當堂展示的形式進行微寫作指導。
(一)描述事物類
教學提示:抓其特征,畫其神韻。
教師示例:
小雨絲絲欲網春(宋?李彌遜《春日即事》)
(2014嘉興市二模卷)
暮春時節,細雨飄灑,淅淅瀝瀝,綿綿密密,幽幽的茉莉花香彌漫在春雨的氣息里,纖細的雨珠曼舞著晶瑩的絲線。無邊絲雨如愁,在空中密密地斜織著,織成一張多情的大網,不忍讓她歸去,雨點輕扯住她的衣角。淅瀝的小雨溫和地鋪成深深淺淺的記憶,是渭城的朝雨嗎?是天街的小雨嗎?千百年來未變的雨聲雨韻都在訴說著對春的鐘情與挽留。
微試牛刀: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唐?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據2013北京東城區期末卷改編)
請同學們現場對這段文字進行創作并展示:
生1:外面是鑼鼓喧天,精彩紛呈的熱鬧景象,可里面卻只有一個孤影,一盞孤燈,一個孤人,那孤影顫抖著,扭動著,像是在訴說噴薄欲出的思念;那孤燈明明滅滅,仿佛也耐不住這無邊的寂靜;而那孤人則閉目神思,思緒飄渺,飄蕩到一個令人牽掛的地方。
生2:冬至、夜晚、孤燈,此刻的他正抱膝蜷坐在一個偏僻角落里,抖抖索索的影子映襯著他,窗外一片片雪花飛斜著,洋洋灑灑,那飛舞著的雪花伴著沸騰的鞭炮聲、孩子的笑語聲,飄進了他的耳際,侵蝕著他的肌膚,冰凍著他的內心,那冰冷穿過他的眼簾,化為一絲絲的淚光,在這灰暗下慢慢散發著憂愁的苦味。
……
(二)表達觀點類
教學提示:觀點明確,表達得體
教師示例:
學校為高一新生設計了一款校服,男式帥氣,女式俏麗,學生們很喜歡。但有家長提出,這樣的校服穿上后易使學生分心,甚至會助長男女同學之間的愛慕之心。請你替校長寫一段話,幫助校方回答家長提出的問題。(據2014北京高考樣卷改編)
各位家長,你們的顧慮,我是可以理解的。但新款校服確有它的可取之處。研究表明,稱心美觀的衣服往往能夠增強人的自信,而自信樂觀的精神狀態正是學習生活所必不可少的。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花季的少男少女尤是如此,我們何不細心呵護,善意引導呢?最重要的是,現在的青少年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判斷能力和自制能力,做父母的完全可以多給孩子一些支持和信任,在溝通和信任中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微試牛刀:
不管紅綠燈,湊齊一群人,蜂擁過馬路,被網友戲稱為“中國式過馬路”。針對這一現象,請寫一段文字對行人進行規勸。(據2013年重慶高考卷改編)
請同學們現場發表觀點并進行展示:
生1:中國式過馬路的行為是違反交通規則的,依法而言應適當的罰款。相比而言罰款也是小事,萬一過馬路遇到意外,自己遇到嚴重危險,那可是大事了。再說出了意外,您的親人怎么辦,并且這樣的過馬路會給孩子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孩子們的心中會怎么想呢,請為孩子們樹立好的榜樣。
生2:中國式過馬路這種現象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已經成為習慣,湊齊一堆人直接過馬路,不僅給正常的交通帶來麻煩,并且一旦出事,負責的必定是自己,就算不顧忌自己,也要為家人著想。進一步說,這種行為體現的是個人素質的高低,我想任何一個人都不想被認為是一個道德素養低的人,所以這種中國式過馬路行為是不值得提倡的。
……
(三)抒感類
教學提示:融情于境,飽滿真誠
教師示例:
請根據豐子愷先生《巷口》這幅畫,圍繞“盼”描寫一個場景,表達一種期盼之情。(據2013年湖北高考卷改編)
夕陽西下,晚霞如飄揚在天空中的輕紗,倦飛的鳥兒業已歸巢,嬉鬧的孩童早已歸家,暮色溫柔。奶奶牽著孫子的小手,佇立巷口,風兒吹動了祖孫的發梢,也吹動著他們心中的思愁,他們翹首盼望那遠游者歸來的身影――是兒子,是父親。背后,深巷幽幽,低吟著等候者的悠悠心曲;晚風陣陣,訴說著等候者的綿綿思戀。天邊的云啊,你可曾帶去了故鄉對游子的思念,帶去了母親的牽掛,兒子的期盼?
