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古朗月行范文
時間:2023-03-24 19:49:0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李白古朗月行,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詠柳》唐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1、關于作者:賀知章 字季真,號四明狂客,主要擅長寫絕句。另外一首《回鄉偶書》也廣為流傳。
2、這首《詠柳》是一首詠物的詩,通過對于柳樹的描寫,贊美了春天給大地帶來的勃勃生機。
3、相關考題
(1)本詩中妝的意思是_________(打扮),絲絳________(用絲編成的繩帶)
(2)本詩中運用了(擬人,比喻,設問)的修辭方法。
(3)詩人把(春風)比作一把剪刀,形象,富有美感。又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
二、《古朗月行》 唐 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
1、《古朗月行》:朗月行是一個樂府古題。李白用了這個題目所以叫“古朗月行”,但李白并沒有襲舊,而是自成以風格。尤其是前四句,通過簡單的文字寫出了兒童對于月亮懵懂的認識。
2、李白是我國歷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這首詩同樣通過豐富的想象和神話傳說的巧妙結合,表現了一個神奇而又合乎情理的藝術意境。
3、相關考題。
(1) “又疑瑤臺鏡”中的“疑”和“疑是地上霜”的“疑”都是(懷疑)的意思,這兩句詩分別出自李白寫的(古朗月行)和(靜夜思)
(2)李白的這首小詩寫得是他小時候對月亮的看法,詩人把月亮比作(白玉盤)和(瑤臺鏡),十分幼稚而可愛,語言質樸,比喻有趣。
(3)詩中(又疑瑤臺鏡)這一句借助神話傳說,表現了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特點。
三、《鋤禾》 唐 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1、這首詩又叫《憫農》,作者唐代詩人李紳?!稇戅r》共兩首,這是其一。詩的重點是寫農民的辛苦,并告誡人們要愛惜糧食。
2、相關考題
(1)這首詩當中的名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告誡人們要(珍惜糧食,不要浪費)。
(2)詩的開頭描寫了烈日當頭(農民)的辛苦,提醒人們(珍惜農民的勞動成果),詩歌表達了對農民(敬重與同情),詩人范仲淹《江上漁者》中也有兩句詩寫出了勞動人民的饑苦,這兩句詩是(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3)請說說你讀完這首詩的感受。
四、《憫農》其二 唐 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1、譯文:春天中下一粒種子,秋季能收萬顆糧食,全國都沒有閑置的土地,但仍然有農民餓死。
很多學生,直譯這首詩是沒有問題的。但農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遭遇呢?既然收了那么多糧食,為什么還會有農民餓死呢?這實際上是封建社會的剝削制度造成的悲劇。
2、相關考題
(1)《憫農》二比《憫農》一更加深刻,對農民的辛勞及悲慘命運做了真實的描寫,你有什么感想請說一說。
(2)詩中第(1)句寫春種,第(2)句寫秋收。春華秋實概括了(農民)生產糧食的(辛苦)?!耙涣K凇?和“萬顆子”形成鮮明對比,表現了農民勞動(創造的巨大財富)。
五、《登鸛雀樓》 唐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1、作者:王之渙 字季凌。是盛唐時期的詩人。
2、重點詞語解釋:
(1)鸛雀樓:是在現在山西省永濟市西南,因為經常有一種叫鸛雀的鳥在上面棲息而得名。
(2)依:傍著 盡:消失 窮:達到極點 更:再。
3、相關考題。
篇2
2、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盧綸:《塞下曲》)
5、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
6、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竹里館》)
8、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9、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篇3
2、全文如下 :
[作者]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白云端。
仙人垂兩足,桂樹作團團。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
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
此淪惑,去去不足觀。憂來其如何,凄愴摧心肝。
篇4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6)36-0066-02
我國自古就有“詩教”的傳統??鬃釉唬骸霸?,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不學詩,無以言”。實踐證明,在兒童語言、思維、記憶發展的最佳時期,有計劃地指導學生多讀一些古詩文,對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開闊學生視野,提高語文素養,陶冶情操,有著積極的意義。在“主題閱讀”的研究、實踐中,我們采用“主題誦讀”的方式,指導學生深入領會詩人的感情,感受詩歌的藝術形象,引導學生在詩中漫步,從而進入美妙的詩歌藝術境界。
1.整合同一主題內容,讓學生在對比中理解人文內涵。
在浩渺的古詩長河中,許多詩歌均以淺顯含蓄的筆調,抒發詩人內心的思想感情,或感慨人生,或思念家鄉,或謳歌大好河山……雖然作者不同,背景不同,但表達的主題卻是相同或相近的。
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這兩首送別詩,寫的都是朋友離別之情,沒有千言萬語、千叮萬囑,只是長久佇立,翹首凝望,直到朋友遠去。對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盡在默默無言、翹首凝望之中。不同的作者,在感情的表達方式上,竟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李白的《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作者借潭水抒發友人對自己感情之深;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作者以酒送友,借朝雨、青柳、美酒表達對友人離去的傷感之情;高適的《別董大》――“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作者以豪言送友,勸慰共勉之情溢于言表。送別詩就像一面鏡子,折射出人物的命運和世態人情。
同一“送別”主題,多首古詩融為一體,建構了互相聯系、互相延拓的立體資源。學生整合比較,既入乎其內,又出乎其外,不僅深入理解了古詩的內涵,還培養了其探究和思考的習慣。
2.整合同一詩人作品,讓學生在拓展中解讀詩人內心世界。
