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范文

時間:2023-04-10 21:11:3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教學內容:

蘇教版《語文》六(下)第9課《詞兩首》之《如夢令》。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誦讀詩詞。

2.通過品詞析句、想像畫面,感受詞的凝練美和意境美。

3.想像詞中所描繪的情景,感悟詞人的快樂心情及對大自 然、美好生活的熱愛。

教學重點:

通過品詞析句、想像畫面,感受詞的凝練美和意境美。

教學過程:

板塊一:預習反饋

1.投影出示課前下發的"課外學習卡"。

2.組織匯報。指導多名學生進行匯報,師生共同補充、評價,教師相機小結講解有關"詞"的知識。

3.談話引入學習內容。

(1)師出示一首學過的"詩"與本節課要學的李清照的詞《如夢令》。讓學生從形式上分辨出兩者的不同。(師指著詞《如夢令》告訴學生,這就是詞。)

(2)師:李清照是宋代杰出的女詞人,她的詞純真情摯,字精意新,她許多詞一直流傳至今。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研讀、欣賞、品析她的這首詞。

板塊二:初探課文,讀悟詞意

1.師播放課文錄音,示范朗讀。

2.指導學生讀詞。

(1)一讀。要求學生讀通讀順詞的每一句。

(2)再讀,讀懂詞意。

(3)三讀。邊讀邊交流:

A.是怎樣的一次經歷讓詞人"常記"的?

B.你認為這首詞應突出放在哪個詞語上?

C.說說整首詞描繪的是怎樣的一種情景。

小結:這首詞描繪的是詞人從前一次與朋友外出郊游,喝醉了酒,天色已晚,劃船回家,不小心把船劃到了藕花叢中,很著急,用力劃船,把在池中棲息的鷗鷺都驚飛了的生動情景。

板塊三:品詞析句,讀詞想畫

師:讀詩詞時我們不能光理解字面上的意思,還要去感受詩句描寫的情景。這是一首很美的詞,每一句都是一幅絕妙的畫。同學們,讓我們繼續讀一讀,看你們能從中品出哪些畫面?

(一)品讀"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師板書:溪亭日暮沉醉

討論體會:

1.想一想,詞人是在什么樣的時間喝酒賞景?(日暮)

2.讀到"溪亭日暮",請想像當時的天空、水面、遠處、近處等是一幅怎樣的畫面?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

3.在如此美景下,詞人和朋友會在做些什么呢?(看景、吟詩、作對、聊天、下棋、喝酒……)

4."沉醉"是什么意思?作者為什么會"沉醉"?你覺得這里的"醉"僅僅是喝醉了嗎?

小結:李清照和朋友享受著美酒,享受著快樂,陶醉在美麗景色之中,"沉醉"既是酒醉,也是被當時眼前的美景所陶醉。)

5.討論:"沉醉"帶來了怎樣的后果?(因"沉醉"而"不知歸路",因"沉醉"而"誤入藕花深處"。)

(二)品讀"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板書:興盡 藕花深處

1.你是怎樣理解"興盡"一詞的?它與"沉醉"有怎樣的聯系?(讓 學生說一說)

師小結:詞人因"日暮",所以"興盡",由于有"興"而"陶醉"了,因"陶醉"致使后來時常記得。字字值得我們去品味。

2.師:"藕花"是什么花?請同學們想一想"藕花深處"是一種怎樣的畫面?此情此景你會想到哪些詩句?

3.師:想像一下,天色已晚,詞人和朋友卻"誤入藕花深處",在荷花叢中迷了路,又是一種怎樣的情境?她們的心情會怎樣?(著急、焦慮)

4.同學們有沒有與"誤入藕花深處"相似的經歷?你會怎么做?詞人和朋友又是怎樣做的?請讀一讀文中句子。(爭渡,爭渡)

(三)品讀"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板書:一灘鷗鷺

1.師:讀了這兩句,你仿佛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看插圖說)