微試牛刀:這園中不單是處處都有過我的車轍,有過我的車轍的地方也都有過母親的腳印。 (史鐵生《我與地壇》)史鐵生的這句話觸動了千萬人的心靈,母愛與我們相隨,我們高興過的地方母親高興過,我們哭泣過的地方母親哭泣過,我們生命跋涉的每一步都有母親的伴行。請記敘一件事情,表達對母愛的感動。
訓練方法:先給一個示例,讓每位同學寫一句抒情性的話,再給第二個示例,讓每位同學寫一段抒情性的話,訓練由淺入深。
示例1:一天天的日子一邊體驗一邊懷戀,剛剛說了再見又相見,生命中與我們不離不棄的是母親。記得那日學校組織春游,臨行前母親拉著我的手再三叮囑,但又不放心地伴我到車站。汽車開動的那一剎那,我看見了母親心中的擔心和關切。從牙牙學語到蹣跚學步,從離開家門到步入學堂,我從來都沒走出過你牽掛的目光。鶯歸雁去,冬去春來,歲月染白了你的鬢發,銷蝕了你的容顏,卻從未帶走你對兒女的牽念。
生1:這似水的愛緩緩滋潤我的身體,讓我慢慢成長。
生2:她像是柔美的音符流淌在我的腦海里,我知道那是滿滿的愛。
生3:晨光在她的瞳孔中破碎成珠雨,波光粼粼,是最深的夜中那一抹最亮麗的溫柔,嘩的一聲,大地回鳴,天光回暖。
生4:母親的再三叮囑,母親的關切神情深深的刻在我的心上,旅途的歡樂雖能洗凈我的悲傷,卻無法淡化我對母親的感動與牽掛。。
生5:車子漸行漸遠,但我與母親的距離永遠不會擴大,她對我的愛就像深深的印在馬路上車輪印一般,深深的印在我的每一個毛孔里。
……
示例2:周末回到家,隨手把一周的臟衣物全部扔進洗衣機,然后便瀟灑地去放松。母親看到洗衣機里的衣物,只是哀嘆了一下,便又全部拿出來,分類放好,將一部分丟進洗衣機,一部分浸在水盆里泡著。晚飯后,剛把碗筷洗好的母親,又匆忙地沖向水池,抓起衣服反復搓洗。水已經放置很久了,變得冰涼,母親的手凍得通紅,可母親的動作并沒有半點停頓。
這一幕無意間映在不遠處我的眼里,她的動作好似放慢了一般,深深刺入我的心里,它鋒利無比,刺得我生疼。多年來,母親一直勤洗我闖的禍和污泥,她日漸蒼老的面龐是我一生無法償還的借據,她日益佝僂的背影是我心中無法釋懷的風景。
生1:一份愛與感動慢慢滲進了空氣里,思緒一點一點被融化,時間凝固成句點,母親的背影成為印在我眼中的立體憂傷,這定格的瞬間便成為永恒。雨過無痕,但這華麗的瞬間用愛的力量堵住了我心中的傷口。雖記憶的年輪隨著歲月一點一點腐蝕,這刻骨銘心的背影卻成為心中永恒不衰的風景。
生2:她把頭發高高挽起,松松垮垮,有幾根發絲垂下,她的手被困苦和勞累刻上傷痕,被凜冽的寒風所侵蝕,她的眼角被漫長的歲月磨礪,毫不留情的刻上紋路。你是否還記得那精致的盤發,你是否還留戀那一雙鮮白的手,你是否還渴望那靈動的眼眸,原來時光竟這樣匆匆,一眨眼,時過境遷,滄海桑田,青春小鳥早已遠飛,但她卻把自己留下,留在我的漫漫人生路上,成為歲月沉淀下最美好的風景。
綜上所述,在中學作文教學中合理地安排微寫作,通過這種靈活多樣且頗具時代氣息的寫作方式,讓作文不再只是一道讓學生看到就頭痛,拿筆無話可寫的題目,使微寫作真正地融進學生的生活之中,進而在樂學、想學的氛圍之中鍛煉、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夏永明.微作文練功 大作文唱戲[J].語數外學習(高中語文教學),2014,(12).