詩歌是詩人心靈的外化,是詩人用以反映社會生活,表現對生活的意見、態度、思想情感的,具有無限美感的文本。不同時代的詩人,其詩作有著不同的特點。屈原遭逢殘酷命運的打擊卻不屈不撓,將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化作精彩的詩篇,開創了中國古典詩歌的神話;陶淵明辭官回鄉、歸園田居、躬耕田畝、飲酒作詩,在田園生活中體會人生哲學,開創了田園詩派;謝靈運在山水之間發現詩意,尋找心靈的平衡,開創了山水詩派……李白的詩飄逸豪放;杜甫的詩沉郁頓挫;王維的詩恬靜自然;岑參的詩豪氣橫溢,透出陽剛之美;陸游的詩豪放,充滿愛國情懷……整合同一詩人作品進行誦讀,由個及類,深度拓展,由類及理,形成主題閱讀的整體之效,可以加深學生對古詩內容的理解、對詩人內心世界的解讀,從而把握其寫作風格。
如:特級教師孫雙金教學《李白和月亮》一課時:
課前預習。孫老師布置學習任務:呈現6首李白寫月亮的詩:《靜夜思》《古朗月行》《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月下獨酌》《將進酒》《把酒問月》,學生借助工具書和網絡理解詩意。學生上網查找其他一兩首李白寫月亮的詩并理解。深度思考:李白為什么偏愛寫月亮?結合李白的人生,找出三點原因,可以上網搜索或與父母商討。
課上研讀。談論李白導入:你了解李白嗎,說說你對李白的了解。李白有哪些別稱?呈現李白6首寫月亮的詩或片段,學生配樂朗誦。你還找到哪些李白寫月亮的詩,分享給大家。重點研討:李白為什么偏愛寫月亮?首先小組合作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在李白創作的膾炙人口的月亮詩中:月是相思,寄托情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保ā鹅o夜思》);月是想象,啟迪智慧――“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保ā豆爬试滦小罚?;月是朋友,消解寂寞――“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下獨酌》);月是牽掛,希冀平安――“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子夜秋歌》);月是陪伴,相隨萬里――“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峨眉山月歌》);月是追求,寄托理想――“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保ā秾⑦M酒》)……
課后總結。李白是“月亮詩人”。李白為天而生,據說母親懷太白金星而生李白;為月而死,傳說因醉中跳入長江撈月而亡。他一生政治上不得意,懷才不遇。因而他以無限深情,向往月亮,謳歌月亮。在人世間,他遭白眼,受委屈,那什么地方是他理想的凈土呢?月亮,只有月亮,才是他精神的家園,理想的樂園。播放歌曲《月之故鄉》。一輪明月啊,給了詩人多少遐想,多少安慰,多少思念,多少情懷。讓我們一起“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在《月之故鄉》的美妙音樂中結束這堂課。這一組“李白與明月”的詩,增進了學生對詩人的了解、對古詩內容的理解。
3.整合同一藝術手法,讓學生在品味中感悟言語的美妙。
詩歌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志向,但大多數作者并不直接表達,而是借助一定的藝術手法。詩歌的藝術手法主要包括抒情方式、表達技巧和修辭手法。寫景詩常用的表達技巧有:虛實結合,動靜結合,以樂襯哀,上下(或遠近、俯仰、時空、聲色、視聽)結合等。詩詞中,數字的巧妙運用可以使詩句化平淡為神奇。清代陳沆即景寫人,在《一字詩》中用了十個“一”:“一帆一槳一漁舟,一個漁翁一釣鉤。一俯一仰一場笑,一江明月一江秋。”以數詞冠物、冠人及人的動作神情,寫得別有情趣。清代王士G的《題秋江獨釣圖》,“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絲綸一寸鉤。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獨釣一江秋。”詩人在江邊獨釣,伴著高歌清酒,意不在“魚”,而在一江秋色,一切煩惱憂愁大概都會隨著一江秋水遠逝,快意酣暢。兩首詩中,數字“一”是實指,表示數量“一”;也是虛指,表示全部。數詞“一”反復巧妙地入詩,使全詩于單一中又富有變化,變化中又有著復沓的韻味。
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千里”指遼闊廣遠的境界,“更上一層”指更高的地方。數字“千、一”用于以景喻理,告訴我們在人生的征途中,要高瞻遠矚,不畏艱險,努力攀登。李白的《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千里”是虛數,形容白帝城至江陵路途遙遠,“一日”是實指,形容時間之短。“千里”和“一日”虛實的對比,表現舟行速度之快,透露出詩人遇赦東歸時的興奮之情。杜牧的《江南春》,“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千里”也是虛指,在詩中意為“處處”,春天到來,到處花紅、柳綠、鶯啼,有一種開闊之美,留給讀者廣闊的想象空間。這三首詩都有數詞“千”,都是虛指,詩人將其巧妙運用于詩句中,使得文辭生輝,情趣盎然,顯示了古詩獨特的藝術魅力。
誦讀古詩時,應關注詩歌的藝術手法,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抒情方式,對偶、比喻、擬人、借代、夸張、反復等修辭手法,動靜結合、虛實相生、卒章顯志、欲揚先抑等寫作技巧,歸類整合,分析比較,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加深對古詩的理解。
篇5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早上起來,我拉開窗簾,看見了一片瓦藍的天空萬里無云,遠處連綿起伏的群山滿眼蒼翠,仿佛就在我眼前。今天真是個風和日麗的好天氣呀!媽媽說:“今天天氣這么好,晚上肯定有一輪圓月。”我多么想欣賞中秋節的明月??!因為從小到大,我都沒看見過中秋節的月亮呢。
中秋節的月亮一定很美吧,我想起詩人李白的《古朗月行》,詩中寫道:“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白玉一樣的月亮會有多美呢?我真想早點知道。
于是我急切地盼望著天快點黑,月亮姐姐早點出來。我從早上等到中午,從中午等到晚上,我自言自語地說:“月亮姐姐怎么這么懶呀?她怎么還不出來呢?都快7點半了。”媽媽笑著安慰我:“再等等,別著急。”又過了一會兒,我又來到窗前,忽然我發現一絲黃色的光偷偷地從樓的縫隙中探出頭來。我恍然大悟:“原來月亮姐姐沒有偷懶,她早早地就掛在樹梢了。”
又過了半小時,一輪明亮的圓月終于掛在了我的窗前。月光有一點柔和,還有些刺眼,我覺得月亮好像不是特別圓,沒準兒明天的月亮會更圓,我明天還要再仔細地用望遠鏡觀察一下。
五一小學三年級:王驍然
篇6
心靈因有皎潔月光而不再沉默;
于時,望月抒情,讓古人寫下了多少流傳至今的佳句,
歷史,因有詩歌的輝煌而不再遙遠。
每當夕陽戀戀不舍的將斜陽灑下,月亮便開始了在夜空中的使命。為黑暗帶去光明。雖然它沒有陽光耀人的七彩,沒有陽光巨大的能量,沒有陽光活力的洋溢,但那皎潔的月光卻以它靜謐、柔和、多情的性格征服了偉大的心靈。
蘇軾借它來思鄉、抒情,舉杯吟出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豪言壯志。他是孤獨的,中秋之際,他不能與家人相聚,他是憂傷的,中秋之夜,他不能看到“圓美”的月光到他又是曠達的,中秋之時,它將美好的祝福送給了所有的人們,于是他是快樂的,他道出的流流傳千古的佳文—《水調歌頭》。