師小結:嬉笑聲、搖櫓聲、鷗鷺的鳴叫聲,交織在一起,打破了這寧靜的黃昏。

2.想一想:"一灘鷗鷺"是怎樣的場面?這里的"驚",除了指白鷺受驚,還向我們傳遞了詞人當時怎樣的心情?(驚喜。讓學生說一說)

(四)總結。師:剛才我們邊讀邊想像,讀出了那么多美的畫面,其實整首詞就是一大幅流動的畫。你們看,因為是觀賞"溪亭日暮"陶醉了,所以才會誤入"藕花深處",因為是誤入"藕花深處",所以才會驚起"一灘鷗鷺"。讓我們走進這美好的畫面,再來讀讀這首詞。(學生讀詞)

板塊四:拓展閱讀,再感詞韻

1.出示李清照的另外一首詞:

《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2.讓學生讀一讀這首詞。與本節課所學生的詞進行比較。

篇2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歐鷺。

少女時代游溪賞花的畫面又浮現在李清照的腦海里,李清照決定重返故跡去看看。

次日,陽光明媚,李清照出門重溫她少女時代的夢。一路走來,李清照驚詫無人來此“仙境”時,一股惡心的氣味飄來,李清照雖厭惡這氣味,但游溪興志未減,李清照越走近小溪,那股惡心的氣味就越強烈。但為了重溫少女時代的夢,她還是勉強走來了??墒?,昔日溪旁的亭子,已成了垃圾堆;塑料袋、易拉罐、食品包裝袋……飄浮在水面上,“黑”荷葉成了小溪的一大“亮點”,惡心的氣味不時從“黑”荷葉里散發出來。李清照無法把眼前的景象與昔日少女時代美麗的小溪風光聯系起來,她驚呆了。等她回過神來,憤然寫下了另一首《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

今日重返舊路。

垃圾成堆,

臭源荷葉深處。

嘔吐,嘔吐,

不見昔時景物。

篇3

[關鍵詞] 意象 支點 探究 吟誦 整合

在我國浩瀚璀璨的古典詩歌的海洋中,有這樣一位女子,在宋學盛行,女性被進一步剝奪了話語和自由權利的時代,她不甘于沉默,不甘于失去話語權,她選擇做一個挑戰者,直逼“女子無才便是德”的道德規范底線,她平生創作的許多作品,無不洋溢著她的才華,閃爍著其女性的思想光芒。她用生活化的語言去展現自己的情感流程:她的愛,她的恨,她的癡,她的怨。她不做作,不矜持,直來直去,直率坦誠。如實地反映、表達真實的自我,為女性爭得了在語言上的權利,她,就是李清照。

蘇教版選修教材《唐詩宋詞選讀》入選了李清照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蘇教版必修四上入選了《聲聲慢?尋尋覓覓》,而學生在初中階段更是早已接觸了她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在新課程結構和理念下,如何做到讓學生充分感知這位偉大的女詞人作品的恒久魅力,并獲得超越文本的思考和啟迪,以達成新課程目標,筆者作了一次艱辛而有益的嘗試。

一、巧用意象作“金針”,為課堂尋找一個支點

在備課的過程中,筆者發現,要讓學生在短短的45分鐘的時間里學完、學好并學透這四首詞,難度非常大,那么能不能為這節課尋找一個支點作為突破口呢?

古詩曰:“鴛鴦繡了從教看,莫把金針度與人?!苯疳?,借指秘法、訣竅。在詩歌的教學中,如果能尋找到一枚“金針”,不僅可以做到事半功倍,而且可以活躍學習氣氛,課堂的活力煥發了,高效自然也就有望達到了。

中國古典詩歌中有許多物象,比如春花秋月、寶劍洞簫、枯桐瘦梅、啼鶯鳴蛩,本是無情無知的客觀物象,經過歷代詩人反復的繼承、運用和發展,積累了豐厚的象征意蘊,成為符號化了的“客觀物象”和“象征意蘊”的有機結合體――意象。筆者通過反復的閱讀和比較,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即這四首詞不約而同地使用了一個意象――酒。這一意象不僅是這四首詞的巧合,更在詞人的作品中大量反復出現。有人做了一個統計,在李清照現存的50多首詞作之中,和“酒”相關的詞作就占了一半左右。因此,將“酒”這一意象作為解讀這四首詞的一枚“金針”,用這枚“金針”來穿針引線,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起到幫助學生激發思維的作用。于是筆者確定把“酒”這一意象作為這節課的一個支點。