篇10
高考語文要求考查考生識記、理解、分析綜合、鑒賞評價、表達應用和探究六種能力,這六種能力表現為六個層級。
A.識記:指識別和記憶,是最基本的能力層級。
B.理解:指領會并能作簡單的解釋,是在識記基礎上高一級的能力層級。
C.分析綜合:指分解剖析和歸納整理,是在識記和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層級。
D.鑒賞評價:指對閱讀材料的鑒別、賞析和評說,是以識記、理解和分析綜合為基礎,在閱讀方面發展了的能力層級。
E.表達應用:指對語文知識和能力的運用,是以識記、理解和分析綜合為基礎,在表達方面發展了的能力層級。
F.探究:指對某些問題進行探討,有見解、有發現、有創新,是在識記、理解和分析綜合的基礎上發展了的能力層級。
對A、B、C、D、E、F六個能力層級均可有難易不同的考查。
二、考試范圍與要求
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對新生文化素質的要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3年頒布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結合湖北省中學教學實際,確定語文科考試內容。
考試內容包括必修課程中的“語文1”至“語文5”五個模塊和選修課程中的“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外國小說欣賞”兩個模塊。
具體考試內容及相應的能力層級如下:
(一)語言文字運用
正確、熟練、有效地運用語言文字。
1.識記 A
(1)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常用字的字音
(2)識記并正確書寫現代常用規范漢字
2.表達應用 E
(1)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2)正確使用詞語(包括俗語)
(3)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類型: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結構混亂、表意不明、不合邏輯。
(4)擴展語句,壓縮語段
(5)選用、仿用、變換句式
(6)正確運用常見的修辭手法
常見修辭手法:比喻、比擬、借代、夸張、對偶、排比、反復、設問、反問。
(7)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準確、鮮明、生動
(二)文學常識
1.識記必修課程“語文1”至“語文5”五個模塊和選修課程“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外國小說欣賞”兩個模塊所涉及的中外重要作家、作品等基本常識。 A
2.識記“附錄三”中文學名著的故事情節、人物形象等。 A
3.理解“附錄三”中文學名著的主要內容、藝術特色等。 B
(三)古代詩文閱讀
閱讀淺易的古代詩文。
1.識記 A
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指定篇目見附錄)
2.理解 B
(1)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2)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
常見文言虛詞: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于、與、則、者、之。
(3)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成分省略和詞類活用。
(4)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
3.分析綜合 C
(1)篩選文中的信息
(2)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4.鑒賞評價 D
(1)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2)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四)現代文閱讀
甲、 論述類文本閱讀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綜合 C
(1)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
(3)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乙、 文學類文本閱讀
閱讀鑒賞中外文學作品。了解小說、散文、詩歌、戲劇等文學體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現手法。文學作品的閱讀鑒賞,注重審美體驗。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內涵,分析藝術表現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蘊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綜合 C
(1)分析作品結構,概括作品主題
(2)分析作品體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現手法
2.鑒賞評價 D
(1)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
(2)欣賞作品的形象,賞析作品的內涵,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
(3)對作品表現出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作出評價
3.探究 F
(1)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作品的意蘊、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討作者的創作背景和創作意圖
(3)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
丙、 實用類文本閱讀
閱讀評價中外實用類文本。了解傳記、新聞、報告、科普文章的文體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現手法。準確解讀文本,篩選、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內容、構成要素和語言特色,評價文本產生的社會功用,探討文本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
1.分析綜合 C
(1)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語言特色,把握文章結構,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體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現手法
2.鑒賞評價 D
(1)評價文本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
(2)評價文本產生的社會價值和影響
(3)對文本的某種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斷
3.探究 F
(1)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
(2)探討作者的寫作背景和寫作意圖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
(五)寫作
能寫論述類、實用類和文學類文章。
表達應用 E
作文考試的要求分為基礎等級和發展等級。
1.基礎等級
(1)符合題意
(2)符合文體要求
(3)感情真摯,思想健康
(4)內容充實,中心明確
(5)語言通順,結構完整
(6)標點正確,不寫錯別字(錯3字扣1分,重復的不計)
2.發展等級
(1)深刻
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揭示事物內在的因果關系,觀點具有啟發作用。
(2)豐富
材料豐富,論據充實,形象豐滿,意境深遠。
(3)有文采
用詞貼切,句式靈活,善于運用修辭手法,文句有表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