張九齡借它來懷念遠人,仰天作出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雄渾氣勢。他是樸實的,他是樸實的,他的詩句沒有沒有一個奇特的字眼,他是多情的,他的內心充滿著愛與友誼;他是迷茫的,他的愿望竟是與好友在夢里相見。于是他是真誠的,他唱出了《望月懷遠》的友誼之歌。
李白借他來放飛想象,于是盡興吐出了“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的浪漫意境。他是幼稚的,他的語氣中洋溢著天真;他是幸福的,他的生命里駐滿了夢想;他是不凡的,他的詩句新穎、瑰麗、神奇。他是天真的,他賦出了《古朗月行》的清新俊逸。
白月光,照亮了一片片黑暗,讓我們可以在夜晚看得更高更遠。
白月光,引出了多少不朽的佳句,
篇7
關鍵詞:月亮;詩人;望月
月亮,在中國詩人意識中,可能是一個最通人性的意象。她讓人懷遠方,動鄉愁;載情思,遣孤獨;示哲理,啟思考。
一、望月懷遠
為什么“望月”能引起人們“懷遠”之情呢?近代學者一般認為月亮是母性的象征。人們望月而動牽掛之心,應該源于原始母系社會對女性的崇拜。當我們長夜無眠,坐在如水的月光中,四周冷寂,孤獨就一陣陣襲來。舉頭望月,自然想到思念的人也在看這輪月亮吧!“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望月而惹情思,添愁緒。“磧里征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李益《從軍北征》),茫茫大漠中,三軍將士齊看明月,鄉情苦到何等程度,唯有望月才能稍慰離愁。“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杜甫《望月》),詩人本來是自己望月懷念妻兒,卻反其義用之,寫妻子望月正想念自己,相思更深一層。
二、托月移情
詩人望月相思不能滿足情感需求,就讓月亮做了郵差?!拔壹某钚呐c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自己不能親去,托明月帶去自己的愁心,一路伴君。仿佛月亮可起神話中“千里眼、順風耳”的作用,使離人面目如見,呼吸相聞,心思相通,聊以慰藉?!按猴L難期信,托情明月光”(南朝樂府民歌《讀曲歌》),月亮成了唯一可信賴的傳情達意的使者?!按藭r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怕漂泊異鄉的游子孤獨,就派月光去照著他,一可作伴,慰其孤獨;二供相望,通其心曲。
月亮不僅通人心意,甚至具有人的品性。月可與人同坐晤談:“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蘇軾《點絳唇》);亦可與人痛飲同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離人愁苦,月與人徘徊相伴:“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曹植《怨詩行》);游子思鄉,月與人同心同感:“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杜甫《江漢》);思婦懷遠,月與人同憔悴共愁苦:“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張九齡《賦得自君之出矣》)。
三、因月成境
篇8
關鍵詞:李白詩歌;教學價值;教學現狀;教學改革
一、小學李白詩歌教學的內容和價值
1.小學李白詩歌教學的內容
在小學語文教材里,李白詩歌的比重有所不同。比如:人教版課標本中一共選入了五首,它們分別是第一冊的《靜夜思》、第四冊的《望廬山瀑布》、第五冊的《望天門山》、第七冊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和第八冊的《獨坐敬亭山》。人教版課標本是遼寧一些地方使用的語文教材,如北票等地。而沈陽市以前用的語文課本是北師大版,現在只有六年級在用,它包括的李白詩歌比較少,課內只有兩篇,分別是第四冊的《早發白帝城》和第十冊的《秋浦歌》。而現在沈陽市小學五年級以下的學生都用的是語文S版,它囊括的小學李白詩歌比較多,它們分別是第一冊的《靜夜思》、第二冊的《古朗月行》、第三冊的《望廬山瀑布》、第五冊的《早發白帝城》和第九冊的《望天門山》。還有一些語文版本,但它們的課內選材都離不開上面所提到的詩歌。此外,即使在課內沒有選入的,在課外讀物中也能見到。
2.小學李白詩歌教學的價值
(1)追求生命的自由。李白終其一生,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心謳歌理想的人生,無論何時何地,總以滿腔熱情去擁抱整個世界,追求立功和享受;他對一切美的事物都有敏銳的感受,把握現實而又不滿足于現實,投入生活的急流而又超越苦難的憂患,在高揚亢奮的精神狀態中去實現自身的價值。如果說,理想色彩是盛唐一代詩風的主要特征,那么,李白是以更富于展望的理想歌唱走在了時代的前沿。
(2)展現豐富的想象。通過想象,李白為世人展現了無限廣闊的幻想世界和壯麗多彩的形象領域。李白的詩歌創作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在創作過程中,他的感情往往如噴涌而出的洪流,其間包裹著強大的力量。放蕩不羈的氣質、傲世的人格、易于觸動的感情,形成了李白詩歌抒情方式的鮮明特點。
二、小學李白詩歌的教學現狀分析
1.小學李白詩歌教學的現狀
小學教師在教小學生學李白詩歌時,比較注重小學生的背誦。這對小學生是有一定好處的。因為小學所選的李白的詩歌都是經典,反復誦讀又是孩子的喜好,這樣就能很好地利用小學生的記憶力,記下一些永恒的東西。但有些教師在教學中還存在許多的問題。
(1)朗讀隨意化。語言精練、節奏感強、飽含感情,格律詩還講究平仄對仗,這些都是詩歌所獨有的特點。因此,詩歌朗讀應該有講究,不能等同于散文。
(2)詩意理解表面化。詩歌是通過一定的意象和意境,常借用擬人、比喻、夸張、對比等方法,表達詩人的意愿和感情,往往具有“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特點。教學李白詩歌更應引導學生感悟意境、意趣,體會真摯情感,把握詩的“意境”所在,從而受到啟迪熏陶和感染。
2.小學李白詩歌教學現狀分析
(1)教育理念有待改變。在中國,教育理念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過去中國基礎教育應試風氣盛行,不僅由于考試制度,它還有深刻的歷史、文化因素。從很早時候起,中國人就把讀書做官等同起來,“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樣讀書,功利性強,不能使學生深刻體會知識本身的意義。而李白詩歌氣勢恢弘、意境深遠,光把詩歌簡單地背下來,會使李白詩歌的教學失去很多韻味和樂趣,使小學生不能感受到李白詩歌的神韻。
(2)教師素質有待提高。教師要有深厚的文學功底。新課標倡導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教師的知識儲備是一個挑戰,因為學生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選擇的課題可能不是教師規定的,探究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各樣的問題也可能是教師始料不及的。對于小學李白詩歌的教學,教師要理解其特點,就要有很深的文學功底,對當時的歷史和文學背景應該有深入的了解。
三、小學李白詩歌的教學改革措施
1.課堂教學改革措施