學生通過閱讀這四首詞發現,“酒”這一意象在其中承載的情感意蘊是有變化的:在《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一詞中,詞人通過對一次和閨中密友賞游的敘寫,學生發現“酒”在這首詞中是詞人表達內心愉悅的一種途徑;在《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一詞中,詞人為花而喜,為花而悲、為花而醉、為花而嗔,流露出濃烈的傷春惜春之情,詞人試圖飲酒來排遣自己內心那淡淡的春愁;《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一詞顯然是一首離別之詞,因和愛人離別,離愁難耐,詞人的滿腔幽怨只能是“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但無奈的是“舉杯消愁愁更愁”;在《聲聲慢?尋尋覓覓》一詞中,詞人借酒御寒,但杯酒下肚,卻依然敵不過“晚來風急”。

二、妙設話題作探究,透過文字讀作者

同一個意象,詞人為何會有不同的情感寄托?這是學生在閱讀比較之后自然而然會產生的一個問題。歌德說:“經驗豐富的人讀書用兩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紙面上的話,另一只眼睛看到紙的背面?!痹诖?,筆者為本節課設置了一個探究話題――“李清照的詩酒人生”。

詩歌的教學到最后非常容易滑入教師的“一言堂”的流弊之中,學生缺少主動建構的空間,教師容易成為話柄的持有者,這樣的教學彌散著危險。因此這一探究環節的設置主要是為了充分尊重學生的話語權,在課堂上留出大量時間讓學生互為學習伙伴、合作探究,培養學生在新課程理念之下的自主學習、自我探究的能力,最終引導學生養成一種良好的讀書習慣。這不僅僅是讓學生從資料入手去簡單了解作者的生平,更要學會從作者的文字背后去了解一個作者,了解每一個躍動在文字背后的活生生的生命狀態。

這四首詞是詞人不同時期詞作的代表作?!度鐗袅?常記溪亭日暮》創作于詞人少女時期。由于家庭出身優裕,家庭教育開明,李清照沒有通常大家閨秀輕走細步、笑不露齒的矜持之態,表現出來的是少女的天真、浪漫的生活情趣,活潑、開朗、灑脫、自由的自然天性。

隨著年齡的增長,李清照少女時期的純真爛漫漸漸遠去,取而代之的是對愛情的渴求。在閨閣里暢飲求醉是詞人常用來驅遣心中懷春意緒的方式。多愁的詞人表現出的是較之于其他閨閣中的女子更為敏感纖細的意緒。在《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這首詞中詞人為花而喜,為花而悲、為花而醉、為花而嗔,實則是傷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嘆自己的青春易逝,細膩敏銳地表現出了一個少女那種淡淡的懷春意緒。

李清照18歲時嫁給太學生趙明誠,這是一樁天作之后的婚姻?;楹蠓蚱薅烁星樯鹾V,李清照日后在《金石錄后序》一文中對這段刻骨銘心的愛戀有著細膩的回想:“后屏居鄉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馀。連守兩郡,竭其俸入以事鉛槧。每獲一書,即同共勘校,整集簽題。得書畫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盡一燭為率。故能紙札精致,字畫完整,冠諸收書家。余性偶強記,每飯罷,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葉第幾行,以中否角勝負,為飲茶先后。中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甘心老是鄉矣!故雖處憂患困窮,而志不屈?!彼麄兌肪普撛?,戰棋聽琴,共探金石,然而兩人朝夕相處、琴瑟和諧的生活還是被丈夫“負笈出游”的現實打斷,她一方面期盼丈夫政事有為,宦途順暢,一方面又“悔教夫婿覓封侯”,不得不面臨夫婦分離、重門深院、一人獨居的生活,“離懷別苦”只能靠酒來略微沖淡。在這首《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中,她毫不掩飾對丈夫的愛,并大膽地表達出來。此詞說明詞人能大膽率真地表達自我,敢于向封建傳統禮教發起挑戰。她的大膽率真除了是酒給了她勇氣,更是她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