(1)創設情境,感受意境美。詩歌中的“意”就是指情意,就是詩人對生活的認識、感受和評價,包含著詩人的內心感情;“境”就是境界,是經過詩人提煉、概括而描繪出來的一幅情景交融、形神結合的有立體感的藝術畫卷。在教學小學李白詩歌時,教師要通過多種方式,多渠道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入“境”。
(2)有感情朗讀,感受音樂美。誦讀,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詩歌教學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富有音樂美,詩歌讀起來瑯瑯上口,聽起來鏗鏘悅耳。李白對選韻很講究,選用的韻都與所表達的內心感情相切合。富有感情的誦讀,能加深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引起思想感情的共鳴。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受到美的教育。
2.課外教學改革措施
篇9
描述自然風光的句精選(一):
1、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2、亭皋木葉下,隴首秋云飛。
3、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4、納清風臺榭開懷,傍流水亭軒賞心。
5、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6、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7、草低金城霧,木下玉門風。
8、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9、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
10、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11、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
12、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13、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14、槐柳成陰雨洗塵,櫻桃乳酪并嘗新。
15、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
16、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17、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1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19、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20、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21、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22、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23、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
24、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25、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26、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27、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28、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29、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30、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31、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
32、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描述自然風光的詩句精選(二):
關于雪的詩句
1.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王維《觀獵》)
2.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盧綸《塞下曲》)
3.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李白《行路難》)
8.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高適《別董大》)
9.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絕句》
10.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關于云的詩句
1.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關山月》)
2.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李白《獨坐敬亭山》)
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賈島《尋隱者不遇》)
4.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杜甫《春夜喜雨》)
5.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李白《渡荊門送別》)
6.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高適《別董大》)
6.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李白《早發白帝城》)
8.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杜牧《山行》)
9.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
10.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關于風的詩句
1.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2.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王維《觀獵》)
3.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盧綸《塞下曲》)
4.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自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5.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隨風潛入夜,滑物細無聲?!抖鸥Α洞阂瓜灿辍?