篇4

2、憶江南:憶江南,本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詞牌。又名“望江南”“夢江南”“《江南好”“望江梅”“春去也”“夢游仙”“安陽好”“步虛聲”“壺山好”“望蓬萊”“江南柳”等?!督饖Y集》入“南呂宮”。原為單調,二十七字,三平韻,中間七言兩句,以對偶為宜。第二句亦有添一襯字者。宋人多用雙調。

3、生查子:生查子,詞牌名。又名“相和柳”“梅溪渡”“陌上郎”“遇仙楂”“愁風月”“綠羅裙”“楚云深”“梅和柳”“晴色入青山”等。原唐教坊曲,后用為詞調。有雙調五體,字數有四十、四十一、四十二三種。正體雙調,四十字。前后段各四句,兩仄韻。代表作有五代牛希濟《生查子·春山煙欲收》、北宋歐陽修《生查子·元夕》、晏幾道《生查子·關山魂夢長》等。

4、采桑子:采桑子,詞牌名,又名“丑奴兒令”“丑奴兒”“羅敷媚歌”“羅敷媚”等。以和凝《采桑子·蝤蠐領上訶梨子》為正體,雙調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韻。另有四十八字前后段各四句兩平韻一疊韻;五十四字前段五句四平韻,后段五句三平韻的變體,代表作有歐陽修《采桑子·群芳過后西湖好》等。

篇5

1983年,鄧麗君推出了她的全新古典專輯——《淡淡幽情》。

這張專輯最大的特色,正如它的名稱一般,有說不盡的含蓄雋永的幽情雅韻。它的所有歌詞,均是來自唐、宋、元等歷代詩壇、詞壇大家的詞作。

鄧麗君以她柔美的聲線,婉轉的風韻,將詞作中的憂傷、愁思完美演繹,讓人過耳不忘,聽眾更送名“夢幻專輯”。

《但愿人長久》里,她是那個將無限情懷寄托天地的詩人,皓月當空,她一人把盞,輕吟淺唱中,將人世悲歡一并道盡。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2、《臨江仙》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公元1524年,一個名叫楊慎的人,被發配到云南充軍。他戴著重重的枷鎖,艱難行走。在途徑湖北江陵時,忽看見一個漁夫和一個柴夫在江邊煮魚喝酒,談笑風生間,竟似有無限灑脫快意。感慨萬分之際,他寫下了這首《臨江仙》。

后來毛宗崗父子評刻《三國演義》時將其放在卷首。并在1994年播出的電視劇《三國演義》中,成為了主題曲。這首詞經著名歌唱家楊洪基那渾厚的嗓音唱出,更讓人覺出蕩氣回腸,萬千感慨縈于心頭。

3、《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這首《如夢令》大約寫于李清照年少時,一次難忘的溪亭暢游。夕陽西下,彩霞漫天之際,一群帶著醉意的小姑娘劃著小船在碧綠的荷葉間穿梭喧鬧。荷花的亭亭玉立、蓬勃艷麗,也許正是李清照無憂無慮的少女時代最好的寫照。

那時的她,有著花一樣的年華,花一樣的夢。蔡琴的歌聲低回委婉、醇厚纏綿。在她的演繹下,這首《如夢令 》少了許多少女的情懷,卻多了幾許滄桑。她演繹的不是少女的李清照,而是中年遍歷世事滄桑后那個偉大的詞人、那個柔弱的女子“千山過盡”的心事。