7.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9.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李商隱《無題》)
10.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峨防崭琛?/p>
關于江的詩句
1.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夏日絕句》
2.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杜甫《春夜喜雨》)
4.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白居易《憶江南》
5.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題惠崇〈春江晚景〉》)
6.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日還。(李白《早發白帝城》)
7.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8.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楓橋夜泊》)
9.寒雨連江夜人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10.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關于柳的詩句
1.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韓愈《寒食》
2.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3.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志南《絕句》)
4.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5.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絕句》
6.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涼州詞》)
7.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劉禹錫《竹枝詞》)
8.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墻柳。(陸游《釵頭鳳》)
9.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
10.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春夜洛城聞降》
關于花的詩句
1.待到重陽日,還來就。孟浩然《過故人莊》
2.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李白《月下獨酌》)
3.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4.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
5.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6.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
7.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8,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浣溪沙》)
9.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張志和《漁歌子》)
10.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關于雨的詩句
1.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睹虾迫弧洞簳浴?
2.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螟》)
3.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王維《山中》)
5.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志和《漁歌子》)
6.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人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7.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清明》
8.寒雨連江夜人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9.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
描述自然風光的詩句精選(三):
關于草的詩句
1.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敕勒歌》)
2.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3.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4.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游子吟》)
5.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盧綸《塞下曲》)
6.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歸園田居》)
7.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陶淵明《歸園田居》
8.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韋應物《滁州西澗》)
9.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10.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關于河的詩句
1.關關雎鳩,在河之洲。(《詩經關雎》)
2.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4.白日依山盡,黃河人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5.旦辭黃河去,暮宿黑山頭。(《木蘭辭》)
6.無限山河淚,誰言天地寬。(夏完淳《別云間》)
7.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望廬山瀑布》)
8.蔞篙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蘇軾《題惠崇〈春扛晚景〉》)
9.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
10.三萬里河東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關于樹的詩句
1.樹木叢生,百草豐茂。(曹操《觀滄?!?
2.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過故人莊》)
3.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賈島《題李凝幽居》)
4.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賀知章《詠柳》
5.忽如一夜春風來,干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6.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崔灝《黃鶴樓》)
7.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8.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楊萬里《小池》
9.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10.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殊《蝶戀花》)
描述自然風光的詩句精選(四):
《燕歌行》作者為魏晉南北朝文學家曹丕。其古詩全文如下: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斷腸,慊慊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
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漢西流夜未央,牽??椗b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翻譯】
秋風蕭瑟,天氣清冷,草木凋落,白露凝霜。燕群辭歸,大雁南飛。思念出外遠游的良人啊,我肝腸寸斷。思慮沖沖,懷念故鄉。君為何故,淹留他方。賤妾孤零零的空守閨房,憂愁的時候思念君子啊,我不能忘懷。不知不覺中珠淚下落,打濕了我的衣裳。拿過古琴,撥弄琴弦卻發出絲絲哀怨。短歌輕吟,似續還斷。那皎潔的月光啊照著我的空床,星河沉沉向西流,憂心不寐夜漫長。牽??椗∵h遠的互相觀望,你們究竟有什么罪過,被天河阻擋。
《別董大》作者是唐代文學家高適。其全文古詩如下: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翻譯】
滿天黃云,太陽被籠罩得昏昏沉沉,北風吹來,大雁在紛飛的雪花中向南飛去。不必擔憂您前去的路途沒有知己,(憑著你的琴聲、你的音樂修養)普天之下誰會不敬重你呢。
《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作者為唐朝文學家張志和。其古詩全文如下: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翻譯】
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的翱翔,江上黃綠色的魚兒歡快地游著,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樣的鮮艷。江岸一位老翁戴著青色的箬笠,披著綠色的蓑衣,沐浴著斜風細雨坐在船上,他被美麗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回家。
《游園不值》作者是宋代文學家葉紹翁。其古詩全文如下: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翻譯】
也許是園主擔心我的木屐踩壞他那愛惜的青苔,輕輕地敲柴門,久久沒有人來開??墒沁@滿園的春色畢竟是關不住的,你看,那兒有一枝粉紅色的杏花伸出墻頭來。
描述自然風光的詩句精選(五):
《別董大》作者是唐代文學家高適。其全文古詩如下: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翻譯】
滿天黃云,太陽被籠罩得昏昏沉沉,北風吹來,大雁在紛飛的雪花中向南飛去。不必擔憂您前去的路途沒有知己,(憑著你的琴聲、你的音樂修養)普天之下誰會不敬重你呢。
《望廬山瀑布》作者是唐代文學家李白。其全文古詩如下: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翻譯】
香爐峰在陽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煙霞,遠遠望見瀑布似白色絹綢懸掛在山前。高崖上飛騰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讓人恍惚以為銀河從天上瀉落到人間。
《江畔獨步尋花》作者是唐代文學家杜甫。其全文古詩如下: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翻譯】
黃四娘家周圍的小路上開滿了繽紛的鮮花,千朵萬朵鮮花把枝條都壓得低垂了。蝴蝶在花叢中戀戀不舍地盤旋飛舞,自由自在的小黃鶯叫聲和諧動聽,美妙無比。
《古朗月行》作者是唐代文學家李白。其全文古詩如下: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仙人垂兩足,桂樹和團團。
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
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
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
此淪惑,去去不足觀。
憂來其如何凄愴摧心肝。
【翻譯】
小時候我不認識月亮,將它呼作白玉盤。又懷疑是瑤臺仙人的明境,飛到了天上。在晚上觀看月亮,能夠先看到有仙人的兩足開始慢慢地出現,之后一棵團團的大桂樹也出現了。傳說月中有白兔搗仙藥,請問它是搗給誰吃的又傳說月中有一個大蟾蜍,是它蝕得月亮漸漸地殘缺了。以前有位后羿,是他將九個太陽射落了,只留下了一個,才使得天人都得以清平安寧。的沉淪蠱惑,遂使月亮失去了光彩,便再也不值得觀看了。對此我覺得憂心十分,凄愴之情,真是摧人心肝啊。
《江南春》作者是唐代文學家杜牧。其全文古詩如下: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翻譯】
江南大地鳥啼聲聲綠草紅花相映,水邊村寨山麓城郭處處酒旗飄動。南朝遺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無數的樓臺全籠罩在風煙云雨中。
描述自然風光的詩句精選(六):
《詠柳》作者是唐代文學家賀知章。其全文古詩如下: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翻譯】
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輕柔的柳枝垂下來,就像萬條輕輕飄動的綠色絲帶。這細細的嫩葉是誰的巧手裁剪出來的呢原先是那二月里溫暖的春風,它就像一把靈巧的剪刀!