4、《琵琶行》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演唱者 沈謐仁、奇然 歌名《琵琶行》

歌詞為《琵琶行》原文,整首歌結合了流行歌曲和戲曲唱腔的唱法,創新的同時也不忘保留歌曲的古典韻味。文章中描寫琵琶女身世經歷的詩句,被歌手用唱戲劇的方式娓娓道來。

5、《念奴嬌·赤壁懷古》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篇6

那天午后,幾個朋友邀我去“溪亭”賞荷花。我立刻興沖沖的趕了過去,我們在那里觀賞似亭亭玉立的少女般的荷花,心中很是快活,我們還飲酒作樂,吟詩作對。不知不覺中,日落的余暉似一件金黃色的紗衣披在了身上,天色也逐漸暗了下來,我向朋友們告辭,便急匆匆往家趕。可能是酒喝多了吧!我的頭暈暈乎乎的,分不清東南西北,勉強回到小船上,神智不清地劃呀劃。“哎?不對呀,怎么到處都是荷花呀?”只聞一陣陣沁人心脾的香氣傳來,我的酒也醒了幾分,才發現自己劃進了荷花叢,迷路了。

“怎么辦呢?”我焦急的想著。想了半天,也想不出來辦法。“算了!”我斜靠著船身,睜開眼睛,欣賞著美麗的,令人陶醉的景色。啊!這一朵朵鮮艷的荷花莫不是用玉石雕成的?怎么開的如此精致,美麗。荷花那淡淡的粉紅莫非是天上那仙女的胭脂?如此粉嫩!這碧綠而碩大的荷葉,隨風飄動,像給玉皇大帝扇風的扇子。但乍一看,卻又像一朵碧綠的大玉盤。小溪托著小船,我的心也跟著動了起來,就這么慢悠悠的飄啊蕩啊,闖進了荷花深處,哪兒都是天然形成的荷花,讓人目不暇接。我隨意的擺動小槳,小船在荷花叢中進進出出,“撲棱,撲棱”,我一涼,這是什么聲音?只見一群沙鷗、白鷺從我眼前飛過,原來是我發生的聲音打擾了這些小東西,請原諒??!我傻傻的笑著,仿佛又喝醉了……

回想起那次愉快的郊游,我抿嘴一笑,詩興大發,寫下這一首詞: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

篇7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2、《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3、《醉花陰》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4、《臨江仙 梅》

庭院深深深幾許,云窗霧閣春遲,為誰憔悴損芳姿。夜來清夢好,應是發南枝。

玉瘦檀輕無限恨,南樓羌管休吹。濃香吹盡有誰知,暖風遲日也,別到杏花肥。

5、《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6、《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7、《點絳唇》

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

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

倚遍欄干,只是無情緒!

人何處?連天衰草,望斷歸來路。

8、《浣溪沙》

莫許杯深琥珀濃,

未成沈醉意先融。

疏鐘己應晚來風。

瑞腦香消魂夢斷,

辟寒金小髻鬟松。

醒時空對燭花紅。

9、《訴衷情》

夜來沈醉卸妝遲,梅萼插殘枝。

酒醒熏破春睡,夢斷不成歸。

人悄悄,月依依,翠簾垂。

更挪殘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時。

10、《菩薩蠻》

歸鴻聲斷殘云碧,

背窗雪落爐煙直。

燭底鳳釵明,釵頭人勝輕。

角聲催曉漏,曙色回牛斗。

篇8

你有沒有目睹她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你有沒有嗅到她翩翩而行小舟上的殘花的塵香?

——題記

遠遠地,塵霧中現出女子的身影,裊裊娜娜,“柳眼梅腮”,“綠肥紅瘦”,飄然而至。

她叫李清照。

隔著千年的門檻,我讀她。凄婉沉摯,清新自然的文字,像黑暗里開出的花,丟至地板,擲地有聲。你心靈深處緊閉的那扇門打開了,你腦海深處那根最柔軟的神經敲響了,你沉溺于她凄婉卻不失豪放的洞中。

清照唱起《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少女嬌羞,荷塘暮色,一切都是那么委婉。不識愁感的丫環,怎能揣測小姐在昨夜風急雨狂之時痛飲沉醉的心思?若她能略知一二,便會伴著小姐多愁善感了。

清照唱起《一剪梅》“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這是早年的李清照與趙明誠相戀時寫下的。畢竟是早年,畢竟是含著希冀的閑愁,卻是如此淡然。可誰能有清照這般體會呢?恐怕,她是中國漫長歷史中的第一人了吧。這足以可見她才華之橫溢,情感之細膩。