《鹿柴》作者為唐朝文學家王維。其古詩全文如下: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翻譯】
空寂的山中不見一個人,只聽到一陣人語聲。太陽的一抹余暉返人深林,又照到林中的青苔上。
《題西林壁》作者是宋代文學家蘇軾。其古詩全文如下: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一樣。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翻譯】
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一樣的樣貌。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自身處在廬山之中。
《早發白帝城》是唐代文學家李白所著。其全文古詩如下: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翻譯】
清晨我告別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遠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時間。兩岸猿聲還在耳邊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覺輕舟已穿過萬重青山。
《送元二使安西》作者為唐朝文學家王維。其古詩全文如下: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翻譯】
清晨的微雨濕潤了渭城地面的灰塵,蓋有青瓦的旅舍映襯柳樹的枝葉顯得格外新鮮。我真誠地勸你再干一杯,西出陽關后就再也沒有原先知心的朋友。
《絕句·遲日江山麗》作者是唐代文學家杜甫。其全文古詩如下: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翻譯】
江山沐浴著春光,多么秀麗,春風送來花草的芳香。燕子銜著濕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著成雙成對的鴛鴦。
描述自然風光的詩句精選(七):
詩中雪
1.草枯鷹眼急,雪盡馬蹄輕。(王維:《觀獵》)
2.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盧綸:《塞下曲》)
3.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李白:《行路難))
8.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高適:《別董大))
9.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絕句》)
10.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詩中草
1.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敕勒歌》)
2.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3.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4.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游子吟))
5.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盧綸:《塞下曲》)
6.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歸園田居))
7.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陶淵明:(歸園田居))
8.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韋應物:(滁州西澗》)
9.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10.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
詩中柳
1.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韓雄《寒食》)
2.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3.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志南:《絕句))
4.渭城朝雨悒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5.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絕句))
6.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涼州詞))
7.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劉禹錫:(竹枝詞》)
8.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墻柳。(陸游:《釵頭鳳》)
9.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
10.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詩中樹
1.樹木叢生,百草豐茂。(曹操:《觀滄?!?
2.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過故人莊》)
3.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賈島:《題李凝幽居》)
4.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賀知章:(詠柳》)
5.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6.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崔顥:《黃鶴樓》)
7.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8.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楊萬里:《小池》)
9.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10.‘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殊:《蝶戀花》)
詩中鳥
1.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2.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3.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
4.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盂浩然:《春曉》)
5.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杜甫:(望岳》)
6.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陶淵明:(飲酒》
7.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
8.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李白:《獨坐敬亭山》)
9.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賈島:《題李凝幽居》)
10.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描述自然風光的詩句精選(八):
詩中風
1.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2.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王維:《觀獵》)
3.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盧綸:《塞下曲》)
4.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5.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杜甫:《春夜喜雨》)
7.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9.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李商隱:《無題》)
10.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敕勒歌》)
詩中花
1.待到重陽日,還來就。(孟浩然:《過故人莊》)
2.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李白:《月下獨酌》)
3.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4.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
5.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6.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
7.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8.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浣溪沙》)
9.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張志和:《漁歌子》)
10.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詩中雨
1.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2.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瞑))
3.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王維:《山中》)
5.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志和:(漁歌子))
6.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7.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清明》)
8.寒雨連江夜人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9.渭城朝雨泡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
描述自然風光的詩句精選(九):
詩中日
1.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漢樂府陌上桑》)
2.白日依山盡,黃河人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3.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杜甫:《絕句》)
4.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6.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
7.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
8.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王安石:《元日》)
9.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10.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李白:《望天門山》)
詩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2.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盧綸:《塞下曲》)
5.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
6.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竹里館》)
8.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9.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10.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人未還。(王昌齡:《出塞》)
描述自然風光的詩句精選(十):
詩中山
1.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3.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4.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王維:《鹿柴》)
6.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關山月})
7.相看兩不厭,僅有敬亭山。(李白:《獨坐敬亭山》)
8.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歸園田居》)
9.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10.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詩中水
1.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蒹葭》)
2.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觀滄海》)
3.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駱賓王:《詠鵝》)
4.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門山》))
5.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7.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劉禹錫:《竹枝詞》)
8.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
9.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楊萬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題惠崇{春江晚景)》)
·?·
·?·
·?·
·?·
·?·
·?·
·?·
·?·
篇10
關鍵詞:李白 李賀 藝術特色
唐朝,―個千萬華夏人引以為豪的盛世,不僅經濟繁榮,國力強盛,更是一個中國古代詩歌發展的頂峰時代,涌現了大批稟受山川英靈之氣而天賦極高的詩人。李白,就是在這種登封造極的盛唐文化之下孕育出來的天才詩人。而李賀,則是當盛唐的光彩悄悄隱退之時出現的另一位卓爾不群的詩人。他不是李白,但他的詩歌卻有與李白一脈相承的一面。
李白作為一代詩壇天驕,在后世享有極大的聲譽,他以自己氣挾風雷的創作影響了一代代的詩人。其中李賀更是深受其影響,兩人在詩歌創作的藝術特色上頗具有相同特點。
首先,二人都運用了大膽肆意的想象,都是用超凡的想象構造闊大的空間。將想象、幻想、夸張并行。李白的“狂風吹我心,直掛成陽樹?!?《金鄉送韋八之京西》)、“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將進酒》)、“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秋浦歌》),真是匪夷所思,想落天外。“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更是以奇特的想象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而“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盡冠纓。”前兩句寫自己幻想中遺世獨立的情趣,結尾處表現了安史叛軍對中原百姓的蹂躪,表達了詩人對百姓的同情。極度的夸張、貼切的比喻和驚人的幻想,讓人感到的卻是高度的真實。在讀到“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時,不能不被詩人綿長的憂恩和不絕的愁緒所感染。