清照唱起《醉花陰》“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與夫分別后,她的相思之愁淡淡地縈繞在清照身邊,使她懶懶散散地不想動,正像她說的“有暗香盈袖”,致使她在珠簾風卷中驚呼“怎能不令我黯然消魂?”這種愁,風過即散,但清照卻不然,她把它處理得虛幻飄渺,彼之年華,似水流逝。

清照唱起《夏日絕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在國破家亡之時,她唱出了有如蘇軾、辛棄疾般豪放的詩句。她雖為女子,但絲毫不比蘇軾、辛棄疾遜色,她也有豪邁的一面。

篇9

2、《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 歸雁洛陽邊。

3、錢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4、《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 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 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 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 路轉溪頭忽見。

5、《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6、《雖壽》神龜雖壽,猶有竟時。螣 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7、《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

8、《題破山寺后禪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

9、《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啼, 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風直到夜郎西。

10、《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11、《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花。

12、《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去年天氣舊亭臺。 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 小園香徑獨徘徊。

13、《過松源晨炊漆公店》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正入萬山圈子里,一山放過一山攔。

14、《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篇10

八十年代,中文系老師出題要求學生用新的研究方法詮釋唐詩:“如何用醫學觀看待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學生答:“李白是近視眼!”另一位回答說:“李白那天晚上肯定是著涼了”。

詩與散文之區分

問:“詩與散文區分何在?”

答:“散文講實用,詩歌求空靈。”

問:“能否講得感性一些?”

答:“你剛才敲門時說‘老師,把門打開’,這就是散文了。如果你跑到黃鶴樓頂,面對浩瀚藍天,大呼‘把門打開’,這就是詩了,且是屈原式的《天問》名篇?!?/p>

慢慢微笑的毛尖

毛尖是華東師范大學有名的教授,又是一位同時在香港和內地開專欄的作家。有一次她發現課堂上來聽課的學生很少,便使出自己著作中《慢慢微笑》的手法以讓那些“特困生”(早上第一節課就打瞌睡的學生)醒過來,讓那些“曬月亮的”(談戀愛的)、“研究國粹的”(打麻將的)、“學習文件的”(打撲克的)不再夢周公,于是高聲宣布:“我今天講的是19世紀的‘玻璃’”。那些昏昏欲醒的同學一下興奮起來說:“你這位為人師表的老師,怎么懂得這么多‘玻璃’(同性戀)一類的新人類黑話?”毛答:“本小姐既然叫毛尖,那我就懂得你們最尖端的時髦用語,不然我怎么敢在文壇上混!”

多少學子,無處話凄涼

章老師認為小王的習作銅臭味太濃,希望他能面向校園生活,于是小王改寫如下:

十年生死兩茫茫,要開學,淚兩行。多少學子,無處話凄涼??v使有網又怎樣,網速慢,大家搶。沒有作業看似強,課太多,整天上。在家清閑,吃飯又喝湯。無奈學業不可忘,找工作,累斷腸。

“不要臉的”吳祖緗

北大出身的名作家劉震云,對鑲著一顆牙抽著中華牌香煙的吳祖緗教授印象深刻,吳氏曾這樣比較老舍與自己的異同:“老舍先生四九年之后是一直受寵的,我一輩子沒有受過寵。另外,比這更重要的是人格,老舍先生是要臉的,我是不要臉的。所以當一個人忽然不受寵的時候,他跳了太平湖。當他跳湖的時候,正是我掃廁所之時。我是北大打掃廁所打掃得最干凈的人。”

驚起同學全部

張老師在講臺上繪聲繪色講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蓖跬瑢W卻呼呼入睡。張老師罰小王作一古詩詞,小王出囗成章:“上課瞌睡過度,眼皮打架無數,實在支持不住,誤入夢境深處。呼嚕,呼嚕,驚起同學全部!”

“市市傷心”與“票票害人”

中文系李教授于2007年卷入了“全民股瘋現象”,后來賠得傾家蕩產,他在日記里嘆曰:

昨天,今天,明天,天天在跌,

主板,小板,三板,板板完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