李賀在想象方面毫不遜色。他的詩首先給人的印象是生動活潑,毫不拘束地馳騁天上人間,而且在構思和藝術想象上獨具創作性,令人驚嘆不已。如他的《夢天》:“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樓半開壁斜白。玉輪軋露濕團光,彎佩相逢桂香陌。黃塵清水三山下,更變千年如走馬。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蓖怀鲶w現了李賀的浪漫主義特色。但由于李賀性格孤僻,詩歌多為對心靈世界的開拓,想象奇異荒誕,是一種病態的天才的幻想?!笆}水流泉滴沙,鬼燈如漆點松花?!?《南山田中行》)、“南山何其悲,鬼雨灑空草。”(《感諷五首》)、“百年老鴉成木魅,笑聲碧火巢中起。”(《神弦曲》)等等,在這些詩句中,作者用怪異的想象寫荒蕪的山野,慘淡的黃昏,陰森恐怖的墓地,令人讀后不禁毛骨悚然。
其次,二李的詩歌都有非常強烈的主觀色彩,在情感的表述上不掩飾,不節制,而是一任激情奔瀉。李白的詩是一種感情流,側重抒寫豪邁的氣概和激昂的情懷?!芭d酣落筆搖五岳,詩成笑傲凌滄州?!?《江上吟》),體現了灑脫不羈的氣質和傲世獨立的人格。他人京去做官,就“仰天大笑出門去”,他政治失意了就大呼“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噴涌而出的情感跌宕起伏,讓人直接感受到心靈的震撼。
李賀雖才華過人,熱愛生活,富有理想,卻仕途失意,因此悲憤的情感在他的精神世界里掀起了激蕩的波瀾。故他的詩歌多抒發這種懷才不遇的憤慨:“我當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謝如枯蘭。衣如飛鶉馬如狗,臨歧擊劍生銅吼?!?《開愁歌》),表達了他壯志未酬,旋即委頓,如空谷幽蘭獨自開謝的情懷。這是對不重視人才的現實發出的悲憤控訴。
二人都用強烈的抒情表達自己的思想,具有濃烈的主觀色彩。但是李賀終究不是李白,他們的詩歌在相似之余還有許多的不同之處。
其一,二人詩歌的氣概不同。
李白的詩歌氣勢奔放,講究縱橫馳騁,一氣呵成,具有以氣奪人的特點。意象多為大江大河、大鵬、高山滄海、巨魚長鯨。如“大鵬一日同風起,傳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上李邕》),以大鵬自喻,在這浩大的氣勢里體現的是自信與進取的志向和傲視獨立的人格力量。又如:“登高壯觀天地問,大江茫茫去不還。黃河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甭晞菪蹅ブ畼O,給人以一種崇高感。即使輕飄飄的雪花,在詩人眼中都是“燕山雪花大如席”。
李賀的氣魄,相較之下就略顯狹隘,以哀憤孤寂之思,作晦澀之調,喜用“鬼”、“泣”、“死”等字人詩。這些詩意境清冷哀艷,陰氣森森。如詩句“桂葉刷風桂墜子,青貍哭血寒兔死。”(《神弦曲》)、“思牽今夜腸應直,雨冷香魂吊書客。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秋來》),冷艷奇險自成一家,組成一幅幅冷艷的圖畫,表現悲哀美。
其次,二人的詩歌都注重抒情,注重自身情感的表達,但抒情方式卻大不相同。
李白的抒情是火山噴發式的,情感一旦噴薄而出,就宛如天際的狂風和噴溢的火山?!熬灰婞S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一開篇便排山倒海使人無法抗拒。相對來說,李白更喜歡樂府和歌行體,用這種較為寬松的題材體現他詩歌創作發興無端,氣勢壯大的個性特征,抒情更為直接?!伴L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行者無畏的狂傲氣勢在一瞬間噴涌而出?!皸壩胰フ?,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遍_篇即以散文句法,直抒煩憂,表現了詩人奔涌無羈的思想情感。
而李賀則較擅長用一種凄寒、哀怨的格調借助某件事、某個形象來抒發自己的情思。這種用血淚鑄就的詩文,使人讀來字字含血,句句含情。如《金童仙人辭漢歌》:“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薄皾h月”、“清淚”、“衰蘭”、“老”,一系列清冷意象的排列,借助金童仙人離京的歷史故事,曲折的抒發了自己離開京都的悲思,表達了作者對時代變遷的感慨。凄寒的語句折射了當時文^對社會的失望。李賀多寫鬼詩,被奉為“詩鬼”,如“幽蘭露,如啼眼。無物結同心,煙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蓋。風為裳,水為佩。油壁車,久相待,冷翠燭,勞光彩,西陵下,風吹雨。”(《蘇小小墓》),這首著名的“鬼”詩以寫景來寫飄飄忽忽、若隱若現的鬼魂形象。凄冷的景象渲染了哀怨的氣氛,人們從小小的悲劇性鬼魂的形象上看到了詩人的影子,感到詩人那種哀激孤憤熾熱如焚的肝腸。
第三,二人的語言風格有很大的不同。李白生性豪爽,喜歡明麗的色調,當他新潮奔涌時,語言往往是清新中有雄壯,如他膾炙人口的《蜀道難》、《夢游天姥吟留別》等名篇,語言極富藝術感染力。而當他不是那么激動時,語言則顯得天真率直,仿佛脫口而出的白話。比如:“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古朗月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靜夜思》),語言質樸易懂,清新明麗?!坝耠A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玉階怨》)、“竹色溪下綠,荷花鏡里香?!泵鼷悺灻赖囊庀蟆⑶逍滤?朗的語言風格極大的豐富了李白詩歌的藝術蘊含,呈現出透明純凈而又絢麗奪目的光彩,體現了詩人不茍同世俗的高尚人格。
李賀在詩歌的語言創新上也有驚人的成就。具體表現在,他最善于運用精美華艷的怪誕材料和詞匯,尤其是富有美學意義的神話傳說,別出心裁地創造出一種異想天開、從未有人說過的語言。真是要“嘔出心血乃已耳”。如用“羲和敲月玻璃聲”(《秦王飲酒》)來描寫太陽,用“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馬詩》)來描寫駿馬。另外,詩人在語言上還善于化腐朽為神奇,化平易為驚險,把詩中所有的客觀景物一律加以美化。如《浩歌》詩開頭四句:“南風吹山做平地,帝遣天吳移海水。王母桃花千遍紅,彭祖咸巫幾回死。”前兩旬幻想紛呈,雄起詭異,卻又把滄海桑田的意思彎曲而鮮明的表現出來;后兩句兩兩對比:一是將仙人與彭祖咸巫進行明比;二是將后者與普通人進行暗比。這樣層層對比,“人生幾何”的意義就更加明顯。李賀在中唐詩壇,乃至整個詩歌史上,他都可以說是異軍突起,獨樹一幟的天才詩人。
在這些諸多相異之處的背后,有更為深刻的原因。二人雖同為唐代詩人,同被后人奉為天才,但不同的出身、環境、經歷等諸多因素造成了二人詩歌藝術特色的不同。
首先,二人出身不同。李白的身世雖然是一個謎團,但是從他的詩歌及生活中可以看出他應該出生于一個富有的、極富有文化教育的家庭,并受到過良好的教育,對儒墨道等各家思想兼收并蓄。不但會動筆作詩,而且能論兵擊劍、游仙任俠。這樣的出身,使本來就極富天賦的李白更平添了一絲狂傲,于是便有了“千金散去還復來”的大氣,有了“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的氣魄。
而李賀,則出身于沒落的皇室后裔家庭,他極有天賦,且自視甚高,常以“皇孫”、“宗孫”、“唐諸王孫”自居,但因家族早已敗落,家境貧寒,他希望通過致身通顯獲得較高地位的愿望,只能成為一種幻想,并由此出現沉重的失落感與屈辱感。于是,詩歌也多哀憤之思,多晦澀之調。讓千年后的我們,依然可以深深的感到詩人凄凄的傷感之情。
第二,二人的經歷不同。李白二十歲時開始蜀中漫游,接著又離鄉遠游,足跡踏遍大半個中國,秀麗奇偉的山川,給予了他無窮的啟迪。雖曾做過翰林供奉,但不久便被賜金放還,再度漫游。較廣的閱歷與人生經歷給予他老練的洞察力、堅忍不拔的品格及樂觀、自信、永不言敗的精神。即便是政治失意,離開長安時他仍吟道:“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敝敝镣砟晁匀粔研牟灰?。李白很有天賦,他一生都在試圖做出一番偉大的事業,但卻天生一副做骨,一副傲岸超邁的氣概,這也注定了他的一生必然是豐富多彩而又刊刻多舛的。
而李賀卻因封建禮教的限制,不得參與進士考試。后雖蔭舉做了個從九品的奉禮朗,但卻在二十七歲時英年早逝。李賀頗有天賦,成名甚早,名震京華,但卻一生不得志。他只得將生命投入到詩歌創作中,騎驢吟詩,苦吟成性,嘔心瀝血,想象奇特,境界別樣。由于他的短命生活,經歷簡單,閱歷不足,詩歌內容單薄,過分追求奇、怪,流于晦澀荒誕,創作斷斷續續。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二人所處的時代環境不同,李白生于盛唐,雖后半生經歷了安史之亂,但他同樣經歷了唐朝的鼎盛時代。他豪放灑脫的氣度和自由創作的浪漫情懷,充分體現了盛唐士人的時代性格和精神風貌,這種盛唐氣象也造就了李白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自由的人生向往、獨立不羈、不受任何約束的人格。他的詩歌,是一個盛世的回音,是一個時代的絕響,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